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盲人摸象》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内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再下结论。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就望下结论,要全面观察,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吗?
指名讲一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
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这个故事的了解程度。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教师用多种方法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字
理解课文
1、再次仔细读课文,把四个盲人认为象的样子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
2、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
教师随机板书:
摸到了身子: 像一堵墙
摸到了牙齿 : 像棍子
摸到了腿: 像柱子
摸到了尾巴: 像绳子
3、小组讨论解决:
(1)“你认为四个盲人谁的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他们都是错的,因为他们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就下了结论了。
(2)我们来一起看看最后一段,他们四个谁都不服输,最后牵象人说了什么。大家读一读吧。
(3)他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象的样子呢?开动脑筋想一想,看谁的方法多,方法好。
仔仔细细的摸全了
把他们四个的意见合到一起就对了
……
老师觉得他们太可笑了,刚摸到一点,就说(就大叫)……太着急了,很不认真,我们同学们做事不会这么不认真、不全面吧!
4、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今后会怎么做呢?把你的想法写在小本本上。
通过细读课文和在文中勾画的方式,使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大意。
激发孩子表现自己的意识,让他们感觉到回答问题是很光荣的,并找到四个盲人错误的原因,从中感悟道理。
老师总结性的话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了。
布置小本本
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把认为难一点儿的字小组合作学习。
3、出现问题班内交流。
4、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第二篇:《盲人摸象》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再下结论。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事物要全面。
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还记得它们是什么样的吗?能不能说一说?(学生发言)
2、(出示大象图片)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大象,你们要认真观察大象的身体、牙齿、腿和尾巴。
3、揭示课题:
师:有几个不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的盲人,他们分别只从一个方位摸了大象,就说出大象的样子,从而闹出笑话,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师:同学们默读或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同组同学或老师。
2、师引导学生按照生字的结构、部首等归类来识记。打破原来的生字顺序,多媒体出示“摸、栓、棍、柱、堵、错、绳、服、盲、齿、差、象”。
3、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生字顺序,交流识字方法,比赛识字,师巡视指导。
4、小组长检查识字情况,力求做到“组内所有的人认识所有要求认识的字”,全认识的奖一朵小红花,师抽查。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图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大象的样子,为学习课文作准备。
FN.&GsbB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
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字,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生字书写
1、认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把认为难一点儿的字小组合作学习。
3、出现问题班内交流。
4、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复习生字
(二)理解课文
(1)再次仔细读课文,把四个盲人认为象的样子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
(2)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
教师随机板书:
摸到了身子: 像一堵墙
摸到了牙齿 : 像棍子
摸到了腿: 像柱子
摸到了尾巴: 像绳子
(3)小组讨论解决:
(1)“你认为四个盲人谁的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他们都是错的,因为他们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就下了结论了。
(2)我们来一起看看最后一段,他们四个谁都不服输,最后牵象人说了什么。大家读一读吧。
(3)他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象的样子呢?开动脑筋想一想,看谁的方法多,方法好。
仔仔细细的摸全了
把他们四个的意见合到一起就对了
老师觉得他们太可笑了,刚摸到一点,就说(就大叫)……太着急了,很不认真,我们同学们做事不会这么不认真、不全面吧!
(4)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今后会怎么做呢?把你的想法写在小本本上。
(三)拓展延伸:
依据四个盲人的描述,想象大象的样子作画儿:画大象。然后用—象—的句型来描绘自己所画的大象,最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通过细读课文和在文中勾画的方式,使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大意。
激发孩子表现自己的意识,让他们感觉到回答问题是很光荣的,并找到四个盲人错误的原因,从中感悟道理。
老师总结性的话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了。
布置小本本,让学生善于积累。
通过画大象和描述自己所画的大象,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渗透了比喻句。
第三篇:盲人摸象读后感
天,我读了盲人摸象这篇故事,故事中说每个盲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他们像得事物不同。摸到耳朵说像扇子,摸到腿说像柱子,摸到尾巴说像绳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摸一个部分就下结论,要摸到全部的部分再说。
第四篇:盲人摸象成语故事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第五篇:《盲人摸象》读书笔记
篇一
从前有五个瞎子,他们不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有一次,他们约着一起摸大象。第一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牙齿就说大象像胡萝卜,第二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像扇子,第三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一根柱子,第四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尾巴就说大象像捆牛的绳子,第五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身子就说大象像一张床。其实他们都错了,他们摸的只是一部分,要把他们说的组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大象。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能只看事物的片面性要看事物的全面性。
篇二
些盲人很可怜,因为他的眼睛看不见大象是什么样子,所以只能凭自己摸到的地方来判断。
有人摸到大象的牙齿,他就说象的样子像一根长长的萝卜;另一个盲者摸到象的鼻子,就说象的样子像一根木杵一样;还有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就说象的样子像一把扇子我很高兴我可以看得到车子是怎么行进的、房子是怎么盖的、花朵是怎么开的,我们比盲人幸运得多,可一看到这个世界的缤纷美丽,看完这篇故事,让我学到对于不知道、不明白的事情,不可乱下定论,要了解事情的真象。一定不可以只凭事物,如果我们只看表面,那我们和盲人也没什么区别了。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