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第三单元第四节选学内容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例题和做一做,练习十九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计算一些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提高学生运用几何初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答下列各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米3分米
3米4米5分米
2厘米
1。2米10厘米
1。6米2。5厘米
2。揭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表面,有很多图形是由我们已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组合而成的,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组合图形。今天我们就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题:右图表示的是2米
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
5米
多少平方米?
5米
2。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
(1)这个组合图形能否分解成几个
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
(2)怎样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3.生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1)生在书上例题下面填空。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师强调指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先把它分成几个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分别计算出各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整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4。尝试后练习:做一做
新丰小学有一块菜地,形状如
右图。算出这块菜地的面积多少平
方米。
生独立审题,观察菜地的形状,思考将它分成几个什么样的简单图形,再让学生讲一讲,最后计算出这块菜地的面积。集体订正。
三、应用
1。练习十九第3题:量一量少先队的中队旗,算出它的面积。(你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
(1)生分组讨论:怎样分成几个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
(2)对分解合理简单的做法在投影仪上显示出来。
(3)生选取一种方法,量出所需长度,再计算出它的面积。
2。练习十九第4题:下面是一种机器零件的横截面图,求出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毫米。
20毫米
10毫米
30毫米27毫米
54毫米
生独立计算出它的面积,集体订正时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体验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九第1、2题。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第6-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会运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有序有条理的运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提问:你是怎样思考的?
让学生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自己的列举方法。
2、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3、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一共有多少中不同的走法?
4、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完成。
指名汇报。
5、完成练习十一思考题。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完成情况。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周期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片,有条件也可以使用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二、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三、练一练
第1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第2题: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35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余下的1块是什么图形的瓷砖。
四、综合练习:练习十第4—7题。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加深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具准备:
训练习题投影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你了解了什么规律?学会了哪些计算?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二、练习与应用
1、口算练习
2、第2题
将后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进行比较,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3、用竖式计算
4、第4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开始的判断是否正确。
5、第5题
弄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第五篇:一上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加法的意义
上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P25“练一练”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验加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通过数数、数学符号等方式,初步体会加法(合并在一起的)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5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细长身体黑心肠,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二、探究学习,体验意义
1、有几支铅笔
(1)(课件出示图一)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图二)现在笑笑怎么做了?(突出“合起来”)让我们跟着笑笑做一遍这个动作。
(3)做完这个动作,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4)揭示课题:《一共有多少》
(5)现在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你用什么方法得出是5支的?
2、有几只熊猫
(1)同学们还想不想猜谜语呢?猜一种动物:“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大熊猫(课件出示情境图)。
(2)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谁能用数学图形来表示这3只吃竹子的熊猫呢?
生:用3个圆形表示3只在吃竹子的大熊猫。(板书“○○○”)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3(板书“3”)
能不能也用数学图形表示这2只大熊猫呢?
生:用2个圆形表示2只在玩皮球的大熊猫。(板书“○○”)
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2(板书“2”)
(4)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大熊猫?为什么是5只,说说你的想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把○用红色的圈圈起来。)
师:一共是5只。(板书:5)把3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我们把它读作“加号”。(板书加号后引导学生边跟读边书空两次)
师:这个算式读作:3加2等于5,(板书)指名读、齐读。
(5)师:现在,在这个加法算式中3代表的是? 2呢?那“+”呢?(配合手势)谁能来完整地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思呢?
(6)师小结:3+2=5是一个加法算式,加法是表示把两部分(或几部分)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以上环节中学生如有说出2+3=5的算式,建议加以肯定和引导,初步渗透加法交换律。下同。
三、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代替“摆一摆,算一算”里的桃子、花和鸭子,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并交流算式里的数字和加号各表示什么,完整地说出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课件依次出示“说一说,填一填”的三幅情境图片。
(1)小朋友的表现真棒!小鸟也被你们吸引过来了。谁能当当小老师,来读一读题目。
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可以怎么列式呀?说说你的想法。(3+2=5/2+3=5)(2)谁来说一说关于小猫的数学故事?(2+2=4或3+1=4/1+3=4)(3)看,活动室里,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谁来列出一个加法算式? 3+2=5/2+3=5或4+1=5/1+4=5
2、手指游戏。
(1)学生根据教师的比划说出算式和得数,注意体现两部分手指合并起来的过程。(2)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想夸夸谁?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反思: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加法的意义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试一试”、P26。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5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符号朋友,它的名字叫„„,它可以表示什么?(把两部分合起来。)
2、摆一摆
同桌互答:根据自己摆的小棒提出数学问题,同桌说出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
二、应用提升(P25“试一试”)
1、一共有多少?
课件依次出示两幅情景图片。
(1)谁能看图试着编一个数学故事?(引导学生将图意说完整,重点说出“又开来1辆”和“又飞来1只”。)
师适时板书:原来有(),又来了(),一共有多少?(2)谁能根据故事列出一个加法算式?(3+1=4、2+1=3)(3)算式里的各部分表示什么?
2、说一说
(1)出示算式“1+4=5”,问:“1+4=5”可以用来表示那些数学问题?(2)出示4幅情境图,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幅说一说。
(3)“1+4=5”还可以表示那些数学问题,画一画,然后跟同桌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3到第6)
1、第3题:看图说数学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3+1=4、3+2=5 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根据这个算式还可以编什么数学故事?
2、第4题:教师出示算式:2+3=5,学生可以结合图,也可以联系身边的事物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
3、第5题:一图两式,引导学生说图意,再列式。观察小兔的可列3+2=5/2+3=5
观察萝卜的可列2+1=3/1+2=3
4、第6题:引导学生发现每次多2。
3比1多2,5比3多2,7比5多2,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多2,按照规律往下填。如果还有第5盘苹果,应该有几个?为什么?
5、说一说,算一算。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邀请你们到他家玩,同学们想去吗?
他家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到他家里去看一看。老师发现图中有很多加法问题,你们找到了吗?
4人一组说一说,算一算,在这幅图中,有哪些加法问题,怎样列式。集体讨论。比一比,哪组找得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外作业
和爸爸妈妈找一找家里的加法问题,说一说或编成数学故事。
板书设计:
+ 把两部分合起来
原来有(),又来了(),一共有多少?
反思:
《还剩下多少》第一课时
——减法的意义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3.提高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教学重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引入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
(一)(1)看图说图意。
师: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2)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情境图,同学们试着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书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3)师拿出准备的卡片实物演示。摆一摆,边摆边说,手口一致。
2.出示情境图
(二)(1)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意 学生独立观察。
师:图中画了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2)同桌合作,边说边摆。用铅笔代替实物摆一摆。师:你能把图中的意思用铅笔摆一摆吗?(3)探究“还剩几块奶酪?”的计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知道还剩3块奶酪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除了用数数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达)
3.符号运算(1)认一认
你能把刚才那两件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2)说一说“5-2=3”表示的意义
结合两个情境说一说,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境举例,学生模仿。
(3)写一写“5-2=3”这个算式 课件出示,教师板书。(4)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可以用5-2来表示?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画一画,算一算
(1)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后两个小题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交流。(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2.课本第28页 “练一练”第1题 说一说图意,列出算式。3.课本第28页 “练一练”第2题
(1)引导学生读懂第一幅图的意思,再独立完成。(2)后两幅图,组织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情况下要用减法?怎样计算减法的得数? 板书设计
认识减法 – 2 = 3 读作:5减2等于3。
减号 反思:
《还剩下多少》第二课时
——减法的意义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再次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3.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寻找生活中的减法原型,丰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减法,你们能举几个例子说说什么时候用减法吗?
二、应用提升
1、还剩下多少
在观察情境图,你能说说图中讲了什么故事吗?试着提一提数学问题。(原来有4个苹果,小刺猬拿走了1个,还剩几个? 桌上原来有3本书,爸爸拿走了2本,还剩几本?)能否试着用算式表达?说一说算式每个部分的含义。4-1=3 3-2=1
2、说一说
(1)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4-1=3”来表示?(2)同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一说图意。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3题。通过观察连环画,先理解图意,再列出减法算式。
2、练一练第5题。通过观察小兔子拔萝卜的莲花花故事情境,写出减法算式。只要学生对所列算式解释合理,都应给与鼓励。
3、练一练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写数,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即铅笔的数量每次都减少1支。
四、数学游戏
练一练第7题,教师举出数字卡片,学生迅速找出能计算出对应得数的算式卡片。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书本P29.4 与爸爸妈妈说一说5-1=4可以表示什么。反思:
《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得数为0的减法和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情境用一加一减两个算式来表示,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教具准备:课件、圆形磁贴结合板书画成可移动横式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情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猫”,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幅图,谁能根据这四幅图编个故事?
二、学习新知 1.列式解决问题
师: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吃1条,还剩几条?怎样列算式? 生:3-1=2 师:小猫又吃1条,还剩几条?怎样列算式? 生:2-1=1 师:小猫再吃1条,还剩几条?怎样列算式? 生:1-1=0
2.理解1-1=0的意义
师:0表示几条鱼?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谁能再讲一个1-1=0的事情? 还有哪些减法算式的得数也是0?(生说师板书„„)观察算式的特点,小结。(板书:得数为0的减法)3.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拨一拨,填一填)
(1)老师和学生一起边数边拨5个珠子,拨去一个,还剩几个?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5-1=4
(让学生回顾刚才拨的过程,和同桌说一说。)
师引导再观察:一边4个,另一边1个,可以怎样列加法算式?(4+1=5
1+4=5)小结:5个减少1个剩下4个,1个和4个合起来一共5个。(数学语言的表述)(2)生模仿刚才的活动,拨好5个珠子,再拨去2个、3个、4个,并且写出相应的减
法与加法算式。
(3)再次理解有关0的加与减算式的意义
让学生拨好5个珠子,再去掉5个,提出问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5-5=0
5-0=5
0+5=5
5+0=5 小结:这些算式中都有0,5和0相减、相加还是等于5。(板书: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4)写一写,算一算:结合刚才拨珠子的过程,在书上填一填答案。4.再次体验(想一想,填一填)
(1)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一个小朋友在玩套圈,套中1个圈,3个没有套中。(2)再示范提数学问题,学习提加法和减法的数学问题。加法问题:一共有几个圈?1+3=4
3+1=4 减法问题:有4个圈,套中1个,几个没有套中?4-1=3 有4个圈,3个没有套中,套中几个圈?4-3=1(3)互逆关系:
4表示什么?(套圈的总数)3表示什么?(3个没有套中)1表示什么?(套中1个)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计算,把总数减去一部分求出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让孩子比一比“合”“减”的动作)
(4)发散思维:如果让你来套这4个圈,你可能套中几个?能列出哪些算式?
三、练习应用
1.练一练第1题。先看图讲数学故事,再填写算式。
2.练一练第2题。讨论,列出4个算式,讲一讲加法算式的意义和减法算式的意义。3.练一练第3题。独立完成,同桌当小老师互改作业。
4.练一练第4题。讲数学故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比较”减法的原型,暂时不列算式,重点放在语言表达。有5个人,只有4个杯子,还差1个杯子。有5个人,只有3把勺子,还差2把勺子。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你今天学会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得数为0的减法和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
3-1=2
5-5=0
2-1=1
5-0=5
1-1=0
0 + 5=5
„„
+ 0=5 反思:
练习一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 5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加减法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具准备:课件、算式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0?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开火车举例,不重复,但也不用说太多。)
二、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同桌先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
3、第三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再讨论交流。
4、第四题: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5、第七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6、第八题:讲数学故事,再完成。
7、第九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三、找规律填数
1、第5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同桌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4)第2小题独立完成。
(5)第3小题多种答案,发散思维。
2、第6题:先拿出磁贴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四、课堂总结
今天做的这些练习,你最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给家长讲一讲今天练习的这些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