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8加几》优秀教案

时间:2019-05-15 12:5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8加几》优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8加几》优秀教案》。

第一篇:小学数学《8加几》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P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和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进一步掌握“凑十法”,理解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思路:

本节课,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设计教路为:基本训练搭桥铺路——创设情境造成悬念——动像启发探究规律——乐中提高形成技能。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搭桥铺路

1、口算:3可以分成2和(),5可以分成2和(),7可以分成2和(),8可以分成2和(),9可以分成2和()

2、听算:(开火车)

8+()=108+2+1=8+2+3=8+2+5=9+2=9+8=(最后两道题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二、创设情境,造成悬念

教师:今天,老师讲一个“猴子摘桃子”的故事。从前,在花果山上住着一只聪明的猴子。有一次,白天它摘了8个桃子,晚上又摘了7个桃子。这个猴子很快就算出了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同学们,你们比猴子还要聪明,谁知道猴子是用我们学的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吗?(凑十法)复习“凑十法”的步骤:一想,二分,三加。

三、动像启发,探究规律

新课的教学按分层渐进的方法进行。

第一层次:教学例一“8+3”

(1)分步出示牙刷盒及牙刷

这一例的教学,教师主要进行动像演示,辅以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时,先出示牙刷盒里放着8只牙刷,再出示牙刷盒外面的3支。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牙刷,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教师板书:8+3=,再问:8加3应该怎样算?

(2)通过加法算式讲解“凑十”的过程。

教师:8加3的算法也和9加几一样,用“凑十法”计算,谁知道第一步想什么?(8加几凑成10),第二步想什么?(把3分成2和几)第三步想什么?(8加2得10,10再加1得11)。

第二层次:教学“8+7”

这一例让学生再通过动像图感知“凑十”的过程,并在感知后训练学生的口述技能。

(1)出示桃子图,提问:左边有几个桃子?右边有几个桃子?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板书:8+7=

(2)学生独立想想怎么算?

(3)请学生小组派代表口述“8+7”的计算方法:用凑十法,看8想2,因为8+2=10,所以把7分成2和5,8+2=10,10+5=15,同时教师移动7个桃子中的2个桃子和8个凑成十,再进一步点拨:刚才我们把这些桃子分成三部分,8个、2个、5个,如果把7分成3和4,行吗?(不行,因为8和3,8和4不能凑成十)

第三层次:教学“8+8”

这一例由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边操作学具边讨论算法,发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间的协作精神。

(1)指定8个男生和8个女生分左右排成两排演唱儿歌,其余同学打拍。唱毕,教师提问:老师的左边有几个男生?右边有几个女生?求一共多少个学生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8+8=(2)学生前后四人合作边摆小棒边说说算算教师半扶半放,巡视指导。

(3)紧接着鼓励学生观察前三例的计算方法,把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自己探索出8加几的计算规律。即:把8凑成10,要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先算8加2得10,算10加几得十几。学生由以前的一个一个的数着加,到发现新的算法,这正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创新。

第四层次:让学生通过摆小圆片算出得数,再到脱离图和学具操作计算得数。

(1)动手摆小圆片算出"8+4”的结果。

(2)想一想:8+5=8+6=8+9=怎样想很快说出得数?

四、乐中提高形成技能

练习的目的在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和拓展新知。为此,从两方面设计练习:

1、为了巩固新知,进行了基本练习,完成P91页“做一做”第1、2题。

2、为了强化新知,形成技能,进行了游戏练习:

(1)在数学医院里,数学医生给数学病人治病。

8+8=8+3+5=168+5=8+1+4=1

4(2)找朋友:(放《找朋友》录音歌曲)

(3)接力赛。

(4)放鞭炮:

今天我们用“凑十法”学会了“8加几”的加法,为了表示庆祝,老师为小朋友特制了“一串鞭炮”,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个个地放,看谁放得响,算对了大家齐说一声“叭!”,算错了大家齐说一声“扑!”,并再换一位放,直到放响为止。

[课后小记]

本节课,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动脑、动口,活跃学生的思维,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通过创设故事情境,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层渐进法在动像启发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通过音乐渲染、游戏活动等形式把课本上的练习综合处理,当堂解决,让学生享受到计算的乐趣。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数学《8、7、6加几》教案

教学内容: 8、7、6加几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队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都已经有了比较,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用凑十进行计算。

教学评析:

一、情境入课,初探8加几算法

师:星期天上午,小朋友们到公园去玩,先来了8个小朋友,又来了3个,一共要买几张门票呢?

生:13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数出来的。

生2:从8接着往后数5个,就知道了。

生3:8+5算出的。

师:先来了8个,又来了5个,可以用加法8+5来算,(板书:8+5)那怎样进行计算呢?能用小圆片摆摆,说说吗?

学生操作

师:谁先来?

生:从5个里拿出2个给8,就有10了,加起来就是13了。

师:为什么要拿2个给8呢?谁能说的具体点啊?

生:以为8和2可以凑成10,从5里借2个给8是10,然后10和3加起来就是13了。

师:说得真好,表扬他。

板书8+5=13

/

师:看到8,想到了2,8+2=10,10+3=13,谁能来说说?

生1、2说

师:同桌说一说

练一练,8+38+68+48+78+8(抽几题说算法)

评析:本课主要是在9+几的基础上,对凑十法有一定基础上继续来学习8加几,7加几及6加几。以为有了9加几的铺垫,学生已经能基本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凑十的计算,从教学实录可看出,学生在学习8加几时已经比较得心应手了,教师通过适当饮弹,让学生通过操作,积极得出计算的方法,无论是算法还是算理都比较清楚明了,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二、自主探索7加几,6加几

1、探索

师:小朋友们已经会算8加几了,你能来试试这两题吗?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出示7+66+5)

小组讨论

师:谁先来?

生1:算7+6时,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师:说得蛮好,谁再来试试?

生2: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师:为什么看到7都想到了3?

生:以为7和3凑成10。

师:怎么算6+5?

生1、2:看到6,想到4,把5分成4和1,6+4=10,10+1=11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真棒!

2、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算的时候都是先--凑十,在算加几。

3、练一练,猜猜我是谁?

出示:7+46+67+56+77+7

师:公园里也来了很多小动物,他们都躲在这些算式后面,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八!

(算对一个,出示小动物,错了说算法)

评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完成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体会到如何去学习,很好地进行了数学思想的启发。教师采用顺口溜的方式,理解凑十,记住算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进行了质疑,巩固了算理。另外练一练的设计颇具童趣,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分类,揭题,小结

1、小组合作交流

师: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个信封,请组长拿出卡片,一起算一算,看哪组先完成。

2、请最先完成的接受大家的考验,计算。

3、分类

4、反馈:

生1:按照答案分。

生2:我们是按照答案的单双分的。

生3:我们按照算式的第一个数分的,8加几,7加几,6加几。

师:这正好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在计算时都是先凑十。分类只要有根据,我们可以有很多种分法。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颇具匠心,与所学分类相联系,有一个知识的整合,使数学知识更体系化,渗透了构建的思想,尤其突出了凑十,有效的小组合作也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

四、应用拓展

1、帮小蚂蚁找家

师:小蚂蚁听说小朋友们这么能干,碰到麻烦就来找你们帮忙了,你看,背上写了家的地址,送他们回家吧!

6+67+56+59+68+78+()()+()

2、剩下8+()()+()师:想想办法把他们也送回家。

生:填上3,送到&&

3、小结

五、课堂作业

评析:小蚂蚁回家的设计非常富有童趣,不仅巩固了8、7、6加几,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尤其开放题的设计拓宽了练习的范围,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总之,本堂课是一节成功的设计,无论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结果,都是一节成功的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学,突出探究。

本堂课由始至终,老师都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是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出正确的算法。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轻松的探究范围,其中有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也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本堂课探索的目标比较集中,借助学具,学生自己解决了8加几的研究,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解决7加几,6加几的,这就是学生探究的欲望。一年级的小朋友自主能力比较差,无法完成较大程度的探究,所以教师设计了个坡度,有利学生掌握。

二、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

本堂课的情境,练习都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需要不断地有新鲜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刺激,公园买票,小动物捉迷藏,帮蚂蚁回家都是学生熟悉或喜爱的形象,整堂课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度过的,练习的设计也做到了开放活泼,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三、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

教师特别注意了思想的传递,如迁移,构件,注意数学素质的培养,非常难能可贵的。

1.9.2《8、7、6加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

第三篇:8加几教案

《8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科书第七单元信息窗2 8加几。【教材分析】

《8加几》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教材以运动会场的一角,学生分发饮料为契机,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并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进而引出对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探究。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基本的方法已经理解、掌握,是20以内的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后运算知识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比比谁的反应快。8+()=10

2.口算。

10+3= 8+2+1= 9+3= 10+5= 8+2+5= 9+5= 10+6= 8+2+4= 9+7= 最后两题说口算思路。

我们在计算9加几时用到了什么方法?板书:凑十

二、自主探究。

(一)出示信息图,提出问题

1.谈话:小小运动会正激烈的进行着,运动场一角的同学们也正忙着干什么?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1、谈话:要求“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需要用到哪些信息?谁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探究8+7的算法(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合作交流:边摆小棒边和同桌说一说怎么计算8+7的。教师巡视。(3)交流算法。指生到白板上演示 预设:

第一种:拆7给8凑十。A.学生边摆边说。

追问:为什么要拿出2根给8? B.用式子表示出思考过程。

C、看式子说口算8+7的过程。指生说,同位互相说。第二种:拆8给7凑十。A.学生边摆边说。

追问:为什么要拿出3根给7 ? B.用式子表示出思考过程。C、看式子说口算8+7的过程。(4)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观察前两种算法,讨论: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这两种算法都是用凑十法来计算的,不过两种方法分的数不一样,你在做的时候,喜欢分哪个数?让学生初步感知一般情况下分小数是比较简便的。当然,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有的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列式为:7+8,谁能很快知道这个算式的得数?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前面学过,在加法里,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解决第二个问题。

要求“两组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指生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计算?

独立做到练习本上。交流,并说思路。

(3)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加法都是8加几的问题。在计算时,都用到了什么方法? “凑十法”在我们数学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因为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既简便又准确。

三、巩固练习

1、第一关:移一移,算一算。指生到白板上演示。

2、第二关:做一做,想一想。8+ 3 4 5 6 7 8 仔细观察第二个加数与和,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观察发现进行追问)和各位上的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2,追问:这个“2”哪里去了?

3、第三关:算一算,用一用。自主练习9、10题

四、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愉快的一节课很快就要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略)

?

第四篇:8、7加几教案

<<8、7加几>>教案

射阳县陈洋小学 陈丽华

教学内容:教材92 ~93页,例

2、“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 ~5题。教材简析:本课主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把9加几的计算方法迁移到8、7加几中来,并能正确口算。

例2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先引导学生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再组织他们探索算法。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多样化的算法。

3、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喜爱学习数学。教学重点:

8、7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一、引领回顾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关”。

闯第一关:教师出示下面的口算题,让学生口答说说发现了什么。7+3+2= 7+3+4= 7+3+9= 8+2+5= 8+2+6= 8+2+7= 讲述: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

闯第二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

开火车的形式汇报:请问9+5你是怎么计算的?看来凑十法进行9加几的计算是非常好的方法。

如果换成8加几,7加几,你有信心自己想办法计算吗?(教师随机板书课题:

8、7加几)

【设计意图:凑十法的关键是看要和几凑成10,可以为方法迁移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同桌说说知道了什么?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指名说,集体说)怎样列式?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x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三、精讲点拨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番茄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设计意图:次环节不单纯地停留在简单的凑十上,而是让学生把思路放得更开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利于学生策略的培养和运算技巧的积累。】

小结:用凑十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是最方便、快捷的一种方法,你可要学会哟!

在这里,老师为了大家计算方便,送给大家几句顺口溜:

一九一九拍拍手,二八二八好朋友,三七三七手牵手,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一双手。

四、当堂达标

(1)“试一试”

7+9= 这个算式也是7加几,你准备怎样算?和同桌说说。启发:想一想,和7+9有联系的是哪道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强调: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2)”想想做做“第1题。先圈出10个,再计算。(3)教学”想一想“第2题。

学生自答。追问:前两小题为什么把一个数分成2和几,第三小题却分成3和几?

小结:你能看着算式,说一说8加几用凑十法要怎样算吗?7加几呢?(4)”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一组一组地填写得数,交流得数。

提问:第一组7加几,用凑十法要先算什么?第二组8加几呢? 算8+9还可以想到哪个算式?(5)”想想做做"第4题.每组算式比一比,再算一算提问 每组两题有什么联系?

小结:计算时,可以根据有联系的算式,用已经会算的算式得数得出新算式的得数。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8,7加几的计算方法,还认识了用学会算的算式算新算式,完成了这么多的口算。你们真聪明能干,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开动脑筋,更好地做学习的小主人。

五、新知引领

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今天又学了8、7加几的计算方法,那么6、5、4加几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板书设计 8、7加几

8+7= 8+7= 8+2+5= 5+3+7= 9+7=16 7+9=16

第五篇:《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1

《8、7加几》一课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8、7加几”的凑十方法,同时在比较中优化计算方法,以便能准确熟练的口算8、7加几。

本节课的内容与苏教版旧教材相比已有所改动,旧教材在“9加几”之后,单独学习了“8加几”;而新教材却将8、7加几融为一课时,我个人认为教材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为了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而不是死授一种方法将学生束缚住。

首先,出示例题,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左边的盒子里有8把小喇叭,右边的盒子里有7把小喇叭,一共有多少把?并列出算式8+7=?

利用学生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8和7两部分,让学生思考:怎样能一眼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学生很自然说出把8凑成10,或者把7凑成10,这时候再让学生思考验证:是不是两种方法都可以呢?动手移一移,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

在此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明用“凑十法”计算8+7的口算过程,知道:“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理解这一题“可以把8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也可以把7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为学生掌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直观的感性基础。

“试一试”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7+9。完成计算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把7凑成十,也可以把9凑成十,或是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去想。此时要启发学生比较:“怎样能很快想出得数?”“怎样算简便?”“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道加法题的得数相同?”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9+7=16,算出7+9=16。

在综合练习时,除了巩固8、7加几的凑十方法,我还考虑了学生接受能力的层次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即可。

但我也适时结合儿歌,举例优化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十数,加零数。也可以运用交换加数,得数一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中初步应用简单的推理和知识的迁移。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2

“算法多样化”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矫正过去计算教学中算法的“一统化”。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一、多样化算法可以释放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人也许有快慢之说,而对不同的人却不存在优劣之分。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我没有提前透露自己的观点,只是组织学生们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尽量满足每只举着的小手,鼓励他们敢于争论,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刻,也正是他们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的时刻,这正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用学生那颗智慧的火花去点燃其他学生,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多样化的算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不同的算法有时也展示了学生思维的不同发展水平。毋容置疑,学生的认知发展在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也常常反映到不同的算法上来,如8+6的计算,接着数这种算法表明学生的思维处在利用数序运算的水平上,还不能把第二个加数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看待,需要把它分拆成6个一,思维的概括性还很差。如果学生只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对进一步的学习将是非常不利的。我们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并不是说要允许学生的思维一直停留在这种较低的发展水平上。相反,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使我们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这类儿童的思维发展。其他学生展示的不同算法,为这类儿童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三、算法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算法多样化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他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教学8 +6时,放手让学生试算,学生中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教师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氛宽松活跃。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变得聪明自信,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3

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是能正确计算8、7加几,难点能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计算方法。

本节课在教学用“凑十法”教学9加几的'基础上同时教学8、7加几,由于计算时的思考方法是相似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上节课要稍多一点。例题呈现了装在两个盒子里的小号,每个盒子都有10个空格,其中一个盒子装了8把,另一个盒子装了7把,要求计算出一共有多少把小号。这个地方我要求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反映自己的思考过程。教材上呈现了这样一句话:“先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直接对学生这样说,必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知道怎么去操作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接收胡老师建议,在让学生摆小棒的时候将要求改动了一下:“用小棒先摆7根,再摆8根,然后挪一挪,算出结果。”这样就降低难度,在课堂上我观察了一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摆出课本上的第一种摆法,对于第二种摆法也有不少的孩子能够摆出来。接着我让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摆一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板书8加7的思考过程,最后我指名几个学生看着算式说一说8加7的思考过程。

“试一试”让学生尝试计算7+9,学生除了可以用把7凑成10或者把9凑成10的计算方法外,还可以由前面学过的9+7=16,想到7+9=16.

“想想做做”的第1、2题让学生通过练习从具体到抽象巩固和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的思考方法,第4题通过同一组题的比较,让学生掌握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利用已学过的计算进行新的计算。第3和第5两题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强运算技能。

这节课结束后我听取了听课老师的意见,自己也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这节课最大的问题还是我自己说得太多,学生课上讲得太少了。其实这个问题我的指导老师一直都跟我讲,我自己也很清楚,可是一到上课的时候就忘记。在以后的教学我要把这一点当作一个任务,每一次备课每一次上课都提醒自己。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9加几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9加几,已经初步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掌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并且通过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数学的应用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用“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8、7加几。

由于对于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学生是已经初步掌握了的,因此在教学8、7加几时,我直接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根据图说说图意:其中一个盒子里装了8把小号,另一个盒子里装了7把小号,要求两个盒子里一共装了几把?学生直接列出算式:8+7。在计算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计算8+7。有的学生是通过摆小棒,先摆8根小棒,再摆7根小棒,然后挪一挪,把7根小棒其中的2根给8根中的,就变成10根了,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15根。根据这种摆法,我试着让学生用我们上节课学习过得凑十法表示出思考的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能表示的出来,因此我再适时介绍一下,8+7用“凑十法”计算是,可以把7分成2和5,8加上2变成10,10再加上5变成15,为什么是分成2和5而不是其他呢,因为8和2可以凑成十。最后,我试着让学生想一想,8+7还可以怎样计算呢?再得出8+7还可以吧8分成5和3,其中的3和7合成10,10再加上5等于15。

本节课不足:本节课着重是让学生用“凑十法”来计算8、7加几的得数,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在凑成十的环节中讲的还不够到位,以至于班级中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不知道要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来计算,他们在计算的时候还是通过掰手指来计算的,我需要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我以畅游“数学王国”为主线,设计了《8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加深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一、在游戏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畅游“数学王国”这一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我设计“过桥”情境课件出示复习题,既复习了旧知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孩子们成功过桥后,数学国王打开大门迎接,此时便呈现出例题情境。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差,保持时间短,为了使他们在整节课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我还设计了“国王出题目考学生(教学试一试)”、“参观果园(想想做做第1题)”、“乘坐神舟8号(想想做做第3题)”、“参观国王宫殿(想想做做第4题)”这些情境。当我把运用课件把音、像、动画巧妙地结合创设出的生动的情境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激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在出示例题情境后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接着想办法列出算式。然后又通过近摆圆片让学生自己发现把8“凑成十”和把7“凑成十”的方法,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等等,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观察收集数学信息、摆圆片操作、交流讨论如何“凑十”,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摆一摆圆片,看如何“凑十”,并要求同桌每人摆一种,方法不能相同。通过操作,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寻找规律方法,实现了把8、7“凑十”的知识再创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四、不足之处

但是在这节课中,我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由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摆圆片这一环节用的时间过多,导致时间前松后紧;为了呈现完整教学过程,忽视对个别学困生的辅导。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我以畅游“数学王国”为主线,设计了《8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加深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成功之处:

1、在游戏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畅游“数学王国”这一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我设计“过桥”情境课件出示复习题,既复习了旧知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孩子们成功过桥后,数学国王打开大门迎接,此时便呈现出例题情境。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差,保持时间短,为了使他们在整节课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我还设计了“国王出题目考学生(教学试一试)”、“参观果园(想想做做第1题)”、“乘坐神舟8号(想想做做第3题)”、“参观国王宫殿(想想做做第4题)”这些情境。当我把运用课件把音、像、动画巧妙地结合创设出的生动的情境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激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在出示例题情境后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接着想办法列出算式。然后又通过近摆圆片让学生自己发现把8“凑成十”和把7“凑成十”的方法,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等等,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观察收集数学信息、摆圆片操作、交流讨论如何“凑十”,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摆一摆圆片,看如何“凑十”,并要求同桌每人摆一种,方法不能相同。通过操作,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寻找规律方法,实现了把8、7“凑十”的知识再创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不足之处:

由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摆圆片这一环节用的时间过多,导致时间前松后紧;为了呈现完整教学过程,忽视对个别学困生的辅导。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索计算8、7、6加几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学生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图意,你会列式吗?

3、你能够根据学过的方法计算吗?

二、学习新知,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交流,怎样计算?

7+58+5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重点指导:凑十法

3、学生说说你在计算中遇到的困难。

4、反馈:

5+6=

三、课堂练习:

1、计算

8+6=7+6=6+6=

101010

2、速算比赛

3、找朋友

学生连线

四、独立作业:

计算109页4、5题

五、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根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感悟“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在口算中,速度提高较快。

下载小学数学《8加几》优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8加几》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7、6加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8、7、6加几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一册 8、7、6加几教案 开县河堰镇中心小学 陈红 教学过程 课前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呀,时常听见很多的老师在夸奖你们呢,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夸奖的吗? 生:......

    一年级数学《8加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8加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8加几》教学设计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给他们唱首歌好吗?(学生唱“找朋友”) 老师今天给你......

    8加几教学设计

    8加几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

    8加几教学设计

    8加几教学设计 作者:陈群才创建时间:14-01-10 19:27浏览:8次 《8.7.6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3-104 教学目标: 1、使学......

    8加几 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8加几孝 村 完 小 袁军峰 8加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 2.能用“凑十法”正......

    8加几教学反思

    “8加几”是在学习“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也就是在学8加几之前,孩子们已经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有了大概的了解,而8加几只是对进位加法的巩固和对各种计算方法的探究。上课之......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8、7加几》教案详案

    《8、7加几》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7加几。2、在观察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