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煤炭销售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论文
一、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把企业作为核心,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把供应商、分销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的用户连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链接的结构模式。作为核心的企业可能是制造厂商、零售商或者是供应商。核心企业就是对供应链信息进行交换的中心,对物流进行集散以及调度的中心,对供应链企业是否能够形成比较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供应链管理是经过反馈的信息流以及反馈的物料流以及信息流等,把供应商、制造商以及零售商直到最后的用户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整体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
煤炭在生产以及使用的过程中,经过了开采、洗选加工、销售、运输以及用户配煤加工利用等很多个环节,需要煤矿部门、铁路运输部门、公路运输部门、港口、钢铁部门以及电力部门等众多管理部门密切的进行配合,煤炭产品的运输涉及到电力行业、冶金行业、建材行业以及化工行业等比较多的行业。煤矿、运输厂商、中间商以及煤炭用户等信息都会集中在煤炭销售的企业中,煤炭企业的销售也是对煤炭物流进行集散以及调度的中心。对此,企业要重视煤炭销售的重要性,结合供应链进行管理的要求对煤炭销售企业工作的流程进行管理,把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把煤炭的开采、加工、运输、电力、煤化以及钢铁等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二、煤炭销售供应链中主要的环节进行分析和管理方法
本文主要对煤炭供应链中最主要的环节以及需要利用的供应链管理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强化对市场信息的反馈,对煤炭生产进行合理的引导煤炭在销售与供应链环节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是各个矿业公司的煤炭开采,开采出来原煤的质量会对洗精煤的质量、价格以及在市场中的份额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只有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对煤炭进行合理的开采,并且在井下的各个生产环节中采取比较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管理措施才能生产出质量比较稳定、符合评价标准、高质量的洗精煤。因此,煤炭的销售部门要把市场的动态信息以及用户对于产品质量、数量等的需求对生产单位进行及时的反馈,结合销售的基本流向以及市场中的变化,对生产的单位及时的提供比较合理的煤炭指标以及要求。
要对各个生产单位提前进行衔接和安排,对生产衔接各个阶段的煤层、工作面的变化等可能对煤炭的指标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对煤炭的生产质量、产量的具体情况进行长期的预测和分析,结合预测的结果对采矿井提出一些进行生产衔接的安排和建议。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对生产单位进行督促,强化生产组织对质量的管理力度,把煤炭质量当作进行采掘和衔接管理的重点内容,结合地质的变化提前采取一些措施提高煤炭的质量,在各个煤层的工作面中进行合理的配合开采。经过对生产单位的建议对生产的半期进行调整,把原煤的成分、挥发的份等煤炭产品的重要指标进行调节。对各个煤的种类在市场中的销量情况以及价格的基本走向进行及时的反馈,为生产矿井对不同时期的不同产品以及产量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保障洗煤产品的质量,增加产能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
强化对洗煤精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对洗选的能力不断地进行提高,是煤炭在销售供应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用户在对产品进行使用的时候如果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就要对销售公司进行反馈,对于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销售公司协同质量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共同进行分析,查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对生产的流程、工艺以及改进的建议以及要求进行监督。结合设计的能力,增加煤精的产量,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保障内部的资源全部能够入洗的情况下,销售部门为了能够对不同用户以及不同产品的需求进行满足,要针对性的对不同地方煤矿的原煤进行采购,为有很多富余能力的洗煤厂提供原煤,把内部的跨矿以及洗煤相互结合,把选煤厂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结合用户对质量的需求,销售部门要对洗煤厂及时的提出产品指标以及要求,销售部门要对用用户反馈的产品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向洗煤厂的配洗比例提供建议。保障精煤的质量,维护品牌的信誉,最大程度的减少各个煤层以及煤矿中煤炭质量的差异对洗煤回收的效率以及煤精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要按照要求对生产单位进行分时、分段、分采以及分运搭配或者单独的入洗,要生产出合格并有销路的产品,对生产单位的配洗比例进行监督,单独的进行销售。
(三)充分发挥运输的优势,拓宽物流业务的领域
为了使煤炭运输的环节保持通畅,销售部门要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调度,与铁路部门进行沟通,结合销售的计划,对铁路的装车车号安装识别的系统,提高铁路装车运输的效率,和交通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强化对外雇汽车对煤炭运输的车队进行协调管理以及信誉跟踪,预防因为对运输车队的监督管理出现漏洞而导致货物出现调换、发生亏吨等事故,把运输环节中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加强煤炭运输车队的入股,强化煤炭公路运输的监管和控制。
三、结语
煤炭销售供应链中有着非常多的环节,环节中存在的业务也非常多,需要对各个环节的业务以及工作特征进行简要地分析,让其与销售工作建立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把煤炭销售的供应链管理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让煤炭销售在煤炭行业的供应链中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第二篇: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谈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的构建全文下载 收藏本文 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为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本文拟从系统的角度对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进行探讨,为煤矿安全管理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式,同时也可对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从我国煤矿的自然条件来看,目前2.6万多处煤矿中,50%左右是高瓦斯矿井,60%~70%是在复杂和极复杂的构造条件下进行开采。随着开采的深度的增加和扩展,瓦斯、水还有火灾、矿压等,对于煤矿安全的威胁日趋严重。
从生产开采条件来看,全国50%的小型煤矿采用落后的开采方式。我国煤矿整体技术状况比较落后,国有煤矿机械化程度虽已达60%~70%,但大量的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很低,装备水平落后。
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来看,煤矿安全投入欠账非常大。前些年由于煤炭市场形势不好,奖金极度短缺,甚至连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在这种情况之下,安全方面的投入明显减少。仅国有煤矿在安全工程、装备和设施方面欠账就达500亿元左右。
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违章、违规现象比较严重,这是造成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煤矿超能力生产也是事故多发的重要的原因。去年煤炭市场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煤炭产量增加了2.5亿t,达到了19.5亿t,创建国以来煤炭年产新高。部分企业忽视安全,一味追求利润,盲目生产,导致事故。安全事故发生机理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发生的内在机理。凡是物质系统具有能量,能量在失控状态下都能转化成具有破坏力的危险因素,当这些因素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在某物质系统存在时,就成为隐患。隐患是构成事物的物质基础,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失控的能量多少有关。虽然能量是客观存在的,但其转化是有条件的:首先,物质要处于失控状态;其次,要受到外在的错误行动的触发。因此,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以,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当一个因素一定时,另一个因素控制得越好,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低。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
另外,我们还可以依据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原理来进一步加以分析。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是指人、机、环境三者安全品质的最佳安全匹配建设,它包括人的本质安全化、机的本质安全化、环境本质安全化三个方面。其中人的本质安全化是核心,机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都是围绕着人的本质安全化而开展的。人的本质安全化是指通过对人进行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文化及安全技术等多方面的选择和训练,不断的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安全生产技能,提高人与其所处的大物质系统之间的安全匹配水平。机的本质安全化是指机具有的可靠
性、安全性能、安全防护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四个方面的安全化建设。环境本质安全化是指人所处的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空间环境和时间环境五个方面的安全化建设。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内任何一部分的安全品质变化都会引起相关联的部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相匹配的管理控制手段,系统安全机能就会失调,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品质也就达不到优化匹配的效果。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或一套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反复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强以奠定的管理规则或管理体系,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循环、优化,失去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煤矿安全管理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个由人维持,利用煤矿资源有效实现煤矿安全目标的动态的系统过程。这个系统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从系统角度看:煤矿安全管理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人的因素、机器(含技术)的因素、环境因素;另外还有人、机器(含技术)、环境三因素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相互作用的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人机环境相互作用图
煤矿安全管理水平:sml=f[m,f(p.t.e)]
m——管理因素;
p——人的因素;
t——机器(含技术)因素;
e——环境因素。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家reason总结和归纳了近20年来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发展的4个特征。这些特征对系统中人员行为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系统更加自动化。操作人员的工作由过去以“操作”为主变为监视——决策——控制。人因失误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后果及影响变得更大了。
(2)系统更加复杂和危险。大量地使用计算机使得系统内人与机、各子系统间相互影响更加复杂、更加紧密,同时使得大量的潜在危险集中在较少几人身上(如中央控制人员)。
(3)系统具有更多的防御装置。为了防止技术失效和人因失误对系统运行安全的威胁,普遍季多重、多样专设安全装置,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但另一方面,对这些安全装
置的依赖性又降低了操作人员对系统危险性的警觉性。同时,这些安全装置仍可能由于人误而失效——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实验过程中关闭安全保护装置),因而它们也就是系统安全最大的薄弱环节。
(4)系统更加不透明。系统的高度复杂性、祸合性和大量防御装置增加了系统内部行为的模糊性,管理人员、维护人员、操作人员经常不知道系统内正在发生什么,也不理解系统可以做什么。
针对上述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特征,reason提出了该类系统的一种失效模式,认为所有的人工系统在任何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潜在失效,就像人体内存有病原体一样。这些失效的影响不是立即表面化的,但它会助长不安全行为,弱化系统御机制。通过系统的保护性措施,它们中的多数或能被发现、修正、防止。但有时,一系列的触发条件发生,那些“驻在病原体”便同其以“微妙和几乎不可能的”方式相结合,阻挠系统的防御,从而带来灾难性的破坏。驻在病原体包括:由决策人员、设计人员、管理程序等作出的不当决定的影响以及潜在的维修错误、常规干扰和人的固有弱点。触发条件包括部件失效、系统异常、环境条件、运行人员失误和异常干扰等。reason认为,管理决策和组织过程中的失误是诱发系统失效最根本的潜在原因。由此可见,以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人因事故的防范采取以往基于多米诺骨牌原理的策略可能已无能为力,必须采取技术手段、组织手段、文化手段融为一体的纵深防御策略,任何单一的或孤立的措施都将是徒劳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发展对系统中的人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致使系统的失效模式产生了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迫使人们必须综合运用安全科学、管理科学和人因工程去建立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和战略思想,才有可能解决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基于上述观点可建立一种主动型人因事故纵深防御系统。该系统应具有两个特征:一为突出主动,强调主动从科学、组织、制度、创新、文化、战略等方面综合探查与辨识可能的人因事故,并采取综合性措施去减少和预防,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路。二为纵深防御,系统是多层次和多阶段的,构成了人因事故防范与解决的多道防线体系。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的构建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复杂的动态系统过程,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一系统的有效性即是不断提高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由于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在此笔者构建了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个核心层次,六个维度。如图2所示。
图2 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持者、控制者和完善者,所以人的素质及安全管理观念是这一系统的核心,即第一层次;管理观念要通过科学的业务流程来实现,所以流程问题便成为核心的第二层次;而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能否有效地贯彻执行,则事关管理的成败,因此执行力的问题便成为核心的第三层次。
人的素质及观念→流程→执行力→安全目标,这个核心系统需要六个维度(安全科学管理、安全组织管理、安全制度管理、安全创新管理、安全文化管理、安全战略管理)来保证,煤
矿安全管理六个维度是作用于煤矿动态的安全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为煤矿安全管理核心系统提供保障作用。
这里的观念是指导煤矿安全管理总的理念,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总的指导思想,不仅包括高层管理者的理念也包括具体执行者的理念,是组成企业的个体、群体、组织的总体观念,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等理念;流程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全部的业务流程,包括生产流程、技术流程、信息流程、资金流程、观念流程等。流程必须科学、有效;执行力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落实能力、保障能力、有效实现安全目标的能力。
六个维度的保障作用:
(1)安全科学管理:强调安全管理技术、方法、手段的科学化,目的是提高煤矿安全资源的使用效率。
(2)安全组织管理:强调安全管理过程各项职能(安全计划、安全组织、安全领导、安全控制)的作用与相互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真正做到安全管理的责任、权力、利益相统一。
(3)安全制度管理:强调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正规化,重点是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4)安全创新管理:包括人员、技术、组织结构等的全面创新,是安全管理系统的完善动力。
(5)安全战略管理:是对有关煤矿企业全局的、长远的安全总体规划的管理,旨在整合煤矿安全资源,系统、全面、长期的提升安全管理的能力。
(6)安全文化管理:从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组织的安全管理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建立并不断强化安全管理企业文化,此为实现安全管理的软环境,是有效开展安全管理的文化基础。
第三篇: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论文
近年来,关于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广为关注与探究的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和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发表真知灼见,但大部分研究都把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很多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笔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案例,如有的学生被认为品行良好,但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有的学生虽然心理素质好,但在日常生活中却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左膀右臂,少了一条,人就会失去平衡。鉴于此,本论文在实践中探讨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为高中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思路,提高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理论
源泉中学生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尽管它们同属于大德育(广义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们在内容、方式方法、出发点、直接目标、角色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但二者都属于育人的工作,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即塑造一个完整的人。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简而言之,即在“以德育德”“以心育心”的同时,注意“以心育德”和“以德养心”,为新时期我国的道德教育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实践探索
1.聚焦内容创新的切入点:主题呈现。要使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教育实践中有机结合,各学校必须根据本校实际,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在最佳结合点上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如责任教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讲,责任教育是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促进的结合点。可以提出分阶段的研究主题,建立并落实研究制度。
2.回应活动创新的融合点:载体搭建。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实践过程中,具体的活动有 5 种。
①军训。通过队列训练既练“形”,更练“神”。体魄更强健,意志更顽强。军训虽然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却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活动。军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②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③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却在无形中贯穿了心理健康教育,使同学们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心灵的放松和分享。
④社团建设。社团活动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展示学生风采,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团活动中逐步锻炼出来的自主管理也为学生的阳光人格奠定了有益的基础。自主管理、自觉参与又反过来推动着社团发展,滋润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⑤走进社区。如走进敬老院,学生每次从敬老院回来,感触都很深刻,他们明白该如何与老人相处,也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和家人之间的这份亲情,这是很好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凸显课程创新的活化点:学科渗透。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主要是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将知识的传授融进人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中,更多的是要在欣赏课中去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注重情感熏陶,让欣赏课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突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在美术中,抽象的审美对象形与色的真、善、美与情感、道德品质的真善美相一致。
4.强化方法创新的突破点:多样互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有:倾听、自由讨论、鼓励、会谈、心理测量、角色扮演法、行为矫正法和沟通分析,等等。这些方法注重宣泄和暗示,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等特点。道德教育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使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道德教育的实践锻炼也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互通,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可以达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作用,提高教育效果。
三、展望心理健康理念的倡导在现实、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必须和可行的。
针对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笔者认为是两者交集中的融合,而非两者是完全的合一。他们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是无法替代任何一方的,所以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避免道德教育问题心育化、心育问题道德教育化,否则会得不偿失。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教育阶段的永恒课题,我们将沿着德心结合的方向继续探索,紧跟时代脉搏,将此精神传承与发扬。
第四篇:对创新电力营销服务进行研究论文
引言
自2002年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号文)以来,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已历经13年。在此期间,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相继出台了多项改革方案和措施,中国电力行业形成了“厂网分开”的基本格局,逐步推进了电价机制改革,积极开展了大用户直购电等市场化交易试点,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电力交易主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电力行业在此期间的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没有全面推进市场制度的建设,电力体制改革暂未获得所期望的改革红利,目前仍存在许多制约电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仍然任重道远。这突出表现在电力交易仍以计划性机制为主、市场化机制缺失,导致电价形成机制不完善、市场无法在电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制约电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15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称9号文),明确指出了中国电力行业市场交易机制缺失、价格关系没有理顺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有序推进电价改革、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体制与机制改革并重,力图构建“公平、开放、有序、竞争、完整”的电力市场体系,重点在于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诸多关键任务中,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是亮点之一,但同时也是一项难点。首先,中国已形成“厂网分开”的基本格局,发电侧竞争虽然还未完全开展,但已形成了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主的竞争主体格局;相较而言,售电侧的竞争主体还处于发展萌芽阶段,培育市场主体的机制缺失,市场运行的基础薄弱,售电侧市场的建立任重道远。
其次,目前世界上真正达到竞争有序、充分、健康的售电侧市场仍十分有限,且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售电侧市场模式差异很大,并没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中国售电侧改革的推进必须紧密地结合中国电力消费的具体国情,制定符合中国电力工业实际的售电侧改革方案。售电侧的改革成败关系着能否真正形成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竞争格局,决定了电力体制改革整体的成败。虽然已有学者对中国建立售电侧市场的部分问题进行了研究,但面对当前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结合9号文对售电侧改革做出的总体部署,全面思考其中的各项关键任务和措施,为售电侧改革配套细则的出台和改革的实际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本文借鉴国际电力市场化建设的经验,深入研究了售电侧改革在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中的定位,提出了中国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的若干关键任务与相关建议。
1.售电侧改革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的定位
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电力体制架构中,售电侧改革作为“两头”之一,在整个电力体制改革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售电侧改革不是孤立的改革,它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的电价改革、交易体制改革、分布式能源发展等改革任务紧密联系、互相作用,并将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改革步骤、推进改革进程之前,必须研究售电侧改革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的定位和影响,从而能够站在电力体制改革全局的高度,科学地制定售电侧改革的配套措施及与其他改革的衔接环节,确保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整体成功。
1.1售电侧改革是否成功将决定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9号文公布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对电力体制改革所勾勒的“电力新常态”抱有期待的同时,工业、商业和居民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电价问题。电力体制改革后的电力价格能否及时、有效地反映电力生产的真实成本,能否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能否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将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红利能否惠及全社会的关键所在。纵观电力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售电侧改革是唯一直接面对电力用户、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成本和利益的改革任务,无疑站在了向全社会释放电力体制改革红利的最前沿。
因此,售电侧改革直接关乎电力体制改革的舆论评价和社会阻力,对评价电力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一锤定音的作用。如果售电侧改革不能成功,发电侧、输配电侧的改革红利将难以直接有效惠及电力用户,电力体制改革无疑将受到社会的质疑和阻碍。
1.2售电侧竞争是建立市场交易机制的必然要求
自2002年实施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主要目标的电力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的电力交易主体,为开展发电侧市场竞争提供了合理的市场主体格局。然而,为了能真正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电力资源,无疑需要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同时引入竞争。当前,售电侧“单卖多买”的电力交易是扭曲的,市场结构的不对称导致电力用户难以享受到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红利,因此也难以提高电力资源配置的效率。真正的市场交易机制需要“多买多卖”的电力交易格局,这需要建立主体多元、份额平衡、有序竞争的售电侧市场主体格局,从而与发电侧竞争共同作用,使电力价格有效地反映其成本和合理利润,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
1.3培育售电侧市场是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制度
安排售电侧改革是与电力用户接触最紧密的改革,因此也是与分布式电源发展接触最为紧密的改革。在新电力体制改革所勾勒的电力交易体制下,大多数分布式电源无法像集中式电源一样直接在批发市场上竞争,而通过售电商与大电网产生经济和技术上的联系将是其最经济、最有效的运营模式。因此,售电侧市场化是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制度安排,9号文指出的“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必须与售电侧改革相结合。当前,中国的分布式电源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售电侧改革必须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发展与普通售电业务的相互影响,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措施和市场机制,鼓励电力用户自身投资分布式电源;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配套制度,鼓励售电商在从发电侧购电的同时积极消纳分布式能源,避免售电商卖电与电力用户自发自用的利益冲突阻碍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2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制度设计
2.1采用管制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售电主体9号文指出售电侧改革应“多途径培育市场主体”,并规定了5类新型售电主体及其相应的权责。然而,售电侧市场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纸规定就能完成的,必须要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经历市场培育的过程。9号文仅规定了新型售电主体的类型及其基本权责,并不代表售电侧市场将沿着期待的道路发展起来。新型售电主体能否最终进入售电侧市场、进入市场后能否有效开展售电业务、开展售电业务后能否真正形成竞争性市场等都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本文认为,建立主体多元、份额平衡、有序竞争的售电侧市场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或电力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和“拉郎配”,最终还需要加入市场化的方式培育售电主体,市场培育过程能否成功将直接决定能否真正建立健康有序的售电侧市场。
2.2采用互联网手段加强用户侧的培育售电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形成灵活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售电侧市场,而售电侧市场的本质是售电主体和终端用户的互动过程。9号文中对售电主体相关的改革做出了指导和部署,为售电主体侧“活起来”奠定了基础,但这只是培育售电侧市场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对电力用户侧的培育。国外售电侧市场的建设经验表明,为了形成售电主体和用户之间有效充分的互动,对用户侧的培育和对售电主体的培育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必须同时推进、双管齐下。
第五篇:销售应收款管理
销售应收款管理
一年一次的元旦,春节,对食品饮料的代理公司来说是销售的最佳时机,是赚钱的好机会。可这时我的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现在停止既将在旺季的销售工作了,我感到事情严重,连忙赶了过去。这是一个小品牌的白酒市级代理销售公司,最近年底这几天一下子走掉8位元终端业务人员,在进行工作交接的时侯,发现有10多万的呆账,死账。朋友立刻下令对全公司所有的应收账款进行大清查,结果发现有50%之多的终端酒店账应收款超过半年以上,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有一部分货款已经被业务人员收了,却没上交公司,有些酒店早已人走楼空,送货单上竟然还写着酒店名称,要货数量。据我这位朋友讲,他的这个销售公司,从终端客户开发档案建立,收发货单证,终端业务人员报表,每周每月的销售会议纪要,以及终端酒店的进场费,促销费发票单据是应有尽有。可是我随便翻了几本,竟然发现这些表格,单据只是一种表面形式,竟有连续30天的送货单上的送货数量,送货地点完全一样,而这位小老板却一无所知。一个好好的代理销售公司,准备在元旦和春节大干一场,却因为内部的管理混乱,一下子打乱了原 先的销售计画。
有句老话:打江山难,守江山难上难。当产品进入市场进行销售时,我们的工作重点应当从前期开发市场为重点转移到以市场为中心的销售细致的管理工作上来。销售管理工作我们来分为下面两个方面来讲讲。
一 人,钱,客户
1.人----是指公司一线的业务人员,它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光有完善的销售管理系统,还必需把它用好,业务人员的考核制度和报表,要有人不断的检查,核实业务报表的真实性,同时建立一套激励机制,要让业务人员有劳动的丰厚回报,又能学习到丰富的营销管理知识,关心业务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不要让业务人员和公司成为两个独立体,而是一个一同发展的联合体.对业务人员的管理要时时了解其工作心态,目的,不要等到一张辞职报告,而出现措手不及,要辞职的人对工作的交接配合非常有限,有的乾脆一走了之.所以做为老板要及早控制,一旦有人要离职,其实老板早就应该清楚,这样才能防患於未然。
2.钱----是指对货物和促销费用的管理.如果说对人的管理是核心,那麽对钱的管理办法就是根本.做为一个小企业在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下,一定要赚钱,才能生存。大多数终端酒店都是先货後结款,或销多少结多少。做为小公司送货就要少而勤,如果酒店运转正常,那麽就会良性回圈,如果业务人员一旦发现酒店运
营有问题,生意不好,就马上要向公司汇报,最大限度的把呆账,死账扼杀在摇篮之中。对那些诈骗公司的酒店和个人要依照法律解决。关於终端酒店的进场费和促销费用,应由公司经理或老板直接操作,减少资源流失。客户----终端酒店客户是代理销售公司的衣食父母,代理销售就是靠这些终端酒店网路来消化产品的,所以要搞好客户关系,同时要充分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经营情况,随时拜访,如发现有恶意欠款,应立刻停止供货,长痛不如短痛,不能犹豫不决,该断即断,尽可能最大限度减少销售损失。
二 三张表格的管理,监督,预警
正在经营的小企业来说,销售管理制度的建立,要及时监控和考核,不但建立完善的销售管理机制,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核体系和预警系统。
1.做为一个小的销售公司,可以简化很多销售管理环节,用一张表格就可以管理好业务人员。要求所有的业务人员必需每天认真填写,养成良好的工作日报习惯。不要让业务人员早上报个到,就出去跑业务,跑到哪里,去做什麽,没人知道。行之有效的监督在小的销售公司,也可用一张表格。这张表格是业务主管每天必需填写,每天的晨会主管都要告诉大家,昨天的工作情况,让每个业务人员都知道谁做的最好,谁不好。主管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电话拜访,抽查,业务人员互相了解等方法,来确保表格的真实性。预警系统是企业在销售工作中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而进行的事先预测和放范的一种战略管理手段。它对企业进行及时研究,分析和发现问题。警告和提醒老板及时采取调整措施,采取防范,是企业稳步发展。见下面的表格。
这是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和老板要仔细研究的,随时了解企业运作情况,调整各项措施,是企业一直保持良性运转,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管理加强了,财务完善了,人员稳定了,执行力提高了,那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总之,销售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是一个摆设,它要及时的监控和考核,不但建立完善的销售管理机制,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核体系和预警系统,才能保持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