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盲人摸象”般探索
“盲人摸象”般探索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我始终坚信这一点。世界上或许有“永恒的疑问”,但不会有“永恒的答案”。我们的探索和“盲人摸象”的寓言何其相似,与其知道最终的结果,我更看重“探索”本身。
——题记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的一本西方哲学史小说,评论界将其定为西方哲学的启蒙读物。通读一遍,闭目细思,直接想到的是“探索”。
哲学,归根结底是一种对疑问的深层探索。哲学史是探索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先哲的足迹。如果要我来对哲学的成果简单分类,我会根据“所探索的问题”和“所得到的答案”来分。“所探索的问题”是相同的,但是答案不同,如果依此按时间汇编,最后得到的就是“这个疑问的哲学史”;同理,要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而回答的逻辑上相同,最后得到的将比较接近“X学派的哲学”。——这自然是我这个门外人的想法,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了更为专业完善的分类。
不过既然是我的读后感,不妨继续沿着“探索”的路说下去。
一、世界的构成哲学和科学最终的目的都是是发现世界的“真理”。哲学的探索和科学上的探索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在我看来科学更注重解决事实上的疑问,而哲学侧重的是解决逻辑上的疑问。
早期的自然主义哲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科学的雏形。“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是希腊哲学提出的第一个大问题。最早希腊人认为万
物是土气水火四种元素组成,而后德谟克利特斯发展为原子构成了万物。不过这个“原子”和现在科学上的原子是不同的。哲学家此后投入到对人的意识的关注,将物质与意识联系在一起,开启了漫长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争论。而科学上则继续探索物质的构成、世界的本源。
二、上帝的位置
“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个问题能争论千年,脱离不了历史的因素,在西方可以说是受了神学的阻碍。在西方二十世纪前的哲学家里几乎找不到不谈上帝的,先哲在发表自己的学说中至少留出一章专门谈在自己的学说中上帝处于什么位置。不仅哲学如此,科学的著作也要如此。如果说得“不明不白”,将上帝“降级”或者否定化,多半要收到宗教的迫害。
许多人受着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无法独立思考,甚至误入歧途。笛卡尔“我思故我在”里遇到解决不了的矛盾,以及后来伯克莱主教“存在即是被感知”的矛盾都借用“上帝”临时了躲过去。即使有先觉有了探索的成果,碍于不能发布,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影响。
“全能的上帝创造了世界,那么他能创造一块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么?”如果能,那么他就搬不动石头,就不是全能的了;如果不能,也说明他不是全能的。这类问题应该是当时大众所不敢想,不敢说的。直到“日心说”等科学事实和政治的进步,宗教影响才在哲学中得到比较彻底的消除。
然而,以“精神”和“物质”谁为根本的争论并未在此终结。
三、认知的可靠
历史上诡辩派有种怀疑论,认为哲学问题或许有答案,但人类永远无法解开大自然的谜题。这种论调有点道家的味道。西方哲学在对“构成”和“存在”探索后,开始质疑认知的可靠。从单纯对外界的探索逐步引申到对自身认知的探索。
哲学的探索与科学的探索一样,都有自身无法弥补的硬伤——自身的基础,即归纳法。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都是用自己的感知配合思考来进行的,也就是我们最初的直接知识来自于主观感知。但是主观感知就是正确的吗?理性认识明显高于感性认识,但却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这样的认识是牢靠的吗?如此多的疑问直接质疑着人类是否真的可以掌握“绝对真理”。
黑格尔认为真理是主观的,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历史就像一条河,哲学与思想不能脱离历史背景,向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方向发展。他开创了否定之否定原则,后来被马克思加以整理,作为认识真理的普遍方法。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虽然不错,但其实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乌鸦都是黑色的”即便经过一亿次检验是正确的,但是只要找到一只白色的乌鸦,曾经的真理就会被轻易推翻。
四、探索即是“盲人摸象”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我始终坚信这一点。世界上或许有“永恒的疑问”,但不会有“永恒的答案”。我们的探索和“盲人摸象”的寓言
何其相似,与其知道最终的结果,我更看重“探索”本身。即便一切经验都被否定,只要我们还在“盲人摸象”般探索,希望总还是有的。
第二篇:《盲人摸象》读书笔记
篇一
从前有五个瞎子,他们不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有一次,他们约着一起摸大象。第一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牙齿就说大象像胡萝卜,第二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像扇子,第三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一根柱子,第四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尾巴就说大象像捆牛的绳子,第五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身子就说大象像一张床。其实他们都错了,他们摸的只是一部分,要把他们说的组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大象。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能只看事物的片面性要看事物的全面性。
篇二
些盲人很可怜,因为他的眼睛看不见大象是什么样子,所以只能凭自己摸到的地方来判断。
有人摸到大象的牙齿,他就说象的样子像一根长长的萝卜;另一个盲者摸到象的鼻子,就说象的样子像一根木杵一样;还有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就说象的样子像一把扇子我很高兴我可以看得到车子是怎么行进的、房子是怎么盖的、花朵是怎么开的,我们比盲人幸运得多,可一看到这个世界的缤纷美丽,看完这篇故事,让我学到对于不知道、不明白的事情,不可乱下定论,要了解事情的真象。一定不可以只凭事物,如果我们只看表面,那我们和盲人也没什么区别了。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第三篇:盲人摸象游戏规则
盲人摸象游戏规则
各组出一人,先把眼睛蒙上,然后从观众中任意选出五个人(不能摸同一组的人),被摸者不许说话,不能给任何暗示,摸的人不能掐、捏对方,否则视为犯规出局。谁能最先猜对的为胜。
第四篇:盲人摸象
活动名称:体育活动《盲人摸象》(大班)
活动周次:第14周执教教师:
一、活动目标:
(一)积极大胆地游戏,感受与同伴相互合作、支持游戏的快乐;
(二)能注意力集中地听声音或同伴的提示闭着眼睛走到目的地;
二、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现场体验。
(二)物质准备:装水的瓶子,大象的图片。
(三)空间准备(场地安排):在场地中间摆放障碍物。
三、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3)
1、引导幼儿做上肢、下肢、体侧、提转、腹背、跳跃等动作,活动身体关节。
(二)游戏环节(24)
1、组织《听音乐找人》的游戏,引导幼儿练习闭目行走,体验盲人走路的感觉。
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眼睛看不见会有什么不方便,请幼儿感受。
2、幼儿两人组分散游戏,练习听声音闭眼睛走,熟练后可以请发出指令的幼儿变换方向,用语言提示闭眼幼儿怎么走,提示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偷看。
3、组织《盲人摸象》的游戏,引导幼儿轮流游戏,进一步巩固平衡技能,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幼儿游戏
4、提高 游戏难度,在活动场地上增加障碍物,发出指令的幼儿只用语言提示同伴向前走到达目的地。
(三)结束环节(3)
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游戏玩法
听音乐找人:幼儿两人一组、相隔一定距离站立,其中一名幼儿闭着眼睛,另一名幼儿说:“我在这里,我是〃〃〃”,闭着眼睛的幼儿听到声音后像发出声音的幼儿走去。睁着眼睛的幼儿在发出声音后不能乱动。
盲人摸象:一名幼儿睁着眼睛,一名幼儿闭着眼睛,睁眼的幼儿倒退着走,拉着闭着眼睛的幼儿,拉着他走到大象旁触摸大象。
猜猜我是谁:一名幼儿迷上眼睛,其他幼儿围绕着闭着眼睛的幼儿边走边说:“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念完后迅速退后一大步保持不动,闭着眼睛的幼儿触摸身边的幼儿,猜猜它是谁。
第五篇:盲人摸象成语故事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