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不xùn()g
ān()尬繁yǎn()污gu()
2.词语填空。(4分)
油光可()翻来()去广()无垠冥思()想
3.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A.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B.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C.形容口吃。()
D.厌恶、痛恨到极点。()
4.选词填空。(4分)
一口一条一班一副
(1)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书箱,失去了半箱书。
(2)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孩子“掷铜钱”……
(3)他生就()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4)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大船……
5.品味加点词语所表达的情感。(4分)
(1)实在标致极了。
(2)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6.访写句子。(4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
7.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8.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
A.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一生著述丰富,有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杂文等。
B.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文史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着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战后漫游法、德等国,返乡后兴办学校,提倡无抵抗主义及人道主义。创作甚丰,皆真实反映俄国社会生活,除著名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外,另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青年》和数十篇中短篇小说,以及剧本、书信、日记、论文等。
D.斯蒂芬·茨威格,匈牙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二、理解·探究(共42分,每题2分)
(一)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9.摘录文段中最能表现“我”对藤野先生怀念之情的词语。
10.加点词“良心发现”指的是什么?
11.第一段中对藤野先生进行高度评价的句子是:。
1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就文段来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指的是:。
13.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文中第一段中的六个字概括:。
14.第二段中,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第二篇:初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周测试题
(9.3——9.7)
测试范围: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1.2运动的描述 0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4.5cm = 14.5×10-2 = 0.145m
B.14.5cm = 14.5cm×10-2m = 0.145m C.14.5cm = 14.5÷(100m)= 0.145m
D.14.5cm = 14.5×10-2m = 0.145m 02.(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2)下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
03.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是________s。
04.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确认真的测量下,不会产生误差
B.用精度很高的刻度尺测量长度,也会出现误差 C.多次测量后的平均值就是测量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D.误差只是测量者在观察读数时造成的 05.下列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cm C.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
D.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06.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
C.原子核外的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运动
D.铁生锈了
07.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可以不选参照物
08.如图所示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歼击机梯队飞过天安门上空受阅时的情景。图中五架飞机队形不变,它们之间是相对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09.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州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
10.(多选)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飞机,从他们乘坐的飞机向外望去,甲看到丙的飞机上升,乙看到甲的飞机下降,丙看到楼房和乙的飞机都上升,则甲、乙、丙三人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乙上升,丙下降
B.甲、丙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匀速下降
D.甲、乙、丙匀速上升
第三篇: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4分)扫描书写卷
亲爱的同学,漂亮的卷面如同人美丽的面庞,请你注意书写。
二.(22分)语言操练营
1.根据拼音在后面括号里填写汉字。(2分)
①他都一定不会忘记而且越来越xián()熟地深àn()自己的母语——汉字,那是毫无疑问的。
②三是下巴。“解yí()”尚可,竟至“脱hàn()”,要请正骨大夫给“拿”一“拿”才行。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2分)
①这就是我们中国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的魅力。
②众人见孔明(),尽皆失色。
③下联指明:诗文的妙出,是不易获得的,只有不遗余力地追捕,才能猎取()的乐趣。
④在这里最()的应当是被称为千古之谜的石前巨石阵。
3.填空,完成成语。(4分)
①强()夺理②寻()摘句
③新陈代()④()炙人口
⑤良师()友⑥忍俊不()
⑦不()余力⑧苦口()心
4.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对应的三个字。(2分)
屋后松竹添秀色
门前梅兰
5.默写联句。(4分)
①大漠孤烟直。
②,人不寐。
第四篇: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题:第一单元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题:第一单元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题:第一单元 1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2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芦花荡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3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蜡烛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4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5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gt;gt;gt;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题:第一单元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在学习上帮助到您!
第五篇:初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同学们,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初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和小编一起期待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
一、基础知识(20分)
1、默写。(9分)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 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
(2)《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 ”。
2、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出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4、以“我们”为主语,将下列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文字可增减,语序可调整,但不能改变原意)(2分)
我们,从遥远的地方走来,身上背着昨天的故事,脚下踏着历史的尘埃。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4分)
近几天,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该班的大多数学生每天晚上看到十一点多钟,第二天还利用课间时间来争论剧情,而课堂上却精神不振,听课效率较低,班主任了解这一情况后,十分恼火,对大家说:“同学们,听说你们这几天都很用功,每天到晚上十二点才睡觉。第二天来了还不放松课间休息时间。”班主任说到这里,大家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明白自己错了。
(1)王老师说话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班长,这时代表全班同学站起来说话,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为您提供的初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
()啸()溯()漱()
嶂()襄()奔()属()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_____、_____和____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___,字___,___(朝代)___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___
③故渔者歌曰:“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题。(共40分)
(一)(16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6.本文选自 ________,作者是北魏的。(2分)
7.补全文中的空缺处。(1分)
8.翻译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4分)
(1)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1+2=3分)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常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按要求填空。(4分)
(1)交代看雪的时间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
(2)交代看雪地地点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
(3)交代看雪时的天气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
(4)交代看雪前准备的物质条件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
1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亭中饮酒二人为何见作者“大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鸣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你能把这首诗写下来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外,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向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8、父亲赶到学校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父亲请求帮助时,为什么人们都“摇头叹息”,没有帮他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填空(2分)
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 _____________,儿子对父亲的 ________。
21、文中画线句子对描写父亲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两句话概括)(2分)
三、写作(共40分)作文Ⅰ(10分)
23、运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语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 银装素裹 玉树琼枝 粉妆玉砌 冰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Ⅱ(30分)
24、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做人表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如朋友之间的交往,陌生人的偶遇……或表现出善良、正直、真诚、乐观……或表现出卑劣、狭隘、虚伪、颓废……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做人”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体验、见闻,也可以写你的见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