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会认由三线八角所成的同位角;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会认各种图形下的同位角,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
判断两直线平行的说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
(2)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两条直线的是平行线。
(二)创设情景:
如书中彩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三)新课:
1、学生动手操作移动活动木条,完成书中的做一做内容。
2、改变图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1与2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小组内交流。
3、由1与2的位置引出同位角的概念,如图
1与2、5与6、7与8、3与4等都是同位角
练习:如图,哪些是同位角?
4、例:找出下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5、完成第55页随堂练习1、2题
(四)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
要特别注意数形结合。
(五)作业:
第55页习题1、2题
教后记:
学生基本会找同位角,也能找出平行的直线,但说理方面欠条理性。
第二篇: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
.cn
.cn
.cn
.cn
第三篇:探索直线的平行(证明题)
探索直线的平行(证明题)姓名:
1、13,AC平分DAB,CD与AB平行吗?为什么?
2、ABEF于点B,CDEF于点D,12,试问BM与 DN平行吗?为什么?
3、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1290,则直 线AB与CD位置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C
D
探索直线的平行(证明题)姓名:
1、13,AC平分DAB,CD与AB平行吗?为什么?
2、ABEF于点B,CDEF于点D,12,试问BM与 DN平行吗?为什么?
3、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1290,则直 线AB与CD位置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C
D4、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2,那么直线a∥b吗?为 什么?
5、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EMBEND,且MG平分EMB,NP平分EMD,猜测MG与NP是否平行?试说 明理由。
B
C6、在由直线AB、CD、EF、MN构成的角中,已知123,问图中有平行线吗?如果有,把平行线找出来,并说明其平行的理由。
BC4、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2,那么直线a∥
b吗?为 什么?
5、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EMBEND,且MG平分EMB,NP平分EMD,猜测MG与NP是否平行?试说 明理由。
C6、在由直线AB、CD、EF、MN构成的角中,已知123,问图中有平行线吗?如果有,把平行线找出来,并说明其平行的理由。
BC
第四篇:探索直线平行条件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始终在自主性、拓展性、开放性的探究中,已经不需要老师机械灌输系统传教,而相对“无序”的教学状态,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旺,产生了顿悟与灵感的良机。同时体验着亲身经历探索而获取新知的愉悦,学会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这“有序”的“教”和“无序”的“学”的矛盾之中,我深有感触地告诫自己,要尽可能地把展示的平台与机会让给学生,用学生丰富的资源、动态生成的信息,使课堂教学活动更精彩,更充满生机与活力。总之,对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首先应分析是否有三条直线构成的两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不是则一票否决;如果是三条直线构成的,则对简单图形可根据定义直接判定,对较复杂的图形则可把这些对角从原图中分离出来看是否符合“F”型或“Z”型或“C”型来判定,以上几种方法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判定角的关系,还能为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作准备。
第五篇: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反思
人们在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几何图形。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就是在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全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得到同位角的概念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时此教材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中自然引入了“三线八角”,而不是孤立地处理这些内容。学生从口头表达理由到书写理由需要一定的过渡。
创设丰富的情境,体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学生探索和交流的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课堂的示范作用。
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活动中,精湛的板书对全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由教学实际出发,将内容系列化,给学生清晰、明快的感受。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动手折、设计方案,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一些开放题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