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故乡的土地上耕耘的诗歌
曾经
我也和我的父老乡亲一样
在故乡的土地上耕耘
丰收时的喜悦
盈满脸颊
丰硕的稻谷
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金黄的烟叶
让孩子们上学的路无限延伸
从家乡到县城,长沙,北京……
改革开放的春风
吹醒了大地
我要把故乡全部都背进行囊
带上它
流浪的心才会安宁
多少个寂静的夜晚
我把故乡的土地一遍遍耕耘
禾苗播成一排排诗行
烟种种成一阙阙词
一个个马蹄
撒在五线谱上
为何
我怎么努力
只有微薄的收成也许是我还没悟透耕耘
而能给我答案的便是我的父老乡亲
稻穗越成熟头越低
孩子呀,越有本事的人越谦虚
马蹄,红薯,花生都把果实藏在地里
有了价值就会有人来找寻
谢谢我的父老乡亲
你们是我所见过最可爱的人
给我信念和希望
教会我只要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一定会收获别样的人生
第二篇:朱晓梅:在幼教的土地上耕耘(小编推荐)
朱晓梅:在幼教的土地上耕耘
作者:朱晓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006-6-2
5个人简介:朱晓梅(女),学前教育本科毕业,教龄:16年。现为厦门市华侨幼儿园副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大学时代起,兼职电视台及广播电台少儿节目主持人,主持过少儿春节晚会、健康儿童电视大赛等大型晚会和文艺演出。1994年调入厦门市,专心在幼教第一线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十多次承担省、市等各级教学观摩活动,获得专家及同行们的高度评价。主持省、市“双语”课题研究,并获奖。所写论文多次在市、省及CN刊物上发表、获奖。曾获市“师德奖”“创优奖”“教学优秀奖”“先进教育工作者”“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幼教的土地上耕耘
朱晓梅
281更新时间:
也许是因为童年的梦想、也许是喜欢纯净的天性使然,十六年来,我在幼教这块平凡的净土上默默地耕耘、奉献着,感悟着成功的喜悦,体味着失败的教益,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一、选择与放弃——走进无暇的童心世界
因为喜欢小孩,喜欢唱唱、跳跳,高考的志愿表上就填上了学前教育专业。于是,1986年9月,我就走进了西北师范大学的校门加入了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经过了四年的本科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教育学的学士学位。毕业之际,我面临着第一次的放弃与选择。因为种种原因,我放弃了推荐考研、留校任教以及去广播电台少儿部的绝好机会,走进了甘肃省一级一类的示范园——甘肃省保育院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因为教学成绩显著,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教师。1994年10月,再次经历了艰难的选择与放弃,我离开了生活学习26年的故乡——兰州,离开了我深深眷恋的亲人、朋友,调入了厦门市华侨幼儿园,继续当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继续在这个无暇的童心世界里寻找孩提时代的梦想。
二、关爱与尊重——做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因为大学时代起当过少儿节目主持人,我与孩子们之间有着一种自然的亲和力,孩子们喜欢我柔和悦耳的音色,清晰而标准的语音,再加上足够的温和与耐心,幽默与细致,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我是他们和蔼可亲的好老师,我深知要教育好孩子,仅有爱心、童心、耐心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需要高超的教育艺术,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中,我逐步成长起来,并与孩子们建立了亲密、融洽、和谐的关系。在承担班主任工作期间,对自己班上的孩子们我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关爱与尊重每一位幼儿,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成长,我扎实而认真地完成了各科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将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班上的孩子们愉悦、快乐,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积极活跃。
三、热心与诚心——是同事们合作的好伙伴
多年来,我与本园的老师们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以满腔的热心和诚心做同事们合作的好伙伴。自1997年开始至今,一直承担着园内教师的英语口语培训工作,从最基本的音标、语法开始,教老师们学会
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用语、学唱西方经典的歌曲、童谣,与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重难点,幼儿教材中相关词汇、句型等等,纠正每位教师字音过关,设计各种情景及游戏练习日常口语等等,并在期末进行测查,全力支持帮助青年教师承担各种级别的英语公开观摩活动,一系列的培训与研讨,使华幼青年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与组织教学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培养出几位能独当一面的优秀青年教师,2000年8月起,以省级普通话测试员的身份,为全园教师培训普通话,在同事们的心目中有时是老师、但更多的时候是她们亲密的合作伙伴。
四、好学上进——争当多才多艺的名师
我从小爱好广泛、兴趣多样,受家庭的影响,喜欢唱歌、跳舞、弹琴、画画等等,这些业余爱好陶冶了我的性情和生活情趣,也使我能自如地胜任幼儿园的所有教学活动,曾在甘肃省保育院的各项业务技能考核中名列前茅,尽管我没有经过专业的幼师学习。我深知在新世纪的今天,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充电,不断的努力、提高。因此,这些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一直坚持不断学习,为了进一步作好教师的英语培训以及幼儿的英语口语教学工作,我先后几次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外语培训班的英语学习,向外籍老师学习地道、纯正的英语口语。成了一名从不缺课,成绩优异的优秀学员。并以良好的考试成绩获得了英语能力国际分级系统EF十级的等级证书,此后,我继续在校外英语培训机构学习,并以优异的口语和笔试成绩通过了全国英语公共等级三级。在几年期间,曾先后十多次面向省、市、区组织英语公开观摩活动,在厦门市幼儿双语教育界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五、开拓进取——做研究型的能师
自1996年起,我独立承担了市、区幼儿英语教学实验任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好的形式与方法,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多次承担对外公开观摩活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曾获教学优秀奖,市优秀课等。三年课题研究完成后,撰写的实验报告,获市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自1999年9月
起又承担了市级立项的双语课题研究,同时也是挂牌省语言课题研究基地的专项课题,作为项目负责人,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带领课题组的青年教师开展了扎实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撰写编辑了十多万字的双语教育文集,创编、改编了二十个双语童话剧剧本及演出光盘,在省内外交流,为我省幼儿园双语教学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该课题通过专家的成果鉴定,获得了区课改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全国优秀双语示范园称号。2003年4月22日,成功举办了厦门市开元区首届首场骨干教师个人专场汇报活动,开课、做专题讲座、个人能力展示、现场答疑等并编印了第一本教师个人专集《亲亲ABC——我与幼儿双语教育》,在厦门幼教界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六、奉献搭桥——当好教师的领头人
从一名爱岗敬业、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到一名真诚、勤恳、同事们信任的管理者,2003年8月,我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一名主管业务的副园长,成为老师们的领头人。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为老师们的成长与收获而付出的努力中,奉献、搭桥,从建立完善各类园本教研培训制度到不间断的观摩研讨与提升,从找好书、买好书到开展介绍一本好书及读书笔记的分享与交流等系列活动,从帮助老师们修改整理各类文字材料到积极创造机会,编印文集,向上投稿。我的辛勤努力没有白费,华幼的今天仍然在沿着课改之路持续前行,我们的步子走得扎实而稳健,也迎来了喜悦与收获的时刻。我园获得了思明区表彰的学习型组织。多位老师撰写的文章在区、市、省及CN刊物上发表获奖。这三年来,从省优园的复评到区、市三年课改的开放,从国家级心理健康课题的结题到华幼五十周年的园庆,这一项项重大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安排历练了我,使我在当好老师们的领头人同时,获得了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机会。
2005年4月-6月期间,我参加了厦门市教育学院举办的第七期园长资格培训班,在兼顾幼儿园工作的同时,我非常珍惜园长资格班的培训学习,每一份作业、试卷;每一份报告、论文;每一次研讨、交流,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见解,在结业时,被全班同学一直推选为优秀学员。我还参加蒙氏操作培训,并自费3000元,通过了美国AMS的测试认证并获得证书。
每个人身上都蕴涵着无穷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受着环境、条件、机会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我要说的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及省课改先进的光环,让我深深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重担,头顶美丽的光环,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与挑战,但我始终以积极进取的心,坚持不断的学习并提高自己。我愿在幼教这片乐土中努力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
近三年专业成长大事记:
1.2003年9月,主持的课题研究获得区课改成果一等奖。
2.2004年3月,《教育的使命》专题片来园拍摄我设计并组织的英语活动。3.2004年4月,获得区课改先进个人。
4.2004年8月,将培训期间的主要内容以及感悟、收获整理成稿进行了两次专题讲座。
5.2004年9——11月,在所承担的两个大班教学实践中,撰写了几篇教育教学反思型案例,一篇在厦门市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6.2004年10月,因在课改中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而被评为省教育厅颁发的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是全区教师中唯一的幼儿园教师。
7.2004年10月,去深圳参加第十届幼儿双语教学研讨会。
8.2004年11月,参加“审美与快乐”——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研讨会,协助指导我园青年教师陈玛燕老师在大会上开课,效果好。
9.2004年11月,在面向全市的三年课改汇报中,主持现场园本教研活动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10.2004年12月,在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案例交流与研讨会上发言,交流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撰写的四篇双语教学活动案例。
11.2004年12月,面向来参观的北京市骨干园长及教师,组织了公开双语教学活动《小兔和狼》,效果很好。
12.2005年1月,在全区幼儿园副园长工作会议上,就“园本培训与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做了专题讲座,效果好。
13.2005年3——4月,参加了厦门市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学习,代表学员在开幕式上发言,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撰写多篇文章交流,被评为优秀学员。14.2005年4月,参加了蒙氏操作全程培训并自费3000元,通过了美国AMS的测试认证并获得蒙氏教师合格证书。
15.2005年5月,参加了福建省第一期幼教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教育实践研究展示与交流活动并去南京参加了厦门市园长资格培训的班的教育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来后,在园内及片区交流。
16.2005年6月,应邀在厦门电视台“沟通”栏目中,做专题教育访谈类节目“关注孩子的心灵”
17.2005年7月,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陇上人家》专题连续三次播出朱晓梅老师有关幼儿双语教育方面的录音专访。
18.2005年10月,《海峡导报》刊登晓梅—园长语录、简介及照片。19.2005年12月,主编完成《幼儿双语童话剧》DVD及配套剧本。
20.2006年4月,在省幼教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送教下乡活动时,设计组织小班英语活动《抱抱》,获得高度评价。
21.2006年5月,新编的童谣《我的小船》发表在《厦门晚报》“叮当儿歌”中。22.2006年5月,文章《幼儿园情感教育课程的实施》发表在《厦门教育》中。23.2006年6月,文章《现场教研活动案例纪实与分析》发表在《思明教育》中。
第三篇:把根扎在故乡的土地上散文
故乡在我的记忆中,最为刻骨铭心的,是一年一年吃不饱的日月,是一次又一次渴死牛羊的大旱。我的故乡并不美,那羊肠般细瘦的盘山小道,那月娃子皮肤样瘠薄的山地,那光秃秃的山梁,还有那被太阳晒焦晒黑的一张张面孔......可是,在我的心目中,故乡永远美好,俗话说:儿不嫌娘丑,我热爱我的故乡,那山、那人、那苦涩的咸水那一截短短的矮墙头,都有一股无法割舍的情愫在心头萦绕。
故乡是一块特别贫穷的地方。山连山、山套山,黄褐褐灰蒙蒙,望不见一棵绿树,连茅茅草都长不高,透着亘古的荒凉。梁岭上,沟壑遍布,干干的沟常年却不见水流,沟底沟坡蒙着一层白白的碱,让人一看疑心是六月天落了雪。沟半坡羊不能到人不能到的地方长着几绺冰草,昭示着一份顽强和坚韧。山里最稀见的是下雨,那份凉爽、那份润泽会让整座山梁喜得发狂,山里人就那么光着头甚或光着上身在雨里淋。牲口也高兴得在山梁上尥蹶子。山里人最常见的是一场接一场的大旱,山地里的禾苗焦了,道边的大树落叶纷纷,旱了一月又一月,泉枯河干,连饮牛饮羊的水都没了,牛羊们的叫声象在哭。愣大的太阳,仿佛烧红的铜盆扣在天上,一股一股喷吐着灼人的火焰,黄土道上的浮土一寸厚了,赤脚踩上去,钻心地烫。大旱之后是大饥之年,这成了上天赏赐给山里人的定律,庄稼颗粒无收,山坡上的野草铲了一茬又一茬,饿秕的肚皮还是填补饱。
同一丛旱不死的冰草一起,我慢慢长大。
我常常吃惊冰草生命力的顽强,它在地埂道畔,荒山野岭,干崖之上,都能生长,牛羊啃啮,人畜践踏,它都不死。山里人喜欢拔几束冰草,搓成绳,可以捆束麦子,可以打草鞋,十分耐穿。挖出冰草的根,拧成冰根绳,可以负百斤的重物,用来打井水,三两年也不会被磨断。
就像生命力顽强的冰草,在这块异常苦焦的土地上,祖祖辈辈的故乡人,旱不死渴不死,用弯曲的脊梁,拱起了蔚蓝清澈的高原一片天。
近日,一本金枚先生的陇中名人志深深吸引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据金枚先生搜罗统计、耙梳整理,通渭在外的教授、博士达50多人,加上在读的博士、硕士共达82人,其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中青年博士、硕士共42人。人数之多,在定西七县区首屈一指。这些英才们,有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有文学评论家、艺术家、画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大展才华,着作等身,业绩骄人。2007年12月通渭籍学者姚檀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而结束了定西籍人中没有两院院士的历史,杨子恒当选为英国皇家院士为华人第一人,为国争了光。
陇中名人志,翻开了通渭英贤济济、才人辈出的一页,让人激情滚动,难以平静。
为何通渭如此艰苦的生存环境中磨砺出的人们具有那么强大的进取精神?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平凹先生在三次深入通渭写就的通渭人家中说:通渭人把能考上大学的孩子称作孝子。孝子的称谓,在家乡是沉得像秤砣一样沉甸甸的称呼,有些人虽是高官,虽是巨,但家乡人并不称他为孝子,而考上了大学即刻领受孝子的美誉,家乡人的骨子里就有对大学生的崇敬。平凹还说:重视教育这在中国许多贫穷地区是共同的特点,往往最贫穷的地方升学率最高,这可以看做是人们把极力摆脱贫困的希望放在了升学上。通渭也是这样,它的高考升学率一直在甘肃是名列前茅,但通渭除了重视教育外,已经扩而大之到尊敬文字,以至于对书法的收藏发展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疯狂地步。在过去,各地都有焚纸炉,除了官府衙门焚化作废的公文档案外,民间有专门捡拾废纸的人,捡了废纸就集中焚烧,许多村镇还贴有敬惜字纸的警示语,以为不珍惜字与纸,便会沦为文盲,即便已经是文人学者也将退化学识。确如平凹所言,在我幼小之时,老人教育孩子,不能用脚踩踏有字的纸,特别不能用字纸揩屁股,认为那样做是对字的亵渎不恭。爷爷去世已三十多年了,我记得清晰,爷爷生前见了字纸总要弯下僵硬的腰,小心翼翼地拾起来,然后装在一个纸盒里,爷爷去世后,我们把装着数千篇大大小小纸页的盒子在坟前焚化。爷爷不识字,一字也不识。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是华夏建业集团的经理,他叫张全虎,在市场经济的风浪里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什么样的苦他都吃过,什么样的难他都受过,作为从乡下进入城市的创业者,他成功了,但成功了的他不忘桑梓,在2004年一次性给母校捐赠一百万元,启动修建教学大楼。那时,我还没有调离学校,听说要捐资修建教学楼,一位在街上开羊肉馆的中年人手攒油浸浸的五张百元票子,放在办公桌上,名都不留转身就走。现在教学楼已经建好,气派漂亮,宽敞舒适,近二十个班级的学生全搬在了新教学楼里。在我的家乡小镇,最气派的建筑是学校的教学楼,最整洁美丽的是学校校园。
我忘不了家乡的冰草,虽柔弱,但给它一块土坷垃,它也死攀住要绽出淡淡的绿意,要是给它一片沃土,它会滋长出一片繁茂的绿草地。把根扎在故乡的土地里,就会汲取憨厚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求实上进、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创业精神,会终生受用不尽。
第四篇:让青春在红色的土地上闪光
让青春在红色的土地上闪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在红色的土地上闪光》。
打开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史册,它记载着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赞歌;记载着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记载着延安窑洞的灯光;更记载着百万雄狮过大江时的军号嘹亮;在这本恢宏的史书上,有着革命领袖的丰功伟业;更有着共产党人的英雄壮举!光芒四射,闪耀辉煌;足迹点点,写满激昂!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一段记忆一行不屈一种成长,全都诠释在镰刀与锤头的光辉下!
当改革的春风吹拂着大地,当东方巨龙腾飞而起,当“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在神州大地澎湃奔涌、舒卷回旋,当“创先争优”的劲风吹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东城镇也迎来了崭新的面容。他们恪守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用他们磐石一般的信念,钢铁一样的臂膀,担负起的发展重任。
我走过湛蓝的海兰江,趟过那绵延的河水,那辽阔的平岗平原震撼着我的心灵。在2010年的特大洪水中,海兰江巨浪滔滔,无情的冲毁了堤坝,无数的庄稼被毁。面对险情,我们没有被吓倒!东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自发的组织先锋队、义工队,抗击洪魔、抢救险情,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质保量的提前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和土地复耕工作,硬是保证了粮食的丰收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如今的海蓝江畔,处处稻花飘香、舞姿优美,幸福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东城镇创先争优以来涌现的许许多多的先进和感人事迹,果敢创业的残疾企业家金淳哲、海蓝江畔红旗飘扬的朴海峰、抗洪抢险及灾后重建的先进事迹,还有那也平凡的、不平凡的感动。我知道,我深深的为这片红色的土地所迷恋!这里是我的故乡,我热爱这片红色的土地!
青春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就想毛主席的那首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年轻人,青春赋予了我们前行的力量,也赋予我们时代的责任。拥有青春,就应该拥有春的憧憬、夏的蓬勃、秋的浪漫、冬的深刻。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高举党的伟大旗帜,继承前人开创的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强国强民之路上高歌猛进,让我们的青春之火在21世纪的竞争与挑战中竞相闪光,让我们的青春在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第五篇:相遇在故乡诗歌
一个风轻日丽的后晌,
我们相遇在故乡。
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你手遮阳光向我眺望。
各自渡过了多少时光,从未见过面渐渐淡忘。
更没有经常的通信来往,也不知你后来去了何方。
我们曾在一起成长,渡过孩童时美好的时光。
我心里有你你也有我,直到成年后才各取志向。
乡亲们都曾把你我夸奖,是天生一对儿的想望。
我们内心也在祈祷希望,可叹天不遂愿各自飞翔。
一起时你我拉手互不松放,年龄不大也有了情愫的欲望。
学校里我们互助相帮,你给我讲作业我护你身旁。
我后又去了他乡学业紧张,光阴淹没了欢乐的以往。
从此再也没有了你的去向,听说你也上了未知的大学校堂。
偶然间你也曾进入过梦乡,只是昙花一现没有过多的回想。
直到毕业走到社会上,又被机关亊物缠绕更加紧张。
就这样俩人天各一方,再也没能打听你的情况。
熬过了多少太阳和月亮,天地苍桑全改变了各自的模样。
尽管心里留有以前的影像,一圈圈年轮分化了遥远的梦想。
旧时的流水奔走在不同的方向,才有了你专注地把我端祥。
我那里还敢辨别你的脸庞,当年的青丝成了枯燥的草场。
各自的家庭也是儿女满堂,要不是老天安排怎能偶遇故乡。
不由又勾起当年的欲望,抽空儿再到一起坐谈家常。
分飞后所有遗憾的隐藏,三杯二盏淡酒笑谈苦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