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斜阳忆往事现代散文
由于错过了汽车,今天傍晚,我骑摩托送外婆回家。
阳光很好,我家到外婆家的一段路上,麦苗并没有被前几天寒流带来的风和雪压倒,都生长的很挺拔。
微风,并不妨碍麦浪的形成,路边整齐的树,绿中带着嫩黄的矮草,大片的麦田连接着少量的油菜田,黄澄澄的菜籽花,摇晃着小脑袋。这是农人无意识的布局,却构成一种巧对的诗情。
西斜的太阳,发射着灿烂而又温暖的光,照在路边的每一棵树身上,我的眼角,由于摩托车本身的速度,不时的闪过树影,树影当然也不时的闪在外婆的脸上。偶尔碰到几个行人,其余大多的时间,人都少的可怜,所以,整条路已经被定格在一种安静的氛围里。
微风持续的摇晃着草,拂动着麦苗的尖,菜花继续点着头,阳光持续着西斜后的灿烂。
外婆说:“你外公,在世的时候,说要买一辆三轮电动车,一个人前面开,一个人坐在后面,去哪里都方便。”之后便沉默。这是我送她回家的路上,她第二次说话,第一句话,是刚坐摩托车的时候,她说:“我的腿太僵硬了。”
我知道,对于外婆,即使很短的路,现在也很长。
这段路是我从小到大,春雨落下的时候走过,夏天很炎热的时候走过,秋天果子熟了的时候走过,冬天过年落雪时节更是走过。这条路由原先的泥泞的小石子铺路,到后来的柏油路。路边的白杨树,到换成了现在的槐树。母亲年轻到沧桑。我由小脚印,换成现在的大脚印。对于我,这是成长的路,而对于外婆和母亲,这是生命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我记得,因为忘不了。我小时候,总是在暑假的时候沿着这条路去外婆家,吃外公种的西瓜,甜甜的瓜汁大半已经渗入到血液中。我永久的铭记那种,酷暑天气,蝉发疯似的吼叫,人们热的多半坐在阴凉处,铺个草席睡觉,许多的植物都耷拉着脑袋。这时候,外公一只手一个,抱着两个大大的西瓜,用他特有的大嗓门,叫我们吃西瓜,呼唤声中,饱含着庄稼人,在劳动中沉淀的刚强。这时候吃完西瓜,那种甜和凉,会将内心的炎热和疲倦统统赶走,让人只记得西瓜的味道和外公的大嗓门。
我记得,秋天果子熟了的时候,是外公用自行车在这条路上为我带来苹果。我记得,我总会从这条路上,去看乡戏。我记得,母亲用自行车帶我去外公家,摔倒过的地方。我记得,现在某些盖房子的地方,原来是农田还是一片小树林……很多能想到,却又很难描绘出来。
外公走了。在这样的路上,一条走了无数遍的路,外婆想着外公说过的话,买一辆三辆轮电动车,一个人前面开,一个人坐在后面,去哪里都方便。
那辆外婆心中的三路车,已经永远的无法停靠在某个路口,某个唱乡戏的戏台旁边,就连斜阳晚风中,也已经是外婆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追忆。我也追忆着,因为我知道外婆追忆着。
生命中的错过,就如同错过今天班车,今天过了,就真的没有了。缺了,果真是遗憾。
我想要重复一下那句话:“买一辆三轮电动车,一个人前面开,一个人坐在后面,去哪里都方便。”我因为这句话遗憾,因为无数诗情,也因为这句话温暖,因为无数诗情。
还没有到,这时候的夕阳的光芒似乎比先前又弱了些,风透过衣服,丝丝凉意。
第二篇:忆往事
忆往事
深夜,我闭上了眼,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五,我们期末考试了。我走在上学的路上,一股由紧张而组成的压力弥漫在我的身边,是我心跳加速,呼吸的间隔也越来越短,我的心里充满了不安。我怀着这一种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学校,迎接这一次期末考试。“叮铃铃,叮铃铃......”考试的铃声响了起来。同学们失去了往日的兴奋,变得安静起来。考场上出奇的静,静得不安,静得可怕。我仔仔细细的看着每一个字,认认真真的回答着每一道题。我一路过关斩将,收获了一分又一分。可就在还剩下十几分钟的时候,一个巨大的绊脚石挡在了我收获分的路上。我仔仔细细的看了一分钟,可还是没有做出来,当我的目光往上面一扫时,发现了这一道题一共有五分。如果我这一道题做错了的话,我得高分的可能性就会降成百分之零了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手中握着的钢笔已经被冷汗打湿了。我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时的冒了出来。“还有一分钟收卷。”老师提醒着我们。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心里想道:糟了,这一次肯定得不了高分了。我不停的思索着,得高分的那一份执着促使数学公式一遍又一遍的在我的脑海里闪过。终于,我想到了一个正确率只有百分之五十的答案。没办法了,我只好把这个答案写在卷子上。考试结束了。我问了好几个同学那道题的答案是多少,当我得知他们的答案与我一样的时候,我的身体立马软了下来,倒在椅子上,我大口大口的呼吸着空气,我这才发现我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打湿了。
你的答案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你不自信就有可能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紧张,要相信自己,我能行。
我睁开眼,才发现这仅仅是对往事的回忆而已。
第三篇:雪中往事散文
记得那是在一个雪花纷飞的冬日,外面白茫茫的一片,两个小男孩在忘情地滚着雪球。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的小手渐渐地有些冻僵了。他们时而用双手拼命往前推,时而用脚使尽吃奶力气往前蹬。不一会儿,雪球就有了装水的水桶那般粗了,他们还是觉得不够大,可无论是推还是蹬,雪球一动也不动。小男孩说“哥,我们用肩膀挤,好不好?”“试试看。”最后雪球实在是滚不动了,兄弟俩也累得全身发热。
这时,雪球恰好到了一古井边上,哥提议:“弟弟,我们把雪球滚到井里去如何?”“哥,听你的!”,于是兄弟俩又投入了新的战斗。可任凭如何使招,雪球尤如生了根似的就是纹丝不动。这时哥说:“弟,你站在里面拉,我在外面推,看行不行!”,就这样,弟抱住雪球的上截往后拉,天真傻气的二个孩子根本不知危险已经悄悄来降临。突然“轰隆”一声巨响,雪球破裂,弟随着破裂的雪球掉入了古井!可由于穿了厚厚的棉袄小男孩并没有迅速沉没,岸上的哥哥顿时哭喊着:“娘!娘!弟弟掉井里去了!救命啊!救命啊!”几分钟光景,村里的大人们闻风而至。或许是古井太深的缘故吧,找遍了全村,也没有找到足够下到井里的楼梯。上面的大人于是只能放下一根长长的绳子,期盼孩子抓住它,把他捞起,可任凭冻僵的小手如何的用力就是抓不住这活命的绳子。几次拉到中途都掉回水里。井上,妈妈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崽啊!你可千万要抓住啊!”或许是母爱感动了上苍,或许是小孩至强的求生本能!男孩终于随着活命的绳子缓缓地上升了。“上来了!上来了!”人们叫喊着,欢呼着!是啊,毕竟一个鲜活的生命得救了!毕竟人世间拒绝了一场悲剧,此刻的人们似乎比过年还要高兴,还要兴奋!
而今,古井不存,暖冬的雪花也日渐少起来。可我依然眷恋哪纷飞的雪花,难忘我哪故乡的古井。
第四篇:端午往事散文
外祖母很会做吃食,她总是精确地计算着一年的时令,然后做出符合当下时节的食物来。这是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几乎都具备的能力。比如说,十月中旬收了新鲜玉米,然后就动员一大家人围着簸箕剥玉米粒。新鲜的玉米粒蕊黄而多浆,从石磨的小孔中投下,转动石磨手柄,玉米的浆汁便由石磨的中缝处溢出,浓稠而清香。入锅蒸熟,很快就变成了玉米粑这种民间美食,在水青色的玉米壳里包着。这种从土里摘下的新鲜食材,经过人工的巧妙处理,然后幻化成朴素而美味的食物的过程,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此临近端午,包粽子更是这样。
我们这里包粽子一般都是用箬叶,箬叶的果实形似蜘蛛卵,所以也叫蜘蛛抱蛋。这个名字太俗,不如另外一个叫一叶兰的有诗意。箬叶两端尖峭中间鼓胀,线条柔软圆润,叶形很美,又终年翠绿,但不够宽大。用它来包粽子,小巧精致,常引人关注。但这是现在,以前我们是用竹箨!
外祖母就是用竹箨!
竹箨就是笋壳,外祖母用的笋壳都不是新鲜笋壳,是陈年笋壳。今年端午用了,在清水里洗净,然后自然晾干,又存放在房上的阁楼里。阁楼里堆放了很多家什,很杂乱,我有一次还见到一张蜕掉的蛇皮。外祖母就是从这里把那些笋壳取出,又在清水里用丝瓜瓤擦拭着每个角落,洗净后晾干,用它来包这年端午的新鲜粽子。老瓶装新酒,外祖母很懂生活。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我们这里俗称酒米。酒米本是酿造黄酒的,但我们这里没有黄酒,黄酒在绍兴。我们都是直接食用。酒米淀粉多,不透明,有大理石的光泽,煮熟后很绵软,用来包粽子很合适。新鲜酒米头天夜里就要浸泡在水里,外祖母用的是一个很大的搪瓷盆,外面绘有青花。白米青花,一切都那么动人。除了酒米,外祖母会准备好花生,绿豆,有时会有几粒枣。这些都在水里泡。
对于食材我们是可以帮忙备好,但真正包粽子便只能是外祖母了。在屋檐下晾干的笋壳被取下,多年地使用让笋壳色调暗淡,近似酱色,笋壳上的黑色斑点也有些漫漶。包粽子是要技术的,外祖母深谙个中道理。笋壳在外祖母手里跳跃,对折,成漏斗状,将由酒米、绿豆、花生和红枣混合而成的主料舀出一些装入漏斗里,用竹筷戳,使之压紧,然后封口,再用事前撕下的笋壳长条捆绑扎紧,一只笋壳粽子就被放在一旁以备入锅。粽子多棱角,中国文学里描写旧时妇女的裹脚,便常常用粽子来形容,这多少叫人心里不舒服。粽子和裹脚,这算什么回事!
包好的生粽子放入大铁锅中煮,水大开,粽子在里面翻滚。煮好取出,用剪刀剪断笋条,慢慢打开笋壳,粽子熟黄如同一枚寿山石,有笋壳味。用竹筷夹一口粽子,在有白糖的细瓷碟里翻几下,吃到嘴里糍糯绵软,淡香甜润。我们看着外祖母,她在灶台的雾气里笑。
端午这天,我们那里不吃咸鸭蛋,不喝雄黄酒,也没处看龙舟。只有吃粽子。吃了粽子,才算过了端午。吃了外祖母包的粽子,才算过完整无缺的端午。这也是以前,外祖母不在了!
今年又要过端午了,街上卖的都是青箬叶包的粽子,他们把箬叶泡在水盆里,一边包一边卖,以示食材的新鲜,可惜没有笋壳。里面包的也只是酒米。这样粽子吃起来总让人寂寞,现在我只能吃这些。
一切杳若黄鹤,我很怀念用笋壳包的粽子。
第五篇:青春往事散文
(一)
初夏的风儿,还有些凉意,我骑车赶回家。
刚到家门口,遇见了婶婶,她高兴的把我迎进家。奶奶的点滴刚刚打完,和她闲聊了几句,我开始在爷爷的张罗下做午饭,“好,今天我就再露一手”我高兴地说。
简简单单的四个菜,一会儿就出炉了,大家品尝着,对我赞不绝口。我也有些小得意。
饭后,我兴奋地说:“爷爷,您满足我一个心愿吧?
“朵朵心愿就是多!”姐姐笑说。
“什么心愿?”爷爷问道。
“爷爷的老相册。”我说,“我要给你制作电子相册。”
“行!我去拿!”爷爷笑着说,也有些兴奋,激动。
我轻轻的翻开,“啊!爷爷好帅!爷爷好漂亮!”爷爷开心地笑了。这时,姐姐也凑了过来,我们一张接着一张的拍,爷爷在一旁介绍着,“这是最早的一张,现在城里的实验小学毕业时照的,这是淄博师范毕业时……”爷爷断断续续地说着,有激动,也有伤感。我偷偷的看了他一眼,他的眼睛盯着那张照片,似乎想到了什么。
我细细地看,慢慢地瞧,“小朵朵,爷爷快看,我的照片,是我的,”我激动地说,“相片背面写着我的名字,”我急切地打开那油纸,果然是我。那是我百天照的,如果不说,还真看不出是我。爷爷捧在手里“胖嘟嘟的,真可爱!”爷爷笑了,我也笑了。姐姐调侃我说:“胖人有胖福啊!”我们大家都开心的笑声弥漫在温馨的小院里,还有我们诸多的爱,就在这里让我流连忘返。
我还在继续寻找。
“啊!爷爷,爷爷你快瞧,是我们姐弟五个的相片,爷爷快看,大冬天的大姐还打着伞。”
生怕小姐姐听到不高兴,我又悄悄地说:“爷爷你看,小姐姐和弟弟的衣服,再看看他们的鞋子,你再瞧我。”
我偷偷看了一眼姐姐又说:“他们两个身上都是土,您瞧,奶奶把我打扮得多可爱!”爷爷笑了,我更开心。我拉着爷爷的手,他的手在颤抖,他的喜悦始终挂在脸上。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我看到了他老人家对我们的爱,对我们各自拥有幸福的家庭而欣慰。
我将爷爷的相片整理好,告诉他晚上回家制作。
“爷爷我们都是给自己的相册取名字,你也取一个吧!”我在说。
“取什么名字?”爷爷问我,他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比如我们上次去赏花,我就取了‘旅游’”我解释着。
爷爷想了想说:“青春往事吧!”
“这个好!就它了,青春往事!”
我们边说边看,“哎?这是谁?是你的妈妈吗?”我在问。
他沉默不语,仔细的看了一下,轻轻的说“是你二姑奶奶!”
我又问“爷爷是不是也想妈妈了?”他的眼睛湿润了,声音有些哽咽.说道“前些天还梦到她了!是一边哭,一边喊。你奶奶好不容易才把我叫醒。”爷爷扭头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又笑着告诉我“快看,这是我在淄博师范的对桌,她叫刘芳。”我和姐姐听出了言下之意,异口同声的说“谁追的谁?”
姐姐嘴巴快又问“肯定是人家追的爷爷。”
我说“她没有奶奶漂亮!”爷爷听着我们姐俩讨论没完,乐得笑开了花。
奶奶耳朵有些听不清,问我们笑什么。我大声告诉她说“夸你漂亮!”
“这傻孩子!”奶奶高兴地说。我们可不敢告诉她,曾经有女孩子追爷爷的事,前不久爷爷的一位女学生给他打电话,也只是问候一下,奶奶的醋坛子可又倒了。
(二)说起奶奶,她确实挺不容易的,十四五岁就当了人家的童养媳,好不容易和爷爷成了家,而爷爷又离开她去外地上学。她带着儿子在家里受尽了妯娌们的白眼和冷落。这些是奶奶亲口告诉我的。
奶奶是个很要强的女人,也正是她的强势才使得我们这个大家族,在村里有一席之地。
也许是因为年龄大了,每次回家奶奶都和我们聊她年轻时候的事情,我也乐此不彼地倾听着,而且还是每次都像第一次听到一样,为她喝彩,给她安慰。
“你大奶奶,总欺负我,鸡毛蒜皮的事就找我茬,我带着你爸爸回娘家,她们在家里做馒头吃。”奶奶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又继续说着“她们见我回来,脸都白了,我见她们不收拾饭桌,我二话不说,打开锅盖,拿了两个馒头就走了……”姐姐听得只掉泪.我哄着她说“奶奶最棒了!她们都已经不在了!奶奶就宽宏大量,放她们一码。”
我抱着她又说“奶奶有儿子,有女儿,有孙子,有孙女,还有重孙女,不久的将来还有重孙子,奶奶最幸福了。”
奶奶笑了“你这孩子!”
“尤其我是奶奶最棒的孙女,奶奶怎么会不高兴、不幸福呢!”我逗着奶奶开心道。
姐姐也迎合着我说“就是,就是,妹妹说得对,奶奶的孙女最棒了!”爷爷看我们姐妹俩哄奶奶开心,欣慰地笑了。那微笑里藏着的是对他们这六十年,风风雨雨、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爱。
是啊!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所受的累,吃的苦,我们是体会不到的。
时光飞逝,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唯独不变的是他们之间,互相扶持,相互依靠,相濡以沫的爱,永远不会变。
只有那些青春的回忆,时时刻刻铭记在爷爷,奶奶的心里,时时刻刻铭记于心灵的深处。
风烛残年的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条条有序地规划着自己生活的蓝图。我由衷地祝福我的爷爷、奶奶,在以后的生活里有我们,你们会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