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数学猜想证明同步练习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8.5~8.6 猜想 证明 同步练习
【基础能力训练】
1.将正数按下列的位置顺序排列,根据图中的规律,2 004应该排在()
A.M位B.N位C.P位D.Q位
2.仔细观察下面表格中图形的变化规律,“?”处的图是()
3.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钝角总大于锐角D∥CD
4.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A.2008B.方程3x-6=0的解是x=2
CD.过P作直线AB的垂线
180°,那么这三个角中,至少有两个为锐角.
A.0.C.2个D.3个
6.填空:
(1)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_______.
(2)数学中每个命题都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正确的命题叫______,•不正确的称为_________.
(3)被人们长期的实践所证实,并作为推理依据的事实叫做_______.
(4)用逻辑的方法判断为正确,并作为推理依据的真命题叫做________.
(5)下列命题:①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②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③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④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其中真命题有______(填序).
(6)等量公理:
①等量加等量,_______相等,即
3eud教育网 http://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如果a=b,那么a+c______b+c;
②等量减等量,差_______,即
如果a=b,那么a-c______b-c;
③等量的同位量相等,即
如果a=b,那么ac________ac;
④等量的同分量________,即
如果a=b,c≠0,那么ab________; cc
⑤等量代换,即
如果a=b,b=c,那么a_______c.
【综合创新训练】
创新应用
7.观察下列等式
12-02=1
22-12=3
32-22=5
42-32=7
„
8.如图,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金鱼”,按此规律搭n•条金鱼需要火柴
数S=_______根.
多向思维
9.举反例说明命题“大于90°的角是钝角”是假命题.
10.•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开放探索
11.•七年级
(二)班的数学小组的几位同学正在研究“对于所有正整数n2-3n+13”的值是否都是质数,他们认真验算出n=1,2,3,„,10时,式子n2-3n+13•的值都是质数.部分成员还想继续验算下去,小明同学说:不必再验算下去了,对于所有正整数,式子n2-3n+13的值都是质数.
你赞同小明的观点吗?并请验证一下当n=12的情形.
探究学习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
2000年,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七大数学难题,每解破一题者,只要通过两年验证期,即颁发奖金100万美元,这七道难题是:
庞加莱猜想:已被朱熹平和曹怀东证明.
霍奇猜想:进展不大.
纳威厄一斯托克斯方程:离解决相差很大.
P与NP问题:没什么进展.
杨─米尔理论:太难,几乎没人做
黎曼假设:还没看到破解的希望.
答案:
【基础能力训练】
1.D
2.A解析:先竖切一刀,然后横切.
3.C解析:A,D不是判断语句,B是疑问句.
4.D解析:D不是判断语句.
5.D解析:①反例30°+45°≠90°;②反例120°+30°=150°不是平角;• ③在三角形中符合,在多边形中就不正确.
6.(1)命题(2)题设结论真命题假命题(3)公理(4)定理
(5)•②④(6)①和 =②相等 =③=④相等 =⑤=
【创新实践】
7.n2-(n-1)2=2n-1
8.8+6(n-1)
9.反例:180°>90°,180°的角是平角不是钝角;
360°>90°,360°的角是周角不是钝角,所以大于90
11.不赞同.
当n=12时,n2-3n+13=122-3×12+13=144∵121=1×121=11×∴121不是质数.
第二篇:七年级数学证明同步练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资源全部免费
8.5~8.6 猜想 证明 同步练习
【基础能力训练】
1.将正数按下列的位置顺序排列,根据图中的规律,2 004应该排在()
A.M位B.N位C.P位D.Q位
2.仔细观察下面表格中图形的变化规律,“?”处的图是()
3.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你讨厌数学吗
C.钝角总大于锐角D.过A点作AB∥CD
4.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A.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B.方程3x-6=0的解是x=2
C.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D.过P作直线AB的垂线
5.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有()
①两个锐角的和等于直角②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平角
③如果三个角的和等于180°,那么这三个角中,至少有两个为锐角.
A.0个B.1个C.2个D.3个
6.填空:
(1)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_______.
(2)数学中每个命题都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正确的命题叫______,确的称为_________.
(3)被人们长期的实践所证实,并作为推理依据的事实叫做_______.
(4)用逻辑的方法判断为正确,并作为推理依据的真命题叫做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资源全部免费 不正•
(5)下列命题:①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②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③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④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其中真命题有______(填序).
(6)等量公理:
①等量加等量,_______相等,即
如果a=b,那么a+c______b+c;
②等量减等量,差_______,即
如果a=b,那么a-c______b-c;
③等量的同位量相等,即
如果a=b,那么ac________ac;
④等量的同分量________,即
如果a=b,c≠0,那么
⑤等量代换,即
如果a=b,b=c,那么a_______c.
【综合创新训练】
创新应用
7.观察下列等式
12-02=1
2-1=3
32-22=5
42-32=7
„
根据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该规律.
8.如图,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 “金鱼”,按此规律搭n•条金鱼需要火柴
数S=_______根.
22ac________bc;
多向思维
9.举反例说明命题“大于90°的角是钝角”是假命题.
10.•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开放探索
11.•七年级
(二)班的数学小组的几位同学正在研究“对于所有正整数n2-3n+13”的值是否都是质数,他们认真验算出n=1,2,3,„,10时,式子n2-3n+13•的值都是质数.部分成员还想继续验算下去,小明同学说:不必再验算下去了,对于所有正整数,式子n2-3n+13的值都是质数.
你赞同小明的观点吗?并请验证一下当n=12的情形.
探究学习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
2000年,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七大数学难题,每解破一题者,只要通过两年验证期,即颁发奖金100万美元,这七道难题是:
庞加莱猜想:已被朱熹平和曹怀东证明.
霍奇猜想:进展不大.
纳威厄一斯托克斯方程:离解决相差很大.
P与NP问题:没什么进展.
杨─米尔理论:太难,几乎没人做
波奇和斯温纳顿─戴雅猜想:最有希望破解.
黎曼假设:还没看到破解的希望.
答案:
【基础能力训练】
1.D
2.A解析:先竖切一刀,然后横切.
3.C解析:A,D不是判断语句,B是疑问句.
4.D解析:D不是判断语句.
5.D解析:①反例30°+45°≠90°;②反例120°+30°=150°不是平角;• ③在三角形中符合,在多边形中就不正确.
6.(1)命题(2)题设结论真命题假命题(3)公理(4)定理
(5)•②④(6)①和 =②相等 =③=④相等 =⑤=
【创新实践】
7.n2-(n-1)2=2n-1
8.8+6(n-1)
9.反例:180°>90°,180°的角是平角不是钝角;
360°>90°,360°的角是周角不是钝角,所以大于90°的角是钝角是假命题.
10.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1.不赞同.
当n=12时,n-3n+13=12-3×12+13=144-36+13=121
∵121=1×121=11×11
∴121不是质数.
第三篇:数学猜想
1、地图的“四色猜想”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这个结论能不能从数学上加以严格证明呢?他和在大学读书的弟弟格里斯决心试一试。兄弟二人为证明这一问题而使用的稿纸已经堆了一大叠,可是研究工作没有进展。
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这个问题的证明请教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德.摩尔根,摩尔根也没有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数学家哈密尔顿爵士请教。哈密尔顿接到摩尔根的信后,对四色问题进行论证。但直到1865年哈密尔顿逝世为止,问题也没有能够解决。
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纷纷参加了四色猜想的大会战。1878~1880年两年间,著名的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了证明四色猜想的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认为四色猜想从此也就解决了。
11年后,即1890年,数学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确计算指出肯普的证明是错误的。不久,泰勒的证明也被人们否定了。后来,越来越多的数学家虽然对此绞尽脑汁,但一无所获。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貌似容易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可与费马猜想相媲美的难题:先辈数学大师们的努力,为后世的数学家揭示四色猜想之谜铺平了道路。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四色猜想的证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进行。1913年,伯克霍夫在肯普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新技巧,美国数学家富兰克林于1939年证明了22国以下的地图都可以用四色着色。1950年,有人从22国推进到35国。1960年,有人又证明了39国以下的地图可以只用四种颜色着色;随后又推进到了50国。看来这种推进仍然十分缓慢。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由于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机对话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对四色猜想证明的进程。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四色猜想的计算机证明,轰动了世界。它不仅解决了一个历时100多年的难题,而且有可能成为数学史上一系列新思维的起点。不过也有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还在寻找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3、叙拉古猜想
大家一起来做这样一个游戏:每个人可以从任何一个正整数开始,连续进行如下运算,若是奇数,就把这个数乘以3再加1;若是偶数,就把这个数除以2。这样演算下去,直到第一次得到1才算结束,首先得到1的获胜。比如,要是从1开始,就可以得到1→4→2→1;要是从17开始,则可以得到17→52→26→13→40→20→10→5→16→8→4→2→1。自然地,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每一个正整数按这样的规则演算下去都能得到1呢?这个问题就是叙拉古猜想,也叫科拉兹猜想或角谷猜想。
既然是猜想,当然至今还没有得到证明,但也没有发现反例。利用计算机,人们已经
50验证了所有小于100*2=***400的正整数。这是葡萄牙阿弗罗(Aveiro)大
学的Tomas Oliveira e Silva的工作,用了很巧妙的编程方法。因此大家在做游戏时大可不必担心会出问题。
4、汉诺塔问题
汉诺(Hanoi)塔问题:古代有一个梵塔,塔内有三个座A、B、C,A座上有64个盘子,盘子大小不等,大的在下,小的在上(如图)。
有一个和尚想把这64个盘子从A座移到B座,但每次只能允许移动一个盘子,并且在移动过程中,3个座上的盘子始终保持大盘在下,小盘在上。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B座,要求打印移动的步骤。
这个问题在盘子比较多的情况下,很难直接写出移动步骤。我们可以先分析盘子比较少的情况。假定盘子从大向小依次为:盘子1,盘子2,...,盘子64。
如果只有一个盘子,则不需要利用B座,直接将盘子从A移动到C。
如果有2个盘子,可以先将盘子1上的盘子2移动到B;将盘子1移动到c;将盘子2移动到c。这说明了:可以借助B将2个盘子从A移动到C,当然,也可以借助C将2个盘子从A移动到B。
如果有3个盘子,那么根据2个盘子的结论,可以借助c将盘子1上的两个盘子从A移动到B;将盘子1从A移动到C,A变成空座;借助A座,将B上的两个盘子移动到C。这说明:可以借助一个空座,将3个盘子从一个座移动到另一个。
如果有4个盘子,那么首先借助空座C,将盘子1上的三个盘子从A移动到B;将盘子1移动到C,A变成空座;借助空座A,将B座上的三个盘子移动到C。
上述的思路可以一直扩展到64个盘子的情况:可以借助空座C将盘子1上的63个盘子从A移动到B;将盘子1移动到C,A变成空座;借助空座A,将B座上的63个盘子移动到C。
一、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两个大胆的猜想:
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
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显然,第二个猜想是第一个猜想的推论。因此,只需在两个猜想中证明一个就足够了。
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明确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这两个猜想都是正确的定理,但是欧拉当时还无法给出证明。由于欧拉是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信心,影响到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数学界。从那以后,许多数学家都跃跃欲试,甚至一生都致力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可是直到19世纪末,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没有任何进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有的数学家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我们从6=3+3、8=3+5、10=5+
5、„„、100=3+97=11+89=17+83、„„这些具体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成立的。有人甚至逐一验证了3300万以内的所有偶数,竟然没有一个不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家们发现哥德巴赫猜想对于更大的数依然成立。可是自然数是无限的,谁知道会不会在某一个足够大的偶数上,突然出现哥德巴赫猜想的反例呢?于是人们逐步改变了探究问题的方式。
1900年,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会议上把“哥德巴赫猜想”列为23个数学难题之一。此后,20世纪的数学家们在世界范围内“联手”进攻“哥德巴赫猜想”堡垒,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定理“9+9”,由此划定了进攻“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包围圈”。这个“9+9”是怎么回事呢?所谓“9+9”,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其它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每个数,都是9个奇质数之积。” 从这个“9+9”开始,全世界的数学家集中力量“缩小包围圈”,当然最后的目标就是“1+1”了。
1924年,德国数学家雷德马赫证明了定理“7+7”。很快,“6+6”、“5+5”、“4+4”和“3+3”逐一被攻陷。1957年,我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1962年,中国数学家潘承洞证明了“1+5”,同年又和王元合作证明了“1+4”。1965年,苏联数学家证明了“1+3”。
1966年,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一个就是奇质数,另一个则是两个奇质数的积。”这个定理被世界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由于陈景润的贡献,人类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结果“1+1”仅有一步之遥了。但为了实现这最后的一步,也许还要历经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有许多数学家认为,要想证明“1+1”,必须通过创造新的数学方法,以往的路很可能都是走不通的。
费尔玛猜想
法国数学家费尔玛对数学的贡献涉及各个领域。他与笛卡儿一起奠定了解析几何的基础;他和帕斯卡一起奠定了概率论的基础;他从几何角度,第一次给出了求函数极值的法则„„但使他名垂千古、载入史册的还他所提出的费尔玛猜想,也被称为“费尔玛大定理。”
费尔玛在丢番图的《算术学》的书页边上写道:
任何一个数的立方不能分解为两个立方之和,任何一个有选举权的四次方不能分解为两个四次方之和;更一般的,除二次幂外,两个数的任何次幂的和都不可能等于第三人矍有同次幂的数。我已经找到了这个断语的绝妙证明,但是,这书的页边太窄,不容我把证明写出来。
费尔玛的这段笔记,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是形如X^n+y^n=z^n的方程,当n大于2时,不可能有正整数解。
遗憾的是,人们找遍了他的文稿和笔记,都搜寻不到这个“绝妙”的证明。
费尔玛的证明是什么样的?谁也不清楚。他是否真的给出过证明也值得怀疑。不过,他用无穷递降的方法证明了N=3的情形。
后来,欧拉也沿用此方法证明了n=3,4时,x^n+y^n=z^n无整数解。
19世纪有不少数学家对这个问题感兴进取,勒让德与克雷同时证明了n=5时的费尔玛大定理;拉梅证明了n=7时的情形,后来德国数学家库默尔将n推进到了100。
20世纪随着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到1978年,已经证明了当n<12500的素数以及它们的倍数时,猜想都成立。
在300多年中,人们希望能找到它的一般证明,但又苦于无法;企图否定,又举不出反例。
1850年---1853年,法国科学院曾两次以2000法郎的奖金悬赏,但都没有收到正确答案。
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认为费尔玛大定理是当时最难的23个数学问题之一。1908年,德国哥庭根科学院按照德国数学家俄尔夫斯开耳的遗嘱,把他的10万马克作为费尔玛大定理的证明奖金,向全世界征求解答,期限为100年,直到公元2007年仍有效。可见,费尔玛确引起了不同寻常的反响。就定理本身而言,是一个中学生都能搞懂的问题。因此,不光是数学家、数学工作者,还有工程师、职员、政府官员都投身到了“费尔玛猜想”的证明当中,证明的热潮十分高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才使证明趋于冷落。
费尔玛猜想虽然还没有最终获得证明,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是一道死题。但是在证明“费尔玛猜想”的过程中,数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新的概念、定理和。
费尔玛仅凭少数事例而产生天才的猜想,推动了数学的发展。“理想数论”这一崭新的数学分支,正是在这种探索中建立的。
对“费尔玛猜想”的大规模探索表明,企图用初等数学证明它,大概是不可能的,就像解决古希腊三大难题一样,恐怕要依赖新的数学方诞生!。
历史的新转机发生在1986年夏,贝克莱·瑞波特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包含在“谷山丰—志村五朗猜想 ” 之中。童年就痴迷于此的怀尔斯,闻此立刻潜心于顶楼书房7年,曲折卓绝,汇集了20世纪数论所有的突破性成果。终于在1993年6月23日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的“世纪演讲”最后,宣布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立刻震动世界,普天同庆。不幸的是,数月后逐渐发现此证明有漏洞,一时更成世界焦点。这个证明体系是千万个深奥数
学推理连接成千个最现代的定理、事实和计算所组成的千百回转的逻辑网络,任何一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前功尽弃。怀尔斯绝境搏斗,毫无出路。1994年9月19日,星期一的早晨,怀尔斯在思维的闪电中突然找到了迷失的钥匙:解答原来就在废墟中!他热泪夺眶而出。怀尔斯的历史性长文“模椭圆曲线和费尔马大定理”1995年5月发表在美国《数学年刊》第142卷,实际占满了全卷,共五章,130页。1997年6月27日,怀尔斯获得沃尔夫斯克勒10万马克悬赏大奖。离截止期10年,圆了历史的梦。他还获得沃尔夫奖(1996.3),美国国家科学家院奖(1996.6),费尔兹特别奖(1998.8)。
孪生素数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the conjecture of twin primes),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
孪生素数即相差2的一对素数。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1900年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说有了素数公式,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都可以得到解决。刚刚去世的浙江大学沈康身教授也认为有了素数普遍公式,就可以解决大多数数论难题。
孪生素数是指一对素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孪生素数猜想,即是否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是数论中未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哈代-李特尔伍德猜想(Hardy-Littlewood conjecture)是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增强形式,猜测孪生素数的分布与素数定理中描述的素数分布规律相类似。
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方面得到最好的结果:存在无穷多个素数p,使p+2是不超过两个素数之积。
孪生素数猜想至今仍未解决,但一般人都 认为是正确的。
第四篇:数学猜想
数学猜想
是以一定的数学事实为根据,包含着以数学事实作为基础的可贵的想象成分;没有数学事实作根据,随心所欲地胡猜乱想得到的命题不能称之为“数学猜想”。数学猜想通常是应用类比、归纳的方法提出的,或者是在灵感中、直觉中闪现出来的。例如,中国数学家和语言学家周海中根据已知的梅森素数及其排列,巧妙地运用联系观察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于1992年正式提出了梅森素数分布的猜想(即“周氏猜测”)。
相传欧几里德有个学生问他,学几何有什么用,他说:给他个硬币,因为他想从学习中获得实利。
虽然我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在密码学中有直接应用;
虽然我记得在一些定理的证明中使用了假设为正确的哥德巴赫猜想; 虽然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人们提出了各种方法,大大推动了数论和整个数学的发展,并在博弈、工程、经济等各个领域得到应用; 我还是愿意说,哥德巴赫猜想对人类社会没有重大推动作用!数学总是花大量时间去严格证明一些显而易见或者没有用处的东西,哥德巴赫猜想是其中之一。数学是人类挑战思维的极限,就像运动员挑战人体的极限,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像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一样没用。数学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就像艺术满足人类对美的追求,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像创作出一副传世之作一样没用。
如果你觉得打破世界纪录或者创作一副艺术珍品是值得的,那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是值得的。
第五篇:数学归纳法同步练习(定稿)
2.1 数学归纳法同步练习
1.满足1·2+2·3+3·4+„+n(n+1)=3n-3n+2的自然数等于()
A.1;B.1或2;C.1,2,3;D.1,2,3,4;
2.在数列{an}中, an=1-
A.ak+1
2k11212k21314„12k412n112n2则ak+1=().D.ak+1
2k11
2k2;B.ak+ C.ak+
n12k2.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奇数时,x+y能被x+整除”的第二步是()
A.假使n=2k+1时正确,再推n=2k+3正确;B假使n=2k-时正确,再推n=2k+1正确;
C.假使n=k时正确,再推n=k+1正确;D假使n≤k(k≥1),再推n=k+2时正确(以上k∈Z)
4.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边形的对角线为1
2nn(n-3)条时,第一步验证n等于()
A.1.B.2;C.3;D.0;
5.已知Sn=1
131
351
571
(2n1)(2n1)则S1=________S2=_______S3=______
S4=________猜想Sn=__________.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2nn
n42则n=k+1时左端在n=k时的左端加上_________ n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偶数为x-y能被x+y整除”第一步应验证n=__________时,命题成立;第二步归纳假设成立应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8, 数学归纳法证明34n252n1能被14整除的过程中,当n=k+1时,34(K1)252(K1)1应变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9.数学归纳法证明1+3+9+„+3n11
2(31)n
10求证 n3(n1)3(n2)3能被9整除.参考答案
1.C用排除法,将4,3依次代入,所以选C.2.D.a1=1-1
2,a21
21
3121
41314,,an112k11
2k1213142n12n11ak 2k12k211ak1所以,ak1
3.B因为n为正奇数,据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第二步应先假设第k个正奇数也成立,本题即假设n=2k-1正确,再推第k+1个正奇数即n=2k+1正确.4.C.因为是证明凸n边形,首先可先构成n边形,故选才。5.1234nn,,.分别将1,2,3,4代入观察猜想Sn 35792n12n1
22226.(k+1)n=k左端为1+2+3+„kn=k+1时左端为1+2+3+„k+(k+1).7.2.x2k-y2k能被x+y整除
因为n为正偶数,故第一值n=2,第二步假设n取第k个正偶数成立,即n=2k,故应假设成x-y能被x+y整除.8.25(34k+2+52k+1)+56·32k+2当n=k+1时,34(k+1)+2+52(k+1)+1=81·34k+2+25·52k+1=25(34k2+52k+1)+56·33k+2
9.证明(1)当n=1时,左=1,右=
时,1+3+9+„+3k-1+3k=
3332k2k12(31-1)=1,命题成立.(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1+3+9+„3k-1=1212(3k-1),则当n=k+112(3k-1)+3k=333(3k+1-1),即n=k+1命题成立.32333210.证明(1)当n=1时,1+(1+1)+(1+2)3=36能被9整除.(2)假设n=k时成立即:k3+(k+1)3+(k+2)3能被9整除,当k=n+1时(k+1)+(k+2)+(k+3)= k+(k+1)+(k+2)+9k+9k+27= k+(k+1)+(k+2)+9(k+k+3)能被9整除.由(1),(2)可知原命题成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