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功有时像小鸟斗巨蛇美文摘抄
如果有人说他想开一间私人火箭公司,你一定会觉得天方夜谭。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有一位大男孩正经营着一家叫“翎客航天”的火箭公司,他正在为发射微小商业卫星及亚轨道太空旅游火箭而奋斗着。这位男孩名叫胡振宇。
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年仅21岁的大男孩怎么会开起了私人火箭公司呢?这一切还得从一堂课开始。
上初中的胡振宇,在一次化学课上,接触到了有关炸药的知识,这让他充满好奇。课间时,他的同桌说:“胡振宇,有本事你不用老师的方法,重新配一种威力强大的炸药呀!”面对同桌的“挑衅”,胡振宇自信地扬了扬头说:“哼,这有啥难的。”
私下里,胡振宇从网上、书本上学到了不少关于炸药的知识,最后还真让他配制出了新的炸药。虽然胡振宇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管下私自配制炸药,受到了批评,但他配制炸药的方法和炸药的威力还是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结果可想而知,同学们对胡振宇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此,胡振宇迷恋上了炸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他用自己攒下的零花钱和午饭钱,买来了各种各样的炸药原材料和有关炸药的化学书籍,然后偷偷试制成不同的炸药,并躲在偏远的地方试验这些炸药的威力。
终于有一天,他在试制炸药时把自己的双手严重烧伤,因此,他被老师和家长严令禁止再玩炸药。可是,已经对炸药着迷不已的胡振宇哪里听得进老师和家长的劝告。
由于对炸药的喜爱,胡振宇疯狂地爱上了化学,严重偏科后,他无缘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但他的网球特长让他进入了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
大二的胡振宇仍对化学痴迷,因此常常受到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有人说他仅仅是一个化学发烧友,成不了大器;还有人说他脑子有毛病,净做些不着调的事……
听着同学们的讥讽,胡振宇犹豫了,这时,他认识了一些火箭爱好者。于是,胡振宇发起和创立了国内首个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民间火箭爱好者团队——“科创航天局”。
做火箭不是玩冲天炮,整个过程既残酷又艰辛,其中更包含了许多委屈。为了能找到一小块地方做火箭地面测试台,胡振宇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为了筹措资金,他给小朋友当钢琴陪练;教成年人打网球;到超市当推销员等。为了节约经费,他骑着自行车或拖着板车到处购买便宜实惠的测试台材料,然后再通宵达旦地搭建测试台。
终于火箭研制成功了,就在他的手指轻轻按下去的一瞬间,所有的成果又消失了——火箭发射失败。
遭遇多次失败的胡振宇,再次想到了放弃。就在这时,有家家电公司的老板被胡振宇的行为所感动,愿意资助“科创航天局”团队研制火箭。2013年7月胡振宇的火箭终于发射成功。
成功后的胡振宇,更加坚定地认为自己能够把心中热爱的火箭事业做得更好,于是,他注册了“翎客航天”的火箭公司。他说:“现在虽然翎客航天公司,承接了航天院的项目,又在清华大学建了实验室,事实上我还是住在广州的城中村里,租了十多平方米的小屋,躺在床上就可以摸到一瓶硝酸钾,但我非常的享受。我认为以后的人生中不可能有第二次这样的经历。”
火箭公司成立了,虽然公司承接了一些项目,但要研制出微小商业卫星及亚轨道太空旅游的火箭,经费远远不够。于是,胡振宇对公司估值一亿,他希望融资1600万元,用于三年内的公司运作。
对于胡振宇,有的人欣赏他的自信和坚持,有的人质疑他的做法难以成功。胡振宇说:“我看过一个故事:一条巨蛇想吃掉一只小鸟,面对巨蛇的威胁,小鸟一边小心翼翼地退让,一边用爪子一次又一次地击打着蛇的头部。小鸟的每一次击打,都准确无误地拍在了蛇的头部,就是这看似对巨蛇毫无威慑的击打,小鸟击打无数次后,巨蛇倒在野地里再也动弹不得,弱小的小鸟竟成功地战胜了强大的巨蛇。所以我觉得成功其实并不难,只要心中有热爱,瞄准目标锲而不舍地进击就行了。”
第二篇:真相有时不重要美文摘抄
出差外地,在好友家留宿。发现她有一个细心却爱唠叨的婆婆,她却与其相处甚好。
那天,我们在大排档吃了夜宵。回家后,好友拿出两盒鲜奶,递给我一盒。刚要喝,她的婆婆忽然喊道:“赶紧吃点东西,不能空腹喝牛奶!”我觉得她真是不可理喻,我们明明刚从外面吃过东西回来呀!好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悄悄做了个手势,拿出一片面包,给我撕了一点,自己又撕下一点。老太太看我们将半口面包塞进嘴里,喜滋滋地忙别的事去了。
“我们刚吃了那么多东西,根本不是空腹。你为什么不和她说呢?”我不满。好友拍拍我,笑着说道:“如果她能在这件小事上获得成就感,我们又何必告诉她真相呢?真相对她不重要,对我们也没意义,不过是半口面包的事。”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真相不重要”。多年来,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坚持真理,如果你觉得对方错了,一定要指出来,帮助他改正,严是爱,松是害。
不久,与另外一位朋友闲聊,说起公司流水线上的一件小事。两位员工用同样的方式打包产品,老板每次经过都要说,哇,这看上去不够结实哦。A总是一声不吭地加一条绳子,B则会长篇大论地向老板证明自己的包装多么科学多么结实。B觉得A是个虚伪的马屁精,真正为公司着想的是自己。可是不久,A升职了,B依然在流水线上。
半口面包与一条绳子本身并不重要,长辈、领导或朋友,纠结于不重要的半口面包或一条绳子,是出于对尊重的渴求,他不关心你的肚子是否饱,包装是否结实,他关心的是当自己的话落地时,能否看到想要的效果。如果你一味坚持那并不重要的真相,于他而言,就是一种失败。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省下那半口面包或一条绳子重要,还是让一个人感受到被尊重重要?显然是后者。
放弃不重要的真相,并不是让人做墙头草,而是坚持该坚持的,放弃不该坚持的。真相重要与否,不在于你的感受,而在于这件事是否会对结果产生本质的影响,是否会改变一个人、一件事,是否关乎道德与底线。
第三篇:像春天一样活着美文摘抄
人,应该像春天一样活着。
像春天一样,我们要对生活充满激情。只有对生活充满激情,我们才会用阳光般的温暖,去融化冷漠的雪垛,去融化冷漠的坚冰。让雪垛融化成清澈的溪流,滋润隔膜的心田;让坚冰融化成澎湃的波浪,拍打起振作的眼神。我们要用春天的激情,氤氲出诗的韵脚,飞翔起美妙动听的歌声;我们要用春天的激情,将远山渲染成一个个生动的音符,让阳光谱成天地间最美的旋律。
像春天一样,我们要学会创新。要在荒芜中播下嫩绿,要在沙漠中育出花朵,要把一块块田野变成希望的帆船,要把一片片寂寞变成梦的庄园。要在空旷中开辟出繁茂,要在荒凉中开辟出昌盛。站在历史的峰峦上,让今天从思索中腾空而出,变成一只矫健的雄鹰,让开拓变成它的翅膀,让明天变成它的眼睛,让长风变成它的呼吸,让无限变成它的天空。
像春天一样,我们要潇洒地对待生命。不要再悲观地嗟叹落叶,不要再忧郁地怨怒霜冰,不要再坐在寒冷的屋里叹息,不要再躲在泪水中无声追忆。该忘记的就果断忘记,该记住的就深深地刻进记忆。走出孤独。走出忧郁,走出自我。像春风一样,去踏青,去爬山,去采集鲜花,去唱歌野炊,去拧一管柳笛,在燕子拐弯的地方,吹响绿色的音符,去看一棵芦芽,在露的梦里,一节一节地向太阳攀升,去河边听阳光撕裂冰的声音,去花园看花蕾轻启芳唇吐露满怀芬芳的情韵。去想去的地方,去想看的地方,去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地方,自由得像呼啸的风,轻松得像飘逸的云。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尘世的烦恼,在真正属于自己的时空中,我们和春天一样,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像春天一样,我们要有开放的胸襟。打开门窗,打开冰雪的篱笆,打开冷漠的禁锢。该吐绿的就尽情吐绿,该开花的就尽情开花。让蝶去捎信,让蜂去传媒。让风将树吹绿,摇起青春的旗帜,让雷将天空擂响,通告开拓的宣言,让涨潮的河流,鼓荡起一往直前的涛声……
像春天一样,我们自信而满怀希望地活着!
第四篇:像一块滚石美文摘抄
年轻的小黎,住在18层的一间通亮明净的屋子里。屋子不大,摆设非常简约,再加上干净整洁,显得并不狭窄,几件必需的家具,床、柜、桌椅和写字桌,都是银灰色的钢管通过螺丝拼接起来的,看上去和他本人一样,有一种单薄而轻飘的感觉。房间虽不大,但视野却相当扩展,有三面窗户,能看得很远,其中南面的窗户最辽阔,一直能看到外环线上的一座高架桥。夜晚的时候,小黎经常一个人坐在南窗前望那座桥,一坐就是很长的时间,白天看去,那座桥只是一条悬在半空中的弧线,平常而单一,但到了晚上,那条弧线立刻变得魅惑和丰富起来,当桥上行驶的车辆亮起车灯的时候,车辆转换成一个个亮点,在缓慢的移动中,那些亮点串接起来,感觉桥在移动,正朝着天边移动,每个小亮点,又都像是正准备去天上赴约的人。
小黎经常一天不说一句话,经常一个星期不出门,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家里编制各种好听的音乐,然后通过网络发布出去,网站定期将酬金打到他的账户上。小黎编制的音乐奇妙而玄秘,下载很多,因此他的薪水非常丰厚。小黎平时很少自己做饭,饿了就给楼下的一家餐馆打电话,不大一会儿工夫,餐馆送外卖的一位陕西小伙子,就把他要的饭菜送上楼来。陕西小伙子不爱说话,放好饭菜,接过钱,扭身下楼。小黎也不说话,整个过程无声无息,像是默片时代银幕上的人。最初送外卖的不是这个陕西娃,是个东北小伙子,那东北小伙子爱说话,每次送饭都会问小黎饭菜的味道怎么样,还要向他通报一两个餐馆的新菜品,对门的邻居多数是通过东北送餐员的声音来判断小黎是否在家。小黎受不了东北人的多话,打电话找餐馆经理,要求换人,为此他表明可以多付钱。餐馆经理说这好办,你也不用多给钱,换人就是了,经理在电话里开玩笑说,如果遇上的都是您这样的食客,服务员们非乐死不可,他们一天下来挺累的,谁还想说话?您要找喜气的人不好办,您要找不笑不讲话的,我保您满意。餐馆经理还在解释,小黎撂了电话,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特别厌烦爱说话的人。
但好像现在爱说话的人又特别多。
最远的一件事,应该是两年前吧。他和几个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聚会。像所有的同学聚会一样,场面是火爆的热烈的,每个人都在高谈着自己的辉煌。和他在一个寝室共住5年的“寝友”,过去是个老蔫,几天都不说一句话,现在却成了话篓子,讲得唾液横飞,从坐在餐桌边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讲他怎样技巧地把一个老处长打败,自己坐上处长的位置,还讲老处长下台的那天,眼含热泪、握着他的手,说他是最诚信可靠的人,还毫无保留地要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他。过去的老蔫、现在的话篓子摆着手说,你们说,我能听他的经验吗?我要是听他的经验,不也得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失败者吗?聚会上每个人都在拼命抢着说话。一个说,刚给老婆买了车,现在家里养着两辆车,光是养车的费用,一年就是5万块钱,那同学最后优美地叹息一声说,没办法呀,就这么对付着来吧。这边车的事还没说完,另一个声音又出来说,我刚买了一套三百多平方米的别墅,月供3万3,没办法,凑合过吧。随后又说到了保健,一个说我们一周要攀一次岩,游一次泳,进一次健身房;另一个就说,我们周末要到郊外洗温泉,半一次假,东南亚、港澳都去好几遍了,就是时间太紧,要不就去非洲了,真想拿把枪,到丛林去打猎;还有一个说,我们夫妇俩爱打高尔夫,早买了金卡,一张卡20万,太亏了,有时忙起来,一周去不了一次,明年改银卡……每个人都在说,每个人都兴奋得血脉贲张,仿佛梦游般,没有谁去听旁人在讲什么。小黎可是越听越烦躁,他低着声音说,咱大家能不能讲一讲走麦城?又低了声音说,讲一讲夹起尾巴做人的事,讲一讲你夜晚睡不着觉的时候你在琢磨的事。小黎已经记不起来当时人们是如何看他的了,反正第二年同学再次聚会时,没有人再给他打电话了。
就从那次同学聚会后,小黎感觉自己患上了一种病,他越来越敏锐,只要有人在讲话,他的耳朵就会硬硬地支起来,直到后来,他竟然开始憎恶所有在他面前讲话的人。他非常清楚,他的这种变化,可能不是在那次同学聚会上,大概还要早,但那时不是特别强烈,那次同学聚会,像一颗炮弹一样,准确无误地轰击了他,让他再也无法收拾自己。
他讨厌一切由人发出的声音。但他又很无奈,他不是离群索居的人,凡人必定会有一些凡事的。他不想听别人说话,自己也不想说,但他有时又要主动去找别人说话。前段时间,一个没有雾霾的阳光灿烂的午后,他给一个好多年没有联系但过去关系不错的朋友打电话,想询问一个法律问题。这个朋友当年曾是法制报的记者,后来上调到司法机关工作。电话打过去,是朋友的同事接的,问他找谁,他说了朋友的名字,对方告诉他:“处长正在开会。”他愣了一下,心里一乐,原来升官啦,他没有多想,说有急事,让快去通报。对方迟疑了一下,小心地问现在吗?他说就现在,马上让你们处长接电话。对方小声地说:“好吧。”过了不大一会儿,对方告诉他:“处长在开会,接不了。”他举着电话,大脑空白了好长时间,他又拨了另一个人的号码。这第二个朋友以前在区法院工作,人很客气,说话的语调像是评弹。但那天他刚说了自己是谁,那个朋友对着话筒,还没等他再往下讲,就不耐烦地说,我现在有事,回头再说!紧接着就啪地关了话机。这前后两个电话,让小黎郁闷了一个下午,他特别混乱,精神始终无法集中起来。傍晚时他突然火冒三丈,有生以来,他第一次气得用手猛烈地拍打屋门,然后又拍桌子,再后来他又拉开窗户。18层高楼的窗户拉开,北方秋天的强劲的风吹进来,他的衬衣像帆一样立刻鼓胀起来,他的身子晃动着,被风吹得退了好几步……
小黎说那天他站在窗前被秋风劲吹时,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他小学同学,名字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她梳一条及至腰际的大辫子。小黎说他想起那个大辫子女生的时候,想得毫无心理准备,大辫子就像风一样,从高空中吹进屋里来,吹进他的怀抱里,吹得他的记忆翻滚漫溢——
大辫子坐在他前面,在他的记忆中,没有大辫子的面容,只有大辫子的后背。当然还有那条大辫子。他们俩在小学的5年里,没有说过几句话,但他固执地认为,他们是最好的同学。那时候,大辫子算术好,他语文好。考算术的时候,大辫子把答案写在小纸条上,卷在辫子里,朝后面轻轻一甩,辫子就落在了他的书桌上,他小心地从辫子里取出字条,然后悄悄拽一下,辫子就飞走了。在大辫子的飞来飘去中,他的算术试卷也就写得满满当当的了。考语文时他如法炮制,把一道道答案又通过辫子传给她。从三年级开始,他们俩坐了三年的前后位,两个人的语文和算术都在班里名列前茅。他们互传字条,提前没有商量,就那样一下子完成了,那样自然和平常。他们俩很少说话,但是那条大辫子就像她的目光,经常与他的目光相撞,碰上的时候,都会停留一会儿,朝对方笑一笑,那笑容里有一种默契的内容,或是一个秘密两个人知晓的快乐。
小黎温暖地说,她的大辫子乌黑发亮,用手摸上去,像抚摸一块玉石,圆润滑腻。
小黎说,现在想起来,至今我从没有见过那样好看的辫子。
小黎还说,她的辫子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小黎讨厌别人说话,也讨厌自己说话,却因为那条少年时代的大辫子而滔滔不绝。
小黎继续说,大辫子不爱说话,却爱笑,好像上课除外,上下学的路上,还有课间操时,她的笑声似乎附着在辫梢上,随着大辫子的甩动,笑声也在跳跃。
小黎注般地说,我一定要找到大辫子。
18层的房屋是寂静的,因为顶层的缘故,所以没有一点声响。现在的楼房,给排水系统特别响亮,譬如流水声、洗澡声、抽水马桶声,听得真真切切,好像水管破裂漏水了一样,但是顶层房屋不会听到这些。在小黎的屋子里,所有的声音都下坠到了楼下,屋里只有手指触击笔记本电脑或是钢琴键盘的声音。假如还有声音的话,那就是窗外白云飘走的声音。小黎喜欢在寂静无声的氛围里编写,他不像一般的作曲者那样,一边弹奏一边歌唱,他不是,所有的一切,他都在键盘上无声地完成。
一副键盘就足够了。
他只有一副孤单的钢琴键盘,其他什么都没有,他一只手在上面敲击,于是那些只有属于他的音乐就会在他的梦境中形成。这样的编曲习惯,令所有人惊诧,也特别费解。
现在,小黎正在编写一支相爱的人痛苦分别的曲子,好几天了,却始终找不到他所需要的那种旋律,或是说那种感觉。他侧着身,一只手在键盘上风一样刮过,然后又皱起眉头。
或是没有进入状态。
他应该是有这种爱情状态的。
在三年前,他是有恋人的,那是一个叫麦馨儿的皮肤白皙的女孩。他第一次与她见面,是在一家酒吧里,她告诉他她叫麦馨儿时,他立刻就想到了充满黄油香味儿的面包。他特别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旁边还有别的人,他特别主动地与麦馨儿搭讪。麦馨儿是个成都姑娘,却长了副东北女子的体形,骨骼大,身材高,而且脖子上、手腕上、手指上、腰上……这么说吧,凡是能挂物件的地方都挂了饰物……小黎冲动地对她说,咱俩对个对子,好吗?麦馨儿说,好呀,你说怎么对吧。小黎给她讲了规则,然后说,爱在左边;麦馨儿对,情在右边。小黎说,爱要逃跑;麦馨儿说,情难坚守。就这样说了一会儿,两个人熟悉了。
小黎与麦馨儿在一起的时候,一直是冲动的。第二次见面时,他就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剥得一干二净。整个过程,旁若无人。但是她没有像他一样动作,而是像欣赏一盆奇异的花,围着他左看右看。小黎问,为什么要这样看,是不是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麦馨儿乐了,一样,就是每个人比例不一样。麦馨儿是学美术的,观察人的体形,是她独有的习惯。小黎说,那你……你就先熟悉一下吧。
小黎是在第四次展示自己时,才得到麦馨儿相同的回报。他们的爱情进展比较快,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两个人就合并成了一个人。过程简单,情节也不复杂。就像他们第一次相见时所做的爱情对子——短小,快捷。
但是两个人分手,却有些莫名其妙。
有一天,小黎的一个朋友从云南采风回来,送他一副铁质项链,他立刻想到麦馨儿身上那些“叮叮当当”的零碎,想到了铁项链挂在麦馨儿身上的效果,于是他给麦馨儿打了电话,可是手机没人接听,又给她办公室打电话,还是没人接听,他正在犹豫想放下电话时,麦馨儿接了,他正要说话,没想到麦馨儿说,我还有点事,马上走,一会儿再联系。接着她就放下了电话,小黎举着电话,他突然恶狠狠地对自己说,记住了,从现在开始,你不能主动给她打电话,她要是不打,你就不理她!你懂吗,小黎!
那天以后……小黎没给麦馨儿打电话,麦馨儿也没有给他打……后来,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两个人再也没有通过电话;又后来,三年过去了,两个人也没有再见过面……就像这个叫“麦馨儿”的女子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风一样刮走了,从此没有了一丝的消息。就这么简单,两个人分手了!
那个铁质项链挂在窗前,已经落满了灰尘,并且有了锈迹。
小黎激动地说,我要去寻找大辫子。
去哪里寻找?
小黎说,到一切可能的地方。
尽管小黎说得坚定、兴奋,事实上他非常沮丧。他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寻找,只走了几趟街,他就发现这是一个愚蠢的行为,大街上什么样的发型都有,什么颜色的头发都有,唯独没有大辫子。没有女人再留辫子了,更没有女人留大辫子了。
小黎试图从他人那里寻找到线索,他绞尽脑汁,终于找到了一个小学同学,可惜,那个同学已经不认识他了。他在电话里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见个面吧,这样你会想起我的。小学同学声音冷淡地说,见面就没必要了,还是直接说吧,你找我什么事?小黎想不到自己会结巴起来,你……还记得……咱班上……一个大辫子,女生?小学同学笑了起来,过去扎辫子的还能是男生?小黎高兴地说,你想起来了?小学同学纳闷地反问,我想起什么了?小黎充满希望地说,就是那个大辫子的女生呀!小学同学没有立刻回答他,似乎是在仔细地想,最后肯定地说,女生中没有大辫子,都是小辫子。小黎还想说什么,小学同学已经放下了电话,在话筒从耳旁到机座的放下过程中,那个小学同学说了一句“神经病”。那会儿,小黎还在拿着听筒,“神经病”三个字听得非常清楚。
后来,小黎费尽周折又找到另一个小学同学,这是一个女同学,没想到这个女同学竟也矢口否认,她说班上没有一个女生留大辫子,并且合情合理地讲,那时候家长都不让留大辫子,不好洗,女生留的都是刚及肩头的小辫子。女同学还用玩笑的口吻,揶揄他“走火入魔”。
小黎非常痛苦地说,是我有毛病?还是你们有毛病?大辫子坐在我的前面,我们前后位子坐了三年,难道我不比你们清楚?怎么会没有这个人呢?
小黎是个脸庞丰满的人,由于思考得痛苦,脸上的肌肉都皱了起来,看上去无比难堪。
小黎痛苦地坐在家里的南窗前,继续眺望着远方。不远处有一座楼正在施工,已经盖了三层。
小黎忧虑地说,不知道这幢楼要盖多高,只要阻挡我的视线,我就搬家!
为什么?
我看不见大桥了。
已是夜晚,窗外依旧灯火通明,脚手架和塔吊上灯光闪烁。小黎眼前的那幢楼,有着非常庞大的基础,黑压压的,有一种压过一切的气势。
如今的楼盘没有低于20层的,寸土寸金,大楼当然是越盖越高,这是大趋势呀。
小黎沉郁起来,痛苦地说,那东西高一寸,我的心就紧一下,高一寸,紧一下,我已经无法呼吸了,大概看不到它盖到20层,我就会窒息死。
小黎自言自语起来,不能再高了,绝对不能再高了……
小黎焦灼地站起来,在屋里四下走动,最后还是站在了南窗前。他盯着窗边。窗边上挂着那条硕大的铁质项链,尽管门窗紧闭,项链还是被窗外的劲风吸引了,微微摇摆着,尽情舞蹈……
由于小黎独特的作曲方式,一只手在独立的钢琴键盘上敲击,所以注定他的屋中没有任何声响,只有“啪啪”的仿佛两个手掌拍击的声音。他没有听过自己的音乐,这让别人大惑不解。
小黎说,乐曲是给别人听的,我既然是写给他们,与我何干?我为什么要听呢?
小黎一天比一天瘦削。
这天傍晚时分,就在他忽然有了一点创作感觉的时候,门铃声响了。他打开门,原来是煤气收费员。每月2日,是煤气收费员雷打不动的收费日子。
收费员是个中年女人,长着一张扁脸,穿着一件鲜艳的绒毛大衣,小黎找零钱的时候,门没有关严,敞开了一条缝。扁脸女收费员与对门主妇的对话,真切地传了进来:
您这件大衣真漂亮。
是吗?许多人都说好看。您知道我在哪儿买的吗?
肯定是高档的商厦。
当然,在友谊商厦买的。您猜多少钱?
很贵吧?
三千二。
哎呦呦。
小黎突然像一头狮子一样蹿出去,在楼道里咆哮起来,明天叫你们公司来人,把我的煤气表卸了。
为什么呀?扁脸女收费员不解。
不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不想再见到你!
小黎将门狠狠地摔上了。
那个夜晚,小黎毫无睡意。他一个人坐在南窗前,继续盯着窗外。
那座由亮点汇成的高架桥再也看不见了。他没有想到对面的那幢楼盖得那么快,像雨季野地上的野草一样,眨眼之间就有30层了,而且脚手架还没有拆掉,塔吊依然高耸,并且狡猾地闪着灯光,阴险地从远处瞅着他。在黑夜里,那座黑色的庞大的家伙,还在不断地向上长高,像一座大山一样……
那首折磨了小黎好长时间的曲子终于写出来了,曲名叫《大辫子》,并且配了词——这是他第一次给曲子配词。
小黎讲,灵感来源于挂在窗边的铁质项链。当他夜晚把窗户全部打开,风把他屋里所有的东西都吹得飞扬起来的时候……它摇摆起来,它像大辫子一样摆起来……太美了!
小黎唱起他自己谱曲填词的歌:
那是什么感觉?
那是什么感觉?
全靠你自己,没有家的方向不为人知,像一块滚石。
这首歌太好听了。
小黎还讲了一个更好的消息,他找到了大辫子,终于找到了,而且还通了电话。他嘲笑那些忘记了班上曾有一个梳大辫子女生的人,他说他的记忆从未有过偏差,大辫子是真实存在的。
小黎说,我是对的,我没有错,是他们、你们错了。
小黎说,明天下午5点,我将要和大辫子见面了。
第二天上午,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推开窗户时,完全惊呆了,窗外已经变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房屋、树木、地面全都成了雪的世界。雪太大了,几乎把人的视线完全遮蔽,什么都看不到,眼前只有白色。
雪,还在下着,铺天盖地,没有停歇下来的意思。
气象台说,这场大雪,是这座城市有史以来、在初春时节下的最大的一场雪,下了一天一夜,雪深近一米。城市中所有的交通工具全部停运,城市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这座城市里的许多人,都听到过小黎说这天要和大辫子见面的事,只是不知道这么大的雪,小黎和大辫子还能不能见面。
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拒绝使用手机的小黎了。
小黎消失在这座城市不久,许多人在书店里看到了一本书,书名叫《像一块滚石》。这是美国歌手鲍伯·迪伦的一本自传。书名就是鲍伯·迪伦大约五十多年前在纽约曼哈顿的格林尼治村“煤气灯”酒吧演唱的歌曲,当年轰动一时,这首歌也成为代表一代美国人迷茫心态的著名歌曲。
就是这首《像一块滚石》。
小黎的那首《大辫子》歌词,与《像一块滚石》的歌词完全相同,一字不差。这不应该是巧合,不可能。
小黎为什么要骗人,为什么?
这座城市曾经认识小黎的人,都想找到他,因为只有找到小黎,才能有最终的答案。
小黎在哪儿?
第五篇:像蟑螂一样生存美文摘抄
因为合作关系,前段时间见到了一位著名的成功人士,三十岁左右,真正的年轻有为。
看着他忙碌、疲惫不堪、憔悴的样子,便诧异地问他:“你都这么成功了,有钱有名,还这样拼命做什么?”
他苦笑了,“不在其位,不知其难。以前我穷的时候,活得像蟑螂,但很快乐,因为我只要为自己操心就行了。现在富了,人们说我成功了,可我的压力也更大了,因为我要为更多的人操心,为我的部下、我的客户,为远方的和周围的许许多多人,他们都在逼着我发展啊。可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要发展,也要像蟑螂一样生存。对,像蟑螂一样生存,我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我的企业!”
像蟑螂一样生存!这句话穿透了我的心,震撼着我。
蟑螂,一种极为低等的生物,卑微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受重视,不受欢迎。但它又实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三四十层干燥的高楼上,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在绝无可能生存的地方,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生存的可能,它都能让它的部族迅速发展壮大……
贫穷的时候,活得像蟑螂,不是一件好事,不受欢迎,甚至遭受憎恶。可像蟑螂一样活着,又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苦中作乐,而苦中作乐的强大生命力永远意味着迅速发展的可能性。
成功的时候,像蟑螂一样生存,有更为令人震撼的内涵。大如IBM、通用电气,无不全力以赴、殚精竭虑地生存、发展,稍有松懈,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国的许多企业,迅速成功,又迅速倒塌,是不是与它们小富即安、追求享受、忘本有关?如果它们成功时也能像蟑螂一样生存,生命力会不会就久一点,发展空间会大一点呢?
一切卑微者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必然有像蟑螂一样生存的经历;许多成功者,仍然在像蟑螂一样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