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戏曲身段教学中花旦的指法训练探析论文
摘要:在戏曲表演中,主要运用戏曲身段来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推动剧情发展。指法在身段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的讲究,对不同人物的表现所运用的指法也不同,且不同指法所传达的情绪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于戏曲身段教学中花旦指法训练进行研究探讨,有助于加强戏曲表演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戏曲身段教学;花旦;指法训练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音乐性的对话和舞蹈性的动作是其主要特点[1]。身段是戏曲表演中较为重要的表演手段,是有一定规范的舞蹈化形体动作。指法在戏曲表演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对于花旦而言,拥有形态柔美的指法是十分重要的。所谓“手为势,镜中影。”讲的就是,在戏曲表演中,通过手部动作的变换对实物进行诠释,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从中不难看出在戏曲身段中指法的关键性。
一、在戏曲身段中指法的重要性
在传统戏曲中,将唱念做打四种表演要素与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法共同称为“四功五法”,并将其作为戏曲演员所应具有的基本的艺术修养[2]。关于指法的应用,许多戏曲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由于戏曲中人物众多,不同的人物在身份、年龄、性格、性别以及文物上都各有不同,因此在指法的表现上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别,在花旦中,这一差别表现得更加明显。花旦是传统戏曲中的脚色行当,通常指的是性格开朗天真的年轻少女。花旦可分为闺门旦、玩笑旦、刺杀旦、泼辣旦等,不同的花旦性格也各不相同。以西厢记为例,崔莺莺作为国相小姐,自幼便在深闺中长大,性格也较为内敛含蓄,属于典型的闺门旦,因此表演时在指法上应注意更加缓慢和柔美,力求表现出闺中小姐的腼腆可爱。同时,戏曲中的花旦不仅需要衣着靓丽、表演伶俐、散白流畅,还要做到指法娴熟,形态优美。
二、促进花旦指法的策略
(一)加强指法的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花旦表演者对指法有更多的了解,如指法的类型、特点、指法对于戏曲表演的作用以及各不同年龄指法的差别。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画面展现,让学生对于指法的运用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与认识,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面的实际训练打好理论基础。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充分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训练,对学生的手指控制能力进行训练,让其展示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指法。在表现一个12岁女孩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因根据小女孩的个性特点摆出兰花指的形态,并注意其年龄小的问题,在指法上稍稍收敛,握紧拳头,只对食指进行突出。而在表现20岁出头的少女时,指法上则应表现出含苞待放的感觉。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加深对指法的了解才能真正的掌握指法应用的诀窍。
(二)加强人物性格的了解
传统戏曲中有生、旦、净、末、丑等多种行当,不同的行当,在手势的规范与含义上也各有不同。小生五指合并,微屈拇指,表示稳中;净角张开五指,表示勇猛;旦角中指朝下搭住拇指,无名指和小指微屈,食指伸直,即“兰花指”,表示矜持和温柔[3]。同时,在戏曲表演中,不同的人物拥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指法的表现也不相同,学生必须对其所塑造的人物性格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运用合适的指法对人物进行表现,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以扈家庄为例,主人公扈三娘属于武旦,当要表现她看见张头领被困时焦急的神情,就应该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手臂舒展开来,展现出大方有利的指法,让人有一种明快的感觉。而同样是焦急的情绪,在对像崔莺莺这类闺门旦的表现上,就需要更加委婉内敛一些,以符合其腼腆含蓄的性格特点。
(三)加强指法的训练
韵律即音响的节奏韵律,教师在开展指法练习时,常通过韵律来进行。韵律中的“韵”指韵味、风韵,“律”指规律[4]。这表明学生在进行指法训练时,要遵循韵律的规则,使神形融为一体。因花旦在指法的运用过程中,几乎离不开指花与圆弧形的动势,花旦的指法也多以中指与大拇指捏在一起,出食指,使整个手掌呈现兰花状的表现形式为主。因此在指法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圆”的运动规律,打好指法训练的基础。此后,再进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法的训练。教师应先向学生进行手势诀窍的讲解,提醒其注意实践应用,将眼神表情投入其中,随后对学生进行眼神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训练方法的选取与使用,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还要做到循序渐进。指法教学对于花旦表演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提高表演水平和引起观众的共鸣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戏曲的形体动作是在历史的积淀下逐步形成的,与大众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的形体动作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对于观众而言,能够吸引到他们的除了服饰唱腔之外,还有表演者的身段指法。在身段动作中,指法的作用不容小觑,看似简单的指法却蕴藏这十分丰富的舞蹈动作,在情节的推动与人物性格的表现上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指法的训练,使其更加规范,进一步推动我国传统戏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英.浅谈戏曲身段教学—以《望江亭》中谭记儿的艺术形象为例[J].青苹果,2017,03.[2]钟英.互联网+戏曲身段功法高校教学创新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7,02:235.[3]施媚.“气韵生动”—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与戏曲身段外在体态的同构[J].北方音乐,2017,16:61-62.[4]李燕.让戏曲“身韵”走进千家万户—2017版首套戏曲韵律操原创感悟[J].上海戏剧,2017,04:42-
第二篇:戏曲身段趟马,教案
篇一:戏曲欣赏教案提纲[1] 戏曲欣赏教案提纲
第一课
戏曲综合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杂技等多种艺术要素。中国戏曲到十二世纪形成了完整的形态。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经过八百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发展,现在,在全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在演出,古今剧目,数以万计,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瑰宝。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戏曲”,专指“宋杂剧”
国学大师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戏曲”
古代歌舞、滑稽戏、说唱艺术
勾栏瓦肆
唐玄宗“梨园”
角色行当
生、旦、净、丑
生:男性角色
1、老生(须生)
2、小生
3、武生(a长靠武生b短打武生)旦:女性角色
1、正旦(青衣)
2、花旦
3、老旦
4、武旦(a刀马旦b武旦)
5、彩旦(丑旦、丑婆子)
净(花脸):男性角色
1、大花脸(正净、大面)
2、二花脸(副净、二面
架子花脸)
3、武二花(武净、摔打花脸)
4、油花脸(毛净)
丑(小花脸):无丑不成戏
1、文丑(a袍带丑b方巾丑c毡帽丑d巾子丑 e彩旦)
2、武丑(开口跳)
戏曲语言
常用手法:自报家门(引子、定场诗、坐场白)、跑龙套、亮相、起霸、打背弓、耍下场、抄过场、趟马、走边、对子、档子、抬轿、跑圆场等
基本技巧:腰腿功、毯子功、把子功、翎子功、扇子功、水袖功、帽翅功、甩发功等;
特殊技巧:变脸(抹脸、吹脸、扯脸)、吹火、打出手、椅子功、耍大旗、耍帽翅、耍素珠、走矮子等
第二课 京 剧(1)
“生、旦、净、丑、杂、武、流”七行,明代服饰为基础。工老生谭鑫培、工旦角王瑶卿,老生: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周信芳、高庆全、李少春、谭富英等;旦行: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张君秋、言慧珠、童芷苓、关肃霜等;净行: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袁世海等;小生:程继光、余振飞、叶盛兰;武生: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丑行:王长林、肖长华、叶盛章等;老旦:李多奎、龚云甫等。“梅兰芳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世界三大艺术表演体系。
京剧流派的繁荣是京剧艺术的成熟的结果。老生演员谭鑫培在演唱上运用云遮月的嗓音,声调悠扬婉转,长于抒发低沉哀怨之情;在做工上发挥武生特长,身段灵活洒脱、干净洗练。他把青衣、老旦、花脸众行唱法及昆曲、梆子、大鼓等音调有机地融入老生唱腔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后有许多人以谭为宗,人称谭派传人。此后,京剧在武生行、旦行都有不少演员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武生行早期的俞(菊生)派、黄(月山)派、李(春来)派,旦行早期的王(瑶卿)派。时至20年代,京剧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起。老生行中有的余叔岩的余派、言菊朋的言派、高庆奎的高派、马连良的马派、周信芳的麒派、杨宝森的杨派、奚啸伯的奚派等。20年代,余、马、言、高在剧坛有四大须生之称。旦行的流派发展也很迅猛,如梅兰芳的梅派、程砚秋的程派、荀慧生的荀派、尚小云的尚派、于连泉的筱派、黄桂秋的黄派、李多奎的李派等。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发起评选旦角演员的活动,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获得前四名,被人们称为四大名旦。除了个人流派的繁荣以外,因地域文化之别也形成了一定的流派。京剧的京派、海派就是这样形成的。京派以北京为中心,亦称京朝派;后者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南方地区的京剧,亦称南派或外江派。京派讲究严谨的艺术规范、严格的师承、完美的表现,但又有拘泥成规之弊;海派讲究艺术上的革新,敢于突破旧范、大胆创新、追求新奇效果,但又易流于粗疏。京剧流派的形成,是京剧走向繁荣的标志。
徽班进京
“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三庆的轴子,和春的把子,四
喜的曲子,春台的孩子”
四喜班是嘉庆初年才进京,以昆腔为主,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的竹枝词;和春班是庄亲王府召集徽班艺人组成的,多演《水浒》、《施公案》、《三国》等武戏;春台班以徽调的三小戏为主。
四大徽班班社又各具特点,各有所长:三庆擅长演出故事曲折的大轴子戏;四喜擅长演唱曲子;和春擅长武把子,其技艺令人叫绝;春台则是孩子演员的出色。
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京剧艺术发展的最突出成就,是京剧表演流派的繁荣
和京剧艺术进一步走向世界。
昆 剧
——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 昆剧
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原名叫“昆山腔”,简称“昆腔”,元末明初,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江苏昆山一带产生,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唯一入选的剧种。
“昆山腔”,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江苏太仓的音乐家魏良辅,对昆腔加以改革,整合昆腔曲唱的规范,形成了昆曲曲唱体系。经过改造后的昆山腔流利清远,柔媚细腻,被称为“水磨腔”。所谓水磨调,是说音调极其细腻柔婉。江南人磨米粉,加水磨出来的最细腻滑润,所以用“水磨”来称呼其因经过各种处理而变得细腻柔婉的曲调。
完成昆山腔的又一重大革新,将昆山腔推上戏曲舞台,成为戏剧,是由梁辰鱼的《浣纱记》开始,从音乐方面弥补了水磨调“冷唱”的不足,同时把传奇文学与新的声腔以及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借锣鼓之势与舞台之场面形态,第一次将昆曲搬上剧坛。昆山腔在剧曲中的首次运用,引起了轰动,并很快压倒了其它一切声腔,一时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戏曲,并流传南北各地,这就是昆剧。
艺术特点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昆剧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昆剧的念白: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
昆剧的舞台美术包括丰富的服装式样,讲究的色彩和装饰的以及脸谱使用三个方面
戏曲角色服装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穿着很为相似。武将自有各式戎装,文官亦有各样依照封建社会阶级等级不同的穿戴。脸谱用于净、丑两行。属于生、旦的极个别人物也偶然采用,《牡丹亭》: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有“曲仙”之称。明代传奇中罕见的长剧,共55出。
披着浪漫主义外衣的现实主义作品;杜甫后裔杜宝之女杜丽娘、柳宗元28代孙柳春卿即柳梦梅、春香、陈最良、黄 梅 戏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一、唱腔
黄梅戏唱腔分为两大类一小类,即主调、花腔、阴司腔。
(1)主调
又称正腔,是黄梅戏中常用的板腔系统的唱腔,男腔为宫调式(1--5定弦),女腔为徽调式(5--2定弦)。
(2)花腔:
是对传统花腔小戏唱腔的总称。如《夫妻观灯》、《打猪草》、《蓝桥汲水》、《补背褡》、《打纸牌》、《卖杂货》、《三字经》、《送绫罗》、《瞧相》、《讨学俸》等小戏。
(3)仙腔、阴司腔:
仙腔:又名道腔、道情,原为神道出场专用的曲调,曲调旋律流畅,也是由4个乐句组成的单段体结构。
阴司腔:又名还魂腔。旧戏中多用作鬼魂出场或人物病重将死时演唱。旋律低沉优美,凄苦悲凉,有较长的拖腔。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
豫 剧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
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
豫剧的角色行当分:四生;四旦;四花脸。
篇二: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秦腔》教案
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秦腔》教案
一、概述
· 高中一年级
· 湘版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梨园百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秦腔的基本知识,能够总结秦腔的艺术特点;
2、认知目标:学生能体会秦腔的艺术魅力,并了解秦腔中净角和丑角的行当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互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音乐课堂期待,有兴趣,但对于本单元的传统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大部分学生对中国戏曲缺乏基本的了解,根本不感兴趣,因此连最基本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但通过上节课对京剧的学习,学生对京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陕西地图交代关中地区的位置
陕北---陕南---关中三地划分
关中地区有陕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西安,西安是13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2、欣赏歌曲《秦娃》,了解关中地区风土人情,引出秦腔
视频中表现了陕西关中地区的风俗风貌
简介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辣子一道菜,不座蹲起
来,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碗盆难分开,唱戏吼起来。引出秦腔。
二、新课教学
1、秦腔的由来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2、秦腔的历史
秦腔“形成于秦朝,精进于汉朝,昌明于唐朝,完整于元朝,成熟
于明朝,广播于清朝,几经衍变,蔚为大观”。
3、秦腔的剧本
秦腔是中国所有戏曲品种中剧本保留的最完整的一个剧种
4、秦腔的艺术特点:通俗性,夸张性
①表演技艺
看视频,了解秦腔表演技艺中的繁多种类
秦腔表演技艺十分丰富,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棍、顶灯、咬牙、转椅等。神话戏的表演技艺,更为奇特而多姿。
②唱腔
看视频,总结秦腔唱腔的特点
秦腔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刚柔并济。既有浑厚深沉,慷慨高昂, 慷慨激越的风格;又有细腻柔和,凄切婉转轻快活泼得特点。
5、音乐活动-----跟我吼秦腔
学方言,感受秦腔魅力:现代秦腔《白鹿原》片段 ? ?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 金疙瘩,银疙瘩 还嫌不够,天在上,地在下 你娃嫑牛。a 教师逐句范读唱词,学生跟读 b 学生自主练习 c 学生展示
6、秦腔的行当——生、旦、净、丑 a 净角视频
“净”,俗称花脸,大多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演风粗犷。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及
技艺特点,又可分为大花脸,如以唱功为主的包拯;二花脸,如以做
功为主的曹操。二花脸又可分武花脸,如以武功为主的杨七郎。b 丑角视频
“丑”,扮演喜剧角色,由于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又
称三花脸。传统戏中丑角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有语言幽默、行动滑
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诈刁恶、吝啬的人物。
三、本课小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绚丽瑰宝,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尤其是戏曲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了解、搜集关于湖南地方戏---花鼓戏的相关资料
五、下课
篇三:戏曲编
戏曲编
第一章 一种独特的戏剧文化
第一节 “戏曲”一词的基本含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特别称谓。到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等著作中,才把“戏曲”一词作为包含宋金杂剧,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清代以来的各种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的通称。
第二节 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综合性
二,虚拟性
三,程式性
第三节 戏曲的活动方式
有史以来,戏曲艺术主要有三种活动方式。一是庙会演出。一是宴会演出。一是剧场演出。一是广大民众的自娱演唱活动。
第二章 中国戏曲史
第一节 戏曲的起源与形成一,概述
二,戏曲源头略说
民间歌舞:《东海黄公》(秦汉时代),《大面》,《钵头》,《踏摇娘》(南北朝,隋唐)
民间说唱:《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滑稽表演 傩舞与傩戏
三,词语释例
优孟:春秋时楚庄王的乐人。
东海黄公:汉代百戏节目。
踏摇娘:唐代歌舞戏。
大面:唐代歌舞戏。也称“兰陵王”,“代面”。
钵头:唐代歌舞戏。也称“拔头”,“拨头”。
参军戏:唐代流行的滑稽戏。
梨园:唐玄宗时,宫廷中所设专门训练乐工的机构。
第二节 宋辽金杂剧
一,概述
二,词语释例
官本杂剧:宋代流行的戏曲。
院本:金朝流行的戏曲。
第三节 宋元南戏
一,概述
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戏文”等,是北宋与南宋之交,温州戏曲艺人首创的扮演大规模故事的戏曲样式。其首创剧目是《赵贞女》,《王魁》。南戏的角色有生,旦,净,丑,外,末,贴等。
二,词语释例
书会:宋元时代为艺人写作剧本,曲本的民间创作组织。
九山书会:温州的书会。温州是南戏的原创地。
第四节 元杂剧
一,概述
金末元初,在北方流行的诸宫调,唱赚等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以大套北
曲来演唱故事的戏曲形式。
二,词语释例
玉京书会:元杂剧作家在大都的创作组织。玉京书会的重要成员有关汉卿,白朴,杨显之,赵公辅,岳伯川,赵子祥等。
四折一楔子:元杂剧剧本的结构体制。
旦本,末本:元代北曲杂剧的演出,只有正末和正旦两种脚色有唱曲的任务。
第五节 明清传奇与杂剧
一,概述
在明清传奇的演出实践中完成了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
二,词语释例
传奇:“传奇”一词本来是唐代小
说的篇名,后来通指唐人文言小说。
出:传奇的情节分段。
副末开场:明
清传奇的惯例。
第六节 清代地方戏
一,概述
清代戏曲声腔发展的最辉煌的成果是京戏的形成。
二,词语释例 雅部,花部:乾隆年间,昆曲称“雅部”,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称“花部”。
南昆,北戈,东柳,西梆:清代前期,人们对当时流行的戏曲声腔的分布情况所作的大体概括。
乱弹:乾隆年间,人们把昆曲视为“正声”,把昆曲以外的梆子腔,戈阳腔,皮
黄腔等地方戏称“乱弹”。
四大徽班:清代乾隆以后活跃于北京的四个最著名的徽班。
两小戏,三小戏:戏曲声腔剧种形成的初级阶段。
折子戏:戏曲演出形式。
第七节近代戏曲
一,概述
(一)京剧的形成
(二)多层次的戏曲文化
(三)戏曲的改良
二,词语释例
古装新戏:辛亥革命后,由梅兰芳首创演出的一种京剧新剧目。
时装新戏:清朝末年到辛亥革命时期,新编的一种表现现代生活的戏曲,以穿着时装而得名。
连台本戏: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
易俗社:1912年成立于西安的秦腔改良团体。
三庆会:1912年成立于成都的川剧改良社团。
上海新舞台:中国第一座有先进设备的近代化剧场。
奎德社:中国近代以改良戏曲为宗旨的女子演出团体,一名奎德坤剧社。
警世戏社:评剧初创时期唐山的表演团体。
李文茂:清道光年间广东本地班演员。
刘艺舟:戏曲活动家,编剧,演员。
汪笑侬:京剧作家,演员,工老生。
成兆才:评剧作家,评剧演员,评剧创始人之一。
第八节 现代戏曲
一,概述
二,词语释例
民众剧团: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地方戏曲剧团。
延安平剧研究院:1942年在延安成立的京剧研究和演出的团体。
新秧歌运动与秧歌剧:新秧歌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发起的群众文艺普及运动。
改戏,改人,改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戏曲改革的主要内容。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戏曲改革的方针。
三并举:戏曲创作的方针。
第三章 戏曲声腔剧种
第一节 戏曲声腔概述
戈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梆子腔,皮黄腔,昆曲。
第二节 戏曲剧种举要
昆剧,京剧,秦腔,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川剧。
第四章 戏曲文学
第一节 什么是戏曲文学
戏曲文学泛指中国戏曲的剧本 创作。
第二节 戏曲作家与作品
一,宋元南戏的作家作品
(一)朴素的民间戏曲
宋元南戏的剧本体系比较自由,不分“出”,不分“折”。音乐结构也比较自由,篇四:舞台艺术基础知识考试练习题 1 [ 单选题 ] 中国 传统音乐 类型包括 ? ? ? ? a 歌曲、歌曲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 b 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 c 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d 民族音乐、国乐、宗教音乐 2 [ 单选题 ] 以下对江南丝竹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 ? a 丝竹乐是指由丝弦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 b 主要曲目有《行街》《四合如意》《三六》《平湖秋月》等 c 其中二胡和笛子是主奏乐器、因乐意细腻、优雅为特色 d 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 e 不考 3 [ 单选题 ]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体裁,他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同时也容纳了舞蹈、舞台美术等其他成分,以下对歌剧描述错误的是
? a 歌剧在音乐上很丰富、它包含了乐器、声乐、声乐中又包括了独唱、重唱、合唱等形式
? b 西方歌剧独唱的最大特点是它们为朗诵化的宣述调和歌唱化的咏叹调,它们
成为歌剧歌唱的两种主要形式
? c 歌剧往往具有强烈的现代都市的时代气息,无论他是表现什么题材,总是让
人感到热闹非凡,仿佛让人置身于宣嚣繁忙的都市生和之中
? d 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早的歌剧以古希腊神话传说故
事为题材
? e 不考 4 [ 单选题 ] 近代管弦乐队是由许多不同种类乐器组合而成,一般分为 ? ? ? ? a 两个乐器组,包括管乐组和弦乐组 b 三个乐器组成,包括弦乐组、木管组和铜管组 c 四个乐器组成,包括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器组 d 四个乐器组成,包括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键盘乐器组 5 [ 单选题 ] 钢琴三重奏包括的乐器有 ? ? ? ? a 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 b 小提琴和两架钢琴 c 两把小提琴和钢琴 d 三架钢琴 6 [ 单选题 ] 对以下 古典 歌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满红红》音调深沉稳健,歌词节奏分布比较均匀,略带悲壮色彩 b 《念奴娇-赤壁怀古》整体结构和情绪的起伏均匀与歌词密切结合,具有雄
健豪放的气质和浓度的古典风格
? c 《阳关三叠》音调整体风格古朴深沉,后段略显激越
? d 《扬州慢》曲调清新舒暖,既古朴典雅又不失庄重 7 [ 单选题 ] 以下关于民族乐器独奏的选项中描述正确的是 ? ? ? ? a 《梅花三弄》为古筝曲、整个音乐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b 《十面埋伏》为琵琶独奏曲,以三国时期的战争为主题 c 《喜相逢》原为江南民间乐曲,音乐欢快热烈,充满乡土气息 d 《春江花月夜》为民族管弦乐曲,建国后经过多次改编加工,配器更加细腻
精巧,旋律愈发淡雅清丽
[ 单选题 ]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 ? ? a 词:田汉 曲:聂耳 b 词:聂耳 曲:田汉 c 词:田汉 曲:洗星海 d 词:李叔同 曲:洗星海
[ 单选题 ] 歌剧《白毛女》于1945年4月首演,它是由 ? ? ? ? a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 b 柳州市剧本创作组集体创编 c 朱本和等五个人编剧、张敬安、欧阳廉叔等作曲 d 闫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曲 10 [ 单选题 ] 对以下歌剧内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刘三姐》根据壮族姑娘刘三姐通过对歌与地主斗争的民间传说而改编
? b 《江姐》剧情是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江姐临刑前与战友诀别诗唱的“绣
红旗”深情而有乐观,变现了革命者英雄主义的气概
? c 《白毛女》取材于晋察冀边区,流传的恶霸地主黄世仁迫害贫穷女人喜儿的故事,在共产党领导下已在深山变成“白毛女”的喜儿重获新生的故事
? d 《洪湖赤卫队》描写湖北洪湖地区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与队长刘闯的率领下,几经坎坷周折,消灭恶霸南天霸的反动武装故事 题目解析:
南天霸是红色娘子军的反面人物 11 [ 单选题 ] 《茶花女》《费加罗的婚礼》《莎乐美》《弄臣》《唐璜》《奥涅金》《奥赛罗》以上歌剧有几个出自威尔第 ? ? ? ? a 全部都是 b 5个 c 3个 d 1个 12 [ 单选题 ] 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一种黑人流行音乐风格,是美国黑人的“布鲁斯”音乐发展而成的一个支流,也是“布鲁斯”城市化、白人化的结果。这句话是形容哪种音乐类型的 ? ? ? ? a rap拉普 b jazz爵士乐 c hip-hop d rb节奏布鲁斯 13 [ 单选题 ] 芭蕾传人我国的时间在 ? ? ? ? a 20世纪20年代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14 [ 单选题 ] 以下对现代舞特点描述不正确的 ? ? ? ? a 主张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 b 其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的动作程式的束缚 c 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 d 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15 [ 单选题 ] 《春江花月夜》《蛇舞》《霓裳羽衣舞》是以下哪位舞蹈家的代表作 ? ? ? ? a 戴爱莲 b 陈爱莲 c 资华筠 d 舒巧 16 [ 单选题 ] 以下舞蹈作品由贾作光编导的有 ? a 独舞《长鼓舞》
篇五:音乐美学作业
内蒙古师范大学
音乐美学
(一)论文
论文题目:京剧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院 系:音乐学院
班 级:2011级音乐表演班 学生姓名:武雨东 学 号:20111103865 日期:2013-12-06 京剧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摘要: 本文从京剧美学的视角,以写意化、歌舞化、程式化为三大理论层面,对戏曲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对于我国各戏曲剧种各行当的表演艺术,均可提供理性思辫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 京剧;表演;美学;程式
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而以“角儿的艺术”为特征的戏曲,又以其表演艺术为中心。因此,戏曲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既受整个戏曲美学特征的决定与制约,又是整个戏曲美学特征的具体体现与艺术支撑。
研究、探讨戏曲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不仅对于戏曲表演艺术,而且对于整个戏曲艺术,都具有重要的理性思辨价值与实践参照作用。
具体而言,戏曲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写意化
“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一个与实际的生活形态相去甚远,艺术的韵律随着心意流荡的天地—当然,不会是一个逼真的纪境。’,① 写意化的核心,是直接作用于“意”,不是凭借实物的逼真外形去表现。写意化的美学特征,主要通过虚拟与夸张两大手法予以具体呈现。
虚拟是集中、提炼的结果,是排除了严格而细琐的物质性限定后的产物,为的是为清晰地表现本质特征,即“写”出“意”来。例如以鞭代马、以桨代船、以车旗代车、以水旗代水、以火旗代火、以杯、壶代盛宴,以演员脚步代上下楼等等,都是戏曲表演以虚拟手法达到写意化目的的经典例证。
夸张是夸大事物的本质属性的一种表演方法。例如戏曲表演中的“甩发”、“打出手”、“磋步”、“倒僵尸”等等,都是夸张的成功例证。
写意化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写实化传统美学的主要区别之,正如当代著名美学家彭吉象先生所说:“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则 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②
写意化表演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主要美学特征,例如京剧《秋江》,既无船亦无水,全凭演员靠一只船桨,就营造出上船、下船、行船的意境;又如京剧《三岔口》,全凭演员的虚拟与夸张表演,就营造出黑夜摸打的意境。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二、歌舞化
清代戏曲理论家王国维对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有一句十分准确的概括:“以歌舞演故
事。”因此,戏曲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也自然以歌舞化为其重要标志之一。
所谓“歌舞化”,指的是载歌栽舞,这是戏曲表演艺术与话剧表演艺术的主要区别之一。
中国戏曲表演的“歌”,即唱腔,它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如音乐体制(板式变化体、曲牌联缀体、综合体)、演唱特点(行当唱腔、流派唱腔、剧种唱腔)、演唱风格、演唱韵味、发声方法等等。
中国戏曲表演的“舞”,即舞蹈,它也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如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的“剑舞”、京剧《天女散花》中天女的“水袖舞”、京剧《徐策跑城》中徐策的“跑城舞”等等,多半都是边舞边唱的,因此它们都是“载歌栽舞”歌舞化的成功范例。
三、程式化
程式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要不断地创造新的表演程式。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现代京剧《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洋车舞”,就是创造的新的戏曲表演程式,受到广大观众与专家的赞赏;又如京剧《满汉全席》中“炒菜群舞”,也是成功的新的表演程式,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篇:《强化指法训练》教学反思
由于二年级学生初学识电脑,首先所学的就是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使用。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功之处:在学生们练习手指的基本键位时,我手把手的让学生把手指放在准确的位置上,并讲解这样放的原因,经过两学期时间的手把手的训练和个别指导的教学,学生们大都能准确地把十个手指放在基本键位上,而且能对八个基本键熟练地操作。然后进行其他键的练习,结果是打乱的顺序,有一部分同学就反映不来了,这主要是手指还不够灵活,字母所在的位置还记得不够精确。一指动其他指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动;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指法练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指法练习比较枯燥乏味,无兴趣,为了加强手指的灵活性,使学生对指法练习不厌烦,我便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一大部分同学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在兴趣氛围中,掌握了新的技能技巧。
不足之处:由于小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较差,练习时纪律性、时间性把握的不好,老师课前没有备好学情,课堂上针对出现的情况没有及时的调整,合理安排,导致练习时间不紧凑。
针对小学生的上课情况,今后,我将在课前先要备好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能合理地调节课堂结构,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篇: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论文
在这戏曲鉴赏课中我认识了戏剧,其中有越剧,绍剧,莲花落等。戏剧文学的特征 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没有舞台,没有演员,便没有戏剧。一出戏的演出,首先要有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基础;还要有布景、道具、化妆、灯光、服装和效果;有的要音乐伴奏;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有舞蹈因素等等,戏剧和其他艺术样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它通过演员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开展故事情节,以揭示既定的主题。一般说来,戏剧文学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戏剧文学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要求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二)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个性化和动作性 戏剧文学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
戏剧文学的分类 戏剧文学的种类繁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根据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作独幕剧和多幕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和歌剧;而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则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在我们的戏曲鉴赏课中讲到的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发祥于上海。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就以越剧版的红楼梦为例,编剧者选择了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最是适合不过了,所有现有的体现宝黛爱情的戏曲,以越剧的演绎最为成功,正是因为哀婉凄美的爱情故事,唯有在柔美、婉约的越剧里,最能淋漓尽致地得以体现。
近年来,绍兴莲花落表演、唱腔及音乐,皆有较大发展,在伴奏上有时加用琵琶、扬琴、二胡、笛子等乐器,还根据剧情需要,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及部分民歌小调,并开始进行男双档演出的尝试,除发挥原说唱特点外,还增加表演部分。我主要想论述一下现今的莲花落,我平时很爱看绍兴莲花落,其中百看不厌的还是《大年三十》由寿建立,陈飞,翁仁康,吴素英,周柳萍等老师演的作品。在此我就通过这部作品以小见大,来点论其特点,活力。首先论其特点,从上所述介绍可大概看出现今其唱说形式为,唱说者一人手执三敲板、纸扇,桌置醒木。伴奏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琵琶一人,以琵琶随托平板部分的演唱。但在《大年三十》这部作品上,我们未见这种形式,我想 这正是绍兴莲花落的发展,它不在是演出形式单一的作品,而是电影式的多人表演,以莲花落为主体的形式又说又唱。剧情上,《大年三十》讲的是大年三十时,教书先生苏义救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的施潘嫂的故事。场景是一般老百姓的家,从三家之间的关系出发来讲述故事。可见绍兴莲花落在取材上,是以民间为取材地。作品很贴近生活。因而其故事情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很是受绍兴人民喜爱。体现了邻里之间人与人患难之间,互相帮助的真情。鲜明的人物形象、古朴的民俗民风,加上过大年的特定气氛,使全剧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绍剧是绍兴的一大特色,它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绍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悟空戏独树一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1950年定名为绍剧,绍剧是一种古老的剧种,来源于秦腔,明末清初时期形成于绍兴地区,后兴盛于清康熙、乾隆年间。
绍剧是绍兴的地方戏,是鲁迅笔下社戏的主要内容,以猴戏著称。观众们熟悉的也多是绍剧中的古装戏。最终敲定以绍剧演绎《生命的飞翔》,源于绍剧高亢激越的唱腔和豪放洒脱、文武兼备的演剧风格最能反映剧本所体现的英雄风采。《生命的飞翔》以抗震救灾英雄邱光华机组的英模事迹为原型,用戏曲艺术的形式,塑造了邱光华机组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英勇无畏、勇于奉献的英雄主义群像,热情讴歌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令人意外的是,绍剧演员姚百青此前最擅长的是演猪八戒,而在《生命的飞翔》中,他却成功地塑造了我军英雄飞行员邱光华。姚百青表示,演员们除了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还在传统绍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表演方面的改进。他说:“《生命的飞翔》不是纯绍剧,打破了程式化的东西,进行创新。身段动作、对白等,都与绍兴当地的社戏不同。”
还有《东山再起》也是深深吸引我的一部戏,它的剧情简介:“生于穷山恶水间,风刀霜剑不皱眉。练就铮铮双飞翼,猎尽窃窃狐兔辈。敢蹈四海万顷浪,笑迎五洲千钧雷。天赋一腔凌云志,搏击到死头不回。”一曲激情澎湃的主题歌,唱出了《东山再起》的精神风貌。东晋中期,朝政腐败,前秦南压,内忧外患日盛。文武双全而年少气盛的名士谢安,因淝水初战失利,又遭大将军桓温无端指责,愤而辞官隐居会稽东山。桓温之女桓蔷是谢安的红粉知己。当胡秦再次兵临淝水、晋军连遭败绩时,她千里迢迢寻至东山,几经周折,力劝谢安复出,临危受命以救国难。
剧作再现了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塑造了名士谢安、侠女桓蔷和枭雄桓温三个艺术典型,还塑造了书圣王羲之、高僧支遁等多个各具个性特色的舞台形象。剧作以谢安人格的自我完善为主线,主题鲜明而风格空灵,具有独到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东山再起》所体现的“失意不失志”,执著奋进、再创辉煌的精神,既是古越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昌调腔是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又名掉腔、绍兴高调、新昌高腔,以新昌为中心,流布于浙东绍兴、萧山、上虞、余姚、嵊县、宁海等地。它被认为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惟一遗音。新昌调腔音乐可分为剧唱音乐和场面音乐两部分。剧唱音乐由文(唱辞)乐(唱腔)两者构成。剧唱的文体以曲牌为基本结构单位。调腔唱词严谨,曲牌丰富,如今尚存传统曲牌360多只,分“套曲”和“只曲”两大类。调腔的脚色行当有“三花、四白、五旦堂”之称,三花为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白为老生、正生、副末、小生,五旦堂为老旦、正旦、贴旦、小旦、五旦。其表演以精湛细腻著称,有擎椅、掌烛、背身踢靴等绝技。调腔音乐的特色有三种:一为帮腔,二为叠板,三为干唱。
《挑水伯断案》是一部大型调腔古装轻喜剧,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以挑水卖水为生的挑水伯,在一桩杀人案被糊涂县令错判后,他仗义直言,主持公道,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他历尽艰辛、吃尽苦头,还差一点搭上自己的性命,最终,他层层抽丝剥茧查出了真凶,挽救了无辜。挑水伯的扮演者是县调腔剧团青年演员王莺,她的表演细腻到位,给整台戏增色不少,她感慨地说,这个角色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尝试,因为以前她演的都是很正统的老生戏,这个戏为喜剧,有点带小丑的味道,对她来说难度特别大,但通过许多日子排下来,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当中了,这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进步。
以前我对戏剧是不感兴趣,上了这次的课后,才发觉戏剧其实是挺有意思的,它的文化历史也是挺悠久的。从中莲花落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剧种,它弥漫着一股乡土的气息,它作为绍兴乡土特色的剧种,而我又在这绍兴上学,真的是很开心,希望借此机会可以多接触些莲花落,也希望当地的人能多多发扬它,让它成为绍兴文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计算机093班
周丽燕
第五篇:戏曲鉴赏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科学技术师范学院班 级:09级英语教育班 姓 名:孟裕娟学 号:200940927101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中国京剧与评剧
课程名称:戏剧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浅谈中国京剧与评剧
学生:孟裕娟
摘要: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评剧,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它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京剧与评剧各具特色,成为戏曲领域的重中之重。
关键字:京剧起源;京剧艺术;《霸王别姬》;评剧起源;评剧艺术;《花为媒》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在国外,他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剧”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一、京剧起源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而京剧的形成分为以下四个时期:孕育期、形成期、成熟期和鼎盛期
二、京剧的形成与传播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三、京剧的艺术特色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20世纪的第一个50年,是中国京剧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都产生于这个时期。但是,很多京剧名家也都凋谢于这个时期,后人欣赏他们的艺术,只能靠他们当时留下的一大批老唱片了。当时有名的演员,大都在高亭、百代、蓓开、胜利等唱片公司灌有唱片传世,种类繁多。其代表作品有:《王子复仇记》、《贵妃醉酒》、《霸王别姬》。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技术的进步,这些老唱片也渐至于湮灭,大部分变得不可考了,为后人欣赏、学习前辈名家的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先后有中国唱片等公司把一部分老唱片翻录在磁带或者其他介质上予以出版,但是却一直没有对整个老唱片音乐资料进行过系统整理,就是翻录过的东西,也大多市面无售了。不过,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成熟也给我们这些老唱片的普通爱好者带来了希望,使我们有了尽可能全面整理这些老唱片的可能性。
四、京剧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此故事为中国著名戏曲曲目之一。《霸王别姬》 是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另有一部以小说改编的经典电影。《霸王别姬》(1993年)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曾于1993年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这也
是我国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影片。《霸王别姬》除获得金棕榈大奖外,还获得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国际电影奖项。这部作品也曾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是一部享有世界级荣誉的电影。另有同名单机游戏和菜色。
五、京剧的意义
京剧讲究对上孝,对下慈。京剧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是融唱,念,做,打,舞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具有浓烈的民族色彩和浓郁的传统风韵,它是国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的骄傲。京剧博大精深,前辈大师给我们留下的艺术财富是多么宝贵1我们这感受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在品味艺术家的个人魅力。我们应该多了解戏曲知识,从戏曲文化中汲取人文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
六、评剧简介
评剧,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汉族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评剧,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曾经被封为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小女婿》,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东北韩少云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欢迎。
七、评剧的艺术特点
评剧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自由、生活
气息浓郁的特点。《花为媒》是评剧经典剧目,喜剧。剧名的意思是“以花为媒”。风格幽默,唱词优美。几个高潮或著名唱段为:报花名、菱花自叹、闹洞房。曾被录制为电影作品。
八、结束语
京剧与评剧是我国戏曲综合艺术的典范与文化传承代表,京剧的音乐丰富多彩,它的唱调不仅集中了西皮、二黄等多种腔系(腔调系统),而且各腔系中的版式多样,适应各种戏剧场面和人物表演的需要。而各行当的曲调区分又较为明显,行当中的流派唱腔众多,因而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从而确定了京剧成为当今我国戏曲剧种盟主的地位,评剧作为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评剧与京剧各具特色,成为戏曲领域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傅谨,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以昆曲的文化角色为背景,《文艺研究》,2007年第9期
[2] 孙焕英,在哲学层面谈京剧,2011年7月
[3] 王乃和,《成兆才与评剧》,1984年,页码12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