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戏中,女孩要做爸爸优秀教育随笔
上周去看小班的孩子做游戏。分享交流时,一个女孩告诉大家:“今天我是红红的爸爸!”在场不少教师听了不禁面面相觑。班主任倒是不急不躁,轻轻追问:“你是女孩,你为什么要做爸爸?”女孩极其认真地回答说:“今天,娃娃家里都是妹妹朋友,所以我就做爸爸了!”
听了女孩的回答,很多教师情不自禁地点头:“这女孩,灵!”
在游戏结束后的教研活动中,有关女孩的聪慧与机智再一次成为教师们热议的话题。我在大家由衷的赞叹中体会到了众多教师所表达出的类似于“如释重负”般的欢愉,便忍不住反问大家:“假如今天的娃娃家有男孩参加,可这个女孩仍想做爸爸,你们还会支持吗?”
争议由此产生。极少数教师表示支持,有几位教师态度中立,但更多的教师明确反对:“这怎么行?这样的反串会混淆孩子的性别认知!”
在角色游戏中,女孩要做爸爸,到底可行吗?
显然,在游戏中孩子的回答一定是“行”。在孩子眼里,女孩做警察、上太空、扮马戏团小丑、当总统……只要想玩,什么事都行!好比今天,娃娃家的女孩们并没有在意谁来当“爸爸”,照样玩得十分愉快和尽兴。对孩子而言,谁当爸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娃娃家有爸爸”就行!
但一些教师却觉得“这是万万不行的”,甚至认为“即便是游戏,也应该明确性别意识”。
其实,在游戏中类似孩子觉得“行”,而教师觉得“不行”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看到“理发店”在招揽生意、“小吃店”在大声叫卖,“小医院”便也效仿,大做广告招揽“病人”,那一声声“谁要来看病?看病很合算!欢迎来看病”的叫喊声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再比如,教师不断鼓励孩子要丰富消防车的装置,教师也积极建议孩子要表现出消防员的勇敢与尽职,可教师却不能接受游戏中频繁地着火,教师更不想看到消防员没完没了地救火的场景。
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以为不应该在孩子!因为,游戏中的孩子是“本色出场”,他们兴高采烈地扮演着“爸爸”“医生”“消防员”等,他们如实地运用着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逼真地模仿着角色所特有的动作。游戏中的孩子从不去想情节是真实还是虚假,当然更不会去想其所扮演角色的意义和价值。孩子只会纳闷:医生为啥就不能大喊“欢迎来看病”?他们不知道生活中还有一些让人忌讳的事情;孩子只会无奈:现实中的人们只在危难之时才期待英雄出现,更多的时候是希望“远离一消防员的,人们对过平安、幸福生活的期盼远胜于一切……
就这样,孩子的认知水平与成人传统观念间的差距造成了游戏中的“不和谐”。只是,这样的差距不存在于孩子的脑海里,因此,他们天天玩得“百无禁忌”;但这样的差距却根深蒂固地印在教师的观念中,于是,缺乏游戏精神的教师便焦急地阻挠着孩子去“百无禁忌”地玩。
我发现,教师们大多都是认可“游戏是儿童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这句话的,但是否人人都真的知道如何才能让孩子“自愿、自主、自由、快乐一呢?这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我们偷偷拿出家里的纱巾、裙子,在弄堂里和伙伴们蒙头盖脸地扮女鬼,在疯玩中满足装扮的快乐……
其实,谁都经历过“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的童年时代,我们真的不必担心孩子的游戏是否合乎常理。要知道,孩子们的很多游戏就是从“傻”玩开始的,也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步提升游戏水平的。对教师而言,关键是要给孩子不断重复的机会,要允许孩子拥有“沉浸在那些不起眼甚至不合理的游戏中”的过程。
记得在那天的教研活动中,还有教师担心“如果那女孩长期做爸爸,怎么办”。我说很简单,我们可以从观察和解析女孩游戏行为的水平与意愿入手,发现女孩的游戏初衷,发现女孩对父亲的依恋,甚或发现女孩对性别的认知水平,并为以后的日常教学捕捉有效的教育契机。
还是那句话,孩子的快乐很简单,但孩子的快乐需要成人的细心呵护。教师自身应该具有一种游戏精神,不仅把孩子的玩当成一件“大事”来尊重,还应该努力保证孩子游戏的趣味性,让孩子充分体味游戏的乐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到“玩什么,让孩子说了算”真正挑战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
第二篇:环保教育在游戏中
自然环境是人类和生物界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保护自然的意识决定着人类是否能与自然界和平共处。孩子是自然保护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水平将决定其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在新颁布的幼儿园纲要中把“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列入内容和要求之中。作为具有绿色学校称号的幼儿园,我们更是把绿色环保教育作为我们的园本特色。
“亲自然”是指亲近自然,与自然亲和之意。亲自然教育就是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幼儿实践活动,游戏活动,家园合力教育等方式,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亲和的关系,产生良好的行为的教育活动。
“游戏”是孩子们的特权,在游戏中渗透亲自然内容幼儿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说说、做做中掌握环保知识。4月的爱鸟周来到了,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情感体验法进行爱鸟教育。我先在活动室的墙上“造”了一大片“森林”,然后展示许多鸟类的图片。孩子们围着这些图片有的说:“我猜这是大嘴鸟,你看它的嘴那么大”;有的问:“老师,这只兰色的鸟是什么鸟?它真漂亮!”区角活动前我
讲了一个关于小鸟找朋友的故事,孩子们从开始对鸟的名称、外形好奇到对鸟有了自己关心、同情的情感;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画画、剪剪小鸟、蝴蝶等来到“森林中”和鸟类作朋友。在几次活动后,孩子们把这一片墙的小鸟、蝴蝶当作了自己的伙伴。他们会说:“今天,小鸟又多了三位朋友,它们在树上吃果子”。通过区角游戏孩子们从内心激发了关心、同情小动物的情感、关注他们生存环境的意识。
同样操作活动中,孩子也能掌握一些环保知识。如:玩环保棋、走环保迷宫图。正是这些集亲自然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游戏使孩子们了解了大量的成人也不注意的环保知识: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白色污染、噪音的标准等。他们真正成为关心环保知识、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卫士。
结构游戏中,收集各种纸盒、酸奶杯、牙膏合等进行搭建。
幼儿知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把废物收集起来,每一件废物在我们的手里都会变成有用的玩具。这些物品外形、大小各异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极大,游戏中,孩子们会用牛奶合向上垒高成各种房屋、用酸奶杯排成栏杆„广告纸、吸管、一次性的盆、盘等等都是我们幼儿游戏、老师制作辅助用品必不可少的材料。游戏、制作中孩子们明白废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并使幼儿的亲自然的情感转化为真正的保护性行为。搭建活动中,孩子们还会找来我们认识的标志,用它们陈列在马路上、建筑物旁。停车标志可以提醒马路上的车辆有秩序地停放;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标志规定了不同车辆的车道,保障行车安全;厕所门口的残疾人标志提示着这里的斜坡是残疾人通道。从认识标志到了解标志的含义再到灵活运用标志,环保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内在需要。
我们通过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扩大环保教育影响。爱护动物、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等等。是游戏激发了孩子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也是游戏形成了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长大后,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的行为打下基础。环保教育的内容、途径无所不在,从情感入手、重视幼儿的动手、参与,只有通过幼儿的实践,一切教育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亲自然”环保教育还须更多取得家长的重视与配合,才能事半功倍。“亲自然”环保教育更应从幼儿园走向社会,这样才更具社会意义。
第三篇:在游戏中养成经常喝水好习惯随笔
“看,今天我喝了3杯水了!”、“哈,今天我那漂亮的小兔已经插在第五个水杯里啦……”,这些是我们班的孩子们站在喝水标记前的谈话。去年就听李老师介绍过一些幼儿园为了孩子喝水的情况特别设立了一个角,一些班级也借鉴了这个经验,效果挺不错。开学以来,我也经常听到许多家长叮嘱孩子的话是“在幼儿园里别忘记多喝水。”有时也请老师多关照孩子喝水,看来喝水问题也是家长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于是我也借鉴了小一班的做法,开始在班内喝水的显眼处设立了“今天你喝了几杯?”的栏目,我们分为5个不同的档次,并贴上1至5的数字,分别表示1——5杯水,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做的非常漂亮,颜色鲜艳,形状卡通可爱的吸管标志,刚分给孩子时,孩子们都好兴奋,一个个都爱不释手,只听见孩子们嚷着“像棒棒糖,好像棒棒糖呀!”我听后再看觉得真挺像,我们就把这个标记定名为“喝水棒棒糖”。又和孩子们讲清楚使用的方法,今天你喝了一杯水就可以把棒棒糖标记放到记号为“1”的水杯中,依次类推,鼓励孩子多喝水。我们在设置这个标志时又结合我班孩子认字的情况分了男女两组,又贴上“男、女”的汉字让孩子自己认读后插入相应的水杯。
自从设计了这个喝水标记后,发现我班孩子喝水喝的勤快了,每喝完一杯不忘把“棒棒糖”插入相应的水杯,自从有了 “喝水棒棒糖”,喝水已成了我班小朋友不亦乐乎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了。
第四篇:中班角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大班角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门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识、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数学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仅需要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和组织数学教育活动、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来启发、引导幼儿,还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发展水平以及数学教育的特点将数学教育的内容自然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最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因而其中也蕴藏了不少数学教育的契机。所以发现并总结这些蕴含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契机就成为了本次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发现角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契机,初步归纳
1、感知集合与分类
福禄贝尔认为:数学的基本架构,便是微积分——微分和积分,分类便是微分,集合是积分,所以幼儿数学教育一样要从分类和集合建构起。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无不渗透着“感知集合与分类”。
在肯德基快餐店中,店员需要将不同大小、形状的包装盒分类摆放,游戏结束时将一样的形状、大小的盒子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完成整理工作。在娃娃家,妈妈会用不同的盘子分装水果、荤菜和蔬菜,在设法款待客人的同时进行了对物品的分类操作。在宝大祥,幼儿将裤子和衣服分开悬挂,为顾客选购衣服提供方便,逐渐又在衣服中尝试分类,根据服装的色彩与装饰特点,将其分成弟弟朋友与妹妹朋友的服装,并分类整理。2、10以内的数概念
苏联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列乌申娜认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多样的活动和现实生活。幼儿个性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是在多种多样的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基础数概念的源泉是周围的客观现实,从小儿童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过程中、在和成年人的交往中以及在成年人领导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着这个现实,并开始形成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念。
在电影院,看电影的幼儿需要根据电影票上的数字寻找对应的座位,依次就做观看影片。在娃娃家,妈妈要根据家里的人数来考虑需要准备多少餐具,为每个人提供合理数量的餐具,如:一双筷子、一把调羹、一只碗等等。在电话亭,幼儿边打电话,边认读了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在乘坐电梯时,幼儿根据按键上的数字选择想去的楼层,并在乘坐电梯的同时感知数字的大小、排序及相邻数。
3、认识几何形体
几何图形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让幼儿认识几何图形,也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这不仅可以为以后学习习近平面几何作准备,同时也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肯德基,有椭圆形、圆形的汉堡包;有长方形、方形、梯形、圆形等包装盒,幼儿在分装食物,整理包装时都会有意无意地将各种几何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在电梯入口处,幼儿设计出不同的三角形代表上下电梯的箭头指示灯并提出用类似圆柱体的材料制作电梯扶手的设想。
4、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
在肯德基,幼儿会询问顾客需要大包还是小包的薯条,并根据顾客的需要来决定薯条的多少。在宝大祥,店员帮助顾客试穿衣服,当顾客穿不下时,店员会告诉顾客,这件衣服太小了,你需要一件再大一些的。在狭小的电梯中,幼儿紧紧地贴在一起,无形中产生了高矮比较,有些幼儿惊喜地发现自己是电梯中最高的人。
5、空间和时间概念
对中班的幼儿来说,空间和时间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前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空间概念常常不能去自我中心化。而在时间概念的发展上,容易受知觉影响,将空间与时间混淆等同;容易受生活经验和具体事件的影响,表现出主观、含糊的特点等。因此,面对这两个相当抽象的概念,用死板的硬记式的行为主义教育方法肯定是不行的,而是应该采用从具体的动作、语言、实物中,让幼儿逐渐建构,从本质上理解概念。
通过观察,在角色游戏中捕捉到了幼儿认识时空概念的案例。在肯德基、沈大成、理发店,店员会随着游戏的进行和推移喊出:“开张咯!”“吃午饭啦!”“下班啦!”等表示时间概念的字词,并按此表现出相应的游戏行为。在娃娃家,“妈妈”会按游戏进程为“宝宝”和“家人”做出一日安排——“起床啦”;“喂奶啦”;“客人来啦”;“做饭啦”“吃饭啦”…… 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复习巩固了日常代表性时间的概念。在排队等待看病取药的过程中,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的空间方位,逐步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出电梯时,幼儿以电梯为中心从左右不同的方位出发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二、把握角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契机,合理渗透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儿童对数理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作的对象本身,而是来自于儿童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协调,数概念的建构必须通过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概念的获得不是一个“给予——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适宜的环境下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幼儿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根据其年龄、认知水平等发展的特点,创设适宜的环境是相当重要的。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操作材料,进行模拟的社会活动,数学教育就这样渗透在了幼儿的动作、语言、思维等各个活动中。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模拟情境中运用材料,自然地完成分类、添加、平衡、拼凑等动作,逐渐建构大小、多少、前后、左右等数概念,甚至还在“货币买卖”中巩固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互动不仅可以增添游戏的趣味性,同时更增加了幼儿之间互相纠正错误数概念的机会。教师也能通过观察角色游戏中幼儿间数概念方面的争议,及时运用各种教学途径对幼儿进行帮助指导。
而我们在创设角色游戏时更多地考虑到幼儿语言和社会性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契机把握较少。对此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1.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教师应发现并关注角色游戏中数学教育的契机,这是一个很大的闪光点。作为教师,应当更多地考虑如何去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激发儿童的好奇、好问、猜想和思考,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的神秘世界。(可以在材料投放、情境设置、游戏讲评等方面体现出教师对角色游戏中数学教育契机的关注度。)
2.在角色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教师应在游戏中提供足够大的空间和丰富的材料,创设适宜并有吸引力的情境,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物理性的基础。首先,为幼儿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其次要为幼儿提供可供其动手操作的多种感性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学习,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探索、发现、思考和建构。同时,角色游戏中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开放多样的操作材料,也能促进幼儿逐步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习惯。3.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游戏中不应对幼儿进行太多的干涉,应充分给予幼儿主动学习的自由,但在关键时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并以多种方式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创设“最近发展区”,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和体验帮助他们获得初浅的数学知识为其主动学习、主动建构提供更高的台阶。
第五篇:幼儿角色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幼儿角色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在做游戏过程中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性的反映幼儿生活。但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地进行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一、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老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地活动
当幼儿在玩超市游戏时,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地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拿也拿不下。从这里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超市”的“工作人员”能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
二、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挣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的开展下去了。
三、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
如在小菜场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使幼儿对游戏兴趣低落,没有人想去小菜市场上班了。我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不同的蔬菜,丰富“菜篮子”工程,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再没事可干,游戏又热火朝天的开展下去了。
四、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教师要根据游戏过程不断的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积极性如在点心店的游戏中,由于幼儿平时对社会接触不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很难深入开展。于是我就把点心店关了,和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什么地方去吃?就这样“某某”点心店就应运而生了,幼儿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乐意参加。
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 的游戏活动,很好的容入游戏当中,及时、有效的把握幼儿的心理和表情,去了解孩子们心理在想什么,然后掌握适当的时机随机的介入孩子们的游戏,控制游戏节奏,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使角色游戏顺利开展,达到开展游戏活动的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虎头蛇尾,草草结束。因此随机教育就要求教师要及时的发现问题,了解原因,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