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中英街感受出境的滋味散文
1978年5月的一个深夜,我隐约听到里屋的父母压低嗓子在谈论着什么,少年惯有的好奇心驱使我竖起了耳朵。虽然隔着墙壁,我还是听清了父亲的声音,他好像在说,光明日报上登了一篇观点很特别的文章,看来我们这个国家要开放了,说不定以后可以跟国外的表舅联系上,没准还能去国外开开眼界呢。
虽然那个时候的我,尚处于懵里懵懂的年龄,但“出国”二字,仍是那么异样地击中了我的心房,兴奋?紧张?还是心慌?似乎都有点,但又似乎都不是。在我当时的概念里,国外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遥远世界,遥远得根本就未曾去想象过。可是那晚隔墙听来的话,却使原本遥不可及的世界好像突然变得近在咫尺。
不过那只是一种感觉上的变化而已,直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要想去国外走走看看,对于我们这样的平头百姓来说,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于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一个被大家称作“中英街”的地方,就成了无数像我这样怀揣着见识外面世界的梦想,却又无力真正出国的人特别向往的地方。因为据说那里是由中英双方共同管辖的,一条道路一分为二,一边属于中国,一边属于英国,因此到了中英街,也就等于出了一趟国。
这样的“出境游”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可笑,但二十年前当我第一次到中英街的时候,却是异常激动的,如今回想起来,那种难抑的新奇和兴奋仍历历在目。
中英街在一个叫做沙头角的小镇上。那天早上我们特意早起,坐车从深圳市区出发,赶到沙头角的时候才九点刚过,中英街门口却已是人山人海,被排队等候进入的游客挤得水泄不通,那个场面,简直比如今的股市发行新股时还要火爆。捏着托深圳的朋友提前搞来的“特许通行证”,随着缓慢移动的人流焦急地蜗行了快俩小时,才踏进了这个神秘的地方,此时太阳已经高照头顶。
大名鼎鼎的中英街原来竟是这么一条狭窄的街道!两旁的房屋低矮陈旧,却鳞次栉比地开满了店铺。有趣的是,街道中央立了一块“中英街碑界”,我们走的这一边人流拥挤,是深圳的,而另一边行人却少了许多,那是香港的。当时香港尚未回归祖国怀抱,因此跨过碑界走到街道的那一边,就等于出国跑到英国管辖的范围去了,虽然这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但事实上真要到对面的店铺里去逛一逛也没人来干涉你。
于是就怀着一种莫名的兴奋“出境”到了对面。其实两边的店铺没啥差别,主要也就是金器店、电器店和服装店,据说由于免税,这里的东西,特别是黄金的价格要比杭州便宜不少。于是大家首先就往金银首饰店里钻,本来我对商品价格是满迟钝的,可看到同伴们一个个都热情高昂地从原本并不怎么饱满的腰包里掏出人民币来,仿佛有天大的便宜可以白捡一般,我自然是不甘落后了。刚好一款造型别致的纯金项链不失时机地闯入视线,那金链是由一朵朵梅花缀成的,梅花正是女友的最爱,于是不假思索地出手,并且手到擒来。
虽然腰包一下子瘪了一半,心里却是踏实了许多,毕竟旗开得胜,把最艰巨的任务给出色地完成了。接下来就不必那么急吼吼了,连逛了几家服装店,目光始终在男装前睃巡,好不容易来一趟,也不可亏待了自己呀。那些格子纹的夹克衫现在看来真是土得掉渣了,可在当时却是时尚得不得了。一件件瞄过去,什么花花公子、皮尔卡丹、金利来、老爷车……全是名牌,样子爱不释手,价格却是辣手,几乎都要三千五千的。好不容易看到一件最便宜的,还是鳄鱼牌,也要一千八。这个价格,也要相当于当时我的大半年工资啊。内心世界正在波涛翻滚着,善于察言观色的老板已凑上前来:“这款不错的,正宗鳄鱼,喜欢吗?喜欢就说个价好了。”我知道是可以还价,但这个标价与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实在相去太远了,恐怕难以达成共识啊。
老板显然窥出了我的心思,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你说个价,成就成,不成也没关系的。”我对这笔交易的可行性根本不抱什么希望,老板却热情高涨紧追不舍,我只好一边往外退去,一边随口应付道:“太贵了,两百块一件还差不多。”“两百块?小伙子你开玩笑啦。”说完就转开身去再不理我。
我继续往外走,心里却已经开始有点后悔了。其实那件鳄鱼真的很不错,三五百元肯定是值的。当我走出店外足有好几十米,已对那件鳄鱼彻底丧失奢望并决定另寻契机的时候,那位老板忽然变戏法似地从我身后冒了出来:“来来来,看得出你是诚心要买的,回店里我们再商量商量。”说着就拖住我的胳膊往回拽,见到台阶我赶紧下脚,嘴上却还是不肯让步:“最多给你加几十块,多了我可付不起的。”
“好好好,我们都是干脆人,250元卖给你了!”一千八居然真给还到了两百五?心花顿时开满了我的胸膛,捧着那件考究的夹克,都有点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从那以后,我终于开窍了:讨价还价原来可以这么狠的!当然,如今这套本领大家都早已司空见怪,并且运用自如了。
上千元的项链、两百五的夹克,虽然俩大件已尘埃落定,也不能忘了众亲友啊。可那时毕竟只有两百来的月收入,接下去就不敢再大手大脚了,于是专找那些有特色的小件礼品店。好在中英街上就礼品店特多,里面的东西还特精巧稀奇,价格也都还能接受。有一款用金属链子串起来的金色甲壳虫格外受欢迎。一看标价,15元一只,感觉有点点贵,正犹豫着,忽见一位顾客在那甲壳虫的触角上轻轻一捏,一对金色的翅膀忽然啪地一声打开了,一个藏在甲壳虫肚子里的电子表骄傲地亮相。原来是一个挂表啊,真是太巧妙太有趣了,顿时觉得物超所值,顾不上扳手指计算一下有几位亲友需要赠送,便冲动地一气买下十只。
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终于逛得口干舌燥两腿发酸,于是关注起街边的水果摊来,这才发现,摊上的码得整整齐齐的水果竟是那般地鲜艳漂亮,而且大都稀奇古怪:深紫色的布林,明明是红心李子的模样嘛,怎么会变得如此大红大紫?黄灿灿的芒果,以前好像在书本和像章上见过,莫非这就是毛主席送来的金芒果?那苹果倒是特别红特别鲜特别亮,为什么偏偏要叫成感觉有点恶心的蛇果?还有什么榴莲、山竹,之前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看着新鲜,当然是很想都尝尝的,可那价格,却叫我们一行六位帅哥美女一致泄了气,权衡的结果,是比较现实地选择了蛇果,10元一个,买三个用小刀切开,每人可以分享半爿。吃过之后,大家又一致叫不值,这粉粉绵绵的苹果,远不如两块钱一斤的国光来得爽脆可口呢!
随着国家的不断开放和国力的日益强盛,出国真的变得越来越容易了。十年前,我终于真正出境去了泰国,五年前又去拉美四国开了眼界,突然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还没有我们的家乡美呢。去年到了英国,也全然没有当年去中英街那般的新奇和激动,站在泰晤士河畔,我的第一感觉竟是:这么破旧没落,跟咱钱塘江两岸欣欣向荣的景象根本就没得比!之后逛伦敦的商场和步行街,也是一点购物的欲望也没有,如今,什么东西在杭州买不到呀。
想想当年在中英街购物的那个兴奋劲儿,真是不得不叫人感慨:不是这世界变化太慢,而是我们的进步太快呀!
第二篇:假期作文:感受历史——中英街
假期作文:感受历史——中英街
大年初六,我和爸妈叔公叔婆随车来到了沙头角中英街。其实在这之前我在深圳博物馆就看到过这“一街两制”的历史,今天我能亲临其境,感受这罕见的历史资源。
中英街的由来,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英殖民主义者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把香港岛和九龙岛割让英国,当时就竖立了界碑,随后有人在界碑两则搭建房屋做生意,形成了中英街的雏形。改革开放后,小街几经变迁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店铺林立,一片繁荣景象的免税商业街。
走在一个个界碑前,我沉思着,心事重重,妈妈指着一棵长在街中间的榕树对我说:“孩子,你看这棵古榕树的根生在祖国,它那茂盛的枝叶却伸长到了香港地界,它可是见证了这历史的沧桑和变迁,经历了风风雨雨,但还是坚定把根留住在祖国的怀抱,现在成了难得一见的景观——‘古榕奇观’”。
到了中英街,我们当然会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参观了一幅幅昔日的图片和文物陈列,让我更深层的了解了中英街的历史。这历史的昭示我们,国家落后就会受外强欺辱,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三篇:成长的滋味散文
一个平静又平庸的夜晚,生出了丝丝缕缕的感触。
小时候,懵懵懂懂,总希望自己是不平凡的人,可惜我的血液并不是蓝色,也没有超能力拯救世界,更遑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就这样,我接受了我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架着一副眼镜,头发时常会油,腿型甚至有点O型的女孩子。看煽情的剧情会流泪,一个人莫名地偷笑……
但是,我可以说,我在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尽量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凡是不求成功,但求问心无愧。
裟椤说:“不尝苦,何有甘?人生本就是甘苦与共的一段旅程。”作文
雪莱说:“人的昨天总是和他的明天两样,除了变,什么多不会长久。”
紫英说:“无所谓好或不好,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
萧寒说:“命运如同这红线一样,掌握在你的手里,而不是他人的嘴里。”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我说:“听再多别人的故事,那终究不是你自己。不要想着去复制别人的人生,要活成自己的主角。”
我们从出生开始,直到重回原点,一直一直要成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导师,成长的滋味只有你我知晓。
第四篇:感受冬天散文
对每个人来说,说起冬天,都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多数人常常会感到不寒而栗、孤独寂寥。然而,今年冬天对于我来说,内心却有一种格外的不同——总是温暖的。
刚入冬的一段时间,雾霾每天笼罩着天空,连续的几次下雪,洗涤了雾霾的尘埃,净化了漂浮的空气,今日一大早,纷纷飘逸的大雪,再次和人们亲吻,下午,坐在办公室,按照惯例编辑公众微信,一缕阳光清新散落在眼中,冬日的阳光,没有春光的绚丽俏皮,没有夏日的热烈,没有秋阳的妩媚,却有它独特的美丽——总是那般完美而和煦——甜美静谧。
冬日的暖阳,似孩提时代兄弟姐妹的爱抚——无微不至,冬日暖。
冬日暖阳,似儿时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把满怀的情传输。
冬日暖阳,如学生时代恩师的语言——润物细无声,让桃李满天下。
冬日暖阳,像生活中朋友的情,也如生活中一路陪伴、关爱有加的伴侣的陪伴——欢声笑语,让家充满温馨。
冬日暖阳,像一直以来工作中领导和同事的帮助——雪中送炭,让心中梦想,在现实努力中得以实现。
冬日暖阳,似雨露之于鲜花,似苍天之于雄鹰,似溪流之于沧海……种种这些,似涓涓细流滋润我们心田。
冬日暖阳柔美而深邃,悠远而绵长,淡泊而从容。
赞美春天的、热爱夏日的、期盼秋天成熟收获的,对冬天多以悲催的心情去描述,但我总认为,他是四季更迭不可缺失的部分,它是一个淡而隽永的季节,从容不迫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这让我也有一种常怀感恩之心,沐浴冬的阳光,微笑着,奔跑着,传递着爱的能量和幸福!
第五篇:感受亲情散文
我的老家位于商城县南部山区,以前交通不便,我很少带女儿回去。转眼女儿都已上初中了,谈起老家却没有一点印象,对爷爷奶奶及老家亲人的感情也十分淡薄。我自己也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每年只回去看望父母一次,平时只是电话问候一下而已。慢慢地,亲情观念在家中淡化了。去年春节前,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带女儿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联络与亲人的感情,体验老家的过年习俗。
女儿不太情愿地跟我回去了。多年不见,看到小孙女已长成“小大人”了,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和大哥、二哥家一说,要大家一起过个团圆年。
老家的习俗,是中午吃年饭。年饭安排在大哥家,十多年大家没机会团聚在一起过年了,大嫂特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饭。放炮、烧纸、祭祖,传统程式过后,一家十口多人围坐一桌开始吃年饭,边吃边聊,其乐融融。看着满堂儿孙相聚在一起,从不沾酒的父亲也高兴地喝了两盅。
晚上,一家人围着炭火,看着电视,包着饺子,叙说着家常。女儿也和她两个姐姐打得火热。
大年初一,我和二哥带着孩子们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拜年。每到一家,都是热情地泡上一杯茶水,端上瓜子糖果等来招待,长辈们甚至没改传统习俗,一定要留我们吃上一碗饺子或腊肉糍粑挂面才肯让我们走。拜年,让我再次感受到乡村那淳朴、厚道的人情,而这样的人情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几乎已荡然无存。
初一晚上,我陪着母亲坐在火盆边,听她给我讲述村子里这两年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舅舅和几个老俵家的事。她说,我的几个老俵这几年在外打工都发财了,把家里的老房子都拆了盖成了小洋楼,舅舅和舅母多次想让她去住一段时间,但母亲知道,自己八十多岁,身体不好,又不能坐车,走小路翻山越岭去二十多里外的舅舅家已是不可能的事了。说这些的时候,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高兴中带着一丝遗憾。看着母亲,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作为儿子,不但不能在她年老体弱的时候厮守在她身边照料她,甚至连她极为简单的愿望都不能帮她了确……
几天的假期转眼就到了,临走,母亲执意要我带点花生和鸡蛋,她说花生是自己种的,鸡蛋是自家鸡子下的,比城里买的好。大嫂也送来一块腊肉和一兜水果要我们带上,我知道侄儿还在上大学,她的家境并不好,说什么也不肯收下,推让中嫂子的眼眶竟噙满了泪水。后来电话中她说,女儿回老家短短几天就和家里人混熟了,真有些舍不得让她走,几年才回来一次,自己却没能力给她买件衣服什么的,感到很伤心。
像往常一样,走的时候,父母一直将我们送出村子,问我们什么时候再回来,直到我们上车,看着车走远了,他们才转身慢慢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