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戏曲音乐教学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
【摘要】传统戏曲与学生现在的生活距离遥远,这种完美艺术是“曲高和寡”,让人敬而远之。为了让学生能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戏曲艺术,逐步感受和热爱我国的戏曲艺术,我在戏曲欣赏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了贴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加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和时尚元素,巧妙利用课外教学资源,通过多种途径营造传统戏曲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对戏曲文化关注和理解,更新学生对传统戏曲的认识,逐渐改变“戏曲音乐很土”的观念,用正确的审美态度聆听中华民族音乐,感受和鉴赏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理解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 兴趣 戏曲欣赏 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中国传统戏曲欣赏占了一定的比重。然而,由于传统戏曲的内容、形式与现今儿童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使许多小学生对传统戏曲欣赏并没有多大兴趣。课堂上,录音机里播放着艺术家的名作,有的学生一动不动,非常遵守纪律,但两眼空洞迷茫,一付发呆的表情;有的坐立不安,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有的同学聊天说话,做着小动作。戏曲欣赏对他们一点吸引力都没有,更难说要让学生爱上中国戏曲。音乐教师经常抱怨戏曲欣赏课难上,也有许多困惑:“戏曲该怎么教学生才会喜欢?”“戏曲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人生厌?”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此理念指导下,我从激发孩子学习戏曲的兴趣入手,注重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和兴趣,以喜爱的音乐表现形式为载体,改变戏曲的呈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听戏曲、看戏曲、唱戏曲、表演戏曲,最终让学生热爱戏曲欣赏,进而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一、对比赏析,激发兴趣
戏曲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国粹艺术,历史悠久,现在的学生对其知之甚少,觉得戏曲冗长枯燥、毫无生气。戏曲欣赏前,可借助学生现代的审美经验,先让学生欣赏用流行音乐形式“包装”的现代版戏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戏曲内容,然后对比欣赏传统唱法的戏曲,感悟两者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和相同之处,用正确的审美态度聆听中华民族音乐,感受和鉴赏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理解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逐渐改变“戏曲音乐很土”的观念。
一次,在六年级某班上曲艺欣赏这个单元中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时,我按照音乐欣赏课的一般流程,即介绍作品背景、音乐体裁、演唱者、歌词大意、听赏音乐、简单学唱等,在作品介绍环节用了半节课后,学生开始听赏音乐,在听了一遍后,我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位男生这样说道:“老师,这首歌太土了,旋律一点也不好听,锣呀、鼓呀,敲得吵死了,反正音乐课欣赏的音乐都没什么好听的。”当他发言完毕,班上就骚动起来了,大多数同学连声附和,感同身受,我一时无语,发脾气强迫学生按照我的思路听,那就失去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了,我赞赏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更赞赏他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更是如此,不可能以程式化、结论性的标准来要求评判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另一个班级授课时,我改变了我的教学策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传统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出视频,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和“快乐男声”张杰、苏醒的表演激情碰撞,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听赏后不禁发出感慨,“原来戏曲也这么好听。”听过几遍之后,大部分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将这首戏曲已经唱得比较准确了。其后,我播放精美的课件辅助音乐创作背景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聆听,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让学生了解电视
连续剧《四世同堂》,从而理解歌词含义,在一系列的铺垫教学之后,学生在心理和听觉上已经接受了这种民族音乐,最后我让学生反复对比欣赏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的精彩演唱,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叹老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在浓厚的京腔京韵中感受到戏曲的艺术魅力,自我产生演唱和表演的欲望,并最终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模仿体验,感受魅力
学生在欣赏戏曲的同时,我利用学生较强的表现欲,引导学生尝试模仿戏曲中典型的表演元素,在戏曲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和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魅力。
模仿戏曲演唱,即“唱”。学生跟着录音机或音像媒体学唱一些戏曲片段,如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评剧《花为媒》等戏曲经典唱段。在演唱中体会不同的戏曲唱腔特点,如速度缓慢、旋律婉转曲折,字少腔多,抒情性强;或旋律较平直简朴,字多腔少,朗诵性强等。
模仿戏曲念白,即“念”。引导学生模仿一些经典戏曲作品中的念白,品味戏曲的腔调韵味,如黄阅的《折子戏》、许嵩的《如果当时》、魏晨的《少年游》、华少翌《梨园英雄》、零点《粉墨人生》等,同时请学生创造性的将生活中的对话也用戏曲“念”的方式来表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
了学生兴趣。
模仿戏曲中的虚拟动作,即“做”。模拟戏曲舞台上被舞蹈化和美化了的生活动作,如戏曲舞台上的开门、关门、上楼、下楼、行船、走马,《三岔口》一剧中,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摸黑开灯;《拾玉镯》一剧中,孙玉姣接近生活动作的做针线等。引导和启发学生注意模仿演员的表演,理解演员动作所要表达的内涵和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在欣赏和感受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思维能力。
模仿戏曲武打动作,即“打”。通过观看戏曲艺术家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鼓励学生模仿一些简单的武打动作,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三、创生资源,追根溯源
吸收流行文化,永葆创新精神,是艺术得以延续的奥秘,同样的道理也适合戏曲艺术的发扬与传承。教师要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利用身边的音乐资源,遵循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内涵。
基于新课标的指导,针对学生喜欢演唱流行歌曲,崇拜明星的特点,我收集了大量融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如学生耳熟能详的《说唱脸谱》、《霍元甲》;《盖世英雄》、《中国功夫》;《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说女子不如男》;《新贵妃醉酒》……在这些歌曲聆听和欣赏中,引导学生探究歌曲是
以何种表现形式融入戏曲元素,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他们总结出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运用了戏曲中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而改变了唱法;有的是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来表现,这样的音乐鉴赏收获是难能可贵的。这些歌曲既有传统的音乐元素又充满时代气息,学生专注而投入的听着、唱着,不禁感慨,“流行歌曲中加入戏曲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蒙泰韦尔迪曾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新课程理念下的戏曲音乐欣赏教学,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在听赏戏曲音乐中需要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的体验方式,突出聆听音乐这一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对戏曲文化关注和理解,更新学生对戏曲的观念,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使中国传统戏曲这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在我们的努力下重绽昔日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戏歌,架起流行歌曲与戏曲音乐的桥梁》,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第07期。
第二篇:音乐教案戏曲
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梨园百花
(第一课时)
燕楼中学
刘钦兰
课题:第六单元 梨园百花 教学内容:
义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梨园百花》第一课时欣赏部分,40---45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特色与悠久的历史,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戏曲艺术,热爱民族文化。
2、通过欣赏体验几个代表性的剧种: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秦腔、豫剧的风格特点,初步了解他们的发展概况。
3、通过听辨练习判断出戏曲的剧种。
教学重点:
欣赏《原来姹紫嫣红》《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报花名》《闹花灯》《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唱段。
教学难点:
体会并辨别地方戏曲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国粹京剧,今天要学习第六单元《梨园百花》进一步体会我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幻灯片展示课题)首先我们看几段视频资料。
1、播放戏曲功夫的视频资料,给学生直观展示戏曲的表演技巧:翎子功,帽翅功,水袖功和矮子功。
2、请学生模仿矮子功,学演员蹲着走路。以积极参与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
1、同学们模仿得很像,我看很有学习戏曲的天分哦。其实戏曲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凄美的故事中蕴含美丽,质朴的音调中显现悲壮,爱的情感冉冉升腾,美的乐波潺潺流淌。听,犹如山泉正静静地流进我们耳朵的是昆剧《牡丹亭 游园》选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播放《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视频资料。简介《牡丹亭》故事概要并介绍昆曲的发展和特点。
2、如果说昆剧犹如静静的山泉,那么越剧就像是竹林间优美的小溪,极富江南地区的诗情画意,接下来我们欣赏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起体会一下它优美抒情的风格。
播放《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视频资料,重点介绍越剧的发展和特点。
3、山泉小溪汇进了河流,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呢?应该是一条涛涛流淌的河流吧。这就是评剧给我的印象,请听评剧《花为媒》选段《报花名》。
播放《报花名》视频资料,介绍剧情,重点介绍评剧的发展和特点。
4、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去湖北黄梅县,听到这个地名,大家肯定猜到我们要欣赏的戏曲了吧?对,就是黄梅戏。黄梅县有将近30个湖泊,然而黄梅戏就像这些家门口的湖泊一样亲切朴实,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播放黄梅戏《夫妻观灯》选段《闹花灯》,介绍此选段的情景,重点讲解黄梅戏的发展和特点。
5、这节课我们欣赏的最后一段戏曲是秦腔《祝福》选段《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秦腔的特点最明显,粗狂朴实,直起直落,高亢激越,就像豪迈的大瀑布从上宣泄而下。来,我们一起体会一下粗狂的秦腔。
播放《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视频资料。介绍秦腔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三、小结
1、众多的山泉、小溪、河流、湖泊、瀑布都会流进大海,这些各个地方的戏曲最终汇成了我们中国地方戏曲的海洋。现在请每位同学认真阅读45页“音乐网上行-----中国地方戏曲”,找到戏曲的特点(戏曲源于民间;有地域性,一般而言,南方戏唱腔细腻婉转,北方戏粗狂豪放;生活化;通俗易懂)。
2、幻灯片展示已归纳好的昆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秦腔的特点。
四、检查效果
1、听辨戏曲:通过地方语言、地方风格辨认地方戏,巩固已学内容,拓宽视野。
2、分别播放豫剧《朝阳沟》选段,评剧《刘巧儿》选段,越剧《祥林嫂》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和拓展戏曲粤剧《昭君出塞》,让学生听后完成47页连线练习并检查答案。
五、结束部分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戏曲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你们也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一节课我们只能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欣赏,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从对中国地方戏曲的认识中,喜爱上我们的戏曲艺术,热爱上我们的民族文化。
下节课我们将学唱戏曲,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
第三篇:戏曲教学
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戏曲内容是比较难完成任务的。学生喜欢的100%是流行音乐,戏曲音乐几乎无人问津,面临戏曲已经出现的危机,挽救戏曲,挽救民族文化是我们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进行戏曲教学,使我们学生认识戏曲,了解戏曲,喜欢戏曲,使我们中国优秀的戏曲音乐发扬光大,这是需要音乐教师所思考和努力的问题。音乐老师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和研究,寻求好的方法和措施。在戏曲教学中,笔者做过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也有很多感悟和心得,愿意和同行一起探讨,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的自身因素直接关系到戏曲教学的效果
现在的音乐院校的课程很少有戏曲的选修,培养的学生对戏曲知之甚少,对外国音乐、世界音乐都要去研究,为什么对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瑰宝却弃之不理呢?这是很沉重的文化现象,也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兴趣取向。可想而知,面对戏曲教学,他们将无所适从,有的干脆就草草地欣赏一遍就了事,照本宣科的介绍介绍。学生肯定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老师的态度已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笔者认为,大学里自己没有学过戏曲,没有基础并不可怕,音乐教师应该虚心地学习,多听多看多唱多琢磨,甚至去拜师或者进修,艺高人胆大,你了解的知识越多,更能体会戏曲的精髓,能演唱一些经典的唱段,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才能更丰富。
教师对戏曲的态度应该是积极乐观的,只有你用心去体验戏曲,你的优美的唱腔,变换的身段,魅力的表情,才能够让学生对戏曲有求知的欲望,才能被戏曲吸引。曾经观摩过很多公开课,戏曲内容很少见,我想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敢于突破自己的老师才是新时代的教师,音乐教师应该做个全面的敢于创新改革的前沿者,越难的课题,越要去研究探索,这才能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的宗旨。
教师对戏曲的热爱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但是中学的戏曲教学内容要求我们不一定非得会唱很多传统的大戏,毕竟精力有限,教师可以重点熟悉几个地方大戏,如京剧、黄梅戏、豫剧、越剧等,了解唱腔特点、表演特点,会演唱著名的唱段。如黄梅戏的《女驸马》、《天仙配》,越剧的《梁祝》《红楼梦》,豫剧的《花木兰》,粤剧的《卖荔枝》,评剧的《报花名》等等。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戏曲的教学不同于歌曲教学和欣赏教学,可以看着现成的谱子跟着琴模唱就能完成。戏曲有独到的韵味,有特定的表演模式和地方语言特点,教学的时候就必然要很细腻。如唱腔的教学,单纯跟着曲谱学习,是没有效果的,还得跟着老师或者录象模仿,细细品位其中味儿。我习惯让学生跟着我一字一句的模仿,气氛很活跃,效果很好。如教《智斗》的时候,我分句教旋律的同时,还配上动作和表情,学生一本一眼的模仿,让人信心倍增,有这样的学习热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积极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为弘扬民族音乐奉献力量呢?
戏曲教学的内容在一节课里时间是很短的,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忌贪多贪快,一节课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知识或者能唱几句都是很成功的,一个甩腔拖腔的教学就要花好长时间,还得注意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太多的内容让学生有畏难的情绪。曾经看过很多戏曲教学的教案,有很多唱段完整演唱,还有很多表演,事实上根本无法完成,也是难以置信的。如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黄梅戏《谁料皇榜中状元》的教学,一节课只能完成一首旋律,如果演唱很多选段和表演,那就容量太大,内容太复杂,教学效果是非常差的。
三、从简单的戏歌、通俗戏曲音乐入手
简单的戏歌既有戏曲的韵味,又很通俗易懂易唱。京剧的入门从《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等开始,然后到《唱脸谱》,再到现代京剧《红灯记》《智斗》,传统戏曲选段《苏三起解》《铡美案》等等。黄梅戏是通俗戏曲的代表,一般放在戏曲教学的首位,先从《夫妻双双把家还》这首家喻户晓的旋律开始,再学习《女驸马》等选段。越剧的教学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开始启蒙,豫剧从《谁说女子不如男》开始学习。粤剧的教学,从广
东的地方小调的《小卖鸡》开始引入。这样的教学安排,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的兴趣也很浓厚。当然,在教学的时候,注意别对学生过高的要求,因为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只要人人都参与就是最大的成功,过分的追求唱腔和表演的完美,反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不是戏曲演员,只要能了解各个戏曲的特点,能模仿着唱一些著名选段,我认为就达到教学的目的了。学会欣赏学会演唱学会简单的动作,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至于有优秀的苗子,可以在课外辅导和培养。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戏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增强感染力和美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想象。戏曲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共鸣,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戏曲的魅力,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
戏曲也是声音的艺术,由此看来,戏曲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在欣赏现代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段的过程中,在播放画面的同时,我边介绍了京剧的人物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青衣、花旦、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小生等,在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开阔了视野。真是听之心旷神怡,观之赏心悦目,想之回味无穷。
五、让学生多参与戏曲表演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少一点填鸭式教学。戏曲教学离不开表演。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强,简单的手势、步伐,会让他们觉得很新鲜,气氛会变得活跃,等到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了,再把教学内容、难度进一步深入,必然会收到好的效果。在黄梅戏的教学中,学生们穿上水袖,做抛袖等动作,还和老师一起做单指、剑指等手势,课堂经常爆发出掌声和笑声,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人人参与表演,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我承担的几次示范课教学中,我也大胆地上了戏曲课,最大的特点是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连听课的老师和同行也和学生一起表演,气氛非常热烈,让我很受感动。谁说戏曲没有学生喜欢,如果音乐教师都行动起来,会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戏曲,领悟戏曲的魅力。在课外活动中,我也培养了一批好的戏曲爱好者,在很多次文艺活动中,我们的戏曲表演都获得了成功。当然,我们接受的都是戏曲的基本知识,要学得精辟,演得专业,还需要进一步
在中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戏曲”教学内容是比较难完成任务的。问题多集中在以下几点:从教材来看,教材编写的内容较为集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传统剧目、唱段居多,也不是一俩个课时能解决的;从教师能力来看,现在的音乐院校的课程很少有戏曲的选修,培养的学生对戏曲知之甚少,面对戏曲教学,他们“身无巧技心发慌”,无所适从,直接影响了教师对戏曲教学的态度;学生的兴趣方面来看,大部分学生学生喜欢的是流行音乐,戏曲音乐几乎无人问津,因此造成教师教的草率、学生学着无趣的状况。针对以上问题,我做了以下尝试,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我做起,身体力行
音乐教师应是“一专多能”,虽然我们没受过戏曲的专业训练,但我们毕竟是有底子的,模仿能力还是有的。因此,音乐教师应该虚心地学习,多听多看多唱多琢磨,甚至可以去拜师学艺,用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习。虽说中国戏曲种类繁多,但教师可以重点熟悉几个地方大戏,如京剧、黄梅戏、豫剧、越剧等,了解唱腔特点、表演特点,会演唱著名的唱段。如黄梅戏的《女驸马》、《天仙配》,越剧的《梁祝》《红楼梦》,豫剧的《花木兰》,粤剧的《卖荔枝》,评剧的《报花名》,当地的地方戏等等。当你以优美的唱腔,变换的身段,充满魅力 的表情出现在课堂上时,才能够让学生对戏曲有求知的欲望,才能被戏曲吸引。
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教学手段要灵活
中国戏曲有很强的地方色彩,每种唱腔都有独特的韵味,用通常歌曲教学的方式会使戏曲唱段旋律显得直白,学生难以体会戏曲旋律之精妙。因此,在教唱戏曲唱段时,我依然采用“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如在教唱《谁说女子不如男》时,此唱段为河南豫剧,唱腔建立在浓郁的河南方言的基础上,学生因不会说河南话,唱起来总是略显生硬,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找出唱段中最有特点的字和词,采用“先念后唱”的方法,先把唱词按照此唱段的行腔念出来,然后逐字逐句的教唱,再让学生逐字逐句的模仿,学生在咿呀学唱中,兴趣渐起,态度积极,再配以简单的身段表演,使这一唱段获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光电
第四篇:戏曲教学
《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一、课题:七年级(下)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二、教学对象分析:戏曲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我国传统戏曲还不是很了解,通过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活动目标:
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并通过学戏,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还有很多关于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有学生来主持。
(三)考考你:检验学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掌握。
(四)出谋划策:
(五)作业
(六)全班齐唱“唱脸谱”。
六、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困难 媒体设计
对戏曲的系统认识
利用幻灯片展示戏曲知识及配合学生表演的戏曲影视 课堂气氛的活跃
七、课程实施
(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师: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主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分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贵,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板书:戏曲大舞台)
(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有学生来主持。
1、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介绍戏曲的行当:生、旦、净、丑。由屏幕展示其画面,学生介绍。
3、主要戏曲剧种简介: 昆剧:介绍其形成及特点。京剧:
A、京剧的形成及特点。B、京剧旦角流派。C、自制脸谱欣赏。
D、模仿秀:“斗智”选段,“红灯记”选段,学生点评。黄梅戏:
A、黄梅戏的特点。
B、模仿秀“女驸马”选段,“天仙配”选段。豫剧:
A、豫剧的特点。B、模仿秀“花木兰”选段。
(三)考考你:检验学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掌握。
1、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戏曲剧是什么?(中国戏曲)
2、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3、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4、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5、我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6、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7、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手法(手,眼,身,法,步)
8、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没有实物的表演:虚拟)
9、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10、京剧“四大名旦”是(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四)出谋划策:刚才我们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也欣赏了戏曲的名段,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它博大的内涵,悠长的韵味,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同学们面对此现象,你们开动脑筋,谈一谈,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
(五)作业
1、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2、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趣的经历,把它写下来。
(六)全班齐唱“唱脸谱”。
第五篇:戏曲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开展
戏曲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开展
一、戏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戏曲虽然走入了中小学音乐课堂(在每册音乐书中都有出现),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戏曲的学习都是过眼云烟,蜻蜓点水,一晃而过,别说学生不会,就连许多教师都知之甚少。因此,加强戏曲学习,不仅能让师生受益匪浅,而且在当今时代,他是传承和振兴戏曲文化的关键性的一步。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和爱国情操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在中小学推广普及艺术是营造青少年成长的一大需要,而且只有这样,戏曲这朵艺术花朵才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成为校园一支健康的主旋律,同时,学校戏曲艺术得到普及之时,就是戏曲艺术振兴时代的到来之时。因此,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戏曲学习有其相当大的必要性。
2、就我们现在课本上的戏曲知识分别出现过京剧、秦腔、昆曲、黄梅戏、豫剧等等,其中京剧为主要部分。京剧是国粹,是一种综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历史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把京剧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国家课程体系,说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站在提高软实力的高度上推进课改,这对传播传统文化更加有利。
二、我们是如何开展教学的1、提高学生的兴趣
首先,在中低段教学中,我们通过知识抢答、制作脸谱、亲自表演、你讲我听等这些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整个京剧学习的过程中处于“动起来”的状态,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先进行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再进行授课,学生对知识了解的过程、搜集资料的过程、自学的过程,就是逐渐拉近他与京剧距离的过程,不至于在课堂上处于“听天书”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与自己好友组成一个团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简单制作成PPT,在课堂上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本组同学是如何完成戏曲知识预习的。(活动不是每个班都进行,由于工作量大,试点性的在一个年级中选择几个班先进行)
其次,在高段教学中把传统与流行结合唤醒“戏趣”。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安排了一些戏曲的欣赏教学内容,每当遇到这些教学内容时学生总显得兴趣不大。如何将这一现象慢慢的改善呢?我们想到了流行歌曲中的戏歌。这类歌曲在孩子们心中深受欢迎,尤其是近几年李玉刚为代表的戏歌更是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近在校园歌手大赛时间段,走在学生中间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学的有模有样的,他们在课间、中午、放学时都会哼唱或者学唱其中的一句、一段。于是我们音乐组教师投学生所好在空闲之余收集了大量融入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昆曲等)元素的流行歌曲,如学生耳熟能详的《说唱脸谱》、《北京的桥》;《北京一夜》(陈升);《以父之名》、《龙拳》、《霍元甲》(周杰伦);《盖世英雄》、《花田错》、《在梅边》(王力宏);《苏三说》(陶喆);《中国功夫》(屠洪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说女子不如男》(零点乐队);《对话》(吴琼);《新贵妃醉酒》(李玉刚)„„在学生到了音乐教室之后播放这些音乐让他们聆听,并且让他们讨论歌曲是以何种表现形式融入戏曲元素,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他们总结出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运用了戏曲中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而改变了唱法;有的是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来表现,这样的音乐鉴赏收获是难能可贵的。笔者发现学生在听这些音乐的过程中专注而投入的听着、唱着,让教师感到欣慰,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的去学,渐渐的他们就会去关注戏曲,并且会主动的去学唱中间的一句或者一段戏曲的旋律,通过学生学生明白戏曲并不是他们脑海中渣渣呼呼的感觉,更让他们了解戏曲加入到歌曲中别有一番风味,对于一些戏曲知识的渗透也是顺理成章!通过将传统与流行歌曲中的戏歌不仅唤醒了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而且从观念上改变了学生的一些看法--原来戏曲并不是那么咋咋呼呼的,慢慢欣赏也有优美的一面的,这也打开学生心灵上接受戏曲的第一步!
2、师生相长,教师需要普及京剧方面的知识。
在一些观摩课、公开课中经常能看到一些歌唱教学、欣赏教学的优秀课例,很少看见有关戏曲内容的课,大多的原因主要是自身的戏曲基本功不太够扎实怕在课堂上出意外!久而久之也发觉找不到一个戏曲教学的模式,因此戏曲教学成了一个荒芜之地。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把戏曲艺术在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教出自己的水平,让课堂活起来,首先就应该提升自己的戏曲水平,我们音乐组教师在课下对戏曲的知识也要有学习和深度了解,因此本学期,戏曲知识的掌握也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需要在备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巧研教材内容,做到查漏补缺。
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不仅要了解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还要对京剧行当的了解做到学生有疑问时教师自己先必须胸有成竹。不少传统京剧戏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它的每一唱段都是一个故事。特别是一些经典传统剧目,更是包含了一段历史、一个典故或者一个神话传说。我们在备课时,也要对这些背景知识做到了解。
3、注重整合,以新激学
京剧艺术是“国粹艺术”,是一门集诗、乐、舞以及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以表演为主的综合艺术。教学手段要新,多利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来完善戏曲音乐教学。比如:与英语结合、多媒体结合、与语文学科整合、与美术学科整合、Q版京剧插画等等。尽量用我们能做到的一些方式方法辅助教学。
4、提高审美情趣
从戏曲本身来讲,她是一门综合艺术。她高度综合,众美皆备,她不像歌剧那样基本上是只歌不舞,又不像芭蕾那样只舞不歌,也不像话剧那样只说不唱,中国的戏曲是载歌载舞,有情节有故事,以歌舞演故事,溶歌、舞、说、表、音、美于一体的名副其实的综合艺术。在表演上,以唱、念、做、打为中心的戏剧形式,集合不同艺术特色,如华丽的戏服及布景就是视觉艺术的一部分,剧本和曲文是文学艺术也是戏剧艺术,演奏和唱腔是音乐艺术,造型和程式是舞蹈艺术和形体艺术等,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一个绚丽多姿的艺术体系。
戏曲的美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着重从服饰的美、脸谱的美入手,让学生多体验,通过“画脸谱”、“敲打体验”这些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如关公的红脸、项羽的白脸、张飞的黑脸,曹操粉白脸细眉长目,晃盖是黄老三块瓦脸,等等,这都是最基本的区分了。各种脸谱,配以适当的服装和道具,任何一个角色都是一个美的造型。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戏曲是集众美于一身,因此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戏曲学习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以上,是我们音乐组对于戏曲教学的一些初步尝试,还有很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