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65天前的杂文随笔
2006年6月5日晚8点,独自一人,在高高在上的六楼的寝室里发呆,桌面上摊开着《高等数学》(下),还有才写了一题的干净整洁的作业本。天色完全黑了,零星点着小雨,想看书,因为即将考试。
2005年6月5日,连着阴沉了几日的老天,开始走向晴朗。据说10号左右又会下雨,不过那对我来说已无关大碍,9号以后,我就会解除与高考的卖身契约。不过现在还没有。
在高高在上的六楼的家里,对着窗户发呆。为了7号开始的那场战斗,备战12年。而真正面临了,却是那么的不知所措。不否认我的紧张,然而更多的是迷茫,对一个未知结果的渴望和祈祷。
窗户玻璃的那双眼睛呆呆的看着我,从中我读不到成竹在胸的把握,运筹帷幄的睿智,随机应变的机灵,只是一个呆呆的眼神,诉说一种无奈和带着无助的责备。
两天很快就会过去,需要面对的始终不可避免。被比刀锋更锐利的鲜红笔头划了一道又一道伤口的心头,滴血已是不可能的事。血,要不还是那样干,要不就是大量涌出成澎湃的还,直到流干,把自己淹没。一切,取决于白底黑字的那一张张纸,取决于我那0.5毫米签字笔的笔尖,取决于浪荡了三年,尤其混世了最后一年的我的混沌的大脑。
一种恐惧来袭,一种惊慌来袭,一种无助来袭。用安慰抵抗,用祈祷抵抗,最终,还是以发呆把这一切浅浅地埋藏起来,用浮云般的的对老天对佛祖对耶苏对阿拉的不比教徒那种虔诚的淡淡的信仰去尝试熔掉这一切的不安。谁都知道,这和徒劳没有两样,不过这已经是最大的努力,因为这个时候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结为徒劳。
混世,让一切过程变的简单,让收尾变的痛苦,让结局变的悲惨。
2006年6月5日晚8点46分。
青春这包看似无尽的瓜子,俨然变成眼前越堆越高的小山似的空壳,所剩无几,屈指可数。
一生何求……
第二篇:台风天的随笔杂文
台风玛莉亚登陆的第二天,风平浪静晴空万里。
我揉着眼看着窗外,几乎以为是在梦中。
玛莉亚是在7月11日上午9点10分登陆福建的。早在6日吧,我的朋友圈也好新闻也好,就开始被它刷屏。到了7日,连一向不发微信的蚯蚓程宇也不能免俗地发了一条,让大家警惕,它的中心风力已达到了17级。据说方向是直奔着我们这里来的。
我想象不出17级的风力是什么水平,但想来应该是具有极恐怖的战力的。小时候的自然课本里,到了12级的风已是警告尽量不要出门的了。
气象部门也开始每天发布警告。
先是橙色预警,然后到了9日10日,已经上升到红色预警,一级的响应机制。那些公务员朋友们开始互相询问谁被派下乡抗台风去了。领导干部基本穿雨靴戴钢盔被派下乡督察巡查检查。
10号晚间,我看着依旧平静只是多了些云的天色,听福州的朋友说超市的面包零食菜什么的都被抢空了,她也抢了一大堆,却忘了米。
说实话,这在我们对台风颇为司空见惯的福建是很少的。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隔个几天便有台风来造访的,但少有如此次的玛莉亚这般声势浩大。
这既是今年的第一个台风,又是一年多来第一个这么大规模的,短短24小时之内就加速到30公里的时速,被冠以风王的台风。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周围朋友中,大家都尽量把它会登陆那天的行程调开。在我们这样多为盘山公路的地方,大暴雨导致塌方或者泥石流是很常见的,也颇为难预测。
在万众期待中,它终于来了。
有网友调侃福建人民的心态,是既怕它来又怕它不来,心中忐忑。
能做的准备都做好了,在气象部门的不断更新的动态中,它一步步靠近了。和预期的一样,绕过了台湾,直扑福建,并向我们这些地方直奔而来。
上午的时候还是晴空,到中午,小雨起来了,下午,雨越来越大,淅淅沥沥,下的很欢快。花草树木都饱饱的喝了一顿大的。然后,然后,我第二天醒来,已经云收雨歇,一切了无痕迹。
不敢相信之余,大家纷纷笑闹这次的台风真真正正的雷声大雨点小。之前声势浩大,过程倒和风细雨。
当然,这次的台风如此,是我们的侥幸。尤记得前两年的一次台风,一个县的水库没有及时放水,以至于许多生命被淹没。我是没有亲见,听赶去抢修的朋友说起,也是心觉惨淡黯然。
很多事情其实也是如此,你之前百般纠结,总觉得着实艰难,真正硬了头皮就面对,沉下心一样样事做去,倒也觉得不过如此。
记得第一次准备带孩子出国游,我与蚯蚓程宇忐忑了许久,终于还是选择自由行。当抵达后,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加手语顺利入住后,心下大松,胆气倍增。
比如父母感情破裂多年,纠葛勉强多年,此次父亲受了刺激,断然提出分开,母亲应声同意,似乎已等此多年。他才恍觉多年来一切的纠结犹豫都毫无必要,白白让双方多纠葛许多的年岁。
人生苦短,走着做着去罢。就是极吓人的台风,风眼也是一片平静的。
第三篇:佛前果杂文随笔
那一年,我到杭州的灵隐寺游玩,佛殿里,我是善男信女中的一员。我虔诚的拜过后,忽然萌生出一个想法,就是想拿一个佛前果来吃。
说拿,也是要避开巡视之人的,我大大方方的伸手取下一个,仿佛自己是那云游在外的佛子,即回到了家,哪有不吃点东西的道理。又想,我这佛子现在人间,体验苦乐,不管走多远多久,对我来说只是个短暂的旅行,我必定是要回到神佛中去的。
我在佛前虔诚有余,礼法不足,我的拜礼不够规范。我不强调自己的外在行为,只以正心礼佛,可我身在人间,毕竟有些世俗的贪念,当我拿起第二个佛前果时,巡视之人发现了,她满大殿里追撵我,那滑稽的场面连我自己都忍俊不禁。那天大殿里的人不多,我得以在佛前自由的奔跑,众佛一定开怀大笑了:“这小儿还是这么顽皮。”
巡视之人必定不是佛道中人,不然不会那么世俗的追我,使我在众佛面前滑稽的出丑。她俨然是个商店的保安,其实保安和商店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关联的。但这比喻又不恰当。保安是抓小偷的,而我并非小贼,我不过是在长辈面前撒娇任性了一下,她就不依不饶的,好像我吃了她的晚餐似的。她定是个俗人,而我这佛子在世俗中还是要屈服于她,最终以放下佛前果跑出大殿为这场闹剧作了终结。
可见人是要戒贪的,不贪才能成佛。也请众佛恕我这小儿口无遮拦吧。
第四篇:人间四月天杂文随笔
白居易有句诗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其实不然,在我们北国,人间四月却正是春色旖旎,春光正艳,春意盎然之时。
四月,各种树木都冒出了嫩芽,最早长出绿色的柳树俨然已成规模,整树的绿色正应了那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北归的春燕穿飞其中,满眼的嫩绿,到处生机勃勃,生命的力量发挥的淋漓尽致,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四月,花的海洋,一些早开的花虽已开始凋零,却是真正大规模花开之时,各种各样的花次第开放,你方开罢我登场,你追我赶,各不相让,争先恐后的绽放自己的美丽,五彩缤纷,让人迎接不暇,真应了那句“乱花渐欲迷人眼”,只开到荼靡。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处尽是花儿。
四月,风也变的轻柔了,不像“乍暖还寒时候”那样大了,沙尘也渐渐的少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用这句来形容四月的风最恰当不过了,风就这样轻柔的拂过你的脸,夹杂着各种花的香气,直扑你的鼻子而来,“暖风熏得游人醉”,的确是这样,脱去了厚厚的冬装,人也变得轻快了,不再显得臃肿和笨重,走在四月的天气里,看着满眼的绿树红花,吹拂着微带香气的春风,什么是满面春风意气风发啊?此刻,便是最好的诠释。
四月,雨也是细软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点亮了春天的眼睛,让一切欢快起来,明亮起来,春雨贵如油,可就是如此金贵的雨儿一点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珍贵而张扬,就这样默默的飘来了,“细雨湿衣看不见”,雨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滋润了春天的一切生灵。
林徽因说四月是爱是暖是希望,四月是那一树一树的绿,四月是那一丛一丛的花,四月是那一阵一阵的风,四月是那一帘一帘的雨,四月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四月光彩夺目惊艳无比。
第五篇:良辰美景奈何天杂文随笔(精选)
——人用尽一生抗衡的可能就是孤独吧
下班的路上,走过央视的铁栏杆,夕阳在铁栏杆中晃动,想起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林青霞在光影中的变化,有点开始理解这部电影的主题,孤独,永远的孤独,日复一日的孤独。
路上特别想去吃大餐,本来打算找汪欣,但想想中午她给我的电话,她在整理从武汉邮寄过来的生活,应该是没时间的,给我姐打电话,她并不想出门吃东西,挂断电话,真的觉得特别孤独,不是无人陪伴的孤独,而是越来越被生活剥开呈现在自己面前的孤独,然后我就想起你,四林哥,我想你,你告诉我说好好过,我答应过你的。
很多人写过孤独这个哲学命题,我想纵然有一天有一个极其亲密关系的存在,人还是孤独的,之后的生活也会是一种抗衡,用爱好的事物、人去抗衡这份与生俱来的孤独。
想到此处时突然想起“良辰美景奈何天”这句词,原来表达的是这个意思,以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林黛玉说起这句时,宝钗会大大诧异,其实是黛玉感觉到孤独了,人感觉到孤独是因为开始面对真实的自己,开始不愿在不喜欢的人、事上耗费精力。所以良辰美景的当下如果是旁人他事,便会有此感慨。就像曾经看到的一句话“夜深忽梦少年事,不忆闲人唯忆君”,大约也是在孤独时的长叹。
——愿找到爱好的人和事。2016.6.24。北京海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