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沉默不代表没有思考教育随笔
在“动手动脑,乐玩科学”的科技节活动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吉姆的工场”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师走进班级,带领孩子们亲历科学小实验,感知科学现象,发现科学的趣味。
当外请教师拿出科学实验材料后,孩子们都流露出好奇与兴奋的神情。实验开始前,教师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装满水的杯子倒过来后,水会不会倒出来?如果这时瓶口加上底板,水会不会倒出来?如果这时瓶口加上纱布,水会不会倒出来?
针对教师的问题,其他孩子都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成成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发言,我很为他着急,便轻轻地来到他身边,提醒他要积极动脑、发言。但成成始终沉默着。由于是外请教师组织的活动,我只能作罢,继续在一旁观察他。只见他全神贯注地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并认真聆听教师讲解。最后,教师让大家自己尝试实验、探索。
很快,我发现成成的操作方法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于是,我走近他问道:“你在实验时有新发现吗?”成成略显兴奋地说道:“我有一个新发现,就是我不用底板,也可以不让水漏出来!”“哦?怎么做到的呢?”我问道。于是,他边讲解边演示:“我直接把水杯整个放进水槽里,让杯子里充满水,然后,杯口朝下直接拿上来,一定要把杯子拿平、拿稳,不能倾斜,就在杯子离开水面的那一瞬间,水是不会漏出来的。”“哦,原来要有技巧的!”
通过这一事件,我认识到,虽然成成一直沉默,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思考,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心思细腻的他希望通过更多的观察与聆听,加深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我们不能单凭有没有及时发表观点来判断孩子是否在思考,有否进入学习状态。关键是要看孩子能否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第二篇:沉默的思考
人活着,为什么非要沉默呢?
我很喜欢读一些有哲理的文章。有时候,看到一篇有哲理的文章,读上一遍似乎觉得还不过瘾,就再读一遍。读这类文章,我感到是一种享受。有时,它会使自己的心胸豁然开朗。“噢,说的太好了!”精辟的哲理能给人以启迪,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真谛。不然的话,它就不再精辟了,不再让人们有所感
悟了。
我深知自己学识浅薄,孤陋寡闻。但我至少想去努力学点有用的东西,读点好书,做点有益的事情。即使愚笨的我永远聪明不起来,我也不愿终生愚笨下去。《小语星光》中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
沉默是思,沉默是字,沉默是金,沉默是让,沉默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不该沉默的时候再沉默则是付出的开始。
对“沉默”的内涵,我曾深深地思考过。“思”也好,“字”也好。“金”也好,“让”也好,这样的沉默,是对能懂得沉默的人而言的。懂得沉默的人,正像“沉默”的内涵那样,他本身就具备了“思”,具有了“字”,含有了“金”,更具有了“让“的水平。沉默的人是宽宏大量的,沉默的人又是不能总沉默下去的。不然的话,那句”不该沉默的时候再沉默则是付出的开始“,就不会那么有分量了。
人为什么会变得沉默起来?沉默又为什么赋予了那么多的含义?沉默是一种修炼,沉默是在等待时机,沉默是在自己发光时更加光彩夺目。不然的话,沉默又有何意义?
使人变得沉默的环境,是复杂的环境,是一种压抑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不得不使人沉思起来,沉默起来,这样的沉默不再是表面意义上的沉默。沉默是一种智慧力量的积蓄,是一种心底的抗争。一旦这样的沉默不再沉默的时候,就体现了那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警世之语的真正内涵。
必要的沉默是金,不必要的沉默则是一种牺牲。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不该沉默的时候你去沉默,那会贻误了工作,压制了人才,甚至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沉默,固然能体现一个人的涵养,但是,也能扼杀人们的良知。
人活着,为什么非要沉默呢?
第三篇:不做对人生没有思考的教书匠
不做对人生没有思考的教书匠
——读管建刚《一线教师》
最初知道“管建刚”的名字,源于耳闻他的“作文教学革命”。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老大难”,能够在这一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人,想必一定有“绝招”。潜心阅读了他的著作《一线教师》之后,我开始深入了解其人其事,也渐渐明白了“管建刚”式的一线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管建刚曾言,老师说到底是教学生怎么去过人生的。对人生没有思考的人,那只能是个教书匠。管建刚最初报考师范院校的初衷并不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但是,走过人生的迷茫,找到奋起的信心之后,他立志——“不做教书匠”。
让梦想变成现实的秘诀是什么?是智慧。管建刚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这体现在他的“作文教学革命”,体现在“班级管理”的点点滴滴,也体现在他与孩子们的相处之道。
翻开《一线教师》的目录:一线“作业学”、一线“纪律学”、一线“协助学”、一线“情感学”„„处处闪现着师者的教育机智。管建刚曾言,教育智慧蕴藏于你的教育困境。当然,这智慧离不开教师对孩子,对童年,对教育的痴情大爱!只有拥有了这份大爱、这份执著,智慧之门才会徐徐打开!
管老师认为:教育,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即真教育。管老师的成长历程让我再次懂得: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第四篇:说话与沉默杂文随笔
有很多人都看到我语言少,都说我嘴笨不善于跟别人沟通。肚子里也没有什么墨水,一看就是情商太低。在事业上也没有什么好出路。
现在社会的人都喜欢口才好的人,好像话里有糖,人人都爱听。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出口成章,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学不会。
我头脑简单,总是露出象牙来,经常伤害到别人,自己却不知道错在哪里。让人莫名其妙。就像谈恋爱,女孩问你在世界上你最爱谁,你要是说只爱她,她就觉得你说假话。因为你还有父母。你要是说爱父母她又觉得你心里没有她。只好沉默。
我总想把话说的又好又不会出口伤人,实在是太难了,总在无形中给别人一种伤害,比如跟一个跟一个悲观的人分享快乐时,他就觉得是炫耀,跟乐观的人谈心他就觉得你传播负面情绪。
现在我把话语浓缩,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我总是怕说错话而得罪人,尽量说事情重点,不说毫无味道的话,时间一长,我的语言自然就少了。所以请人们能理解。
现在我比较喜欢倾听,我认为倾听也是另一种语言,只是别人不懂我的目光,当我一直倾听下去时,别人就越是继续讲下去,这样我就知道别人的头脑装的是什么。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知不觉倾听久了,变得多疑。总是把别人的话理解成几个意思,比如现在别人问我小陈,今年你带了多少钱回家?我总是理解成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别人说我在外面打工挣了很多钱,第二个就是别人在嘲笑我今年没挣到钱。有时候我理解错了场面很尴尬。
倾听多了,总是对别人的话有所防备,比如别人当同样一句话在一天问两次,总觉得别人在试探我的回答是不是实话实说。比如别人问我到哪里去,感觉别人是想知道我的行踪和生活节奏,这些事情总在无形中暴露出我的缺点。
看来说话的学问太深奥了,如何学会回答别人的问题,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第五篇:沉默的我杂文随笔
其实也不知道想说点什么,但我知道现在的我好像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可以诉说,人性总需要出口,我找不到现在的出口了,所以我很恐慌
曾经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拧巴的人,但还算勇敢
不过如今看来并不诚然如此,被生活扇了一个又一个嘴巴的我终于开始渐渐的妥协很多事情也才发现自己其实挺懦弱的,很多话连这里都不敢讲,怕真的说出口就再也无法继续了
这一年以来尤其是这后半年,真是有点看不上自己了,活的不干脆也不果断,好像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又不敢不要什么,事事如此,很多时候都觉得活的没有什么盼头,却又有更多放不下的东西
想要的抓不紧,够不到,害怕改变现状,在布满不满和妥协的现实中走的好累
于是我常常幻想,常常做梦,希望一觉醒来可以回到过去,回到原点之类的,或者现如今的一切都是在做梦也不错,至少还能有勇气改变些什么,生活推着我往前走,我让自己跟着走,要不就有能力改变,说服,和理解,而我以目前的修行却只能做到,纠结,反复,不满,懦弱的,怨恨自己
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话,为什么非得所有事情都想要非黑即白,你又没有强大到真的可以接受你性格缺陷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而你又常常被这些伤害,捆绑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对自己宽容一点,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
想想受伤的时候舔舐伤口的不甘和哀怨,为什么就不能放过你自己,曾经我很怕自己遇事想的太少,现在我太恨自己凡事都想的太多,我对自己太过放纵的结果就是我希望找到一个从头发丝到脚趾头都能够理解我的人,但是这是妄想,我又接受不了这是现实
所以有时候真觉得让我这样的人出生真是上天的恶意,我这样的人既不快乐性子又倔,想想还觉得真是悲哀
所以我总结了一下我目前的人生让我活成了现在这样还真是一点不冤枉自己,性格使然,真是活该
未来的后半生,我就目前而言只祈祷自己少想少说多做事,放过自己吧真的,有些事情你放过了自己其实才是真正学会疼爱自己,别幼稚的相信什么理解和宽容了,那些幸运的事怎么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少些期待就可以活的比现在快乐多了,人啊,大多痛苦的来源就是期待太多了,失望着失望着慢慢也就习惯了,都是自己的问题,永远不要认为是别人的问题,对我这种人来说,想让别人认错的可能性远远比不上自己慢慢改正自己的问题来的要可能性高一些,老大不小了,再也不能期望有英雄来拯救我了,再也不应该期待有人可以拯救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