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14:4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幽径悲剧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第一篇: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作者为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下面小编收集了幽径悲剧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篇一: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领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1.学习本课,首先要阅读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了解谋篇布局的特 点--“层层铺垫、反衬突出”;体会文章恰当的详略安排。

2.还要注意学习本文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的写法。通过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3.最后通过阅读课文和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的主题。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季羡林论人生》、《病榻杂记》等。

一.注音:

潋滟()愚氓()鲁殿灵光()毛骨悚然()怯懦()虬干(摇曳()抖擞()万斛()蜿蜒()猬集()荆棘()诛伐()

二.解释词义:

1.凄清:形容凄凉冷清。

2.萧索:萧条冷落。

3.愚氓:愚民,愚昧之人。氓,民、百姓。

4.足征:就是“足以征明”意思。

5.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6.诛伐:在这里是“砍伐”的意思。

7.疾趋:快走。

8.焉知:哪里知道。

9.奈何:怎么办。

10.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11.司空见惯:由于经常见就不觉得希奇了。

12.等闲视之:把它当作平常的事物来看待。

13.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显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

14.盘曲而上:弯曲缠绕着向上。

15.鲁殿灵光:汉代鲁恭王建有灵光殿,屡经战乱而岿然独存。后用来称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16.毛骨悚然: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的样子。

17.月白风清: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静。

18.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导入课文: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现年已94岁高龄却仍矢志不渝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让我们一同去感知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文本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是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2.作家是如何描绘幽径四季之美的?

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盖”,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着意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总起来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3.作者写古藤之美的思路是怎样的?你能说说作家为何这样安排吗?

明确:先写幽径四季之美,再写幽径古藤之美。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间,长于其间的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的角色。为古藤萝之美作铺垫。(烘托)

4.“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写“悲剧”首先要揭示悲剧主角古藤的美,作者是如何突出地写古藤萝之美呢?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并用彩笔画出这棵古藤萝来。

5.找出描写古藤萝被毁的惨状的文字,说一说,最令你触目惊心的是哪些文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它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吊死鬼”让人联想到一个那样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杀戮之后带给人们的恐怖、震惊。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这让人想到一幅凄美的画面:一位天使般善良的绝色美女在临死前绽放着世间最的笑容。

①“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把悲剧的效果表达得十分强烈。

②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深思,为下文议论、抒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6.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作者在古藤被毁之后的心情?作者为何如此伤心吗?

明确:悲哀至极。

(1)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2)除了我,决不会另有人注意并关心古藤的存在,也不会有人为古藤而伤心。

(3)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的古藤被毁而又投拆无门,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7.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古藤毁于愚民之手,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义,意味着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8.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是“我”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一个倔强的老人矢志不移的决心。

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

明确:我觉得作者的悲其一是美好的藤萝被毁灭,悲其二人们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悲其三在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根源是人性之中的恶。

2.根据下列诗句的意境,围绕“环保”问题写一句广告词。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广告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美好的意境不应该只存在于文学作品国。

(2)如此风光,何日再现?

(3)把文学意境还给大自然吧!

(4)古人笔下美好意境,岂能毁于我辈之手!

(5)诗歌中地意境是古人创造出来的,现实中的美景是我们保护出来的!

点拨:可以从意境与现实的反差中寻求答案。

3.运用下面词语组成一段话,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词语顺序不拘,字数在80字以内。

潇洒 别出心裁 魅力

示例:如何可以使自己显得有魅力,并且举止潇洒呢?就是修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从内部着手使自己脱胎换骨。否则,再别出心裁的修饰自己的外表,也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篇二: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课题:幽径悲剧

课时:

2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品读语言四法】

1.推敲字词法

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极富表现力。作家创作时特别注重炼字炼意的技巧。我们在开始阅读时要联系全文,反复咀嚼品味那些含义深刻隽永、表达形象生动、情味浓郁的字词,特别是一篇和一句之间。

2.品味修辞法

修辞方法不仅本身有一定的表达作用,而且往往能给语言附上形象性和抒情性。把握修辞方法的内容、用法并联系文章所描绘的对象、气氛、作者的情感倾向、文体等来体会其表达作用,有助于披文入情。

3.填补空白法

文学语言常常要留下空白,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能展开联想和想像,品味语言的潜台词,读出其弦外之音,丰富作品的内容,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情感。阅读古典诗歌,尤其要透过其有尽之言品其无尽之意,再现诗歌的独特意境。

4.比较揣摩法

我们知道写作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不同的表达方式又常常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那么,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把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比较,从而辨其高下优劣,品其不同情趣。

总之,文学鉴赏时,能够从语言入手,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品读,敲开文学的大门,感受文学殿堂的真善美。

【季羡林散文】

季羡林散文共分六部分,收集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精品。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季羡林散文是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这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正如季先生所追求的那样:“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含,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还……” “真”即其散文是他心灵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近九十年坎坷、曲折、追求、奋斗的人生历程。“实”即他的散文朴实无华、小中见大,如同他一生经常穿在身上的蓝色中山装一样,形成了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1.仿照例句造句。

(1)例句:不管实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

仿句:

(2)例句: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仿句:

2.“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对句中“十字架”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作者个人性格造成的幽径的悲剧。

B、指作者的痛悔之情。

C、指作者为没有保护好幽径而自责。

D、指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怜惜之心。

3.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

答:

(一)学习课文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写。

就描写来说,写幽径,写古藤,写藤萝被毁,无不尽展笔力,充分表现对象的形象特点和内在神韵。请找出精彩片段加以体会。

在描写的基础上,作者十分注重议论抒情,放纵情感潮水的奔流,请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加以体会。

(二)体会文章加强悲剧效果的主要写法

1.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

2.悲剧是美的毁灭,文章着力描写了藤萝的美,不但有外在的美,而且有内在的美。藤萝愈美,藤萝的悲剧也就愈突出。

3.悲剧是把美毁灭给人看,文章也着力描写了藤萝被毁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使人欲哭无泪。

4.美被什么所毁灭,也关系到悲剧的性质及强烈与否。美丽的藤萝一旦毁于愚氓之手,这种现实,十分可悲,也十分发人深思。

5.对悲剧的气氛反复渲染,增强了悲剧效果。文章一方面写“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一方面反复抒发“我”的痛苦,就是对悲剧气氛的反复渲染,就是对被毁者的挽歌,对毁美者的遣责。

(三)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1.从用词来说,在大量的现代语汇之中,兼用一点文言语汇。

如:足征、漠然、潋滟、诛伐、疾趋、焉知、奈何等

2.用了不少成语及四字短语

如:司空见惯、等闲视之、曲径通幽、盘曲而上、鲁殿灵光、毛骨悚然、闲情逸致、月白风清等

3.巧妙化用名家的诗句。文中许多词语都使我们想起一些名家的诗句。

①“绿叶接天,红荷映日”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潋滟”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③“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出自常建的《题破山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④“欲与天公试比高”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4.从句式来看,多用对偶或一般整句

如“一面傍山,一面靠湖;林中小鸟,枝头鸣蝉;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使懦者立怯者强;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等都整齐优美富有韵味。

作者是一位作家、学者,有着极高的语言素养和丰厚的中外文化底蕴,这才写出这样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文章。有些句子全是口语,你也会感到一份纯粹和优美,如“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显得十分简洁、亲切,并有一种怀情味在其中。

1.文中第11段“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意,说说作者所指的“盛开着的玫瑰花”的人生是什么?

示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盛开着玫瑰花”的人生是指古藤依旧生机勃勃,依然能嗅到它淡淡的花香,听到嗡嗡的蜂声,给人幸福、愉悦的感受。

2.文中写“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请你展开想象,具体描写“群树”、“荷花”深表同情的情态。

示例:要求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能运用拟人等修辞,语言通顺。具体描摹群树或在风中不住地摇曳,或在阵阵松涛中传达出所产生共鸣的情态;可从荷叶上的水珠想像荷花同情的泪、不再有盛开的笑脸等描写出荷花同情的情态。

1.课文的三、四、五小节写景很有特色,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这样的写法,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段50字左右的写景短文,要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能写出景物的特色来。

提示:既要写出你所在校园景物的特色,又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且要运用课文中以不同季节为中心的描写方法。

2.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

第二篇:《幽径悲剧》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古藤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思想感情与决心。

2.培养学生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文本,抓住“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核心,在赏析古藤的美,感受古藤的悲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悲剧原因,体会作者的情感,确立维护真善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幽径悲剧的真正原因的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来感受美的毁灭带给人们的心灵的震撼。

二、(1分钟)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明确: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三、(24分钟)赏藤萝之美

1、引导学生赏析藤萝之美

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就有一双慧眼,他在燕园的幽径中,发现了一个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幽径中的一株古藤萝。

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1)外在形象美

(明确: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衬托花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从形、声、色、味不同角度描写。)

(2)内在品质美

师:我们感受到了古藤萝的外在形象美,不过,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它的内心,关注它的性情、品质。藤萝的外形是美丽的,那么内在呢?

(A.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B.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C.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分析:友好(和睦相处)、善良、奉献美丽。

(3)饱经沧桑美、生命活力美

师:藤萝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是美的化身。它的美仅仅就这些吗?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语句放在一起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

然后小组内讨论。

(明确:“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藤萝经历风霜雨雪,经历人世沧桑,经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成为惟一的幸存者,燕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株藤萝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显现出岁月的沧桑美。古老的藤萝饱经风霜,历尽艰辛,仍然萌生着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2、师:这是正面描写了藤萝之美,那么文章开头就写的是藤萝吗?那么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1—7段,写幽径与其它藤萝是为了衬托藤萝之美,烘云托月手法。)

师: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8段,感受藤萝的美丽。

3、师: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这株藤萝所怀有的感情,以及“这一株古藤萝”在作者心中占据的地位。

师追问:这一株为什么会成为作者唯一的一点安慰?

(明确:“顾而乐之”、喜爱、依恋。“惟一的一点安慰”或 美带给“我”精神上的安慰等等。让学生结合第9段的语句分析,让学生懂得,在“十年浩劫”之中,美好的事物已经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这株幸存的藤萝成了作者唯一的知己。)

师:作者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安慰,那他为什么不在人世中寻找呢?理解这一点,还需要同学们联系季羡林先生在文革中的遭遇加以分析。

屏幕出示:季羡林先生在他的另一篇散文《二月兰》中写到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心情。他写道:“我当时日子实在非常难过。我知道正义是在自己手中,可是是非颠倒,人妖难分,我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一腔义愤,满腹委屈,毫无人生之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我虽处人世,实为异类。”走在藤萝下面,嗅着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也就不由得感受到世界之美而留恋人生了。这株历经沧桑仍充满活力的藤萝给作者带来了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的信心、勇气。)

四、(6分钟)观藤萝之惨

1、师:可以说这株古藤萝在燕园,它是唯一的最美,在“我”的心中,它是唯一的最爱,都占据着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如此美丽的古藤萝却被毁灭了,永远消失了,找出文中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语段,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第11段。明确: 一是虬干:“摇曳”,就是摇荡,说明它没有生存之根,失根的藤萝就像是失去母亲的孤儿,孤苦无依。“吊死鬼”,上吊而死是一种非正常死亡,似乎有某种冤屈,这里似乎在暗示藤萝是被害而死。二是花朵:“微笑”,藤萝本是自在地绽放笑容,天真无邪地笑对世界,它们浑然不知赖以生存的根已被砍断,巨大的反差更让人觉得藤萝的无辜、不幸,令人痛心和悲哀。)

师:一串串美丽的藤萝花像孩子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已经永远失去了母亲!美的毁灭总是那样震撼人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悲剧让你们难忘?

(生回答)

(明确:如《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这是美好被撕碎的悲剧美,它带给我们的这种震撼人心、难以释怀,也是一种文学美。)

2、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一下藤萝被毁灭后的悲惨情形。

你们觉得读得怎么样?谁来点评一下?

(读出痛心和同情。)

五、(3分钟)感作者之悲

1、被毁灭的东西越美,其悲剧性就越强。

阅读文章12—14段,作者在此更是直接宣泄自己的悲愤、痛苦之情,划出这些语句,体会作者深切的悲痛之情。

2、作者的这种悲愤、痛苦之情在13、14段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五、(8分钟)探悲剧之因

1、师:古藤萝被毁灭,这可以说是一起发人深省的冤案,屏幕出示:找出制造这个冤案的凶手以及冤案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并就此问题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愚昧的人,不知欣赏美、毁灭美的人。)

师追问:我们在校园里如果损坏花木都会受到批评,那么在北大的校园里怎么会有人砍断如此古老而美丽的藤萝呢?是不是没有文化的人呢?

(明确:在“十年浩劫”期间,毁灭美司空见惯。可是在1992年的春天,十年浩劫已经结束十五六年了,在北大校园里,竟然还有不知道欣赏美,甚至毁灭美的“愚氓”,他们还在继续制造着毁灭美的悲剧。北大校园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这更让作者感到悲痛。)

2、师:第12段中,作者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追问:其他人对待小花小草以及这株藤萝的态度与作者有何不同呢?从文中找出语句。

(明确:此处将“伟人”、“世人”、“燕园中人”一一与作者进行对比。所谓的“伟人”,对自然中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冷漠无情。“世人”只知道争名逐利,没有爱心,对生命缺乏情感。“燕园中人”,不注意、不关心、不伤心。)

总结:这些人都漠视美、对美的毁灭无动于衷。社会群体缺乏对“愚氓”灭美现象的重视,缺乏爱美护美的意识。才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

出示板书。(明确并总结:如此美好的事物变得惨不忍睹,作者的最爱变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藤萝的悲剧,是幽径的悲剧,也是燕园的悲剧,也是北大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更是我们人类的悲剧。)

六、(1分钟)抒心中之情(这一环节时间多则用,不够,就舍弃。)

假如你就是这株被砍断的古藤萝,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七、(1分钟)结语。

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我们总能感受到一颗高贵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他那悲天悯人、关爱一切的伟大情怀让我们动容、让我们震撼。

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总是让我们痛心不已,也让我们懂得,应该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努力去发现美、欣赏美、呵护美,让幽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让紫藤萝的微笑永远绽放!

第三篇:《幽径悲剧》

幽径悲剧

教学设想: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时代和人性的反思,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曲径之感,文本内容显得别具一格,相对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既是一种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认识的补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单元主题——人与自然的认识会更深刻而全面。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所流露的感情倾向。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3.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我以新课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为指导,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意识。

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树立维护真、善、美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本文叙述了幽径藤萝被人砍伐的悲剧,美丽的藤萝“毁于愚氓之手”,作者的内心极其悲伤。他深感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呼唤社会群体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作者愿意背起“自己性格制造的十字架”,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社会责任,表现了一个倔强的老人矢志不渝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本文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文章中写幽径、写藤萝、写藤萝被毁,处处运用极为细致的描写,充分表现对象的形象特点和内在神韵。在描写的基础上,作者又十分重视抒情议论,表达自己对藤萝被毁的哀伤,揭示文章主题。这些都必须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进行感悟赏析。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及悲。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所流露的感情倾向。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教学重点:

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及悲。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所流露的感情倾向。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预习: 检测本课生字词

二、导入新棵:

1、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来给人看,往往毁灭的越美则悲剧性色彩就更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株藤萝的悲惨命运中去。板书课题:“幽径悲剧”

2、走近作者:

(1)、感动印象: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荣辱不惊。会”

颁奖词: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说,把心留在东方。――“感动中国2006评委

(2)、一生无数头衔,唯独喜欢“教授”这一称号。

一生精通英、德、印等多种语言,唯独热爱着祖国的文字。出生山东清平县,家境也十分清贫,唯独满腹诗书之足。就读清华,博得“四剑客”之一的美誉。

留学德国,二战的烽烟造就他成为东方语言大师。回归祖国,执教北大。

文革间挨斗受批受尽凌辱,可从未放弃救世治学之道。十年磨一剑,译成了印度人都惧怕的《罗摩衍那》。是他――大力的沟通了东西方文化。是他――推动了东方文化的前进。

他就是一代宗师——季羡林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以第一人称,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悲剧?

幽径上一株美丽的古藤萝惨遭毒手。

(2)、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居住这儿的环境。

明确:

1、环境:一边傍湖,一面靠山。

2、山上的春季:小花生命灿烂

3、山上的夏季:绿阴浓烈,小鸟和鸣

4、枫叶变红、松柏相映。湖中之美:绿叶红荷(夏);冬天无论是山上还是湖中都是白雪覆盖,绿色更浓。(3)、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曾经美丽的我。(请从各个角度赏析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形:盘曲而上;色:苍黑,万绿丛中一点红;香:一股幽香;声:嗡嗡的蜜蜂声;命运:逃过数劫,成鲁殿灵光;

内在美:和:与大树和睦相处;善:阅尽沧桑,从无害人之心

(4)、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儿的?你看了以后,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形:盘曲而上 成了吊死鬼

藤萝之美 色:红绿相映 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味:芳香袭人 控诉、投诉无门

声:回味无穷 哭泣,哭泣,哭泣„„

令人无比震惊、害怕和痛心

请根据课文内容,为我写一封给大自然法官的申诉信 我的申诉:尊敬的大自然法官阁下:我原是生长在北京大学后湖的一条小径上的一株藤萝,我在那儿生活了几百年,虽说有几次差得被作为“修正主义”给消灭掉,但我命大,还是活了下来。这几百年间我和我依附的大树,我和我周围的花儿、草儿、鸟儿、小虫子们一直相处得很好,虽说我比它们要年长几岁,但我从不倚老卖老、他们也很尊敬我。每到春天我还把我的花奉献出来,给世间增添一些美丽,更谈不上有害人之心,可是不幸如我,却遭愚氓的无端杀害,使我成一孤魂野鬼。我请大自然法官还我一个公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你所知道的 “十年浩劫”历史,认识“十年浩劫”,揣摩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交流互动:

1、本文要写的是藤萝,为什么却写幽径的美?

明确:烘托出幽径藤萝,显出藤萝在幽径中的不寻常地位,幽径够美了,但却不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可以想象藤萝的美比幽径的美更吸引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2、题目是“幽径悲剧”主要内容是写“悲”,为什么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幽径的美、藤萝的美。

明确:悲剧就是对美的毁灭,毁灭的越美便越悲,作者把藤萝描写得越美,所突出的悲剧色彩也就越浓。

3、从文中找出表示作者悲伤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用什么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明确:从此以后,“我真有点怕走”这条幽径。文章具体描写了“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的景象,渲染了“我简直是悲哀至极”的心情,又具体摹状了“我隐约听到”的“古藤的哭泣声”,又展开丰富联想,描写藤萝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孤立无助,只有哭泣,哭泣的悲惨情景,这一切笔墨,充分表现了真、善、美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抒发了强烈的痛悼之情,有着催人泪下的笔力。

4、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这样”指的是富于感情,“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具有博爱之心。“伟人们”决不泛爱生灵,处事铁面无私,甚至滥杀无辜。这里所谓“真正的伟人们”含贬义。作者将“伟人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无疑怀着鄙视厌弃的感情。小结:

三、质疑探究:

1、“藤萝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让作者心生悲痛,难道他仅仅是为这一棵藤萝而悲伤吗?

明确:这时里的藤萝是真善美的象征,愚氓是美的毁灭者的象征。藤萝被毁灭的悲剧其实就是世人对美的忽视,对美的否定,对美的毁灭,所以说古藤萝的悲剧,其实是在说人的悲剧,人们亲手一个一个地消灭身边的美,这是让作者最为心痛的,而且这样的悲剧每天还在上演着。

幽径(四季美景)―衬托――→古藤萝(真善美)←――毁灭―愚氓(毁灭美的无知者)(悲剧)

2、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把矛头把向了十年**中打砸抢对美的破坏,你认为全面吗?为什么? 明确:这种说法不全面,文章矛头所指既是“十年**”又不仅是十年**,文革的反“修正主义”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固然是毁灭美的一种极其野蛮的方式,但这样的行为今天仍然屡见不鲜,所以说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国民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3、“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样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里的“十字架”是什么呢?为什么作者要背下去? 明确:这里的十字架指的是“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作者深感到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呼唤社会群体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自己愿意承担起呼唤人们重视美,保护美的责任,表现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四、自主小结:

这位文化巨匠的民族忧患意识发人深省,尽管面对的是“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残酷现实,然而他将永不放弃,义无反顾,矢志不移地狐独地为我们的民族抒写悲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季老在这里达到了屈原、鲁迅的高度,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懂得真、善、美,并甘愿做一位孤独的维护真、善、美的勇士。

五、反馈练习: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3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1.第一段中与“隐隐约约”照应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写古藤的哭泣,其实写出的是什么?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写法?写“群树”、“荷花”、“人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三个“决不会”后面的内容可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三个“决不会”,四个“偏偏”,抒情委婉而淋漓尽致。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几段文字中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一棵古藤的命运,作者却如此感慨,你认为有无必要,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1.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破坏美、毁灭美的现象吗?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制止这样的事情的发生?

明确:破坏环境、破坏文物、破坏公共设施、提高国民素质、制定相应制度、规范和处罚条例、加大宣传力度、2、大自然法官对申诉的回应

藤萝先生:你好,我们大自然刑事法庭已经收到你的申诉,我们对你的不幸深表同情,我们已经派出相关人员具体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捉拿真凶。鉴以近几十年来,人类如此严重伤害我大自然公民的事情数量较多,情节较严重,我们已经报上级批准,将以地震、海啸、雪灾、洪灾等形式对他们进行惩戒。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在于,语文课首先该是一堂课,一堂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的课。教师之前所有的预设都应该基于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之上,其次在考虑形式是否新颖。所谓创新,不是指形式的创新,而是通过这堂课学生能力的是否能有所创新,在备课环节中,千万不可本末倒置。其次,语文课就该是一门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课,基于不同的文体特点要配合不同的训练重点,或读、或辩、或写、或品,千万不能千篇一律。

八、安全提示: 温差变化大,请大家注意保暖,最近感冒流行,要保持身体健康。

第四篇:幽径悲剧说课稿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幽径悲剧》获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人性和时代的反思,相对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揭露问题更加尖锐,文章主题更加深刻。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学习烘托手法和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体会本文通俗、精练而又雅致的语言。

3)、探求悲剧的涵义,剖析紫藤萝悲剧之因,领悟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二、说教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三、说学法

本篇文章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圈点勾画法、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同时注重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思维在心灵的碰撞中得到发展。让学生去体会真、善、美的重要性,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四、说教学流程(本课共安排两课时)(板书:幽径悲剧)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从季羡林老先生在一年的新学期开始为学生看行李这个故事导入,初步感知作者的人格魅力。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同时简要概括:幽径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悲剧?

(三)走近作者

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语言学、佛教学、印度学等方面卓有建树。作者心灵独白:“只要活着,脑筋就要天天不停。”“我94周岁了,并不打算‘走’。我要活到108岁。”

(四)赏析美景

“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板书:藤萝)“悲剧”就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本文写悲剧首先揭示了悲剧主角古藤萝的美。

用圈点勾画法,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课文1-10小节,并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四个问题:

1)藤萝之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2)幽径之美体现在哪些地方,这几节有何作用?

3)找出能够表现作者对古老美丽的藤萝的感情的句子,体会它在作者心中所占据的地位。

4)为什么这株古藤萝能给作者那么多的安慰呢?

藤萝之美主要通过它的形色香声来表现,幽径之美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这部分主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并反复朗读,找出相关语句让学生来体味幽径、藤萝之美,培养学生阅读原著、原文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去品读、美读课文,同时理解写幽径之美是为写藤萝之美作铺垫,是衬托藤萝之美的(板书:层层铺垫)。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二)感受悲情

阅读11~16小节,思考、赏析、探究两个问题:

(1)哭泣的藤萝

说说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藤萝之悲并陈述理由。

要求学生抓住文中描写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进行分析,特别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2)感作者之悲

作者在藤萝被毁后(板书;被毁前后),借助文字直接宣泄了自己的悲愤痛苦之情,阅读有关语句,体会作者深切的悲愤之情。

(三)挖掘主旨

(1)探讨造成藤萝悲剧的原因(抓住四类人的不同态度、情感来分析):

愚氓——无端杀害藤萝

伟人——决不会这样关心

世人——争名于朝,争利于世

燕园中人——决不会注意

决不会关心

决不会伤心

(2)作者仅仅为藤萝感到悲哀吗?从文中找出印证你观点的语句并谈谈看法。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组内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悲剧根源在于国民的愚昧无知,藤萝的悲剧是燕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

(3)本文通过揭露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意在表露作者的什么决心?

这个问题的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本课探究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学生讨论、碰撞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品读穿插其间。让学生体会浓墨重彩的描写和酣畅淋漓的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本课问题的提出、赏析,主旨的理解等使得学生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四)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精练,含义深刻,富有哲理,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美读。教师先示范赏析一段文字。然后学生自由品味、自我赏析,最后推举代表交流。

(五)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破坏美、毁灭美的现象吗?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制止这些事情的发生?

(六)老师寄语

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

珍爱环境,善待自然;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让悲剧不要在我们手中重现!

五、说板书设计

课文通过写幽径上一棵古老美丽的藤萝被毁灭的悲剧现实,引发人们对时代、人性的反思,抒发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谢谢。(板书:真善美)

幽径

悲剧

真善美

真善美

藤萝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幽径悲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幽径悲剧》是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北大燕园内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作者将其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文章语言精练、通俗又雅致,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的灭美“愚氓”,感染力极强。编者将其安排在人与环境单元,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对藤萝所流露的真情,对愚氓恶行的谴责,从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的悲剧,并懂得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习课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体会文章强烈的悲剧效果,领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

三、重难点:领会文章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四、教学方法:诵读赏析、自主探究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北大燕园,一条幽径上发生的一场悲剧,使得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为之伤心落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去探个究竟。(板书课题及作者)

(设计理念:点明悲剧本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检查预习

1、本文生词的音形及成语意思,出示本文重点字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三)品味诵读

季羡林这位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哪有闲情逸致来关怀一棵藤萝的生死呢?他要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思想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季先生的伟大心灵。今天的课堂活动主要就是:“诵读”。(投影:诵读)

(设计理念: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这篇课文中,对什么是悲剧,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生是陌生的;对作者要传达的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立足文本,主体部分从诵读出发,主要分为读出美感、读透悲情、读清主旨、读得感受四个环节,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

一、读出美感

1、欣赏藤萝的外在美。提问:本文中,“美”显然是指那一棵古藤萝,它美在何处?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它的美?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明确:古藤萝美在形、色、味,课文第8段作了集中描写)

接着提问:这美丽的藤萝给你怎样的感觉?(如直上青云的气概、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等)这藤萝不仅秀美,而且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请大家自由朗读第8段,读出美感,感受藤萝生命的美。

2、欣赏藤萝的内在美。过渡:美不仅要讲究外在美,更要讲究内在美,也就是要美得有内涵,有品质。这棵藤萝品质如何,性情如何,请同学们到第14段找找看。归纳板书:真善美

3、理解作者对对藤萝的感情。提问:这株内外兼美的藤萝,作者赋予了什么感情呢?(学生跳读,归纳明确:如喜爱、“留恋难忘”、“顾而乐之”、依恋、“惟一的一点安慰”等)并要求齐读第10段,注意读出喜爱之情,读出依恋之情。

4、欣赏幽径之美,学习写作手法。思考课文为何不叫“藤萝悲剧”而叫“幽径悲剧”呢?它所在的幽径环境如何?(美)美在哪里?讨论探究开头用了大量篇幅写幽径之美,有何作用?

明确:写幽径之美是为了烘托古藤之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层层铺垫,以美衬美。明白: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主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在字里行间深思感悟。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感觉、作者的感受,去领悟“藤萝”所具有的精神品质。这种感性化之后的理性认识不是由我教给他们,而是让学生结合语言信息、文本内容,用心去感受、体悟。)

二、读透悲情

1、了解藤萝被毁后的惨状及此时作者对于藤萝的情感。但是有一天,这棵为人间增添美丽、给作者惟一安慰的藤萝,无端被人毁了,作者是如何描绘藤萝被毁之后的惨状的?(明确:第11段,如吊死鬼、悬、摇曳、微笑等等)通过这些词语的赏析来突出悲剧效果。

2、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作者浓郁的悲情不仅表现在对藤萝的描写上,在其他语段的字里行间也表露得淋漓尽致。请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如果学生找第12段的句子,则追问:在你看来,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富有爱心、惜美、爱美等)作者把自己与所谓的“伟人”相比,反复强调自己是“没出息的人”、“渺小的人”,流露出作者一种怎样的情绪?(对“伟人”的鄙视)

如果学生找第13、14段的句子,提示这里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用古藤的哭泣描摹自己的悲泣之心等。

如果学生找第15段的句子,则通过比较三个“决不会”与四个“偏偏”的反复效果,感悟出作者对古藤命运的关注以及矢志不移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板书:维护

3、联系实际生活感悟。作者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痛悼之情,催人泪下。孩子们,假如你最心爱的东西被破坏了,假如你最心中最美的东西突然离你而去了,你会是怎样的感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陈述)

4、再次朗读,感受悲情。团团的绿叶没有了,满满的花朵没有了,淡淡的幽香没有了,嗡嗡的蜂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只有万斛悲情,只有悲哀至极,只有投诉无门的悲愤。让我们一起朗读第13、14段,感受作者的悲痛、悲悯、悲愤。(设计理念:课标一再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体验,才能真正感悟文中词句的意义和情味,因此,我积极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体验,与作者形成共鸣,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并加强诵读指导,使诵读更有效,使课堂对话的效度切实提高。)

三、读清主旨

1、此时此刻,我们大家的心情定和作者一样悲哀至极,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制造了这出悲剧?齐读文章14节最后一部分:“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作者表面是说藤萝的悲剧,其实是在说人的悲剧。

2、联系背景,理清主旨。本文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经结束十五六年,季先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迫害,目睹花树也受到迫害,心中自然难过,但是更加难过改革开放后,人们仍不能珍惜美的事物,还出现“愚氓灭美”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写这出藤萝悲剧的深层用意,作者仅仅是批评愚氓之人吗?他是否对世人有所提醒有所警示?

(明确:警示人们要提高人文素养,不要重蹈覆辙。提醒我们要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板书:善待生命

关注自然

优化生存环境)

(设计理念: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写作的真正用意,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读得感悟

1、这样的悲剧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谁能说一说)

2、出示一组图片,这一幕幕场景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为了这些美的事物,为了人类自身,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古藤萝的口吻,用简洁的语言发出内心的呐喊,唤醒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们吧!

(设计理念: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同时也是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进一步升华。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领悟,又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20个你认为应该掌握的雅词2遍。

2、选择你最喜欢的片段,熟读背诵。

3、运用描写、抒情、议论,丰富课堂练笔。

(设计理念:作业1为巩固基础知识,作业2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作业3的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进一步渲染悲剧氛围。)

(五)寄语

屏幕出示:“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他为我,也为你。” ——弥尔顿

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

八、板书设计

幽径悲剧

季羡林

藤萝

维护真、善、美

警示:善待生命

关注自然

优化生存环境

第五篇: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季羡林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对自然生命的关注。

2、掌握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3、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并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会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如何运用现代媒体搜集相关资源的方法。

2、掌握赏析散文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能结合背景和实际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幽径悲剧中所蕴涵的作者对人性、人生悲剧的深层思考。

2、结合新时代背景,知道如何避免悲剧的重演。学生分析:

1、学生比较容易欣赏到藤萝的美,但可能不太了解作者为什么特别关注藤萝的命运,因此有必要穿插相关的文革背景,让学生了解学生了解藤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给作者带来的心灵安慰

2、由于人生阅历的限制,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悲剧的深层含义,故而有必要加以适当的引导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了解作者,检查预习

1、由季羡林为北大新生看行李导入,出示季先生照片,简介季羡林。

7月11日上午8时50分,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8岁。(补充介绍)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他的《幽径悲剧》,一起走入季先生的情感世界。

2、检查预习字词。

(生提出不好理解的词语,师生交流解决)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幽径悲剧》是个什么样的悲剧?

2、提问:这只是一株藤萝而已,有什么好可悲的?值得吗?为什么?

分析第9、10自然段 结合“鲁殿灵光”、“唯一点安慰”等,联系作者的文革经历,总之,是作者的精神安慰。

三、找藤萝之美

1、请学生圈画出表现藤萝之美的词或语句。

你们觉得美不美?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名朗读,生齐读)

2、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藤萝的呢?(学生讨论,老师读句子,生归纳): 形:

盘曲而上 香:“蓦地”“扑鼻之香” 声:“袭入耳内”的蜜蜂声 色:万绿丛中一点红(外在的形象美)和:与大树和睦相处 善:阅尽沧桑,从无害人之心(内在品质美)

四、看藤萝之毁

1、这么美的藤萝,最后是怎样的结局呢? 被砍,被毁。从哪段可以看出?

2、试说说这种结局悲在何处? 师读第11段,分析。

3、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藤萝被人无端砍断的悲剧,而课文用6小节的文字来写的什么,为什么?

幽径的悠久历史,是为了表现幽径藤萝的古老;

幽径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意在表现浓烈勃发的生机,写幽径其实是为了托出幽径藤萝(以美衬美)

过渡: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以美衬悲)

五、感作者之悲

1、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悲哀?

2、学生齐读第13、14小节,突出“哭泣、哭泣、哭泣„„”

3、朗读指导,学生反复试读体会作者的悲哀之情。

4、这里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自己的悲痛之情的?

5、把下面藤萝的控诉转换成第一人称来读。(要求读出控诉的感情)

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转换:(我)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我)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我)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我)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我)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我)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我)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我)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我)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读出悲哀、无奈、对人的控诉。(人为物代言,物为人代言)

过渡:大师在为藤萝代言的同时,还陷入了深深地自责: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6、怎样理解大师的自责? ⑴朗读大师自责的语句。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

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⑵大师是不是个没出息的人?大师是个渺小的人吗?怎样理解“小人物”。出示:“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剪接(多媒体)

正如“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颁奖词中所说,“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⑶大师还自责说“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思考:“这个十字架”指的是什么?

明确: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

六、探悲剧之因

读了大师的文章,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出悲剧是怎么形成的呢?

1、在人遭劫,花木不能幸免的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中,这棵古藤萝没有被毁灭,反而在1992年改革开放后的春天,古藤萝却毁于愚氓之手,这是什么原因?作者对这株古藤萝被毁感到可悲,仅仅是因为一棵树吗?有没有更深的原因?

由于人类的无知,才会发生这桩愚氓灭美的悲剧,作者真正悲的是人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仍有这样的现象,难道不值得可悲吗?藤萝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悲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普遍漠视

2、大师由“愚氓灭美”的悲剧而引发的自责,引起你怎样的共鸣? 呼唤——珍爱环境,善待自然;做爱美护美之人

3、小结:作者把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表现了大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使命和责任心)。

七、布置作业

谈谈我们身边有没有“愚氓灭美”的现象,我们如何成为一个爱美护美之人?

八、老师寄语:

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 珍爱环境,善待自然;共同生存,共同发展!让悲剧不要在我们手中重现!(音乐)教学后记

下载幽径悲剧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幽径悲剧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课堂实录(市优质课一等奖) 潍坊市育华学校 姜美玲 学习目标: 1、感受古藤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思想感情与决心。 2.培养学生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一课时) 赣榆县初级中学 授课者:仲崇荣 教学背景: 这节课不同寻常——这是一节校际交流课:校领导指派我到班庄二中借班上课。我从思想上很重视这节课:备课上花了不少时间......

    幽径悲剧教案

    二十三、幽径悲剧 季羡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所流露的感情倾向。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精练、通......

    幽径悲剧教案

    从有效的朗读出发 ——说说《幽径悲剧》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幽径悲剧》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北大燕园内幽径上的一棵古......

    《幽径悲剧》说课稿

    《幽径悲剧》说课稿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一、 说教材: 【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篇一:《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预习安排】 【教学过......

    幽径悲剧第二课时

    《幽径悲剧》(第二课时) 交大附中夏瑶 教学目标:1.感受藤萝被毁的惨状,理解作者心情。2.理解造成 “幽径悲剧”的原因。 3.揣摩重点语句,感悟作者心声。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造成 “......

    幽径悲剧综合训练.

    《幽径悲剧》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wān yán) B.因为天天见面,也就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