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戏曲教学(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1:3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戏曲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戏曲教学》。

第一篇: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戏曲教学

我 们都 来 当 戏 迷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戏曲教学

“扯大锯,拉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我们一起看大戏”,富有韵律与情景的童谣游戏,一下激起了学生对于《梨园撷英》这节戏曲课的极大兴趣,拉开了我在音乐课中渗透戏曲教学的序幕。并且在以后的戏曲教学与探讨中学生一直兴趣无减,这坚定了我在音乐课堂上渗透戏曲教学的尝试与探索的决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学生几乎个个成了小戏迷。具体做法如下:

一、运用代表性剧种,引导学戏。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曲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抓住他们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先借助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剧种,总结出戏曲的常识性的内容,为以后其他剧种的学习打下基础。

八年级下册的梨园撷英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四种剧种的学习,利用这些内容的探索教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喜欢戏曲这门艺术。1.名曲效应:

借助学生喜欢《唱脸谱》这首戏歌的机会,及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有关京剧的知识,如行当、角色、唱腔、板式等内容,并引导他们唱一唱、念一念、做一做、打一打,体会戏曲唱念做打的表现方式,引起学习兴趣。在学唱这首歌时,学生对净的唱腔特别感兴趣,利用这个机会,我及时讲解并引导学生了解体会了有关唱腔这个较难理解的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2.名段效应

戏曲当中许多名段都是大家喜闻乐道的,如《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料皇榜中状元》、《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通过这些名段的听赏、学唱,学生体会到了戏曲的趣味,并逐渐对戏曲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借此我们了解了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这些剧种的学习,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出了有关戏曲的知识及戏曲音乐的相关内容。如通过赏析《楼台会》学生归结出戏曲音乐具有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等知识。3.名篇效应

一知半解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间,学生粗浅地了解了戏曲的部分内容后,想知道更多,于是抓住时机,引导他们查阅资料,收集材料,并把收集的优秀内容进行全班乃至全校共享,学生信心倍增,对戏曲的理解又深了一层。4.名人效应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某些戏曲的认识理解已比较深远一些,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我把平时收集的一些戏曲名人讲座贡献出来,和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听讲解、模唱腔、学唱段,学生的热情又一次激发出来,对戏曲的理解又进了一步。

二、随时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渗透戏曲教学。

由于戏曲种类的繁多,涉及地域范围的广泛,致使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在涉及到这些地区教学内容时,我及时把他们与当地戏曲相联系,并通过一些方式引导学生喜欢理解这些戏曲。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曲目与创作曲目为主,很多传统内容与当地戏曲非常相似,在教学中可互相穿插,帮助理解。如学生在了解了越剧知识后,再听《采茶舞曲》就很容易与此相联系,于是我鼓励他们结合越剧唱腔进行演唱,体会歌中有戏、戏中有歌,歌、戏同台的效果,很多创作曲目本身就吸取了当地戏曲的精华,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运用了越剧的唱腔,《在希望的田野上》运用了梆子腔中的甩腔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赏析,学生体会到戏、曲同台的感受。

三、与课外结合,巩固教学成果

在对戏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后,利用戏曲程式化等特点进行一些简单的创编活动,已成自然,创编活动有很多,具体如下: 1.歌词的创编

借助熟悉的戏曲旋律,鼓励学生旧曲新唱填歌词,内容不限,但最好有新意。如学生对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非常喜欢,可是学生反映歌词不太适合他们唱,借此机会我鼓励他们创编自己喜欢的歌词进行演唱,学生情绪立刻高涨起来,连续创编几段后,竟可以随口就唱。我趁机告诉他们,戏曲就是这样产生的,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并和他们一起观看了黄梅戏是如何由原来的《采茶调》演变成今天的重要剧种的讲座,理论实践的结合使他们消除了对戏曲的敬畏感,真正体会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哲理。

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的创编能力,我还组织了小小词作家的活动,突出的学生获得小小词作家的称号,张榜公布在各班的宣传栏中,其作品进行全班乃至全校共享。2.动作创编

学生对戏曲的唱、念、做、打耳闻目睹一个阶段后,鼓励他们对熟悉的片段创编舞蹈动作,是启发学生体验戏曲的动作美的好方法。如在学习了现代京剧《打虎上山》后,创编了部分片段,表演得还很像样呢。3.分角色表演

这是一项大家喜欢的活动,音乐课上留出一点时间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分角色创编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排练过程中

根据自己的长处,生、旦、净、丑自选角色,美术特长学生可帮助制作一些简单的脸谱,这样每个学生各尽其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各自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学生还经常利用节假日自发创编作品,以便准备随时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奖项中我建议学校特别设立了创编奖,创意奖等奖项。

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迫使我们不断学习、研究、探讨,并将它传承下去。作为音乐老师,更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我们要利用好课堂这个载体。

第二篇:浅谈在音乐课堂中的地方戏曲的渗透教学

让绍剧文化在课堂中传承

-------浅谈在音乐课堂中的地方戏曲的渗透教学

【摘 要】绍剧作为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悟空戏独树一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然而,时代在发展,媒体与网络无处不在,各类传播媒体日益增多,这种多元的音乐环境正以空前的力度和速度感染,冲击着人们,学生只喜欢时尚流行音乐文化,对绍剧这一类本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接触的机会却几乎为零。作为绍兴人应该清楚的了解本土音乐文化,而以上这些不得不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遗憾。作为绍兴人、作为教师、甚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绍剧,甚至会听、会唱一小段绍剧。使绍剧这一非物质遗产得以永远传承下去。【关键词】绍剧 传承 激发 体验 音乐文化

绍剧作为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悟空戏独树一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一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成电影后,发行七十二个国家和地区,曾风靡全国,声播海外。他在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富有鲜明的地方语言特色和旋律,彰显出地域文化特质,它那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色彩斑斓的舞台服饰,自具韵味的流派唱腔,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魅力。

然而,时代在发展,媒体与网络无处不在,各类传播媒体日益增多,这种多元的音乐环境正以空前的力度和速度感染,冲击着人们。最吸引学生的是时尚流行音乐文化,流行音乐节奏性强,通俗,易懂,易唱,而对民族的音乐文化却很陌生,对绍剧的了解和接触的机会几乎为零,甚至遗忘了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本土音乐文化。我想:作为绍兴人应该解本土文化,让学生会听乃至会唱一小段绍剧,应该不会过分。应该尝试把地方戏曲补充到音乐教材中,走进中小学的音乐课堂。

实事求是地说,绍剧唱腔中的拖腔实在太长,曲调又非常的激越昂扬,旋律起伏也比较大,听惯了通俗歌曲的中学生,很难对绍剧感兴趣。另一方面,现有的音乐教师在戏曲方面的自身素质是非常薄弱的,他们在师范院校学习时戏曲音乐教学几乎是空白,平时也大都比较关注自己的钢琴,声乐,视唱练耳等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师自身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唱,谈何培养引导学生学好绍剧?有句成语说得好,事在人为。只要有肯花时间、动脑筋,办法总会有的。

首先,教师应以身作则,积极学习并示范表演

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课堂教学中起了主导性的作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首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热爱绍剧艺术,平时通过多媒体认真学习绍剧的经典唱段,仔细琢磨绍剧的发声和表演技巧,时常向外聘的绍剧团的老师请教基本的运用技巧,以便在课堂上做示范。并运用“重导轻演、重艺轻技、重情轻理、重趣轻习”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教书匠”为“活动设计师”,“指导者”,“合作伙伴”,通过现场示范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如在观看绍剧经典片段《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几段经典对白和几句经典唱腔往往能吸引同学们对绍剧产生兴趣。另外,教师对几段经典唱段的范唱和表现让学生兴味十足。有的同学还积极要求教师再露两手。于是我又演又教,同学们也随之和着音乐模仿起来,个个得意洋洋,兴致勃勃,一改往常的吊儿郎当样。显而易见,教师的演唱和表演不是要求学生学得多像,而是要求学生从欣赏到模仿,再到表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绍剧的韵味,并从中体会什么是绍剧的“味”。

其次、学生对绍剧的兴趣的激发、体验

对于初中生来说,音乐课堂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是不会获得这种体验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以期实现学生在真正生活世界中人格的完善,精神的丰富。”因此整堂课的教学中围绕知识的自然吸收为手段,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以兴趣为动力,以音乐活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为目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造出更多有趣的趣味游戏,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使学生沉浸在绍剧的对白,精彩片段的试听冲击中,在对唱腔的了解,演唱、动作的学习中,走近绍剧,基本把握的演唱风格,体验绍剧唱腔的基本要领和基本台步。还可以让学生穿上戏服进行简单的“亮相”设计和创意,从而进一步感受绍剧艺术的魅力。所以音乐教学的参与原则最终目的就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才能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态度,当学生主动去参与探索、领悟、体验时,我们才能真正把“苦学”变为“乐学”,把“厌学”变为“愿学”。再者,课堂的设计和内容的趣味化

一堂精彩的音乐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而那些匠心独具的铺垫部分与诱人的连接环节,则会不断地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其产生新的审美渴望,绍剧的表演形式吸收民间武术加以美化,如“打短手”、“九窜滩”、“手顶”、“窜刀”、“甩桌”、“推车跟斗”、“七十二吊”、“叠罗汉”等,均颇有特色。绍剧的唱法也有自己的特点,花脸用宏亮的“堂喉”(真声),小生和旦用“子喉”(假声),老生则用“乖喉”(真假声结合)。在教学中,从流行歌曲中吸取营养,保留传统的精华,借鉴流行音乐的节奏,曲风,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作为切入口,迎合学生的喜好,增加绍剧音乐的时尚元素,尝试将流行音乐的伴奏形式引入绍剧,激发他们对绍剧的喜爱,审美的注意,通过对绍剧伴奏形式的改变,既增添了流行音乐元素,又不失戏曲特色。或请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同学,把绍剧的小片段配上音乐,用二胡,电子琴等乐器演奏,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绍剧的高亢激扬,又体验到了流行音乐带来的刺激。这种传统与时尚的嫁接,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显得十分前卫,效果非常唯美,非常动听。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还给他们创设了创造的空间。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营造一种使学生个性能得到真正凸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新型的学习环境,让我们的戏曲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四、学生对绍剧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俗话说“滴水成冰非一日之寒”,“要想得到成功的快乐,就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学生对绍剧知识的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是同学们在总结的时候说的最多也是最实在的一句话,也是我戏曲课堂教学设计所关注的目标。学生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让我感到惊喜。在戏曲教学中有许多“打短手”、“九窜滩”、“手顶”、“七十二吊”、“叠罗汉”等戏曲动作表演,一来是让学生们感受绍剧独有的地方风韵,二来是让学生了解绍剧演员的舞台表演技巧,我还让学生尝试了“窜刀”、“甩桌”、“推车跟斗”等动作,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课堂上将绍剧音乐知识用抢答,必答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抢答和必答,赏析中,将这些知识相互交流,共享。通过组建绍剧社团、组织有趣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绍剧音乐的了解。也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灵活方式,“请进来”即聘请绍剧团老师走进课堂或开展讲座,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结合大量的感情经验进行再学习。“走出去”有计划统筹安排师生走出校门,让他们深入到绍剧音乐的实际环境,学学、做做,亲身体验绍剧音乐文化的奥秘与真谛。

总而言之,绍剧艺术的延续与传承,是时代需要,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地方戏曲艺术,戏校是培养演员的阵地,那么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就是培养观众,戏迷,小票友。把绍剧音乐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渠道,多种活动,多种角度,以欣赏音乐,背景音乐,弥漫音乐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吸收创造条件。让地方戏曲与时尚界互动,给珍贵的绍剧音乐以新的时代气息。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文化正在和时代的步伐同步前进。

第三篇:浅谈戏曲音乐教学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

【摘要】传统戏曲与学生现在的生活距离遥远,这种完美艺术是“曲高和寡”,让人敬而远之。为了让学生能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戏曲艺术,逐步感受和热爱我国的戏曲艺术,我在戏曲欣赏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了贴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加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和时尚元素,巧妙利用课外教学资源,通过多种途径营造传统戏曲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对戏曲文化关注和理解,更新学生对传统戏曲的认识,逐渐改变“戏曲音乐很土”的观念,用正确的审美态度聆听中华民族音乐,感受和鉴赏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理解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 兴趣 戏曲欣赏 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中国传统戏曲欣赏占了一定的比重。然而,由于传统戏曲的内容、形式与现今儿童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使许多小学生对传统戏曲欣赏并没有多大兴趣。课堂上,录音机里播放着艺术家的名作,有的学生一动不动,非常遵守纪律,但两眼空洞迷茫,一付发呆的表情;有的坐立不安,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有的同学聊天说话,做着小动作。戏曲欣赏对他们一点吸引力都没有,更难说要让学生爱上中国戏曲。音乐教师经常抱怨戏曲欣赏课难上,也有许多困惑:“戏曲该怎么教学生才会喜欢?”“戏曲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人生厌?”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此理念指导下,我从激发孩子学习戏曲的兴趣入手,注重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和兴趣,以喜爱的音乐表现形式为载体,改变戏曲的呈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听戏曲、看戏曲、唱戏曲、表演戏曲,最终让学生热爱戏曲欣赏,进而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一、对比赏析,激发兴趣

戏曲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国粹艺术,历史悠久,现在的学生对其知之甚少,觉得戏曲冗长枯燥、毫无生气。戏曲欣赏前,可借助学生现代的审美经验,先让学生欣赏用流行音乐形式“包装”的现代版戏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戏曲内容,然后对比欣赏传统唱法的戏曲,感悟两者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和相同之处,用正确的审美态度聆听中华民族音乐,感受和鉴赏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理解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逐渐改变“戏曲音乐很土”的观念。

一次,在六年级某班上曲艺欣赏这个单元中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时,我按照音乐欣赏课的一般流程,即介绍作品背景、音乐体裁、演唱者、歌词大意、听赏音乐、简单学唱等,在作品介绍环节用了半节课后,学生开始听赏音乐,在听了一遍后,我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位男生这样说道:“老师,这首歌太土了,旋律一点也不好听,锣呀、鼓呀,敲得吵死了,反正音乐课欣赏的音乐都没什么好听的。”当他发言完毕,班上就骚动起来了,大多数同学连声附和,感同身受,我一时无语,发脾气强迫学生按照我的思路听,那就失去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了,我赞赏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更赞赏他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更是如此,不可能以程式化、结论性的标准来要求评判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另一个班级授课时,我改变了我的教学策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传统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出视频,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和“快乐男声”张杰、苏醒的表演激情碰撞,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听赏后不禁发出感慨,“原来戏曲也这么好听。”听过几遍之后,大部分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将这首戏曲已经唱得比较准确了。其后,我播放精美的课件辅助音乐创作背景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聆听,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让学生了解电视

连续剧《四世同堂》,从而理解歌词含义,在一系列的铺垫教学之后,学生在心理和听觉上已经接受了这种民族音乐,最后我让学生反复对比欣赏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的精彩演唱,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叹老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在浓厚的京腔京韵中感受到戏曲的艺术魅力,自我产生演唱和表演的欲望,并最终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模仿体验,感受魅力

学生在欣赏戏曲的同时,我利用学生较强的表现欲,引导学生尝试模仿戏曲中典型的表演元素,在戏曲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和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魅力。

模仿戏曲演唱,即“唱”。学生跟着录音机或音像媒体学唱一些戏曲片段,如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评剧《花为媒》等戏曲经典唱段。在演唱中体会不同的戏曲唱腔特点,如速度缓慢、旋律婉转曲折,字少腔多,抒情性强;或旋律较平直简朴,字多腔少,朗诵性强等。

模仿戏曲念白,即“念”。引导学生模仿一些经典戏曲作品中的念白,品味戏曲的腔调韵味,如黄阅的《折子戏》、许嵩的《如果当时》、魏晨的《少年游》、华少翌《梨园英雄》、零点《粉墨人生》等,同时请学生创造性的将生活中的对话也用戏曲“念”的方式来表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

了学生兴趣。

模仿戏曲中的虚拟动作,即“做”。模拟戏曲舞台上被舞蹈化和美化了的生活动作,如戏曲舞台上的开门、关门、上楼、下楼、行船、走马,《三岔口》一剧中,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摸黑开灯;《拾玉镯》一剧中,孙玉姣接近生活动作的做针线等。引导和启发学生注意模仿演员的表演,理解演员动作所要表达的内涵和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在欣赏和感受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思维能力。

模仿戏曲武打动作,即“打”。通过观看戏曲艺术家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鼓励学生模仿一些简单的武打动作,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三、创生资源,追根溯源

吸收流行文化,永葆创新精神,是艺术得以延续的奥秘,同样的道理也适合戏曲艺术的发扬与传承。教师要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利用身边的音乐资源,遵循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内涵。

基于新课标的指导,针对学生喜欢演唱流行歌曲,崇拜明星的特点,我收集了大量融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如学生耳熟能详的《说唱脸谱》、《霍元甲》;《盖世英雄》、《中国功夫》;《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说女子不如男》;《新贵妃醉酒》……在这些歌曲聆听和欣赏中,引导学生探究歌曲是

以何种表现形式融入戏曲元素,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他们总结出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运用了戏曲中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而改变了唱法;有的是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来表现,这样的音乐鉴赏收获是难能可贵的。这些歌曲既有传统的音乐元素又充满时代气息,学生专注而投入的听着、唱着,不禁感慨,“流行歌曲中加入戏曲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蒙泰韦尔迪曾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新课程理念下的戏曲音乐欣赏教学,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在听赏戏曲音乐中需要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的体验方式,突出聆听音乐这一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对戏曲文化关注和理解,更新学生对戏曲的观念,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使中国传统戏曲这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在我们的努力下重绽昔日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戏歌,架起流行歌曲与戏曲音乐的桥梁》,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第07期。

第四篇:戏曲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开展

戏曲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开展

一、戏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戏曲虽然走入了中小学音乐课堂(在每册音乐书中都有出现),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戏曲的学习都是过眼云烟,蜻蜓点水,一晃而过,别说学生不会,就连许多教师都知之甚少。因此,加强戏曲学习,不仅能让师生受益匪浅,而且在当今时代,他是传承和振兴戏曲文化的关键性的一步。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和爱国情操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在中小学推广普及艺术是营造青少年成长的一大需要,而且只有这样,戏曲这朵艺术花朵才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成为校园一支健康的主旋律,同时,学校戏曲艺术得到普及之时,就是戏曲艺术振兴时代的到来之时。因此,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戏曲学习有其相当大的必要性。

2、就我们现在课本上的戏曲知识分别出现过京剧、秦腔、昆曲、黄梅戏、豫剧等等,其中京剧为主要部分。京剧是国粹,是一种综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历史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把京剧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国家课程体系,说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站在提高软实力的高度上推进课改,这对传播传统文化更加有利。

二、我们是如何开展教学的1、提高学生的兴趣

首先,在中低段教学中,我们通过知识抢答、制作脸谱、亲自表演、你讲我听等这些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整个京剧学习的过程中处于“动起来”的状态,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先进行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再进行授课,学生对知识了解的过程、搜集资料的过程、自学的过程,就是逐渐拉近他与京剧距离的过程,不至于在课堂上处于“听天书”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与自己好友组成一个团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简单制作成PPT,在课堂上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本组同学是如何完成戏曲知识预习的。(活动不是每个班都进行,由于工作量大,试点性的在一个年级中选择几个班先进行)

其次,在高段教学中把传统与流行结合唤醒“戏趣”。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安排了一些戏曲的欣赏教学内容,每当遇到这些教学内容时学生总显得兴趣不大。如何将这一现象慢慢的改善呢?我们想到了流行歌曲中的戏歌。这类歌曲在孩子们心中深受欢迎,尤其是近几年李玉刚为代表的戏歌更是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近在校园歌手大赛时间段,走在学生中间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学的有模有样的,他们在课间、中午、放学时都会哼唱或者学唱其中的一句、一段。于是我们音乐组教师投学生所好在空闲之余收集了大量融入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昆曲等)元素的流行歌曲,如学生耳熟能详的《说唱脸谱》、《北京的桥》;《北京一夜》(陈升);《以父之名》、《龙拳》、《霍元甲》(周杰伦);《盖世英雄》、《花田错》、《在梅边》(王力宏);《苏三说》(陶喆);《中国功夫》(屠洪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说女子不如男》(零点乐队);《对话》(吴琼);《新贵妃醉酒》(李玉刚)„„在学生到了音乐教室之后播放这些音乐让他们聆听,并且让他们讨论歌曲是以何种表现形式融入戏曲元素,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他们总结出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运用了戏曲中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而改变了唱法;有的是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来表现,这样的音乐鉴赏收获是难能可贵的。笔者发现学生在听这些音乐的过程中专注而投入的听着、唱着,让教师感到欣慰,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的去学,渐渐的他们就会去关注戏曲,并且会主动的去学唱中间的一句或者一段戏曲的旋律,通过学生学生明白戏曲并不是他们脑海中渣渣呼呼的感觉,更让他们了解戏曲加入到歌曲中别有一番风味,对于一些戏曲知识的渗透也是顺理成章!通过将传统与流行歌曲中的戏歌不仅唤醒了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而且从观念上改变了学生的一些看法--原来戏曲并不是那么咋咋呼呼的,慢慢欣赏也有优美的一面的,这也打开学生心灵上接受戏曲的第一步!

2、师生相长,教师需要普及京剧方面的知识。

在一些观摩课、公开课中经常能看到一些歌唱教学、欣赏教学的优秀课例,很少看见有关戏曲内容的课,大多的原因主要是自身的戏曲基本功不太够扎实怕在课堂上出意外!久而久之也发觉找不到一个戏曲教学的模式,因此戏曲教学成了一个荒芜之地。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把戏曲艺术在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教出自己的水平,让课堂活起来,首先就应该提升自己的戏曲水平,我们音乐组教师在课下对戏曲的知识也要有学习和深度了解,因此本学期,戏曲知识的掌握也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需要在备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巧研教材内容,做到查漏补缺。

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不仅要了解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还要对京剧行当的了解做到学生有疑问时教师自己先必须胸有成竹。不少传统京剧戏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它的每一唱段都是一个故事。特别是一些经典传统剧目,更是包含了一段历史、一个典故或者一个神话传说。我们在备课时,也要对这些背景知识做到了解。

3、注重整合,以新激学

京剧艺术是“国粹艺术”,是一门集诗、乐、舞以及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以表演为主的综合艺术。教学手段要新,多利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来完善戏曲音乐教学。比如:与英语结合、多媒体结合、与语文学科整合、与美术学科整合、Q版京剧插画等等。尽量用我们能做到的一些方式方法辅助教学。

4、提高审美情趣

从戏曲本身来讲,她是一门综合艺术。她高度综合,众美皆备,她不像歌剧那样基本上是只歌不舞,又不像芭蕾那样只舞不歌,也不像话剧那样只说不唱,中国的戏曲是载歌载舞,有情节有故事,以歌舞演故事,溶歌、舞、说、表、音、美于一体的名副其实的综合艺术。在表演上,以唱、念、做、打为中心的戏剧形式,集合不同艺术特色,如华丽的戏服及布景就是视觉艺术的一部分,剧本和曲文是文学艺术也是戏剧艺术,演奏和唱腔是音乐艺术,造型和程式是舞蹈艺术和形体艺术等,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一个绚丽多姿的艺术体系。

戏曲的美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着重从服饰的美、脸谱的美入手,让学生多体验,通过“画脸谱”、“敲打体验”这些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如关公的红脸、项羽的白脸、张飞的黑脸,曹操粉白脸细眉长目,晃盖是黄老三块瓦脸,等等,这都是最基本的区分了。各种脸谱,配以适当的服装和道具,任何一个角色都是一个美的造型。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戏曲是集众美于一身,因此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戏曲学习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以上,是我们音乐组对于戏曲教学的一些初步尝试,还有很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篇:音乐课堂传承民间戏曲探微

音乐课堂传承民间戏曲探微

丽水地处浙西南,2009年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这里民间艺术十分丰富:其中松阳高腔、庆元二都戏、缙云婺剧历史悠久,民间戏曲文化艺术在这里代代传承和发展。在社会变革迅猛的时期,如何做到在相对保存完好的同时挖掘、利用、传承民间戏曲文化,寻找一条能以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为目的的道路,是丽水民间艺术家们以及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亟待解决的难题。丽水的民间戏曲在民间,在发展中传承,必须从娃娃抓起,必须让娃娃们认识民间艺术,学习民间艺术,营造认知、热爱民间戏曲的氛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承与发展。为达到目的,不但需要保护传承的文化氛围,更需要让中小学音乐教师们认识民间艺术,感受并领悟民间艺术的精髓,有效地引导学生热爱民间艺术,让学生在这浓厚的氛围中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滋养,使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环境得到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传承与发展的目的。所以在丽水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应该在教学中重视民间戏曲文化的渗透,使之润物细无声。

一、浙西南中小学开展戏曲课程状况

1.引入民间戏曲教材,培养戏曲师资

把民间戏曲唱段编辑成音乐课堂辅助教材,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长处与特点选择民间戏曲唱段作为课堂欣赏、演唱或演奏。使这里的孩子成为民间戏曲传承的生力军,他们背起书包上学堂,扛上道具能上台,能弹、能唱、能演,浙江缙云县五云镇官店村的孩子们从小就得到这方面的训练,练就了这样的基本功。这里的农民卸了戏妆能下田,上了舞台能唱戏,很多家庭都是四代同台或者一家同台演出,全村一千三百多人,就有一千三百多位演员。这样庞大的演员群体,跟这里的民间艺术氛围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村里的民间音乐家杨缙芮的家,就是一个学习乐器的学校,孩子们一放学就跑到他家跟他学习打鼓板、弹柳琴、拉二胡、吹唢呐&&官店村有个少儿民乐队,有队员40多人,乐队里吹拉弹唱各种乐器有数十种。周末的业余器乐学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执教,还请一些戏曲专家作指导或举办讲座等,缙云县婺剧促进会会长陈子升就是这里的客座教授,孩子们很喜欢他,孩子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学习各种乐器,快快乐乐地度过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周末。

缙云县婺剧促进会通过向各中小学赠送婺剧曲本、光盘等辅导资料,并举办中小学音乐教师婺剧知识培训,在培训中要求人人掌握一首婺剧唱段或一种以上婺剧乐器,着力提高婺剧师资力量。

丽水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在2012年5号文件中,倡议各县(市、区)民协、市民协各专委会开展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走访各院校和中小学校,了解各类学校的需求,利用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优势和市民协的人才资源优势,结合各大专院校、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共同开设各类民间艺术课程、学习班、培训班、讲座、展览、展演、比赛、创建传承基地等形式,大力培养民间艺术人才。

2.戏曲艺术的传承中人人是教师

以缙云官店村为例,这里的农民(演员)个个都是老师,以前是口口相传的教学,现在年轻的艺术人才把老一辈艺人的演唱记录下来作为教材,在每周的聚会排练中,孩子们与村民演员都在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在人人当教师的氛围中,民间戏曲在每周二次的排练中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在长期的排练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3.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编辑的当地戏曲教材,课堂外通过各类排演与比赛,使民间戏曲更加丰满。并在各类比赛中积累经验,在获奖中提高兴趣,获得苦练的动力。有报道:2010年一群来自浙西南山区的山里娃,学习之余,一边帮助父母在田里劳作,一边学习吹拉弹唱,在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以一曲婺剧摊簧《古村戏韵》从50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更加激励民众对民间戏曲的热爱。

2009年,缙云县婺剧促进会和东坑镇长坑小学成为缙云婺剧传承基地,标志着戏曲进入课堂从民间自发到了政府行为的转型。目前缙云县60所中小学校已先后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婺剧进校园活动。长坑小学以人人掌握一件民间乐器为音乐课教学目标;自编笛子达标考核教程,组建婺剧社团,把排练常规化;缙云二中把婺剧经典唱段列入音乐课教程,还将婺剧元素融入到德育、美术、历史、语文等教学中;不定期举办婺剧名伶座谈会、专场演唱会,讲座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校园中寻找几位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婺剧小明星,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营造浓厚的婺剧文化氛围。

他们用自己的土办法引进戏曲人才,请高师承教,现年74岁的原村支书杨炉福回忆说,解放前请过一位永康籍婺剧大师赵景春,他在这里长住多年,培养了一批婺剧演艺人才,如应汉波、杨保兴,他们在演艺事业上卓有成就,在这古戏台上留下令人难忘的形象,也为后来缙云婺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浙西南民间自发传承民间艺术方式方法

民间传承艺术的方式方法很多,用春晚的形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是岁末,大家手头的工作都已经忙完回家过年,在这么空闲的日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是每个在外求学或者工作的人们渴望的。二是满足怀旧情怀,回味当年盛景,民间的春晚应运而生。

月山春晚是浙西南庆元县月山村村民自发组织,自编自导自演的春节晚会,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月山春晚的骨干是一群被称作月山芽儿在外工作或求学的月山村的青年们,早期的月山春晚只是几个热爱文艺的村民从家庭联欢开始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真正的组织者,可以说是一方面是年轻人听听年长者演唱、演奏一些民间的老艺术,有山歌、戏曲、故事等,另一方面是长者听听年轻人从外面的世界带回来的新潮音乐,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每年月山春晚准时上演。月山春晚的演员都是村民,小到五六岁,大到九十五岁,演员跨度之大前所未有,每年月山春晚有一个保留节目叫《农活秀》,95岁的吴达荣老大爷是这个节目的常客。晚会的形式是越来越丰富,舞美效果越来越成熟,节目的质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月山春晚光荣入选2011年浙江情怀榜十大创新节目。月山春晚是月山村千年耕读传家文化传承的必然结果,也是浙西南民间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

下载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戏曲教学(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戏曲教学(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戏曲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戏曲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文明之一,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与亦独具风彩。然而,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

    浅谈戏曲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浅谈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戏曲学习的必要性 摘要: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弘扬民族文化,匹夫有责,振兴戏曲艺术,学校音乐教育应该说是责无旁贷。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包......

    戏曲进课堂

    让戏曲之花在学生心中绽放——戏曲进课堂之我见 王春林 关于《戏曲进课堂》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树立意识达成认同普及教育文化桥梁 【内容提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

    音乐教案戏曲

    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梨园百花 (第一课时) 燕楼中学刘钦兰 课题:第六单元 梨园百花 教学内容: 义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梨园百花》第一课时欣赏部分, 40---45页......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学院 2010级 胡沁 【摘要】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教育。音乐是......

    音乐教学中的高效课堂(合集5篇)

    音乐教学中的高效课堂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觉得高效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对学生、对自己都有明确的改变。要求课堂要成为“有机生命体”、赋予课堂“......

    浅谈何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合唱教学

    韶关市2012年中小学艺术学科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合唱教学 摘要: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器乐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器乐教学 阆中市XX中心学校XX 摘要: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发展,钢琴艺术已越来越接近普通大众,园了无数孩子的钢琴梦,使他们收到音乐的熏陶、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