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量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12:1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变化的量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变化的量教学反思》。

第一篇:变化的量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在正式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之前,专门设计的三个具体情境。教材从孩子们最熟悉的年龄与身高入手,年龄与身高是两个变化的量,即变量,通过三个孩子们感兴趣的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简单地认识了变化的量,使他们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并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

课中所涉及到的表格、统计图、解析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与观察,并能将自己的观察与分析结果用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自学能力。教学中,我还注意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对变化的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知识,并记住了次数除以7加上3等于气温,既h=t÷7+3。但是对于“生活中存在的相关联的两个量”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在让学生说一说生活当中有哪些相关联的量,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何?有部分学生描述得不是很清晰、准确!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没能较好地突破。

课的最后我送给孩子们一句话: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动脑,我们的眼界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得开阔,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尽收眼底。

第二篇:变化的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在正式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之前,专门设计的三个具体情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并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

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看懂图表,然后根据图表等所要表达的信息,回答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目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例子。如,一天的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等。鼓励学生观察、理解表格、图像、关系式,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体会函数思想。

但是在这节课上自己觉得语言仍然略显得过多,应尽可能的简洁;课堂上的提问针对性还不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层面有针对性的提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改正,真正还给学生属于他们的课堂。

由于上一节课的教学并不是很顺利,因此这节练习课就显得更为重要,引导学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就自然成为重中之重,因为这也是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

我引导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总结判断正比例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虽然不是很活跃,但是也得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两个量的商是不是一个不变的量。

我觉得学生的这种归纳还存在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正比例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首先这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其次是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这里最核心的是什么?学生认识到了如果只取其一,比值一定更为重要。在我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中,学生得出了这样的方法:要判断哪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就看这两个量的商表示什么意义?是不是不变的。学生还是不习惯用比值来说,对此我没有做硬性规定。

2、举例子,看看商是不是变化。

学生应用上面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练习中的问题,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有所加深,唯一令我遗憾是这两种方法最初都是出自一名学生之手。

第三篇: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8页。【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了三个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这三个情境分别用表格、图像和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体会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多种形式。教材鼓励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同时渗透函数思想。【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表格、图像、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关联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初识变量(课件呈现)

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周长和哪个量有关系?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哪个量联系紧密?

2、联系实际,感知变量

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以班级学生为例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年龄、身高、体重的变化等),再如,西乡到汉中路程是93千米,如果汽车速度快了,用的时间就短;相反,如果汽车行驶慢了(即速度慢)用的时间就长。像这里的年龄、身高和体重,路程和速度(板书)等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学习用表格形式表示变量

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从统计表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三、活动二:学习用图像表示变量

1、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3、读懂统计图。

⑴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骆驼的体温和时间。)

⑵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骆驼的体温。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⑶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40℃,最低是35℃)

⑷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一天中,从4时到16时,骆驼的体温在上升;从0时到4时,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在下降)⑸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第二天8时在图上是哪一个时刻?(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相同。第二天8时指的是次日的8时,与前一天的8时相差24时,在图上是指32时。)

⑹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骆驼的体温每一天的同一时刻的体温相同)

四、学习活动三:学习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1、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图。(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即气温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4)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我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它们的关系的呢?(是用关系式)。

2、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象这样互相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量总是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你们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五、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请说说哪两个变量是互相关联的?在互相关联的两个量中,哪些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1)人的身高与体重

(2)人的长相与身高

(3)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4)人的身高与跳绳的速度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六、全课总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交流,我们知道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它们的关系可用多种形式表示。例如用表格、图像、语言文字,还有关系式等来呈现。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第四篇:《量一量》教学反思

《量一量》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准备要充分。为了预防活动课学生只是单纯活动,而没有反思。我先让学生把需要测量的物体记录在练习本上,不至于测量后完了记录数据。

活动前要明确活动要求。采取4人小组活动的形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长组织得最好。

测量中学生的卷尺不够长该怎么办?有的学生把好几个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学生用铅笔放在地上做记号,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长加起来就可以了。说明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没有理解。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活动前要具体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一步一步师范,或请会的小朋友来师范,才能保证活动中的高效。

第五篇:《量一量》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引入新课,这点做得比较好,学生也很顺利的进入新课的学习中。我利用两张一大一小的白纸,提出疑问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学生很自然的就想到前面刚学过的比较面积的方法:剪拼、摆实物、画格子,紧接着我提出用摆实物或画格子的方法我们要注意什么?大小一样(因为上节课学生已经找到这一点)然后我出示三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问学生你觉得用哪种图形来摆好呢?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的选择正方形,一学生说因为正方形没有空隙,简便,我马上补充到也就是说正方形能密铺,而且操作简单方便!也乘势表扬了该学生,你真能干,和我们数学家想的一样!然后再引出用正方形来定义面积单位。此环节,我觉得我的提问到位,学生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并且回答问题干脆利落,也没有费多少时间。这是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所以有效的教师提问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2、在教学的过程中放手不够。在教学完1 cm2后,教学1dm2,1m2应放手,让学生根据1 cm2的内容来类比出1dm2,1m2的定义、写法以及读法,不应由老师来包办。教师只是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让学生感知到用1 cm2来测量课桌桌面的大小太麻烦了,麻烦在测量次数太多,所以要有更大点的面积单位1dm2,以及用1dm2来测量黑板面的面积也是太麻烦了,所以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1m2,彻底让学生感知到测量的需要而出现更大点的面积单位,是为方便我们解决问题。而且在1m2时没让学生感知到位,虽然用了四根长一米的直尺来摆出1m2,但学生没有真实的感知到1m2到底有多大,可以马上请几个学生在1m2的地面上站一站,看能站多少个学生,再利用课本上的情景1m2 大小的地面能画多少个脚印,那样学生更能感知到1m2到底有多大。

3、板书没有跟上。一怕书写定义浪费时间,二是以为课件出示就可以不用板书定义了,所以没有及时将1cm2的定义书写在黑板上,也导致了学生不能根据1cm2的定义来定义1dm2以及1m2,更不能知道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定义其实是类似的,只是个别的单位换一换就可以。

教学是一条长长的路,在教学的路上我还需要更多的思考以及学习。

下载变化的量教学反思(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变化的量教学反思(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变化的量教学设计5篇范文

    《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角杯小学 刘玉琳 【学生分析】 学生以前学习的探索数、形的变化规律,字母表示数等,已经为学生积累了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经验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现实生活......

    《常见的量》教学反思

    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有关人民币的单位。知道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解决相关的简问题是这部分内容的重要目标。 我们学过......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1 摩尔虽然和千克、米一样也是一个单位,但学生却感到无法建立起它和“物质的量”的联系。有的学生反映物质的量不就是物质的质量或者数量......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反思 化学教师:李老师 本节课主要是结合自身完成的课题《利用学科特征挖掘实验潜力,提高有效教学的研究》思想,根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知识结......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组 杨婷 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教好物质的量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教好物质的量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介绍......

    《量的计量》教学反思

    “量的计量”虽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内容,但教学设计却处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新观念《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

    《量天空》教学反思(5篇)

    《量天空》是一堂主题为亮眼看世界下的一堂语言课,这节课虽然我们定领域的时候定在语言领域,但是我上下来觉得这并不是一节单纯的语言课,而是语言课中蕴含着科学的知识。告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