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教育方法的建构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心理教育方法的建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心理教育方法的建构论文》。

第一篇:积极心理教育方法的建构论文

一、积极心理学作为新兴的理论体系

积极心理学作为新兴的理论体系形成于20世纪末期,目前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它是医学由“生物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一社会一医学”模式转化前提下诞生的。这种模式转变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阐明了社会要素与疾病、健康之间的关系,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医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发展的新模式,赋予了心理学崭新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AlanCarr在《积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学校心理教育不仅要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更重要的目标是发展学生所拥有的潜能、力量。同时归纳出与此相关的“六大美德”和“二十四种优秀品质”。[1]我们当前的心理教育理论与方法基本沿用传统模式,反映在重点强调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咨询与矫正,试图通过诊断、干预和治疗等技术,解除学生的种种心理不适。教师会把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心定位于对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

新生人学后第一项工作就是筛查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分布情况;相关课程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心理疾病,比如: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然而,学校在开展心理教育的着眼点和切人点究竟是哪里,亟待认真地反思。下图是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正态分布曲线图,中间凸起的部分,代表平均心理健康水平,反映95%的被试处于平均的心理健康水平人群组。通过研究分析,目前高校学生基本为“90后”,心理健康水平处于±1.96这一标准差区间。他们不存在严重心理疾患,只是会偶然出现应激状态的心理问题。曲线的最右端表示的是完全健康的人群组,它是心理健康水平这一连续变量上的最优值,但是并非是绝对静态的。处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如果不朝向“最优值”水平趋近,其生活难以保持快乐、幸福和积极向上。曲线左端处于“低于平均值”的人群组可能出现心理障碍,但仍然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向曲线右端发展。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实际上我们目前重点控制的是上图中“低于平均值”约2%左右的学生;对于“高于平均值”的学生基本上是不加控制的;对于95%左右的学生更多考虑的是担心会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我们把占95%的学生当成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学生看待,教育的效果总是事倍功半。通过我们近十年来的研究认为,积极心理学理应成为学校心理教育方法建构的重要理论,国内称为“幸福学”。高职学生需要成为全面素质的社会人,只有具备积极的心理素质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提倡教育积极人生价值观,回归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建构积极心理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又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二、建构积极心理教育的维度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高职生教育建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在主观层面上是对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职业幸福感、希望和乐观等方面进行引导。在个体层面上需要激发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诸如:爱的能力、职业兴趣、职业锚、创新能力、人际交往技巧、敬业乐群以及关注未来、天赋和智慧等因素。在群体层面上着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品质等素养。

综合以上三个层面的内容维度我们可以得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个最能适应的环境和发挥最高潜能的行为取向,引导他们运用积极的力量实现职业理想、职业需要。据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建构就是要形成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和操作过程“90后”高职学生具有比较强烈的参与意识,喜欢开展竞争,个性独立,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是他们展示自己风采的主要平台。他们希望被尊重,不愿意被强迫接受,厌烦用普通高校的评价标准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积极关注:

第一,促使学生具有积极心理体验,学会积极地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创造勇气和信心,认同高职生的社会角色和成功途径。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具有幸福感的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出快乐、满足的主观体验。因此平时学习效率高,在实习实训中,将知识顺利转化为技能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第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保持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心理品质;具备积极向上、乐观幸福、开拓创新、文明自律的心理品质。高职学生正处于进一步社会化和职业化的过程,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当然那些看似属于“失衡”的现象正是他们不断成长的标志,因为只有出现不平衡才会产生需要形成动机,这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和力量的重要前提。

第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为教育主题,强调教育功能既要体现在帮助存在问题的学生获得积极发展,更重要的是引导那些处于“正常值”与“最优值”境况下的学生学会创造高质量的个人生活、职业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引领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职业素质。

第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预防和干预的重点是激发学生身上的潜质;适用于已经出现比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少部分学生群体。采取的方法是调动学生自身存在的力量克服显性和隐形的问题,形成乐观态度、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以及希望、诚实、毅力等内在心理素养,战胜消极心理。

三、建构积极心理教育的方法

创建积极的场域教育“场域”是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创建、弘扬与传播和消费为依托,并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教育“场域”会影响到其中学生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调整自我的行为,以适应外在的环境,通过外在环境影响与个体主观能动性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使他们有积极的心境、愉悦的情绪以及安全感和归属感,构成一种积极的支持体系。职业院校育人的场域首先是创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等隐性教育作用,可以促使学生感受学校场域的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支持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这一理论的昭示下,我们从积极学生观的角度人手,力图挖掘和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创新精神。学校选择了在各楼层的立柱上镶嵌学生的专业艺术作品;在楼梯走廊的橱窗内容全部由学生社团进行宣传美化;在教室侧墙悬挂艺术专业学生制作的大幅主题画框,其中不少作品获得北京市职业学校学生艺术作品奖。学校还组织学生与所在社区进行了“文明共建”,学生可以定期参加企业、地区行政机构、福利机构以及德育基地的公益活动。

职业院校育人场域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工学交替、校企融合是目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实现形式。我院与各实习实训基地、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建有20多年的联系档案,人文专业老师、心理教师与单位的相关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的墙柱上悬挂着“世界五百强”和中国著名企业的“员工标准”“企业用人标准”企业在车间显著墙面上张贴者“优秀学生美德”等学校教育延续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社会实践课业”从学校课堂搬到了企业,把课题内容与企业文化、岗位要求融合为一体,使得学生政治素质与职业素质得以相容和发展,把人生价值与职业观、成才观相联系,在职业活动中培养健康心理,使得教育环境扩大到一个特定的社会范围,进而实现了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转化。从两个场域环境的集合来看,就其实质而言促进了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一“内化”过程。

(二)创建积极的理念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曾经主要是针对我们假设的“问题”;个别现象出现后采取敲山震虎、大家陪绑做法;作为选修课程的心理健康以及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也将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矫正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我们建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学生整体特点出发,引领学生发挥朝气蓬勃的阳光精神,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能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在改变了过去那种“医生”与“患者”的不正常角色,取而代之的是建立起信任、接纳、尊重的朋辈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职业学校的学生观理念有着独特的标准,我们培养的不是“全才”,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智能(多元智能)特点,运用“人职匹配理论”,以提高专业技能为目标,培养高素质职业人的教育,高职学生更渴望成功和职业幸福体验。为此,我们把以前布置的“发泄室”装修改造成为“主题娱乐活动室”,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用途,通过心理教师的引导,多数学生在活动室享受快乐、展示才能、交流积极情绪;学校为每一个班都培养了“同伴咨询师”,他们的任务是在班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相关活动,以同伴的身份转达学校教育意图,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各系部与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出适合本专业的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标准,丰富了相关教育的内容和针对性,促使学生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融合并逐步内化;学校还为全体辅导员提供了考取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资格证书的机会,使辅导员增强了专业知识和工作才干,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教育者本身的健康心理素质,实现了学校提出的“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同成长目标。学校为各专业系学生管理教师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提高他们专业化程度。

(三)创建差异化目标

通过对人学新生进行跟踪指导,我们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统计学的分析,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正态分布图》的统计分析,分别对处于不同标准差范围的学生群进行差异化的指导,重点是保持大多数学生积极的心境,引导学生趋近积极健康的心理水平;分析研究约占3%处于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群,着力找出成因以及带有共性的特点,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同时观察他们的薄弱环节建立相应的跟进指导;对于处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端的少部分学生,我们不仅要应对他们的损伤、缺陷和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激活他们所拥有的潜能与力量,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长处,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让他们逐步体验成功的感觉,当然我们也没有忽略干预与转介等必要手段。

(四)创建积极的行动

作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品质,是健康心理的主要任务。但是人格是需要有外在行动来表达的,体现为各种类型的积极地行动。我院有数个教学班级,多年来在教师带领下到顺义的“幸福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村里的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艺术作品创意,还教小孩子学习吹葫芦丝。他们在彼此互动中找到了满足感,分析了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了培养学生勇于感受和表达积极情绪体验的能力,专业系的学生在学校创办了“钢琴角”、“外语角”和“咖啡屋”等学生休闲娱乐空间,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拓展了积极正当的兴趣爱好的范围,激发职业学习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实现了培养积极心理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校区一直都有正式学籍的残疾学生,每天都可以看到有学生为他们提供帮助,但他们之间可以看得出一种平等的关系,付出者没有施舍,受惠者真心表达出感恩,授课教师还专门为他们调整了学习策略,他们进人学校后在大家的帮助下较快地度过了“不应期”。它反映出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广大同学特别是学生本人那种积极、阳光、互助、感恩、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是一种积极人格所反映出的建构行动。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一种范式。为我们揭示了学生积极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与规律,阐释了积极心理的建构过程与内涵。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侧重保持和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与力量,提高学生体验和创造幸福的能力,调动自身积极的力量超越自我,建立宽容、进取、分享、合作、快乐和幸福等积极心态,促使他们用更健康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学习与生活的压力与挑战,不断增进自身的健康与幸福,保持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促进职业学习的成功。

第二篇: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

一、收获和改变

二、喜欢的部分

三、不喜欢的部分

在没有上这门课的时候,就很喜欢心理学,但由于一直没有时间也就只是喜欢而已了。自己买过一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翻看过几本收获不多。也曾学校的图书馆借过一本协力学教材,其中有很多专业知识,并不能深知。在选课的时候,能选上这课,感觉很开心。

从高中时的自闭到被喜欢的人拒绝之后的自卑,我时不时的会问自己,这样做对吗?这样做有意义吗?为什么要这样做?看着别的孩子开心的玩成一堆,自己却在角落里失落,不免羡慕还有嫉妒。总感觉自己被冷落,很想去加入到其中,但没有行动,最终也只能变成空想。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变得不合群,就算是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也不能有很多话要说,只是简单的迎合。

对于感情更是一团糟,从认识那天起就一直开始观察她的一举一动,都勾勒起我的联想,可从没有主动搭讪过一句话,最后好不容易弄到了她的电话号码,就开始倾诉,以为时时的挂念,她会明知在心,可最后以我的冲动彻底结束。结束的是一份一厢情愿的感情,结束了的还有一份情感的渴望。

上了大学,想要的是一切从新开始,却未曾想到,什么也没有了,除了迷茫与无知。感觉生活处处与自己不相符合,我的生活一片冷淡。

选了这门课,加入了一个小小的团队,开始了另一种体会。

每次的团队活动,虽不是那么激动人心,但重在参与。不管你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计入其中,便是最好的享受。从一开始的陌生人,变成了今天的队友。认识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困难伸出手,握紧手,便成为了朋友。说出你的名字,记下你的号码,那样自然。一起诉说往日,往日的苦和甜、伤与痛。才知道自己的故事原来很美。别人的同样从心底里感动。不时眼神的信任,明白依然有人认同。彼此眼中的那个自己,并非自己眼中的那个自己,要是不知道是在说自己,也许就会崇拜那个自己。那么多的优点从未发现,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你确实如此,心里真想为自己欢呼。说一句:“你是最棒的!”蒙上双眼,借着信任走过的的路途那么不习惯那么小心,走完之后,知道是走了很多次的路,脚下沾着熟悉的泥土。一起看电影,其一为心灵做的洗礼,希望是个好东西,有了它,到达目的地只是时间问题,而我拥有着自由,一样需要希望,走出人生的低谷,寻找最终的高度。一起变的大怪兽,不会伤害任何人,却能勇敢地向前冲。一起坐成的大圆圈,一起承受的重量,团结起来便是完美的圓。一起转着圈,跑乱了,拉起手,我们依然手牵手。

一起相处的时间并不长,点点滴滴都滋润着心田。有汗水,收获一份喜悦,又辛苦,收获一种相知。从没有过的放松,从没有过的清醒,每一个夜晚,心不再孤单,睡去的梦那样安详。

明白了很多东西都可以改变,只要改变人生的态度。从小的家庭环境我们无能为力,如今的社会现实,我们也无法改变。与其努力与不能改变的的东西,在变一下自己来的方便自然。也知道了,对于大学生的爱情,是要有一定取舍。也许当初的爱是最无私的,最值得珍惜并坚持的,可它已成为过去,过去的不会再回来,现在身边有很多志向相同,有着一样的梦的女孩,要是能遇到那一个她,何不比翼双飞。学会感恩,感谢身边帮助过你的人,给你启发的人。虽写完的《妈妈您辛苦了》和《姐姐》两篇文章,算不上什么感谢信,更多的是从未表达过的感激,虽没有读给她们听但发到了自己的空间,算是一种无言的表达。

上完这门课程,真的改变了许多。老实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这是没有错的。每天晚上我开始写日记,并不像以前写的那样是一本流水账,这次更多的是内心的流露。一页页的字,记录着每一天的点点滴滴,翻开来那么清香,没有烦恼的沉重。这本日记,会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前老是不愿意多笑,哪怕是对自己,现在和别人最多的交流就是笑声,虽都是一些闲无的的事,但此时似乎都充满了生机。放下了对往事的依恋,捡起了今天的生活。把昨天一遍遍播放在今天的时间中,寻找着一丝虚无的安慰,到头来又能怎样,过去的已不能再回来,回来的也不会是昨天的日子。昨天越多,包袱越重,脚步拖着,沉甸甸地移动。放下了,感觉天一时间蓝了许多,风暖暖的,草绿了花开了,心情也好了,给昨天一声祝福,经历过才会拥有。往日烦乱的心,平静了许多,没有了冲动,不会在走极端,发现自己如此的平淡,不追名不逐利,只是为了生活再向前走。感觉生活和谐了许多,没有再生气。

原来空虚的生活变得简单,但感觉很真实,活过了一天就是一天。我会努力让生活过得更加充实,让人生走的更美。

要说对这门课程喜欢的部分,那就是课前的团队活动

。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问题,能知道很多能交流很多。先不说友情能不能增进,就交流足以让每个人打开心门,说出自己内心藏了很久的话语。一起分享各自的故事。不过这段时间感觉很少,只能做一个团队活动,要是能在加长时间就好多了。因为从活动中能体会很多,感悟很多,这是理论只是不能达到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感受其中传达的意思。

对这门课程不喜欢的地方,就是老师准备的课件有些多,要是能少一些会好一点因为时间有限。在一个就是音乐能换着播放,要是同一首歌循环很容易引起听觉的疲劳,这样效果就不好了。把每节课要讲的,挑出一部分有用的重要的同学易接受的问题来讲,这样注意集中就会好一点。

总体来说,学完这门课对自己还是很有用的。收获的永远收藏,改变的做到最好。以后要是有机会,要多学些心理方面的知识,努力把自己的人生摆个好姿势。如果可能,也可以帮助别的人,走出困惑,找到希望。

希望积极心理学在每一个学子的心中延伸,希望每一个学子都能有一份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明天。

第三篇:中职生积极心理教育分析论文

一、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培养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积极行为

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培养积极心理、积极行为是抑制问题行为的前提条件。从本质上来说,转变教育管理观念的根本是解决如何看待教育、看待学生的问题。由于近年来中职生生源质量严重下滑,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成为学生问题行为的高发区域。对此,以明显消极特征为主的传统教育强调矫治功能,学生更多地被看到问题,其教育模式定位为问题的预防和减少。积极心理学认为“要想预防学生出现问题,教育就必须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教育不是把人的优点仅当作克服其缺点的工具,而是把培育学生的积极行为作为教育本身的根本目标”,有时“问题的克服和积极的培养也许应是一个平衡的统一的过程,两者起到相互补偿的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干预的指导思想应进行转折性变革,不仅要预防和减少消极品质、消极行为,更要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建设和整个中职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在具体教育实践中,不仅要关注中职生的问题行为,更应该关注其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潜能,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积极健康的人。对于正处于少年期或青年早期的中职生来说,难免会在适应学校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情绪控制等方面遇到失败和挫折,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积极认知加工及相应的应对技巧加之内心力量不足、积极心理品质缺乏,往往会陷入心理困扰而不能解脱,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对此学校教育应该通过综合的指导和训练,发展个体应对生活障碍的策略,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强调优点与长处,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发展积极行为,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当个体的积极品质、积极行为得到了发展,其攻击行为、问题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得到预防和消解。

二、营造积极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是积极人格建设的重要保障。创设积极育人环境是培养中职生积极心理并抑制问题行为的有效途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积极创设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对中职生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发展给予积极鼓励和引导,培养其社会行为获得良好发展。

1.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并促使其积极行为的发;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和接纳程度提高,班级内部的人际气氛更加融洽,在这样的环境里,消极行为就会相应降低,学生乐于也有可能表现出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且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同伴关系,这也会进一步强化个体以后的积极行为。所以,学校管理要重视各科教师和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人际互动,通过教师支持和爱护行为,为学生提供良性行为样板,传达了教师对积极行为的认同信息,对消极行为的否定信息,促使班级内部积极行为呈升高趋势,并达到预防和抑制消极行为的效果。

2.协助学生获得融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学生人际信任度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学生采取积极的人际态度,并促进其积极行为方式的选择。因此,学校管理中要重视校风、班风、舍风建设,重视学生良好情绪、亲社会自我概念等的培养,并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人际交往的机会,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此来为中职生融洽同伴关系的建立,以及积极行为的表现、问题行为的抑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系统

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系统是培养中职生积极心理并抑制问题行为的重要保障。传统教育管理中,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干预仅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组织支持系统,学校将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与各学科教学及学校的其它各项主体工作完全割裂,似乎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只是学生管理部门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与其它教师和管理者无关,这必然导致以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教育根本目标的学生工作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障。所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仅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系统,使全体教职工形成共识,将其渗透在学校的各项主体工作之中,形成合力,实效性才有可能得到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学生管理工作是当前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转变传统的以问题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学生积极品质的培育和积极行为的发展。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应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多引导、少指责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任何与“心”有关的教育,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建立了信任、安全、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班主任工作和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与第一要务也是“建立信任关系”。对师生之间的信任影响最大的是由刻板教育观念导致的情绪失控和言语失控。所以在管理工作中要求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严而有爱、严而有度,教育学生中要体现民主、灵活、爱护、妥协的原则,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积极行为的养成、消极行为的抑制。

2.各科教学渗透积极教育的思想。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提高成绩,而且在于呵护和哺育学生的心灵,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行为。所以,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拥有积极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注重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并注意调节学生的课堂心理状态,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在具体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例如,对胆小内向、自我评价较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在课堂上让其参与一些较为简单的活动或回答简单问题,并多给与肯定和鼓励,使其获得积极体验,感受积极情绪,逐步提高其自我评价水平和学习信心,最终促使积极品质获得发展;对课堂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要加强对其偶尔表现出的积极行为的肯定和鼓励,并帮助学生挖掘内心潜能和优秀品质,向学生无形中传达一种积极的信息,使其逐渐认识到人过去的不良经历并不对现在或将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不管处于什么状态,只要是一个人,他必然存在积极的力量和积极的品质。

3.学校管理人员提高服务意识。在管理实践中,常常发现中职生的部分冲突行为由学校管理引起,而这类冲突往往是学校措施不到位、不得当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而引起的矛盾激化的状态。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学生需求,防止冲突发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①要求学校管理人员要和善和蔼,遇事不推诿,不扯皮,不急噪发火,不讽刺羞辱,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②要求楼管、校卫既要严查严管,又要关心学生。让学生从管理者的身上感受到宽宏友善的处事方法。以管理者亲善的作风感染学生,让学生消除逆反心理、增进友谊、完善自我,与同学和谐相处,宽容相待。从而为学生积极行为的表现提供积极良好的管理氛围。

4.学校管理要加强与中职生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多项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外出打工、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等家庭因素与中职生问题行为的产生密切相关。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家庭没有温暖、没有关爱、没有人情味、没有理解和谅解,而是充满责骂、侮辱、冲突、争吵、冷漠,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内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深藏恐惧、不安、孤独、自卑甚至仇恨,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积极个性品质和积极行为的发展,容易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学校有必要了解中职生的家庭状况,并加强沟通,争取中职生家庭积极配合,引导家庭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中职生良好的社会适应。具体表现在: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个体要引导父母在子女的教育管理中培养并发挥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使学业、心理、行为不良的个体获得良好的发展结果。因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般是在子女问题行为异常突出,学业严重不良,无法在普通高中就读、家庭也无法管教的情况下,才考虑将孩子送到职业院校就读。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父母更愿意让子女到职业技术类学校学习专业技能,以便提早就业,减轻家庭负担。这类学生往往比较优秀,很少有问题行为的发生。对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学校要加强与其父母及委托教养人的积极沟通,并建立信任、取得相互理解,积极鼓励和指导他们给予孩子充分的家庭支持和爱护,以弥补父母教养的缺失,促使其积极行为的正常发展。对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教养方式不良的家庭要积极向其宣讲积极有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鼓励家长提高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关注度,力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第四篇:挫折教育和积极心理

挫折教育与积极心理

在家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5.11.14 各位家长,欢迎大家的光临。今天我就挫折教育与积极心理与各位家长分享一下我的心得。请问大家,谁是独生子女?你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吗?你的经历告诉了你什么?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仅独生子女,就是多生子女也普遍拥有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父母容易把所有的爱、所有的关怀,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非常宠爱,有的甚至达到溺爱,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受到挫折,事事包办代替,所以造成很多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住失败的打击,因此电视上、报纸上时常作这样的报道:有的学生因怕老师批评或家长责骂而离家出走;有的小学生因不堪忍受同学的“欺负”而轻生自杀;有的精神失常;有的失足犯罪......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力差的表现。所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已经成为广大家长和教师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不畏艰难困苦,能够经受挫折,勇于开拓创新的强者,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让孩子走出温室,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正视挫折

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使其需要和动机无法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在实际生活中,人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幼小的孩子,他们能力十分有限,经历和经验缺乏,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有时成人看来是微小的一次失败,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次不小的危机。因此,儿童更必须尝试失败和挫折。失败和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看待它们。如果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它们就可能成为孩子的动力。首先,应培养学生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儿童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态度对待失败,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消极行为。这时,我们成人要告诉他:“不要怕,你能行”、“失败并不可怕,你要勇敢,想想办法”、“从这次失败中找找原因,争取下次做得更好”。成人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再惧怕挫折。

其次,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受操作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孩子有时失败后实在找不到问题的答案,确实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这时,就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但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不等于鼓励独立。相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给予恰当的帮助。如教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请其它同学教、自己想想办法等)或直接为孩子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让孩子自己尝试努力完成。尽可能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鼓励独立解决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幼儿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有个正确对待遭遇的心态。尝试着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再是期望成人的帮助或替代。

二、树立榜样形象,增强学生挫折承受能力

所谓的挫折承受能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对人生而言,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巴尔扎克也说过:“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因此,挫折既是成功的不利因素,又能催人奋进,锻炼人的意志。可以说,挫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生莫怕少时挫,“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我们可以搜集一些伟人、名人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典型事例,向学生讲述,从学习、人际、情感、理想各个方面,给他们树立出优秀的榜样。如:贝多芬双目失明,张海迪高位截肢,他们身残志坚,终成名人;古人凿壁偷光,映雪而读,终于学有所成;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史迁宫刑,《史记》传世;这些都可作为学生们的楷模。这样,在他们遇到挫折时就会向榜样看齐,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又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者”。一篇好的故事,可以让小孩在强烈的模仿心理的驱使下,对小孩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例如,希腊阿基米德想出利用比重来辨别黄金的故事,引发起学生也想专心思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热情;毛泽东利用冷水浴、日光浴锻炼身体,也会点燃小孩去模仿磨练的火花;有了这些榜样,学生就好像有了无穷的蕴力,不断向前进。一些生动的媒体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参与挫折训练动力的一种好手段,而且它具有形象性强,内容逼真等特点。例如,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令多少人眼角湿润。小孩看后,心中肯定也会默默地铭刻着,同时涌动起勇于接受困难挑战的决心。

三、设置实践磨炼,提高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磨炼,是挫折教育的核心。缺乏亲身体验,学生对挫折的认知只能停留在表面,更谈不上具有抵御挫折的能力。只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就能锻炼和提高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促使每个学生在挫折磨炼中成人、成才。要想培养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它是抵御挫折能力的基础。我经常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磨炼机会,如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设置学习障碍,让每个学生都要经过多步思考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同时在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我也都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遵循晓之以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度适当的原则,采用指导、教育、咨询、疏导、教会学生自我调节等方法,得了良好的效果,使许多受了挫折的学生能够从逆境中摆脱出来,适应新的形势,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强者。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就没有抗挫折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克敌制胜、战胜挫折的武器,不要因为挫折难以克服就丧失信心,就自暴自弃,不管做什么都要有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胸怀宽广,意志坚强、乐观开朗、独立性强、有自信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强,在挫折前能够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相反,那些心胸狭窄、意志薄弱、孤僻抑郁、依赖性强、自卑感重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就较低,往往稍遇挫折,就会一蹶不振,甚至悲观失望。爱迪生曾经说过:“伟大人物的最明显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对广大青少年应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品格教育。他们缺乏的不单是才华,更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我们必须创造条件对他们进行意志品格的磨炼和教育,以伟人和意志坚强者为榜样,培养他们具有进取、乐观、独立和心胸宽阔的性格,坚韧顽强的毅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再有, 我还有意识地创造挫折情境,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长跑以及各种竞赛活动,这些体育运动竞争激烈,对抗性强,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每次体育竞赛参与对抗,都使学生品尝到战胜对手的喜悦或失败的滋味,从而使其心身得到锻炼,精神得到升华。因此,坚持让学生参加体

育竞赛活动既增强体质,更能磨炼其意志,锻炼毅力,增强竞争和拼搏意识,提高心理素质,让学生领略生活的艰辛,体验劳动的艰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第四,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参加体育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有针对性地将他们放到社会中进行实践锻炼,让其亲自尝试。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双休日家务劳动竞赛,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爱校、建校劳动,假日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事实证明这些活动使学生们真正尝到人生的甜酸苦辣,往往会在他们幼稚的心灵引起不少的波澜,促使其向成熟发展。如今的小学生正处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改革开放在有力地冲击人们旧有观念的前提下,经年轻的一代提供了更多脱颖而出,超前施展才干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挫折感。跨世纪的接班人没有理由四平八稳、随遇而安,时代需要进取精神,时代也正造就期进取精神。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认真抓好挫折教育,使学生自觉增强民族忧患意识,自觉增强挫折承受力。

四、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我们中国独生子女多的这种特殊情况下,老师要开展挫折教育,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小孩在家长的眼中是“小公主”,是“小皇帝”,常常都不希望小孩受一点点的委屈和挫折,这就要求老师事先要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教育学生家长重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注意对孩子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炼,从而取得他们的同意、支持、合作,解决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后顾之忧。否则,许多挫折教育的行为训练,老师将会冒很大的风险,以至怕这怕那,缩手缩脚,最终肯定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社会适应性。生活表明:从小受过逆境磨炼的人,成年以后能有效适应社会环境;而幼年时挫折太少则长大以后,面临挫折将不知所措。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娇生惯养,在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后果不堪设想。俗话说:“猴子也有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孩子在竞争中受挫,失败是正常的,受点挫折未必就是坏事,只要有信心,跌倒站起来后会走得更稳更快。因此家长对子女要爱,但不可溺爱,要全面教育,要逼真地创设逆境,切实施以挫折教育。

1.利用一切手段,克服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分依赖成人的惰性,不要事事都让孩子“一帆风顺”。做到不包办、不斥责,耐心启发和诱导,给孩子以信心和勇气。

2.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孩子适度参与社会活动,使孩子懂得“逆境奋进”,只有在挫折中成长,才能学会如何对待处置挫折的技能。

3.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受挫时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抓住时机尽早用爱心和情感去对待孩子,使他们早日成熟,避免过分幼稚和脆弱,而经不起挫折的打击。

4.学会宣泄,摆脱压力。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惆怅,有人犹豫,此时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同时,宣泄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措施,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

5.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快乐的良方。当你遭受挫折时,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等来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

6.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咨询。当人们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时,不妨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医生会对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循循善诱,使你从“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另外,提倡家长也要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一些有关学生心理方面的优秀书籍,要求家长,提高自身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教师一起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努力。

在21世纪,我们已经过了13年,现在的国际竞争更为激烈,挫折更是无处不在。家庭与学校的挫折教育并不相分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赴命。只有家庭挫折教育与学校的挫折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可能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拥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会让学生磨练出坚强的意志。有韧性,有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永远看到光明,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而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将再次感到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如果我们所教的学生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没有起码的道德人伦,纵然他学习再优秀,成绩再拔尖,我们的教育也只能是失败的教育。因此,加强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让儿童从小有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

古人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是难免的、暂时的,是可以战胜的。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认真分析挫折的主观、客观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找出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使他们从挫折中崛起,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挑战,愈挫愈奋,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跨世纪的一代栋梁。

第五篇: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

人的健康是争取来的。这个争取,是心理上的积极,行为上的主动。只有以积极的心理迎接生活。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 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以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本文首先从学科和社会需求层面分析积极心理学源起的背景,接着分析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取向和研究视野,最后探索积极心理学的人格特征,浅谈积极心理学对于人们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人性;心理学;创新

一、积极心理学的源起背景

二战后,由于战争造成的伤害,美国的心理学把重心放在了评估、治疗精神疾病等方面,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并没有带来人们意料之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相反,人们感到了更多的生活压力和焦虑以及精神上的空虚。积极心理学之父Seligeman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一职后,利用他的影响大力宣传他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Seligman竭力主张将将积极心理学提升到重要的位置上。《美国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杂志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发表了积极心理学专辑。由此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项影响全世界的运动迅速展开。

二、研究范围

(一)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对待过去如果能做到满意或者满足,即是积极的情绪体验。由于每个人对生活的满意点不同,对待同样的事情产生的态度也不同。满意点越低越容易满足。积极心理学把投入的生活(engaged life)看做是幸福的因素之一,这也是对待现在的一种积极体验。所谓的投入的生活是一种追求愉悦的心理状态。快乐是积极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积极体验的一种。在积极心理学创立之初,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影响快乐的外在因素的小组。研究发现影响快乐基准线的外在因素包括遗传、生活条件和自身所从事的自发性活动。同时积极心理学家们并不否认甚至非常重视内在的修为对快乐的作用。

(二)积极的人格特征

人格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人格的研究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积极的人格特征也引起了很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积极心理学家认为要过幸福的生活需要发挥自身的才能、兴趣和优点。因为对兴趣和才能的研究随处可见,他们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优点和美德上。研究者找到了几乎所有文化里都认同的人类的六大类美德:智慧、勇敢、仁慈、公正、节制与超越。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人不必始终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却可以全身心投入,发挥自己的优点,就能培养出各种卓越的能力,原本的苦差事也就不再叫人那么痛苦。

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人格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一些理论没有被实证研究,还不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可。此外,人格理论过分强调外在品质的培养,把人格的发展等同于品德培养,这也受到了许多质疑。

三、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和受到重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人们日益重视精神健康的时代,积极心理学的促进幸福的主张符合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它的意义主要表现的以下两个方面:

(一)积极心理学是对已有心理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在积极心理学发展之前,多数心理学家把视角放已经产生的问题上,而很少关注如何预防问题的产生,同时,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性的弱点,从消极的角度解释它们。积极心理学着眼于人性里的优点和积极的东西,利用优点克服困难,这也应了中国成语:扬长避短。克服缺点的过程痛苦而漫长,很多人不得不宣告失败,而发挥优点的过程却是快乐和幸福的。当然积极心理学并不否定病理性心理学的作用,它只是帮助心理学界重新找回被遗忘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德。

(二)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博采众长,既有实证,也有继承和学习前人经验性的、过程定向的方法,很好的促进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积极心理学并不把自己看做是对过去心理学的一种代替,而仅仅看作是对已有心理学的补充,因此它不会排斥利用已有的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自己服务。

积极心理学既是继承,又是创新。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理论有着同样的主题,但它提出了主要培养人的积极方面和人本思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在东方文化里寻找契合点,充分肯定佛教里某些思想对人的意义,如冥想、瑜伽等。这种中西文化包容的思想更易于被接受和认同。积极心理学的诞生让心理学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我们的生活也会随着它的深入人心而变得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2]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下载积极心理教育方法的建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心理教育方法的建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教育论文3

    心理教育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

    心理教育的论文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心理教育认识不足,忽视心理教育的独立地位,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造成学生素质的畸形发展。我们应积极从学校内部采取一些新的举措......

    积极心理暗示

    对孩子充满信心和期待 自我心理暗示训练    2011-6-21 9:36:00我要评论(0)来源: 父母怀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对孩子充满信心和期待,这是孩子进步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清泉般滋润......

    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方法初探论文(精选五篇)

    摘要:近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学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学业择业、恋爱、交友等问题尤其显著,加强对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

    小学生教育方法论文

    教育孩子体会1 我是一名专业的课外辅导老师,从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对教育孩子总结出一些经验,希望我的这点经验能够与大家共鸣,共同教育好下一代孩子。同时我也是孩子的爸爸,是一......

    积极心理暗示对幼儿教育的应用论文

    【摘要】心理暗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积极心理暗示,另一种是消极心理暗示。在幼儿的教育中,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有效地促......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一个多月来细细研读了董奇博士的著作《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觉得本书,很有新意,颇具......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858田家炳中学卜丹丹个人课题读书心得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已成为社会的需求。全面素质的人才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