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造教育在地理教学的实践论文
摘要: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各行各业都非常紧缺的,高职教育的培训主旨在于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在专业知识的引导下灵活的将现有的先进技术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融入创造教育十分必要。以高职地理教学为例,实施创造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创造教育及实施创造教育的必要性,重点围绕创造教育在高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创造教育;高职;地理教学;实践;必要性
1创造教育及实施创造教育的必要性
1.1创造教育
创造力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在不同的领域其表现的状态也各不相同,人作为创造的主体其自身的创造力会受到智力、环境等因素影响。是金子总会发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缺乏雕琢的前提下无法释放出自身的能量。高职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可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创造教育可以通过思维培养、特长培养、心理素质强化、实践教学来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
1.2实施创造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优化高职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高职教学的主要对象是一线的技术人员,高职教学与本科教学不同,本科院校的教学更加注重学术性研究人才的培养,一线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可以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经验进行现有问题的改进,因此优化高职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创造性教学来实现。其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全面渗透的今天,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需要大量技术性人才的支持,培养更多创造性较强的技术人员是我国迈入发达国家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实施创造教育,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第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普遍存在,进行创造教育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创造教育的实施下,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的能力可得到明显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创造教育将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
2创造教育在高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创造力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每年我国各行各业均涌现出了较多的新兴技术及新产品,这些进步与创新都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在高职地理教学中融入创造教育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全方位发展,创造教育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因势利导,这对于以技术培训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十分有利。
2.1强化氛围渲染,深度开发学生的能力
在任何的活动中氛围渲染都可以影响到此次活动的效果及质量,同样在高职地理教学实践中也是如此,在实施创造教育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尊重,构建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探讨与问题分析,适度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质疑中迸发出新理念、新思维。高职地理教学应侧重于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适度的鼓励和表扬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的提升。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教师可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来实施地理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及呵护,帮助学生在较好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
2.2夯实基础,做好新旧知识点的衔接
任何科学可行的创造都需要充足的理论支持,无缘由的创新缺乏可行性,正如地理创造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人们的成长过程就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则需要科学的引导。在高职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及记忆,在此基础上学会灵活的运用绘图、看图技巧去解析,并从中获取新知识、新观点。教师可通过自己的观察及分析进行新旧知识的串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知识点的应用能力。适度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性的地理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
三、逆向思考。
2.3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许多优秀科学家的学习实践证明,基础知识扎实,再加上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创造发明的本领就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时,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进行适当的示范。指导学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尝试独立读书、独立做笔记、独立寻找资料和信息,并结合问题的实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教师要挖掘各种自学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4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造思维因素,训练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不模仿、不抄袭、独立思考、设计新颖、独树一帜等便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表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地理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和想象的能力。在地理思考和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教师还应多创设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提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消除思维定势。
2.5强化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脱离实际的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人生目标,在高职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保障学生能够在大量的实践中进行能力提升,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月相,记录完整的观察日志,并整理提交报告,在这个完整的观察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观察力必然会得到强化。
3结论
新时期的社会建设需要大批的专业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支持,高职院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创造教育非常的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意识任重道远,教师应立足长远,站在专业的角度进行教学创新与新方法的研究,尽可能的将新型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胡艳霞.谈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J].创新科技,2012(4).[2]黄侠.以学生为本,倡导创造教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
第二篇:地理教育教学论文
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改善中学地理所面临的现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可审视目前中学的地理学习,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围绕老师的教转,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少,兴趣低。针对目前教学现状和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增加的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观念、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呢?
首先,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就像种子,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适宜的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和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教师就是要去营造这样的氛围,一种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科学实验和人们的生活体验证明,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地理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他的看法和想法,要学会去理解别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不应该是讥笑;要学会去帮助别人更正错误,而不应该撒手不管,更不要取笑别人。并且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老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地理课上学生动起来了,思维活跃起来了,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其次,改变师生关系,运用创新教法
传统地理教学就是因为单调的形式让地理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之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地理必须改变师生关系,运用创新教法。创新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意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积极地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创新性活动。
在教学中应该秉承不唯
一、有效性的原则,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可以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开展辩论、自学讨论、动手画图制作、实验操作、多媒体、角色扮演、新闻发布、小老师上课,乃至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搜集资料、展示、汇报等等。
第三,开展竞赛,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讨论、讲解、提问、答问,各小组根据提问和答问的情况记分,开展竞赛,这种方法,对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锻炼其创新能力十分有效。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很广泛,如读图比读懂,画图比准确和创意,提问、答问比创新,思维比敏捷等等。
如讲中国分区地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然后,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泒代表列举自己所代表的这个区的发展优势,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接着就让学生分别来指出对方区域的发展的局限并要求对方进行回答解决的措施。顿时,教室里是热火朝天,此起彼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完全放开了。
第四,让学生走进自然,拓展见闻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条横标:“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深刻地概括了西方的教学思想,他们提倡的教学是“活动课模式”,重视学生直接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借鉴于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动手,并适当增加课外教学的时间,如让学生动手绘画地形图、制作地形模型,自己规划
和组织专题研究如社会调查、考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第五,以创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地理教育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即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型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目前很多人认为地理教育是无创新性的,这是以一些教师狭隘的“创新性”观念为基础的。一部分教师就认为,一般的学生、老师和地理教育显然是与创新无缘,地理教育主要是一个学科知识的传递和学习过程,至于学校里的“创新教育”是在特殊的课堂中进行的。
总之,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明者的希望和愿望,而这种希望和愿望总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伴随。教师应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以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习惯,点燃其求知的火种。
第三篇:地理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姓名:管应鸿
单位:开远市第十三中学联系电话:***
邮编:661600
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开远市第十三中学
管应鸿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改善中学地理所面临的现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地理自主创新学习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可审视目前中学的地理学习,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围绕老师的教转,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少,兴趣低。针对目前教学现状和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增加的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观念、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呢?
首先,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就像种子,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适宜的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和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教师就是要去营造这样的氛围,一种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科学实验和人们的生活体验证明,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地理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他的看法和想法,要学会去理解别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不应该是讥笑;要学会去帮助别人更正错误,而不应该撒手不管,更不要取笑别人。并且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老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地理课上学生动起来了,思维活跃起来了,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其次,改变师生关系,运用创新教法
传统地理教学就是因为单调的形式让地理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之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地理必须改变师生关系,运用创新教法。创新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意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积极地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创新性活动。
在教学中应该秉承不唯
一、有效性的原则,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可以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开展辩论、自学讨论、动手画图制作、实验操作、多媒体、角色扮演、新闻发布、小老师上课,乃至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搜集资料、展示、汇报等等。
第三,开展竞赛,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讨论、讲解、提问、答问,各小组根据提问和答问的情况记分,开展竞赛,这种方法,对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锻炼其创新能力十分有效。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很广泛,如读图比读懂,画图比准确和创意,提问、答问比创新,思维比敏捷等等。
如讲中国分区地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然后,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泒代表列举自己所代表的这个区的发展优势,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接着就让学生分别来指出对方区域的发展的局限并要求对方进行回答解决的措施。顿时,教室里是热火朝天,此起彼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完全放开了。
第四,让学生走进自然,拓展见闻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条横标:“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深刻地概括了西方的教学思想,他们提倡的教学是“活动课模式”,重视学生直接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借鉴于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动手,并适当增加课外教学的时间,如让学生动手绘画地形图、制作地形模型,自己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如社会调查、考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第五,以创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地理教育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即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型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目前很多人认为地理教育是无创新性的,这是以一些教师狭隘的“创新性”观念为基础的。一部分教师就认为,一般的学生、老师和地理教育显然是与创新无缘,地理教育主要是一个学科知识的传递和学习过程,至于学校里的“创新教育”是在特殊的课堂中进行的。
总之,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明者的希望和愿望,而这种希望和愿望总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伴随。教师应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以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习惯,点燃其求知的火种。
参考文献:
[1]梅桃源主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11月
[2]卞鸿翔、李晴著:《地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第四篇:教学论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内容摘要】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全面的推进,在地理课中渗透感恩教育非常必要,本文从确立感恩教育理念、挖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等几方面阐述了渗透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地理学科的优势,努力营造一种知恩、感恩、报恩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感恩教育 渗透
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使学生懂得承担责任,学会和自然、社会和谐相处是我们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地理教学中确立感恩教育理念。
说到感恩,我们马上想到感恩父母、师长,其实在我们的一生中时刻得到周围许多人的关爱和大自然的给予,我们需要对自然、社会进行感恩,地理教师应通过地理教学这个载体体现这种情感。
说到感恩,我认为我们人类最应该感恩的就是我们的大自然了。想想每天升起的太阳吧,她为我们带来了光明和能量,是她的光芒和能量温暖了我们。想想我们的地球吧,她供给人类肥沃的土壤以让我们能够种植粮食、蔬菜和水果,为了让人类有充足的淡水可饮用,她便隆起一座座的山峰蓄积冰雪、雨水,这样我们才有了不断流淌的河水,为了我们人类有适宜的温度,她让一层厚厚的大气包裹着地球,不让太阳的光辉灼伤我们的皮肤,也不让夜的寒冷冻着了她的孩子 ——我们人类。地球无愧是我们的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孤独、寂寞,大自然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来做我们的朋友,并且用美丽的鲜花、青草、绿树点缀着我们周围的环境……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泰山的高大、张家界的神奇、桂林山水的秀美、老忠实泉的诚信无不给我们享受和启迪。我们还要感恩月亮、星星,是他们给我们人类以无尽的遐想。
说到感恩,我们要感谢伟大的祖国给我们创造的和谐环境。在学习中国地理时,我们要体会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亿万国民。我们不仅要从学习她的疆土、资源中了解祖国,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还要从历史渊源、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更要从祖国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感知祖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无尽恩情。
说到感恩,我们要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生活中回报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其他成员的帮助,我们要感恩农民、感恩工人、感恩所有从事服务行业的人们……是他们的辛勤劳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更加惬意。
二、在地理教育资源中挖掘感恩教育的素材。
我们在地理教材中,常看的把黄河比作中国的“母亲河”,把洞庭湖比作湖南的“母亲湖”。其实地理课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要有效实施感恩教育,老师就必须要用“透视”的眼光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
在学习太阳的辐射时,结合歌颂毛主席的歌词“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万物生长靠太阳”等,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在其中渗透感恩大自然,感恩革命先烈的情怀。学习地貌和气候时,从地貌和气候对水资源的分布,能源的分布,农业的分布等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激发我们感恩地球母亲的情怀。
在学习资源、环境问题的内容时,我向学生举例说明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没有土壤、没有水、没有森林、没有矿产,地球就会象火星、木星一样荒芜,也就没有我们人类。在教学中通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深刻理解人类的不当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但对地球母亲是一种伤害,同时也深深的危害着人类自身。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大自然对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慷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也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开发,如在学习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时,我就适时引导学生,这是他们对大自然感恩的一种方式,如草原人对狼的敬畏、回族对猪的敬重、印度人对牛的敬重等,又如蒙古族的那达幕大会就是对自然的感恩,那达慕大会是在水草丰
美、牲畜肥壮、牧业丰收的夏季,蒙古人通过举行两至三项竞技运动,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恩赐的感激之情。我们还可以介绍西方国家的感恩节。通过师生的交流,这样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又明白要善待大自然的道理。
三、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实施感恩教育。
“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单一的,新课程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小组探究合作、创设情景模式、师生互动模式、小组辩论模式等等。
比如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过去我们重在课堂的说教,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是那么明显,在新课改下,我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调查,写出小论文,学生在参与中体会环境的变化,感受更深,今年我组织了部分学生参加全国“地球小博士”科技比赛,其中就有社会调查和科技论文的撰写,学生从中受益非浅。又比如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探讨长沙坪塘镇工业污染的现状和建设长沙大河西背景下坪塘工业出路的活动,学生读在课堂上纷纷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争论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评,从而既培养学生的自信,又感受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是对人类自身的伤害,人类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可行的,人类应该保护环境,感恩大自然。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关爱别人,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地理学科的优势,努力营造一种知恩、报恩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2] 唐晓龙.感恩的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3] 刘春平.全国高中试验教材:环境保护[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6 3
第五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中学地理和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都强调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地理实践教学成为被取消的环节,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中学地理教师的课程任务繁重,学生的时间紧张,且缺乏专业的地理野外实践指导人员和相关设备。高等师范院校的地理专业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和设备,能够协助中学开展相关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本文记录了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协助重庆市北碚区兼善中学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开展地理实践教学的情况,并分析了参与活动的中学地理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认为高校与中学协作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模式具有可操作性,解决了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中学建立长期的实践教学基地,使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能够持续开展。
关键词:中学;高校;地理实践教学
地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地理知识的学习模式倡导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的过程,要求教师精心授课且学生积极参与。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特色,需要学生到野外进行相关地理事物的实地观察和了解。《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都强调学生应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提倡“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和“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素中,地理实践能力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接触身边的地理现象,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求,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养成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的习惯,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我国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1.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现状不同的学者对于地理实践教学的理解和阐述有一定的差异,陈澄和卞鸿翔等均认为地理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1-2],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完成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实践活动,其活动范围为实验室或校外。李家清则认为地理实践活动是为帮助学生直接获得地理经验和地理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性活动项目及方式[3],没有对活动场所和形式进行严格的限制。但不论哪种阐述方式,都强调地理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应该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在我国的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地理教师通过创建实践教学情景、引入纪录片等视频、增加教具和现代教学设备等方法,使地理教学条件逐渐优化,课堂实践教学逐渐增加。据统计,65%的教师开展过课堂实践活动,且以年轻教师为主[4]。地理实践教学还需要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开展野外考察实践和观察观测实践,根据赵丹[4]的问卷调查统计,在所有实践教学活动中,野外考察类的实践活动只占到4%,参观调查类的活动占14%,82%的实践活动都是在教室内展开;在接受调查的中学生汇总,70%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野外考察类的实践活动。由此可见,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野外考察和参观活动还非常缺乏。2.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活动缺乏的原因分析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安排中,一般没有考虑野外考察类实践活动的时间,教师的授课几乎都在教室内完成,导致野外实践教学极其缺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学地理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设备紧缺。很多学校的地理教辅设备仍然只有地球仪、地图等传统工具,而对于野外实践活动需要的罗盘、放大镜、地质锤、区域地图、气压表、GPS等设备和工具缺乏,说明学校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2)缺乏野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中学地理教师的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加上学校考核主要看重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不重视,只有极少数教师开展过野外实践教学[4]。尽管每年中青年教师都要接受各种继续教育和培训,但是缺乏野外实践技能和知识的专业培训,导致中学地理教师对于学校及所在区域的地理实际情况了解甚少,野外实践知识储备和经验缺乏。(3)中学课程结构设置较单一,缺乏弹性,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仍然是学校课程内容设置的指挥棒,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在小学阶段还有一些趣味性和科学性的课程设置,到了中学阶段则完全以考试分数为中心,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性转变为单一性。(4)学生的安全问题。这是各级教育部门最担心的事情,为了减少安全事故,导致学生的野外实践活动时间大量减少,甚至很多学校直接取消了。
二、高校与中学联合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尝试
尽管各种原因的限制导致绝大部分学校取消了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活动,但是,这种现象不应该长久持续下去。因为:(1)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2)实践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还能发现科学问题;(3)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优化学习环境;(4)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5]。同时,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改变当前我国各个阶段学生“只动脑,不动手”、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才能让学生们永远保持好奇心,留住那份最原始的创新动力。因此,需要寻找适合的途径解决阻扰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开展的障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协同育人中心”通过对重庆市多所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兼善中学、重庆七中、重庆南开中学等)进行考察和调研,与多名中学地理教师进行了广泛交流,对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本学院的教学特色,利用学院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成熟的野外实践路线和多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教师,与中学地理教师联合,在学校周边开展野外考察实践教学活动。目前,已与重庆市北碚区兼善中学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开展的野外考察活动如下。(1)北碚鸡公山的野外调查,了解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学生把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貌形态相结合,了解地形图上的山脊、山谷、鞍部、山顶等地理事物的实际形态。学习罗盘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罗盘确定地理事物的方位;训练学生野外绘制地貌素描图;通过海拔高度和气温的变化,观察气压的变化;观察泥石流形成区域的地表形态,分析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条件。(2)在嘉陵江的观音峡背斜进行考察,主要了解背斜形态、背斜两翼岩层的变化规律,并学习使用罗盘来测定岩层的产状;观察断层形态及特征;认识当地的主要岩石类型。(3)沿嘉陵江观察河流地貌,包括认识壶穴及形成原因;观察水流特征,了解河流侵蚀与堆积作用的原因;认识河流阶地及阶地对人类生产的影响,并了解其形成的原因;认识嘉陵江沿岸的主要沉积岩类型;了解北温泉形成的地质原因。(4)缙云山亚热带土壤和植物实习。包括认识亚热带的典型植被;认识缙云山主要的岩石类型,并与植被和土壤类型结合,了解基岩、气候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在缙云山俯瞰北碚城区,了解影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自然地理因素。野外实践活动的场所均选择在中学附近,以缩短学生在路上的时间;考察内容和讲解的深度均以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和目标作为依据;考察时间均选择在周末,大约为4个小时,尽量不占用学生的课堂教学时间。
三、高校协作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反馈与评价
经过多次的野外实践活动,参与的中学生、中学地理教师以及高校的指导教师,都积极反馈了各自的评价和思考。1.学生对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反馈(1)建立了地理空间观念,能够把地图上的地理事物与实际事物进行有效结合,增强了阅读地图的能力。(2)地理课堂上讲述的地理术语、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不再抽象化,课堂学习时能结合野外实践所看到的内容,增强了对地理知识的积累和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学习不再枯燥,激发了地理学习的热情。(3)对自己家乡的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开始观察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现身边有很多现象是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并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其原因。(4)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各种看似普通的事物后面隐藏的地理学及其他学科知识,是他们平常没有想到的,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2.中学地理教师的反馈(1)增强了教师对周边环境的了解。由于现在人口流动较大,很多中学教师来自于外地,对当地环境不太熟悉,野外实践考察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了解当地自然环境的机会。(2)增加了地理教学素材,教师把这些素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有了感官认识后,课本知识返璞归真,教学效果有较大提升。(3)考察活动中受到高校地理教师的专业指导,对于野外实践教学的认识、设计、计划和具体操作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提高了野外实际操作能力,鞭策着教师们提高自身地理教学基本技能。3.野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反馈(1)利用高校实践教学人才和现有的实践基地补充基础教育部门在此方面的不足,提高了高校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基础教育开展多样化教学方法,解决课程设置单
一、缺乏弹性的问题。(2)高校与中学协作发展,可以帮助基础教育部门培养具有研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地理教师,提高中学地理师资力量和水平。(3)通过与中学的多方面接触,了解当前中学对地理教师的要求,有助于高校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供给更多适应现代教育的人才。
四.总结
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与中学联合开展地理实践教学,利用高校资源帮助中学野外实践设备不足和专业指导教师缺乏的问题,既符合高校开放式教学的宗旨,也拓展了高校资源的使用范围,同时加深了高校与中学地理教育的联系,高校在地理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可以紧密结合当前中学的要求,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的中学地理教师。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卞鸿翔,李晴.地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赵丹.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5]谢旻.论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J].考试周刊,2009(27):2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