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鱼》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2:1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察鱼》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察鱼》教学设计》。

第一篇:《观察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察鱼》一课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本单元指向对生物特征的认识,前几课主要观察的是陆生动物,本课将开展对水生动物的观察活动,以鱼为对象,继续观察动物个体。鱼类分布广泛,易得、易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它们的身体形态与蜗牛等陆生动物有较大的区别,具有明显的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特征,如有鳍、鳃等,这既是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也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指向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本课以观察、描述鱼的形态特点、运动特点和呼吸为主要内容。通过引入“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鱼的身体结构特点进行探究。接着思考鱼嘴不停地一张一合、鱼鳃一开一闭,是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观察鱼是怎样呼吸的。然后通过观察发现鱼的运动主要是靠鱼鳍来完成的。最后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模仿—讲析,让学生明白:鱼因为生活在水里所以用鳍运动、用鳃呼吸、身上还长有鳞片等特征,从而归纳出动物身体的外形特点与生活环境是有关系的。

【学情分析】

鱼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也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前几课的学习积累,已经对人体和蜗牛的运动、呼吸比较熟悉。在本课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引导他们观察,并能科学地描述鱼身体的主要结构特征。一年级学生对“鱼是怎样运动、怎样呼吸的”这些问题的认识比较笼统,一般会回答尾巴、身体、嘴巴等答案。如何通过观察寻找支持自己猜想的证据,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微视频等方法,将原本看不见的“呼吸”、“游泳”等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鱼的运动和呼吸与人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人用脚走路,鱼用鳍游泳;人在陆地上呼吸,鱼在水里呼吸;鱼呼吸时鳃在动等等。这样才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鱼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鱼有鳞片、鳍、腮等身体特征。

2.知道鱼生活在水中,它的身体适应水生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鱼,描述鱼的身体特征。

2.了解鱼用鳍运动、用腮呼吸。

3.能用简图描述鱼的主要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对鱼的运动和呼吸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鱼的形态和运动,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动物和植物一样,是有生命的,体会爱护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鱼的身体特征,能用画简图的方式将鱼的身体特征记录下来。

难点:观察鱼的运动和呼吸。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水槽、鱼、棉签、烧杯、鱼食、培养皿、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养在鱼缸里的备用鱼、教学课件、各种形状的卡纸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一、聚焦新课,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

没有胳膊没有腿,生活从来不离水。

有翅寸步飞不起,无脚五湖四海行。

(打一动物:鱼)

2.课件出示图片,鱼生活在哪里?在小溪、池塘、江河和大海,为什么鱼生活在这些地方呢?它的生命离不开什么?

3.对,鱼的生活离不开水,和它的身体结构是有关系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鱼,探索鱼身上的秘密。(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点明鱼生活的环境,再顺势导入探索观察环节,引导学生将观察重点落在鱼的身体特征上。

二、探索观察,记录分享

(一)观察鱼的身体特征

1.导入:鱼的种类有很多,今天我们就选用常见的鲫鱼来观察,了解它的身体特征。

(观察前,教师要做好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眼睛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鱼的身体是怎样的。也可以放一点鱼食进去,能观察到鱼全身和局部的更多动作,便于学生将鱼的身体结构和生命活动联系起来。)

2.小组观察,汇报。

3.拼一拼: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卡纸教具,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鱼找出合适的形状将鱼拼在黑板上,一边拼图,一边让学生介绍观察所得,教师适当追问。

【设计意图】:在学生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用彩色纸将鱼的各部分逐步拼在黑板上,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鲫鱼的兴趣,而且能在教师的追问中更加仔细的观察鲫鱼的身体结构,加深学生对鲫鱼身体结构特征的印象,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

4.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补充介绍鲫鱼的鳃以及各部位的鳍。

5.出示课件,进行画法指导:先画出躯干(呈梭形,两头较尖),再画出头、眼睛、鼻子、嘴巴和鳍等,最后画鳞片。

(在充分指导之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图记录。)

6.课件出示观察提示:

·请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鱼,边观察边画,画得越像越好。

·观察过程中保持安静,不打扰小鱼,不可用手及其他物体触碰水和鱼。

【设计意图】:在学生记录前,先用课件按顺序逐步出示画法,让学生学会有顺序的记录;再对观察方法进行提示,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为有效的观察活动提供保障。

7.学生观察并记录下鱼的外形特征,教师巡视指导。

8.学生展示观察记录的图画,交流分享观察所得。

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观察到的鱼的身体特征,教师可以将之与黑板上鲫鱼拼图做对比进行点评,并且适当追问并补充。

预设:

(1)我观察到鱼有头,头上有眼睛、嘴巴、鼻子、鳃等。追问:它们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如:鱼的眼睛没有眼睑,头上有两个鼻孔,嘴巴一直在一张一合,鳃长在鳃盖里,鳃盖会一开一合。

(2)鱼的身体上有很多鳍。追问:鱼有几个鳍?

(3)鱼的身上有鳞片,鳞片呈半圆形,有光泽。

9.通过比较鱼和蜗牛身体的软硬不同,引出鱼长有骨骼的知识。鱼的骨骼坚硬,课件出示鱼化石的图片,再一次突出鱼有骨骼且坚硬的特征,简要讨论一下鱼骨骼的作用。

(二)观察鱼的呼吸

1.播放微视频,提问:鱼嘴和鳃盖不停地一开一合,这是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鱼在呼吸。

2.课件播放鱼呼吸的微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3.人是靠什么来呼吸的?鱼又是靠什么来呼吸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先感受自己的呼吸,再模仿鱼的呼吸动作,比较自己的呼吸和鱼的呼吸的不同之处,讨论鱼在水中是如何依靠鳃呼吸的。

4.课件出示鱼鳃图片,简要介绍鳃的结构和作用,小结:鱼在水中是用鳃呼吸。

(三)观察鱼的运动

1.课件播放视频。鱼没有脚,在水中是靠什么来运动的?请你仔细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

课件出示观察提示:

先静静地观察鱼的运动,特别是鱼鳍的作用。然后再用棉签靠近鱼,轻轻碰一下它的身体,再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

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用手模仿鱼鳍的运动。

4.课件出示小结:鱼是靠身体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运动的。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聚焦到鱼鳍,在观察中鼓励学生观察不同运动速度的鱼,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鱼的运动;再用模拟鱼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将科学探究的灵活方式传授给学生。

三、研讨小结,巩固新知

1.今天我们观察了鲫鱼,说说你对鲫鱼有哪些新的认识?它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2.说说鱼在水中是靠什么运动、靠什么呼吸的。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学习的新知识,巩固加深对课文的印象,用简明扼要的问题和课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知识拓展

课后到校园中观察蚂蚁,判断:下面几幅图中的蚂蚁,哪只蚂蚁画对了?把你观察到的蚂蚁画下来。

【设计意图】:将课堂上的观察活动延续到课后,鼓励学生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更多的生物,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篇:鱼教学设计 3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9、鱼我所欲也

【课标与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具体要求,“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显的文言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是先秦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各种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注意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鱼我所欲也》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的: 通过七、八年级以及九上文言文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并且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能自主的翻译部分文言词句。2.学生想知道的:

积累更多的文言词汇,进一步提高自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对于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孟子,学生也想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对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学生更是饶有兴趣。3.学生自己能解决的:

学生能通过课下注释,对大部分课文内容进行翻译,并且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初步分析本文的结构、主旨以及写作特色。4.学困生分析:

这一部分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在于对文言词汇的积累量不够,导致在自主翻译文章时造成一定的障碍,进而影响了对内容的理解。并且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差,在课堂记诵环节,需要教师严加督促。学生刚开始接触孟子,对孟子的了解很少,因此课前有必要让学生查找孟子的资料,对孟子要有初步的了解。【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4)本性也需要“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箪(dān)蹴(cù)苟得(gǒu3)不屑(Xiè)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3.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停顿及重音,(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显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2)辨析划线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

明确:(1)“辟”通“避”,躲避。“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于:比;对。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3.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一、师生齐背课文

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学生讨论:明确: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创新支点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

(2)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1.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

五、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六、布置作业

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鱼、熊掌——生、义——舍生取义 正:生、欲——甚于生——不为茍得

死、恶——甚于死——不避祸患 反:欲——莫甚于生——何不为

恶——莫甚于死——何不用 正:行道之人、乞人——弗受、不屑 反:不辩礼义——受万钟——失本心

义重于生,人应保其本心 附译文

鱼是我最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

不能同时得到,闲么,我要)舍掉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闲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生命是我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思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种方法去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他们所厌恶的事情比死亡更为严重。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然而,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饿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践踏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接受。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讨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万钟的礼义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熟 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羞恶廉耻的)本性。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很喜欢孟子的收入初中教材的几篇说理散文,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但唯独对于《鱼》有些感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感冒于第一小节的推理论证,又是因果推理又是假设推理,三下两下连老师也被绕晕了,更别提对因果推理、假设推理一无所知的初中学生了,以往几轮教到此处我总仅强调一个中心论点,其他如接下来的论证的过程等我就稀里糊涂带过去了,于是下课后总有心情郁闷颇感失落。但所幸今天却一反常态,教得得心应手,下课后也心情愉快颇觉轻松。仔细回顾,颇有收获。因为这一课我突发奇想巧妙地采用了举例法来阐述了孟子的正反道理论证、因果推理、假设推理等,把较为深奥的道理巧借妇孺皆知的刘胡兰一例及刚看的感动中国人物:李剑英、孟详斌等事例阐述得浅显易懂,明白如话(现代汉语)。教者自己理清了论证思路,学生也轻松地接受了推理方式,所以较难背诵的第一小节在此基础上再抽查默写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篇:桂花鱼教学设计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课文读流利,找出描写桂花“香”与摇花“乐”的句子。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激趣导入

1.复习“小桥流水人家“引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和什么事?

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3.交流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介绍琦君。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优化练习。

第四篇:剪纸鱼教学设计

《有创意的鱼剪纸》教案

课题:《有创意的鱼剪纸》

课时:1课时

年级:三年级

教材分析:鱼是一种可爱美丽的动物,它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色彩斑斓,在民间艺人手中,鱼的形象又被以年画、剪纸刺绣等形式大量表现,成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本课鱼为剪纸题材,深入浅出的将中国

剪纸的形式和学生单纯自由的创作手法相结合,探索现代儿童剪纸的新样式,传承优秀的文化,并加以发扬和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剪纸语言的审美特征,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学习剪纸技法并能注意运用最适合的剪纸技法表现作品。制作有特点的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

激励学生在探究剪纸语言特点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灵活地使用剪纸技法制作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欣赏中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操作中体验创作的快乐,始终贯穿愉悦的教学气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制作有自己想法的剪纸作品。

难点:学生在剪纸过程中,感受不同的鱼纹剪纸技法以及发挥灵活想象实际

运用。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由导入教学——展开教学——评析作品——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一. 导入:

“圆圆扁扁身,有眼没有眉,无腿行千里,有翅不能飞”(打种小动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

2.在画鱼的过程中讲授鱼的画法和结构

师:“老师平时也很喜欢画鱼,现在老师画的是椭圆形的鱼,那你们见过什么形状的鱼吗”

生:“三角形,圆形,菱形??”

教师出示两类剪纸作品(1)民间鱼剪纸

(2)儿童鱼剪纸

引导学生直观的欣赏民间剪纸与儿童剪纸,民间剪纸和儿童剪纸的共通之处是:通过点,线,面的艺术形式来体现真、善、美。通过欣赏、观察鱼(图片)和装饰鱼的外形、花纹、色彩,让学生了解装饰鱼的主要特征、对称特点,并引 申到书本中的剪纸鱼,使学生初步了解剪纸装饰及其表现特征——外形美、花纹美。在欣赏中使学生对同龄人的剪纸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创作欲望。

二、展开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书本中鱼剪纸的方法步骤,在学生的研究中,由教师示范,给学生以直观指导,激发学生动手一试的欲望。

师:“想不想做一个漂亮的鱼剪纸”

生:“想”

师:“看,老师开始变魔术了,先把纸对折,然后在纸上用铅笔描稿,然后再剪出鱼纹和外形,老师的鱼纹用直线表示。然后展开,在剪出来的鱼纹处的刀口翻折,只要一减一折一个半立体的鱼就出现了。” 讲授的时候,强调画的时候要画半条鱼,而不是一条鱼。2.(回顾知识,提问步骤)

提问,让学生回答刚刚老师是怎么把半立体的鱼剪出来的。

示范步骤:

① 对折

② 画鱼形和花纹(这一步,大家要大胆的创意设计,画出与众不同的外

形和花纹。)

③ 剪(沿着线条剪出外形和花纹)

④ 展开,翻折(一条半立体鱼就剪好了。)

提问,是画一条鱼,还是半条?回答的好,要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上进心。3.(同学们制作,限定时间)

过程中强调装饰设计的要求,鼓励学生运用剪纸方法剪出富有装饰感的鱼。学生尝试制作鱼剪纸: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鱼剪纸的制作步骤了吗?想不想自己做一做啊? 生:明白了,想!师:我希望同学们在制作中,发挥想象,大胆创新,设计出更多美丽的鱼

儿。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最后别忘了保护教室卫生。记住了吗?开 始做吧。

。4.(提高难度,折线鱼纹)

师:“刚刚老师用直线来表示鱼纹,那同学们来看看老师手中的这条鱼与之

前的有什么区别吗,板书画折线,再打开,咦,鱼的花纹折线就出来” 生:?? 师:“鱼的花纹除了有直线和折线,还有什么样的呢?

生?? 师:“有千千万万的,有波浪线,曲线,圆形,各式各样的。”

下面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创作不同花纹不同形状的小鱼。通过尝试创作,使学生明确剪纸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还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5.(布置作业,邀请参加晚会,互相评价)

师:“现在老师要布置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剪出各种各样的鱼纹的鱼剪纸,老

师这里有个海洋公园,老师手中的这个国王很热情,想邀请同学们来参加它举行的晚会,给五分钟的时间,谁剪得好谁就可以参加这个晚会,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参加,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

开始制作。制作完之后让学生起来评价,哪条小鱼剪的好,为什么好?特别的地方在哪里。通过二次讨论、制作的知识强化,加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合作交流,自由创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拓展,知识得到延伸,学生互评、自评。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在作品的展示和欣赏中,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6.(小结)

这节课,老师相信大家在创意设计的同时,也享受到剪纸的乐趣。课后,我们还可以看书、上网,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剪纸民间艺术的知识,更好的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多姿多彩。篇二:小学三年级美术《有创意的鱼剪纸》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美术《有创意的鱼剪纸》教学设计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凌伟国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鱼剪纸,感受鱼的造型和色彩美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思想感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欣赏鱼的特征及形态、猜谜语的情境教学法激趣导入,指导学生在欣赏、猜谜语的过程中加深对鱼的认识和记忆,让学生知道鱼的造型基本都是一个对称型。变形、装饰是剪纸造型的一个重要基础,教师出示装饰鱼和写实鱼的范图,让学生自己去对比、观察、发现和探究,使学生认识经过变形的鱼更简化,更生动,更有装饰性。在学生学习创意剪纸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剪纸制作方 法,大胆地想象,设计出造型奇妙的鱼,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发展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鱼的外形相对较简单,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剪纸学习。本课可以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剪纸技法,同时由于鱼具有种类繁多,外形变化多样的特点,非常适宜学生进行个性化作品的创意训练。二年级学生对我国传统鱼的寓意还不了解,本课借助“鱼”和“余”的比较,以及经典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明白古人寓意于剪纸作品的特殊艺术手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作品中鱼的艺术特点和寓意。2.学会用剪纸的方法创作鱼作品,运用折剪的方式设计不同造型的鱼的剪纸作品。3.在剪纸活动中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剪纸鱼作品的设计与剪制。

教学难点:鱼的个性化设计和内部花纹的折剪。

课前准备:

师:课件 红纸 剪刀 范作 白纸

生:彩纸 剪刀 铅笔 胶棒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第一次做鱼剪纸,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鱼剪纸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1.对折画鱼的外形;2.设计鱼的纹样;3.剪、贴。这样把教学难点有效的分解,便于学生学会鱼剪纸的方法和步骤。由于在前两个层次上用了过多的时间,所以真正给学生自主剪纸的时间就少了。但我一点也不后悔,至少学生经历了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会到慢慢学会,从不熟练到越来越熟练。“教育是慢的艺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是我上这节课最大的体会。

反思这节课,如果我把课前准备的《剪对称的鱼》的视频先给学生看一看,课堂上的重点放在剪有创意的鱼外形和剪美丽的纹样上,我想这节课一定会更加有效和精彩。篇三:马丽娟《海底世界—剪纸鱼》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

《海底世界——剪纸鱼》教学设计

寿光市实验中学

马丽娟

湘版二年级美术

《海底世界——剪纸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以及对称和不对称的区别。

2、实践目标: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能剪、做各式各样的鱼。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教学重点: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教学难点:对称和不对称的区别。

教具:课件、废旧挂历纸(裁剪好的小挂历纸,每人一张)学具: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感知海洋

1、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放松身心,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

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呀?(学生回答)

其实海底更奇妙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海底世界。

2、板书课题:海底世界

二、认知鱼

1.鱼的结构(教师展示图片课件)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漂亮吗?谁愿意把你从这幅图中看到的讲给

大家听听?(学生回答)

师:真不错,海底世界的生物实在是太丰富了,说也说不完,今天我们就先来

认识鱼。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谁想说?(学生回答)

板书:鱼的组成部分(结构)

小结:(出示图片课件)鱼是由头、躯干、鱼鳍、尾组成的。2.鱼的形状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鱼,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都一样吗?(学生回答)哦?为什么不一样?老师怎么没看出来呢?能告诉老师它们有什么区别

吗?(学生讨论并回答)板书:形状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看出来了,原来这些鱼有椭

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是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呀!(出示课件)。当然,鱼的颜色也有很多,五颜六色非常吸引人。2.鱼的花纹 师:其实,老师还发现了一个不同的地方,你们能找出来吗?(出示图片,学生回答)板书:花纹

师:你们看,就是这些由点、线、面组成的花纹把小鱼打扮得更漂亮了,那这

些花纹都有什么形状的呢?(出示图片)

小结:花纹有条形的、网格状的、波纹状的、斑点状的等等。4.对称与不对称

师:通过刚才的细心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现在老师要

考考大家了,请认真看,仔细听:这两条鱼在对折后有什么不同呢?老师

想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帮忙。(学生上台折纸,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回答)小结:咦?你看,这条鱼折起来后两边一样大,花纹也一样;而这一条折起来 后???(学生回答)

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对折之后,两边大小、形状等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

对称图形。对折之后不一样的图形呢?(不对称图形)(出示课件,学生读知识点)

师:大家学会了吗?看,这里有一些小鱼,有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谁能帮

它们找到自己的好伙伴呢?(出示图片,学生回答)

三、尝试剪纸鱼 1.对称鱼的制作步骤

师:这些鱼都这么漂亮,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你想学吗?那请同学

们仔细观察课本13页的步骤图,看看谁最先找到答案。(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⑴为什么要先折再画?(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⑵从哪开始画?画什么?画多少?(出示课件,学生回答)⑶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小结:剪对称的鱼首先要把纸对折,从闭合一侧开始画出鱼形状的一半和花纹的一半,最后沿着画好的鱼的边缘线剪出来。

那如果要剪出不对称的小鱼,就可以直接把整条鱼的形状和花纹全部画 到纸上,再用剪刀沿边缘线剪下来就可以了。

师:老师讲完了,那你听会了吗?看,有些同学已经等不及想大展身手了。那

我们就来一场比赛吧。谁剪得小鱼最漂亮,谁就会得到老师奖励的一个小礼物,并且可以带着他的小鱼参加接下来的“海底盛会”。2.作业要求

师:现在老师来说一下比赛规则,请大家认真听。

⑴用我们刚学到的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在挂历纸上剪刻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小鱼。

⑵要注意手中用具的安全。⑶要保护好周围的环境。(出示课件)

四、自主创作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比赛开始啦!(出示课件,播放音乐)

五、作业展评 1.(音乐停)小组上台展示作品,比一比,夸一夸。2.表扬、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3.学生张贴作品。

六、拓展并小结

看!今天大家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废旧的挂历纸变成了一条条美丽的小鱼,装扮了海底世界。老师更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自己周围的废旧物品,像小瓶子、盒子等,也让它们变废为宝来点缀我们的生活吧!(出示课件)篇四:剪纸鱼反思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本课剪纸鱼是海底世界的第一个学习内容,属于手工类纸工课。纵观本课教学,师生互动和谐,作业效果棒,比较成功地达到了预期设定的目标。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其产生伊始就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美术学习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或是在单一的文化中讨论分析美术作品,而是从不同文化背景中衍生出美术文化,包括音乐文化,地理、历史、语文等更为广泛的文化。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应在大的文化背景中学习美术,赋予其文化内涵。本课学习过程中注意了自然知识的渗透,体现了美术与自然学科的整合。如开课之初引导学生欣赏海底各种鱼,了解鱼不仅有漂亮的颜色,还有美丽的花纹,教师提出这些颜色花纹难道仅仅是为了好看吗?通过交流,同学们明白了原来鱼身上的颜色花纹还是保护色,能让鱼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保护自己避免受到天敌的伤害。这个小环节让学生增加了知识。

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应突出直观性强的特点。要剪好鱼必须对鱼要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印象。海底鱼类是个庞大的家族,种类繁多、千资百态,多数为我们日常生活极少见到的。为了开阔视野,为后阶段的创作奠定基础,本课展示了大量鱼的图片,给学生大量的素材积累,学生看到众多美丽的海鱼不禁发出了阵阵惊叹。鱼的剪制步骤是本课的重点。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问题迎刃而解。鱼身花纹的镂空通过教师的直观讲解示范,学生明白了对折剪与先用刀尖戳洞再剪这两种方法,并能运用于制作实践。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接受知识转化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在了解制作步骤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看看图、想一想、说一说应该如何制作。学生仿佛小老师,每一个制作环节步骤都在学生的引导下,由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在演示中检验步骤的正确与否。

本课教学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导入迅速简洁,通过对大量精美图片的欣赏直观感知,对鱼的形状、鱼的构成、鱼的颜色花纹的分析,从而了解鱼的相关知识。通过将剪纸鱼对折后让学生观察、发现,理解什么叫对称形,什么叫不对称形。通过出示“剪纸鱼”挂图,让学生找一找对称形的鱼,巩固所学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看书指导学生做掌握剪纸鱼的制作方法步骤。通过对民间剪纸鱼的欣赏,了解可用哪些花纹进行镂空装饰。通过直观观察了解不同的镂空方法。创设情境学生制作实践、作业展示评议,最后拓展延伸,开阔眼界。

由于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在组织教学语言时考虑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等特点,采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的短句,通俗易懂。

剪纸鱼在民间流传很广。自古以来,生活中还有许多以鱼作为造型的工艺品及生活用品。通过大量民间剪纸鱼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原来鱼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生活中有许多用不同材质制作的不同用途的鱼造型的物品,它们运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业展示平台设计美观,贴出了海草、石头、珊瑚、海星等,创设海底情境,学生作品贴上去后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图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学生制作积极,效率高,效果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篇五: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快乐剪纸教学设计

快乐剪纸

教学内容: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小学三年综合实践上册 第19-24页 主题3 快乐剪纸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主题的活动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能够提升学生能力,学生刚刚接触剪纸,从最基本的对折开始尝试,简单易学,易于接受,易于调动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剪纸技能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对折法、连续折剪法、三角折剪法、五角折剪法等基本技法,使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剪出对称图案、连续图案,并尝试设计图案、创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2.在探究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感知事物、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提高观察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3.通过了解剪纸历史、起源,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4.通过创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发现、创造美的意识以及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对折法和连续折剪法的剪纸方法。

难点:连续折剪法中折、剪的技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剪刀,刻刀,纸(韧性强、纸质细的),垫板,橡皮,铅笔,三角尺等。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纸作品。

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情境教学法、引导法、演示法、讨论探究法、尝试教学法等。学法建议:小组探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尝试学习等。

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从折纸的技巧、学习的方过程法上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多远性、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建议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1 可爱的动物

一、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就是它们创造出了中国民间文化——剪纸,又叫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出自古代与现代艺人之手的部分代表作品。引出课题并板书:快乐剪纸

2、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3、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4、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观察领悟,自主探究。

1、观察分析

①谈话:今天,大家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其实在民间艺人创作中是有区别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②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分类。学生分类可能很多,只要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而分类。

③小结: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有哪些?

④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设计意图:剪纸作品既可以根据图案内容分类,也可以根据图案是否对称分类,目的是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2、研究方法

①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当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对折检验。)②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蝴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将其对折重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看。)

③提问:同学们,这样漂亮的图案,你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展示,发现这个作品是对折后画样剪成的。

④谈话:大家今天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 组织学生拿出工具:剪刀和几张纸片。(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事项)【设计意图: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验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总结出剪纸与轴对称图形的密切联系。】

三、做——掌握技能,创新设计。

(一)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1、课件出示“蝴蝶图案”。

演示对折后的形状,然后演示未剪的正方形对折纸样摞在一起进行比较。①提问:大家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根据对比回答出剪去多余的部分,教师按学生的要求完成剪纸,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制作: a、一次对折 b、沿外边画轮廓线 c、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

④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引导: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图案漂亮,而有的同学稍有不足呢? 大家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总结:a、对折要整齐 b、画样要美观 c、用剪要准确

(二)二次创作

1、课件出示课本20页下方的剪纸步骤(对折法)。

①要求:请同学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按照屏幕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的好。②教师巡视指导,请完成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③组内同学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过渡提问:还有其它的折法进行剪纸吗?(学生可能会提出沿对角线折或两次对折。)

2、课件出示课本20页连续折剪法。①学生完成作品。

②展示后谈话:我们还可以怎样折?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③引导: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3、课件演示课本22页上面的连续折剪的图案。

①学生按顺序完成。

②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评。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创作使学生明确剪纸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

第五篇:《捉鱼》教学设计

8、捉鱼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用“不时”、“本来”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书中感悟和体验“我”在河边玩水、捉鱼的乐趣。学习妹妹爱护动物的做法。

3、能读懂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每节的意思。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书中感悟和体验“我”在河边玩水、捉鱼的乐趣。学习妹妹爱护动物的做法。教学时间 2课时+1练习课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捉鱼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可能不时很陌生,也许有些同学自己就去捉过鱼,那么谁能说说你捉鱼的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捉鱼的,他们玩得开不开心。

1、小组讨论,学习生字、词语。

2、认读生字、词语,反复记忆。

3、板书词语

绸带 轻悠悠 无数 不时 浑浊 拍打 箭头 挽

裤腿 一丁点儿 稀罕 理会 猛然 撞 巴掌 响亮

小心翼翼

提示:数、会是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要连续,句子不读破,不太会的同学,能读多少就读多少。(全班进行)

2、除了刚才学习的生字,课文中还有六、七个字没有学过,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识字)

3、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查字典和向同学、老师请教,注意请教时要有礼貌。

三、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2、个别读,齐读全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必做:书写词语;

选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读课文

1、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2、复习生字、词语。

二、以读为主,理解课文。

1、本文主要写的是谁?还写了一个人是谁?

2、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3、我先开始在干什么?后来又在做什么?

4、我先开始捉到鱼了吗?后来是怎么捉到鱼的?

5、我捉到鱼后很高兴,但是谁又把鱼给放走了?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6、你觉得我和妹妹玩得开心吗?

三、小结

本文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兄妹俩在小河里捉鱼的情景,我们看到了两个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大家可以仔细阅读这篇课文,学习怎么样去写发生在身边的趣事的。

四、作业:

必做:完成课后练习。

选做:试写“身边的趣事”(100-150字)

下载《观察鱼》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察鱼》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鱼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一:《鱼》教学反思《鱼》教学反思临河六中 高晓玲 在学习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时,整体知识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鱼这一种生物,他并不陌生,他摸过......

    鱼的观察日记

    鱼的观察日记 巩义市康店镇礼泉学校 李仪真 今天,老师让写一篇观察日记,放学后,我一回家就马上放下书包,去看看鱼缸里的鱼。 当我拿着鱼食正想喂鱼的时候,看见它的眼睛是睁开的,......

    观察神仙鱼日记

    观察神仙鱼日记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天气晴厦门滨北小学三(10) 朱耿进 今天,妈妈给我带回来了三只“神仙”,但它可不是真的“神仙”而是一种热带神仙鱼。我迫不急待地想看看......

    观察教学设计

    《观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教学目标】 1、在讨论中,学生了解人体有哪些观察器官。2、引导学生能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

    观察教学设计

    《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有哪些观察器官。 2、能运用各种观察器官进行观察。 3、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 4、意识到科学家都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 个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 清澈见底 一壶茶 鱼缸 罢了 厂徽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绣花 细致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聋哑”等词语。”......

    听鱼说话 教学设计

    听鱼说话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放鱼回大海] 在蔚蓝的大海边,有一群小鱼被困 了,如果你们能正确的叫出他们背上的名字,就能救他们回到海里。 大声地读......

    教学设计——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1 各种各样的鱼(综合) 目标: 1. 初步知道海洋中有各种各样形态、大小、颜色的鱼,种类繁多。 2. 大概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初步知道鱼类的身体结构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3.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