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不小心从善到恶美文摘抄
斯比尔先生是加拿大多伦多市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也是一位慈善家。
斯多莱是一名流浪汉,平时靠捡破烂度日。斯多莱衣着污秽,每晚蜷缩在酒店对面的商场屋檐下。
斯比尔先生注意到了斯多莱的窘境,心里溢满同情。一天,他找到斯多莱,把斯多莱请到自己的五星级酒店,安排他吃了一顿丰盛的酒宴。
斯多莱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待遇,他感到仿佛是在做梦。别说吃,这些菜肴都是斯多莱第一次见到,他的眼都睁圆了,露出激动的光芒。
看着斯多莱狼吞虎咽的样子,斯比尔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耐心地等待斯多莱吃饱喝足后,斯比尔还安排斯多莱洗了澡,给他换了新西装,免费让他在五星级酒店里睡了一晚。在宽大、柔软的席梦思床上,斯多莱兴奋得一夜未睡。
第二天,斯比尔送给斯多莱1000加元。斯多莱千恩万谢地离开了。看着斯多莱的背影,斯比尔很高兴,他觉得自己给斯多莱带来了幸福和快乐。然而,从那以后,斯比尔从办公室宽大的玻璃窗看下去,那屋檐下再也见不到斯多莱的影子了。斯多莱流浪去哪里了呢?
这天,斯比尔突然接到警察局的电话,说有个叫斯多莱的人控告了他,要他马上来接受调查。斯比尔满腹狐疑,他从来没有做过违法犯罪的事,警察怎么会找上门来呢?
斯比尔忐忑不安地来到了警察局。警官乔克特严肃地说:“我们接到斯多莱的控告,是你诱惑斯多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请你配合,接受调查。”
斯比尔弄明白事情的原委后,他生气地大声申辩:“我这是在行善,我好心招待他,帮助他,他不感恩也就算了,却反咬一口,乔克特警官,你一定要替我伸张正义!”
乔克特警官说:“你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是在帮助他人,但往深处看,你这是在引诱他人在犯罪。”
斯比尔申辩说:“我招待他时根本没有恶意,我是看他可怜,才让他在酒店享受一下。我的动机纯正。怎么和犯罪扯上关系呢?”
乔克特警官说:“斯多莱本是个流浪汉,靠捡破烂和乞讨维持生活,而你邀请他到酒店享受了一晚,还送钱给他。你的行为破坏了他原有的生活平衡,你不该让他享受他没有指望过的生活。你的生活标准,他是无法实现的。你给了他一点钱,然后把他推向社会,就不管不问了。斯多莱用光了你给他的钱后,他就走上了偷窃的道路。行善也是有区别的。你对斯多莱施加的这种行善,实际上是一种引诱,这种行善实在是一种变相的教唆。”
斯比尔先生被说得哑口无言,他愧疚地说:“我错了,我愿接受法律的公正判决。”
这起官司在西方国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为此,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等许多发达国家,都相继出台了一部法律:一切带有炫耀性的行善或引诱当事人,也是一种犯罪。
第二篇:善者生存美文摘抄
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的理论后,后来的科学家们却试图解释出合作、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是怎样形成的。经过二十年不懈地努力,哈佛大学的数学教授马丁·诺瓦克与众多同行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人们生存的最佳方法是合作。
而且他们还归结出,在合作中的五个颠扑不破的法则。
1,直接性合作
即使是处理家庭事务,人们也需要直接合作。如,下厨的可以免去刷碗,反之亦然。朋友帮我们搬过家,我们也有责任帮他抬抬家具。在一些更大的团体中也是如此:公司与公司之间会签订长期的合同,国与国之间会签订互惠的条约。如果我们吝啬,收到的可能也是别人的吝啬。
成因:这种形式的合作是在一个族群内部形成的,在很多的场合中,两个不同的个体都有机会彼此相见。如果两个人有可能再次相遇,那他们在做出损人利己之事时就会有所顾忌。
最早提出这一点的是美国的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沃斯。他坚持认为。人类的很多情感——感激、同情、负罪感、信任、友谊等等,都是来源于一个单纯的互惠法则。
2,间接性合作美国的棒球运动员约奇·贝拉曾经以他的睿智话语著称,其中有一句完美地说明了什么是间接合作:“永远要去参加别人的葬礼。这样别人也将会来参加你的。”
贝拉是在说明一个事实:他的善意行动所带来的回报可能不是直接来自对方,而是来自于在场受到感动的第三方。
现代生活中需要间接性合作。在为一位陌生人付出时,我们丝毫没想要得到他的回报,而另外一个陌生人可能因此在需要时帮助你。在我们这个庞大的社会中,经常是“我给你挠背,别人也会给我挠背。”我们都需要有个第三方,这样,当一个人替别人挠背时,他能有信心知道,自己终将也能受到这样的待遇。
原因:在一个小的族群中,间接性合作会带来巨大的益处,因为当我和你合作时,第三方会从中得到经验,我当然会从他的经验中受益。美德无价,在一个族群中,人们互相之间整体的协作关系能帮助所有单独个体在其领域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
3,人以类聚
你想一想就知道,所有的生命都是一群一伙的。细菌在特定的环境中滋生;蚂蚁分工劳动:猩猩组成部落生活。同样,人类的不同族群也组成了一个个社会结构。我们建立了村庄、镇子和城市,我们会聚集在同一个工作场所、学校,也会走进同一座剧院或酒吧,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群体。
原因:一个群体中的成员需要互相分享他们的电话号码。风俗习惯或其他的共有事物,而群体之间的联系越多,越需要更好地合作。
4,舍己为人的重要
没有谁比达尔文更了解这一法则是如何形成、如何运作的了。他在《人类的起源》一书中写道:“无疑,如果一个族群包括众多成员,而这些成员又始终都能够给予其他成员以帮助,或为大众利益牺牲自己的私利,那么这样的族群就能够战胜其他的族群,这就是自然选择。”
原因:达尔文对于族群选择的见解是独到,但在生物学界对其也有争论。不过,马丁教授在其《超级台作者》一书中说,研究发现,当有很多小的族群并存时,族群选择是合适的,而其中出现一些超强族群时,族群选择就会有失公平。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族群之间的迁移产生的作用——成员太多或互相敌对可能会毁掉一个族群。他们就会投奔其他族群。所以,不适当的迁移会损害合作。
对于有效的族群选择来说,所有的族群都需要一些机制来控制个体在族群之间的随意流动,比如说,在族群中建立一种忠诚性。
5,血浓于水
除人类社会之外。能说明这一点的最好例子也许就是南美洲的切叶蚁了。切叶蚁的巢非常庞大,蚁后领导下的三百万个成员分别做着几十种工作,而且合作得井井有条。
这些群居型昆虫的每个部族都会与其他一些部族合作,这就又建立了新一层的组织。它们的这种合作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据一些热带生物学家估计,切叶蚁在哪一片热带雨林中繁衍,它们就可以通过有效的合作,猎取到百分之十七的森林树叶。
原因:隐藏在这种血缘选择背后的一些基本理念会打破我们的一些固有观念。我们和其他人之间的血缘关系越是亲密,我们可能就会更乐于与其合作。自然选择会促使你和你的兄弟姐妹进行合作,因为你的亲属很可能和你携带着同一种基因。
这种形式的群体关系会自然地发展下去,因为你能够通过向下一代遗传,增加自己的基因数量。从而使整个群体的相同基因越发地生机勃勃。
这五个法则向我们揭示了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超级合作者》一书告诉了我们以下几点:
1,你拥有的朋友越少,你对他们的依赖性就越强。
2,基因也许根本不是那么自私的。
3,不管我们做或没做什么,王权总是会衰落并倒下的。
4,为了获得成功,你就一定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因为我们做事的本能是从世代承传这些法则中形成的,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不同的族群会有共同之处了。在直接或间接的互惠中,“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一理念几乎在所有民族中都能看到,并适用。
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事情——拯救地球、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单单通过科技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学会怎样与他人和谐地一起工作。如果我们希望持续发展,只有一种选择:把这个星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管理。并且能很好地把握我们非凡的创造性。对于我们来说,今天就是我们真正开始新时期合作生活的时候了。
第三篇:善没有报美文摘抄
我总觉得善良的生命像一朵鲜花,美丽自己,芬芳别人,靓丽旅程。善意还应该是一缕春风,吹送春雨,吹放花朵,拂面不寒,微微暖意。但我奶奶说,善良还应该是一颗糖,接受到的人只需感到善的甘甜,却无需铭记于心。
半个世纪前,贫困还是神州大地百姓心头的难言之痛,因饥饿而死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父亲那时在镇子里上班,俗话说吃商品粮的,所以情况比一般家庭要好一点。爸爸一同学姓曹,家有五子女,妻子患肺气肿,贫而无药,常年卧床,家中经常断炊。
有一年腊月二十九,我们乡里习俗,第二天就算过年。大年三十,傍晚的时候,爸爸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坐在炕头一边卷烟,一边跟妈妈说:“我刚才从老曹家路过,家里黑灯瞎火的,没一点年的意思。”妈妈说:“是不是又揭不开锅了?”父亲点着烟,吸了一口,随着烟圈叹了口气:“哎,兴许。”妈妈撩起大襟,一边往怀里摸,一边说:“要不你给他们再送一块钱去救救急?”爸爸说:“这时候,送钱上哪儿买吃的?”然后妈妈和爸爸都沉默了,过了一会儿,爸爸说:“要不把咱那玉米面给他们送点?”妈妈为难地看了爸爸一眼,往炕梢努了努嘴:“你看看,都在那了。”的确,我们家也就剩少半袋了,还有半个月的日子呢。爸爸说:“给他们舀两瓢救救急吧!”妈妈没作声,点了点头。
有一件事儿得说,老曹家是地主出身,那个年代叫成分不好,所以我爸爸以前借给他们钱也都是偷偷地,不敢让人家知道。这次送面也一样,他和我哥哥去的,我爸爸举着哥哥,哥哥把面袋子扔进院子,怕两瓢面砸地上没动静,引不起注意,爸爸还在袋子上拴了块石头。妈妈问他:“老曹家出来人没?”爸爸说:“老曹听见动静了,我听见老曹把门打开,问了声谁,我才走的,白色的面袋子很显眼,能看见。”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有一次村里有一家人办喜事儿,老曹去喝酒,喝得高了点。他说:“那一年呢,过年一粒米都没有,我看着病歪歪的妻,看着打了蔫儿的孩子,真想一把耗子药都解决了,不受那个罪。可是从天而降一小袋玉米面,当时觉得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莫非老天爷不想让我死?所以我咬咬牙,一家又活了下来。”老曹当时说得泪流满面。爸爸就跟他坐在一桌,可什么也没说。当时不说,也许有自己身份特殊、怕受牵连的原因,可是后来老曹家几个孩子都出息了,国家形势也变了,爸爸也没提起过这件事儿,就连妈也不提。有时我甚至怀疑,这件事儿有没有发生过。
有一年过年,我想起这件事儿,问爸爸,爸爸说:“记不太清。”问妈妈,妈妈说:“你爸爸那是帮人太多,记不住了,他也不愿意记这事儿。”妈妈后一句话令我感触半天,甚至使我坐在那里重新审视了一下我的老爸。打小起,我没少在心里埋怨爸爸对别人家孩子比对自己家孩子还好。有一年他不知从哪听说,有一家小孩出了车祸,撂在医院没钱医,他立刻跑去把钱包里所有钱掏给人家,结果不但我心仪很久的凉鞋没了影,就是我们家那个月的生活费也是跟他的同事借的。这双泡汤的凉鞋,令我记忆深刻。
可这些事情,到爸爸那里,你再问他,他一准不记得了。我问他:“干嘛这些事儿你都不记得?”爸爸很奇怪地反问我:“那又干嘛要记得这些事儿?”他说:“你奶奶就常说,帮别人点别老当回事儿,别人帮你点别不当回事儿。做点好事儿就刻意地记,记就是想回报,想回报就不是做好事儿,就是做交易,只是用善去换取另一种你需要的东西——不管是心理满足,还是好名声,还是接受者的回报,那都不是善良该有的样儿。”
第四篇:从学渣到学霸美文摘抄
“生活接二连三地向我砸砖头,我要努力学会接住它并用自己的魔法让砖头变成娇艳的花朵。”这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第五届“陈一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卓越学生奖”的女孩龚欣怡的感言。
龚欣怡是12级会计学ACA(英国特许会计师)班的一名学生,从小喜欢和数字打交道,梦想在财会金融界有一番作为。但一年前的高考失利,让她一直在自怨自艾和消沉失意中生活。她觉得生活不公平,亏待了她。从小,她一直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学习成绩虽然不是数一数二,也是重点高中的上游学生。用老师的话说,如果她一直保持目前的学习状态平稳向前,考个重点财经学院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生活有时不按常理出牌。高考的前一天,她头晕、恶心、浑身乏力。怕影响考试,她坚持不打针不吃药,带病去了考场。在考场上,她一半的精力都用来抵御身体的各种不适。最终考试结果出来时,她的分数只够上三本院校。
三本就三本,只要自己肯努力,在哪儿都能生根开花,从小就倔强的龚欣怡选择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的ACA班,学习她喜欢的会计专业。只是,看到平常不如她的同学都考取了理想的学校,这个17岁的女孩也曾多次偷偷地哭鼻子。她想不通,为什么老天爷会在关键时刻砸了她一砖头。
上了大学,龚欣怡心里的阴影依旧没有消失,这砖头砸得有点狠,她一时间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大家加入社团,她也随便加入几个;宿舍有同学沉迷网络游戏,她也打游戏凑热闹;周末回家,她睡懒觉、逛街,完全没有以前的学习劲头,心底深处甚至怕拿起书本。
就像有人说的,你努力了不出成绩是偶然,但你不努力不出成绩自是必然。浑浑噩噩中,龚欣怡很快承受了生活向她砸来的第二块砖头——在期末考试中,她的成绩是全年级倒数第一。但是,第二块砖头没把龚欣怡砸晕,而是把她砸醒了。痛定思痛,她问自己:“你曾经的梦想呢?你就这样轻易地被生活的砖头砸趴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一次,龚欣怡没有掉泪,而是以冷冷的目光打量在软弱无助中虚度年华的自己。然后,她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年内通过ACA全球考试,取得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资格。
她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退出了她参加的所有社团,规定自己不上网、不玩手机,甚至周末不回家。一年时间,除了吃饭睡觉走路,她的眼睛几乎没离开过书本。每天早上,她蹑手蹑脚地起床到外面的灯光底下默背;晚上,她开着小手电在被窝里用功;整整一个暑假,她没有回过一次家;她把自己泡在自习室和图书馆,每晚学到楼管员锁门才离开。父母亲来学校看她,还没坐一会儿她就撵父母回家。母亲嗔怪她,她向母亲撒娇:“从小你们给我讲干将莫邪的故事,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才能有所作为。我要把自己融进书里,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你们不能耽误女儿的时间嘛。”
付出终有回报。去年的ACA全球统考中,龚欣怡以98分的好成绩获得全球第一名,刷新了该考试的历史纪录。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会长特地发来视频祝贺。她获得学校的卓越学生奖,奖金2万元,被同学们冠以“学霸”的称号。
从“学渣”到“学霸”,倾注的是努力和汗水。当记者问龚欣怡用何“魔法”完成了华美的逆袭时,她说:“我的魔法就是既然不想被生活的砖头砸趴下,那就要全力以赴奔向目标。当你把全部的心力都投入了一个目标中,沉于斯,专于斯,心无旁骛地努力,生活必然会为你开出雍容的花朵。”
第五篇:善与恶——读《悲惨世界》
~-4-25有感《悲惨世界》——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当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嫌弃鄙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过向善的信心。是宽大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这一切使我既感动又欣喜。然而欣喜之余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本文的感点抓得好,围绕人性中的善与恶,自然联系现实,感言发自肺腑,很有感染力。读感文的结构清晰,议论中饱含情感!(肖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