第一篇:《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于是,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1)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2)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理解“迎上去”
(3)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4)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已经”说话。
(四)总结全文。
1、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六)拓展。
第二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教学重点:感知青蛙的变化。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小朋友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不过听完后请你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好吗?(观看课文朗读视频)
2、谁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相机板书课题)
3、这就是我们要继续学习的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引读课题)
二、了解小蝌蚪找妈**过程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
2、小蝌蚪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板书:鲤鱼、乌龟)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用横线把小蝌蚪和她们说的话画下来。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它们这时是怎样的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看看两张图片,再说一说。请学生上台与老师合作表演帮助区别理解词语。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换一个说法:“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是绿的,肚皮上是白的,长着两只大眼睛。”请一位小朋友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觉得哪句话更好,为什么?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 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④学习第5段
小蝌蚪观察得很仔细,确定这就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它们还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⑤学习第6段
小青蛙现在已经在干什么了?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一只青蛙每年能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出示课文两个含有“已经”的句子,用“已经”说话。
⑥整体引读对话,学生思考:在小蝌蚪找妈**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蝌蚪外形变化)
三、了解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1、请孩子们自由地朗读课文2—6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2、小蝌蚪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学生汇报,相机板书)
3、(填空复述)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认真读书的同学才会做。(齐读)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吗?
四、总结拓展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出示作业拓展。
五、板书
小 蝌 蚪 找 妈 妈
长出后腿 鲤鱼
长出前腿 乌龟
尾巴变短 青蛙
尾巴不见
第三篇:《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小朋友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不过听完后请你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好吗?(观看课文朗读视频)
2、谁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相机板书课题)
3、这就是我们要继续学习的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引读课题)
二、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
2、小蝌蚪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板书:鲤鱼、乌龟)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用横线把小蝌蚪和她们说的话画下来。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它们这时是怎样的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看看两张图片,再说一说。请学生上台与老师合作表演帮助区别理解词语。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换一个说法:“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是绿的,肚皮上是白的,长着两只大眼睛。”请一位小朋友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觉得哪句话更好,为什么?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
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④学习第5段
小蝌蚪观察得很仔细,确定这就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它们还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⑤学习第6段
小青蛙现在已经在干什么了?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一只青蛙每年能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出示课文两个含有“已经”的句子,用“已经”说话。
⑥整体引读对话,学生思考: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蝌蚪外形变化)
三、了解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1、请孩子们自由地朗读课文2—6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2、小蝌蚪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学生汇报,相机板书)
3、(填空复述)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认真读书的同学才会做。
(齐读)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吗?
四、总结拓展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出示作业拓展。
五、板书
小 蝌 蚪 找 妈 妈
长出后腿 鲤鱼
长出前腿 乌龟
尾巴变短 青蛙
尾巴不见
第四篇:《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音乐响起,出示求助信,教师深情朗读。
2.读完求助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贴爱心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
1.认识小蝌蚪,学习第一自然段。
既然大家要帮助小蝌蚪,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吧!
⑴课件展示小蝌蚪。
⑵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⑶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动手勾一勾,指名说一说。
⑷展示小蝌蚪外形图①。
2.认识青蛙,学习第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⑴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图⑤。
3.学习第二六自然段,探索生长过程。
⑴引导观察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得出: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像青蛙妈妈。
⑵提问:小蝌蚪是怎样一天天长大变成青蛙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⑶学生汇报变化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文字板书。
⑷根据文字板书,找三名学生完成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②③④的排序。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板书设计。
⑸根据板书,集体复述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印象。
三、观看动画,进行朗读训练
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
2.观看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动画片段。引导理解迎上去。重点对第二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
⑴看动画理解迎上去,并用一只手代表小蝌蚪,另一只手代表鲤鱼阿姨,一起做迎上去的动作。
⑵指导读准迎字。
⑶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请学生注意听,听完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⑷请大家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的朗读和表演。教师适当进行点拨,通过评比过程,体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⑸对比以下两种说法:
A: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B: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问话应该有礼貌。
⑹男女同学分别扮演小蝌蚪和鲤鱼妈妈,集体表演读。
3.观看三、五自然段的动画,理解追上去和游过去。
4.两人一组,先自由练习读,后表演读。
5.同学们读得不错,现在老师奖励大家观看全文动画。播放带录音的全文动画,学生边看边跟读,进一步感悟全文。
四、感情升华,懂得保护青蛙
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他们干什么去?(去捉害虫)
2.大家可知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3.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可是(课件展示捕杀青蛙的图片)
4.亲爱的小朋友,面对这些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5.教师小结:是啊,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不要捕杀青蛙!
结束语,使课堂无限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带着一颗爱护青蛙的美好心灵,走出课堂,去劝告身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去保护青蛙吧!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第五篇: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34课
小蝌蚪找妈妈 第二课时
一、材料分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组课文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而这篇课文是介绍了动物方面的科学知识,是本组教学的重要载体,能让学生主动地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兴趣。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我重点阐述第二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提通过观察图,朗读课文,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2)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有感情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1)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身体是怎样变化的?(2)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在路边遇到了一群特殊的朋友,它们是谁了?你们想知道吗?(出示蝌蚪图片)它们遇到了困难,想知道它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看(课件)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就让我们一起去和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二、结合课件,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课文中也写出了小蝌蚪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样子。
(1)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板书: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
(2)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段,指名读。(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
(3)谁再来读读,读出小蝌蚪高兴语气。(4)齐读第一段。
过渡语:这群快乐的小蝌蚪也像你们一样在一天天的长大,过了几天,它们长成什么样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它们来了,(出示课件第二幅图)问:小蝌蚪长成什么样了?第二自然段的那句话描写了小蝌蚪长出了后腿(强调后退)。读句子。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
3、你们说的内容,课文中第二自然段哪些句子写了。(学生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4、分角色朗读。
5、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强调“四条腿”“宽嘴巴”。)
6、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一自然段。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三)学习第三段。
1.(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着幅图,再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小组讨论,交流意见。(全班交流)
2.全班汇报。
3、这里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强调长出前腿)
4.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5.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6、听了乌龟的话,你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还有哪些特征。
7.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8、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理解四、五段。
1.轻声朗读四、五段,指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尾巴变短、不见了).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他们的妈妈是谁?它们是怎样认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3、自由朗读这两段。
(五)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它们跟着妈妈干什么?你是从那个自然段知道的?谁愿意来读一读。
青蛙天天帮我们捉害虫,你知道吗,一只青蛙每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它们呢?
三、回顾全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同桌合作读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和小蝌蚪找到了它的妈妈,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出示课件:演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学会了保护小青蛙以及其他的小动物。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2、课后读读说说。
五、拓展活动
1、这不,又一群小蝌蚪来找妈妈了,你能把刚才的“寻人启示”改一改,说清它妈妈的样子,让别班的小朋友也去帮忙找一找吗?
2、画一幅保护青蛙的图。
六、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长出两条后腿
长出两条前腿
尾巴变短、不见了
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