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乘法分配率同步练习试题
【学习目标】
1、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兴趣。
【学习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学习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活动方案】
活动一:导入
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活动二:教学实施
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
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多种方法解决)
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总结归纳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活动三:巩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2.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检测反馈】
1.计算
23×12+23×88(35+45)×12
(11×25)×425×(4+40)
第二篇:乘法分配率教案
乘法分配率教案1
教学目的:
1 .使同学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概括出这个定律。
2.培养同学观察、笼统概括以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鼓励同学大胆尝试,并渗透通过现象看实质和变中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
教学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口算
A B
(2+8)×5 2×5+8×5
(2+10)×3 2×3+10×3
(9+11)×6 9×6+11×6
(12+18)×5 12×5+12×5
(出现第四组口算题时,后一道先不出示,让同学猜一猜可能是怎样的口算题。同学猜后再公布答案。)
教师提出疑问: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2、我们观察这两组口算题的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左右的算式一样吗?
3、教师设疑:为什么上面算式不同而结果相等呢?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刚才你们有是根据什么秘密猜出了最后一道口算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
1、(小黑板出示长方形图)书P55的第3题:
学校要在这块长方形草地周围植树,你能算出这块草地的周长吗?
(1) 同学动手,独立计算周长。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64+26)×2 64×2+26×2
(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同学读一读这个算式。65×5+45×5=(65+45)×5
2、统计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写在小黑板上。
现在要求每人栽3棵树,那我们班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1)同学动手,独立计算棵树。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
(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同学读一读这个算式。
三 尝试讨论:
1、从上课到现在,我们一共写了6组算式,他们结果相同,可是算式不一样,我们来找找看,这些算式有什么一起的特点?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等号的左边都是一些怎样的算式?(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即时小结“两个加数的和乘一个数”并板书)
仔细观察等号的右边,这些算式又有什么一起的特点?它和左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和时小结“两个加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并板书)
2、验证发现:
(1)是不是所有像这样写的两个算式就有这样的规律呢?你能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验证一下吗?
在写之前,先想一想,你写了2个算式准备如何验证?(引导同学用计算的方法验证)
(2)同学尝试写算式。验证 然后汇报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板书同学的算式,并问同学是如何验证的?
(4)观察这些算式,等号左边有什么一起点?右边呢?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
(5)小结:等号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都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的乘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乘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乘数.
3、总结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同学自编公式,集体汇报介绍自身写的公式。
四、反馈调节:
1、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 刚才你怎么猜出第四道口算题的?
2、现在我们把书翻到P55第1题,这些等式不完整,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先请同学读题目要求
(42+35)×2=42× +35×
27×12+43×12=(27+ )×
15×26+15×14= ( )
72×(30+6)=
同学自身考虑,填写,校对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2、书P55的第二题:在作业纸上出现。
先请同学读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校对时说说自身是怎么判断的?
(64+36)×8 64×8+36×8
(28+32)×7 28×7+32
15×39+45×39 (15+45)×39
40×50+50×90 40×(50+90)
74×(20+1) 74×20+74
25×(17+3) 25×17+25×3
再请同学在四组得数相等的算式中各选做一题,比比谁算得快。
同学选题计算。
交流都是选得什么题目?为什么选它们?(因为计算简便)
运用乘法分配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该怎样简算,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3、解决实际问题:
(1)变新授时的长方形题目为求这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多少米?
让同学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
(2) 变植树题为求女生比男生少种多少棵树?
让同学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
(3) 现在你对乘法分配律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乘法分配律吗?
乘法分配率教案2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率、结合率练习课。教材47页、48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对乘法结合率、乘法分配率的理解,能较熟悉地应用定律进行运算。
提高计算、思维能力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继续加深对乘法结合率、分配率的理解,进而能熟练地应用定律进行简算。
学生对乘法分配率与乘法结合率的应用,对乘法分配率的反向应用。
教具准备:略
教学过程:
复习。
口算。
68+22 235×100 12×1 4×90×25
100+26 8×9×125 11×4+15×2 35×8×125
用乘法分配率进行计算
(100+2)×45
订正时要说明为什么要把括号里的数分开来乘。
什么叫乘法分配率?
基本练习
请同学们任意填一个两位数,老师都会很快说出乘积。
学生要尝试解答88×102
可以讨论:如何把这个算式改写成“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形式?(100+2)×88,为什么这样改写,简便在何处?
102×(80+8),不要简单地否定,要把两种方法做比较,对比一下,看哪种方法简便,再肯定。
教师小结: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率可以使运算简便。
88×102 练习: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8×(100+2) 102×69=( )×69+( )×69
=88×100+2×100 75×103=75×( )+75×( )
=8800+176 笔算:102×83
=8976
订正时要说明用了什么规律,怎样简便的,简便在什么地方。
85×82+82×15 5×289×2 (125×25)+4
75×299+75 99×23 125×88
(125+17)×8 124×25-25×4
学生要说出简算的步骤及应用的定律。
作业设计:
47页、48页的习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9+4×9=90 40×25+4×25=1100
教学挂图 (6+4)×9=90 (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分配率教案3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率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率;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联想、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王老师去了趟书店,发现有很多好书。如:
A《智慧背囊》 B《百科知识》 C《哈利﹒波特》
每套60元每套108元每套42元
1、请你任意选择你喜欢的2种书,分别买2套,一共要付多少钱?
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3、汇报交流,并板书如下:
(60+ 108)× 2 336元60× 2 + 108 × 2
(60 + 42)× 2 204元60 × 2 + 42 × 2
(108 + 42)× 2 300元108 × 2 + 42 × 2
二、探究新知
1、每题中2种方法的结果相等,两个算式间可以画上什么符号?
2、观察每组算式,前后比较,它们有什么联系?
观察3组算式,上下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左、右两个式子间的.关系吗?
4、是否所有像这种有联系的算式,都符合这种规律呢?你可以想什么方法来证明?(学生举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等式)
5、从以上这么多的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1)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归纳规律
(2)叙述规律
(3)用字母表示
6、揭题:乘法分配率
7、练习:
(1)课本89页练一练1、2,填写在书上。
(2)根据乘法分配率填写算式。
15 × 26 + 15 × 14 =________
(37 + 18)× 23 =________
42 ×(30 + 6)=________
(□ + △)× ☆ =________
□ × 〇 + △ × □ =________
三、拓展知识
如果我买以上的三种书,分别买2套,一共要付多少钱?
1、书店还有每套58元的《四大名著》。这4种书,我分别买3套,一共要付多少钱?
(1)以上2题用不同的方法列式。
(2)看了以上2组算式,结合刚才学到的乘法分配率,你有什么想法?
(3)说明:乘法分配率同样适用于3个数的和与1个数相乘。
3、2套《百科知识》比2套《哈利﹒波特》贵多少元?
3套《四大名著》比3套《智慧背囊》便宜多少元?
(1)以上2题用不同的方法列式。
(2)看了这2组算式,结合刚才学到的乘法分配率,你又有什么想法?
(3)说明:乘法分配率同样适用于2个数的差与1个数相乘。
4、联想:乘法分配率还适用于哪些情况?
四、综合练习
根据乘法分配率填空。
53 × 49 + 53 × 1 = 〇(〇)
53 × 49 + 53 = ×(+)
26 × 15 + 43 × 15 + 31 × 15 = 〇(〇 〇)
64 ×(12 + 55 + 38)= 〇 〇 〇 〇 〇
47 × 11 –47 = ×(–)
a ×(b – c)= 〇 〇 〇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分配率教案4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率、结合率练习课。教材47页、4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乘法结合率、乘法分配率的理解,能较熟悉地应用定律进行运算。
2、提高计算、思维能力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1、继续加深对乘法结合率、分配率的理解,进而能熟练地应用定律进行简算。
2、学生对乘法分配率与乘法结合率的应用,对乘法分配率的反向应用。
教具准备: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8+22235×10012×14×90×25
100+268×9×12511×4+15×235×8×125
2、用乘法分配率进行计算
(100+2)×45
订正时要说明为什么要把括号里的数分开来乘。
什么叫乘法分配率?
(二)基本练习
1、请同学们任意填一个两位数,老师都会很快说出乘积。
2、学生要尝试解答88×102
可以讨论:如何把这个算式改写成“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形式?(100+2)×88,为什么这样改写,简便在何处?
102×(80+8),不要简单地否定,要把两种方法做比较,对比一下,看哪种方法简便,再肯定。
教师小结: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率可以使运算简便。
88×102练习: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8×(100+2)102×69=()×69+()×69
=88×100+2×10075×103=75×()+75×()
=8800+176笔算:102×83
=8976
订正时要说明用了什么规律,怎样简便的,简便在什么地方。
85×82+82×155×289×2(125×25)+4
75×299+7599×23125×88
(125+17)×8124×25-25×4
学生要说出简算的步骤及应用的定律。
作业设计:
47页、48页的习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9+4×9=9040×25+4×25=1100
教学挂图(6+4)×9=90(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第三篇: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大秦小学
水华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自主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理解并且掌握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学习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36+4)×8
6×10+10×4(2).125×8
25×87×4 师引导:(1)口算算式的结果,用文字叙述第一组算式的意思(2)用不同语言叙述“125×8”这个算式(3)表达的口算过程
在学生口答(3)讲到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的基础上导入:“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教学新授
(一)教学例5 小强摆小木块,每行摆5个白木块,3个红木块,摆了四行。小强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木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说一说这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
(2)下面根据这个条件:“每行摆5个白木块,3个红木块,摆4行”进行操作,学生口述摆法,教师利用投影仪及时演示。
(3)要求学生对照两种摆法独立的列式计算。请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不同的解法及想法,教师同时用幻灯片帮助说明。
(4)两种解法尽管不同。但最后结果怎么样?(都是求的“小强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木块?”)那么这两个等式有什么关系:
(5+3)×4=5×4+3×4
(相等关系)
两个等式有什么不同?
(等号左面是5与3的乘以4,等号右面是5与3先分别乘以4后再把两个积相加)
(二)增强感知
(1)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两组算式(18+7)×6
18×6+7×6
20×(15+9)
20×15+20×9 先请同学们算出结果,看看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2)根据以上的三个算式能不能完成这样一道题目 投影出示:
(+)×
= ×
+ ×
这样的式子太多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等式的规律好不好?
(三)概括定律:(1)先看横着的等式
师引导:第一个等式的左边5和3先合起来再同4相乘,等式右边算式中的5与3先怎样?再怎样?
谁能完整地把这个等式读一遍。
谁会读第二个、第三、第四个``````等式。(2)再看等号左边的算式 师引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概括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3)谁能把等式右边的特点也概括出来?
“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这两个积相加,得出结果不变。”
多请几位学生来概括,同时逐条打开翻板,引导学生比较黑板上的与自己概括的有什么不同,找出规律中的关键字,全班朗读一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看黑板再默读一遍。(4)想一想在囗里应填什么?(a + b)× c = a × 囗 + b × 囗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式左右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是这样呢: c ×(a + b)= 囗 × 囗 + 囗 × 囗(5)做一做
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
(14 + 12)× 3= × + ×(32 + 25)× 4= × +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36+8)×125=()×()+()×()25×(30+4)=25×()+25×()65×17+35×17=(+)×()(a+b)×c=()×()+()×()
2、把相等的式子用线连接起来:
(25 + 6)×5
× 6 + 4 × 6
35×(18+26)
35×18+35×26
(22+125)×8
22×8+125×8
(24+35)×5
24×5+35×5
3、选择题:38×(42+36)与下面哪一题相等(1)38×36+38×42(2)(38+42)×(38+36)(3)38×42×36
4、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1)(12+31)+82
(2)17×17+15×16(3)14×9+9×36
(4)(24+37)×8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四):
1、用两种方法来计算,2、填数
3、思考题,根据乘法分配律,完成下列等式: 9×47+53×9= 8×(125+25+5)=(1000—3)×8= 125×13—125×5=()×()—()×()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它是一个重要的运算定律。根据乘法分配律,灵活地改变算式形式,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四篇: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如何使学生掌握得更好,记得更牢?我想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要比灌输得来的记得更牢。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喝饮料及买饮料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有坡度的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乘法分配律,从而自己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一、本课堂我的教学程序是:先让学生口算,再出示情景图,根据情景图上所给的信息列出算式:3×8+2×8(3+2)×8
并且让学生说说这两组算式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读读这两组算式(意图是让学生去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后再让学生去写出两个类似的算式(意图是让学生体验乘法分配律)写完之后再同学们是这些几个反式,然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同学们把能相等的算式连在一起,再通过电脑的演示找朋友得出通过刚才的几道程序,然后再让同学们去总结这类算式左边和右边的特点(a+b)×c = a ×c+ b ×c,得出乘法分配律,最后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同学们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改变由老师总结规律学生做题的顺序,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并总结出定义,最后再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二、在要求同学们去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时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同学对乘法分配律特点的认识比较模糊。
三、在学生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时,我只是一笔带过的把乘法分配律通过课件再展示给学生们看了一遍,没有反复强调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导致个别学生没有较好的掌握乘法分配律,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弄混。
四、课堂用语不够简洁。
第五篇: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
安定中心小学 鲁建连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而且乘法分配律又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故而,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感知上,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感知乘法分配律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在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这一课我采用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为庆祝“六一”买衣服活动展开。力图将教学生学会知识,变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将重视结论的记忆变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的体验和感悟,将模仿式的学习变为探究式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身边引入熟悉的生活问题,激趣探究。
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生动、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是从身边的生活中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课时,我出示课件:“服装店里有很多漂亮的衣服,其中有适合我班同学穿的夹克衫(30元/件)短袖衫(25元/件)裤子(20元/条),请你任意选择一套你最喜欢的服装。
如果要为4个小队长各买一套(外衣+裤子)一共要付多少钱?根据提问列出算式解答。学生有两种解法:
此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一种自主和平等,汇报时我选择了两个同学的答案板书:(25+20)×4=180(元)25×4+20×4=180(元)
提出问题:两种解法的答案为什么一样,从中让学生找出探究的问题。
二、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提出问题:要为5个参加跳舞的同学买一套(短袖衫+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30+20)×5=30×5+20×5这个等式,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再观察,并例举出类似的等式,让学生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这样学生经历了“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这样一个知识形成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的能力。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拓宽乘法分配律。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阶段,同时还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这堂课由具体到抽象,大多需要学生体验得来,上下来感觉很好,学生很投入,似乎都掌握了,可在练习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时知道“分别”的意思,也提醒大家注意,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出现了漏乘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还需做更好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