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分析论文[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3: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分析论文》。

第一篇: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分析论文

视觉设计是什么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分析论文,欢迎借鉴!

一、视觉设计伦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如果说伦理表现为维护人类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基本准则,那么,视觉设计伦理就是力求创建一个健康的视觉生态环境,但是,今天的图像霸权,图像话语的失实与误导等现象透视出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产生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作范式的消遣娱乐化

2004年《国际广告》杂志刊登了一则名为“龙篇”的立邦漆广告作品。画面上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亭子,亭子的两根立柱各盘着一条龙,未涂抹立邦漆的立柱龙紧紧攀附在柱子上,而涂上立邦漆的立柱色彩鲜亮,龙却跌落到地上。引发社会舆论的一片谴责。这些拿传统文化开涮,调侃的现象时有发生,所造成恶劣的后果和传播失败并非是创作者的本意,但却恰恰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固然有创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但更与今天视觉设计整体的非理性造成的消遣化、娱乐化的创作范式息息相关。当视觉设计产业化后,满足视觉消费便成为设计的目标指向,而消遣性和娱乐性正是今天消费文化的表征,为了刺激消费,设计往往借助所谓的“策划”、“创意”炮制出惊世骇俗的视觉形象以吸引眼球,因此,设计更多关注的是形象是否够刺激有噱头,而忽视了传播的本质意义,当这种创作范式发展到对生物性和感性的过分倚重时,感性与理性的失衡必然导致伦理的偏差,遭受道义的谴责。因为任何一件视觉设计作品当它传播时,都处在一定时代的文化空间中,设计信息的传播必须与相应的文化空间特点相契合,与人的经验、需要和行为标准相一致,过度地强调视觉感性只能掏空表象背后的文化性,消解图像背后的思想内容。忽视了设计的文化在场和人类视觉接受的多维性,设计必然陷于失重的状态。

2。视觉欲望的无限量放大

视觉欲望包括“看”与“被看”的欲望。大凡是人都有视觉需求,无论从神经心理学还是从文化社会学层面上都说明视觉需求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任何事物,亦即都有达到成其为这一事物的“度”(即伦理),可谓“过犹不及”,“过”与“不及”都是不恰当的。今天的消费时代,“看”与被“看”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视觉的图景化是视觉产业化的表征,它预示着“看”与被“看”已经成为大众的消费行为,在资本逻辑操纵下的视觉设计必然无限度地满足并刺激视觉欲望,使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视觉形象,扩大视觉消费。今天的电子影像技术使可见与不可见的都已实现图像化,人的视觉欲望在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必然造成大量人为形象的泛滥,产生了诸多的视觉垃圾,破坏了视觉生态平衡。随着各种时尚报纸杂志、影视广告等不断地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理想身体”的意象,以身体为核心的视觉图像工业也开始兴起。个体对于身体的外表呈现,对于自己的外观具有更加强烈的意识,被看的欲望大大地被激化,但在与广告中理想身体图像的比照中,便产生了对自身身体的焦虑,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美容院向自己的身体宣战的景象。人类因苛刻的视觉欲望不但改造着客体也在疯狂地改造着自己,这并不是一个仅从审美立场就能回答的问题。如今大量充斥在图像中的广告与品牌宣传还在塑造着一种浅在的消费欲望———另一种被看的欲望(强烈的展示身份、地位的欲望),这种欲望的膨胀必然造成攀比和追求奢侈生活方式的盛行。所以说,图景时代,视觉设计激发了人的视觉欲望,而急剧膨胀的视觉欲望又反过来加剧了视觉设计的无节制、非理性,导致主体人格结构的失衡,造成本能欲望不断扩大的趋势。①

3。高技术媒介下的视觉虚幻

今天的视觉设计在高技术的推动下,影像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想象中甚至是梦境中的图境能够通过影像比真实还要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比如电影《魔戒》和《侏罗纪公园》给我们带来了震撼和视觉冲击,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超现实展现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在这个范围内,它消除了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之间的对立。非现实的东西不再留存在梦幻或超越物之中,它就在现实的幻觉相似物之中。”②因此,虚拟与真实界限的模糊化,使我们一方面沉湎于虚幻的视觉快感中,另一方面,因为高技术催生下的视觉图景,进一步加强了视觉符号背后的不确定和多义性,使人对真实现实的理解也陷入到不真实的存在空间中,产生对本真世界思考的困惑。这种困惑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评判。再者,由于视觉设计的功利性,在资本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借助高技术媒介,编织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谎言,设置一个个消费的陷阱。今天铺天盖地的广告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虚幻的图景,不真的事实,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对图像失去了信任感和认同感。

4。缺乏有效的监管与指导机制

虽然借助广泛的社会舆论和消费者的监督对设计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并不能规范今天的视觉设计,仅仅依靠设计的自律也不可能形成和谐的视觉环境,而建立一个适合图像传播时代的视觉设计游戏规则却是重中之重。这一规则应强调对设计发展的指导与监督管理的和谐统一。但今天视觉设计即缺乏监管的力度又缺乏指导的意识。行业规范滞后于行业行为,是造成设计伦理偏差的重要原因。比如由于广告法规仍不系统和合理,使得广告监督管理不到位,执法力度欠缺。造成大量的虚假广告和擦边球广告等“问题广告”泛滥成灾,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监管部门并没有履行指导职责,没有出台相关的措施指导设计行为,防患于未然杜绝违法违规设计行为的出现。再者,今天技术门槛的崩塌带来单向度的话语权的消解,普通大众借助于电脑与网络进行影像的生产与传播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大众有了广泛的参与性和平等的话语权,但却给监管与指导带来了新的难度。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监管观,以全新的思维方式,严把市场主体准入,规范与指导市场主体行为。必须加强监管制度建设,不断创新监管方法,实现管理的法治性、规范性、广泛性、综合性和日常性,同时配合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模式才能确保设计不偏离伦理的轨迹。

二、从伦理的维度重新思考视觉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不能简单地由视觉设计来承担,一方面是由于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人们还没有真正具备应对市场经济变化和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没有真正建立起一种适应新形势下伦理要求的游戏规则,也就是目前伦理学界时常提起的所谓“结构伦理”和“制度伦理”。况且,设计也会有法律法规无法触及的死角,所以视觉设计不能将责任全然推卸给经济利益体、监管机构、强势媒体和受众的欲望。虽然设计体现的是它的工具性,但操纵这一工具的是处在各种关系中有欲望的人。所以有必要从伦理的维度探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视觉设计,针对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

1。视觉设计的人性化问题

人性化设计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什么是人性化设计,尽管我们提得很多,但概念始终是模糊的。人性化设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也就是说设计必须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为宗旨,并在此宗旨下繁衍出具体的生理与心理的各种需求。但诛不知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伦理观已经单向度地发展成为“人类中心论”的危险境地,人类将满足自身的需求视为天经地义的同时却忽视了生存的真正含义,生存应是保证与自然共生的前提下才能成立的存在法则。应在与自然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的人类最根本的伦理。可见人的欲望并非都是合理的,这正如为什么色情暴力的图像泛滥是因为存在看的需求一样,设计只有创造“合理的生存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但今天所谓的人性化设计已造成致命的伦理危机。为了满足人的视觉欲望,视觉设计不但借助于高技术媒介制造出大量的人为的视觉符号,同时也在改造原有的自然形象。五光十色的影像,无处不在的广告向我们传输着虚幻的图景,城市化的不断扩大,使自然景象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今天视觉形象的过度生产与消费,使我们身陷富裕甚至过剩的视觉文化中,但又感到某种视觉要求的匮乏与丢失,③以至于人们试图到未经人化的自然和野外去寻求天然本原的视觉体验,逃避刻意的人为的形象世界的逼促,需要平淡自然的视觉关怀,这种视觉悖论正是所谓人性化设计的结果,遗憾的是今天可给予我们视觉自由的形象空间已越来越小,人为符号对自然符号空间的挤压,已对我们的生存质量造成了威胁。所以视觉设计的人性化必须具有更大的伦理视野,必须消解传统设计学理论中对主、客体之间二元对立的认识,摈弃人类中心论,才能使设计可持续健康地发展,才能构建起良好的视觉生态环境。

2。视觉设计的和谐化问题

视觉设计的和谐突出表现在处理好功能与审美、感性与理性、功利与责任等关系问题上。但和谐化只表现为事物彼此之间的存在形式,它所隐含的深层的问题便是对设计“度”的把握。“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对事物的质与量的规定性的探讨,只是对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的分别考察,科学方法论要求我们上升到“度”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解决和谐问题。强调通过事物之度的把握以获得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和谐。因此视觉设计应确立和强化“度”的意识,学会用“度”的辩证法指导实践,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视觉设计的“度”有三个向度,一是物质的构成定律;二是法律的道德规范;三是主体的“自觉”与“自控”。对物质构成定律的把握,需要我们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加深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对法律道德规范的把握,可通过强化教育,来提高人们的法律道德规范意识,而主体的“自觉”与“自控”则是“度”的能动的表现,具体的实践,是度的最高形式。④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只有设计主体在道德修养中节制,克服贪欲,对今天及未来有自觉的伦理约束,在寻求视觉感观满足的同时不忘社会性的批判精神,以健全的人格坚守设计的适中、适度原则,才能真正协调好功能与审美、感性与理性、功利与责任等多重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视觉设计的和谐。

3。视觉设计的审美化问题

视觉设计虽然以功能性为前提,但同样不能忽视设计审美的价值以及对其进行伦理的阐释。今天图像的广泛传播,使文化产生了“视觉转向”,视觉文化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影响巨大,直接表现在视觉设计中审美的嬗变,这种嬗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审美的庸俗化。今天视觉文化消解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隔阂,力求使原有高高在上的由少数人拥有的审美活动通过通俗化的方式,广泛普遍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使芸芸众生得以共享,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提高大众的审美和文明意识。通俗不等于庸俗,但图像时代的“眼球经济”、“快感经济”促使视觉设计偏离了通俗的本意,走向了庸俗化,造成今天大量低俗的视觉产品充斥于各类媒体,不但没有使大众的审美能力因视觉文化的到来得以提升反而锐减了。

二是审美的感性化。“写—读”时代,人们更多地通过“文字语言”的方式把握世界,通过“文字语言”这一媒介来想象和理解脑子中的形象,今天的视觉文化一方面使我们的感知经验得到全面的提升,形象有了直观的阐释,审美的体验得到极大的丰富,另一方面又由于视觉设计过于关注感官欲望的开发与满足,拉近了审美客体与人的本能欲望之间的距离,由于审美距离的消失,审美由“沉入式”向“投入式转变,依重于当下的感观刺激,失去了意蕴,深度感和终极关怀也随之消失。

三是审美的大众化。今天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个性的张扬成为一种生活的时尚,但现实并非都如我们所愿。由于强大的技术与媒体的支持,图像的大量复制与传播已经泛滥,人们接受的大多是复制品而非原创之作,导致审美实践与审美观念的千篇一律。特别是广告的审美消费示范不但没有让我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反使我们更加地平庸和大众化。

⑤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视角,常常用他人的眼光去看世界,失去了主体的自由意识,审美个性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消解了。因此当下视觉设计的审美问题,迫使我们对其审美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呼吁设计要给视觉以更多的审美关怀。

4。视觉设计的教化问题

视觉设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我们应该意识到今天的图像特别是经媒介传播的视觉符号广泛地制约着我们的观念、价值和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视觉品味,审美价值判断,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大量动画影像中的暴力行为的耳闻目染使孩子们不再对血腥和痛苦感到震惊,反而视残忍为娱乐,将暴力视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长期接受物质至上的肤浅广告,不但钝化了主体的审美能力,并在其引导和教化下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天的视觉设计将其教化功能应用在激发人们的潜在欲望,引导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上发挥到极至,已严重偏离了社会的伦理规范。视觉设计固然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但并非是唯一的目的,用积极健康的人类文明去教化、规范和约束人类的行为是视觉设计必须实现的社会效益。设计不仅仅是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技术,更应该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它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伦理。因此可以看出视觉设计如果只是对商业利润负责的话,实是一种违背伦理准则的行为,设计必须拿起教化的武器,对现代视觉设计文化进行反拨与修正,使视觉伦理得以回归。

第二篇:网络伦理问题分析论文

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新型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获得空前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东西,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网络空间的道德失范现象,产生败德行为,即在网络上出现一些与传统道德和伦理相违背的现象,我们姑且叫它“不伦理”现象。这些“不伦理”的现象并不是虚拟的,它根植于现实社会这块肥沃土壤中并得以发展,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与历史根源[1]。本文从网络伦理表现形式谈起,而后分析网络伦理成因所在,通过分析网络伦理产生的根源,最后对网络伦理进行规范和构建。

一、网络伦理的表现形式

本文从伦理范畴三要素出发,即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角度分析,认为网络发展主要带来的伦理问题有:道德意识方面,表现为道德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道德规范方面,传统道德规范对人的约束力越来越弱,表现为道德规范运行机制失灵;道德行为方面,网络上出现许多有悖于传统道德的行为,网络上不道德行为正在蔓延,有时超乎人们想象。

1.观念层面上,个人自由主义盛行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延伸,在网络环境下,人们言行更自由放松,一定程度上,网络空间里表现出来的自我更接近真实自我,是自我内心的释放与展现。同时,道德虚无主义、自由无政府主义膨胀[2]。网络道德虚无主义特征是:怀疑道德、否定道德,将个人视为自己网络道德行为的唯一判断者,甚至为实现内心自我而不顾他人感受,忽视社会传统规范和礼仪甚至法律,造成不必要伤害,前段时间“网络暴力第一案”就是很好佐证。同时,无政府主义者在网络上宣言“完全自由”与“彻底民主”,主张取消政府,不要法制,不要道德,这和自由的实质是相违背的。而“黑客”成为“电脑英雄”代名词,不少青少年盲目崇拜并效仿,将个人主义推向极致。这些个人主义思想在青少年人群中扩散,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2.规范层面上,道德规范运行机制失灵

网络伦理与传统伦理不是相对的,而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与发扬。但在虚拟网络社会中,道德规范受到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道德规范主体在虚拟社会中表现不完整,传统的年龄、性别、相貌、职业、地位等属性在虚拟社会中模糊,取代的是虚拟的文字或数字符号,给网络欺骗和网络犯罪留下空间[3]。处在此环境下的道德主体会产生主体感和社会感淡漠现象,不利于虚拟社会道德水平提高。其次,道德规范实施力量出现分化甚至消亡。现实社会中,人们面对面交往,道德规范通过社会舆论压力和人们内心信念起作用。而虚拟社会是人机交流,人们之间互不熟识也能交往,很容易冲破道德底线,发生“逾越”行为。在此情况下,社会舆论承受的对象对个体来说不明确,直面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从而使社会舆论作用下降。由此说明,传统道德规范运行机制受阻,对道德行为约束下降。

3.行为层面上,网络不道德行为蔓延

网络社会中,不道德行为处处可见,正蚕食道德领域。网络上不道德行为表现为:商业欺诈、利用网络散步虚假信息;制造大量垃圾邮件,造成网络堵塞;利用网络散布反动言论及一些黄、赌、毒等不良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网络犯罪,利用病毒或者信息技术盗取他人密码,给社会及个人造成经济损失;网络使人的传统的社会性人格发生嬗变,网民社会责任感弱化,人际关系淡化,忽视自己作为社会人的存在,一味在网上欺骗别人,造成不利影响[4]。这些不道德的行为被一些人追捧,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深深刺痛社会敏感的神经。

二、网络伦理的成因分析

网络伦理产生原因表现为:网络结构缺陷、经济利益驱动和

网络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等[5~6]。

1.网络结构缺陷

网络技术发展,一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和商务运作,另一方面使整个社会分裂成两种不同的空间——电子空间与物理空间,从而出现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虚拟的网络社会是离散的、开放的、无国界的,这使人们对网络上他人行为的管理和监控较困难,容易滋生不伦理和不道德行为。有人往往认为,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是自由的,他人是看不到的,也追踪不了,因此经常在网络上攻击、谩骂别人,或者散布谣言,造成人心恐慌而不承担责任。

2.经济利益驱动

任何行为都有深刻经济根源,网络上出现不道德、不伦理现象和经济也息息相关。正是由于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驱使人们铤而走险,蔑视道德力量的约束和法律、法规的监控,在网络社会中任意驰骋,侵害他人隐私和权益、盗取银行密码、网络诈骗、网络聚赌、制黄贩黄、通过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诱使他人犯罪等。这些是因为具有高额经济回报,而通过网络犯罪难搜寻线索,又很少有现有法律法规制裁,这给不道德行为者获取非法利益留下运作空间。

3.网络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

国家的政策法律制度作为一种硬性规范约束企业和个人行为,但目前我国网络法律法规还很欠缺,各方面法律工作正在完善当中,有些需要进一步改进。虽然目前我国已出台一些有关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和规定,例如,在2000年3月我国为了防治和监管计算机病毒,颁布《计算机病毒防治监管办法》;同年9月20日国务院第三十一次常务会议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国务院于2000年10月颁布并施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4年6月颁布实施《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依次规范公民的网上行为。但这些法规往往政策多,监督力度不够,或者受到部门和地区限制,致使已出台政策流于形式,不利于网络资源融合和网络空间的净化。因此,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通过法律的威慑作用规范网民行为,净化网络空气,还原虚拟社会的本色。

三、网络伦理的构建

为净化网络空间,规范网络行为,需要从技术方面、法律方面和伦理教育方面着手,构建网络伦理。

1.技术的监控

国家或网络管理部门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建立一套网络安全体系,严格审查、控制网上信息内容和流通渠道。例如通过防火墙和加密技术防止网络上的非法进入者;利用一些过滤软件过滤掉有害的、不健康的信息,限制调阅网格中不健康的内容等;同时通过技术跟踪手段,使有关机构可以对网络责任主体的网上行为进行调查和控制,确定网络主体应承担的责任。

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以上伦理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调节和约束,另一方面则可以寻找其他途径加以解决,如通过道德向量规范网民的行为。边沁曾就伦理与法律的向量作了详尽阐述,他认为伦理与法律不是对立的,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只有当一个人行为危害他人利益,并造成重大损失,且这种损失超过某一临界点时才诉诸法律,而在达到某一临界点之前,通过道德向量调节来规范人们行为是可行的。基于此,要求政府或民间团体出台相应的网络伦理规则,以规范交易主体的行为,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就有“计算机伦理十戒”和美国计算机协会的《伦理与职业行为准则》等,这些都规范网络交易主体行为,增加网络间人们信任,减少道德风险。我国在这方面正在积极的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另外若交易主体违背伦理规范应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与惩罚,这样才能起到威慑作用。

3.加强伦理教育

我国有几千年伦理底蕴,只是网络发展速度太快,人们在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下可能迷失,因此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如上所述,首先制定相应的伦理道德规范,规范网民的行为,其次就是通过教育机制,从中小学开始就开设有关网络伦理和计算机伦理方面课程,通过持久、深入教育,使网络伦理思想深入人心,增强个人的道德责任心,提高国民的整体网络伦理道德水准;再次就是开设相关讲座,可以在大学刚入学时候就开设讲座培养学生正确技术价值观,使他们能在合理价值观指导下,成为合格网络公民。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软的约束机制,是人们自律基础,通过规范网上企业道德行为,加强伦理教育。

四、结束语

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方便,又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灾难和不幸。而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网络伦理问题需每个人行动起来,共同维护虚拟社会这共同家园,构建美好的数字化生存的伦理空间。

第三篇:视觉设计论文

创新是视觉设计的灵魂

视觉设计是针对眼睛官能的主观形式的表现手段和结果。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异同:视觉传达设计属于视觉设计的一部分,主要针对被传达对象即观众而有所表现,缺少对设计者自身视觉需求因素的诉求。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视觉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大阶段的演变,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

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词定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把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重视起来,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入手,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表现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就视觉设计来说,创新同样也是灵魂,是本质要求。不论是纵观历史,还是着眼现实,一幅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对其所表现设计主题的信息进行正确、充分地传达。没有创新的视觉设计,就千篇一律、失去内涵、底蕴,甚至毫无价值。对于视觉设计而言,创新就要做到:创新设计理念、丰富设计语言、美化表现形式、增强感染力,坚持人性化发展方向。唯此,才能赋予视觉设计以内涵、活力乃至生命力,推动视觉设计繁荣发展。

一、创新视觉设计理念

视觉设计的创新的根本是创新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视觉设计的主要功能是调动所有平面的因素,达到视觉传达准确的目的,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发达,设计师在视觉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视觉心理,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接受者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受纳器,而是一个具有积极主动的内驱力的主体,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关视觉心理的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各种现代制作技术的优势。其中,观者的视觉经验对视觉信息的准确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者应根据观者的视觉经验充分调动观者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使其“所看”与“所知”同时发生感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计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之中,让观者通过欣赏与设计者的审美体验相沟通,以此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一是对过去设计经验和知识进行创新。视觉设计应以一种开放性思维探索新的经验,以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熟悉的事物,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形式。简言之,就是对过去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的创新。创新根据性质、程度的不同可以理解为继承传统式的创新和激进式的创新,后者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一种否定和反叛,尤其是对于长期以来自我潜意识所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框架的否定和反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创新就是事物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在信息时代,人类生存方式上新观念的介入,在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上,以往贯穿于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个性化、多元化、民族化、国际化、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怎样才是好的新的视觉设计?视觉设计怎样才能正确体现未来的价值观?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的冲击,面对设计的平庸化、程式化,设计师不得不面对现实,让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接受信息化时代的洗礼。设计师只有始终以明锐的目光、独特的角度、多重的层面去观察生活,更深层次地挖掘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在不断肯定与否定的思索中碰撞出设计的火花,并执着地坚持对设计理念的探寻,才能不断地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二是注重视觉设计的冲击力。我们所看到的视觉设计作品都是将各种元素整合在一起的视觉设计作品,然而在实际的设计工作过程中,它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设计者要将所有创意分成若干个小的创意单元,然后添入图形、文字、符号、色彩等元素来提高其视觉冲击性。随着人们对于视觉设计审美标准的不断提高,设计师在突出视觉冲击性的同时,还应保持广告整体内部的各个组成语素的相互联系。注重突出色彩、形状、姿态之间的细节差异,来体现组成与结构形式的视觉冲击性。比如:如今使用较为广泛的大型户外广告而言,设计师通常更注重突出其视觉冲击性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由于该种户外广告的特殊性,通常还会采用效果显著的表现形式来增强其连续感。在此过程中,设计师会更注重对于文案、图形以及色彩的变化来增强广告的空间层次感,以给消费者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感。

三是追求新颖、奇特的创意。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视觉视觉设计作品都是以视觉美感为基础,然后通过对于各种元素的概括、夸张或取舍来得以实现的。这种形式的视觉语言虽然具有一定的功能美,但在后期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已经对其司空见惯,甚至存在着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现象,这也就使视觉设计发挥不出其应有的功能。但是,如果能够在视觉设计中注入一些新颖、标新立异的元素,如一些与自然规律相悖的元素,便能够更好地吸引人们的关注。这种巧妙地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通过新颖、奇特的表现画面来带给消费者微妙感觉的视觉传达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对于视觉设计的创新,新颖、奇特的创意设计已经成为关键环节。

二、丰富视觉设计语言

视觉设计创新的重要途径是不断丰富设计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传达意义的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讲,视觉设计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的过程。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设计师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19世纪和20世纪的很多艺术和设计运动都是以探索视觉语言新形式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新的形式往往就是由反传统的艺术通过反对过往时代的艺术而创生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现代主义”、“波普设计”和“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设计运动在形式方面的试验与革命,以及为寻找并获得体现时代特征的形式和视觉语言而进行的探索都说明了这一点。丰富视觉设计语言要做到:

一是找寻时代视觉语言,突出时代特色。视觉设计的各种视觉语言,具有不同的诉求职能,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建立起美好的形色世界,即视觉传达设计关系到各设计语言之间的美学性构成。对于设计师来说,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其表现自己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的基本要素,在选择这些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时,应该突破一般视觉所习惯的东西,力求以简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丰富、最深刻的内容。设计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突出时代特色。经济在不断的飞速发展,设计要适应新环境,就必须丰富设计语言,找出设计语言的最新、最佳、最优设计方法来解决设计中的不断涌现出的问题,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审美、道德、文化、价值等等。因此,探索发现时代的经济、文化、观念的特征,找寻时代的视觉语言,突出时代特色必然成为新时期“好的设计”的着力点,所以要求设计师通过新颖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极具创意和内涵的构图秩序传达预想的意义。

二是开发和利用高科技的。视觉设计对于高科技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于新型材料和高科技技术产品的运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视觉传达的科技水准。如对于全自动化操作的电脑彩色喷绘技术的利用,在增加广告视觉传达表现空间的同时,也使广告所突出的表现元素更为贴切、感人。同时,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也有效提高了关高视觉传达的效果,设计师可以借此设计出图形准确、效果好的二维、三维作品。人类的每一次科技进步势必会给社会各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也必然会给设计师带来更大的创作自由度与空间,从而使视觉设计作品重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与视觉感染力,这也使视觉传达超出了其应有的范畴,从而迈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因此,视觉设计也发生了由原来的静态化、平面化和单一化逐渐向动态、立体化方向发展的转变。同时,新思维、新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应用也为视觉传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借此设计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借用艺术视觉语言来反应现实。毋庸置疑,对于高科技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已经成为丰富视觉设计语言,推动视觉设计创新的重要手段。

三、美化视觉设计表现形式

视觉设计的魅力在于视觉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化,视觉设计与美学的有机融合。艺术品最终的功能在于重现美感经验,而设计除了捕捉美感,更注重实用与使用的功能。所以设计活动与设计作品,通常比起艺术品更加与生活密切结合,这也是设计中的美学愈显重要的根由。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并将美学融会于设计中,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

视觉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化即视觉设计必须遵循美学的原则,还要坚持创新。第一,是提升美的感受能力以及由此所开拓的技术。第二,事、物、情的感受能力以及由此所开拓的技术。第三,美感与诗意的结合能力及由此所开拓的技术。设计要捕捉美感,特别是视觉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擅以文字、符号、造形来捕捉美感,捕捉表达意象、意念与企图,进而达到沟通与说服的效果,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也可称为商业设计,这层领域还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识别设计、橱窗设计、展示设计、舞台设计等等,主要以传达讯息、注重“视觉”效果,以达说服消费者的目的。另一方面,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对空间设计、产品设计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如舞台、景观设计与之相辅相成,以及同产品语意表达的敏感性等等。视觉设计过程中,除了对造型美的感受能力之外,如何从日常生活事件中,找出“着力点”,这种能力就是心眼的开发。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受到设计的目的性、材料性、沟通性的条件影响,设计者必须具有一种对于事务描述及沟通的能力,称为“心眼”,也就是巧思、想点子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了:文学性、沟通性、两面性、生活性、议题性、语文性等。公益广告、竞选海报、立体包装等运用媒体电视、网际网站等的设计作品之共同因素,第一就是运用视觉媒体材料,第二就是以沟通、说服为目的。所以可以说,视觉传达设计是运用视觉因素来进行沟通、说服,视觉的要素,除了点线面体以及明度、彩度、色相的组合与探讨之外,还须有心理层面与文化知识层面的探讨。心理层面,即是指美感的捕捉,只是不同时期的定义不同而已。文化层面,需要运用受众的文化习俗里熟悉的文化代码来完成美感的捕捉,以实现视觉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化。

四、增强视觉设计感染力

视觉设计的生命力在于视觉设计作品与受众的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视觉设计元素是否能引起观者视觉经验的共鸣,取决于刺激物的结构所拥有的力量与它唤起的有关记忆痕迹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将视觉设计的视觉表现置于特定文化背景中来感染受众的精神世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视觉设计在体现民族化、地域化的同时,还应利用传统的、地域的图形语言优势来表现现代的精神观念,用解构的民族化图形与现代设计思想相结合,创造一种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具现代意识的形象,以独特的个性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国人有对万物祈福的心理,并由此形成了特有的吉祥文化,希望事物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标志设计中有吉祥的寓意就容易被受众接受。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就是针对人们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标志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情结的颜色,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进一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就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作品中我们时时发现设计家对简约空灵的水墨语言精妙的阐释,还不时可见中国传统文人智慧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和谐对话。如果一幅画、一个图形、一种抽象的形式可以唤起观赏者丰富的审美感受,那是视觉“调动”了观者兴趣,产生了共鸣。

因此,创新视觉设计,增强视觉设计的感染力、生命力,设计者必须感同身受,与观赏者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以观者的共有经验为根据,充分考虑到观赏者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与观赏者一道,把与传达信息有关的知、情、意等心理联系起来并统一到“一种经验”中,从而形成互动。

五、把握视觉设计人性化的发展方向

一是视觉设计要坚持面向大众化。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由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对于视觉设计,尤其是对于广告视觉传达的设计,越来越注重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消费者的心理观念、消费观念等都会随着社会进程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视觉设计时,应把握住影响消费者观念发生变化的因素,并借此来提高消费者对于广告视觉传达信息的认知程度。因此,对于广告视觉传达的设计应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以其消费心理为出发点,在充分把握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情况下,积极为他们塑造出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为使视觉设计满足社会不同群体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对广告视觉传达方式选择时,应从不同人群的视角出发,以便于他们对于广告信息的接收和转化,从而使更多的消费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二是视觉设计要更加注重符号化、简洁化。在快节奏的现代化信息社会中,人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林林总总的视觉设计信息。因长期处于这样一种频繁的信息覆盖氛围中,人们已经疲倦了对于广告信息深层含义的挖掘,唯独等够感觉得到的是来自于感官上的短暂刺激。因此,在今后的视觉设计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采用简洁化的传达方式来准确完成信息的视觉传达。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对于简洁文字、图形符号信息的利用来完善信息的视觉传达,并借助对于简洁图文符号的构建来引发人们对于信息的深入思考。这种简明的视觉传达方式能够有效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同时也满足了当前社会环境下对于视觉传播形式的要求。这种将组成语素进行简化的视觉传达方式,能够将相对复杂的物理价值概念转化为简单的视觉符号元素,以实现消费者视觉感官与理性消费观念的有效结合,从而真正达到高效视觉传达的目的。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技术正在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决定了社会、经济、文化及其未来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使人们直接面临“数字化生存”,与此同时,它们也冲击着传统的传达方式,视觉设计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革命。而这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探索设备、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为设计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机会。因此,只有主动地迎接信息时代的洗礼,从设计理念、设计语言、表现形式、增强感染力等方面入手,牢牢把握人性化发展方向,才能推动视觉设计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参考文献:

[1]门德来.现代图形设计创意与表现[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砚祖,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尹定邦.设计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end)[4]熊琴琴.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J].艺术百家,2005(3).

[5]李砚祖,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尹定邦.设计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王爱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8]何爽.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7). [9]余义虎.视觉传达设计多元特征与表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1 [11]朱胜甲.浅析现代广告的视觉传达特点[J].科技信息,2009,(10):223.

第四篇:会计职业道德伦理论文案例分析

第六节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案例一】“安然”唱起悲歌,会计路在何方

一、基本案情

1.“安然”的神话。1985年7月,美国休斯顿天然气公司与奥马哈的安然天然气公司合并,成立了后来的安然石油天然气公司。l5年以后,该公司成为美国、一度也是全球的头号能源交易商,其市值曾高达700亿美元、年收入达l000亿美元。2000年l2月28日,安然公司的股票价格达到84.87美元(有资料说是90.75美元)。2001年初,被美国《财富》杂志连续四年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

2.“安然”的轰然倒地。美国创造了“安然”,“安然”创造了现代神话。却谁知美梦苦短,一瞬间“安然”大厦轰然倒地: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其第三季度亏损6.38亿美元;ll月“安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承认,自1997年以来,共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当月29日,“安然”股价一天之内猛跌超过75%,创下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有史以来的单日下跌之最;次日,“安然”股票暴跌至每股O.26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股,其股价缩水近360倍!两天后,即12月2日,“安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其申请文件中开列的资产总额468亿美元。“安然”又创造两个之最——美国(或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宗的破产申请记录;最快的破产速度。

3.“安然”到底做了什么。一是在财务报表上隐瞒并矫饰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二是利用错综复杂的关联方交易虚构利润,利用现行财务规则漏洞“不进入资产负债表”隐藏债务,以其回避法律和规则对其提出的信息披露要求;三是夸大公司业绩并向投资者隐瞒公司业务等违法手段来误导投资者。而世界“五大”会计师公司之一的安达信公司又为其提供了不实的审计报告,从而使“安然”神话套上了“皇帝的新衣”。

二、案例评析

(一)“安然”轰倒的原因

“安然”轰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媒体认为主要有两点:

1.制度腐败:“安然”事件,其实是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制度、现代会计制度、证券及金融市场制度、社会审计制度等存在问题,使内部人滥用职权而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此案不仅涉及美国两党政要,而且涉及那么多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可以说,这与其社会制度不无关系,安然公司的破产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

2.道德沦丧:媒体披露,安然公司与布什家族、众多政府要员、国会议员关系非同一般,在其破产前后,更是接触频繁。公司总裁肯尼斯•莱在公司破产前已经秘密抛售了其掌握的全部股票,那些持有安然公司股份的现任布什政府某些部长、副部长们,也在公司倒闭前卖出了自己手中的股票。安然公司的一般雇员们却因为金字塔顶的少数人把钱抽走,一夜之间数亿美元的退休金化为乌有,失去了他们一生的积蓄。骇人听闻的暗箱操作,毫无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可言,亦毫无恻隐之心,道德沦丧殆尽,这就是某些西方大公司!

(二)“安然”轰倒的启示

1.恪守职业道德,保持职业尊严。从会计的角度上看“安然”事件,主要不是会计标准和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坚守职业道德的问题。应该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并确保有效实施(奖惩、准入、退出等)。不论公司财务会计人员,还是社会审计人员都应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保持职业尊严,做高尚的会计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有人说,会计没有了诚实就像战士没有了勇敢,科学家没有了智慧,官员没有了廉洁。比喻形象,言之有理。总之做人于做事,做人应为先。

2.规范社会审计,保持审计的独立性。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安达信”既是“安然”的外部审计人,又是内部审计人和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人;既一只手教其做账,另一只手证明这只做账的手。换言之,“安达信”既是“安然”的裁判员,又是“安然”的运动员。为此,“安达信”每年从“安然”得到上千万美元的丰厚报酬,就这样,“安达信”还能保持最起码的独立性吗?因此,“安然”的丑闻同时也必定成为“安达信”的丑闻。“安然”轰倒后,安然公司在销毁重要文件,为“安然”出具审计报告的安达信首席审计师大卫•邓肯(已被解雇)也在销毁资料。这些充分说明,即使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比较健全的国家,在1997年就成立了独立性准则委员会的国家,连“五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时有严重违规、严重违反“独立性”的事件发生。虽然美国证监会(SEC)于2000年6月27日就提出了修改独立性规则的动议,但会计师真正做到独立、公正从业仍然路途遥远。

3.建立健全法制,加强政府监管。从“安然”轰倒及“安达信”丑闻,我们不仅看到了道德严重失范,更看到了法制的缺漏和政府监管乏力。因此,应该建立健全法制,既要规范企业,又要规范社会中介;对政府官员、对注册会计师进入企业任职,要有严格规定、具体要求,政府监督、监察部门也要严格执法,违者严惩不怠。2001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的《A股公司实行补充审计的暂行规定》,可以视为是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可信或不完全可信为前提的监管措施。

2008年3月,某市财政局派出检查组对市属某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检查中了解到以下情况:

(1)2004年10月,公司领导调换,新的负责人林总上任后,将其儿子林青调入该厂会计科任出纳,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工作。林青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2004年11月,会计张某申请调离该厂,厂人事部门在其没有办清会计工作交接手续的情况下,即为其办理了调动手续。

(3)2005年1月6日,该厂档案科会同会计科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经厂长签字后,按规定程序进行了监销。经查实,销毁的会计档案中有一些是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

原始凭证。

要求:请指出上述情况中哪些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案:(1)林总将其儿子林青调入该公司担任出纳一职,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工作的行为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各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此外,根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会计张某没有办清会计工作交接手续即办理调动手续的行为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接管人员;没有办理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者离职。

(3)销毁保管期满但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的行为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而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某公司发生以下情况:(2009年第一次考题)

(1)公司接受上级有关单位审核,发现一张购买计算机的发票,其“金额”栏中的数字有更改现象,经查阅相关买卖合同、单据,确认更改后的金额是正确的,更改处盖有出具单位的相关印章。公司以该发票为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并入账。

(2)公司一供货商多次上门催要逾期货款,经公司负责人同意,会计主管张某让出纳员一张25万元的转账支票给供货商。供货商向银行提示付款时,银行以该公司的银行存款余额不足25万元为由予以退票。

(3)公司对外报送2008年会计报告,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公司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由公司财务总监签字、盖章后报出。

(4)因机构高速需要,公司财务部门搬入到新的办公室,财务人员将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全部销毁。在销毁的会计档案中,有保管期满但尚在使用的一台机器的原始凭证。

(5)该公司原出纳张某在出纳工作期间的有些资料存在一些问题,而接替者刘某在交接时并未发现。检查人员在了解情况时,原出纳张某说:“已经办理了会计交接手续,自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责任由接替者刘某承担。”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有关法律规定分析下列问题:

(1)该公司对购买计算机发票的处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2)该公司签发25万元转账支票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3)董事会作出对外报送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4)该公司销毁会计档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5)张某的理由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该公司对购买计算机发票的处理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该公司对购买计算机发票的金额栏数字进行更改更改不符合法律规定。

(2)该公司签发25万元转账支票的行为属于签发空头支票的违法行为;根据规定:签发空头支票和与其预留签名或印鉴不符的支票,银行应予退票,并对其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同时,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支付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该违法

行为,银行应对其处以12500元的罚款,同时供货商松要求其支付5000元的赔偿金。

(3)董事会作出对外报送财务会计报告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该公司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仅由公司财务总监签字、盖章后报出不符合法规定。

(4)该公司销毁会计档案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如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但尚未报废的固定资产购买凭证等),不得销毁,而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后方可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销毁。该公司将保管期满但尚在使用的一台机器的原始凭证销毁不符合法律规定。

(5)张某的理由不正确。根据规定: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会计资料移交后,如发现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所发生的问题,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张某应对其在出纳工作期间的有些资料存在一些问题承担法律责任。

某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从人才市场招聘了一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张×任出纳。开始,他还勤恳敬业,公司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工作都很满意。但受到同事在股市赚钱的影响,张×也开始涉足股市。然而事非所愿,进入股市很快被套牢,想急于翻本又苦于没有资金,他开始对自己每天经手的现金动了邪念,凭着财务主管对他的信任,拿了财务主管的财务专用章在自己保管的空白现金支票上任意盖章取款。月底,银行对账单也是其到银行提取且自行核对,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被发现。至案发,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张×犯罪,企业蒙受损失,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是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站在经济战线前沿,必须具备高度的法制观念,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因此企业在选人用人时,必须注重思想素质要求,并时时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检查,避免道德失范以致沦为犯罪。本案例中的张×天天与现金打交道,思想防线一垮,道德缺失的一面就暴露出来,结果不顾一切地心怀侥幸以身试法,毁了自己,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能不说是企业用人的失误。

二是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根据规定现金要日清月结,要定期盘点,银行存款要有独立于出纳的人员进行核对,而这些基本的管理要求企业都没有做到。张×利用职务之便,反复利用银行支票“吞食”公款而不被发现,说明公司的货币资金管理严重失控。退一步讲,一个企业即使再疏予管理,但每年年终总要对各项资金尤其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进行核对清理吧,而张×长期作案而不被发现,充分说明了该企业财务管理的严重混乱。

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如在对印鉴的管理上,该公司印鉴虽然是分开管理的,但管理人没有真正负起责任,而是把银行印鉴交由出纳任意使用,给思想素质极差的张×钻了空子,这种分开形同虚设。按照规定印鉴与支票应由不同的人分开管理并存放保险柜内,保管人要自己亲手使用并审核支票用途,对已加盖印鉴的支票作废时要在支票正面写作废字样或打叉以示作废而且必须与有效支票存放在一起,不得撕毁,并作好记录。要由出纳以外的人员对支票等票据的使用号码进行登记,随时按号检查其连续性、完整性及使用情况,并与银行对账单的记录核对,如有舞弊,很快就可发现。

[1]

第五篇:关于环境问题与环境伦理的论文

关于环境问题与环境伦理的论文

摘要:环境伦理学是为满足协调人和生存环境系统的关系,求得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共同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产物,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的同时,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快环境伦理学研究步伐,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强化环境法律观念,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伦理意识,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伦理、随着经济人口的迅速增长,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灿烂文明的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我们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协调。

一,我国目前主要面对的环境问题

现阶段我国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包括水资源污染与短缺、空气污染、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危机、气候变化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水资源污染与短缺 中国水利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全球最缺水的20个国家之一。全国约半数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中国七大水系约有三成的淡水资源已经失去使用功能,甚至无法用来灌溉农田。中国85%的湖泊已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中国一半的污染事故为水污染事故,而水污染的来源有一半都是工业污染。因为污染,中国有9000多万人饮用水得不到保障,超过40%的农村饮用水尚未达到基本卫生安全标准。另外,由于气候变化的严峻威胁,中国淡水资源的未来更令人担忧,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在过去的40年里已经大幅后退。这些水资源污染与短缺的现象都威胁着我们的生存。2.空气污染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每年将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这些煤炭为中国提供了70%的能源。燃煤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更多的人开始购买私人汽车,而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的飞速增多已经导致中国近40%的城市空气质量遭受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这也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趋势。3.森林和生物多样性危机

地球上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只占了不到10%的陆地面积,而中国未受侵扰的森林仅占国内森林总面积的2%。中国国务院的数据更表明:四分之一的国土已经呈现严重的荒漠化。野生动物的最重要栖息地之一是原始森林。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近一百年来,中国已经陆续灭绝了很多物种,其中包括野马、新疆虎等。栖息地的破坏,包括开垦森林、草原过度放牧以及气候变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加剧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对整个世界的森林同样带来巨大的压力。4. 气候变化危机

近年来,暴雪、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的侵袭几乎没有中断过。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更是遭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另外,气候变化也加剧了中国的荒漠化。气候变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环境问题,也队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伦理学分析

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生存的重要因素。从伦理学角度分析,有学者提出,由于人们对人类自己和自然界及其相互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使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环境危机的出现使人们透过其表层,看到了隐藏在其深处的问题,即环境伦理问题。环境伦理的缺失,是引发我国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1. 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

一般说来,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依次经历了“依赖自然——初步对抗——大规模地征服与反抗”三个阶段。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就愈发地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巨大作用,也就愈发地掠夺自然。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体现,把其他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存在,仅仅看做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那么人类就会无所顾忌地去掠夺它们,就不会考虑到它们自身存在的价值,就谈不上对它们的尊重与关心。

2.人们对自身实践后果的伦理影响缺乏充分认识。

对于人类来说,在20世纪,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但是,这个胜利并没有把人类引向伊甸园,而是把人类拖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都使得地球的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危机。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加上环境影响的非及时性,人类对自身行为的长远影响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见,或者预定的目的与结果之间存在很大偏差,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面对自然界以及社会,人们注意的主要只是最初的最明显的后果,人们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它们给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所造成的严重而又长期的危害。这样的后果不仅危及到现代人的利益,而且危及到后代人的利益。环境伦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环境公正原则,不仅要实现代内公平、公正,而且要实现代际公平、公正。三.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1.加快我国环境伦理学的建设,加强对我国人民环境伦理学的教育 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其背景原因是人们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在主宰着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只有正确的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加深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整体认识和明晰其背后蕴藏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意识,是提高国民环境伦理水平的必经途径。

2.加强法制力度,强化环境管理

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环境管理部门也要履行职责,理直气壮的依法进行监督。如果各项法规和计划得到落实,许多环境问题是可以避免的,环境状况会好得多,强化环境法律观念,对提高人们的环境伦理是重要保障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承担我国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和政府形象。通过履约和国际合作,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然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具有复杂的过程和多方面的原因。解决环境问题,也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多种方法的结合,同样也要有较为曲折的过程。我们应在学习环境伦理知识,提高环境伦理意识的同时,不断地加强改善环境的力度,真正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收获。

参考文献:《中国环境问题》、《中国环境问题与伦理学思考》、《关于环境伦理的思考》

下载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分析论文[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分析论文[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学伦理论文

    最近在网上看了《医者仁心》,不知道为什么,看的过程我都很揪心。也许以一个医学生的角度去看这部医学题材的电视剧,会有些残酷,因为仍然生活在医学院校这个象牙塔里的我们,它带有......

    管理伦理论文

    1 摘 要: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分析我国企业以及跨国的国人经营企业的发展现状,经过分析问题,拟定解决问题措施,并实施改革计划,最终达到企业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通过对深圳古驰......

    环境伦理论文

    环境问题与环境伦理 摘要:综览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 大致可以归纳为3 个不同的层面: 一是技术层面; 二是经济层面; 三是意识层面。人类的长期实践证明, 环境保护, 需要技术、......

    新闻伦理论文

    2012级新闻班魏滨学号:201208052034 有偿新闻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初探 摘要:有偿新闻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是一种屡禁不止的现象。有偿新闻已经对我国的新闻事业和社会法律道德产生......

    行政伦理论文

    学习行政伦理后的感想 通过对行政伦理的学习和授课教授的案例精彩的讲解与剖析,使自己对行政伦理这门课程有了了解和认识。对行政伦理的起源、概念、定义和延伸的理论有了了......

    伦理安乐死论文

    范例:安乐死的伦理争论 姓 名:丁鹏飞 学 号: 3160505036 所属院系:中西医结合学院 摘要:目前关于安乐死的伦理争论仍然十分激烈,这些争论的核心环节在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于安乐......

    管理伦理经济价值分析论文(范文模版)

    [摘要]管理伦理不仅具有社会价值、生态价值、道德价值,而且具有经济价值。我国很多企业不重视管理伦理,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管理伦理的经济价值。管理伦理的经济价值主要......

    伦理案例分析

    案例: 女,38岁,2001年,外出打工多年的胡某回到家乡,时年29岁。因为长期在外地,胡某的婚事也就被耽搁了。回到家乡后,胡某认识了当地男子钟某,很快,两人开始交往,钟某当时只有23岁,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