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师角色的认识及培养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2:3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型教师角色的认识及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型教师角色的认识及培养论文》。

第一篇:研究型教师角色的认识及培养论文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师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由原来的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培养研究型教师并非易事,这需要相应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

关键词:

教师角色;研究型教师;特征;培养模式

Abstract: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requires teachers to re-shape their image,which changes from knowledge-basedto Research teachers.It is not easy to train research teachers,this requires the support of appropriate social support system.Keywords:

teacher role;research teachers;feature;training mode

1.教师角色概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年来公认的教师角色。然而,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与增加,学生获得知识渠道的多样化以及现代社会对个人知识、能力、素质、资源的更高要求,教师仅仅作为知识传播者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与社会对教育工作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对教师的角色进行新的思考。教师角色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创立的,它指专门从事培养人才工作的人员在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形象。从不同的视角形成了关于教师角色的不同观点,客观主义者认为教师的角色即将事实、概念和法则传递给他们的学生。构成主义者的观点则认为教师的角色不是传递给学生固定的真理,而是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经验和机会去构成他们自己的知识。教师作为人类一种古老的职业人员,在人们头脑中都存在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教师观念,即教师应当扮演知识传递者和道德示范者的角色。然而,当代的教育发展证明:教师仅仅成为一个“教育者”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以“研究者”角色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社会对研究型教师的呼声已愈来愈高,表1对知识传播导向型老师与研究导向型老师进行了对比。

英国课程学家斯腾豪斯(L.Stenhouse)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他认为,“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是实验室,每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的成员”。教师应学会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参与到研究者的队伍中来,从而更好地去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2.研究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2.1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在研究性教学中,由于课程是以经验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是生成性的、建构性的,因此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势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对教师而言,所要教的东西不能再是预定书本知识,而是更多地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资料信息、方式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与帮助,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是作为顾问或合作伙伴而存在,而不是作为知识或真理的化身和权威的仲裁者而存在。研究性学习打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

2.2学习内容的开放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有调查表明:对学生帮助最大的第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第二是图书馆,第三才是教师。研究的实施、结题报告的撰写等、有计划地展开课题研究,并取得预期成果,是当代教师要善于开展的“行动研究”教学工作。即“在行动中研究,研究行动,为改善行动而研究”。

2.3有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

当代的教师要能静下心来搞研究,要有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要有独立的研究精神,慎独,坚持真理,不畏权威;具有批判精神;能潜心治学,耐得住寂寞;在独立研究的同时,还能善于与他人合作。研究型教师一般都要能做到勤读书、勤思考、勤实践、勤总结。

2.4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善于收集和处理各类信息。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变革。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创造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其次,在信息时代,研究型教师要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博采众长,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加工,并创造性地予以运用。

2.5有总结和推广科研成果的能力

研究型教师应善于把研究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把握一般规律形成研究成果,并且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讲演能力,能及时总结、撰写和推广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3.研究型教师角色转变的社会支持系统

3.1教师自我支持系统

具有教学效能感高的人会倾向于认为教育在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些认为自己是内控的教师,可能在教学上表现得更主动,当教师认为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对学生有所帮助时,会采取更多方法和策略来激励学生,从而产生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可以成为教师自我支持系统重要因素。

(1)提高教师对研究型角色的认同。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价值以及对自己是否具备教育好学生的能力的认识和判断,是对新的教师角色一种主观判断和自我把握。完成研究型教师角色转变需要认同五种新的教师角色: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教师从学生的教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从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教师从教学任务的完成者转变为教育生活的同构者;教师从教授技术的关注者转变向价值的思考者。

(2)提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

较高效能感使教师相信,他们能协助学生排除各种学习和行为困难,激发出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或发生行为改变,教师深信自己有能力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这种信念使教师不顾各种阻力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改进学生行为表现。

(3)发挥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通过自己积极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因而在教育过程中,激发自己内在动机,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目标,愿意尝试新的教育策略,充满信心地发挥自己教育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去排除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有效地活动和学习,充分体现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

(4)调节教师教育监控能力。

教师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和过程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能动性。教育监控活动和行为本身体现了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教师能够根据教育的任务和要求,结合主观条件,在教育的准备阶段努力作出科学的计划和安排,在教育活动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在教育过程完成之后,注意进行检查和评价,针对具体问题采取补救措施,以达到教育目的;二是敏感性。主要包括对教育情境中各种线索变化的敏感,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适宜的敏感,对在不同教育情情境下最恰当的教育策略的激活与提取的敏感性;三是调节性。主要对教育目标的确立一教育方法与问题策略的选择、自身投入努力的调节、教育过程的步骤安排、教育计划的执行、时间的把握和利用、教育结果的检查分析、校正措施的采取等进行积极、、灵活、主动及时的自我调节,使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且取得最佳的效果。

3.2教师角色转变的制度支持

进一步打破教育科研专业部垄断教育研究的局面,创造出适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政策和环境,为优秀教师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展示的机会,为教师优秀成果转化指导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必要的支持。

(1)提供人事制度支持。

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加速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教学第一线骨干教师队伍,健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投身子教学改革、创造教学成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培训,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和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优评奖,逐步推行基础课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培养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名师、教学新秀。

(2)加强教学管理支持。

教学管理机制创新是研究型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条件。首先,要积极完善学校和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将教学资源与学院承担的教学任务挂钩,对院进行年度群体考核并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学院开展教学、教育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要加强评估、监督与调控职能。其次,要努力促进教学管理向信息化、专业化发展,尽力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大数字化的教学管理建设力度,加快建立全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教学资源的全校共享,并逐步建立跨校、跨地区、跨国的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严谨科学的选课制度,建立现代化的学籍管理制度,改革教学资源配置管理,为研究型教师的学术研究提供后台支持,为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变提供管理的保证。

3.3教师创新科研团队支持

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个性化师资队伍,教师角色转变有力的心理支持是形成创新团队。一是以浓郁学术的氛围,打造学术名师。一流的大学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流的人才,二是依托重点的学科,创建“创新团队”。一流的团队是建设一流学科、一流成果和一流人才的依托,是获取社会资源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德芳,论教师的实践智慧[Jl.教育理论与实践,2∞3,(4).[2]周耀威.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2,(4).[3]易进.学校在研究型教师成长中的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6,(3).

第二篇:教学研究型论文写作

附1论文模板

我国高校学生自主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胡欣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摘要:„„„„„„„„„„„„„„„„„„„„„„„„„„„„„。关键词:***;***;***;***(3~5个)

近几年来,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一、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历史探源(一级标题)

学生自主管理最初开始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有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大学——学生型大学和教师型大学„„ 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二、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一级标题)

1.学生自我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二级标题)

(1)„„„„„„„„„„„„。

1)„„„„„„„„„„„„。

2)„„„„„„„„„„„„。

(2)„„„„„„„„„„„„。

2.学生自我管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需要(二级标题)

3.学生自我管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二级标题)

三、我国大学生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级标题)

四、结论(一级标题)

参考文献:

[1]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李福华.对高等学校学生权力的探讨——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学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4,(2).

[3]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牛志敏,刘春凤.浅析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6,(1).

第三篇:对教师角色的新认识

对教师角色的新认识 时代的发展要求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要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即积极主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主体性品质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因为儿童从生下来便具有主体性的“潜能”,然而这种潜能只有在支持和鼓励探索的环境中,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反之,则会阻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甚至造成主体性品质的缺失。但是在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常常是被忽视的。因此,为使幼儿的主体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角色意识。

一、教师应是敏锐的观察者

观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育技能。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幼儿的各种真实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获得,并不是为了让幼儿去适应教学计划或教材的要求,而是要使其成为教师更好的为幼儿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帮助幼儿提高主动学习能力的基础。

1、在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建构课程

户外活动时,我注意到明明和鹏鹏各拿了一只自制的风筝在放飞,可是明明的风筝在风中飞舞,而鹏鹏的风筝却一直拖在地上。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机会呀。于是,我便和全班幼儿一起围绕这两只风筝展开了讨论。通过讨论幼儿不仅发现用软纸做的风筝轻可以飞起来,用硬纸做的风筝太重飞不起来,而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更多幼儿对制作风筝的兴趣,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有关风筝的探究活动。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认识到,正是由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才及时地抓住了师生共建课程的机会,使得幼儿的探究活动更为深入的开展下去。

2、教师的指导策略也应源于对幼儿的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从自己的主观臆断出发,急于给幼儿的行为下结论,一定要通过耐心的观察,发现幼儿行为表现的真实内涵,这样才不会因为误解而采取不恰当的行动。例如,在一次为故事表演制作道具的活动中,幼儿拿到材料后并没有象预料的那样马上开始制作,而是互相观望。这时,教师是为了追求教学效果,为幼儿做讲解和示范,还是继续观察幼儿,静待其变呢?我选择了后者,因为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的观望是在进行思考。果然过了一会奇迹出现了,幼儿纷纷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起来,而且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的创意。事实说明,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采取的指导策略,也许会使幼儿的探究活动花费较长的时间,但重要的是幼儿在主动学习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而不是重组教师的智慧。

二、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帮助者

以幼儿为主体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对幼儿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因为,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会受到其发展水平、经验水平的影响和制约,而教师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可以使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其主体性发展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可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自己的认知体系。那么,怎样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呢?

首先,环境的创设要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幼儿在看过童话剧《马兰花》后,便自发地进行模仿表演,我们发现后就和幼儿共同创设了一个表演区——《马兰花儿童剧院》。由于该区的设立既满足了幼儿表演的需要,又由他们亲自参与了创设工作,所以幼儿都十分喜欢这个地方。

第二、教师要灵活安排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一天幼儿准备做一条12米长的大鲸鲨,教室里肯定是放不下的,我们便利用户外、楼道、公共教室等空间完成了作品。所以,活动的安排不应只限于活动室,而应根据活动的内容充分利用各种空间,特别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也是从尊重幼儿的需要和个体差异出发,在保证幼儿正常生活秩序的前提下,打破固有的时间限制,灵活安排时间。例如当幼儿正全神贯注于某一工作时,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如果教师命令幼儿停止活动进入下一个环节,必然会打断幼儿的思路,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就会适当的多给幼儿一些时间。至于损失的户外活动时间,在其它时间可以多做一些安排。

第三、鼓励幼儿主动探索的环境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支持。

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只有丰富的物质材料才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探索和创造空间。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而且要鼓励幼儿敢于尝试和使用。但是,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材料一次出现的太多反而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比如,幼儿在第一次用白纸做道具“地洞”时,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制作方法。而在第二次制作时我们一下就给幼儿提供了纸箱、彩纸等多种材料,结果幼儿的注意力全被这些新奇的材料所吸引,不停地更换材料,反而把作道具的事情给忽略了。所以,我认为新材料最好陆续出现,每次不要超过1、2种。

(二)教师对幼儿的帮助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启发引导幼儿做进一步的探索

在制作道具的活动中,我发现杨杨把纸剪成细细的纸条粘在一起做小鼹鼠的“地洞”,我便对她说:“如果你是小鼹鼠在上面爬一爬有什么感觉?”她爬过后说:“太细了。”接

着就找来宽纸重新做“洞”。在这里,虽然我没有直接提出问题或给她建议,而是让她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发现问题,但她从中获得的主体性体验却是谁都无法代替的。所以,教师在帮助和启发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时,一定要明确,对幼儿的帮助不是用自己的智慧代替幼儿的智慧,而是启发幼儿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主动学习。

(三)教师要善于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

教师并不是幼儿活动中唯一的指导者,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水平还比较低,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之间的合作牵线、搭桥。比如,中秋节,我们开展哥哥姐姐教弟弟妹妹做月饼的活动。使幼儿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合作、建立自信。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善于发挥幼儿之间的同伴作用。

(四)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合理要求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随时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提出新的要求。

这时,教师是顺应幼儿的要求,还是牵着幼儿按原计划进行呢?

在故事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我就遇到了这样的情景。当时我们按照原计划分配好角色准备进行表演时,幼儿突然提出要制作道具。于是我马上找来材料,满足了幼儿的要求。结果幼儿不仅做出了池塘、水草、青蛙的卵„„,而且进行了出色的表演。当时,如果我不顾幼儿的要求,调整活动,幼儿也可以在老师的导演下进行表演,可是他们那种主动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将不复存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或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而是为了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这样才能协调好计划和幼儿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师应是幼儿成长的欣赏者

教师对幼儿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欣赏态度,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树立自信,而且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潜能不断得以发挥。比如,当幼儿提出要制作一条五米长的鲸鱼时,我对他们的想法表现出非常欣赏的态度,使他们更加有信心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当幼儿围着自己制作的大鲸鱼一边欢呼雀跃一边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做的”时,对幼儿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体验。

此外,用幼儿的作品美化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都会使幼儿看到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提高主体性意识。同时,幼儿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潜能,也会鼓舞和感动教师,使教师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发挥幼儿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总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角色,要求我们必须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引导和启发幼儿主动地发展,这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第四篇:研究型教师培训心得

对研究型教师的认识

作为一名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方法、技能和对学生心理的把握上有很大的不足,这几天的见习教师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从对人生以及教师职业的谈论、计算机办公技能的教授到说课的理论与实践等,我感觉每天都过的很充实,感觉自己就想是一个干瘪的海面,每天都在拼命的吸取着养分。

今天仲老师讲授的是“作一个研究型教师”。仲老师通过一个小问题“谈谈你从教一年来的收获和困惑”将我们带入了她的课堂。下面是我对“作一个研究型教师”的一点心得体会:

回想起当初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我觉得是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幸福感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最美好的心灵感受,然而却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出现职业倦怠,最初的壮志豪情慢慢被现实的艰难和无奈所取代,渐渐觉得做什么都没兴趣,教书仅成了谋生的手段。那么,如何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克服职业倦怠呢?如何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体验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享受职业创造的快乐,让学校、课堂成为教师创造自己幸福人生的场所呢? 我认为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最有效途径。

所谓研究型教师就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即“教书匠”)而言的,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研究已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研究型教师拥有教学和研究同步进行、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观念,他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研究型教师能够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教育问题更敏锐、更有主见,能够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角度,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新观念,自觉、主动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摆脱被动盲目的状态。

为什么要培养研究型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工作应该实现由“教书”向“育人”的转变;从“教会知识”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接受”转变为“创造”。换言之 ,时代需要研究型教师,培养研究型教师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从教育理论的发展看,教育理论的发展需要研究型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思考、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决定和实践行为进行反思和研究,把成功的经验经过提炼上升为理论,就能够充实、完善已有的教育理论,促进对未知规律的探讨,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其次,从学校的发展看,学校的发展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学校要在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有一批名师支撑。没有教师的发展,就难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发展。名师从何处来?主要靠学校自己培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必须认识到,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是两个同样重要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发展的意义更重于前者,因为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

再次,从教师的自身发展看,做研究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教师从事教学研究,能够提升职业生活的质量,使教学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尊严感。教师成为研究者,能够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

研究型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具有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和发展,是教师独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促进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基石,更是研究型教师创造性执教的前提。未来的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的位置上,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进入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就会对已有的教育理论更愿意思考,对于新的问题更加敏感。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开拓性很强的工作,充满自信,不迷信以往的定式,不屈从于权威,具有自己的意志和自主行动的倾向,是研究型教师的一个显著的个性特征。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对其专业知识的理解,才能比单纯啃书本理解更深刻、更透彻,这时讲起课来就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更生动、更精彩。其次,具有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研究型教师是复合型教师,其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普通文化知识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善。研究型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渊博,而且要精深,要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去。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等内容。教育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最后,具有创造性的反思能力,善于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的创造性反思能力既是培养学生反思、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反思,那么,即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不过是对第一年经验的重复,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来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加以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促进自身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我认为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必须做到三勤:一是勤读书。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积淀的过程。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人的观念日新月异,不读书不看报,孤陋寡闻,何以从事教学研究?二是勤思考。仅有一股研究的劲还是不够的,在研究之后,我们还得对我们的实际操作进行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通过反思,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改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勤总结。总结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总结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勤读书、勤思考、勤总结,是“研究型”教师的三个基本功,三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孔子的人生感悟。如果我们教师能够象孔子一样,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把自己的所学经常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坚持正确的,改进不足的,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去探讨未知的教育规律,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一定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第五篇:如何做研究型教师[推荐]

如何做研究型教师

《如何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研读《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书中对如何由一个普通的教书匠成长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在读中本人有了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如下:·

通过前一段时间北师大的学习,尤其在聆听了鲍传友教授的讲座之后,我对如何由一个普通的教书匠成长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这次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作为当今时代的一名老师,我们教学生一滴水,自己仅有一桶水

已经是远远不够的了,必须是源源不断且营养丰富的涌泉!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不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搞得轰轰烈烈的今天,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应加强学习,深入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时刻用最新的知识,最全面的技能,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全副武装自己,从一名“教书匠”向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转变。要想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勤奋读书,博览精取,做学习的有心人。我们不仅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而且要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从而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只有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特别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总之,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当然 做研究型教师

二、不断增强研究意识

只有深入地开展研究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现在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孩子再也不是原来那些单纯的孩子,唯老师命令是从的孩子,他们对老师的要求在飞速提高。课堂上的那些形式呆板、创新不足的教学方法根本吸引不了孩子,孩子们渐渐地会对课堂失去兴趣,慢慢地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无法及时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使用更新的教育方法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瓶颈。有的教师说,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忙,没时间搞研究,将教育研究看作软任务。实际上,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

次提高都往往先来自教育研究,所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过程总是和教育研究交织在一起。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我们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自己的水平也会得到不断提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对得起面前我们的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的著名教育实践家李镇西对教师教研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学习、工作、思考是教师教研的三大法宝。一线教师不同于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的人员,搞研究不一定要“立项”,关键是要有问题意识,要结合教学实践对优秀教育理论进行创造性运用。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要学会写教育叙事。记录每一天、每一堂课教育教学得失,大家相互交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坚持叙事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历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未必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却是让我们找到了讲述自己工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激情、困惑、收获等的空间,以便尽早地吸取百家之精华,提高自身素养及能力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就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基础,以

教学创新为目标,坚持勇于实践和不断探究的精神。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合格的学生。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厚积薄发,才会不负社会、学校、家庭的重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把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当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我想我会用一生去思考,用一生去回答

下载研究型教师角色的认识及培养论文(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型教师角色的认识及培养论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教师的幸福--《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角色作用

    语文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角色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大家已达成共识。可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操作,尤其是在这个过程......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 前天,我在批阅同学的作文时,一篇《写在童年的记忆》里这样写到: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位优秀的画家,把我最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在画卷里。但是读小学......

    美术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认识

    美术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认识 ——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 澥浦镇湾塘小学周依娜 曾经听过一堂这样的美术公开课,教材内容是《标志设计》。教师从介绍“标志设计”的概念开始......

    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兼谈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 摘要:新课程,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了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做一个现代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现代研究型教师 芙蓉山小学 孙玉红“为什么我讲了N遍这些学生还是不会?”、“为什么学困生的学习习惯都这么差?”、“怎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对于不交作业的学生应......

    向研究型教师迈进读后感

    以前一直没有接触过论文,对于论文的理解也就从要毕业时的毕业论文,在自己最初的印象里,感觉论文就是写一篇文章,里面分为七大块:题目、论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结论......

    角色游戏论文

    角色游戏——幼儿心理素质培养的好方式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