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论文

时间:2019-05-15 12:2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论文》。

第一篇: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论文

1.为什么要研究管理会计理论

会计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因为会计工作的实践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当人类进行共同生产的时候,由于管理经济的需要,它作为生产职能的一个附带工作就开始出现了。说它年轻,因为人们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只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但纵观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有关会计理论研究的论文和专着几乎全部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甚至有人认为会计理论就是以认真研究和贯彻公认会计原则(GAAP)。为基本内容的。直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看到有关研究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专着,在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教科书中对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也很少涉及。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西方国家一般都把管理会计理解为是各种专门技术的应用。譬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将管理会计定义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财务和经营的)进行鉴定、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播的过程,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从上述定义来看,似乎管理会计就是利用经济数据通过各种专门方法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作出决策的各项具体工作。即只有技术方法,而没有理论研究。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众所周知,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逐渐派生出来的,距今有数十年的历史。它适应资本主义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扩大了传统会计原有的事后反映与定期监督的职能,使现代会计科学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灵活的适应能力。就拿我国情况来说,尽管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是在80年代初,起步较晚;但许多大中型企业自从“零敲碎打”地采用了管理会计的一些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责任会计等专门方法以后,在改进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就尝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甜头”。所有这些事例充分证明:在管理会计各项工作实践的后面,必然有一定的“哲理”在指导它、影响它、支持它;否则管理会计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把管理会计实务中内含的各种哲理加以归纳、提炼、升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认为这就是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目的在于建立一套严密的概念框架,用来指导和发展管理会计的实践。

2.什么是管理会计理论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根据逻辑推理首先得弄清什么是“会计理论”?关于什么是会计理论,西方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1)“会计理论是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用来评价、开拓和完善会计实务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合理的原则。”根据这种说法必然认为对会计原则的研究就是对会计理论的研究。

(2)“会计理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用来解释会计实务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或者为什么可以用其它办法的理由。这些理由就构成了会计理论。根据这种说法可以看出会计理论是个多层次的结构。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说法,但认为会计理论的概念框架似乎还应加上会计对象、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总之,会计理论是人们在理性的高度上对会计实务的规律性的认识;它一旦形成,必然又会反过来指导和影响会计实务。这就充分证明了:西方的会计原则既是会计实务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r’也是会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人说根据一个国家对会计原则研究的深度就可以对该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水平进行评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会计理论的内涵只包括会计原则。另外,还必须指出,以上所述的会计理论实质上都是指的财务会计的理论;那么,作为现代会计的另一领域的管理会计,它的基本理论又将如何表述呢?艾哈默德·贝尔考依(AhamadBelkaoui)教授在其《管理会计概念基础》(1980年版)专着中,曾对管理会计理论作如下的描述:“管理会计理论可定义为运用来自不同的相关学科的一套基本假设和原则的观点来评价管理会计的技术”。这个定义强调丁“运用来自不同的相关学科的一套基本假设和原则的观点”,突出了管理会计是一门边缘学科;但易使人误解管理会计本身并没有一套前后一致、首尾相贯、浑然一体的会计理论体系;同时对其理论的目的只提“用来评价管理会计的技术”,似乎也不够全面。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理论可定义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管理会计对象、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基本概念、管理会计基本假设、管理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用来解释;评价、指导、开拓和完善管理会计实务。”

本文拟先对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概念框架)中的前三者加以论述,后三者则拟另写论文进行探讨。

3.管理会计的对象问题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是什么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西方所有的管理会计专着或教科书中,似乎从来未涉及过这方面的问题。但我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或学科,都应有它特定的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管理会计当然也不能例外,因为它不仅是区别管理会计工作和非管理会计工作的界限;也是划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非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前提。管理会计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看法颇不一致:有的认为是“现金流动”。有的说是“价值差量”......等等。笔者均不敢苟同。我认为要探讨管理会计的对象,首先应解决现代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现代化管理的对象又是什么?因为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现代会计是现代化经济管理这个大系统的分系统,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则是现代会计这个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分系统、子系统与大系统的对象就总体上来说应该基本上一致,但由于分工不同,在某些方面可各有所侧重。我国会计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会计对象的讨论已有多年的历史。最流行的说法则是60年代提出的“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由于这种描述概括力很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价值运动”在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资金运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则表现为“资本运动”),因而一直沿用至今。但应该注意的是:6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历了30个春秋。在这段时期内,客观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飞跃发展。很明显,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创立,新的技术革命的兴起,标志着人类正步入信息社会的高技术时代。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化管理已经把总体管理的对象(即客观的经济活动)分成物流(指物质生产的实现过程)与信息流(指对物质生产各种情况的反映)两大系统。这种管理观念的突破,势将对会计的传统理论(包括会计的对

象)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正在执行的“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的观点可进一步加以探讨。何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尽管货币计量是现代会计综合计量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手段。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计量手段兴起了一系列的革命,出现了许多新的综合计量手段,例如质量综合计量、标准实物计量、经管责任综合计量、潜在因素综合计量......等等。它们大大丰富并扩展了会计反映的科学内涵,也有效地提高了会计反映再生产过程的能力。这里还应指出,从理论上讲现代会计可从多方面采用不同的综合计量手段对多样性的客观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是否能把客观经济活动都反映出来,还要取决于:(1)管理当局的需要;(2)人们已掌握的计量手段。根据以上的初步分析,笔者认为现代会计的对象似可改为“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较为妥切。另外,由于会计的本质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我们认为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或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本身并不能直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实践证明首先进入会计反映视野的是客观经济活动的状态和特征的综合表现,即综合的经济信息,而不是经济活动本身。经济信息一经产生和出现,就成为会计人员追踪的对象。可以认为会计工作开始反映的对象是综合信息源(即综合经济信息的原始状态);全部会计处理过程就是综合经济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存储、输出,从而形成综合的信道。会计的控制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影响者,即各层次的管理人员与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会计的基本特征就在于通过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而实现对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它实质上就是借助于各种综合的经济信息来对经济活动及其效益来实施控制,是一种信息控制。但必须指出,会计控制实际上不能一次完成。它首先是及时提供各种对管理者有用的、准确的、全面的、综合的经济信息来影响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促使他们接受会计信息的意见;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参与各级管理层次的管理活动,并对其经济活动和效益实施综合控制。综上所述,可见现代会计的对象若描述为:“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似乎与其所属的大系统“现代化管理的对象分为物流与信息流”更为合拍。依同理,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也应该是一致的,即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但两者由于分工的不同,在时、空两方面各有所侧重。财务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侧重于过去的、已经发生的经济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侧重于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而管理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则侧重于现在的以及未来的(预期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则侧重于部分的、可供选择的或特定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

4.管理会计的职能与目标问题

管理会计的职能.西方会计学家从来就没有谈论过管理会计的职能问题,一般、只涉及到管理会计的目标。笔者认为“职能”与“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固有的本质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会计的目标(中国的语言习惯喜欢用会计的任务来代替它)则是人们根据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与可能,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属于人的主观意志,它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但无论怎样,会计目标总不会超越会计本身的职能。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会计界一般都认为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这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所作的科学概括——即“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来理解的。但是,到了50年代以后,企业会计系统为了适应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于是会计实践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事后反映和定期监督的范围。在这样情况下,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仍具有反映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至于新派生出来的管理会计,则把传统的职能扩大到以下四个方面:规划的职能 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的历史资料及其他人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帮助各级管理人员对某些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专门的决策分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编制企业的整体计划与责任预算,确定各方面的主要目标,用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组织的职能 主要是结合本单位的具本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控制的职能 主要是根据会计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对预期可能发生的或实际已经发生的各种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分析,以便在事前或日常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评价的职能 主要是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管理会计的目标

美国会计学会(AAA)的下属单位“管理会计学科委员会”曾对此作过研究,认为确定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建立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一项基础工作。另外,艾哈默德。贝尔考依教授在其《管理会计概念基础》专着中还指出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帮助管理当局对资源的最优化使用作出决策。但结合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总目标似可改为总任务,即:“协助管理当局作出有关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决策。”至于它的具体任务则应与其所有的主要职能联系起来,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确定各项经济目标 包括对目标利润、目标销售量(或销售额)、目标成本、目标资金需要量的预测与确定;协助管理当局对计划期间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专门决策(包括短期经营决策与长期投资决策);以及在上述基础上编制出资源最佳配置与流动的全面预算与责任预算。合理使用经济资源 包括在责权利相结合的基础上制订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责任会计制度;并利用行为科学的原理与逾励策略,以及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务的消耗与最少的资金占用来完成计划所规定和各项目标。调节控制经济活动.包括事前制订成本控制制度和开展价值工程活动进行预防性和前馈性的控制与调节;以及日常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所反映的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进行反馈性的控制与调节’,借以保证各项经济目标的实现。

评价考核经济业绩 包括利用标准成本制度结合变动成本计算法,对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追踪、收集和计算;定期根据各责任单位编送的业绩报告来评价和考核它们的实绩与成果;确定它们履行经管责任的情况和应受的奖罚;总结经验、揭露矛盾,挖掘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潜力,并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篇: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论文

企业的管理会计职能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决策、计划预算、组织实施及控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就为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一)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的信息。

企业的决策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短期与长期两种决策类型。对企业内部会计进行短期分析,管理会计对微观经济学的概念进行了借鉴,采用了本一量一利、差量、增量等分析原理,对影响企业利润的相关成本与收入进行分析对比,对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短期决策与非正常方面的提供有效的保证。管理会计是依据时间价值,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与归集,并对时间价值对现金流量的作用进行考察分析,得出相关因素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从而对长期投资决策进行合理的注解。

(二)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只有缜密的计划和控制才能够让所选择的目标得以实现,决策方案方能更加的完善。控制能够得以实施,最主要还是通过预算来完成,预算可以使量化的数据最大可能实现企业将来要实现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管理会计对各项工作以及目标细化,具体到每一个关键的环节,管理会计用数据进行比较,及时发现数据的偏差之处,找出原因,比如因素分析法,对影响最大的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并且及时沟通使之落到实处,让计划与预算达到最终要实施的方案的每个步骤和目标。

(三)指导经营,实施控制。

决策目标的实现,预算的实施,都依赖于实际的计划与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来完成。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预算执行的跟踪来完成经营活动中的多方面数据资料的归集,并对预算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及时的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调查,对预算实施过程中的差异进行合理的控制,已完成经营活动的原定目标的实现。并对反馈信息所,从而对长期投资决策进行合理的注解。

(四)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管理会计在参与企业决策、编制计划和预算、帮助管理部门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成本的确定与计算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所以可以这样理解,管理会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本确定与成本计算。针对于不同的管理需要,管理会计对成本的分类与定义给出了不同的注解与分类,对成本的确定也进行了梳理与计算。

第三篇:工程造价管理基本理论问题与探讨

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湖南函授站二〇一一届《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基本理论问题与探讨

张文涛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后, 以期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尚处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起步与过渡阶段,但不管是工程造价管理还是造价体制改革,预算定额体系、量价分离等几个问题都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

【关键词】: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研究现状,体制改革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地确定、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从工程招投标开始,至合同终止,工程造价管理应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体现在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概算的合理确定上。只有合理确定工造价,通过有效手段控制好各阶段建设费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确保建设项目保质按期完工。

经过近十年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仍处于起步和过渡阶段,“市场形成造价”(这实际是价格法的要求)的机制尚未建立,这也和大的经济背景有关:我国虽然从1992年起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一些基本的市场经济意识如等价交换、平等竞争、依法经营等还没有深入人心,相应的法制环境也很差,这些都阻碍着真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工程造价领域看,虽然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将工程定价权交给当事人,但不仅施工企业仍依赖于现存的预算定额体制去计价,一些建设单位由于内外审计等原因也愿意按照定额规定支付工程价款,或者以定额为基础浮动计价。另一方面,由于施工企业队伍膨胀过快(市场准入制度不严,管理不力),建筑市场供需失衡,运行不规范、不平衡,有时也导致造价不合理,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与经济运行的现状存在着矛盾,这是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背景。工程造价管理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工程造价管理业已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英国从16世纪就开始出现工料测量师帮助工匠来向业主计取报酬,这是最原始的工程造价管理。到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工程造价管理从对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到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实践推广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1951年,澳大利亚工料测量师协会宣布成立;1956年,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正式成立;1959年,加拿大工料测量师协会正式成立。在这一时期前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工程造价管

理协会也相继成立。这些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成立后,积极组织本协会的专业人员,对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工程造价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等许多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了全面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入了综合与集成阶段。各国纷纷改进现有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理论和方法,借助其他管理领域在理论与方法上的最新成果,对工程造价进行更为深入而全面地研究。计算机应用软件、完备的工程计价程序与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研究、先进管理手段应用都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形成了目前国际上通行并公认的英联邦国家的管理模式、美国的管理模式、日本的管理模式三种模式。在这一时期,以英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界为主,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工程项目投资评估与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稍后,以美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界为主,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这一涉及工程项目战略资产管理、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概念和理论。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为推动全面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还于1992年更名为“国际全面造价管理促进协会”,从此,国际上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与实践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对于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1.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者和工程人员也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探索开发了工程造价系统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全生命周期确定与控制,减少工程费用、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工程造价CALS的建立,对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降低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成本,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所必不可少的信息支持工具。在工程建设的投资决策方面,我国国内已经有人把人工智能、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等理论用于工程建设的投资决策。在应用已完工程造价信息对拟建工程进行造价模拟和仿真方面,应用已完工程造价信息对拟建工程进行造价模拟和仿真的理论研究现在还进行的比较少。总体而言,我国学者和工程人员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在设计方案优化方面,仅限于提出概念阶段,深度还远远不够。

2几个问题的认识

近几年,价格法、合同法、招投标法陆续颁发实施,这些法律的相关规定也构成了造价体制改革的背景和依据。不论是研究工程造价管理还是造价体制改革,以下几个问题是应该予以关注并探讨的。

2.1关于预算定额体系的作用

预算定额体系,包括预算定额、价格、费用定额、调价规定的作用是造价体制改革首先面对的问题,也是近几年一直在争论中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定额的作用是指令性还是指导性。

实际上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再强调定额特别是其中价格的指令性作用显然已是不合适的,也不符合价格法等的要求。整个定额体制,除了材料消耗量的标准(不考虑材料代用)可以是普遍适用的以外,其他包括人工、机械消耗量及其价格、材料价格、费用定额、价差调整等都应是一种参考标准,不再有强制效力。这一点可能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如果只考虑定额作用的指令性或参考性,那么应该是参考性的。

但是,如果进一步分析,关于定额体制作用的定位不能只是局限于指令性还是指导性。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迄今为止,预算定额体系仍然是建设工程主要的(也几乎是唯一的)计价依据,目前还没有特别的标准可以代替。其次;定额体系对于工程承发包双方的作用是不同的,对发包方是了解工程投资额的依据,对承包方是报价的参考。对于一个具体工程,定额的作用是由承发包双方决定的,如果他们选择以定额为依据确定工程造价并且在合同中约定,那么定额体系便具有了法令性。合同中可以约定完全执行定额体系,也可以约定在定额基础上做一些调整。同时,工程造价越来越多地通过招投标形成,招投标过程实际应该包括计价依据的选择(包括在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中),所以说,定额体系的作用不是由定额发布和管理部门规定,而是由工程承发包双方选择决定的。根据合同约定,定额可以具有法律效力,也可以没有任何约束力。当然,在现阶段,不论其作用如何,预算定额体系还是建设工程最主要的计价依据。

2.2关于量价分离

量价分离是近几年造价体制改革的议题,也是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之

一。量价分离是对预算定额而言,主要是对省(专业部)级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适用于本行政(行业)区域的预算定额,因为建设部颁发的全国统一定额(包括土建工程基础定额、市政、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只应是生产要素的量的消耗标准,不应包含价格。省级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定额随着造价信息采集与发布范围、频度的扩大、计算机软件计价系统功能的改进和工程计价过程的个别化,是否含有价格已不再重要,因为每个工程的计价过程都需要生产要素价格的个别取定和输入,这有赖于造价信息工作的完善和计价软件功能的改进。

目前计算机在工程计价中已有了广泛的应用,工程量计算软件开发也有一定的进展。但与预算定额体系配合,现行计价软件基本循着计算(输入)工程量—

—计算分项工程直接费——直接费汇总——取费——工料分析的思路。如果将这个思路改为计算(输入)工程量——根据选用定额分析出所需人工、材料、机械数量并汇总—输入人工、材料、机械价格——计算并汇总直接费——计算各项费用——汇总造价,那么每次计价都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要索价格,借助于计算机,这一过程也不是很因难。具备了价格信息和计算机功能改进的条件,预算定额中有无价格不再重要,造价管理部门“生成基价表”的过程将转变为每个工程的个别计价过程。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量价分离完全可以做到。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定额仍然可以以基价表的形式存在,它们和定期公布的工程造价指数一起作为投资者估算工程造价或编制标底的依据。

2.3关于造价确定的合理化

定额体系的作用自由化后,由于不再有惟一的衡量尺度,工程造价的确定是否合理、如何保证造价的合理确定是一个重要问题。理论上,如果招投标过程规范,施工企业投标报价不低于企业成本,中标价是通过投标竞争并在合同中确定,其合同造价应该是合理的,它反映市场竞争形成造价。关键是这一过程的公正、合理性如何保证,招投标过程的规范涉及到法律制约、从业人员素质、职业道德、管理分工等问题,不是造价管理所能解决。但从造价方面要求,以下几点是保证造价合理确定的必要条件。

【1】招标文件中要有足够的正确引导投标人报价的内容。

按照招投标法要求,应包括“投标报价要求、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的条款”,这其中关键要具备两条,一是列出工程量清单,这给不同投标者提供了一致的报价基础,二是明确工程价格形式,是固定的还是可调的,采用单价合同还是总价合同,造价调整的条件和原则,这规定了报价可遵循的形式,可以使报价具有可比性。招标文件中关于造价内容应符合合同法等的要求,特别是要与合同示范文本相对应。

【2】投标者即施工企业自行报价,这是价格法、招投标法的共同要求。

企业报价应根据企业定额(或参考预算定额)、可承受的生产要素价格、费用支出水平、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即主要依据本企业的情况。招投标法要求“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这里成本应指企业的个别生产经营成本。但一个企业的个别成本水平只有企业自己掌握,他人无从得知。所以招投标法的这一规定难以控制。企业低于成本报价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建筑市场竞争秩序,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当合同的定价约束力越来越强时,这种作法将使企业付出较大的代价。企业按个别成本报价是造价形成竞争的体现,也顺应市场经济体制。企

业要达到经营目标,在市场中发展,合理的报价是重要因素。企业应在分析研究基础上制定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并落实到生产经营各环节,为投标竞标和内部管理提供依据和手段。

【3】关于造价纠纷处理的依据。

工程承发包双方产生造价纠纷是难以完全杜绝的。纠纷处理有协商、调解、仲裁、起诉四种形式,但在定额失去结算依据的作用后,纠纷处理依据问题便显示出来。

根据今年颁发的建设部74、75号令,造价工程师可以进行“工程经济纠纷的鉴定”,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可以“出具工程造价成果文件”,也应包括纠纷的鉴定。但目前条件下,造价工程师个人和造价咨询部门出具的造价鉴定意见能否作为处理造价纠纷的依据,恐怕意见还难以统一,尤其是法院审案、仲裁机构裁决。造价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与合同的关系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合同本身存在异议,二是执行合同存在异议。无论何种纠纷,现阶段由造价工程师和造价咨询单位出具法律判决依据还不是完全可能。考虑到我国目前工程造价领域的现状,由各级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来为造价纠纷提供鉴定最为合适,因为造价管理协会由有关专家组成,具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对造价纠纷作出合理的处理。同时,造价纠纷以仲裁形式处理为宜,因为仲裁较为简便,而且仲裁委员会本身包括各方面专家,能更好地发挥专家在纠纷处理中的作用,也能使得纠纷处理更为合理。

3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施工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作为一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保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夯实企业管理的根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宋光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3-31.[2]范秀兰.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现状与改革[J].洛阳大学学报,2002(11):71-74.[3] 郝建新.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惯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110.[4] 贾雁梅.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J].山西建筑,2008.

第四篇:湖北省会计管理基本规范

湖北省会计管理基本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管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湖北省会计管理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我省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

第三条 单位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实施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保证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本单位贯彻执行。保证会计人员依照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加强会计管理。

第二章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管理

第五条 单位依法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可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规模小、会计业务量少的单位可委托合法的代理记账机构代理会计事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委托乡镇财政所会计代理服务中心(或合法的代理记账机构)代理会计事务,并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书。

第六条 单位会计机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具体办法,参与制定单位财务预算和经济业务计划并监督执行,检查指导所属单位的会计工作,办理其他会计事务等。

第七条 单位根据会计业务量和管理需要,依法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可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岗位的设置还应当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严格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规定。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不得兼任出纳工作;会计人员不得兼任内部审计工作;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等账簿的登记工作;出纳人员以外的会计人员不得经管现金、有价证券和票据;记账人员不得兼任稽核、采购员和保管员工作;稽核人员不得兼任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员的工作。开通使用网银账户转账的单位,不得一人办理网银转账业务的全过程。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管理的单位,录入和审核必须由两人以上完成;票据和印鉴应当分开保管,在银行支票上使用的单位财务公章和私章应当由两人管理。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第八条 符合总会计师设置条件的单位,应依照《总会计师条例》等规定设置总会计师职位。总会计师直接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工作,参与本单位经济分析和重大经济决策研究。

第九条 会计人员必须依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任何单位不得任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村级报账员任职资格应符合《湖北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的要求。

第十条 会计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守工作纪律,依法行使职权:

按照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拒绝接受,并向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有权予以退回,并要求按规定更正、补充;参与拟定并执行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妥善保管按规定尚未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的会计档案;因工作调动或离职应按规定进行会计工作交接;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向本级或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检举;享受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职责权限。

第十一条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中级(含)以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同时还应具有三年以上会计工作经历。经济业务较小的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还应具备初级(含)以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的经历。

第十二条 按照《会计法》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在任免之前,应送属地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对其任职资格进行审核。第十三条 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需要回避的直系亲属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配偶亲属关系。单位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副职,以及总会计师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也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会计、出纳员工作。第十四条 会计人员必须按照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定》,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24学时。单位应当督促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十五条 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移交给接管人员。交接时应当编制会计移交清册,列明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发票、收据、文件及其他会计资料,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单位还应当移交备份的各种会计档案资料、会计软件资料及用户操作手册等。移交人对自己经办的会计资料合法性、真实性负责。没有办理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离职。擅自离岗的应记载于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办理交接手续的要依法依规处理。

第三章 会计账证与会计核算管理

第十六条 单位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日记账、明细账和其他辅助账。除国家明确规定需要单独建账外,一个单位只能按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设置一套会计账簿,统一核算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

第十七条 单位应依据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第十八条 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所使用的计算机应保证财务会计工作专用,专人管理,与互联网相连的应采取物理隔离,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

第十九条 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定期登记会计账簿,结出各账户余额后,进行试算平衡。按期对会计账簿与实物、款项及相关会计资料进行核对,确保账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

财务会计报告按有关规定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单位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送或及时对外披露。

单位在推进全面信息化的过程中,采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表述编制要求,生成的标准化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编制依据一致,会计指标口径一致。

第四章 会计电子信息与会计档案管理

第二十条 单位应选择使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自行开发软件或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化的,在符合上述规定的基础上还应达到岗位相互牵制的相关要求。使用电子信息系统生成的会计资料与手工生成的会计资料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一条 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实行备份制度。必要的检测、清除记录应当形成相关的文档资料。非指定的人员不得擅自处理。单位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发生的案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二条 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过程中形成或接收的,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及电子介质等不同形式的会计资料。

单位应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原始凭证、财务会计报告及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其审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价值的会计资料,必须以纸质形式或者微缩制品保存。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管理会计档案。

当年属于归档范围的会计资料,在会计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出纳除外)保管。如有特殊需要,会计机构可适当延长会计档案的移交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会计资料形成终了后三年。

采用电子会计档案替代纸质会计档案的单位,应按照国家标准对电子会计资料进行归档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严格按照有关制度使用会计档案。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修改、拆封和抽换。单

位保存的会计档案(法律有规定的除外)不得借出。

第二十四条 会计档案保管年限按国家现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期满后由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销毁清册,单位负责人在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第五章 银行账户与现金管理

第二十五条 银行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基本存款账户为单位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的账户。单位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本账户办理。一般存款账户为单位在基本存款账户以外的银行借款转存、与基本存款账户的单位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非独立核算单位开立的账户。单位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但不能办理现金支取。临时存款账户为单位因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开立的账户。单位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根据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专用存款账户为单位因特定用途按照相关规定需要开立的账户。除国家相关法规另有规定外,单位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单位不得在多家银行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单位不得在同一家银行的几个分支机构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单位的账户只能办理单位本身的业务活动,不得出租和转让账户。银行支票需按顺序号签发,不准开具空白支票或以空白支票作信用抵押。

第二十六条 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

(一)银行账户的审批、备案。预算单位需开立银行账户时,应以《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立申请报告》、《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立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办理开户手续。擅自开设银行账户的,按私设“小金库”处理。

(二)零余额账户、基本建设存款户、实拨资金存款户、党团工会存款户和贷款转存款户开设、变更、销户,按照银行账户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单位应按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现金。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转账支付。不得坐收坐支。

第二十八条 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应当由单位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按有关规定核定。

第六章 会计管理与财政监督

第二十九条 《会计法》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会计工作的主管机关,财政部门内设的会计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会计管理服务工作。负责监督检查会计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制定并实施对本地有特别要求的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以及会计人员管理的具体办法;指导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组织实施会计建账监管;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会计从业资格及初、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相关工作;按权限审批(审核)会计事务所和会计代理记账机构的设立和终止,监督会计事务所和会计代理记账机构的业务活动;组织评选、表彰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会计人员,向有关部门推荐选拔会计

人员中的青年岗位能手、五四青年奖章、五一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和领军人才;受理并协同有关方面查处举报单位或个人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遭受打击报复的行为或事件;协同有关部门查处单位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因会计工作失职应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第三十条 按规定须经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应当向受委托的会计事务所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事务所出具不实或者不当的审计报告。财政部门依法对会计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

第三十一条 财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单位实施会计监督,其主要内容包括: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会计从业资格。

第三十二条 依法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在监督检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三十三条 单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无法律、法规依据而要求单位提供的,单位有权予以拒绝。

第七章 违规行为与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的,严格按《会计法》第46条之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单位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私设会计账簿的;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行为,严格按《会计法》第42条之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严格按《会计法》第43条之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严格按《会计法》第44条之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严格按《会计法》第45条之规定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范与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相抵触时,以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准。

第四十条 本规范由湖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对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三步看法

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今天我讲得主题是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指的是什么。其次,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首要的,而且是基本的。第三,了解这个问题之后对我们的实践有什么作用。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讲今天的主题。这个问题在书本上面的22-25页有介绍到。

首先,第一个问题,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指的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注意还在摸索之中。1991年邓小平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其次,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首要的,而且是基本的。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分析中创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并且开始了在科学社会主义旗帜下的社会主义运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后来聚集在这个旗帜下的人们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道路的问题。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在一国和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一个非常复杂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道路的认识,还要在实践中具体把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在实践中向前发展。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既清楚又不完全清楚的。建国以后,我们仿效了苏联模式,再加上我们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和工作上的失误,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1978年30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所以,这个问题就是首要的而且是基本的。

第三,了解这个问题对我们实践的作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而时至今日,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下载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会计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管理会计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瓶颈。为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我们也应该顺应时势加强高校的管理会计教育教学以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传统的管理......

    会计基本复习

    一、总论。(一)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的关系:密切相连、相辅相成。对经济活动实现会计核算的过程,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

    会计基本职能

    1.举例说明会计的职能。 例如:企业购进原材料用于生产,会计上要对购进环节付款和材料入库进行记录;对生产环节领用原材料要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这就是会计的"反映职能”。......

    2015会计继续教育习题---管理会计基本方法

    管理会计基本方法 第1部分 判断题 16. Qhx012716经营杠杆是由于企业存在标准成本导致的。B、 错 17. Qhx012717为了降低总体质量成本,需要尽量加大在预防方面的投入。B、 错......

    水产健康养殖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共5篇]

    水产健康养殖知识 一、引言 从淡水到海水,从育苗到养成,鱼虾蟹贝给我们的经历很多,让我们越来越不安的是:“行情”瞬息万变,“潮流”大起大落,一个新“品种”的运作周期愈加短暂。......

    行政效能学习心得-关于行政效能监察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

    行政效能学习心得-关于行政效能监察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行政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的一项职能,这是毋庸臵疑的。但是,对行政效能监察是否是与廉政监察并驾齐驱的重要,执法监察......

    教学论文《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探讨》

    《管理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管理会计是一门将现代管理技术与会计融为一体的学科。管理会计孕育于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如何对市场进行卓有......

    管理会计本土化的思考论文

    一、管理会计本土化的思考1.管理会计本土化的概念管理会计,根植于组织本身,也服务于组织本身。作为嵌入组织型的一种管理工具,管理会计主要利用组织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规划、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