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至少领导着你自己美文摘抄
刚进西点军校不久,军校就给我上了一课。军校的学员都是预备军官,因此学年之间等级非常分明,一年级新生被称为“庶民”,在学校里地位最低,平时基本上是学长们的杂役和跑腿儿。
当然,“幽灵行动”也为“庶民”提供了一个向学长发泄不满的途径。所谓“幽灵行动”其实就是学生团体之间以幽灵为名义,搞恶作剧捉弄对方的活动。
一天晚上,三年级的学长怀特中士邀请我跟他共同完成一个“幽灵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一个来访的海军军校学员,我们要把他的宿舍搞得一团糟。
深夜11点半钟,大家悄悄摸到“敌人”的宿舍楼,按事先安排的位置站好。怀特中士用唇语数道:“一……二……三!”说时迟,那时快,我和一个二年级军官猛地推开房门,冲到床头,把两大桶,大约5加仑冰冷的橙汁浇到熟睡的学员身上,然后迅速跑出门外。同时另外两个人向房间里投掷了数枚炸弹(扎破的剃须水罐),顿时到处都是白色的泡沫。最后怀特把散发臭气的牛奶泼进屋里。任务圆满完成了。众人分成几组撤离。
凌晨3点钟时,有人敲响了我的房门。原来被捉弄的军官向西点安全部投诉,我们的酸牛奶和剃须水毁掉了他书桌上昂贵的电子仪器,床边的旅行箱也未能幸免。
在训导员办公室里,怀特中士竭力为我开脱,“是我命令他那么做的,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我也辩解说:“我只不过服从了学长的命令,他应该对我的行为负责。”训导员盯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在西点,人人都是领导者,即便是一个‘庶民’,你也至少领导着一个人——你自己。因此你必须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直到今天,那位教官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荡。那是西点给我上的第一课:想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你必须先学会领导你自己。
第二篇:读《你至少领导着你自己》有感
读《你至少领导着你自己》有感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下级要听从上级的命令,学生要遵守班纪校规,员工要听从老板的要求,士兵要服从将军的命令,诸如此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当我看了《你至少领导着你自己》之后,才恍然大悟:我也是一位领导。里面讲述的是:“我”刚进军校,是预备官,被称为“庶民”,为与学长们搞好关系,成为他们的杂役和跑腿儿,一次承蒙学长抬举,盛邀我参加“幽灵行动”——搞恶作剧捉弄。对方的活动。起初我有点犹豫,可他们说出事有他们顶着,我就加入了。我们就开始采点,等一些学员熟睡后,觉得时机成熟,将橙汁浇到学员的身上,投掷了数枚炸弹(破水罐),悄悄地从后窗溜走。第二天,被带进了训导员办公室,尽管学长竭力为我开脱,他还是罚我。我不断抱怨:“这太不公平了,我只不过是服从学长命令,他应该对我行为负责。”教导员说:“对这件事,你觉得自己没有责任吗?”我辩解:“没有,主意又不是我出的,我也反对过,可我是庶官,我管得了谁啊!”教导语重心长的说:“在此,人人都是领导者,你至少领导着一个人——自己。因此,你必须为你的行为负责。”
每一个都是自己的领导者,做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先学会领导自己,主宰自己。
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在遵守生存规则的前提下,不妨大步走去,走向自以为可走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峡谷,火坑,都由自己负责。轻风拂面,是一种选择享受;狂风展翅,是一种选择逆境;微风细雨,是一种选择安静。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何非要到西天去取经呢?山高水险,妖魔鬼怪不计其数。他们心存信念,为了芸芸众生的幸福,取得真经,九九归一,八十一难的尽头就是他们选择后坚定信念成功的真实写照。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决定命运的长短,但你可以改变命运的宽度。
人生总有风和雨,美好未来靠自己。
第三篇:外面只有你自己美文摘抄
她天生个子有些矮小,所以,她总是不想走到人多的地方,因为她觉得人们都在用讥讽的眼光看她。
一次,在别人的鼓励下,她参与了一家科研公司的志愿者任务。这项任务其实很简单,就是测验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人有何反应,尤其是对面部有缺陷的人。
她被安排在一间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专业化装师在脸上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化好装之后,她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装的效果,然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过了一会儿,化装师又走过来说,需要再在伤痕上面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然后,她被派到人流密集的一家医院的候诊室,观察和体验来来去去的人们,对面部有伤痕的人会有何种反应。
当她坐在那里时,天哪,她觉得讥笑声、同情声、惊呼声像洪水一样铺天盖地而来,每一个走过的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盯着她看,还不时指指点点。那一刻,她觉得血涌上来,头脑一片空白,简直要落荒而逃了。不过,为了完成自己作为一个志愿者的承诺,她还是坚持着。
回到实验室的那一刻,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向科研人员讲述自己坐在那里的感受:“我再也无法在医院里多呆一分钟了,我觉得这样的感觉实在太糟糕了!”
科研人员没说什么,又拿来一面镜子,让她照照。她举镜一照,立刻就呆在那里:自己脸上光洁如初,什么也没有。
原来,科研人员在借口要涂一层粉的时候,就已悄悄抹去了她脸上的伤痕——她在医院里的所有感受,其实都是她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怪!
台湾心灵作家张德芬说过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是的,我们往往愿意过分地依靠外界,通过镜子、相片来认识自己的相貌,通过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来了解自己的性格,可是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不同的你,真实的你又究竟在哪里?
你注定无法从外界寻找到答案,因为真正的答案只存在于你自己的内心里。
第四篇:你丢了自己吗美文摘抄
你丢了自己吗?人生的途中,总要时不时问问自己。丢了的自己,记得找回来。
我不想说教,也不愿说教,问问你自己,在忙忙碌碌的应付工作中你在为谁工作,在一次一次追问自己行还是不行的正背诘问中你究竟在为谁煎熬自己,问问你自己忙碌工作、忙碌追名逐利中你得到了什么丢失了什么?看看来时路你的初衷还记得么?你丢了自己吗?你丢了自己吧。
我们学习学习,学会了欺骗自己。看不到春来秋去的美景,心中只有业绩的好坏升迁的目标,只有房子票子和无休止的占有。最后我们在一个很高的目标面前止步不前,我诘问自己这是我要的么?我的到了很多,行了很长的路途,到现在发现走了很长路,最后将自己丢失在起点。向前走竭尽全力去争取的不是自己所需要的,真正的目标被丢失在起点。
最广大的70年代的朋友,你也许与我没有同感。你大学毕业顺利搭上最后一次国家分配,如愿分配到专业对口的单位。你年轻有冲劲有知识有技能,在单位和同行中迅速成为专家。在这时一位同样是70年代的淑女气质同事爱上了你,你也爱上了她。你们幸福的结合了,一年以后你如愿的得到了一个儿子。接着你由于妻子的父亲是高官加上你确实有能力,在而立之年你成为你单位的史上最年轻的副局长。同时在同行间拥有极高的技术水平,你是运气的宠儿,也是我们70年代中最有福气的一个,你带着自己在一个华丽的过程后到达了一个圆满的目标上。
你幸运的让70年代们感到艳羡,70后的大多数上大学没赶上扩招,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费劲劳力加上家长的大把银子最后弄了个三流大学、惨的弄个大中专。找工作赶上国家并轨不包分配自己去市场找工作,可是哪里有人才市场呢,刚刚形成的人才市场哪里有好岗位和对口专业的机会呢?好不容易找了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大型国企原来以为可以轻松工作了,国企改革绩效考核的比乡镇小老板厉害多了,你不敢懈怠奋力工作,终于站稳了脚根。突然发现别人的儿女忽成行,自己还是孑然一身。于是加入了剩男剩女的行列,凑合的成了个家亦或仍在寻觅,夜深人静独自孤守问一下自己,这样的生活是我要的么。我到了大家让我到达的地方,却将自己丢在起点。
你丢了自己吗,你丢了自己吧。看春天嫩芽抽出新枝,秋日稻田金黄的稻浪汇成金灿灿的海洋。望大山之巅迎客松风姿绰约,大河转角激流回荡。自然总是那么顺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好像没有计划,但是每一步都那么准确。每个步子都那么坚定,执着和有力。
在征途中暂驻小憩吧,抬头看看风景,喝口水吃口干粮,也等等你自己!
第五篇:打开你自己的世界美文摘抄
几乎每年寒暑假前夕,我都会接到母校老师的邀请,去和在校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们“聊聊天”。所谓的“聊聊天”,也就是在课堂上与可爱的学弟学妹们聊一聊我的生活感悟和读书心得。
今年暑假之前。我再一次受邀回到母校。伴随着清脆的电铃声,我满怀激情地走进了教室。
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非常珍惜和大家相处的这45分钟,希望我的讲述能够为大家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今天,我是你们的一位大哥哥。大家可以把平时的课堂规矩都暂时放在一边,不用那么拘谨。同时我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希望大家能在我讲述的过程中,有任何的问题随时举手,我们共同讨论,共同进步。我尤其鼓励那些有智慧、有品质的问题。”
说完这段话以后,我开始了按部就班的讲述与即兴的发挥。在讲述过程中,同学们都听得颇为认真,有的频频点头,有的若有所思,还有的同学积极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让我很是感动,只可惜无人主动举手提问。临近下课的时候,我特意留了10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自由提问,没想到,刚才活跃的课堂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又过了几分钟,一部分同学才开始异口同声地向我索要联系方式,我转身将其写在了黑板上,又作了些补充说明。然后与他们一同等待下课铃声的响起。当我要离开的时候,很多同学表示希望我能再来,我笑着回答说:“有机会我一定再回来。”
我的演讲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但我心中却隐约涌动着一丝莫名的失落,就好像有一个东西牵绊着你却难以名状。
回到家中,打开QQ,见到右下角的头标在频频闪动,点开后才发现是一位刚才等我讲课的学妹。她问了我一些关于读书与生活的问题,我一一作答,并向她推荐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书籍。同时我充满疑惑地向她问道:“为什么今天在课堂上不问出来?”她答道:“不习惯。课堂上一般是老师的一言堂,我们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好像也没有这种提问的习惯。”别过她后,我陷入了沉思。
记得杨澜在她的新书里讲到过自己的一段经历。她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时,正好有一节是外教的宗教课,他讲完课后问大家是否还有问题。没想到,一个容纳了100多个学生的大教室,寂静无声,大家都羞涩地低下了头,没有一个人举手。教授非常生气地从兜里掏出了一块美金,说谁要是问出一个问题,哪怕是再愚蠢的问题,他就把这一块美金给谁。杨澜说:“我们都有一点受屈辱的感觉,作为一个学生难道我们真的没有问题吗?记得后来我举手了,至于硬着头皮问了个什么问题,了无印象。”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我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好学生”,也无非是在“先记住老师的答案,然后进行考试,最后再还给老师”的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我不能说这种方式一无是处,但它的确存在着很大的缺漏。
最近,杨澜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还说道:“很多学外语出身的主持人如今都很优秀,比如许戈辉、水均益、芮成钢……就是因为在很多英语课上老师都会要求学生们当众进行演讲的练习,而在我们从小的语文课中从来都是写的比说的要多,要么就是进行文章的分析,很少有说话的训练。所以我们这些学外语出身的能培养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算是‘曲线救国’,因为英文演讲训练了我们的口语能力。”
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她说:“我认为。学生的提问和口语表达能力太重要了。有时候。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件事情提出的问题会比我一个人提供的答案有价值得多,而良好的口头表达则能够让你拥有更多的机会和人缘,让你的人生事半功倍,也会让你变得更加优秀。”
其实,优秀是一种习惯,无论是课堂上的提问,还是生活中的疑惑,我们都应该大胆地向世界发问,这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如果我们已经长久地习惯于被动地从外界获得知识,从而进入和了解他人的世界,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次机会,一个有益的尝试,用语言表达出内心的疑惑并认真地寻找答案呢?要知道,我们的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而比进入外在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你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