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盯着别人的缺点美文摘抄1000字
常记他人的好,你在他人眼里也有了好
哈佛大学的一节公开课,讲课的是哈佛大学著名的桑德尔教授。
那天,桑德尔教授拿出了一张白纸,然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圆点。他问学生:“你们看见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黑点。”
桑德尔教授说:“你们只说对了一部分,纸中最大的部分是空白。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见小,不见大,从而束缚了我们的心。另外,如果我们把这个黑点看成是人的缺点。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有些人总喜欢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自卑而怯懦的人;还有一些人习惯于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从而使自己失去了世界上所有的朋友。而相反,如果你经常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计较别人的缺点,别人的心门将马上为你敞开,把你视为知己、挚友。”
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说人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不要对别人太苛刻,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而要以宽容大度的心态对待别人的缺点,包容他们的过失。
蔡康永成名前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他和众多作者的作息时间类似,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蔡康永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养鹦鹉,就连现在主持节目他都把它放在自己的肩上。但是,这只鹦鹉过去有一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声音浑浊难听,就像喉咙里塞满了痰。
蔡康永被它扰得心烦,只好带它去看兽医。结果,医生说:“鹦鹉很健康,身体没有任何问题。”
苏康永百思不得其解,说:“既然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我只好把它给扔了。不然带回家又吵得我不能写作。”
医生见他嘟囔着嘴抱怨,说:“你很喜欢抽烟吧?”
“你从何得知?”蔡康永瞪大眼睛问医生。
医生笑了笑没说话。
“唉,确实,深夜写作时,我时常抽烟解闷。你肯定是从我的牙齿,又或者是我的指甲里看出的吧?你眼睛真尖。”蔡康永叹气道。
“错了,是鹦鹉告诉我的。”医生缓缓地解释道,“其实鹦鹉声音嘶哑,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你爱抽烟,自然容易引起咳嗽,恰好鹦鹉有模仿人的习性,跟你待久了,嗓音自然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如果你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又何必盯着鹦鹉的缺点不放,去丢弃它呢,况且它并没有病。”
蔡康永听完,羞愧地低下了头。
生活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两面的,有优点也有缺点。如果人人都过度挑毛病,互相指责,生活将会永无宁日。人无完人,不要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总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恰好说明,我们自己身上到处是缺点。多看看别人的优点,也正体现我们自己大度的优点。
第二篇:别盯着别人,看你自己(定稿)
你看不到方向的时候,就低头做事。
领导家孩子来实习,大一的学生,坚持没几天就不感兴趣了,每天跟着领导一起迟到早退。有个实习生不干了,抱怨说:“凭什么,他可以迟到早退,我不行?这不公平。”说了好几天都没人搭理他,中午吃饭他又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他们部门负责人站起来说:“你去你爸的公司实习,你也可以跟你爸一起来,一起走。可惜你没在你爸的公司实习。”
北京有句老话说“也不看看,你是什么变的”,大概的意思是没有自知之明,攀比自己达不到的事情。在这个大家什么都比的环境下,很容易造成这种攀比。我实习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的,还有几个人,有两个女孩无论穿戴、吃的、用的,都比我们好。有个姑娘一直跟她们学,后来发行的大姐就劝她说:“人家用什么,你就用什么。人家钱不够,张张嘴家里就给打几万先花着。你父母攒一年,攒不够人家一个包的钱。别学这个,攒点儿钱,找个好人家嫁了。”我们以为我们跟别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可惜不是。我们以为人生是场比赛,可惜不是。我们以为什么都是公平的,可惜不是。改变你所能改变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学会区分这两者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智慧。
凡事自己心里要有个准谱,人家在QQ群里闲聊,人家有清闲工作,每天就忙3个小时,月薪上万。人家休学辞职去旅行,人家每月有杂志约稿吃喝不愁。人家炒股,父母赞助好几万赔光接着给。人家有的你不一定有,把你有的东西经营好了,有了人家有的东西,再跟别人学。
别盯着别人,看你自己,别人有什么都是别人的,只有你有了,那才是你自己的。与其羡慕别人是富二代,不如自己努力赚钱让你的孩子做富二代。与其觉得别人的成功是偶然的,不如试试是不是真的有偶然的成功。与其压抑自己混日子,不如试试自己能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忘了谁说的:一定要迈出第一步,不要站着不动。多年以前一位前辈跟我说,你看不到方向的时候,就低头做事。如果你停止不前,等你找到方向,你会发现你已经跟不上了,你还得重新找方向。
你要是总为你改变不了的不公平抱怨、想不开,攀比那些超出能力范围的东西,那你只能跟人家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让自己陷入困境。魔云兽说:“攀比如果能带来奋进的动力,那很好。但大部分时候,它带来的只是财务透支、强烈的不平衡感以及无力的抱怨,并极有可能把生活拖向深渊而举步维艰。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所遇的机会,所有的能力都不尽相同,不可同日而语。”环境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变得公平,如果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社会,至少我们每个人可从改变自己开始。
第三篇:别人的伤口,别碰美文摘抄
母亲的学生小郭,从高中毕业起每年過年都会来拜年,十年间从未间断。母亲做了一辈子的高中老师,亲手送进大学的学生无数,这样的学生只有一个。对此,我颇为好奇,多次问母亲,母亲都笑而不答。去年过年,我缠了小郭许久才知道原因。
小郭的父母是跑长途运输的司机,2008年春运雪灾,车在路上出了事,他妈妈当场离世。事情发生后,小郭就请了假,一离开就是三个月,一点返校读书的迹象都没有。母亲找到小郭时,他已经在建筑工地上做事了。
“我当时不想回学校,是因为不知道如何面对老师和同学。大家肯定会问我同情我,会说我好可怜,我妈妈不在了。”
母亲劝了很久才把小郭劝回学校读书,而小郭担心的事情从未发生过。
“我回去的那天恰好是老师的课,我站在门口喊了一声报告,老师挥挥手让我进去了,一秒都没有停顿,继续讲课,就像我是一个迟到的普通同学。在高中的剩余时光里,也没有任何同学问过我这件事。”
后来他才知道,母亲专门召开班会,和全班同学约定不询问他这件事。
“正是这样的处理,让我感受到了放松和宽慰。所以,我特别感激老师。”
对于刚刚经历痛苦的人而言,最开始的时光是最艰难的。他不仅要学会承受痛苦,学会治愈自己,还要承受突然之间到来的全世界的关注和同情。而这种关注和同情,不仅不能起到任何抚慰作用,还会通过“格外强调”和“反复询问”,将他们推送到舆论的中心,放大伤痛,让受伤的人更加难过。
不碰触他人的伤口,不刻意提起他人的痛苦以满足好奇,是我们最大的善意。
我常常想,如果我早一点知道这段故事,是不是就不会发生那件让我极为后悔的事情。
三年前,我采访了一对夫妻,他们的儿子刚刚21岁,却被查出患有恶性脑部肿瘤。在医生宣布儿子脑死亡时,这对夫妻决定,将儿子身上可用的器官都捐献出去。
器官捐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我希望通过我的报道能将这对夫妻的善,变成种子,感动更多人,影响更多人。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说服他们接受采访,最终的报道效果也很好。
今年年初,我外出采访恰好经过这对夫妻所在的地方,便顺道拜访了他们。我以为三年时光多少能够抚慰一些失子之痛,却没想到他们的精神状态较当初更为崩溃。没有想到我给他们带来的关注,成了一些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了反复伤害他们的利刃。
因为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说,这是那对失去儿子、捐献儿子器官的伟大的父母。周围人的同情、安慰以及那些非恶意的闲话,反复撕扯着这对夫妻的伤痛。每当他们稍稍平复失子之痛,这些话就又勾起他们的悲伤。
时间是抚平伤痛的良药,结痂的过程却漫长而痛苦。伤口结痂时,最怕遇上的就是反复撕扯,这样会带来新的伤痛,让伤口变得更大,以致于永远无法痊愈。
我现在极为后悔当初的采访,知道别人的痛处在哪里,真的应该避开。有意避开就是一种善意,刻意提起就是一种伤害。
不碰触他人的伤口,不拿他人的痛苦来自我感动,是我们最大的善意。
手指受了伤,为了消毒,会浸泡一下盐水。但是谁也不会长时间把手指浸泡在盐水里。因为伤口愈合靠的是自己的力量,时间久了,盐水反而会影响手指的自愈。
每个人都有一根受伤的手指,它是每个人最隐秘的内心世界。无论我们多么善解人意,也无法理解别人最隐秘的痛苦。无论我们多么强大,也无法解决别人最难捱的悲伤。
不碰触别人的伤口,才是最大的善意。
第四篇:别盯着杯子美文
一次,我们几位同学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
老师问我们生活得怎么样。
一句话勾出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做生意的商战不顺呀,当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时间,大家仿佛都成了上帝的弃儿。
老师笑而不语,从房间里拿出许许多多的杯子,摆在茶几上。
这些杯子各式各样,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来高贵典雅,有的杯子看起来简陋低廉……老师说:“都是我的学生,我就不把你们当客人看待了。你们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
我们说得已经口干舌燥了,便纷纷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
等我们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讲话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挑选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像这些塑料杯就没有人选中它。”
我们并不觉得奇怪,谁都希望手里拿着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
老师说:“这就是你们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们有意无意地会去选用好的杯子。这就如我们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用来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坏,并不能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第五篇:别用你的自卑消耗别人美文摘抄
西西拿着BEC高级证书跟我说:“我准备去一个还算比较有名的外企工作了。”
西西是一个把大学前两年的时间都用来宅在宿舍追一部又一部电视剧的宅女,并且她认为追剧的数量代表着她在电视剧行业的成就。因此除了吃饭睡觉和上专业课,电视剧的播放几乎没有暂停过。
直到突然有一天西西发了一个微博:“今天开始我要努力了。”附带BEC考试必备书籍的全套照片。
当然,我也看到了微博下面的评论:
“呦,你不看电视剧了?”“你也开始学习了?”“直接就来BEC高级,你确定?”
西西没有理会这些质疑,而是开始每天“教室-食堂-宿舍”的三点一线生活。
时间一长,一些平时跟西西关系还算近的朋友说:“叫她干吗,人家是要做学霸的,人家怎么会有空跟我们玩。”一些在班级中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差的同学说:“你看她现在分享的微博都是英语,好像只有她是出身英语专业似的。”
西西依然每天走在校园中固定的小路上,按照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准备着考试,当然,以之前追美剧而潜移默化形成的语感加上将近一年的刻苦努力,她最终拿到了BEC高级通过的证书。
不过,就算是在这张通过西西自己的努力与勤奋得来的证书背后,我还是听到了一些别的声音:“人家现在可是学霸了,高级证书都随随便便就拿到了。”“人家本来就聪明,要是我,努力一辈子也考不到。”“我从来没看出来原来她这么厉害呢。”
这是两年前我一个朋友的故事,后来这些总在背后盯着她评论她的人因为找到了下一个目标,于是转移战场去“攻击”一个看起来高高瘦瘦的姑娘,听说是因为这位姑娘最近喷着一款牌子还不错的香水。
我们的身边总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收获,还不愿意面对别人的努力,比起自己虽然努力却失败,更害怕别人通过努力而成功。
只是因为——他愿意承认大家开始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却不愿意面对最终赢得了比赛的却是你。
他们害怕失败,还没开始努力就害怕最后的结果是失败,害怕自己也会变成别人眼中嘲笑的对象,害怕自己下定决心还是会三分热度,半途而废,害怕说好的一起努力,为什么你就比我取得了更大的收获。
所以他们开始敷衍自己,反正辛辛苦苦付出也不一定会换来好结果,就好像一个全副武装准备好战斗的战士想帅气地披荆斩棘却被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一样,这样多丢人,那还是不要去尝试了,至少不会颜面扫地吧。
终于,他们这种不敢面对,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心理变成了不愿意相信别人的心理。
凭什么你努力就可以成功?
凭什么你过得比我好?
凭什么明明我们是一同起步,你却比我优秀了这么多?
我要盯着你,好看到你也会失败。
自卑容易让人嫉妒,嫉妒容易让人盲目。他们看不到自己差在哪里,也看不到你取得成就所走过的路,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你得到的一切都是运气好有天赋,而自己只是没有那个福分,他们用嘲笑的方式来拼命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感。
嫉妒总是狭隘的,因为它总会发生在与你条件相当的人身上。
于是,在他们的世界里,你不能穿高档的衣服,不能挎名牌的包包,不能取得比他们优秀的成绩,不能赚比他们更多的钱,不能在任何领域领先他们。
其实,他们也不过是想通过谈论你,获得那么一点存在感而已。
世上的人千姿百态,我们总会遇到奇怪的人,每逢此时我都会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你要相信,你在生命里遇到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你是那个为自己的坚持依然执着的人,不要理会他人的质疑,向着你的目标继续下去。因为不论别人羡慕还是嫉妒都是另一种对你的肯定,你没必要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停下脚步。路途遥远,总有与你谈得来的朋友伴你一起走。
如果你是那个有点自卑的人,不妨试着相信自己一次,给自己一点鼓励,去追随你的理想并付诸行动,把用来遥望别人的时间铺成超越别人的路。也许,努力依然不一定成功,但在努力的过程中,你总会收获到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