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教材管理的人性化构建论文
【摘要】教材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教材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现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已经将近十年,就必须构建新型的教材管理模式。由统一、单一和硬性的工作管理模式转换到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树立高校教材管理的教学服务理念,构建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模式。使高校教材管理更趋于人性化。
【关键词】教材管理人性化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个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扩招,从2000年开始,高校逐步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直到现在的完全学分制等等。种种更新,变化更加使得教材管理变得错综复杂,本文从教材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势分析,阐述一点建议,高校教材管理的关键突破口是人性化的构建。
教材管理的环境和现状分析
我们国家现在办学机制的灵活和办学的大众化,导致不同级别的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的管理,这样使教材管理变得十分复杂。原先管理的单一体现在,只需要按课程培养计划,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规定学年完成规定的课程,这个是教务处事先排好的,所用教材也是教师统一规定的。可是现在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还可以增加自编辅助教材,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班级里选同样课程的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教材,所以教材管理不能继续停留在原有的班级学年制管理,而且要更加细致。
基于现在教材管理的趋势,在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信息化管理的问题。以前学校实行学年制,教材发放是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统一的教材,每门课程,每个学生的教材都是一样的,不存在差异。而现在实行学分制以后,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的选课,可以补退课程,这给教材征订和发放带来很大的问题.(2)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一直以来,教材管理的人员水平都不是很高,因为只是纯粹的发放教材,不需要高素质的人员,造成人员的散漫和懈怠。这样的管理部门和管理模式是很难跟上新形势下的教材管理
(3)教材品种规格单一。现在高等学校的学科日新月异,有很多新的专业,新的交叉课程,可是作者使用的教材还是停留在前些年的,使用老教材,便于备课,而没有跟上发展迅速的教材建设的步伐。
(4)教材供应和经费结算方式问题。
学年制是以班级为单位,相对比较稳定,只要按照教学计划,教学班级进行发放和结算就可以了。但是实行学分制以后,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表现的比较明显,就必须以个人结算为基准。
教材管理人性化构建的对策
学校管理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无论从教学还是服务出发,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科研为中心的,他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团体,也就要求学校在切实的管理行动中有所改进和人性化建设。
(1)人性化管理对教材管理系统的要求。这里我们可以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教材管理系统做例子,很好的说明它在人性化方面的优势。教材系统基本信息是管理学生、教材的基本信息,学生的学籍更改,教材项的更新等。订单管理是特色管理,生成班级数据,做到每门课程教材下面具体学生姓名,还可以提供供应书商分包单,便于打包发放。入库是以实物导入系统,生成入库清单进行结算,出库是对学生领用教材的扣款,精确到每个人。库存管理是做到实物和系统数据完全统一,便于教师和管理人员查询。数据审核后,学生可以通过WEB网对自己本学期的教材进行核查,如有问题可以及时到教材印刷中心进行更正,做到完全透明。
(2)人性化管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现在学分制下的教材管理都是全信息化管理,所以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学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熟练的应用系统,能教材的入出库、统计、查询等很好的进行。还有多进行自我的提升,比如业务学习,自我思考,参加一些同行的座谈,吸取好的经验。不断研究如何更好管理教材。
(3)人性化管理对教材供应和发放的要求。这里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材印刷中心为例,最大的亮点就是给班级编码,教材联动编码,然后按照班长所在的宿舍楼,打包送书上门,让学生不用排长队到教材中心领取,极大方便了学生,又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400多个班级,在一天时间都发放完毕,每个供应商只需要用时2小时就做到了。这在省内高校中也是创新带头作用的举措,是真正为学生谋福利的一种工作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书商和教材印刷中心有良好的沟通,教材一律公开招标采购,减少中间环节,最大限度获得让利折扣。
综上所述,教材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按照“人性化”的管理要求,不断创新、改进,更好的服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推动高校的教材往健康、高效、和人性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石瑞祥.学分制下教材供应模式的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6)
徐绍金,陈永莉.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初探【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9):90-92
周范林.高校教材科学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123
第二篇:高校教育管理人性化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当前社会正处在知识变革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经济发展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个性愈加张扬、自主意识空前强化。高校教育管理是一项综合工程,时代呼唤更加人性化的高校教育管理。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教育制度
一、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自身的特性
人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高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在高校的管理中,我们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一个以人为本、有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是我国高校教育体质改革的核心所在。但是,现在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并没有十分重视人性化的融合和制度的创新。特别是当前许多高校呈现出一些特点和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高校管理的特点
教育规律是教育管理者应该掌握的基本规律。教育规律的特殊性表现在各个地方,如管理内容、管理资源、执行人员、管理对象、管理活动、管理目标等。管理目标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不是追求利益或者经济目的的机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人才,而非赚取利益。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在于高校中生活学习的主、客体都要比一般社会上的机构有较高的知识层次,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约束意识,管理活动的特殊性是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学术展开,将管理学生的目标和其他管理目标的关系协调好,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管理目标。这些都是高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特殊因素,是我们在制定、执行制度时需要注意的。
(二)高校的学术性
高校是通过一定的学术研究,产生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成果的学术组织,具有推动人类进步的功能。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主要部分,是兼顾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科学,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摸索出规律。高校管理应围绕培养优秀的、专业的社会主义人才这一目标展开,要求管理者有专业的管理眼光和水平,教育思想和专业意识要跟上时代,不能闭门造车或一味地照抄照搬,要自己摸索适合自身学校类型的规律。拥有这样的素质和精神是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精神,没有应有的学术精神和学术素质,管理者只能让高等教育偏离它应有的轨道,甚至偏离教育的初衷。教育管理不单涉及管理内容,更涉及高等人才。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和研究其中的内容、规律,制定适合的、人性化、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
(三)高校教育管理的开放性与封闭性
高校管理兼有开放和封闭的特点。高校的开放性表现在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与外界环境相互影响。外界的因素随时影响着高校内学生和老师,影响着管理制度的实施。同时,高校教育系统有着自我运转和良性循环的属性,不会轻易被外界所打破。必须要正确处理这对矛盾,单纯地强调高校教育管理的开放性或系统的封闭性,会导致高校系统的紊乱和能量过耗。
(四)高校教育制度的动态性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也应不断进步。教育要符合社会的要求,人的发展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决定着人类的文明程度和觉悟水平。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在每个时代都对受教育者乃至教育者有具体而独特的职责描述和限制。同时,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还是人类学问的高级研究领域,兼具传承人类技术文明的作用,所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起着关键的作用。人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只有根据管理对象和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教育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对人性的尊重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应该注重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办学理念和经验,强调学生的尊严、对学生的尊重,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使教育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把人当作管理之本,强化人的个性特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合理需要。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思想工作使学生的内心真正接受管理者的管理与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使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权利和义务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和要素,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终。我国高校的现状是学生的权利很少被人提起,学生基本上成为一个单纯的服从者。有的高校单纯强调对学生的管理权和学生的义务,不到有效保证和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想实现制度的科学性、人文性,就需要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中考虑情感、人性、信念等因素。
三、人性化在高校教育管理的作用
第一,高校管理的人性化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性化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是价值和利益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完全的社会人要具备自我意识、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这是人进行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前提。同时,个性发展、勇于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第二,高校管理的人性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只有将青年的价值观培养好,才会形成高尚的社会风气,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否在人性化的教育管理上让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第三,高校管理的人性化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二者的培养目标和着眼点是不同的,素质教育以培养人、教育人为最终目的,应试教育则更看重教育的选拔性功能。其次,二者在教学内容上有区别,素质教育主张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地教育方法,应试教育则以升学的标准来衡量教育成败。最后,二者的教育方式有区别,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应试教育则通常只围绕考试内容进行,造成教育方式呆板僵化、学生积极性差。人性化的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缺乏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四、高校管理中人性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民主平等。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中的民主平等是制度人性化的前提。我国各地发展不均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但是,长期以来高校由国家统一管理,办学的意图和模式死板。高校管理制度要适应所在地区的特点,有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定位,摆脱不适应自身的制度束缚。只有在制度上进行基于民主、平等的创新和改革,找到适合该地区或者该校的管理制度,才能缓解高校管理的问题。第二,处理好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政府要转变职能,树立为学校服务的意识,对高校进行政策指导、信息服务。高校应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成为自主的办学机构,并且有义务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育理念。课堂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地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尊重的基础上的一种启发式教学。应建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新体系,制定以学生为主的人性化管理制度,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四,将激励作为高校人本管理的新途径。管理学认为激励是管理的核心,也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心理学家费隆提出期望理论,认为人总是渴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反过来又激发一个人的动机。这个理论说明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获取成就的期望心理,在高校工作的教职员工也是如此。所以,高校应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提高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注入活力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聘任制中坚持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原则,就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方式。
五、结语
中国正在社会转型期,国情复杂多变,社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社会问题作为学校的外围客观条件,在显著地影响着大学的培育目标、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需要更新观念与制度,推行人性化管理,使大学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宋焕斌.高等教育若干问题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3]徐亮,刘志红.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主义理念[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
[4]王澍.以人为本学校教育管理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4(12).
[5]朱晓阳.浅议中国教育管理的新走向[J].教育与现代化,2004(2).
第三篇:企业人性化管理论文
防火教育培训中心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刘玉婷
内容提要:防火教育培训中心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方面存在着人性化向物质主义方向滑落、人性化向泛自由化方向滑落、人性化就是抹杀一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找出原因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如管理者要以平等、宽松、关怀的理念对待员工、以情感激励进行人性化管理、通过活动培养、会议熏陶的途径实施人性化管理、完善的个人发展计划完善的个人发展计划,尤其重视在困难中对员工进行积极的鼓励。关键词:培训中心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思想,它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基石。坚持以人为本,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是要依靠人、激励人、培育人、关心人,不再是将人看作是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目的。其次,把员工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融为一体,为员工良好的智慧、才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充分的施展,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与工作环境。再次,要顺应人性、尊重人格、激发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潜能,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不断创新的理念等。
什么是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防火教育中心人性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物质化、自由化等问题,必须通过对公司制度与环境的健全和优化,通过对员工自身多层次的素质训练和培养,实现中心人性化管理的改善。
一、防火教育中心人性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性化向物质主义方向滑落
培训中心以人性化管理为借口为本中心员工谋求最大利益,认为得到的物质
越多,越是对他们人性化的最大管理。这超出了人性化管理的本质思想。
(二)人性化向泛自由化方向滑落
人性化并非弱化培训中心控制监管职能,这不利于培训中心管理和正常发展。被动的弱化管理使决策层决策摇摆不定,使工作人员泛自由化诉求不断加重,严重侵蚀培训中心的纪律与权威。这些都严重威胁到培训中心的基本生存秩序。
(三)人性化就是抹杀一切
培训中心认为人性化就必须抹杀一切冲突,这无疑是片面的。冲突一般有任务冲突、关系冲突和过程冲突。一般而言。关系冲突是培训中心功能失调的表征,会加剧培训中心内部摩擦与敌对:而低水平的任务冲突和中低水平的过程冲突表明培训中心功能正常,会有利于中心内部管理。以人性化的名义抹杀一切冲突,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
二、防火教育中心人性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简析
(一)人性化管理与人情化管理的概念混淆
首先有必要分清人性化管理与人情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培训中心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人情管理则没有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单凭管理者个人感觉,没有科学依据,非常主观。而作为管理的对象——员工,是有惰性的,必须有相应约束及压力才能产生动力,所以用制度还是用主观意志来管理,最终的产生的结果就会不一样。而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需要合理的、人性化的实施和管理。
(二)制度缺失,滋生惰性
人性化管理并不代表弱化制度,应从制度的设立和建立处着手,策划一个优秀的人性化的制度架构,进而进入制度的形成和实施,方向就不会错了。没有人管,没有工作压力、没有工作目标的时候,员工就容易产生惰性。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部门主管监督得力,员工的工作任务安排合理,员工的工作目标明确。所以具体到人力资源的工作就是:做好各部门人员的岗位分析、岗位描述等基础工作;定时检查各部门的工作绩效,维护培训中心的制度并严格执行中心的奖惩制度。发现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可以进行处理或交部门主管要求其处理,并跟进最终处理结果,因为大多数部门主管都会袒护自己的部下。没有制度,培训中心失去的是存在的基石,没有人性化管理,培训中心失去的是未来的发展。
人性化管理可能在对加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方面会好一点。在制度的基础上人性化,人性化不能过于自我,员工不服从调动,不服从管理,是不行的。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
(三)制度化和人性化的关系认识不清
培训中心要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但这些制度和流程是人来执行的,必须和培训中心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考虑人的因素的制度是不可执行的,相反一些好的人性化的措施、理念是可以将其制度化的。归根到底制度和流程是属于培训中心的硬件层面,没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和文化支撑再好的制度也是徒劳的。
三、防火教育中心人性化管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总的方向应分为两类:一是公司制度与环境上,二是员工自身上。
(一)管理者要以平等、宽松、关怀的理念对待员工
1、树立“所有员工人格一律平等”的理念
这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与首要前提。这种平等的氛围最直接地表现为:无论领导还是普通员工,上班下班都要打卡,要准时准点,工作时认真工作,休息时自由交流。
2、创造宽松、自由、开放的工作氛围
宽松的工作环境更能够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将约束性的规则减少,如不对员工工作时间的着装加以限制。同时,崇尚开放的沟通,员工可以就培训中心的政策、经营状况等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
3、建立对员工充分关怀的个人保障体系。
员工个人保障体系包含有很多人文关怀的因素,如员工生病、亲属过世,中心都会派人前往慰问。为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建立心理咨询室,如员工遇有心理负担、心理障碍时,鼓励员工向专家咨询求助。而且领导能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障碍,并加以开导。
4、正确认识人性化和制度化的辩证关系。必须认识到人性化管理只是培训中心管理的一部分,反对不讲原则和一味迁就和纵容。如果只谈培训中心的人性
化管理不探讨中心的员工制度化,只能是一种空洞的、不真实的主观臆想。培训中心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性化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二、管理者要注重以情感激励进行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更要对他们采用尊重、信任、沟通等情感激励手段,体现“以人为本”。
1、尊重。尊重是培训中心对个体或群体的崇拜评价与认可,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是激发人们进取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培训中心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2、信任。培训中心的信任管理,是现代成功培训中心的特征之一。可弥补中心领导自身的不足,提升员工之间的信任度,夯实团队工作基础,并能减少金钱与精力成本,从而降低培训中心的管理成本,当然,信任管理是动态管理过程,要信任有度,监控结合。
3、沟通。沟通就是信息传与受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通过沟通可以了解员工所需和所求,满足之可获取其归属感,也是他了解中心,认同中心文化,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沟通的过程中,人才提高了理论水平和策略水平。进而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社交的需要,无形中拉近了管理者与员工的距离,加深了他们的友谊。因此沟通是情感激励的重要方式。
三.管理者可通过活动培养、会议熏陶的途径实施人性化管理
1、培训中心可以计划一些群体性活动,让员工参与。员工在活动中会潜移默化地领悟人性的积极特质。如拔河、集体旅游、运动会,等等。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目的是既让员工主动参与,改善心情,同时又能使员工有所体会和感悟,加强集体荣誉感。
2、会议的形式也要多样,集体会议、小组会议、管理会议等。会议形式不管怎样,关键的是要对员工积极人性特质进行熏陶,而且,会议气氛一定要搞好,既要传达会议精神,又要鼓励员工提意见、发表看法和轻松愉快,因为,会议精神只有在轻松愉快中才能被消化吸收。
四、管理者要帮助员工制定完善的个人发展计划
1、持续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一般而言,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
变的,而是要寻求动态中的平衡。每一,培训中心应该根据员工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如沟通技巧培训、当众表达技巧培训等。使员工的才能得以施展,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2、完善的内部晋升体系。上升空间对于员工不仅仅意味着更高的职位与薪酬,更是对其价值的肯定,以及获得更多工作经历的机会。当中心内部出现职位空缺时,人力资源部应及时发布公告,所有员工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竞聘,为员工提供了在不同部门、方向发展和不断学习的机会,对其个人发展有很大帮助。
3、多层次的员工培训系统。
培训中心应为员工的学习、发展提供了很多资源,不仅鼓励员工在本岗位上不断提升,而且鼓励员工就未来可能担任的岗位进行学习。首先,对于新人职员工采用“师傅制度”,每名新员工都有师傅并在工作、生活上给与其帮助、指导,使其尽快融入培训中心。
4、建立技术交流平台
对于员工而言,在专业领域内可以与世界先进思想接轨,保持同步,不断学习、成长,这一点尤其重要。中心建立一个业务技能交流平台为员工提供一个机会,员工可以分享、参与最新的业务技能和资料。
五、管理者尤其重视在困难中对员工进行积极的鼓励
当员工处在人性的消极一面时,如在业务上遇到瓶颈,在家庭生活中遇到问题。中心管理者和其他员工要主动帮助,像兄弟姐妹一样为其摆脱阴影,走出人性的消极领域,重塑人性的积极特质。人性的教育基础人人都有,只要及时相劝和帮助,身处人性消极一面的员工就会很快实现转变,融入中心大家庭中,与兄弟姐妹并肩作战。
“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培训中心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中心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的生活目标也不断变化,建立适合本中心特点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要把握情感策略、宽容适度策略、激励策略与个性设计策略,结合其它企业的成功人性化管理策略,在中心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升华,去粗取精,逐步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曲宏飞.企业人性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纠偏策略[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
[2]刘建国,张晓鹏,张宇峰.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9;14
[3]杨猛.浅议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
[4]王士林,白秀兰.试论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个性特征及实施途径[j].中外企业家,2009;04
[5]杨海玲,郑立群.浅谈对企业如何进行人性化的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1
[6] 孙东红.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问题[D].北京:对外经济管理大学,2006:18~19.
[7] 尹志雄.论现代企业在人性化管理[J].求索,2001(2).
[8] 黄胜杰.略论企业人性化管理[J].广西社会科学,2002(3).
[9] 王玉坤,钟海燕.浅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创新机制[J].集团经济研究,2007(17):6~7
第四篇:企业人性化管理论文
防火教育培训中心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刘玉婷
内容提要:防火教育培训中心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方面存在着人性化向物质主义方向滑落、人性化向泛自由化方向滑落、人性化就是抹杀一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找出原因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如管理者要以平等、宽松、关怀的理念对待员工、以情感激励进行人性化管理、通过活动培养、会议熏陶的途径实施人性化管理、完善的个人发展计划完善的个人发展计划,尤其重视在困难中对员工进行积极的鼓励。
关键词:培训中心 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思想,它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基石。坚持以人为本,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是要依靠人、激励人、培育人、关心人,不再是将人看作是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目的。其次,把员工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融为一体,为员工良好的智慧、才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充分的施展,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与工作环境。再次,要顺应人性、尊重人格、激发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潜能,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不断创新的理念等。
什么是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防火教育中心人性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物质化、自由化等问题,必须通过对公司制度与环境的健全和优化,通过对员工自身多层次的素质训练和培养,实现中心人性化管理的改善。
一、防火教育中心人性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性化向物质主义方向滑落
培训中心以人性化管理为借口为本中心员工谋求最大利益,认为得到的物质越多,越是对他们人性化的最大管理。这超出了人性化管理的本质思想。
(二)人性化向泛自由化方向滑落
人性化并非弱化培训中心控制监管职能,这不利于培训中心管理和正常发展。被动的弱化管理使决策层决策摇摆不定,使工作人员泛自由化诉求不断加重,严重侵蚀培训中心的纪律与权威。这些都严重威胁到培训中心的基本生存秩序。
(三)人性化就是抹杀一切
培训中心认为人性化就必须抹杀一切冲突,这无疑是片面的。冲突一般有任务冲突、关系冲突和过程冲突。一般而言。关系冲突是培训中心功能失调的表征,会加剧培训中心内部摩擦与敌对:而低水平的任务冲突和中低水平的过程冲突表明培训中心功能正常,会有利于中心内部管理。以人性化的名义抹杀一切冲突,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
二、防火教育中心人性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简析
(一)人性化管理与人情化管理的概念混淆
首先有必要分清人性化管理与人情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培训中心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人情管理则没有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单凭管理者个人感觉,没有科学依据,非常主观。而作为管理的对象——员工,是有惰性的,必须有相应约束及压力才能产生动力,所以用制度还是用主观意志来管理,最终的产生的结果就会不一样。而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需要合理的、人性化的实施和管理。
(二)制度缺失,滋生惰性
人性化管理并不代表弱化制度,应从制度的设立和建立处着手,策划一个优秀的人性化的制度架构,进而进入制度的形成和实施,方向就不会错了。没有人管,没有工作压力、没有工作目标的时候,员工就容易产生惰性。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部门主管监督得力,员工的工作任务安排合理,员工的工作目标明确。所以具体到人力资源的工作就是:做好各部门人员的岗位分析、岗位描述等基础工作;定时检查各部门的工作绩效,维护培训中心的制度并严格执行中心的奖惩制度。发现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可以进行处理或交部门主管要求其处理,并跟进最终处理结果,因为大多数部门主管都会袒护自己的部下。没有制度,培训中心失去的是存在的基石,没有人性化管理,培训中心失去的是未来的发展。人性化管理可能在对加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方面会好一点。在制度的基础上人性化,人性化不能过于自我,员工不服从调动,不服从管理,是不行的。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
(三)制度化和人性化的关系认识不清
培训中心要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但这些制度和流程是人来执行的,必须和培训中心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考虑人的因素的制度是不可执行的,相反一些好的人性化的措施、理念是可以将其制度化的。归根到底制度和流程是属于培训中心的硬件层面,没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和文化支撑再好的制度也是徒劳的。
三、防火教育中心人性化管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总的方向应分为两类:一是公司制度与环境上,二是员工自身上。
(一)管理者要以平等、宽松、关怀的理念对待员工
1、树立“所有员工人格一律平等”的理念
这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与首要前提。这种平等的氛围最直接地表现为:无论领导还是普通员工,上班下班都要打卡,要准时准点,工作时认真工作,休息时自由交流。
2、创造宽松、自由、开放的工作氛围
宽松的工作环境更能够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将约束性的规则减少,如不对员工工作时间的着装加以限制。同时,崇尚开放的沟通,员工可以就培训中心的政策、经营状况等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
3、建立对员工充分关怀的个人保障体系。
员工个人保障体系包含有很多人文关怀的因素,如员工生病、亲属过世,中心都会派人前往慰问。为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建立心理咨询室,如员工遇有心理负担、心理障碍时,鼓励员工向专家咨询求助。而且领导能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障碍,并加以开导。
4、正确认识人性化和制度化的辩证关系。必须认识到人性化管理只是培训中心管理的一部分,反对不讲原则和一味迁就和纵容。如果只谈培训中心的人性化管理不探讨中心的员工制度化,只能是一种空洞的、不真实的主观臆想。培训中心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性化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二、管理者要注重以情感激励进行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更要对他们采用尊重、信任、沟通等情感激励手段,体现“以人为本”。
1、尊重。尊重是培训中心对个体或群体的崇拜评价与认可,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是激发人们进取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培训中心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2、信任。培训中心的信任管理,是现代成功培训中心的特征之一。可弥补中心领导自身的不足,提升员工之间的信任度,夯实团队工作基础,并能减少金钱与精力成本,从而降低培训中心的管理成本,当然,信任管理是动态管理过程,要信任有度,监控结合。
3、沟通。沟通就是信息传与受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通过沟通可以了解员工所需和所求,满足之可获取其归属感,也是他了解中心,认同中心文化,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沟通的过程中,人才提高了理论水平和策略水平。进而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社交的需要,无形中拉近了管理者与员工的距离,加深了他们的友谊。因此沟通是情感激励的重要方式。
三.管理者可通过活动培养、会议熏陶的途径实施人性化管理
1、培训中心可以计划一些群体性活动,让员工参与。员工在活动中会潜移默化地领悟人性的积极特质。如拔河、集体旅游、运动会,等等。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目的是既让员工主动参与,改善心情,同时又能使员工有所体会和感悟,加强集体荣誉感。
2、会议的形式也要多样,集体会议、小组会议、管理会议等。会议形式不管怎样,关键的是要对员工积极人性特质进行熏陶,而且,会议气氛一定要搞好,既要传达会议精神,又要鼓励员工提意见、发表看法和轻松愉快,因为,会议精神只有在轻松愉快中才能被消化吸收。
四、管理者要帮助员工制定完善的个人发展计划
1、持续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一般而言,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寻求动态中的平衡。每一,培训中心应该根据员工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如沟通技巧培训、当众表达技巧培训等。使员工的才能得以施展,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2、完善的内部晋升体系。上升空间对于员工不仅仅意味着更高的职位与薪酬,更是对其价值的肯定,以及获得更多工作经历的机会。当中心内部出现职位空缺时,人力资源部应及时发布公告,所有员工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竞聘,为员工提供了在不同部门、方向发展和不断学习的机会,对其个人发展有很大帮助。
3、多层次的员工培训系统。
培训中心应为员工的学习、发展提供了很多资源,不仅鼓励员工在本岗位上不断提升,而且鼓励员工就未来可能担任的岗位进行学习。首先,对于新人职员工采用“师傅制度”,每名新员工都有师傅并在工作、生活上给与其帮助、指导,使其尽快融入培训中心。
4、建立技术交流平台
对于员工而言,在专业领域内可以与世界先进思想接轨,保持同步,不断学习、成长,这一点尤其重要。中心建立一个业务技能交流平台为员工提供一个机会,员工可以分享、参与最新的业务技能和资料。
五、管理者尤其重视在困难中对员工进行积极的鼓励
当员工处在人性的消极一面时,如在业务上遇到瓶颈,在家庭生活中遇到问题。中心管理者和其他员工要主动帮助,像兄弟姐妹一样为其摆脱阴影,走出人性的消极领域,重塑人性的积极特质。人性的教育基础人人都有,只要及时相劝和帮助,身处人性消极一面的员工就会很快实现转变,融入中心大家庭中,与兄弟姐妹并肩作战。
“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培训中心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中心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的生活目标也不断变化,建立适合本中心特点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要把握情感策略、宽容适度策略、激励策略与个性设计策略,结合其它企业的成功人性化管理策略,在中心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升华,去粗取精,逐步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参考文献:
[1]曲宏飞.企业人性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纠偏策略[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 [2]刘建国,张晓鹏,张宇峰.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9;14 [3]杨猛.浅议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 [4]王士林,白秀兰.试论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个性特征及实施途径[j].中外企业家,2009;04 [5]杨海玲,郑立群.浅谈对企业如何进行人性化的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1 [6] 孙东红.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问题[D].北京:对外经济管理大学,2006:18~19.
[7] 尹志雄.论现代企业在人性化管理[J].求索,2001(2).
[8] 黄胜杰.略论企业人性化管理[J].广西社会科学,2002(3).
[9] 王玉坤,钟海燕.浅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创新机制[J].集团经济研究,2007(17):6~7
第五篇:高校人性化教学管理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论述了人性化的教学管理的实质及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实施人性化教学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性;人性化实施人性化教学管理的现实意义
1.1 重视对人的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学校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变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计划的实施都要以人为基点,一切管理活动围绕人展开。因此人性化管理成为衡量学校管理成效高低的关键。一个学校办得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其是否有一支强劲有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只有知道怎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热情,才能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也才能使“教”取得最大功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培养,也才能使“学”取得最大功效;只有善用人才选择合适的领导,给予高度自由,使其能力得到最大发挥,才能使“管”取得最大功效。
1.2 协调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
有效的管理不是隔离的个别管理,而是有机的团体管理。学校中的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领导之间等有着复杂的关系网。这些管理处理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管理的成效与运作。因此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就必须重视改变工作人员的气质,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如果各成员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就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积极主动性,形成一股强大的有战斗力的集体力量,管理会变得更为有效。
1.3 重视人性的非理性管理是管理的新趋向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尊重、理解、沟通与信任等人文精神再次成为时代的呼唤。理性管理因索如定量指标、规章制度等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服从和惩罚等为基础的,方式直接但效果短暂而且缺乏灵活性和创新精神。非理性主义理论认为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应该重视对情感、宗旨、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长期培养,从而提高凝聚力和竞争力。实施人性化教学管理的策略
2.1 教学管理全员主体化
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转变是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先导。高校教学管理思想的变革,要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立足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全面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确立教学管理的全员主体化,明确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即管理主体)都具有管理主体性,教学管理者,师和学生共同来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教学活动。使教学管理者认真进行管理,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管理,以充分调动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彻底改变以往的随机管理和行为管理。实施以目标为动力并通过目标的分解来推动目标管理,提高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推进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机制的形成。
3.2 教学管理专业化和科学化
首先,充分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进行校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校院二级管理、以学院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按学科组建学院。针对权力过分集中的现状,分解教学管理职能,实行纵向权力结构的调整。使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责下放。健全校、院级两个层面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确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主体地位。学院层面强化过程管理。充分发挥院级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基层自主适应舱力和自我寻求发展的动力。学校层面强化目标管理,配套责任考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实施、教学评价等目标管理上,不断加强宏脱调控监督和决策、指导功能。实现高效、优质、有序的教学管理目标。第二,高饺的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它还承担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学术性管理职能,教务处(部)作为校级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要树立管理不仅是服务,“管理是科学,管理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强专业化管理,管理职能上,实行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结合,重视和强化教学管理的学术功能,坚持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大众化背景下的多样化的人才质量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术性研究和管理。以引导和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第三,以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教育教学法规为依据,以反映学校实际,体现学校特点为原则。加强管理制度创新,实施科学化管理。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制定、修订、废除,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可行性和连续性,为制度的严格执行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第四,高校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使数据的兼容性、共享性更好,形成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的现代化教学信息服务系统和教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运行工作网络化,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3 教学管理人性化,首先,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依据我校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宽口径、厚基础、应用性、有特色”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基础+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扭转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选择性机制,把教育的选择权和参与权交还给学生,推动学生独立、自主和探索性地学习,实现教学管理的人性化。建立适合校情的学分制,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为其组合制度的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宽松的自我设计和自我成才的平台和发展空间,让学生按照自身特点在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学业进程、学习年限、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第三,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课程性质、内容特点制定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强化学习过程考核。改革考试考核办法和学生学业测评办法,建立重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化。
2.4 质量管理全程化
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管理。高校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坚持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面化和全程化,全面化就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学校实际条件。建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成果、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建设、考试题库建设等质量管理目标,使管理内容全面化。全程化即以教育评价为技术性手段,从评价准则的多样化、评价过程的连续化、评价制度的经常化设计和完善质量评估与分析系统。做好教师授课质量、课程、专业、考试、实践、毕业论文、毕业生质量、学院教学水平等评价,使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各环节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使教学质量保证由末端检验向教学全过程控制转化,教学管理质量控制方式由“重事后、轻事前”转变为“重事前、重预防”,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管理的监督、调控、引导、激励等功能,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讲和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