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中学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15:4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醉花阴》中学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醉花阴》中学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醉花阴》中学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其人及其前期诗风

2、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清新精美的词作特色。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把握词作内容及其情感

难点:体会作者将抽象情思具体化时清新精美的艺术特色。

解决办法:本文字词内容不难,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但若不将这首词分不同角度去欣赏,很容易将词作的情思落入俗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知识导入)

宋词单元,四位词人,两种风格。婉约:柳永、李清照;豪放:苏轼、辛弃疾。

二、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其词清新精美,富有真情实感,故名噪一时,称“易安体”。

早期生活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北宋,十八岁嫁给情投意合的赵明诚,婚后夫妇二人诗词唱和、共同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为舒心适意。对于此时的李清照来说,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满婚姻是她的人生理想。但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中出现些许缺憾。因此,李清照早年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闺阁生活以及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词调清丽、明快。

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剧,生活剧变,境遇孤寂凄苦,因此,李清照后期词作多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和寂寞愁苦,词调凄凉、低沉。

三、诵读体会

1、学生齐读,解决基本字音、断句问题

2、老师(女)范读,情境引导,体会词人情感

3、录音(男)范读,加强情感体会。

4、再次学生齐读,回味词作。

四、品析词作

(一)说重阳

问1:请在词作中找出,本词创作于哪一天?

明确:重阳节(回归原文:佳节又重阳)

问2: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一说你对重阳节的了解。

参考:①重阳名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

②重阳节传说桓景治瘟魔

③重阳活动 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④重阳诗歌

A、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D、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二)品词作

问1:重阳节所有的人都在高高兴兴与家人团聚、庆祝节日。我们的词人在这一天又是何种心情呢?词作中哪个字指明了这种心情?

明确:愁。(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

问2:请同学们紧扣“愁”字,结合词作说说自己的体会。

参考:

环境:薄雾浓云

重阳不阳,反倒是阴沉的天气,更衬得词人心情低沉阴郁。

景物:瑞脑金兽

这一句看似写物实则写人,描画了作者一个人无限凄凉地独坐窗边,呆呆地看着炉忠瑞脑慢慢烧完的形象,从而体现出词人孤独、无聊生活中无限的相思之意。

玉枕纱厨:描画了作者秋夜独眠的情景,一个“凉”字看出词人的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也只有失眠之人才能观察到夜半时分凉意慢慢渗透的温度变化,这种凉不仅是天气之凉,也是词人身体之凉,更是词人心境之凉。

时间:永昼、半夜、又

“永昼”“半夜”说明作者的愁思从早到晚一直萦绕着词人。

“又”说明作者独自过重阳已经不是一次了,词人的相思之长可见一斑。

活动:把酒、赏菊

重阳节词人依俗把酒赏菊,但词人喝的酒是闷酒、是愁酒,因此只能“愁更愁”。赏的菊虽有“暗香盈袖”,此时却只能让词人独自销魂。

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A、修辞:夸张、对比、比喻。以菊喻人,将人菊对比,说人比菊瘦。

B、意象:“黄花”即菊花,菊花在外形上淡雅清瘦,历来是君子之花,酷似作者清雅的品格;同时帘外“瘦”菊与作者体态相近,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因相思而日渐消瘦的体态。

C、意境:词人在重阳佳节之日,把酒赏菊却愈觉孤独愁闷,匆匆回到闺阁,此时正有瑟瑟秋风吹起,露出帘内思妇比帘外黄花还消瘦的身影。

D、情感:词人因愁而瘦,真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语)

补充赏析:

一则,以帘外黄花与帘内玉人相对比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似。

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

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与词旨相合,给人余韵绵绵之感。

名句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五、总结

《醉花阴》一词,以“愁”字开篇,以“瘦”字结尾,贯穿全词始终是词人的孤独愁绝,正因此,全词无论是天气还是景物,无论是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还是帘外黄花都染上了词人的一抹愁苦。通过景物、活动作者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思表现得具体可感。

六、作业背诵词作

【板书设计】

重阳

佳节

环境:薄雾浓云

时间:昼、夜、又

活动:把酒、赏菊

反思:

这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课,从开始的摸不着头脑到后来理清思路,形成初稿,进行实践,针对问题进行修改,最直至终呈现,其中所花费的功夫不可谓不大。我希望能从中体现我的教学特色,希望能与学生共同营造活跃的课堂,然而希望毕竟只是希望,教学本就是不完美的艺术,况且这还只是我的初次登场。不过正因如此,不完美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

问题:

讲课时,语速过快。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了,我一向说话就快,不过这不应该成为我的推辞,既然选择了教学,以后还得好好扳一扳这个问题。语速快在本课教学中最明显的便是对词人的介绍,介绍时不用将ppt说一次,宜以口语化、通俗的句子将其中重点进行复述。

教学设计中枝叶太多。比如:“说重阳”这一环节与课文联系不大,虽是考虑为活跃课堂而设置的环节,但也不宜伸展太开,点到重阳习俗和重阳诗歌便已经足够。另外,李清照是宋代词人这一知识点可模糊处理。

知识点有遗漏。比如:“瑞脑销金兽”、“玉枕纱厨”和“有暗香盈袖”几句未做分析。

ppt展示问题:A、名词需要稍作解释。比如:“易安体”、“金石”。B、知识错误:“销魂”的“销”字误写为“消”。

板书设计。因最后总结有《醉花阴》一词,以“愁”字开篇,以“瘦”字结尾一句,宜将“愁”字写在大括号前,“瘦”字写在大括号后,如此才能体现出前后呼应。

课堂应变不够灵活。在“词作中哪个字指明了这种心情?”时,学生并未如我此前所料答出“愁”字,而是答了“凉”字,当时处理有些乱,又接着问了一句“‘凉’字是写感受还是写心情”这个问题有些多余,不如处理为“词人为何而凉?词中是否有明示。”

有一些拖堂,在最后时了一点作文的拓展,当时时间已经不够,由老师口述完成即可,或省去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齐读一遍,效果更好。

成功:

设计思路清晰、脉络分明。用分角度的方法,学生能很明确地把握词作中愁思的表现。

诵读比较成功,学生在经过老师范读和录音范读后,能做出一定改善。

第二篇:醉花阴教学反思

李清照的两首词,一首是《醉花阴》,另外一首是《声声慢》,这是我登上讲台后讲的第一堂课。应该说,讲的还是比较顺利的,我想这与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十分不开的。首先我是将这两首词,自己认认真真的好好研究了一下,能够有感情的背诵这两首词;其次我参考了很多比较优秀的教案,从中对自己没有能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对自己的读法进行了纠正,以及其他知识环节进行了补充;第三,在把正式的教案拿给指导老师看之前,我与小组同学进行了磋商,让他们对我的教案提意见和建议,自己修改。然后才拿给指导老师看;教案通过之后,我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演习,直到自己能够完全熟识上面的每一个环节,无论哪个方面在正式上课前我都能说出个甲乙丙丁出来。《醉花阴》我用的是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适机点拨法;《声声慢》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法。在正式的课堂中,整个课堂进行的循序有进,我想这与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十分不开的。在课堂是,可能是讲课紧张吧,我对“佳节又重阳”的“又”字,“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永”字分析掉了,后来等到第一个课时结束的时候,我才想起来,于是我巧妙的安排,做了一个调整,加入了一个课堂质疑环节,结果如想象当中一样,没有一个人有疑问,所以我只好自己问了。也就正好,把自己讲漏掉的两个知识点又补充了进去,第三个方面,我想谈谈,这次教学重点一个发现。那就是无论自己准备的多么的充分,有可能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事情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的活跃的。因而,我们应该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或许比我们单纯上自己讲给学生的更多。刚刚说到了,对于那个教学质疑的环节,虽然没有同学课堂提问,但是课下还是有学生给我出“难题”了。她问道:“老师,我在有些参考书上看到的“佳节又重阳”是说的中秋节后又重阳节,这个又到底是什么含义呢?”幸亏自己当时灵机一动,才说出这样的话:“当然也可以那样理解。但是你想想,哪种理解更好,哪种理解更能够体现此人清照的那种思念丈夫的愁苦?”当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后来我又下来查找资料,了解到“佳节”的出处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在很多的诗词作品中,佳节指代重阳节的比指代中秋节的多,因此后来我又给问我学生的问题补充了这个答案。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必须。另外呢,《声声慢》呢,我上的是一节讨论课,其中有两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学生的智慧。针对上片我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乍暖还寒”好还是“乍寒还冷”好,我自己设计的答案呢,主要是围绕这个天气的变化来答的,结果学生们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不仅有天气的变化这一层,而且还从南渡前后此人的情感角度来思考,真的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这比我仅仅简单的从一个方面来思考更加的全面、合理。在下片当中,我提的这样一个问题,也同样遭到这种待遇,就是针对“大雁”这种意象的理解,我设计的答案主要是大雁是一种候鸟,能够南来北往,而词人清照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能够回到家乡。从而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一种感慨。我的学生们不仅结合词人的身世谈到了我说的这个方面,还运用典故“鸿雁传书”来说这只大雁就是以前为自己和丈夫传书的大雁,从而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深深怀念之情。这也是初次登上三尺讲台我的一些感悟:课前充分准备;课中灵活多变;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将课堂还给学生。我想只要我做到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再多的困难,我也会处理的很好。这就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醉花阴教学反思

(二)昨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李清照的《醉花阴》,教完之后得在导入和诵读这两个环节作了一点思考。

一、导入与新授环节要紧密结合《醉花阴》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作品,主要写对丈夫的思念,词的主旨不难理解。我设计用邓丽君演唱的李清照词《一剪梅》导入,试图带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进入词作的赏析。随着音乐的响起,我把《一剪梅》词的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学生对词的内容很感兴趣,甚至有个别学生跟着一起小声哼唱。学生们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这个情境的设置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她们了解的李清照,学生回答出李清照的词分前后期,两个时期的词风是不一样的,应该说学生在她们知识的范围内能答道这些也是很不错的,我于是对李清照的前后期词风进行了总结,围绕她的人生经历讲了很多,等到进入本课学习时原本营造的相思氛围已经一扫而空了。回过头来看,我想在导入之后就直接引入李清照爱情词及她早期的人生经历,进入本课的学习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因为本课属于前期词作,内容上并不复杂,后期凄惨的人生经历、背景不介绍对本课也没有影响,这些课后还可以再补充。导入的作用一般是为了引入新课,好的导入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一堂好课必然会有一个精彩的导入,有了好的导入还必须和后面的环节紧密联系,不然就会失掉作用。

二、诵读的作用及策略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诵读,诵读对学生在理解诗词感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堂课我都会留一定的实际让学生诵读,往往只是请一两位同学起来示范或听名家朗诵,这样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今天课上我想能否尝试用诵读带动内容的讲解呢?于是我让学生先自由朗读,学生不是很投入。于是我请一位同学范读,读完之后我请其他同学点评,再让点评的同学自己示范,努力读出其中的哀怨和悲伤。其中有学生点评的较好,如“半夜凉初透”句,“凉”字稍重一些,后面“初透”轻缓似轻轻带过却给人一种凉意。“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停顿时间要相对长一些,读出一种不忍面对的孤独,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无奈之情。经过几个回合的点评和范读,学生对词的感情有了比较好的把握,齐读时有了情感,再也没有人笑了。我看到在互评互读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比以往单个人读教师点评要高出许多。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多读,对作品读的多了,读出了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古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此言得之。

第三篇: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朱巷中学 查广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2、疏通词意,理清思路,通过意象和意境把握作品情感。

3、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有感情诵读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意象,感知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⑴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作品。⑵播放示范朗诵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词的情感和节奏(3))学生比赛诵读、齐读,加深感受。

2、情境教学法:

通过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词 的理解。

3、问答法:

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完成词的学习,培养学生思考 和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元代伊士珍《琅嬛记》记载故事导入

二、知识积累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多写离情别绪,反映少女、少妇优越闲适的生活和相思的情怀

闲愁、离愁--风格清丽婉转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浣溪沙》等。

南渡后:因国破家亡夫死,流落异乡,多写故土之思与流离之苦

浓愁、哀愁--风格沉哀凄苦《武陵春》《永遇乐》《鱼家傲》等。

三、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作品,分析作品创作时期,明确情感类型。教师指导诵读,学生深入诵读。

四、合作探究

1、品读意象

意象

情感

薄雾 浓云

------沉闷

压抑

愁绪 瑞脑 金兽

------百无聊赖

玉枕 纱橱(重阳)------孤独 寂寞 相思 酒(重阳 黄昏)

------愁

帘 西风

------愁绪 失望 黄 花

------忧愁

总结:作者通过对生活中不同场景的描绘,表达出了对丈夫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以及由相思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及百无聊赖之情。

2、佳句品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瘦”运用了比喻和夸张修辞,生动具体的刻画了人物形象。

2、“瘦”子与首句中的“愁”相呼应,愁是瘦的因,瘦是愁的果。

3、“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集中形象地体现了愁。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五、课堂小结

以李清照其他的词作小结,并播放歌曲《醉花阴》

六、作业设置

使用“秋雨

庭院

树叶

人”四个词语写一段表现愁思的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七、板书设计

醉花阴

一、知人论世

二、意象---意境

薄雾......黄花------相思、孤独寂寞、百无聊赖

八、教学反思

第四篇: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张文波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时候学习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吗?还会背吗?齐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生答。

没错,这首词写的是她少女时期的生活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宜人。让人不由得想随她一道荷丛泛舟,沉醉不归。那么,李清照所有的作品的感情基调都是如此轻快明丽的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醉花阴》,再次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课件1:醉花阴)

二、初读悟“愁”

1、下面,请同学们将词自由朗读两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字音,争取读得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注意节奏,力争读得通顺。

读完请一个同学试读,其他同学从读音和节奏方面进行点评。

2、齐读全词。

3、我发现同学们读这首词读的比较低沉,能说说原因吗?

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原因。

4、如果我们要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感情,会是哪一个字?

明确:愁(词眼)(板书1:愁)方法指导:愁就是这首词的“词眼”。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词眼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5、词人为何而“愁”?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这首词,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佳节又重阳。——有何弦外之音?(读一读,品一品).对于像中秋和重阳一类的佳节我们会怀着这样的心情?“又”说明什么?(独自一人过节不止一年了;有复杂的情感,不希望重阳节的到来。)

背景1:李清照十八岁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赵明诚历任州郡行政长官,是金石收藏家和考据家。李清照与丈夫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常一起校勘金石,鉴赏书画,唱和诗词,夫妻婚后生活融洽。

《醉花阴》写于夫妻俩婚后不久。其时,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因思念远行的丈夫,在重九当日,便写下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课件2:背景1)

请一个同学来读背景材料。

三、朗读析“愁”

1、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诗歌,想一想:你具体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种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课件3:你具体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种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1)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给人什么感觉?(惆怅凄凉,寂寞无聊,让人伤感)你有没有觉得这句词里哪个字特别传神?(永:时间难熬,独守空闺,度日如年,何时才是尽头啊!)

(2)瑞脑消金兽 . “消”字怎么理解?(消融)为何要写香炉里的香料?(1、闺中少妇百无聊赖,盯着香炉,看着香料渐渐燃烧,岂不见出作者的寂寞无聊。

2、香炉的香烟弥漫,飘散,自己的心情也跟着飘忽,没有着落。)

(3)佳节又重阳 . 重阳是什么日子?亲人团聚,登高,赏菊。有什么弦外之音吗?——如此佳节,丈夫不在身边。(每逢佳节倍思亲)

(4)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玉枕纱厨”给你什么感觉?什么时间?(半夜,孤枕难眠)你特别会注意哪一个字?(凉:身凉,心凉)

(5)东篱把酒黄昏后 .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这不挺好的吗?重阳佳节,菊园独酌,多有闲情雅致呀!(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有暗香盈袖 ..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①意象解析:

西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黄花本身没有什么人格象征意义,在古代诗词中多用凋零的黄花来创设一种深秋悲凉冷清孤寂的意境,这里的黄花,指的是菊花。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李清照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李词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消魂,创意极美。

②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消魂,多么生动形象啊!我们脑海里所积累的用这样形象的方式表现“愁”的名句有哪些?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③你觉得哪个字特别传神?“瘦”!“瘦”的解析:

因“瘦”有三词句最为脍炙人口,李清照因此被戏称为“李三瘦”。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可谓万般情语皆有“瘦”。(课件4:李三瘦)

小结:全词只一个愁字,却无处不见愁绪,无处不见愁情,词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词人将她丰富真挚的情感寄托在了这些意象上,从而达到了寓情于物,托物言志的效果。(课件5:意象)因为诗人心中有愁情,所以她笔下的诸多意象也都穿上了一件“愁”的外衣。

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读出这种愁情来吧。

四、再读品“愁”

1、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来示范读一读这首词,(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调动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说说你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配乐范读,读后请同学说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2、听着同学们的描述,一个独守深闺的孤独寂寞的思妇似乎就在 我们的眼前,万家团圆的重阳佳节,词人只能“东篱把酒黄昏后”,这杯酒是什么味道啊?(苦)此时此刻,她会想些什么?

(1)3-4个同学谈后,设问引导:

①如此重阳佳节,李清照夫妇以前是怎样的生活状态?这杯酒里有什么味道?(回忆)

②丈夫此时不在眼前,而是身在他乡?这杯酒里有什么味道?(思念、憧憬)这种思念是一种什么味道?(幸福)

③如果身处异地的丈夫看到这首次,他会是什么感觉?这又是一种什么味道?(幸福)

3、进行《醉花阴》和《武陵春》的对比阅读,比较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课件6:《醉花阴》《武陵春》)

预设:都是写愁,但“愁”的程度不一样。(2)插入相关背景介绍。

背景2:靖康之变破坏了她的美满生活,夫妇随宋室仓皇南渡,避乱江南。不久赵明诚去世,他们苦心搜集的金石书画也在流亡途中丧失殆尽。李清照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凉孤苦的生活中度过了晚年。由于一连串变故,她的性格也由开朗变得忧郁,在词作《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等词中得到体现。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课件7:背景2)

小结:如果说《武陵春》、《声声慢》表现的是一种绵绵无尽的,深深的,浓浓的愁的话,那么《醉花阴》表现的是什么愁?《一剪梅》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课件8: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醉花阴》之“愁”: 百无聊赖的闲愁、重阳独酌的清愁、刻骨相思的离愁。

(板书2:思念、回忆、憧憬、幸福——闲愁)

(4)下面,请大家读出这种感伤而不绝望的味道来。

五、课堂小结

一杯浊酒,几多滋味。事实上,李清照的作品无论是写少女情怀,思妇幽怨,流离凄苦,亡国悲愤,无不充溢着真挚的情感。当我们蓦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把酒黄昏”的乱世美神。下来之后,多去读一读她的作品吧,你定会沉醉不知归路的!

第五篇: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安徽省桐城二中 占淑红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李清照、赵明诚情投意合、琴瑟和谐,怎奈明诚宦游在外,清照独守空闺,在佳节又至,人却天各一方之际,清照借词抒情,以慰相思之苦。这首玲珑的小词,选取“永昼”“半夜”“黄昏”三个特定的场景,通过对景物、心理、动作的细节描绘,抒写了一个闺中少妇的孤独寂寞以及刻骨的相思之愁,但这种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非“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

李清照,学生并不陌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两词在初中阶段均已学过,想来学生对李清照婉约的词风以及她南渡前后的经历应该有所了解。但对于“易安体”的特点、以及词中所体现的人性人情美恐了解较少,另外,对课标中所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能否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和作者产生共鸣,也还是个问题,因此,这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

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创设诗境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

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

2.自主评价

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

4.教师范背

三、思读:体会意境美 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

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边总结边板书)这种愁我们在“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中感受过,在“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体味过,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遥想过,在“你寂寞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领略过,甚至我们在恋爱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发现过。这种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诗歌、也是一切文学作品穿越时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

温馨提示:鉴赏古诗词要发挥想象、借助联想和类比,调动生活积累,以便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选用词中意象,拟写下联:

上联:愁满佳节,永昼难熬夜初凉;

参考答案:酒对东篱,西风消魂人空瘦。

4.当堂背诵

四、品读,领略语言美

1.师:好的诗词,往往一词立骨,一语传神。你认为最能体现这首词神韵的是哪个词或哪个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准备:

“永”:即“长”。时近重阳,已白日渐短,作者却以为长,可见百无聊赖之感,寂寞孤独之深。

“又”:佳节又至,而人依旧天各一方,可见离别时间之长,令人不堪忍受。

“薄雾浓云”:勾画出重阳节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沉郁的气氛。此为环境烘托愁情。

“把酒”:两人对饮,方有雅趣,可现在花间独酌,形单影只,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泪呀!此为用细节写愁。

“销魂”:直抒胸臆,点明刻骨相思。

温馨提示:读书切忌在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诗词鉴赏要注意咬文嚼字,揣摩感情。

2.师: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穿插课后习题中《醉花阴》的故事,)请问,这三句好在什么地方?请自主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并交流。

教师准备:以“黄花”自喻,让人联想起少妇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烘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韵丰富。而“瘦”呼应上阕的“愁”,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而人瘦胜于花瘦,最深挚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温馨提示:分析名句从修辞、情感角度阐述,还要有篇的意识。

3.师:离别本关夫妻双方,为何明诚苦思冥想、废寝忘食三昼夜写出来的诗词却不及易安三句?

明确:清照重阳独酌,切身感受,有感而发,明诚则代人立言,难免隔靴搔痒。再加上清照终身未育,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与明诚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势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忧,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诚要复杂得多呀!正如鲁迅说:“从血管里喷出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4.细心的同学或许已经发现,“永昼”难捱,“半夜”凉透,“黄昏”把酒,这时间似乎错乱,这是为什么?

小结:说明清照思夫并非一时一事,而是常事。错乱的时间像个小小的窗户,让我们看到长久以来郁积在她心头的相思,这就像李煜的“春花秋月”。所以,读诗要从无疑处生疑,才能见人之所未见。在明诚宦游莱州、淄州期间,清照独居青州,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表达相思愁苦的诗词,你知道的有哪些?

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耦香残玉簟秋》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温馨提示:诗词背诵积累要有整合意识,冰糖葫芦式的记忆效果更明显。

5.读了这些闺情词,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吗?

小结:词风婉约,多用白描,语言清丽浅近,意境自然浑成,后人谓之“易安体”。

——在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一女子能如此大胆直白地表达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温馨提示:理解诗歌要学会由个性到共性,由个别到一类,以收举一反三之效果。

五、比读,鉴赏情感美

1.李清照是写愁的高手,她笔下的愁因时而异,姿态百出,异彩纷呈但都哀婉动人。其词集《漱玉词》收词40多首,“愁”字竟出现15次,愁词多至近10首。分析《武陵春》中的愁和这首闺情词中的愁有何不同?为何不同? 小结:这两类词写于不同时期。李清照一生经历以宋室南渡为界,前期书香门第给了她良好的文化教养,与赵明诚琴瑟和谐让她饱尝幸福,所以此时虽愁,但还有诗酒自娱的闲适,还有暗香盈袖的浪漫,这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闲适之愁。后期,国家风雨飘摇,丈夫先她而去,她只身一人颠沛流离,漂泊江南,此时正值暮春,断红狼籍,徒留尘香,这愁是惨痛而凄绝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离别之怨、相思之苦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武陵春》是典型。解读诗词,应学会知人论世。

六、扩读:明了丰盈美

1.李清照是北宋词坛婉约词之宗,然其亦有豪放之作,说说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放风格的诗词。

2.出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夏日绝句》,并说说这两首诗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小结:《夏日绝句》中忧国之念,恢复之志,不下陆游《书愤》,显示其性格刚烈一面。在《渔家傲》中,词人通过神奇瑰丽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太空,不顾“路长”“日暮”,在九万里风的推动下,泠然作海外行。反应了李清照不满现状,要求打破沉闷狭小生活空间的愿望。虽然词中没有出现象《乌江》诗的直语豪言,但我们能感受到李易安不逊须眉的那份飒爽豪气,梁启超就说“此绝似苏、辛派”。

小结:西谚云,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任何一个出色的作家,他都不会只有一种风格。豪放如“大江东去”的东坡者,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婉约。清照也具有这种刚柔相济的美。

温馨提示: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诗歌风格,避免以偏概全。

七、学法小结

1.深情诵读,吟咏诗韵;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含英咀华,领略语言;

4.分析手法,以明技巧;

5.知人论世,以明其本。

八、小结课堂

梁衡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诚哉斯言,清照之美,美在其刚柔相救济的诗词,美在其真挚动人的情感,美在其冠绝一时的才情,更美在其大胆追求自我的执着以及面对黑暗的铮铮铁骨。斯人已没,而其留风余韵必将泽被后人。

九、作业布置

1.课下搜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诗词,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重点探讨其内容、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写一篇鉴赏小论文。(选做)

2.几年前,有教授出书——《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声称李清照好酒,德行有亏。请你搜集并研究她的和酒有关的诗词,然后作一回应。(选做)

3.课外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加深对李清照的了解。(必做)

十、教学反思

一堂课,一首小词《醉花阴》到底应该带领学生学什么?这是我考场上拿到考题后思考的首要问题。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突然,灵光乍现,这个问题浮现在我脑海中。对!用教材教!于是,就有了这个“一堂课,一首词,一个人,一种类型”的设计思路。所以,我积极主动地开发出自己的教学内容:我要教的不是这首词本身,而是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全面了解李清照其人其作。另外,新课标强调诗词学习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了点评的环节。而比较阅读,对赵明诚不敌李清照的思考,既是为了了解李清照不同时期词作特点,同时也为了落实探究能力的发展。而实际的教学效果也表明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创新”方面有所发展。“应用拓展”的能力则希望在完成习题时得到加强。

下载《醉花阴》中学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醉花阴》中学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 刘晓武 【设计思想】 1. 文本维度。 这首词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 《醉花阴》弥漫着......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一、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1、基础知识:①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 ②疏通词意,理清思路。 2、基本技能:通过意象和营造的意境体会词人的......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词作描写的基本内容和传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酒”“......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2、疏通词意,理清思路,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 3、把握词人的思想......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4、分析词中的意象。教学重点把......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第五高级中学 王艳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

    九年级《醉花阴》教学设计

    九年级《醉花阴》教学设计 九年级《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该词的情感; (2)了解并把握李清照的创作分......

    醉花阴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醉花阴》教学反思昨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李清照的《醉花阴》,教完之后得在导入和诵读这两个环节作了一点思考。 一、导入与新授环节要紧密结合 《醉花阴》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