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物等一主故事
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个小卖部,经营些日常生活用品,店主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小卖部店面不大,顾客也是零零星星,我也是偶尔买支蜡烛或者换个灯泡的时候才光顾一下这个小店。店主却是个热情善谈的人,每有顾客光临,总是热情招呼,言谈却又十分得体,于是常常有顾客喜欢和他聊上两句。
一次,我又去他的小店,买了两节电池,闲着没事儿,就坐下来和店主聊起来。不知怎么,话题说到了他的小店。我说:“大爷,你这个小店实在太不起眼了,里面也太陈旧,要想多盈利,就得想办法装修一下了。”谁知道老者捋须一笑说:“年轻人,靠装修是留不住顾客的。”我问:“那靠什么才能留住顾客?”老者又笑了一下说:“靠等。”靠等?我大惑不解。老者解释说:“年轻人,你知不知道有一句话叫做‘一物等一主’。别看我的店面狭小、陈旧,可是我的店是百宝囊啊,要什么有什么,针头线脑、牙签耳勺,尽管值不了几个钱,谁家也少不了,所以我只需要在这里等待即可。”
一物等一主。尽管不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然而,当这句话从这位老者的口中说出来,我还是感受到了一种睿智。在别人眼里,买卖也许只是一种买卖,而在老者眼里,买卖还是一种等待。可见,老人不仅仅是把自己的店面当作一个商铺,他的目的也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他只是在从事一种经营而已,经营店面,也经营自己的夕阳人生。
无独有偶,一次去京城参加一个笔会,和一位知名的作家交谈。这位作家说:“真正的好作品不是写出来的,那是等出来的,它就在你的生命中。”听之,顿时醍醐灌顶,忽地想起那个店主“一物等一主”的话来。
就是一个简单的等字,包含的却是万千的内容啊。想想吧,在人生中有多少事情会马到成功呢?更多的则是水到渠成。等是一种机缘,等是一种积累,等是一种潜伏。姜子牙八十遇文王,则是千百年来关于等的最佳案例。
一物等一主。玩味这句话,常常能让我在浮躁的时候平息内心,从而怀有一颗感恩和期待的心对待世事。
是的,对人生而言,一物等一主,只要你努力了、付出了,成功与否都变得不再重要,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着急也没用;对爱情而言,一物等一主,那个和你牵手的人是你千年修来的缘分,百年等来的结果,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去爱呢?而在你的身边,关爱的目光、温暖的双手、轻声的问候,都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等候着你,你怎么可能不心存感激?
第二篇:简论“一物一权”原则
简论“一物一权”原则
一物一权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也应成为我国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反映了物权支配性的本质特征,是物权排他性效力的前提,不能为后者所替代。在物权法没有规定具体的规则时,一物一权原则可以作为裁判的依据,以正确解释和适用物权法。
一物一权原则是指在一独立物之上仅能设定一个所有权,一所有权之客体以一物为限。也就是说,一方面是指一个物之上只能设立一个所有权而不能同时设立两个以上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也是指在一个物上不能同时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性质上相互排斥的定限物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特指物权法中一项仅适用于所有权的原则:“一物一所有权”。
一物一权原则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共和国晚期,所有权(dominium)这一财产权形态就已经出现,从此前受限制的家父权转化为所有权, 意味着财产权人取得了完全控制权。在罗马法中,已经出现了所有权的弹力性(Elastizitaet)或归一力(Consliditaet)。“一切其他物权均从属于所有权,并且可以说它们体现所有权,一切其他物权,至少在其产生时,均以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条件,它们是对他人物品的权利(iusin realiena)。”在这个时期,一物一权原则主要强调的是所有权的唯一性,罗马法已经确认了“所有权遍及全部,不得属于二人(Duorum in solidum dominium esse non potest)”的规则。罗马法还严格区分了所有和占有的关系,在某物的所有权的归属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即使该物已经为他人占有,占有人非依法律规定不能成为所有人。即使是一种合法占有,占有人只享有占有权,而不能享有所有权。由于占有与所有权存在着区别,因此对占有的保护和对所有的保护也应当区分开来。一物一权原则要求明确界定权利的客体,与此相适应,所有权的客体应当是单个的客体,而不能是集合物。虽然罗马法实行一物一权原则,但在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出项过双重所有现象,这种双重所有可以看作是一物一权的例外。
一物一权原则的产生,主要是由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罗马法上物的概念决定的。它主要适用于以有体物为中心的社会,物的形态也比较单一,且主要采用单独利用的方式。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事交易日益发达,这也对交易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表现就在于,出卖人之外的其他人不能对出卖物提出权利请求,这就要求所有权不仅在内容上是完整的,而且要求其客体具有物质上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一物一权原则与罗马法上物的概念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罗马法并没有对有体物(res corporales)和无体物(res incorporales)作出区分,“物”主要是指有体物,无体物的所有权也被视为有体物。因此,所有权的客体都被界定为物,一个所有权的客体也为一个物
一物一权原则的内容:
1.一向物权的客体应为特定的、独立的一物;
2.尚未与物之整体分离的物质组成部分之上,不能单独设立物权;
3.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而绝不得并存两个以上的所有权;
4.一物之上不得同时存在两个以上性质、内容相抵触的物权,但不相抵触的物权可以同时存在于一物之上。
关于物权法基本原则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物权法具有三项基本原则,即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公示原则。另一种观点认为,物权应具有五项基本原则,即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物权优先效力原则、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公示及公信原则。无论哪一种观点,都认为一物一权应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可见一物一权原则对于物权法的重要性。
一物一权原则的存在理由 :
1,有利于物权人对物的支配,充分实现物的价值。一物一权主义与物权法保障物权人行使物权的精神是一致的.采用一物一权主义有利于保障物权支配内容的实现,使物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
2,易于公示,有利于交易安全。一物一权主义通过一物与一权的一一对应关系,排除了就物之部分或数个物设立一个物权的可能,使物权客体特定化、独立化,便于明确其外部范围,易于公示,使法律关系明确,有利于文易安全。为有效地保护交易扶序提供了法律保障。
3,便于明确财产归属,保护物权人的合法权益。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归属关系的法律制度。而一物一权主义不仅使物权客体外部范围明确,易于公示,而且也通过一物上只存在一个物权主体使物之归属明确,有利于规范财产归属关系。如果一物多权,就无法明确划分每一个物权主体的归属。
从总体上讲,一物一权主义的宗旨主要把所有权塑造为一种符合商品经济规则的权利形式。一方面为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为整个物权法体系的构建与协调提供坚定的基础,达到物尽其用的效用。
一物一权原则与中国物权法 :
目前,我国正在起草物权法和编撰民法典,而物权法的制定,是通向编撰中国民法典成功的最后一道难关。一物一权原则作为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对我国物权法制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对我国物权立法的走向、具体制度的构造、甚至整个物权法的体系都起着重要作用。
添附制度是物权法贯彻一物一权主义的结果,它是指不同所有人的数物因人为的原因或者自然的原因结合形成一新物的事实,若仍使各所有权存续,则各物主得请求回复原状,事实上纵使可能,或者使物毁损,或者所需费用过巨,对社会经济亦属不利。同时也违背一物一权主义,法律不得不按照一物一权主义重定其所有权,使添附物上仅存一所有权,原各所有权归于消灭,用债权上之补偿方法以实现当事人间对等正义之功能,此可谓是物权法与债权法之绝妙配合。我国刚起草的物权法建议稿及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均设立了添附制度。
依一物一权原则,所有权必须设定于一个独立物之上,而不能设定于由数个物所构成的集合物上, 自从“企业担保”以及“财团抵押”出现后,学者们纷纷指出传统的一物一权主义应当予以修正。集合物是指数个独立物为同一目的而相互结合并发挥效用时的整体。我国在制定物权法时应否认肯集合物上可成立单独所有权。认为集合物上得设定一个单独所有权的主要原因在于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其一,混淆了交易的标的与所有权的标的。一项交易的标的可为一个物(一个所有权),亦可为数个物(数个所有权)。数个同类或者不同类的物被“捆绑”起来作为一项交易的标的,有时纯粹基于交易的方便,有时则是基于经济价值上的需
要。但也并不排除把构成集合物的各单独物分别或部分作为一宗交易的标的;这纯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法律没有必要强求集合物必须被视为一个独立物和设定一个单独所有权,从而混淆债权和物权的界线和概念。其次,混淆了集合物的抵押权与集合物所有权,一物一权的主要含义是指一个物上仅能设定一个所有权,数个独立物上不得设定一个所有权,但并不否认数个物上得设定一个抵押权或其他担保物权,数个物上设定一个抵押权并不等于承认了集合物上得设定一个单独所有权,这并不与一物一权主义相冲突,不能作为修正一物一权主义的根据或例证。
一物一权原则在日常生活的体现:
冯素洁案——物权法中“一物一权”原则的适用:
律师说案:原告冯素洁与被告陈风雷原是夫妻关系,双方于2004年5月17日登记结婚。婚后双方由于性格不合,经常因生活琐事吵闹,于2007年8 月27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民政局登记离婚。原、被告于2007年8月27日签订的《离婚协议书》载明:财产处理问题(包括私有住房),双方共有的财产是位于府右街某新村X栋702号二居室商品房一套,双方为之付款766385元。双方离婚后,此房屋各得一半,南侧一间归男方,北侧一间归女方。变卖此屋,要经双方同意方可。婚前各方的财产,仍归其所有,婚后所购用品(包括双方的赠物)由双方协商处理,两台空调机,大的一台归女方,小的一台归男方。子女的生活用品归子女所有。由女方负责保管。2008年1月,冯素洁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确认离婚协议中有关房屋的约定无效,请求依法分割。
人民法院认为:《物权法》规定了“一物一权”的基本原则,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权利人要实现这些权利,就要以国家公权力的保护为后盾。而国家公权力要实现对物权的保护,必须以确定物的范围和界域为前提。但是,一套房屋的范围和界域内只能确定一个所有权,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的统一登记制度中,不允许对同一套房屋登记两个以上的所有权。所以,不动产虽然可以由两个以上个人共有,但成套建造的单元楼房不能由两个以上个人分别拥有该套房屋内的不同房间。原、被告的离婚协议约定两居室房屋中南侧一间归被告所有、北侧一间归原告所有,违反了一物一权的基本原则,该约定无效。原告起诉要求确认离婚协议中的该约定无效,符合《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应予支持。法庭审理过程中,本院对一物一权的原则进行了释明,原、被告双方均同意按房屋的评估价进行重新分割。因被告放弃了房屋的所有权,同意由原告支付被告补偿款人民币48万元,对此原告也表示同意,均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本院予以支持。故判决如下:
一、原、被告于2007年8月27日签订的《离婚协议书》第三条关于诉争房屋的约定无效;
二、诉争商品房一套归原告所有,原告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一次性补偿原告48万元。
专家意见:本案法官适用《物权法》的“一物一权”原则判令协议分割单元房的约定无效,系《物权法》实施以来在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型典型案例。“一物一权”原则在《物权法》中没有以具体条文的形式进行明确规定,但在物权的概念、《物权法》的原则、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等条款中均有体现,应当是物权法中隐而不显的基本前提。对其含义,学说上存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为日本及台湾学者的解释,认为一物一权是指一物上仅能设定一个所有权,一所
有权之客体,以一物为限。另一种解释认为一物一权是指一物上仅能设定一个物权,而不能设定两个以上其内容不相容的物权。我国学者多采纳后一种解释,认为一物一权原则包括的内容有:第一,一物之上只能设定一个所有权即只能有一个所有权主体(不能实行多种所有)。第二,一物之上不能设立两个以上内容相冲突的物权。一物之上可以存在数个物权,但内容不得冲突。第三,一物的某一部分不能成立单个的所有权。物只能在整体上成为一个所有权,某一部分如尚未与该物完全分离,则不能成为单独所有权的客体。所以,“一物”为在“法律观念上”具有特定性与独立性的一物;“一权”,是指一物之上不得并存两个以上内容、性质相抵触的物权。
一物一权原则的深层的存在基础是维护物的经济价值。所有权的客体之所以以一物为限,物的一部分不能成立一所有权,就是因为若允许一物之一部分成立一所有权,必将造成一物的肢解,从而损害物质的经济价值。在通常情况下,某一特定独立的物往往具有其独立价值存在,尤其在当今工商业社会,物以商品的形式存在,这些工商业产品大都是当今技术的结晶,整体的统一的存在具有独立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若物的某一组成部分一旦与物的整体发生分离,或独立的物品一旦被肢解,不但使物的整体独立价值遭到毁损,而且各组成部分的独立存在也将毫无价值可言。但在特殊情况下,对某些物的部分独立支配,不但不妨碍物的经济价值,反而更有利于物的经济价值的发挥及财货的流畅,则其部分也可视为一物。就房屋来说,一栋住宅楼以一套房屋为单位,因此一套房屋为“一物”;若将一套房屋再进行区分,将其内的不同房间各视为“一物”,则因一套房屋的整体使用价值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将受到贬损;所以,各房间不具有法律观念上的特定性与独立性,因而不能视为“一物”,不能单独设立所有权。可见,本案中原、被告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南侧一间归男方,北侧一间归女方”,违反了一物一权的基本原则,所以无效。
如上,约定将成套建造的单元楼房进行分割,由两个以上个人分别拥有,将使房屋的经济价值受到贬损,因而违反了一物一权的基本原则,将归于无效。但这并不等于说一套房屋的所有权不能由两个人拥有,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两个以上的个人对一套房屋可以成立共有关系,共同享有该房屋的所有权。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共有系共有权人共同享有的所有权及于该项财产的每一部分,而本案中原被告系约定各部份仅归一方所有,即约定各方的所有权均不及另一部分,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请注意区分。
“一物一权”原则作为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形象地揭示了物与权的关联。物有权的归属,权是物的限制。研究“一物一权”原则,深入了解其含义,不光光是国家制定法律已规定国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更是关乎我们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对于维护我们物权、尊重他人物权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篇:《一仆二主》观后感
《一仆二主》观后感
已经很久没有被电视剧所吸引了,东方卫视等电视台近来相继开播的《一仆二主》改变了这一现状。演员张嘉译、闫妮的联决主演、都市三角恋的题材,无疑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一仆二主》开播以来就稳稳占据全国卫视电视剧收视排行榜冠军的事实说明,喜欢这部电视剧的人为数不少。
剧中女主角唐红(闫妮饰),职场女精英老板,标准的“白金剩斗士”;男主角杨树(张嘉译饰),为女老板打工的司机,感情、事业均跌到谷底的落魄男;另一位女主角顾菁菁(江疏影饰),才貌双全的年轻职场丽人,经历了初恋挫折,希望通过网络寻找成功男士的“非典型”拜金女。两个气质不凡如同主子的女士和一个习惯于听从使唤当仆人的男士之间,在子女、闺蜜、同事等其它角色的烘托下,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温情搞笑的都市三角主仆恋。
两个女人同时喜欢上一个男人,是爱情文艺作品常用的题材。有趣的是,在《一仆二主》剧情中,如果把唐红对杨树的爱比作真心实意的爱,则顾菁菁对杨树的爱就是糊涂的爱。唐红是在完全了解对方的家庭、经济条件的前提下,看中了杨树的为人,自然也包括相貌;顾菁菁却是在误以为对方是事业成功的钻石男的情况下,加上对杨树为人处世的印象而产生了好感。这种人物关系上的特定设计,必然导致了最终的婚恋结果。唐红可以凭借经济实力寻找自己所爱的男人,哪怕他事业平平,贫富悬殊;而顾菁菁却难以从经济条件一般的男士身上实现婚姻梦想,即便他一貌堂堂,心地善良。轰轰烈烈的爱情如果没有可靠的物质条件做基础则难以形成理想的婚姻,这一点,不管人们能不能接受,确是活生生的现实。
感情纠葛的最后结局是女老板唐红和司机杨树心想事成,喜结良缘。这个结果让荧屏内外的人们皆大欢喜。在剧中,所有的人物,包括当初三角恋爱情的竞争和参与者都齐心支持、助兴两人的百年好合;在屏幕前,观众们也为这一对可以操着陕西方言表达爱意的中年男女冤家终于牵手而分享了快乐。
略为遗憾的是对顾菁菁的爱情结局处理上,让她和拥有财富的土豪老板走到一起,使顾菁菁“拜金女孩”和“物质女孩”的形象愈加固化,以至于引发了一些观众对顾菁菁、甚至连累到对演员江疏影的反感。客观上讲,顾菁菁在与陌生男士建立恋爱关系时,考虑经济条件,对物质基础的要求也是无可非议的。在与杨树的接触中,给人感觉上也不是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也有一度不顾杨树是否是富人而真心喜欢上这个男人的情节。如果抛开经济条件,两人的相貌,年龄条件,结为爱情伴侣,相信也会让观众获得美感。我们的电视剧总是习惯让所有的人物有个明确的结局,其实让顾菁菁在三角恋中推出后,仍然保持一个人的状况,继续去寻找自己的爱情,而不是凑合着找一个年龄、相貌均不理想、仅是腰缠万贯的土豪。这样留有悬念的结局也许会对顾菁菁的正面评价及发挥观众的想象力带来积极的作用和更大的空间。
第四篇:故事一
故事
一、中国首善陈光标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温家宝总理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向他表示致敬。2009年,陈光标又捐资1亿多元在南京建设成立了“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免费向公众提供服务。因在经济建设和慈善公益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陈光标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连续四年荣获“中华慈善奖”,2008年12月更被授予“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并被共青团中央、致公党中央、江苏省委、省政府、中央统战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工商联、中国红十字会等单位授予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抗震救灾英雄志愿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红十字勋章、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华慈善人物、支持红十字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十大慈善家,福布斯亚洲慈善英雄、最具爱心捐赠人士、中国公益事业十大慈善大使、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先锋人物、中国诚信企业家、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促进中国公益事业发展成就奖、中国热心公益杰出人物、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等荣誉称号;2009年1月,陈光标又荣获“2008CCTV经济人物大奖”和“CCTV十大三农人物公益奖”;4月,被推选为“最具号召力中国慈善家”。陈光标靠着自身的努力拼搏,成为了中国有名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大众皆知的慈善家。刚及不惑之年的陈光标10多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近15亿元,被资助人数20多万人。2007捐赠总额为1.81亿元。你知道吗?陈光标是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五河县,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陈光标光荣当选全国抗震救灾模范,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
8.1亿,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50余亿人民币)。2011年3月,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陈光标自己组织12人的慈善团队赴日救灾。2011年11月22日,陈光标称,为响应国家控制房价的号召,欲按5年前购置时的价位再九折的价格,出售在北上广等地投资的房产,引来数万名网友报名
第五篇:故事一
故事一
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8个小孩子了,其中有3个耳朵聋、2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我刚要回答,朋友制止了我,又问我第二个问题。故事二
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关于3个候选人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星象占卜学。他有婚外情,是个老烟枪,每天喝8到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过2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大夸特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过发生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择谁? 我把答案写在纸上,然后朋友告诉我:
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31位、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林肯齐名。)
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被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
候选人C是亚道夫希特勒(政治家、军事家、演说家。德意志籍奥地利裔的政治人物,德国纳粹党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兼种族主义政策的核心人物、十恶不赦。)
我听了答案,张大了嘴巴。朋友问我你是不是选择了希特勒?那你会建议那个妇女去堕胎吗?
我说:这个问题不用考虑,我们受优生优育教育多年了,都生那么多歪瓜劣枣了,就别在添乱了。我建议她堕胎。
朋友告诉我:你杀了贝多芬,她是贝多芬的母亲!
我又一次张大了嘴巴。朋友说:吓一跳吧?本来以为你认为很好的答案,结果却扼杀了贝多芬,创造了希特勒? 故事三
一艘游轮遭遇海难,船上有对夫妻好不容易来到救生艇前,艇上只剩一个位子,这时男人却把女人推向身后独自爬上了救生艇。女人在渐沉的大海上,向男人喊了一句话……
讲到这里,朋友问我:“你猜,女人会喊出什么话?”我情绪激愤,说:“我恨你”?“我瞎了眼”?
朋友说:女人喊了句——照顾好我们的孩子!”下面,我把这个故事讲完。”轮船沉没了,男人回到家乡,独自带大女儿。多年后,男人病故,女儿整理遗物时,发现了父亲的日记。原来,父亲和母亲乘坐游轮时,母亲已患了绝症。关键时刻,父亲冲向了那唯一的生机,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我不能。为了女儿,我只能让你一个人长眠在深深的海底……” 世间的善与恶、对与错,有时错综复杂,难以分辨,所以,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事物、轻易做判断。不要用今天的现状去判断任何人的未来,包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