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率的72变》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2:3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乘法分配率的72变》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乘法分配率的72变》教学反思》。

第一篇:《乘法分配率的72变》教学反思

向着明亮那方———

沈阳路小学 雒雪娇

暑期培训的时候有感于俞正强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中的建模思想,竟然可以如此的“万变不离其宗”。当俞老师把经典模型夯实了以后,其它的变式模型就变得那么“信手拈来”,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在俞老师的诙谐和幽默中轻松掌握了植树问题的知识主次。

这样的建模给我震撼,更给我想要尝试的勇气,借于老师听课之际,我尝试了在乘法分配律这一难点上进行变式向基本模型靠拢的建模,然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想法就是这么理想化,最终我失败了,失败的很彻底,不仅丢失了原有的理念和方法,还让自己陷入了“学虎不成反为犬”境地。

不过,我一直相信失败一定会带给我更多的反思和收获,基于本次的研讨课经历和于老师耐人寻味的话语指导,我作了如下的反思与思考:

一、完全以我为中心的数学建模——束缚了孩子的思维灵性

数学建模对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有效的建模要在学生的有效思考、探究、经历后,在积累了足够的活动经验后逐渐清晰起来。

然本节课进行过程中,我急于建模,又完全以我为中心地进行建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惯性和主体性,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类型的区分和讲解上,课堂上,我一气呵成、讲得很精彩,可学生学得怎样呢?到头来,还是“该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到头来不仅束缚了孩子的思维,还将把孩子门带入了“糊涂地”……

面对我这样的窘境,于老师的“放手”一词一语中的,如果我能讲这课后移变成归类复习复习课,抛弃做题与讲题的机械重复,而是选择放手和孩子们在一起探索与发现的基础上,有基本模型开始不断变身,并和孩子们一起解开每一次“变身”的面纱,最后利用命名环节的设计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对各种变身进行归类与记忆。

如此一来,相信孩子们有了课堂上一起探索的活动经验和充满挑战的思考体验,对乘法分配律的各种“变身”一定会多一份自己的“再理解”与“再记忆”。

二、不再吝啬自己的笑容——努力把微笑还给课堂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和水,我们还需要微笑和鼓励。”是啊,多给学生一个微笑,就会增添她们十分的勇气和自信。但就这么一个简单做法,却也在每天面对那样一群虽天真可爱但又不愔世事学生的调皮捣蛋时,慢慢变得吝啬起来。不知从几何时起,我渐渐收拢了我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副严肃的面孔,甚至后来竟然慢慢成了一种习惯,走进教室后笑的时候越来越少了,自己竟然浑然不知……

听评课后,丁校长私下找到我跟我聊起来这个问题,我才幡然醒悟。是呀,在漫漫的教师路上,我已然失去了最初的亲合力和童心般的微笑,留下的竟然是越来越严厉的眼神、越来越严格的规矩……

不,我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我要改变,我要重拾我的童心般的微笑,重拾我当年的初心。因为我相信:微笑是有神奇的力量,它就像是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能时刻滋润着每一位孩子的心田,老师的笑容更是代表着对他们的一种理解、一种信任、一种宽容!

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去吝啬我的笑容呢?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把微笑留住,把我们最美丽的微笑送给我们身边的同事、同学和朋友好吗?

最后我想起了一首小诗,与大家一同分享

向着明亮那方

金子美铃

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乡村的孩子们啊!

----住在城市的孩子们啊!

住在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孩子们啊!

我要说,向着明亮那方,哪怕是失败的遍体鳞伤,也要向着心中所想大胆尝试——致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同仁们。

第二篇: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如何使学生掌握得更好,记得更牢?我想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要比灌输得来的记得更牢。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喝饮料及买饮料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有坡度的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乘法分配律,从而自己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一、本课堂我的教学程序是:先让学生口算,再出示情景图,根据情景图上所给的信息列出算式:3×8+2×8(3+2)×8

并且让学生说说这两组算式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读读这两组算式(意图是让学生去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后再让学生去写出两个类似的算式(意图是让学生体验乘法分配律)写完之后再同学们是这些几个反式,然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同学们把能相等的算式连在一起,再通过电脑的演示找朋友得出通过刚才的几道程序,然后再让同学们去总结这类算式左边和右边的特点(a+b)×c = a ×c+ b ×c,得出乘法分配律,最后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同学们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改变由老师总结规律学生做题的顺序,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并总结出定义,最后再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二、在要求同学们去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时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同学对乘法分配律特点的认识比较模糊。

三、在学生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时,我只是一笔带过的把乘法分配律通过课件再展示给学生们看了一遍,没有反复强调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导致个别学生没有较好的掌握乘法分配律,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弄混。

四、课堂用语不够简洁。

第三篇: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

安定中心小学 鲁建连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而且乘法分配律又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故而,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感知上,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感知乘法分配律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在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这一课我采用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为庆祝“六一”买衣服活动展开。力图将教学生学会知识,变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将重视结论的记忆变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的体验和感悟,将模仿式的学习变为探究式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身边引入熟悉的生活问题,激趣探究。

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生动、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是从身边的生活中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课时,我出示课件:“服装店里有很多漂亮的衣服,其中有适合我班同学穿的夹克衫(30元/件)短袖衫(25元/件)裤子(20元/条),请你任意选择一套你最喜欢的服装。

如果要为4个小队长各买一套(外衣+裤子)一共要付多少钱?根据提问列出算式解答。学生有两种解法:

此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一种自主和平等,汇报时我选择了两个同学的答案板书:(25+20)×4=180(元)25×4+20×4=180(元)

提出问题:两种解法的答案为什么一样,从中让学生找出探究的问题。

二、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提出问题:要为5个参加跳舞的同学买一套(短袖衫+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30+20)×5=30×5+20×5这个等式,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再观察,并例举出类似的等式,让学生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这样学生经历了“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这样一个知识形成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的能力。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拓宽乘法分配律。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阶段,同时还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这堂课由具体到抽象,大多需要学生体验得来,上下来感觉很好,学生很投入,似乎都掌握了,可在练习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时知道“分别”的意思,也提醒大家注意,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出现了漏乘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还需做更好的改进。

第四篇:乘法的分配率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感悟和发现乘法分配律,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教学中,先组织学生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得到了两个等式,并比较这两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之后,给学生提供体验感悟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符合乘法分配律和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五组算式,引导学生在小组辨析与争论中,进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随后的练习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形式活泼,也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在新授之前的算一算环节作用不大,与之后的解决实际问题有重复的感觉,整体上感觉比较乱。随后,在学生分析两个等式之间联系的时候应该直接从情境入手。分析算式的时候把110×5说成110个5,这种说法用在这里显得很不妥当。之后,学生在说完两个等式的联系后随即小结乘法的分配律,这时的揭示课题显得有些突然。学生这时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并没有深入学生的心里。最后,设计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这一环节,旨在加深对知识点的的认识,但是只有放在揭示课题之前才会突显它的意义。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尤其是优秀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 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第五篇: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大秦小学

水华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自主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理解并且掌握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学习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36+4)×8

6×10+10×4(2).125×8

25×87×4 师引导:(1)口算算式的结果,用文字叙述第一组算式的意思(2)用不同语言叙述“125×8”这个算式(3)表达的口算过程

在学生口答(3)讲到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的基础上导入:“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教学新授

(一)教学例5 小强摆小木块,每行摆5个白木块,3个红木块,摆了四行。小强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木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说一说这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

(2)下面根据这个条件:“每行摆5个白木块,3个红木块,摆4行”进行操作,学生口述摆法,教师利用投影仪及时演示。

(3)要求学生对照两种摆法独立的列式计算。请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不同的解法及想法,教师同时用幻灯片帮助说明。

(4)两种解法尽管不同。但最后结果怎么样?(都是求的“小强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木块?”)那么这两个等式有什么关系:

(5+3)×4=5×4+3×4

(相等关系)

两个等式有什么不同?

(等号左面是5与3的乘以4,等号右面是5与3先分别乘以4后再把两个积相加)

(二)增强感知

(1)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两组算式(18+7)×6

18×6+7×6

20×(15+9)

20×15+20×9 先请同学们算出结果,看看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2)根据以上的三个算式能不能完成这样一道题目 投影出示:

(+)×

= ×

+ ×

这样的式子太多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等式的规律好不好?

(三)概括定律:(1)先看横着的等式

师引导:第一个等式的左边5和3先合起来再同4相乘,等式右边算式中的5与3先怎样?再怎样?

谁能完整地把这个等式读一遍。

谁会读第二个、第三、第四个``````等式。(2)再看等号左边的算式 师引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概括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3)谁能把等式右边的特点也概括出来?

“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这两个积相加,得出结果不变。”

多请几位学生来概括,同时逐条打开翻板,引导学生比较黑板上的与自己概括的有什么不同,找出规律中的关键字,全班朗读一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看黑板再默读一遍。(4)想一想在囗里应填什么?(a + b)× c = a × 囗 + b × 囗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式左右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是这样呢: c ×(a + b)= 囗 × 囗 + 囗 × 囗(5)做一做

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

(14 + 12)× 3= × + ×(32 + 25)× 4= × +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36+8)×125=()×()+()×()25×(30+4)=25×()+25×()65×17+35×17=(+)×()(a+b)×c=()×()+()×()

2、把相等的式子用线连接起来:

(25 + 6)×5

× 6 + 4 × 6

35×(18+26)

35×18+35×26

(22+125)×8

22×8+125×8

(24+35)×5

24×5+35×5

3、选择题:38×(42+36)与下面哪一题相等(1)38×36+38×42(2)(38+42)×(38+36)(3)38×42×36

4、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1)(12+31)+82

(2)17×17+15×16(3)14×9+9×36

(4)(24+37)×8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四):

1、用两种方法来计算,2、填数

3、思考题,根据乘法分配律,完成下列等式: 9×47+53×9= 8×(125+25+5)=(1000—3)×8= 125×13—125×5=()×()—()×()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它是一个重要的运算定律。根据乘法分配律,灵活地改变算式形式,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下载《乘法分配率的72变》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乘法分配率的72变》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乘法分配率教案

    乘法分配率教案1 教学目的:1 .使同学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概括出这个定律。2.培养同学观察、笼统概括以和口头表达的能力。3.鼓励同学大胆尝试,并渗透通过现象看实质和变......

    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大全]

    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淮阴区袁集中心小学 郑姝珏(本教案获市级一等奖)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54~55页。 内容简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算律的有关知......

    乘法分配率的教学设计

    篇一: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

    《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

    《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 丛匀华 《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乘法分配率》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节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教学课,这是一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难于......

    以心理学剖析“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5篇)

    以心理学剖析“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在小学各学科中,数学与诸多学科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着广泛而深厚的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针对其特殊性,根据新课程......

    数学乘法分配率同步练习试题

    【学习目标】1、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感受数学与......

    乘法教学反思

    乘法教学反思 乘法教学反思1 用2-6的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为三个课时。......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所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计算,分数乘法切记约分,计算的正确率有待提高,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2、简便方便:乘法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