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历史测试题

时间:2019-05-15 12:5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历史测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历史测试题》。

第一篇: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历史测试题

基础达标

1.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A.1402年B.1405年

C.1417年D.1421年

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

A.北京B.松江

C.刘家港D.泉州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出自()

A.戚继光B.俞大猷

C.郑和D.于谦

5.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A.山东B.浙江

C.福建D.广东

6.1533年,取得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国家()

A.西班牙B.荷兰

C.英国D.葡萄牙

能力提升

1.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地方()

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

2.明朝抗倭名将是()

A.林则徐B.戚继光

C.岳飞D.文天祥

3.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4.1553年,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意大利B.葡萄牙

C.西班牙D.日本

5.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因为()

A.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B.规模大.航程远.次数多

C.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知识空间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

①中国唐宋元朝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②永乐帝朱棣宣扬大国国威,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③中国的唐宋元朝的远洋贸易传统,特别是在元朝时,中国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为后来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础。④明帝国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力量保障。⑤郑和船队上的海员、明朝军队士兵、翻译官等人的共同努力。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明朝国威,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目的)

知识空间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虽然在国土面积上远远比元朝小,但至少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散财之举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4.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图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

D.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阅读右面的历史人物图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拓展探究

1.阅读图片材料:

图片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片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

请回答:

(1)请列出郑和下西洋及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时间。

(2)试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不同之处。

(3)有人说,在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背后,体现出中国海上力量的没落和欧洲海上力量的兴起。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这给对我们有何启示?

2.明朝时郑和在1405-1433年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每次出海约2.7万人,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在1492-1502年四次航海,首次航行仅为87人,首航船只为3艘,有罗盘针航海图,最远到达巴哈马群岛、海地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回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郑和、哥伦布远航有何目的?

参考答案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基础达标

1.B2.C3.C4.A5.B6.D

能力提升

1.D2.B3.C4.B5.B

6.(1)戚继光,明朝人;(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倭患。(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拓展探究

1.(1)郑和:1405-1433年;迪亚士:1487年;哥伦布:1492年;达伽马:1497-1498年;麦哲伦:1519年。

(2)规模:郑和船队庞大,船多人多;哥伦布等人船队很小,船少人少。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海外联系;哥伦布等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远航属殖民扩张活动。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3)同意。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军事的发展呈现出颓势,倭患、边患不断。而明朝闭关锁国的国策又束缚了海上贸易的发展,致使中国曾一度领先的造船技术、指南针技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海上力量落后于欧洲新兴国家。启示略(言之有理即可)。

2.(1)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规模大、设备先进、到达范围广。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通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哥伦布开辟了美洲新航路。

(2)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不计较经济效益;而哥伦布是为了探寻新航路,谋求财富。

第二篇: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的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6课,题目是《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教材的地位

众所周知,明朝是我国古代史的晚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与此同时,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和 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资本主义的强大,明朝中后期开始一直演绎着被动外交的局面,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比较丰富,我对教材进行整理,把它们拗成两段:一是主动外交,郑和下西洋;二是被动外交,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在对立中把握教材内容。我们学习历史要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基于这种看法,我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前主动后被动的外交概况。

2、过程与方法: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评事评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举,这种开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戚继光抗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郑和能下西洋反映我国当时的造船业和经济的发达,还有大无畏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燕过留声,人过留名”,至今亚非人民纪念郑和,意义非同一般,需重点掌握。戚继光抗倭成功是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它的影响也是非同小可。

本课的难点是:空间概念多,学生在世界历史知识方面的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比较容易接受感性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等感性材料来学习历史。与此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将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养,这样做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美国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指导学生模拟郑和下西洋,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图文资料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丰富的图文资料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比较法:①将郑和下西洋和欧洲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横向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②将明前主动后被动的外交概况进行纵向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已经落后了。用比较法有利于加快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进程。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洋图,点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有关纪念三保的史实,设置问题;三保是何许人物?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地区人们的纪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三保,感受他的魅力。设计目的是身临其境,吸引学生兴趣,点题。

(二)、学习新课

环节一,郑和下西洋。步骤一,了解“三保”。组织学生自学小字部分有关三保的资料,思考“动脑筋”郑和为什么能实现远航?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质。步骤二:郑和下西洋。师生合作,表格化展示郑和下西洋的盛况,与西方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横向比较,引导学生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在比较中将重点解决。教师小结:明朝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郑和才能下西洋展开主动外交。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强大,明朝中后期开始一直演绎着被动外交的局面。

环节二,戚继光抗倭。步骤

一、了解倭寇,了解戚继光。组织学生自学相关知识,在正反面比较中体验民族英雄。步骤二,探讨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原因,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人评事,培养学生综合评人评事的能力,在爱国主义情境中使重点突出。

环节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欣赏音乐《七子之歌》,设置问题:为什么澳门被称为“妈港”?组织学生自学,由学生讲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播放“澳门回归”的纪实片片段,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布置作业:

1、组织学生分组分段模拟郑和下西洋,发挥想象力,创设各种情境,念出相关地名,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使难点得以解决。

2、联系我国神七发射成功这一热点问题,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如何在新时代下发扬郑和的航海精神?为此我们还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会给我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设计的目的回到了“以史为鉴”,使学生知、信、行上达到统一。

(四)、课堂小结:明朝前主动后被动的外交概况,主要是封建制度腐朽,资本主义强大的原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强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吧。

第三篇: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基础梳理】

【要点归纳】

1、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倭寇”主要是指日本的海盗、武士和浪人以及走私商人。由于明朝时期海防松弛,他们经常到我国沿海进行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到了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

2.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有利条件?(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3.如何理解戚继光抗倭的性质与意义?

活秩序,历史上称之为倭寇之患。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其性质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鉴于此,戚继光被赋予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4.戚继光能够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

(1)戚继光抗倭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等。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

C.明成祖

B.建文帝

D.崇祯帝

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个史实()A.鉴真东渡日本

B.郑和七次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张骞通西域

3.下图是公元纪年年代尺,郑和七次下西洋应在哪一时段()2.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 1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8.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

4.“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为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在这首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壮行的《奔赴索马里》中,借六百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来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那么,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5.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9.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对外殖民的地区,第一个来到中国殖民,最后一个离开中国的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答案:(1)事件:郑和下西洋。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2)地位: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或伟大的航海家、或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6.方寸之间记录着历史。下图是《古代名将——戚继光》的邮票。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7.我国古代许多的英雄人物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例如倭寇骚扰江苏昆山县城,“孤城被围凡四十五日,大小三十余战。其六门并被攻。被杀男女五百余人,被烧房屋二万余间,被发棺椁(挖坟盗棺)四十余县。各乡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棺椁三四,有不可胜计而周知者”。

材料二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2

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作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材料三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依据材料一分析“倭寇”主要活跃在哪一地区?给当地人民带来怎样的危害?

(2)针对材料一这种情况,至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东沿海抗倭?材料三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么志向?

(3)结合材料一、二与有关知识分析,他能够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请你用一句话对这位抗倭将领作出评价。

答案:(1)日本。东南沿海一带。“倭寇”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2)戚继光。表达了戚继光消除倭患的志向。

(3)政府的支持;“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戚继光本人文武双全,才智超群;广大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等。

(4)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其抗倭业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三、活动探究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只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材料二

“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如郑和在当地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传播回教等传说;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此外,还有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郑和鱼”、郑和留下的“拍手以呼风”习俗等。

材料三

近年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问题成为一大国际公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可派遣军队打击海盗的决议,截止到2011年5月中国海军已经先后派出八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被称为新一代的“郑和下西洋”。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条件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郑和的活动,分析“郑和崇拜”形成于东南亚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郑和远航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4)中国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让你为上述材料中的两次远航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共同标题,你会选择()

A.经贸之旅

B.和平之旅

C.亮剑之旅

D.开辟之旅 答案:(1)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主要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2)①传播宗教文化、风俗习惯;②指导当地百姓从事生产;③影响当地的生活习俗。

(3)提示一:郑和船队设备先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纪念郑和远航,能激发我们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发奋图强,赶超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提示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推动中国人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其开放意识及其作用最值得我们纪念;提示三:郑和的开拓进取、敢于探险的精神,以及英勇无畏的气概,最值得我们纪念。(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打击海盗,维护世界和平。B

第四篇:人教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戚继光抗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通过观察《戚家军抗倭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总结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难点:戚继光抗倭的背景

三、教学方法:

引导法、问题法、总结归纳法、对比法

四、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郑和下西洋,大家知道这是我国明代与世界友好交往的典范。但是,这一时期不仅有中外间的友好交往,还有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戚继光抗倭。

(二)学习新知,感悟历史:

1、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同时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倭患地方政府无力还击,明朝政府派遣年轻将领戚继光前往浙东沿海抗倭。

2、出示图片及资料,让学生了解戚继光。

3、出示材料让学生认识戚继光是如何抗倭的。

4、出示《戚家军抗倭形势图》,让学生结合形势图认识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同时教师强调:戚继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捍卫了主权,保障了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出示问题: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首先学生总结,然后教师补充: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②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及高尚品德;③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④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

6、出示戚继光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引导学生结合戚继光的诗句,说说他身上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学生各抒己见,大体说出: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爱国精神等即可。)

7、教师出示问题:戚家军类似于前面讲过的哪支军队?那么对戚继光和岳飞两者的评价有何区别 ? 师生总结:岳家军。岳家军抗金是我们中华民族内部民族之间的斗争,因此岳飞是抗金英雄不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所以,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举出文天祥是抗元英雄,而不是民族英雄)

(三)当堂检测:

1、戚继光九战九捷的地点是浙江。

2、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

①文天祥 ②戚继光 ③岳飞 ④郑和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②

(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明中后期 → 国势衰落 → 戚继光抗倭------中外的冲突

(五)结语(学生齐读打油诗)

打油诗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事迹美名扬。纪律严明戚家军,鸳鸯阵里与倭旋。浙江台州九连捷,东南倭患迅速绝。爱国救民品德高,永载史册莫忘掉。

第五篇: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内容标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远航的条件;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意义及地位。(2)倭寇的组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及概况,对戚继光的评价(3)葡萄牙对我国的侵略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明朝前期,国家强盛。

2、目的:为了加强同 的联系,派遣郑和下西洋。

3、概况:(1)时间: 年,郑和舰队从 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洋。至 年,先后

次,到过亚非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

(2)交流:① 最受当地人的喜爱,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②许多国家的 随船对前来中国访问。

4、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5、地位: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 元末明初,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商人和海盗。

2、背景:(1)明朝中后期,倭寇侵害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了我国主权。

(2)被明政府派往浙东沿海抗倭。

3、概况:(1)戚继光组建“ ”。(2)在 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3)进入福建、广东,平息了 的倭寇。

4、评价:戚继光是我国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 的居住权。【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郑和下西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见课本P85《郑和下西 洋路线》图)

材料二: 我国当代专家吴晗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 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探究思考】

(1)结合课文及材料一,说出该地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航海的出发地点是哪里?此次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指出郑和船队成功远航的条件有哪些?

(4)你如何评价郑和?

二、戚继光抗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寇之患由来已久。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倭寇的侵扰范围遍及东南沿海,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经过努力,东南沿海的倭寇都被平息。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戚继光 【探究思考】

(1)倭寇之患开始于何时?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说出明朝中期倭寇之患的危害。

(3材料二中的“海波”指的是什么?表达了戚继光什么样的志向?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戚继光抗寇胜利的原因。

【知识拓展】

请你联系明朝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事件,分析一下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势是怎样的?

【巩固练习】

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戚继光抗击倭寇 2、葡萄牙占领澳门和中国收复澳门的时间分别是()

A、1553年,1999年 B、1554年,2000年

C、1355年,1999年 D、1533年,1997

3、我国古代许多的英雄人物多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下载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历史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历史测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属于中国古代外交发展史的内容,是历年各类考......

    《中外神话故事》测试题

    中外神话故事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和地混沌一团,好像一个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上有了 ,地上有了 、鸟兽虫鱼 ,天地间有......

    潍坊历史与文化测试题

    潍坊历史与文化测试题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周朝的时候,潍坊历史上最著名的诸侯国是() A晋国 B秦国 C齐国 D 鲁国 2.西汉汉武帝时,“州”称号开始在中国出现,今潍坊大部分县市......

    湖南省双牌县第一中学201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推荐阅读)

    湖南省双牌县第一中学201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 1、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

    初一历史测试题

    初一历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右图中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下列属于 他的历史功绩是() A.打败倭寇 B.收复台湾C.查禁鸦片D.收复新疆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初一历史测试题

    初一历史测试题(一) 一、 选择题 1.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是( ) A. 杜如晦 B. 房玄龄 C. 魏征 D. 张玄素 2.我国科举正式诞生是在() A. 唐玄宗时期B. 武则天时期C. 唐太宗......

    礼仪与交往

    《面纱》观后感终于有幸看到闻名已久的《面纱》,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早就听说《面纱》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爱情大片,我一开始还不以为然,一方面我还没有遇见爱情,另一方面......

    礼仪与交往

    大学生礼仪修养之我见[摘 要]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质。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礼仪学习和接受形体与礼仪指导方面多做有益尝试。对大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