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想让孩子成大事?先来培养他的毅力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足以说明毅力的重要性,只要能够坚持到底,所有的难事都可以迎刃而解。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毅力呢,毕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父母要以身作则
在教育孩子这一方面,父母无论何时都应该做出一个好的榜样,父母做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做事的态度。一个轻易言弃、不肯坚持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有毅力的孩子。
同时,父母的监督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今天要求孩子学习绘画半个小时,明天忘了提醒孩子进行练习,后天又有什么事给耽误了而不管孩子当天有没有练习,这样培养孩子的毅力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从小养成习惯
只要我们用心就可以发现,其实几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的,而且一旦习惯了就不愿意去改变,也很难发生改变。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都需要从小用心去培养。
父母应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他的良好习惯,无论是玩耍、还是学习、做事,都要有始有终,养成习惯。如孩子要学洗自己衣服,不能让他学一下就放弃,一定要让其坚持下来,慢慢地就会习惯成自然。坚持也不再是难以克服的困难了。
从小目标做起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父母要善于从小目标上开始培养孩子的毅力,如在学习上,不能泛泛地督促和考察孩子“坚持学习”,而要将目标具体化、数量化,让目标变得可以实现。例如让孩子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背5个词语等。随着每一天的坚持,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强,从开始的意志和毅力,变成了习惯。
孩子从中可以发现毅力的重要作用,从而不再恐惧一些较远、较大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也不要太低,这样起不到训练意志力的作用;目标也不能定得太高,这样孩子很难达到,就会放弃,致使锻炼变成了打击。
让孩子独立活动
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完成作业等等,孩子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克服外部困难和内部障碍,他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
倘若孩子不能完成这些活动,父母也不必急忙去帮助,而应该先等一会儿,让他自己克服困难去解决。当他战胜了困难,达到了目的,会显示出一种经过努力终于胜利的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就随之增强。
让孩子吃点苦
我们都知道坚强的意志是磨炼出来的,越是困难的环境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力。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多都会缺乏毅力,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如日本的家长很注意对他们的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再富也要苦孩子。一些物质生活十分富裕的西方国家,也非常重视对孩子的锻炼,以培养他们的毅力。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聪明的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这样他才能坚持到底,解决问题,走向成功!
第二篇:培养孩子的毅力
培养孩子的毅力
我的儿子王小龙,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他聪明、可爱,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可就是常常管不住自己,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是典型的 “常立志,常忘志”型。他曾要求自己放学后先写作业,但就是抵挡不住动画片的诱惑,都是先打开电视看完动画片再去做作业,有时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对于家长、老师的批评和建议,他总是置若罔闻,甚至逃避。我经过认真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缺少的不是关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做事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毅力。
毅力也叫意志力,是人们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自己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的一种意志品质;毅力,是人的一种“心理忍耐力”,是一个人完成学习、工作、事业的“持久力”。当它与人的期望、目标结合起来后,它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从小培养孩子的毅力,我是这样做的。
一、从感人事迹入手,教育孩子。
平时要注意让孩子听一听先进人物的故事或感人事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今天的孩子,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由于在家里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父母的过分疼爱和学校里老师们不敢大胆管理学生(严禁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的现实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小皇帝”,我就以张海迪的感人事迹入手来教育孩子的。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因此她没进过学校,童年起
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她这种热爱生活、崇尚进步的精神和追求,以及积极向上的品格和境界,不仅值得残疾人学习,就是我们肢体健全的人,也应该从她的身上汲取追求美好人生的营养。她那博大的胸怀和志向值得我们学习,面对困难好不屈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张海迪作为残疾人,并没有放弃任何的努力,躺在社会的扶助上,而是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为社会做着贡献。比如,张海迪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原本自身需要社会的关爱和照顾,而她却用真心、真情回报社会,这样的胸怀和志向,的确令人由衷地钦佩。她不懈努力,始终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和价值观值得我们学习。据报道,张海迪于1983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著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大量文学作品。孩子缺少的正是张海迪的坚强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倡导孩子们向张海迪学习,并让孩子说一说自己学习张海迪事迹的感想和体会。
二、专心做事,强化自制力。
王小龙积极向上,爱好广泛,有多个学习计划,但计划地执行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首先做的是他的思想工作:要磨炼意志,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人生因为有了目标才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但有了目标,只有意志坚定,才能够专注、,并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次,要他在生活中磨炼自己。磨炼意志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若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尝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严格执行这个计划,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请求家长、老师、同学的监督和帮助。
针对王小龙的情况,我帮助他把语文学习计划做了一些更改:第一个周,每天五个生字的认读和听写;第二个周,每天五个生字的认读和听写,外加五个词语的和听写;第三个周,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一篇课文的朗读。循序渐进,既容易实现学习目标,又容易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开始的前三周,我们邀请了家长、语文老师和同学一块来参与监督。计划执行中,王小龙有过打退堂鼓的时候,有想过放弃„„但在家长的配合、老师的引导、同学的监督下,一个月下来,他在语文方面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了。立竿见影,上学期期末他的语文成绩第一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爸爸,看来磨砺意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些事情看起来虽小,但如果能坚持做好,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有信心,也有决心管好自己!”面对儿子的感悟和所付出的努力,我感到一定的高兴和满足。
三、直面挫折,提高耐挫力。
王小龙虽然聪明,但较差的成绩经常让他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表现为无所适从。
我首先帮助他解决对挫折的认识问题。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让他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意识到挫折的两
重性: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炼。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正确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战胜挫折的良方。另外,也要发现自己的优点,鼓起战胜挫折的勇气,树立自信心,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
针对王小龙逃避问题的情况,我为他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是自我疏导、自我排解、合理宣泄。面对挫折,可以多想想人生是美好,天地是广阔的,前途是远大的,挫折是暂时的;也可以去参加自己喜欢的篮球活动,回顾自己练过的跆拳道,画画自己的练过的画等,唱一唱自己学过的歌曲,可以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第二种是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进取。遇到挫折时不要闷在心里,应该找朋友倾诉,或告诉家长和老师,请求他们的帮助。要突破习惯性思维障碍,勇于创设条件,改变环境,积极寻求新方法、新途径。比如: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可以请求家长、老师、同学帮忙监督;在学习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主动地请同学、老师支招。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到一年的时间,孩子的各科作业已经能够顺利地完成,并且无需任何人监督;语文学习的习惯一直在坚持;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他的篮球活动、跆拳道只能选择一个特长,他选择了跆拳道,还参加了学校的乐团训练,参与了学校的第二届艺术节的表演,也很成功。王小龙在朝着令人欣喜的方面发展。
经历了这件事,使我想到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
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了手。过了一个月,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有同样的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哲学家的柏拉图。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忽视毅力这种意志品质,要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做一件事情的专心,锻炼孩子做一件事情的自制力,增强孩子对待一件事情的的耐挫意识,提高孩子做好一件事情的毅力。引导孩子学会专心做一件事,是培养毅力的好方法!
第三篇: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让他不再害怕写作文
作文在语文的考试中是一道大题,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道难题。写作变成了很多中小学生的软肋,也有很多孩子在考试当中非常畏惧作文。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呢?
读书给孩子听
写作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写作兴趣来源于倾听。经常给孩子读一本经典童话或寓言,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书中的快乐和情趣。读书给孩子听,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为孩子读书,本身并不困难,难在持之以恒。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每天坚持读20分钟,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享受这个过程。尽可能提早开始读书给孩子听,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可以使孩子沉浸在一种丰富的、具有条理的,以及有趣的语言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就再也不是难事。
带孩子进书店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带孩子进书店,让孩子徜佯在书的海洋中,通过书店的环境感受读书的气氛。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孩子去的次数多了,就会慢慢被书店的氛围所感染,爱上看书,写作也自然不在话下。
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图书齐全,有许多书一定是孩子们喜欢读的。在这里,不用教他们,他们自己就会翻开来读,这对吸引孩子对书产生兴趣非常有帮助。孩子在书店也许能发现自己喜欢的书,这些书可能不在父母的选择之列。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购买喜欢的书,体验到购书、看书带给他们的乐趣,从而对书产生兴趣。刚去书店的时候,可跟着孩子,观察孩子在看哪些书,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引导。以后,家长和孩子—进书店就各看各的书去了。
陪孩子读书
想提高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毫无疑问就是多读书,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无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每天都应当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分享名家经典,这对家长自身来说,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品书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滋润,得到净化,更有利于亲子双方在文化修养上的共同提升。
让书香弥漫家庭,让家长成为孩子读书的榜样。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刻也是家庭生活中很幸福的时刻,父母亲和孩子一起读各种各样的书,增强了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对父母,对孩子,对家庭都是一种快乐。书滋润着两代人的心田,也必然能提升了两代人的素质。
另外,每天需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家都在读书,雷打不动,如果有事情错过了,也一定要补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训练,固定时间内读书,就成了一种习惯,和日常生活的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一种需要后,想不让孩子读书,都难了。
让孩子勤于观察
写作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这就要求孩子学会观察。我们可以和孩子共同寻找生活中有趣的话题,比如:
①外出旅行见闻。把旅行中有意义的事情、有趣的事情、遇到的奇怪的人或事物,用相机记录下来,积累写作的素材,回来让孩子看着图片,叙述事情发生的经过。
②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亲朋好友、同学师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让孩子描述不同人的外貌特征、穿着打扮、性格特点等。动物和植物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多让孩子观察花草树木和小动物的生长规律,外观外貌等等特征。
总而言之,只要平时培养孩子多读多看、多练多写、善于观察,孩子的写作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第四篇: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心得体会
读《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心得体会
·范成乾·
这是一篇会触痛人灵魂的文章——它叫人心底发紧,有一种叫酸楚的东西在涌动!
是啊,“每个人的珍贵在于你就是你,而不足别人的复制品。这种独特性,是一个人成长与幸福的立足点。教育发展到今天,要想实现新的突破,要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必须珍重这种独特性,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才是理想的教育!
曾几何时,有一首歌曲叫做《长达后我就成了你》风靡一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欣赏其优美的旋律时,总免不了有些飘飘然沾沾自喜了起来!
我没有诋毁这首经典歌曲的意思,但读了这篇《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我真的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教学观了。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干嘛要渴求学生成为“你”而不是他自己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以来长久地被视为天经地义,教师教出的学生的分数成了判定其能力和品德操守的依据。殊不知,从家长到老师,我们真的都负上了沉重的功利色彩。
因为这种功利色彩的驱使,我们都自觉不自觉地为孩子们套上了各种各样的桎酷的枷锁,完全忘了孩子是他自己,而不是“你”自己。家长如此、社会如此、我们也如此,只有孩子找不到了他自己。
最终的结果,正如文中所说的一样:“在教育中,孩子的理想里,孩子的时间里,孩子的兴趣爱好里,充斥着“过来人”的影子,唯独看不到孩子自己。”“不少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头顶成功带来的荣耀却蓦然发现这个变为现实的梦想不是自己内心渴求的那一个。”
我们也是如此,在“慢慢地,课堂安静了,孩子们发现只要好好消化课堂老师讲的内容,就能拿到好分数。老师每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都能在下课铃响的一秒钟画上完美的句号。因此,这位老师成为模范教师。”成了“模范教师”的我们,等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的时候,会不会在无人的角落捶胸扼腕呢?因为这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教育——它剥夺了多少孩子的快乐和童真,扼杀了多少孩子个性和天赋,藏匿了多少孩子自己啊!
不是吗?请看:
“但在现实的教育中,快与慢成了优劣之分。“快”变成了教育的成功,“慢”变成了教育的失败。一套标准成为衡量所有孩子的尺子,达到标准就晋级,达不到就淘汰。
于是,教育演变成了一场淘汰赛。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教育乱象: 上幼儿园的时候,第一次参加家长会,老师对家长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上小学了,刚开始跟不上教学进度,老师动员家长去做智力低下鉴定,这样孩子的分数就不用算入班级总成绩。
初二了,孩子没有答对老师的提问,老师拍着桌子说:“你英语这么差,普通高中也考不上,更别说重点高中了。”
一些成长的烦恼被贴上标签,原本自然的生长过程被打乱。最终,这样的教育收获了什么?
还没等上完幼儿园,孩子就失去了自由和欢笑。没等到读完小学,就失去了自信心。
没读完中学,就失去了求知欲、阅读的乐趣。
有些人甚至还没等到孩子读大学,就永远地失去了挚爱的孩子。还有,还有一群被淘汰的人无学可上。”
谁能否认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的现状,谁敢说我们没有或多或少成为这种悲剧的始作俑者亦或“帮凶”呢?我们经常都在抱怨着工作的枯燥和学生的难教,是不是我们没有发现其中的精彩,还是“管”得太宽太死,没有“留白”的艺术细胞呢?
当然,“慢”下来,行吗?行,让教育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浮躁和功利的色彩吧!
可是,“驱使教育行为的那双无形的手是什么?”体制、社会、家长、我们,都是!
··· ···
该醒醒了,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开放!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冠军!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发展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变为“我”自己!
第五篇:怎样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
怎样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
预测孩子将来是否能成才,毅力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父母在生活中必须重视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坚定信心:鼓励孩子,告诉他“他很棒”、“他一定能行”,这会使孩子不惧所面临到的困难,挫折,并以积极方式去克服。因此,要有毅力,一定要培养信心。
2、强烈愿望:愿望是行动的出发点,一切活动都发源于愿望。因此,顽强的毅力是与强烈的愿望联系在一起的。要成功,必须先有强烈的成功愿望,这样行动才会产生极大的毅力。
3、目标明确: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目标,指明行动的方向。
4、积极行动:鼓励孩子看准目标后就要付之以行动——“多走一步,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因此,不停地行动,才是达成愿望的最佳选择。
5、克服消极心理:万事开头难,每一次新的尝试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鼓励他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始终保持一定的自信心和对成功的渴望,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毅力实现目标。
对毅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一旦良好习惯成为孩子潜意识中的东西,那么,一切将出乎于心,出乎于自然,不会因为对目标的坚持不懈,而需要特别坚强的意志。
曦和国际少儿体适能中心
在体适能训练中心,我们的体适能专业教练、运动顾问在观察孩子体验体适能运动器材的过程中,会尽快的了解到孩子的专注力、耐力、平衡力、爆发力、灵敏度等与运动和心理相关的指标。我们的专业团队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运动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体适能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