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论文
近年来,关于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广为关注与探究的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和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发表真知灼见,但大部分研究都把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很多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笔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案例,如有的学生被认为品行良好,但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有的学生虽然心理素质好,但在日常生活中却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左膀右臂,少了一条,人就会失去平衡。鉴于此,本论文在实践中探讨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为高中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思路,提高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理论
源泉中学生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尽管它们同属于大德育(广义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们在内容、方式方法、出发点、直接目标、角色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但二者都属于育人的工作,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即塑造一个完整的人。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简而言之,即在“以德育德”“以心育心”的同时,注意“以心育德”和“以德养心”,为新时期我国的道德教育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实践探索
1.聚焦内容创新的切入点:主题呈现。要使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教育实践中有机结合,各学校必须根据本校实际,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在最佳结合点上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如责任教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讲,责任教育是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促进的结合点。可以提出分阶段的研究主题,建立并落实研究制度。
2.回应活动创新的融合点:载体搭建。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实践过程中,具体的活动有 5 种。
①军训。通过队列训练既练“形”,更练“神”。体魄更强健,意志更顽强。军训虽然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却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活动。军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②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③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却在无形中贯穿了心理健康教育,使同学们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心灵的放松和分享。
④社团建设。社团活动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展示学生风采,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团活动中逐步锻炼出来的自主管理也为学生的阳光人格奠定了有益的基础。自主管理、自觉参与又反过来推动着社团发展,滋润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⑤走进社区。如走进敬老院,学生每次从敬老院回来,感触都很深刻,他们明白该如何与老人相处,也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和家人之间的这份亲情,这是很好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凸显课程创新的活化点:学科渗透。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主要是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将知识的传授融进人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中,更多的是要在欣赏课中去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注重情感熏陶,让欣赏课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突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在美术中,抽象的审美对象形与色的真、善、美与情感、道德品质的真善美相一致。
4.强化方法创新的突破点:多样互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有:倾听、自由讨论、鼓励、会谈、心理测量、角色扮演法、行为矫正法和沟通分析,等等。这些方法注重宣泄和暗示,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等特点。道德教育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使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道德教育的实践锻炼也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互通,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可以达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作用,提高教育效果。
三、展望心理健康理念的倡导在现实、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必须和可行的。
针对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笔者认为是两者交集中的融合,而非两者是完全的合一。他们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是无法替代任何一方的,所以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避免道德教育问题心育化、心育问题道德教育化,否则会得不偿失。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教育阶段的永恒课题,我们将沿着德心结合的方向继续探索,紧跟时代脉搏,将此精神传承与发扬。
第二篇:对创新电力营销服务进行研究论文
引言
自2002年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号文)以来,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已历经13年。在此期间,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相继出台了多项改革方案和措施,中国电力行业形成了“厂网分开”的基本格局,逐步推进了电价机制改革,积极开展了大用户直购电等市场化交易试点,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电力交易主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电力行业在此期间的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没有全面推进市场制度的建设,电力体制改革暂未获得所期望的改革红利,目前仍存在许多制约电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仍然任重道远。这突出表现在电力交易仍以计划性机制为主、市场化机制缺失,导致电价形成机制不完善、市场无法在电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制约电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15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称9号文),明确指出了中国电力行业市场交易机制缺失、价格关系没有理顺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有序推进电价改革、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体制与机制改革并重,力图构建“公平、开放、有序、竞争、完整”的电力市场体系,重点在于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诸多关键任务中,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是亮点之一,但同时也是一项难点。首先,中国已形成“厂网分开”的基本格局,发电侧竞争虽然还未完全开展,但已形成了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主的竞争主体格局;相较而言,售电侧的竞争主体还处于发展萌芽阶段,培育市场主体的机制缺失,市场运行的基础薄弱,售电侧市场的建立任重道远。
其次,目前世界上真正达到竞争有序、充分、健康的售电侧市场仍十分有限,且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售电侧市场模式差异很大,并没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中国售电侧改革的推进必须紧密地结合中国电力消费的具体国情,制定符合中国电力工业实际的售电侧改革方案。售电侧的改革成败关系着能否真正形成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竞争格局,决定了电力体制改革整体的成败。虽然已有学者对中国建立售电侧市场的部分问题进行了研究,但面对当前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结合9号文对售电侧改革做出的总体部署,全面思考其中的各项关键任务和措施,为售电侧改革配套细则的出台和改革的实际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本文借鉴国际电力市场化建设的经验,深入研究了售电侧改革在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中的定位,提出了中国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的若干关键任务与相关建议。
1.售电侧改革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的定位
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电力体制架构中,售电侧改革作为“两头”之一,在整个电力体制改革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售电侧改革不是孤立的改革,它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的电价改革、交易体制改革、分布式能源发展等改革任务紧密联系、互相作用,并将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改革步骤、推进改革进程之前,必须研究售电侧改革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的定位和影响,从而能够站在电力体制改革全局的高度,科学地制定售电侧改革的配套措施及与其他改革的衔接环节,确保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整体成功。
1.1售电侧改革是否成功将决定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9号文公布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对电力体制改革所勾勒的“电力新常态”抱有期待的同时,工业、商业和居民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电价问题。电力体制改革后的电力价格能否及时、有效地反映电力生产的真实成本,能否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能否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将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红利能否惠及全社会的关键所在。纵观电力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售电侧改革是唯一直接面对电力用户、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成本和利益的改革任务,无疑站在了向全社会释放电力体制改革红利的最前沿。
因此,售电侧改革直接关乎电力体制改革的舆论评价和社会阻力,对评价电力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一锤定音的作用。如果售电侧改革不能成功,发电侧、输配电侧的改革红利将难以直接有效惠及电力用户,电力体制改革无疑将受到社会的质疑和阻碍。
1.2售电侧竞争是建立市场交易机制的必然要求
自2002年实施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主要目标的电力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的电力交易主体,为开展发电侧市场竞争提供了合理的市场主体格局。然而,为了能真正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电力资源,无疑需要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同时引入竞争。当前,售电侧“单卖多买”的电力交易是扭曲的,市场结构的不对称导致电力用户难以享受到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红利,因此也难以提高电力资源配置的效率。真正的市场交易机制需要“多买多卖”的电力交易格局,这需要建立主体多元、份额平衡、有序竞争的售电侧市场主体格局,从而与发电侧竞争共同作用,使电力价格有效地反映其成本和合理利润,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
1.3培育售电侧市场是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制度
安排售电侧改革是与电力用户接触最紧密的改革,因此也是与分布式电源发展接触最为紧密的改革。在新电力体制改革所勾勒的电力交易体制下,大多数分布式电源无法像集中式电源一样直接在批发市场上竞争,而通过售电商与大电网产生经济和技术上的联系将是其最经济、最有效的运营模式。因此,售电侧市场化是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制度安排,9号文指出的“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必须与售电侧改革相结合。当前,中国的分布式电源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售电侧改革必须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发展与普通售电业务的相互影响,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措施和市场机制,鼓励电力用户自身投资分布式电源;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配套制度,鼓励售电商在从发电侧购电的同时积极消纳分布式能源,避免售电商卖电与电力用户自发自用的利益冲突阻碍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2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制度设计
2.1采用管制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售电主体9号文指出售电侧改革应“多途径培育市场主体”,并规定了5类新型售电主体及其相应的权责。然而,售电侧市场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纸规定就能完成的,必须要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经历市场培育的过程。9号文仅规定了新型售电主体的类型及其基本权责,并不代表售电侧市场将沿着期待的道路发展起来。新型售电主体能否最终进入售电侧市场、进入市场后能否有效开展售电业务、开展售电业务后能否真正形成竞争性市场等都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本文认为,建立主体多元、份额平衡、有序竞争的售电侧市场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或电力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和“拉郎配”,最终还需要加入市场化的方式培育售电主体,市场培育过程能否成功将直接决定能否真正建立健康有序的售电侧市场。
2.2采用互联网手段加强用户侧的培育售电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形成灵活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售电侧市场,而售电侧市场的本质是售电主体和终端用户的互动过程。9号文中对售电主体相关的改革做出了指导和部署,为售电主体侧“活起来”奠定了基础,但这只是培育售电侧市场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对电力用户侧的培育。国外售电侧市场的建设经验表明,为了形成售电主体和用户之间有效充分的互动,对用户侧的培育和对售电主体的培育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必须同时推进、双管齐下。
第三篇: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谈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的构建全文下载 收藏本文 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为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本文拟从系统的角度对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进行探讨,为煤矿安全管理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式,同时也可对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从我国煤矿的自然条件来看,目前2.6万多处煤矿中,50%左右是高瓦斯矿井,60%~70%是在复杂和极复杂的构造条件下进行开采。随着开采的深度的增加和扩展,瓦斯、水还有火灾、矿压等,对于煤矿安全的威胁日趋严重。
从生产开采条件来看,全国50%的小型煤矿采用落后的开采方式。我国煤矿整体技术状况比较落后,国有煤矿机械化程度虽已达60%~70%,但大量的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很低,装备水平落后。
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来看,煤矿安全投入欠账非常大。前些年由于煤炭市场形势不好,奖金极度短缺,甚至连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在这种情况之下,安全方面的投入明显减少。仅国有煤矿在安全工程、装备和设施方面欠账就达500亿元左右。
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违章、违规现象比较严重,这是造成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煤矿超能力生产也是事故多发的重要的原因。去年煤炭市场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煤炭产量增加了2.5亿t,达到了19.5亿t,创建国以来煤炭年产新高。部分企业忽视安全,一味追求利润,盲目生产,导致事故。安全事故发生机理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发生的内在机理。凡是物质系统具有能量,能量在失控状态下都能转化成具有破坏力的危险因素,当这些因素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在某物质系统存在时,就成为隐患。隐患是构成事物的物质基础,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失控的能量多少有关。虽然能量是客观存在的,但其转化是有条件的:首先,物质要处于失控状态;其次,要受到外在的错误行动的触发。因此,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以,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当一个因素一定时,另一个因素控制得越好,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低。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
另外,我们还可以依据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原理来进一步加以分析。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是指人、机、环境三者安全品质的最佳安全匹配建设,它包括人的本质安全化、机的本质安全化、环境本质安全化三个方面。其中人的本质安全化是核心,机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都是围绕着人的本质安全化而开展的。人的本质安全化是指通过对人进行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文化及安全技术等多方面的选择和训练,不断的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安全生产技能,提高人与其所处的大物质系统之间的安全匹配水平。机的本质安全化是指机具有的可靠
性、安全性能、安全防护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四个方面的安全化建设。环境本质安全化是指人所处的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空间环境和时间环境五个方面的安全化建设。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内任何一部分的安全品质变化都会引起相关联的部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相匹配的管理控制手段,系统安全机能就会失调,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品质也就达不到优化匹配的效果。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或一套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反复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强以奠定的管理规则或管理体系,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循环、优化,失去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煤矿安全管理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个由人维持,利用煤矿资源有效实现煤矿安全目标的动态的系统过程。这个系统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从系统角度看:煤矿安全管理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人的因素、机器(含技术)的因素、环境因素;另外还有人、机器(含技术)、环境三因素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相互作用的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人机环境相互作用图
煤矿安全管理水平:sml=f[m,f(p.t.e)]
m——管理因素;
p——人的因素;
t——机器(含技术)因素;
e——环境因素。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家reason总结和归纳了近20年来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发展的4个特征。这些特征对系统中人员行为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系统更加自动化。操作人员的工作由过去以“操作”为主变为监视——决策——控制。人因失误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后果及影响变得更大了。
(2)系统更加复杂和危险。大量地使用计算机使得系统内人与机、各子系统间相互影响更加复杂、更加紧密,同时使得大量的潜在危险集中在较少几人身上(如中央控制人员)。
(3)系统具有更多的防御装置。为了防止技术失效和人因失误对系统运行安全的威胁,普遍季多重、多样专设安全装置,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但另一方面,对这些安全装
置的依赖性又降低了操作人员对系统危险性的警觉性。同时,这些安全装置仍可能由于人误而失效——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实验过程中关闭安全保护装置),因而它们也就是系统安全最大的薄弱环节。
(4)系统更加不透明。系统的高度复杂性、祸合性和大量防御装置增加了系统内部行为的模糊性,管理人员、维护人员、操作人员经常不知道系统内正在发生什么,也不理解系统可以做什么。
针对上述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特征,reason提出了该类系统的一种失效模式,认为所有的人工系统在任何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潜在失效,就像人体内存有病原体一样。这些失效的影响不是立即表面化的,但它会助长不安全行为,弱化系统御机制。通过系统的保护性措施,它们中的多数或能被发现、修正、防止。但有时,一系列的触发条件发生,那些“驻在病原体”便同其以“微妙和几乎不可能的”方式相结合,阻挠系统的防御,从而带来灾难性的破坏。驻在病原体包括:由决策人员、设计人员、管理程序等作出的不当决定的影响以及潜在的维修错误、常规干扰和人的固有弱点。触发条件包括部件失效、系统异常、环境条件、运行人员失误和异常干扰等。reason认为,管理决策和组织过程中的失误是诱发系统失效最根本的潜在原因。由此可见,以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人因事故的防范采取以往基于多米诺骨牌原理的策略可能已无能为力,必须采取技术手段、组织手段、文化手段融为一体的纵深防御策略,任何单一的或孤立的措施都将是徒劳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发展对系统中的人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致使系统的失效模式产生了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迫使人们必须综合运用安全科学、管理科学和人因工程去建立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和战略思想,才有可能解决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基于上述观点可建立一种主动型人因事故纵深防御系统。该系统应具有两个特征:一为突出主动,强调主动从科学、组织、制度、创新、文化、战略等方面综合探查与辨识可能的人因事故,并采取综合性措施去减少和预防,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路。二为纵深防御,系统是多层次和多阶段的,构成了人因事故防范与解决的多道防线体系。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的构建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复杂的动态系统过程,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一系统的有效性即是不断提高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由于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在此笔者构建了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个核心层次,六个维度。如图2所示。
图2 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持者、控制者和完善者,所以人的素质及安全管理观念是这一系统的核心,即第一层次;管理观念要通过科学的业务流程来实现,所以流程问题便成为核心的第二层次;而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能否有效地贯彻执行,则事关管理的成败,因此执行力的问题便成为核心的第三层次。
人的素质及观念→流程→执行力→安全目标,这个核心系统需要六个维度(安全科学管理、安全组织管理、安全制度管理、安全创新管理、安全文化管理、安全战略管理)来保证,煤
矿安全管理六个维度是作用于煤矿动态的安全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为煤矿安全管理核心系统提供保障作用。
这里的观念是指导煤矿安全管理总的理念,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总的指导思想,不仅包括高层管理者的理念也包括具体执行者的理念,是组成企业的个体、群体、组织的总体观念,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等理念;流程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全部的业务流程,包括生产流程、技术流程、信息流程、资金流程、观念流程等。流程必须科学、有效;执行力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落实能力、保障能力、有效实现安全目标的能力。
六个维度的保障作用:
(1)安全科学管理:强调安全管理技术、方法、手段的科学化,目的是提高煤矿安全资源的使用效率。
(2)安全组织管理:强调安全管理过程各项职能(安全计划、安全组织、安全领导、安全控制)的作用与相互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真正做到安全管理的责任、权力、利益相统一。
(3)安全制度管理:强调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正规化,重点是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4)安全创新管理:包括人员、技术、组织结构等的全面创新,是安全管理系统的完善动力。
(5)安全战略管理:是对有关煤矿企业全局的、长远的安全总体规划的管理,旨在整合煤矿安全资源,系统、全面、长期的提升安全管理的能力。
(6)安全文化管理:从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组织的安全管理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建立并不断强化安全管理企业文化,此为实现安全管理的软环境,是有效开展安全管理的文化基础。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学家梅里把脑的活动比做汽车发动机的工作.笔者认为这种比喻非常恰当.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首先是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就是要能够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自愿学习,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学到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孩子们的学习发
动机保持最佳状态.如何能够使得孩子们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呢
创新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已经不再是主体作用,而是引导主体――孩子们的作用,是主体的服务者.孩子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各式各样的,从而,学习“发动机”也是千姿百态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师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因材施教,保养好各种类型的发动机.工程量巨大而复杂,但是也是光荣而神圣的.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的“发动机”类型各异,那么就存在着有的发动机先天性能优越,有的发动机天生不尽人意.那么就注定了教育工作中要作两项巨大的工作:一是心理健康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二是健康心理维护.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从性质来看,教师教育工作内容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重要内容.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正常状态.心理健康理论把人们的心理状态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这三种状态的特点是:常态――个体的一般特征是在没有较大的困扰情况下,个体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偏态――个体发生了“生活事件”,即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应激等状态.个体一旦处在不平衡状态,通常情况下,她会通过自身调节来消除,如果单靠自我调节无效,就得借助于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平衡状态.变态,就是指个体在偏态时得不到正确疏导,出现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就是使学习的发动机保持良好运转.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
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上升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考试,学生分数排队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现今时代,注重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所以,笔者认为,要保养好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应该从三个方面操作:
一.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都歌颂着一些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特征的人和行为,像小学语文书本课文《蓝树叶》,《校园里的画》,《蜜蜂引路》,《丰碑》《放弃射门》等等课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果适当的利用这些事迹,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暗示:学习《蓝树叶》,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学习《校园里的画》,学会克服嫉妒心理,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学习《蜜蜂引路》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学习《丰碑》,懂得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学习《放弃射门》学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体育精神等等,会起到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这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够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就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们应
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好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尽量避免出现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比如,在一个班集体中,有一些学困生,他们的学习发动机有或这或那的问题,表现出来的特征,也许是成绩不够
好,反应不够快,与同学们相处有些小气等等;那么班集体中难免有同学会不喜欢这些人,甚至会歧视他们,那么,老师们就需要在班级营造一种气氛:不管同学学习如何,成绩如何,性格如何,家境如何,在这个班集体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歧视同学都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那么,这些孩子们就不会陷于一种不良环境之中,渐渐地,也许会有令人惊奇的表现:成绩好的不再骄傲,成绩差点的有了进步等等等等.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三.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各种各样的发动机都良好运转.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各有所长,外向内向,好动好静,都没什么不好.因此,我们不需要强求一个文静的孩子变得活泼好动.也不需要奢望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文静乖巧.我有一个学生雨曦,小姑娘长得漂亮,性格文静.她妈妈总是当着孩子面嫌她太胆小,说她以前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总是觉得孩子还不够优秀,周末还让她学这学那.我通过观察,发现这孩子其实很内秀,学习认真,乖巧,但是不喜欢妈妈说她胆小,在周记里也告诉我她很苦恼,没有时间玩.于是,我在课堂上不露声色地鼓励她,发现她并不是不敢举手,胆子也不小,只是更加善于文字表达而已.这两年我正在参与一个《快乐作文》教育科研课题:快乐作文――就是要想方设法解决孩子们怕写作文的问题.我非常注重正面鼓励孩子们写作文,因为孩子们的经历是十分有限的,逼着孩子们写一些命题作文,实在是强人所难.因此,只要学生愿意写,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语用得好,我都大力表扬,我在对雨曦的教育上也始终坚持这项原则.我对她和全部同学说:“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写出来.在周记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有一天,孩子的一篇周记让我意外惊喜:“自由鸟――自由是生活的一部分.自由就像一只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那就是我们的自由鸟.﹉﹉”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8岁孩子的心声.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刊》2003年4期,还加了编者按.还有一次,我去欣赏被誉为“钢琴王子”的理查得克莱德曼音乐会,发现桓錾咸ㄏ谆ǖ呐⒕褪怯觋?仪态落落大方,可爱极了.我告诉她的妈妈,雨曦已经很优秀,她的性格文静内向,跟活泼外向一样,也是一种健康的性格.写周记本来就是超出大纲要求的实验作业,但是对于一个二年级学生,她都已经写得很不错.对孩子要求不能太高,不能老是说她这不行那不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这么小就厌学,那就什么都学不进了.她妈妈点点头.还有一个孩子叫薛一统,这孩子个头很小,年龄不小,学习慢半拍;还有一定攻击性,经常跟同学一发生矛盾就打架,家长比较年轻.我经常找他谈话,鼓励他要认真学习,与同学们团结友好,还跟他的家长聊天,了解他的基本情况.这孩子渐渐地,有了一些进步.然而,就在孩子取得进步没多久,学习又急剧下降.以前家庭作业基本上能够按时完成,现在却总是不能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周都安排时间,在放学后留他去办公室补习功课.在跟他聊天时我发现,孩子总是说:“妈妈还没有回来,爸爸说老家有些事情.”
终于有一天,一统脸上带着几道伤痕来上学.一种直觉告诉我,他的妈妈并不是老家有事久不回家,而是爸爸妈妈可能在闹矛盾.于是我旁敲侧击,通过孩子的周记等等,终于了解到他的妈妈和爸爸吵架了.妈妈赌气回了老家,爸爸要忙于工作,还要照顾孩子,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会打一统.我感觉到孩子的家人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些,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件事情.我在跟一统爸爸交谈时,暗示他要对一统多加鼓励,父母双方的关爱是直接影响孩子学习心理状态的.又在跟一统交谈时,鼓动他打电话给妈妈,说很想念她.告诉妈妈,老师表扬了他,说她很乖,有进步;但是妈妈在身边,进步就会更大.果然,一统的妈妈不久就回家了,孩子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没有想到,这可怜的孩子学习刚刚步入正常状态,又不幸在爸爸上班的门口被一辆汽车撞了,小小的身体竟然有两处骨折,但是,我去看望他的时候,问他:“还疼吗”他诚实地回答:“疼.”我告诉他,虽然疼,但是要忍住疼,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会很快恢复健康.他坚定地点点头.表现得非常坚强.我含着泪由衷地赞扬他:“你好棒.老师和同学们等着你早日回校跟我们一起学习,你要加油.”
每一台发动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我们用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必定使得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也会导致校园里千篇一律的单调局面.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们各自的个性,适当引导,才能够永远保持百花齐放春满校园的美好景象,才能够保持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各有特色,尽可能达到最佳运转状态.保养好学生学习的发动机
保养好学生学习的发动机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关注学生心理
让孩子健康发展
关注学生心理让孩子健康发展
中学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中学生教育肩负着承上启下、给青少年心理定型的艰
巨任务。在经过多年中学生教育实践基础上,我认为,中学生此时正处于青春发育变形期,性格、心理变化极大,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学坏。因此,发现中学生存在的不健康心理因素,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纠正改进的良方,引导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
向上的进取精神,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是我们中学教师的责任。很多教师都体会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了,不仅仅是由于在家娇生惯养,主要还是心理出现了问题,突出表现在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甚至犯罪等。所以,中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那就是教育对于爱的缺失。所以我认为,育人无处不在,作为一名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解决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重视利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如利用生物课中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其心理行为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消除不健康的心理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参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活
动,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引导学生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消除嫉妒、焦虑的心理行为;利用母亲怀孕和分娩的不易、痛苦及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让他们理解父母,克服任性的心理行为;利用各类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引导学生“合理营
养”的目的,让学生心理更健康。又如,利用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信息,语文教学就是
通过对课文中典型形象的分析和情感体验,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个性品质。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本身的心理教育资源,找准知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如《陈奂生上城》反应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刚从生活
重负中解脱出来的农民陈奂生一次又悲又喜的上城奇遇,折射出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农民的思想
动态,并在这位勤劳、质朴、敦厚的农民身上看到自己父辈的影子。通过这个典型形象,让学生
正确认识那个时代的特征,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和国家的强盛和繁荣,同时让
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农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信念,启发学生要从小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结合这门基础学科丰富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
教师在课前应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深刻把握教材中心,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
中,用教材中蕴含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感化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和身心发展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要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充满智慧、洋溢着人性光芒的内涵,让学生领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热情,品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欣赏“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情怀,领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人生。教材作为培养
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宝库,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会在阅读、品味文学作品是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无声的陶冶。
二是充分利用家庭与教师共鸣,促使学生减轻压力,健康快乐成长。
天下的家长日日夜夜都在盼望孩子健康发展,所有的老师也无不时刻思考着如何教育学生茁壮成长,然而家长苦心婆心,老师千辛万苦,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也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孩子对
学校教育的厌学,对家长管束的逆反,使我们这些真诚的教育者备感困惑,也使家长们感到苦恼。问题出在哪里?教育孩子并没有错。问题出在怎么去理解教育这一概念。当今的家长应该从实际
出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合适的环境,这是家庭教育必须做好的头等大事。但营造环境的理
念是关键,所谓思想观念决定行动啊!痛心疾首的是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方面有些家长确犯
着明显的错误,或者人云亦云,甚至精明过人。真的不知道我们的家长是怎么来关注孩子的成长的?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以赏识教育为主,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人格高尚的、能力
强的、知识广的、素质高的有用之人。当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时都会觉得好
笑!我自己的孩子我怎么不关注她的成长呢? 多数的家长其实只是在关注孩子的身体成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心灵的成长。家长们过渡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学习结果上,太少关注学习内容和过程。目前从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是不能预测孩子的未来将是怎样的,学习是快乐的,如果孩子感到负担,那是因为家长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太大,期望太高。步入中学的孩子面临升学问题,自已的压力本来就大,家长要做的是缓解孩子的情绪和减轻孩子的压力。
三是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心理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学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实施方案,体现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把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和引导学生怎样学习,指导学生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杜绝不良诱惑,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与学生成为朋友,开导他们,减轻学生的畏惧心理及逆反心理。教师可根据青春期学生的特征,尽力排除他们的内心困惑,解除学生想向人倾诉又难以启齿的心理矛盾,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这样学生才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后,利用与各学科有关的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这个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植物园和动物园”有关的活动,以此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世界地球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艾滋病日、清明节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之心,消除其不良心理行为。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时代的希望。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教育的初衷和责任,全社会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应尽的职责,我们应该不辜负人民的期望,社会的期望,家长的期望,把每位中学生都培养成为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