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2:2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第一篇: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于艺术表现形式的追求空前高涨,使得艺术设计这一行业迅猛发展,成为21世纪的热门职业之一。对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所对应人才的规格要求、能力素质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当下经济发展相适应。

[关键词]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据网络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发展而兴起的艺术设计行业,在人才市场供需比例严重失调,中职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考验,我们必须研究和探索出一个适用于培养高素质中等设计职业的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包含动画美术和视觉传达设计两个方向。在产品包装、运营销售的设计管理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职业外,还出现了文创产业、数据可视化、虚拟媒体可视化、网络美工等新型职业。艺术行业井喷式用人需求,给艺术类中等职业教育带来新的春天。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再拘泥于传统模式,创新和改变是必然趋势。

一、市场对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要求学生首先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具备良好的视觉表现能力和熟练的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本能,能将设计想法较好地进行视觉表达。

(二)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学习能力艺术设计项目经常采用集体创作方式,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有利于设计师发挥才能,学生要善于学习,诚信沟通,不断求知,才能与时俱进,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

(三)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是作为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必须特别关注的能力。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广泛接触各类知识,为记忆和思维能力源源不断地提供养分。

(四)良好的职业素养拥有成为优秀平面艺术设计师的热情和动力,具备成为高素质中等设计职业实用型人才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市场促使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一)明确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战略定位在中职教育中,无论是动画美术还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都要符合中职学生特点,应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中等设计职业的人才,必须以培养符合行业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二)加强对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研究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在中职阶段要培养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其教育理念应以艺术设计能力教育为中心,以岗位需求和学生的毕业去向为导向,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学计划。

(三)寻求多种途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型人才艺术设计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把能力培养放在主导地位,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与方法,使学生成为能力型人才。教学模式要多元化,提供更多途径让学生自己选择成才之路。

(四)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研究新问题,新特点艺术的进步与科技发展同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出现了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以及交互体验等新的教学模式。不论是何种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形成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新形势下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果

(一)建设艺工结合人才培育基地,传承传统技艺“艺工结合”是“艺术和技术的合一”,要求“设计和美术相融合”。我校将艺工结合理念融入教学,建设艺工结合人才培育基地,并引进工艺大师授课教学,将传统工艺技术传承发扬。

(二)制定“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于受学历限制,中职学生在职业深度发展上难度越来越大。“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学生技能提升和学历提高的双重需求。“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功效性、技能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提高了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艺术实训中心,为人才培养提供信息化教学环境我校以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为引领,以培养符合社会岗位需求人才为目标,建设艺术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现代学徒制基于职业教育整体目标和教学特点,我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科与多家企业联手打造实践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学生在企业人员带领指导下,合作完成艺术设计项目,大大强化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可操作性。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必须以培养艺术设计能力为中心。其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市场发展,针对企业需要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制作专门人才,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课程,以能力打造学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聂丰英.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35):73-75.[2]庞小丽.浅析加强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发展策略[J].职业技术,2014(10):107.

第二篇: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自评报告

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 申报肇庆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自评报告

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校

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 申报肇庆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

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校是一所经肇庆市教育局审批、端州区教育局主管的民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创办于1995年。现在学校占地5.54万M2,校舍建筑面积5.43万M2;现有在校生5141人,教职工211人。学校开设印刷、美术设计、模具数控、汽修、物流、幼师六大门类专业。在广东省教育厅、肇庆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我校印刷技术专业成功申报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成功申报肇庆市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成功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

我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设于1996年(前身为包装装潢设计)。经过十五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为珠三角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过硬操作技能的广告和包装设计人才。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场室建设、教学管理与改革、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深受企业和社会的赞誉。对照《肇庆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标准》,我们认为我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具备了申报条件。现将我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的总体情况向肇庆市教育局及评估专家组汇报如下:

一、顺应时代经济发展,专业设置科学合理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广告业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发展,广告业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人才十分稀缺。因此,在2000年左右,各类大学的设计专业和各类设计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很快将这一市场饱和,给中职学校的美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我校通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发现普遍的大学毕业生的艺术水平较高而缺乏软件实际应用能力,培训班出生的人才软件应用能力强而缺乏艺术创造能力。而前两者共同缺乏设计制作和印刷工艺的相关知识,设计出来的作品无法直接在印刷机上变成产品。由此,我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依托印刷专业的优势培养具备印刷工艺和设计知识的广告行业人才。建立起美术创意、电脑软件、印刷工艺于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学校建立了一整套教学管理制度,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教学的实施、教学检查等都有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证。制度重在落实,为使各项制度能够落在实处,学校通过校长信箱、学生座谈、教师座谈、教学巡查、校园信息平台等途径,建立了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在有规范的制度作保障的良好教学秩序下,专业科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探索专业教学改革。

1.实施生本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校是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实验生本教育试点学校之一,于2007年11月开始进行试验。到目前为止,我专业科《广告设计》、《字体设计》等理论课已进行了生本教育试验,取得了良好 的教学效果。通过生本教育教学试验,课堂气氛和兴趣性良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实现成功教育。

2.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专业科将电脑软件类课程和美术设计类课程结合,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针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教学分离所造成的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我们根据学校教学条件,从《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公共空间设计》三门课程入手,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包装设计》课程,将其与《CorelDraw》课程相结合将包装设计的设计理论在CorelDraw软件应用中制作出来;有如《广告设计》课程,将其与《Photoshop》结合进行教学,将广告创意的理论在Photoshop软件练习中变成真实的作品。一体化教学不但解决了学生对枯燥理论知识的排斥情绪,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而且,理论与实践老师通过“一体化”实践,取长补短,“双师型”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引进与培训两手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强化师德为根本,以提升师能为重点,花大力气抓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抓教师队伍建设中,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训。一方面,从全国各地引进高素质的教师,既使教师的数量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又把各地的先进教育理念融合起来,有效地优化了教师队伍。目前,本专业14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7名,双师型教师9名,学校还聘请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在教师培训上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教师岗前培训。先见习、实习、试教,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二是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组织教师进行“爱职教,爱学

校,爱学生”为主题的师德教育,要求教师既要当好技能“设计师”,更要当好灵魂“工程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实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三是坚持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学校每个学期都用“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态;鼓励教师获取第二、第三专业证书和相关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向“双师型”靠拢,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需要。

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办学以来,一直重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在2006年学校成功申报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后,学校总结评估专家、主管部门领导意见,在工作中进行大力的整改,使得学校在设备设施和实训条件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就美术设计专业,现有电脑设计实训室5间,画室1间,模型设计专业教室1间,实习岗位共计305个,实训室总面积1340平方米,设备总值110.4万元。另外,在印刷实训车间的印前设计实训同时是美术设计专业的共用实训室。其中,电脑设计实训室的电脑设备均为2G双核处理器,为现时较为先进的设备。上述实训设备完全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求,本专业实验、实训开出率为100%。

学校建设有1000M校园网,全部连入计算机实训中心、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可通过校园管理系统实现教学、学生、财务等信息管理工作,同时,为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素材下载、专业信息阅读和专业自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校图书室现有藏书4.1万册,电子图书12万册,报刊杂志124种。其中美术设计类图书4052册,二、三年级人均13.2册;美术设

计专业报刊杂志7种。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求。

五、专业规模日益扩大,教学成效收获喜人

美术设计专业科坚持学校的“凭军人作风生存,考专业技能发展”的育人理念,教技能和教做人两手并重。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专业规模逐年扩大,由专业开设初期的3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在校生408人,已成为我校继印刷技术专业后的第二大专业;坚持双证毕业,强化实践教学,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近三届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100%,同时,在2010年参加肇庆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二届学生技能竞赛中,我专业的陈玉杏、朱耀获在图形图像处理项目中得一等奖。

由于我校培养的学生“品行端正,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好用、顶用,不仅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而且上岗后很快就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大批受到提拔重用,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一到两年就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就业仅几年就达到年薪五万、十万以上。如:2000年设计专业毕业生黄湛荣,现在广州驰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年薪30万以上;2007年设计专业毕业生古东湖,现为南海力博广告公司老板,年收入15万以上;2001年设计专业毕业生欧剑明,现在为中山智得制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年收入过100万;2002年美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陈洛明,现在顺德开办一家印刷公司和一家物流公司,是从理工学校走出的最年轻的“千万富仔”。

综上所述,我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自开办十五年来,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形势的要求比仍感差距不小:新开设的专业方向仍需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科研能力还需大力提高;新的课程体系改革还需进一步总结。

我校以实事求是、客观评价的态度,按照肇庆市教育局制定的《肇庆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对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在专业师资、实训设备、教学管理、教学改革、质量效益方面,22个二级指标条目逐条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自我评价,自评A级指标18个,B级指标4个。我们认为,本专业已达到申报“肇庆市中的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标准的要求,恳请评估组的领导、专家予以评估、认定。谢谢!

第三篇: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工程机械 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从国家基本建设以及企业设备保有情况,对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其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极大地提升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为新形势下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的需求

1.人才数量需求。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人员的培养培训已被纳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据人才市场的有关统计印证了这一说法,近年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技师一直位列无锡市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前三名。

工程机械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每个工程机械企业都少不了维护人才、管理人才。近几年我校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早早被企业预订一空,也反映出工程机械维护人才的紧缺程度。目前,先进的工程机械维修方式已从在工程机械出现了故障后再去维修,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方向转变。此外,工程机械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近年来,更出现了工程机械远程诊断技术。因此行业对高技能人才也产生了大量需求,提高了对工程机械修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

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对无锡市数十家工程机械检测与维修行业、企业进行了有计划的调研工作,几乎所有企业都希望学校的专业教学能注重实践能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培养,尽量与岗位对接,毕业就能顶岗工作或有一段短暂的工作适应期后就能适应岗位工作;约有75%以上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首要位置。因为工程机械维修事关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利益,所以工程机械维修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确保维修质量的首要因素。工程机械人才在技术等级上有高低之分,但在服务意识、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上基本相同。

综合上述的考虑,我们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工程机械维修服务公司,从事工程机械驾驶、检测、维修、技术服务技能及管理技术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1.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目前,制约学校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校企深层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缺乏政府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如学生的安全问题,责任重大,一直是学校和企业最头痛的事情。工程机械行业涉及的机器设备、工作环境,安全问题尤为凸现。我国应依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可在制定相关法规时,明文规定先进企业有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可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对积极参与产学研的企业享受一定的减免税,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可设立“产学研结合基金”等,引导和鼓励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制定和实施“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加强学校自身建设。产学研结合是创新性技术和产业的结合,不是中低技术和产业相结合,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该改变重教不重研的观念意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专业研究所,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鼓励教师去著名院校进修学习,具备系统的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要求教师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积极申请项目课题,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在科研方面,学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设立科研基金,为教师进行科研创造良好条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科研队伍,能够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及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3.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的领导应该高度重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全过程。第一,企业应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培养高水平的人才。第二,企业对产学研合作应该制定配套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使产学研合作成为一种良性循环。企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员工较高的知识技术水平保障了学生能在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应用得到最有经验、最实际的指导,在操作中学习,能力水平迅速提高。对于工程机械企业,在人才短缺的现状下,更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更多高技能创新人才,为企业服务,提升企业等级,实现三赢。

4.提高社会的参与性。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除了政府、学校、企业的合作参与保障外,还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如何,需要社会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社会的评价反馈,改进和完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四、构建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1.课程种类、门数及学时

设置0.5学年的工学结合实习项目,导致其余各类课程总学时大幅减少,如何进行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及其配套实践课程、专业课及其配套实践课程的重组与优化,成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构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借鉴其他专业的基本经验,确立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构思路为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及与岗位技能训练密切相关的课程,精简文化课及非专业主干课,以适应课程总学时大幅减少的要求。"

工学结合实习项目实施期间开设2-3门非专业主干课程,既体现了工作结合学习、边工作边学习的改革思路,又能有效弥补总课程学时减少过多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工、学、教的融合。

与原先建构的课程体系相比较,文化课程门数减少5门,专业基础课程门数不变,专业课程门数增加1门,理论课程总学时减少144学时。实践课程门数虽然减少1门,但总学时则增加14周,充分体现了高职课程体系注重实践的特色。

2.课程安排原则及顺序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课程安排原则之一是突出文化课程的“普通性”功能定位。文化课程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培养高职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而为后续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性”服务功能只是在少数课程中才能体现,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将文化课程集中在入学初的学期中。为此提出“伸长文化课教学跨度”的建构思路,将原先过度集中于第1学期内的文化课程伸长为第1-5学期,通过减少第1学期文化课学时,适当安排专业基础课及其配套实践课程的教学,实现学生入学初就进入专业知识学习及单项技能训练的目标。

课程安排原则之二是工学结合实习课程实施前完成制图测绘、发动机拆装、底盘拆装、电气连线等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为工学结合实习奠定必要的基本技能基础。工学结合实习期间开设3门工余结合课程,实现工作结合学习,边工作边学习的教改思路。

课程安排原则之三是必须确保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质量要求。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电器构造与维修专用周,这些课程的学时、教学要求、教学质量必须得到充分保障,并且不作为工余学习课程。

3.课程结构形态的变化

传统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形态为文化课分配的学时数最多、专业基础课次之、专业课则最少,呈“三角”形格局。三类课程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顺序安排。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学时大致相当,呈“目”形格局。课程安排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顺序安排,文化课、非机类课程在1-5学期内穿插安排。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构彻底打破了三段式课程的结构形态,数控技术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的核心地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

五、开发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课程标准及特色教材

1.精品课程建设

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重点将工程机械操作与维护、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排除等核心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

2.开发专业课程及课程标准

根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学包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培育为中心,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国内外工程机械企业技术服务资格标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建设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实施方法建议、评价标准、老师与教材要求、学习方法要求、课程资源等。

3.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

配合工学包教学方案的实施,完成6个工学包内各门课程的教材建设。加强校本教材和工学结合教材建设工作,重点完成《工程机械电气系统检修》、《工程机械管理》等特色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形式上体现融纸质、电子、网络的特色,内容上注入相关故障案例,体现“源于生产任务”特色。其中,纸质教材图文并茂包括理论教材、学习指导、实训指导书等;媒体化电子教材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相关数据素材库等。

4.以工程机械设备等为载体设计工学单元的学习情境

将美国康明斯公司、中国徐工股份公司等企业先进的培训理念、培训资料、培训模式、教学方式引入工学单元教学中,贯穿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创新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学体系,制定一套完整、合理、有效的工学结合教学方案。以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和推土机等设备、故障现象或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设备操作流程、故障检测、修理过程、工程任务等工作过程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各工学单元的学习情境。

六、教学质量体系建设

1.校内监控

注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师质量的监控。教学过程的监控又是整个校内监控系统的重点,主要由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教学督导组成。对此采取如下措施: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完善督促制度,完善实习生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入企业对实习生考核的评价份量。通过建立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对过程管理严格化,从而形成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2.校外监控

由于本专业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才培养模式,因此加强“校外”的教学监控很有必要。主要是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明确并落实双方管理职责。学校要求实习带队教师进行各个环节的监控管理及技术答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网络或电话定期进行论文指导,班主任定期探访,学校相关领导要不定期督查。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07.[2]姜大元.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第四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摘 要: 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之一。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高职类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方面日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谈起,从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素质结构等三方面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强调知识不经内化,不能形成素质,内化了的知识不经运用,也不可能形成能力,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电子商务 培养模式 知识 技能 素质

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日趋加快,使电子商务日益成为其经营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急切地希望能扩大使用电子商务的深度和广度。然而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滞后已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瓶颈之一。由于本科及其以上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有限、定位不同,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高职院校应成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主要基地。

电子商务需求的人才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技术服务支持层;第二层是一般管理人员层;第三层是高级管理人员层。其中第一层次的人员主要着眼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方面,如网站建设、系统维护、网页制作、程序开发等。第二层次的人员是最庞大的群体,他们不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具体技术细节,更注重于如何在电子方式下开展工作,即如何应用网络提供的快捷方便的商务功能等。第三层次主要是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培养目标是电子商务的战略决策型人才。综上所述,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第二个层次——一般管理人员层是其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它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构建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培养基地里,为“电子商务”这个新的人才群体,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以下就从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素质结构等三方面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知识结构的构建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在特定的专业架构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知识结构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从当前的情况看,电子商务知识的基础化、综合化是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主要内容。

1.电子商务知识基础化

要把知识结构的重心放在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基本应用上,这是应对电子商务实战环境的一个重要策略。一个人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中凭借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基础和自学能力,不断扩展、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才可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育既要重基础,也要重专业,二者比例要适度,不能仅强调专业性、技术性而忽视基础性。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不可贪多求广,要真正体现其专业的基础性,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内化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电子商务知识综合化

知识综合化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知识的整合,是“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形成整体性观念。在这方面,一是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与综合,重视两者的沟通与转化,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化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二是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的侧重比例,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其教学工作应围绕“电子手段,商务目的”这一思路展开,以此为中心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职业技能结构的构建

职业技能一般由四部分所组成,即: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开发的能力和就业与职业生存的能力。

1.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在获取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方面,应提倡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并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程设置上,要以专业特点和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同时,要在学习中构建整体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实用价值,为学生的不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由此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与获取相关知识能力的核心都是思维,但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偏重于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一方面,要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技术特点、岗位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如到电子商务公司或公司的电子商务部门实习、进行电子商务软件的仿真操作等。另一方面,作为老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把实践融入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凡事留心,处处皆学问”,如与学生课下的一些交流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告诉学生我们平时通过pOS机“刷卡消费”,其实就是电子支付的一些应用、毕业生完全可以进行一些网上应聘、学生可以注册成为网校的在线学员、可以通过CA申请个人数字证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3.创造性开发的能力

既要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挖掘,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标新立异”。同时,尽可能让公司、企业和社会参与,引入复杂多变的应用需求环境。要培养创造性开发的能力,重要的是开展主体性教育和个性教育,鼓励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突破常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教学中的整齐划一为张扬个性。在教学设计中,宜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如:针对电子商务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上实训课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要预设解决方案,可先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任务的途径,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对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给予褒扬,组织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思路进行分析和讲评。教学中,要建立以创造性能力考核为主、常规作业设计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评制度。

4.就业与职业生存的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今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创设良好的职业岗位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毕业后具备强大的就业竞争力。如实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适当纳入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优化课程体系,以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把实践性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三、素质结构的构建

素质结构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社会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1.社会素质的培养

社会素质属于后天素质,它在素质结构中起调节作用。它一方面要以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为基础,另一方面又给这两种素质打上一定的社会烙印;它既引导个体做人,也引导个体成才。内化是社会素质形成的重要机制,高职院校在培养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社会素质时,要充分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多树立正面典型,要注意纠正学生在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中的一重一轻倾向,避免因这种倾向造成知识的偏差、人格的移位。

2.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人所有素质中最容易产生危机的一部分。心理素质包括认知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个性素质等。在这些素质中,认知素质影响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思维水平;情感素质、意志素质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情绪的管理水平;个性素质影响人的气质和人格特征。人的心理素质一旦潜藏危机,就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应该加大力度,要通过深刻理解职业内涵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懂得人人都可能成功;还要创建良好的职业氛围,促使学生构建积极、昂扬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塑造自我。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划分不是割裂的。知识不经内化,不能形成素质,内化了的知识不经运用,也不可能形成能力。

高职院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时应根据专业的特殊需求,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实操教学体系的安排上确定不同的比例,做到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在教学上,要彻底变革传统陈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实操的训练,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景怡李炎: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社科纵横,2006,(9)

[2]谢康等: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杨志奎: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再认识[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第五篇: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教 学 时 数 总 学 时 讲 课 学 时 实 践 学 时 30 上 机 学 时 1 13 一 2 16 3 16 开 课 学 期 二 4 16 5 16 三 6 1 5 课 程 名 称 必 修 必 修 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道德 体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语文 英语 礼仪 52 126 78 95 94 96 84 26 64 96 64 96 96 52 48 80 64 26 48 96 64 96 96 专业基础课程 素描 色彩 中外美术设计史 图案 装饰基础 图形创意 构成基础 字体与板式设计 专业及专业特色课程 VI设计 电脑室内设计 电脑广告设计 色彩构成 设计概论 手绘POP 卡通 手工 书法 摄影 1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军事训练 入学教育 工艺制作1 工艺制作2 风景写生 艺术考察 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

下载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通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摘 要】普通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始终是我国各类普通高校较为困惑的一个问题,学科的复杂性、前瞻性,导致目前普通高校办此专业在培养目标制定、课程......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五篇

    一、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市场接轨,不但可以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还可以很好的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提高其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市场接轨,首先就是要了......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和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较晚,但是其在发展速度上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而这种形势也为体育专业人才的带来了较大的社会需求。这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

    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摘要:以大理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为案例,对地方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及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电商美工方向介绍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电商美工方向介绍 时下最热门的行业是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行业中最缺的是什么?是美工! 据前程无忧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3月,全国IT类(计算机/互联网/通信/......

    关于增设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增设《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沈阳市教育局: 我校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当前计算机行业的实际需求向沈阳市教育局申请开设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 本专......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摘 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推动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创新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其核心主旨在......

    美术设计与制作校外实习教学计划

    美术设计与制作校外实习教学计划 一、实习目的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校经过系统的美术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后,遵照学以致用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