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君子与小人杂文随笔
房山为宫兮,沮水为浆;
不为调琴奏瑟兮,惟闻流水之汤汤!
水之无情兮,犹能自致于汉江,嗟余万乘之主兮,徒梦怀乎故乡!
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
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余听不聪兮,敢怨秦王?
诗歌大致意思讲的是:秦王把赵王迁软禁到“活人墓”一般的房陵中,赵王顿足捶胸,长哭当歌,悔恨万千,亲信小人,亡国作了阶下囚。
公元前229年,秦军东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秦军寸土未得,占不到丝毫便宜。秦军名将王翦,他知道李牧是赵国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李牧不除,秦军的速胜难成。王翦谏秦王,提出效仿长平之战用计除掉廉颇的策略再行反间计来除掉李牧。于是,秦王派奸细混入赵国都城,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和副将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秦国奸细特别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近臣郭开,让郭开在昏聩的赵王面前进谗言,说李牧如何有异心等等。赵王见上下左右都在悄悄议论李牧准备投降秦国一事,遂一声令下,委派宗室赵葱和颜聚去军营替代李牧和司马尚。
李牧忠心耿耿,光明磊落,不成想自己人从背后猛地给了他一刀子。他怀疑其中有鬼,拒不执行命令。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历史上那些正人君子,永远不是小人的对手。他们可以在战场上呼风唤雨,百战不殆,但一遇到不择手段、歹毒无比的奸佞小人,无不溃败如泻,甚至死无葬身之地。李牧平生没有打过败仗,但最后这一次却在小人布下的阴沟里翻了船。郭开唆使赵王暗中布下圈套,诱骗李牧上钩,最终被一网打尽。李牧被自己人含冤斩杀。只过了三个月,秦国大将王翦率大军一举攻破了邯郸的城池,赵王在悔恨的眼泪中做了秦国的俘虏,赵国宣告灭亡。那么,如何看清身边的君子与小人呢?《论语》从十个方面给了我们启示。
看人品:《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小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如果世人能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勤于改正自己的缺点,管好自己,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就不会一味地往外推责任,苛求别人,管别人,反而会体谅别人,宽恕别人,这样就能减少很多纷扰和怨恨。其实冷静的想想:要升华自己的话,从千变万化的人情世故中,抓住不如意事发生的瞬间,去领悟因果关系,不也是绝佳的,难得的机会吗?
看抉择:《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看交友:《论语?为政第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小人则结党营私,狗朋作奸。君子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
看利益:《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而小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时的最大区别。
看是非:《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相反。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美好的目标。但如果是不合道义的,君子一定不会为虎作伥。
看言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日常生活中,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并且不会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小人却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看气质:《论语?子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我们“主要看气质”。君子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坏事情绪低。这是人之本性,但也要注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看胸襟:《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惧不安。心胸的宽广与否是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志之一,而心胸是否宽广并非先天性的,需要靠后天的培养与自身的努力。孔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的胸襟宽广,对人宽容,没有仇怨。小人的心里时常有鬼,永远惴惴不安。
看志向:《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向上即是向善,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向下即是不知改过,不知修身养性,日见其颓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向上走总是困难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但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
看追求:《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家国大事,而小人则只知道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君子和小人所思考和忧虑的东西都不一样,所采取的行动自然也就不一样,最终的结果更是天壤之别。
诸葛亮《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切中了亲贤远佞的利弊,“尚”与“庸”,“衰”与“兴”自在其中。
第二篇:作文: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命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君子”与“小人”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见解,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请以“君子与小人”为题目,写一篇命题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题意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题目”的命题作文。前面的材料一般起提示思路的作用,而并非限制作文审题立意的条件。
从材料看,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君子与小人”这种文化现象的“深刻见解”,一共有三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这句话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因为它明确地提出了义和利的区分标准。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社会秩序的道德,若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破坏社会秩序。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语出《论语·为政》。周:合群。比,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孔子这里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
上述三个句子,言简意赅,分别从胸襟、行为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对“君子“和”“小人”的特征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事的警示牌和辨别“君子”与“小人”的试金石。材料通过古人的论述将“君子”、“小人”的概念明确化,有助于帮助我们准确立意构思。
其实,我们常用的关于君子小人的俗语也很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强调的是恪守诺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的是纯洁淡雅的交友方式;“君子动口不动手”,倡导的是文明的行为方式;“君子固穷”,说的是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了解和掌握这些熟语,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丰富文章的内容。从题目来看,“君子与小人”形式上是一个并列短语,内容上构成对比关系。【思路点拨】
可以写成记叙文。如果记一件事,里面需要有“君子”和“小人”两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同一件事情中各自表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行为,不同的心理,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君子的高尚和小人的卑劣;如果记叙几个片断,应该既有君子的,也有小人的。无论写一件事情还是写几个片断,都要力求再现逼真的现场情景,写出生动形象的细节,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表达强烈真挚的情感,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
可以写成散文,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灵活选择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方式,围绕主题行文。写散文要注意安排好结构,让考官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能迅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可以写成议论文,须先确立一个论点,或阐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或赞颂君子高尚的品德和言行,抨击小人卑劣无耻的行径,或倡导人们做君子不做小人等等。注意不要面面俱到,应该集中一点谈深刻,说透彻。例如为什么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怎样才能做君子不做小人? 无论写成什么文体,都一定要将君子和小人对比着写,任意遗漏其中一个,都会造成偏题,评分的时候内容项只能算作“基本符合题意”。
可以写历史人物。例如岳飞和秦桧,和坤和纪晓岚,李白和高力士,谭嗣同和袁世凯等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虽然君子常常为小人所害,但君子总是流芳千古,小人总是遗臭万年。
可以写现实生活。生活中,有一些人看似君子,实乃是小人;有些人看似粗俗,实际上是正人君子。朋友中的君子,他不但能和你同甘共苦,荣辱与共,还会雪中送炭;朋友中的小人,他善于吹捧逢迎,见风使舵,当你有了苦难的时候,却对你落井下石。更可恶的是“伪君子”,他们更具有欺骗性,最能迷惑人,最易使人上当受骗。如果说真小人是明枪,那伪君子就是暗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考场佳作1】
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同样是人,只因为做人的标准不同,他们的人格才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一
拥有一副“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和肥头大耳的和珅,前者往往被视为君子的典范,而后者成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贪佞小人。二者同朝为臣,志趣却大不相同,纪晓岚喜爱结交贤臣雅士,疾恶如仇,不贪图钱财,闲暇之时便将自已的经历写在《阅微草堂笔记》中,酷爱吟诗作对,关于此类逸闻趣事民间多有流传;而和珅却工于权术,结党营私,媚上欺下,两面三刀,在皇帝面前装出一副忠实奴才相,对待下属却作威作福,每到一地便搜刮民脂民膏,致使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便富可敌国。终究恶有恶报,嘉庆皇帝一即位,便将他革职抄家。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志趣和修养不同,进而导致思想行为迥异。
二
历史上有两位常被人提及的君王——齐威王和周厉王。齐威王善于听取臣子的意见,广开言路,并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终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而周厉王极力打压对其政令有异议的人,使国人行于路皆不敢言,最终“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被国人赶下了台。
齐威王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被当作虚怀若谷、勇于纳谏的君子,终成“治国、平天下”的大业;而周厉王不善于纳谏,被看成一个小肚鸡肠、一意孤行的小人,最终只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胸襟不同,进而导致对待批评的态度迥异。
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以振兴楚王室、振兴楚国为己任,“忽奔走以先后”,时常哀叹“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但以子兰、郑袖为首的拉帮结派的小人只顾贪图享乐,处处谋取私利,正直的屈原无法容忍这种危害国家的小人行径,屡次上书规劝昏庸的楚王不要亲近奸佞小人。正人君子的行为为小人所不容,他受到小人诋毁,遭到楚王的猜忌和疏远,无奈的他“指九天以为正”,但偌大的楚国朝堂还是容不下他,他只好带着自己的一片忠心和君子的风范自沉汩罗„„楚人怀念他,历史记住了他,而一时得志的小人终尝亡国之苦果,落得千古骂名。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对待国家的责任感不同,进而导致利国害国的不同结果。人们都希望亲君子,远小人,但如何识别君子与小人?综上所述,君子与小人,他们的志趣和修养不同,对待批评的胸襟不同,对待国家的责任感不同,需要我们擦亮眼睛。【批阅意见】
选取历史长河中纪晓岚和和珅、齐威王和周厉王、屈原和子兰、郑袖等三组人物,叙述他们的事迹,热情讴歌了志趣高雅胸襟宽广忠贞爱国的君子,有力鞭笞了唯利是图小肚鸡肠祸国殃民的小人,切合题意,内容丰富。采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对比鲜明,层次清楚。
第三篇:戏说小人杂文随笔
翻查汉语字典,说“小”字是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人”字之意则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高级动物人类。“小人”的意思一是古时对地位低下的人的鄙称,今泛指品格卑下的人;二是指地位低的人对上自称的谦词本文探讨的小人应属那类“品格卑下的人”。
五代宰相冯道曾在《荣枯鉴》中写道,小人天生就有一套能屈能伸、能真能假的本领,可谓是“变色龙”的化身。他们能找到利益的“最短路线,打破规则,为我所用”,正如弯曲的树木盘根错节、古怪离奇,却能变成权贵者至爱的稀珍器物。小人有很多本领,如见风使舵和富于变化便是他们最拿手的本领之一,也是他们常常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的处世之道。小人总能顺应时变,改变自己,从而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从小人的所作所为进行系列探究,你会绝对惊讶于他们过人的“智慧”。现实中,可能会有不少人都会被小人利诱和威逼的手段所俘虏的,因为小人的实惠和诱惑远比当君子的清贫和艰难更能打动人的芳心。小人的伎俩虽然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绝对能让对方揣着明白装糊涂,干脆来个顺来顺受罢了
在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的不民主社会中,君子之所以难为君子,是因为各层级统治者大都会上攀所好,或下狰面目,任人唯亲导致小人得志,最终弄得不善于心计和不耍手段的人不仅很难爬上高位,甚至还会落得个抑郁症。
“君子祸从口出,小人大奸若忠”,所以官位高绝不应是个人品德高的标的,你看在时下的反腐大浪中,被拿下的那么多“老虎”便是绝好的例证。当然,小人不限于某一个圈子,他们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大大小小的圈子之中。如果你是普通人,在生活和职场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小人,即使小人也会遇到更小人,只不过小人遇到小人之后还要想方设法变得更小人。孔子之所以说“礼崩乐坏”,是因为在某一时段小人比君子多,当小人所占比例越大,社会风气就会越糟糕,崩礼坏乐便就会越严重
至于小人怎么根治,还真没有什么好的良方。小人的病主要是缺德,试问一个人缺德了,怎么才能根治?不像普通人生病了可采用药疗的方法,而且生病者一般会极力地配合治疗过程,因为他得为自己好,缺锌了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缺铁了用硫酸亚铁,缺钾了用10%的氯化钾溶液等等,其中有些生病者还会主动地进行食疗,以减少药物对自身的副作用,如缺锌了吃牡蛎,缺铁了吃菠菜,缺钾了吃香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小人缺德,他们从骨子里是不会也不能像对待自己的病体一样剔除的,因为缺德是为了他们自己好,既然这么对自己好的东西怎么能说摒弃就摒弃呢?所以尽管孔老人家总结出了仁义礼智信作为人应该向善向好的道德标的,但最终对小人却也显得无可奈何
对于小人,很多人是不能够把他们教育达到孔子所理想的状态的,而且正像前面所述一样,小人也不可能让一般人教其改恶从善,一般人能够做的就是怎么做才能够识别小人的伎俩,防备小人的暗算而已。诚然,小人不能根治,但国家可以运用法治的手段对其进行惩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并用道德的力量让其自感羞辱,迫使他们不想再小,不能再小,不敢再小,以实现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社会理想,力争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安全舒适的大众生存环境。
第四篇:浅谈君子与小人
浅谈君子与小人
前言
自汉语课改授《论语》之后,的确大大激起我们对汉语的学习。在这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汉语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我们该如何做人。正如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人们去学会做人,而在这一方面论语可谓是万众挑一的经典。在论语中孔子往往以君子与小人为依据,来表达他对道德准则的思考。因此持着对君子与小人的浓厚兴趣,我以抄写的《论语》六十句为范围,浅谈我对君子与小人的看法。
正文
我要谈论君子与小人,首先我得明白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根据我现在的理解,我认为君子就是有正气、有道德并行为举止得体,拥有绅士风度的人。而小人则反之,唯利是图,以利益为行事标准,毫无道德。而在古代,对君子与小人的解释与现在并不完全相同。在古代君子被解释为品德高尚,并懂得礼仪的人。而小人则定义为人格卑鄙的人。这是我对君子与小人的简单认识。而在《论语》中,孔子是怎样认识君子与小人的?而孔子又是如何形成对君子与小人的认识的呢?这就是我所要谈论的内容。
一、孔子是如何认识君子与小人的?
首先,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可以从行为中表现出来,做事时只求利益,不顾其他的是小人的行为,而办事时讲道义的则是君子的行为。正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中可以看出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
其次,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每天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其大意是:君子总想着道德,小人总想着乡土;君子总想着法制,小人总想着实惠。由此可知君子是尊重道德法制的,他总以大局为重,而小人则贪图眼前的利益,喜欢钻空子,占小便宜,一两次可能得手,但这里背藏着危机。因此君子和小人又可以从思想观念中加以区分,君子带着全局观念,视线长远。而小人则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意识。
第三,君子与小人对待事物的心态也是不同的。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则经常促局忧愁。李里认为:“这是君子与小人的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君子做事皆合天道故不忧,小人行事皆依私欲故多忧戚”。而于丹则认为:“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 故君子是以宽广的胸怀接受事物的,而小人则斤斤计较,忧愁万分。
第四,关于君子之道,孔子认为有三种,一是仁者,二是智者,三是勇者。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智、仁、勇在《中庸》里称为三达德,天下最高的三
种道德就是智、仁、勇。智慧的人能洞察幽微,能够微知著,能够审时度势。所以没有困惑;而仁者能够胸怀天下,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没有忧愁;勇者能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能够无所畏惧。因此孔子认为君子需达到这三达德的境界。
第五,孔子认为要成为君子不但要在行为和言语上得体,还要在思想上经常反省自己。故就有九个问题值得反复思考。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愠、貌似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对于九思,李里在《论语讲义》中写道:看到现象没有看到本质而迷惑了,就要视思明;道听途说而不清楚事理,就要听思聪;相貌温和,要慈悲,给人一种亲切感,这就是色思愠;而没有轻蔑,没有傲慢,这就是貌似恭;而一天到晚的说假话、打妄语。就是不忠诚,所以要言思忠;做事要怀着诚敬之心,就是事思敬;而有了问题,就要去问清楚,不能不懂装懂。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才是一种智者的表现。在《论语》自贡为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由此可知孔子对于疑思问的重视程度,而不耻下问也是孔子认为求学、做人的重要方式。这就是疑思问;而在发怒的时候就要想后果,就要理智,这就是忿思难。思是反思的意思。故做君子就得经常反思。
第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言论。孔子认为君子谈话从不越其作为,不会夸大其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并且保证要说到做到,因为“耻
躬之不逮”。所以孔子提倡言语迟钝,做事敏捷。这样君子就有交友之道。否则说话大言不惭,言过其实。不但实行这些话很难,而且人们会对你持怀疑态度而从此不相信你,这样就会沦为小人。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言之而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这个道理。而对于小人的言语,方洲主编的《小人研究》中说小人交际口才好,善于阿谀奉承。我认为正因为小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所以总是说假话。但古今很多例子都表明小人的伎俩可能奏效一时,但不会长久,终有一天就会陷漏出来。并且会输得很惨。故说真话何等重要。所以孔子对君子的言行是以诚信作为重要基础的。而小人则被眼前所迷惑,孔子所说的“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正是此理。故以上所述,是我认为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看法。
二、孔子是如何形成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认识?
对于这个问题林语堂先生在《孔子的智慧》这本书中写道: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底。由此看来,最为耐人深思之特点是在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其方法为伦理性之方法,与法家以讲严刑峻法为富国强兵之道截然不同。孔子要求人对人类社会负起当负的责任,所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就是要持人道主义者的态度,注重人际关系,所以不难得出孔子想以道德的力量,教人们顺着人性中的善去行事,以达到神圣理想中的完美。而这种强大的道德力量要一个榜样去表现,君子便成为理想的人选。于丹说: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标准”。因此孔子便以君子的正面性来规范社会,而用小人的反面性来教育求学者。以表达孔子“仁者,爱人”的仁政思想。
结论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我认为君子与小人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对待利益的方式。不可否认君子也会求得利益。但君子求取利益时是有道德、有秩序的,正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求取利益时,追求和谐。并与其他的利益关系融洽相处,故能长而久之,而小人则不同,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惜打破利益关系链条,尽管有时能够获利,但不能长久。故正确地对待利益就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君子从而能够坦荡荡。而胸怀开阔则能“喻于义”。而君子拥有道义,则能怀德、怀型。才能达到不忧、不惑、不惧。而小人贪图眼前,不顾长远则喻于利。以获利为行为标准,故促局心愁,多忧多虑则长戚戚。所以要做真君子,就得以道德为行事标准,做事坦然,心胸坦荡,以万物包容之心正确对待利益,小人之心则能远矣!
参考书目:
《论语讲义》李里 著 《孔子的智慧》林语堂 著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 著
《小人研究》 方洲 主编
第五篇:君子为何斗不过小人美文
每个地方都有小人,通常,小人做人处事不太厚道,常以不良手段达成目的。人一生只有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为人处世是一门大学问。
君子之所以斗不过小人,是因为君子做事情讲究道义,小人做事情没讲究,只追求势利;君子凡事爱讲正理,小人满嘴的胡言歪理;君子做人做事言行一致,小人总是阳奉阴违;君子都对自己要求极高,小人一心只想暗算别人;君子一生处于明处,小人总在暗处徘徊;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己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作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通常,小人做人处事不太厚道,常以不良手段达成目的。与小人相处,稍不谨慎,会吃大亏;学会分辨小人,非常重要。他们言行有以下特色:
01。喜欢造谣生事。
通常是另有阴谋目的,并不单纯以此为乐;有时为了升迁,衬托自己优秀,也不惜丑化對手。他们唯恐天下不乱,惯用“听说”造句,歪曲事实,无中生有。
02。喜欢挑拨离间。
分化同事感情,制造纷争和事端,鹬蚌相争,结果渔翁得利。他们口才好,善于撇清责任;事后扮演和事佬,双面间谍,闽语所谓“双面刀鬼”。
03。喜欢阿谀奉承。
“赞美鼓励”和“奉承拍马”不同,后者舌灿莲花有心机,热情又嘴巴甜,让人晕陶陶而迷失方向。他们更刻意亲近上司,常伺机打小报告,备受宠爱。
04。喜欢阳奉阴违。
工作方面,言行不一,善于表面功夫,也善于伺机邀功抢功。待人方面,他们是表里不一两面人,有时面前夸你套出你的秘密,背后就损你出卖你。
05。喜欢见风转舵。
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舍弃谁,所谓西瓜偎大边。他们利用别人权势以提升自己地位,没有利用价值的人,他们不会想亲近,顶多虚与委蛇。
06。喜欢踩着别人肩头。
你种树,他乘凉;利用你替他们开路,成功时,不会报答你;甚至翻脸无情抹杀你;他们占人便宜视为当然,怎会感激?
07。喜欢落井下石。
只要有人或跌倒或失败,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例如,四处渲染那人“罪有应得”云云。他们也是事后诸葛,常说一些幸灾乐祸的风凉话。
08。喜欢找替死鬼。
明明是自己言行有过错,却死不承认,昧着良心硬拗瞎掰,也要找一个冤大头来背黑锅。他们口才犀利又敢发誓,很能误导大家以讹传讹,日久则众口铄金,积非成是。有时真相就此石沉大海,永远被扭曲蒙蔽了。
事实上,小人的特色不止这些,凡是藐视法律,鄙弃道理,刻薄寡情,不遵循伦常道德,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容易鬼迷心窍的人,通常都带有小人的性格。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又说“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又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又说“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又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都是教导子弟看清社会,保护自己。
当你看出谁是小人之后,要懂得如何与小人相处,简单地说:不要得罪小人。
千万不要因为正义感而独自公开揭发。小人从不认为自己奸诈不厚道,他们敏感度高,眼锐如鹰,舌利如剑,你绝对不是对手。
敬而远之,和他们保持距离。
保持平淡的表面关系,千万不要亲密如友,因为小人口蜜腹剑,翻脸无情,让你措手不及,吃不完兜着走。
说话谨慎,客套寒暄即可。
如果你批评或谈别人隐私,绝对变成他们兴风作浪的把柄,或是作为日后报复你的筹码;如果他们批评或谈别人隐私,你要立刻中止,一句都不要听,因为无论如何,他们绝对会嫁祸给你。尤其是他们打电话寒暄聊天,常常顺便帮你录音。这就是小人心态。
不要有利益瓜葛。
他们善于交际搞小圈圈,看起来很热闹很多好处。但是你千万不要靠他们获得利益,因为,他们必定要求加倍回报,你肯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吃些小亏无妨。
因为你不但很难讨回公道,反而结下更大的仇恨;他们褊狭阴狠,跟你没完没了,你更累;古人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你要当作修行功课,使你成长,赢得更多尊敬。
何况,公道在人心,谁愿和小人做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