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进行课堂观察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5:3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这样进行课堂观察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这样进行课堂观察教学反思》。

第一篇:我这样进行课堂观察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对于听课者来说,见仁见智。听课的人不同,所发现的深层意义也不同。笔者在工作中经常参与听课活动,每次听课都力求敏锐地透视课堂,发现隐含在现象背后的思想与观念。

一、从关注环节到关注细节

以往听课,我关注的往往是教学环节,记录的都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而对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的细节却很少关注。经过多次实践后,我开始关注细节,尤其是观摩水平较高的执教教师的活动,其教学风格往往就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听课时我有意将细节放大,细细地品味。我特别关注教师与幼儿的对话,将特别精彩的互动形式记录下来,事后反复琢磨和推敲。

二、从关注他人到关注自身

课堂观察,观察的是他人的教学现状,反思的是自己的教学行为。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生发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持续的教学行为改进,本身就是课堂观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一个善于进行课堂观察的教师,记录的常常是自己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种反思自己教学的自觉性,有了这样的自觉,我们的眼睛就会变得敏锐起来。

三、从关注现象到追寻意义

我们听课,往往会局限于就课论课,就现象论现象,停留在浅层次的探讨。对于一个教学现象,我们常常会陷入见怪不怪的误区,对一些教学顽疾缺乏深刻的批判,更缺少对改进对策的思考。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更多的是进行批判意义的观察,注重具有教学本质意义的追寻,对于那些熟视无睹的教学现象,能真正予以解剖并探询问题的根源及变革的策略。

如,两位教师同时进行一个主题“互相帮忙真快乐”,所选题材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而两位教师却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甲采用的是情景表演,让幼儿在几种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先体验互相帮忙的快乐,再引申到社会,关心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教师乙在活动中主要采用了故事教学,让幼儿在理解故事情节中理解帮助别人的快乐。从表面看,两位教师的设计似乎都合情合理,但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教师甲组织的活动中,幼儿留下很多的惊喜:幼儿的合作由生疏到默契,互相帮忙由激发到自发,合作的快乐体验洋溢在笑脸上,表现在温柔的话语间和灵巧的小手上。而教师乙组织的故事教学中,一些幼儿只对欣赏故事感兴趣,而到了提问环节对教师简单枯燥的谈话不感兴趣,东转西看……比较两位教师采用的方法,一个重体验,一个重说教。从幼儿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甲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真正“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悟”,体现了问题来源生活,体验针对生活,教育服务生活,值得推广和学习。而教师乙的故事教学在活动的后半部分,如果设计一些相关的体验活动,效果会更好。

可见,对教学意义的思考和追寻,促使我们在理性与实践上获得新的认识、新的提升,从内心培植起一种研究、探求的眼光与意识。

四、从关注成效到关注问题

很多教师在听课时,往往只关注课堂的实际效果,而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对发现的问题虽能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但是没有系统和深刻的分析总结,只是一种不自觉的研究行为。如在绘画活动“跳动的灵感”中,教师给每个幼儿准备了大圆桌一样的大白纸,首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上面画“意愿黑白画”,再根据教师的口令向一定的方向进行身体移动,在别的小朋友的画上进行添画和创作。接着,让幼儿用水溶性颜料进行涂色,最后用水刷开。乍一看,这种绘画活动形式新颖,幼儿创作的效果确实不错。很多听课教师在旁啧啧称赞。

而我却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两名幼儿很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画,但面对老师的指令,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在自己的画上面乱画,流露出很生气但又无可奈何的表情。几次轮换后,一些幼儿拿到别人的画后,不假思索就随意乱画。不难发现:在教师的眼里,幼儿成了没有一点自由和主动性的“机器人”,完全在教师的高控制下作画;幼儿完整的构思、美妙的想法常被教师的突然的换位指令“快”打断,应对教师反复提醒的“快”,幼儿没有时间对别人的画进行认真思考和创作,只能做简单和随意的认同。而所谓的添画,也是胡乱的不负责任的添加。虽然带班教师很自信绘画形式的创新,但她忽视了对幼儿的观察,以及幼儿绘画艺术心理的尊重和理解。我觉得有些不妥,事后我把我的想法跟这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并且提出了改进的方法:给幼儿创作的时间延长,让幼儿自由选择同伴的作品进行添加,允许幼儿不换位继续创作自己的作品。这位老师采纳了我的建议,对活动设计进行改进,如:换位的信号也由原先的“快”字,改为了舒缓的音乐,让幼儿在规定的空间里主动调整自己的计划,合理安排自己。

第二篇:教学反思:我这样进行课堂观察

教学反思:我这样进行课堂观察

教学反思:我这样进行课堂观察

课堂教学,对于听课者来说,见仁见智。听课的人不同,所发现的深层意义也不同。笔者在工作中经常参与听课活动,每次听课都力求敏锐地透视课堂,发现隐含在现象背后的思想与观念。

一、从关注环节到关注细节

以往听课,我关注的往往是教学环节,记录的都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而对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的细节却很少关注。经过多次实践后,我开始关注细节,尤其是观摩水平较高的执教教师的活动,其教学风格往往就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听课时我有意将细节放大,细细地品味。我特别关注教师与幼儿的对话,将特别精彩的互动形式记录下来,事后反复琢磨和推敲。

二、从关注他人到关注自身

课堂观察,观察的是他人的教学现状,反思的是自己的教学行为。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生发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持续的教学行为改进,本身就是课堂观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一个善于进行课堂观察的教师,记录的常常是自己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种反思自己教学的自觉性,有了这样的自觉,我们的眼睛就会变得敏锐起来。

三、从关注现象到追寻意义

我们听课,往往会局限于就课论课,就现象论现象,停留在浅层次的探讨。对于一个教学现象,我们常常会陷入见怪不怪的误区,对一些教学顽疾缺乏深刻的批判,更缺少对改进对策的思考。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更多的是进行批判意义的观察,注重具有教学本质意义的追寻,对于那些熟视无睹的教学现象,能真正予以解剖并探询问题的根源及变革的策略。

如,两位教师同时进行一个主题“互相帮忙真快乐”,所选题材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而两位教师却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甲采用的是情景表演,让幼儿在几种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先体验互相帮忙的快乐,再引申到社会,关心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教师乙在活动中主要采用了故事教学,让幼儿在理解故事情节中理解帮助别人的快乐。从表面看,两位教师的设计似乎都合情合理,但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教师甲组织的活动中,幼儿留下很多的惊喜:幼儿的合作由生疏到默契,互相帮忙由激发到自发,合作的快乐体验洋溢在笑脸上,表现在温柔的话语间和灵巧的小手上。而教师乙组织的故事教学中,一些幼儿只对欣赏故事感兴趣,而到了提问环节对教师简单枯燥的谈话不感兴趣,东转西看……比较两位教师采用的方法,一个重体验,一个重说教。从幼儿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甲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真正“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悟”,体现了问题来源生活,体验针对生活,教育服务生活,值得推广和学习。而教师乙的故事教学在活动的后半部分,如果设计一些相关的体验活动,效果会更好。

可见,对教学意义的思考和追寻,促使我们在理性与实践上获得新的认识、新的提升,从内心培植起一种研究、探求的眼光与意识。

四、从关注成效到关注问题

很多教师在听课时,往往只关注课堂的实际效果,而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对发现的问题虽能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但是没有系统和深刻的分析总结,只是一种不自觉的研究行为。如在绘画活动“跳动的灵感”中,教师给每个幼儿准备了大圆桌一样的大白纸,首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上面画“意愿黑白画”,再根据教师的口令向一定的方向进行身体移动,在别的小朋友的画上进行添画和创作。接着,让幼儿用水溶性颜料进行涂色,最后用水刷开。乍一看,这种绘画活动形式新颖,幼儿创作的效果确实不错。很多听课教师在旁啧啧称赞。

而我却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两名幼儿很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画,但面对老师的指令,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在自己的画上面乱画,流露出很生气但又无可奈何的表情。几次轮换后,一些幼儿拿到别人的画后,不假思索就随意乱画。不难发现:在教师的眼里,幼儿成了没有一点自由和主动性的“机器人”,完全在教师的高控制下作画;幼儿完整的构思、美妙的想法常被教师的突然的换位指令“快”打断,应对教师反复提醒的“快”,幼儿没有时间对别人的画进行认真思考和创作,只能做简单和随意的认同。而所谓的添画,也是胡乱的不负责任的添加。虽然带班教师很自信绘画形式的创新,但她忽视了对幼儿的观察,以及幼儿绘画艺术心理的尊重和理解。我觉得有些不妥,事后我把我的想法跟这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并且提出了改进的方法:给幼儿创作的时间延长,让幼儿自由选择同伴的作品进行添加,允许幼儿不换位继续创作自己的作品。这位老师采纳了我的建议,对活动设计进行改进,如:换位的信号也由原先的“快”字,改为了舒缓的音乐,让幼儿在规定的空间里主动调整自己的计划,合理安排自己 的进度等。在改进后的课堂,我们看到了幼儿快乐的笑脸,幼儿在充分自主的环境下接纳同伴并享受着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由此可见,课堂观察是基于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和教学思想之上的。思想领先,思考才能深刻,行为才能改进。因此,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课堂观察的基点和最终目的。

第三篇:我这样进行跨拦教学

我这样进行跨栏教学

我所任教的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受山区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所限,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接触过跨栏跑教学,因而在高一年级跨栏跑的教学中,跨栏步仍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在深入分析跨栏步技术结构,全面调查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练习1 先摆放2—3个栏架,提出“用什么样的方法过栏所用时间最少”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尝试练习。目的:设疑,启迪思考,激发探究的兴趣。

练习2 针对上述练习中学生出现的跨越式跳高、拳腿式跳栏等错误,教师适时进行跨栏步教学示范,讲解动作要领,配合展示跨栏步图片,进行正误比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跨栏步正确概念。目的:形成动作表象,预防纠正错误。

练习3 原地摆动腿、起跨腿模仿跨栏步练习。把摆动腿、起跨腿动作技术要领分别归纳为抬(抬膝)、伸(小腿)、攻(前方)、压(大腿);提(提腿)展(外展)、拉(前拉)、跨(跨步)八个字,要求学生“口念”、“心想”“身做”。目的:意念想象,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运动技能的形成。

练习4 “坐栏”姿势压腿。模仿栏上动作坐地,异侧臂前摆,上体前压。目地:增强柔韧性、协调性,改进栏上技术。

练习5 ①行进间3步模仿跨栏步;②慢跑3步模仿跨栏步。目的:进一步感知动作,形成跑、跨初步结合。

练习6 ①摆动腿“攻墙”;②手扶墙壁,起跨腿提拉过栏。目的:提高摆动腿攻栏、起跨腿快速提拉过栏的动作质量。

练习7 按地面设定的标记中速跑进,按“3跑一跨”节奏跨“空栏”。目的:跑跨有机结合,初步形成过栏节奏。

练习8 分别以走步、中速、快速的形式跨“边栏”。方法:摆动腿栏侧抬伸攻压鞭打地面,起跨腿栏上提展拉跨剪绞过栏。目的:主要改进摆动腿攻过过栏后贴栏积极下压着地,起跨腿快速剪绞前拉过栏技术。

练习9 小步跑“栏中”摆动腿上抬前伸鞭打下压,起跨腿提展剪绞顺势向前大步幅拉跨。目的:增加过栏速度,稳定过栏后的第一步,为栏间跑和跨后继栏做准备。

练习10 用细软竹棍替代栏板,中速跨栏跑。目的:消除心理障碍,获得运动兴趣。

练习11 跨过2—3个低栏,宣讲跨栏步技评标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目的:熟练动作,激励不断改进和完善跨栏步动作技术。

练习12 跨栏比赛,技术讲评。目的:巩固成果,形成技能,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第四篇: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一、关于观察点的确定

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

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再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所能观察的。

二、做好记录工具的设计

第一,如何选择已有的观察记录工具? 第二,为什么要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第三,如何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

三、做好现场记录。

四、做好数据的分析与推论。

第五篇: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执教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法。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目前已发展为较为普遍的教研方法。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索等,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2)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观察主体可以是研究人员,也。可以是教师。有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要谋求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指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选择观察对象(是课堂运行状况)、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信息、呈现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和要求)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3)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改进策略。

(4)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团队成员: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课堂观察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团队成员多向互动的过程。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借助共同的课程观察,进行专业对话,促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所谓范式是指特定的学科共同体从事某一科学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认性,是可模仿的成功案例。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课堂观察是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和作用是相同的。(联系听课评价体系表)。

区别:观察的主体目的性不尽相同;观察的的目的性更强,是为了研究而观察,课堂观察使老师在听课时更有目的,更有研究性,而听评课有时是出于常态工作需要(如:每学期要求业务领导听课60节,中层干部40节,教师30节,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了解教情和学情等)。

规范化程度不同。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科学,更专业化。课堂观察需要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来确定观察行为,设计观察量表,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将课堂中的复杂教学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这样的听课不再盲目、随意。通过对教学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观察结果的反思分析推论,这样的评课研讨也不再是模糊、粗略的,而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实证分析,对课堂诊断更准确,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观察更利于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焦点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改进策略或方式,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集约型和粗放型的区别)。

关注的内涵有所不同。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执教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形成合作分享的学校文化。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与课后会议。课前会议时执教者谈班级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设计思路和重难点的解决策略等,使听课者对研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围绕研究问题合作设计观察量表,这样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听课,呈现听课→观课→思课的转变;课中观察时听课教师分工对多个观察点进行记录与分析;课后会议时执教者围绕目标反思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听课教师则围绕观察点进行分析、反思、推论,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受益,每位老师都能从自己的观察点进行分析,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分析,教研活动氛围浓了,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关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堂观察的观察核心在学生,最要紧的是观察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多元目标的达成等。

2、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并为专业研究人员运用,专业研究人员深入课堂采集相关信息,观察课堂现象,进行课堂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揭示教学规律。广州市在十一五期间作为省级课题进行研究,并且解题(今天有的部分内容就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目前,这种研究方法也正在为一线教师青睐,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开展了课堂观察的本土研究。(公主岭)

3、实施条件

一是对观察者的观察技能要求

课堂观察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这是对观察者在专业技能与自身特质方面的要求。

二是课堂观察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如:购置用于观察的必需的视听设备等。

4、基本步骤(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解决认识问题)

1、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对学生而言)

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观察者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而言)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使教师学会课堂研究:课堂研究能力的改变。二是学会上课:教学实践能力的改变。课堂观察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如:通过长期的“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就善于提问;通过长期的“师生对话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长于“师生对话”,强化互动。三是学会教学: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指向“有效”,追求“有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实现改变。

此外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3、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对学校而言)

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教学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变得开放、民主与善于合作,这些变化会感染同伴,影响组织,进而使学校变成合作共同体的联合体。

三、怎样进行课堂观察(方法)

观察者要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必须明确以下10个问题。1.明确课堂观察,观察什么。2.研发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 3.建立一个课堂观察合作体。4.明确课堂观察的程序 或步骤 5有灵活有效的观察方法。6.课前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

7.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的问题。8.课后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 9.课堂观察的类型。10.课堂观察局限性 1.明确课堂上观察什么(观察主题)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学生、教师、课程和课堂文化,各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交错互动,浑然一体的。因此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观察的 “支架”。研究人员通常把课堂观察设计为四个度。即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学生怎么学,学的怎么样),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教师怎么教,效果怎么样),课程性质维度(关注的是教和学的内容,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Ke课堂文化维度(是指教师、学生、课程三者之间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

这四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成为课堂教学的抓手。从数量上看,课堂观察的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从“重点”上看,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

每个维度又由分为5个视角,共计20个视角,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5个视角。如教师教学维度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计68个观察点。如学生维度的达成视角由3个观察点组成。分别是:1.学生清楚本节课的目标吗?2.预设目标有多少人达成?3.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观察点为观察者立足“点”来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而整个框架又为观察者从“面”上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观察者观察课堂。

2.选择或开发课堂观察记录工具

课堂约有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而且每个观察点都在变化,这给课堂观察和记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工具。我们常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像机和课堂观察记录表。这里重点说课堂观察记录表。(重点介绍观察量表)

点击下载重点介绍观察量表

3.建立一个课堂观察合作体

这个合作体由观察者被观察者组成,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它的意义在于:(1)建立合作体有助于改变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

(2)以合作体为组织依托,可以使课堂专业化。合作体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对课堂观察活动赋予了新的意义。每个成员都默认组织归属,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规范而有序的进行课堂观察活动,避免了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从而使课堂观察更加专业。(3)、有固定的合作群体,使课堂观察更有动力,更加持续。课堂观察对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是“持久战”,不要期望一两次观察就能实现各自的需求,它需要双方保持长期的合作,才能获得双赢。

4、明确课堂观察的步骤

课堂观察的主要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1)、课前会议。是指在课堂观察之前,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被观察者说课。主要围绕五方面展开:(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重难点。(3)说学情。(4)说教法、说学法。(5)说教学设计即教学流程。

第二、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解答。第三、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第四是准备观察工具等相关事宜。为后续的行为奠定基础。课前会议最好在开课前一天举行。(2)、课中观察。指进入课堂,依照课前计划,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记录。观察者进入观察现场后,依据所分任务,所选择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准确地记录信息及思考。所采集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关系到课后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课中观察是整个观察活动的主体部分。

(3)课后会议。指观察结束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教学反思)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制定后续跟进方案的过程。课后会议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

第一 被观察者进行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1)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2)主要的教学行为都有效吗?

(3)教学中生成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对待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报告观察结果,要遵循四个原则:一要简明;二要有依据;三要有回应;四要避免重复。

第三 形成几点结论和改进的具体建议。结论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个人特色,即教学风格;三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第四结果呈现形式:口述、文本(形成观察报告)。

5、课堂观察的类型(方法)有哪些?课堂观察的方法是多样的,最常见的观察方法是目视法。

此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又分为以下类型。

(1)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及资料本身属性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2)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比如: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再比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和对他人的观察。例如:观察老师风格;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文本的开发;教学环节的设计(亮点);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教”与“学”;(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学生回答)情感升华;课堂组织的能力。(3)根据观察者的合作关系,可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与独立的课堂观察。(4)根据观察对象的选择,可分为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

(5)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

6、课堂观察的局限性是什么

(1)它只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2)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

(3)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作保障,还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执教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法。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目前已发展为较为普遍的教研方法。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索等,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2)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观察主体可以是研究人员,也。可以是教师。有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要谋求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指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选择观察对象(是课堂运行状况)、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信息、呈现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和要求)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3)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改进策略。

(4)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团队成员: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课堂观察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团队成员多向互动的过程。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借助共同的课程观察,进行专业对话,促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所谓范式是指特定的学科共同体从事某一科学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认性,是可模仿的成功案例。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课堂观察是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和作用是相同的。(联系听课评价体系表)。

区别:观察的主体目的性不尽相同;观察的的目的性更强,是为了研究而观察,课堂观察使老师在听课时更有目的,更有研究性,而听评课有时是出于常态工作需要(如:每学期要求业务领导听课60节,中层干部40节,教师30节,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了解教情和学情等)。

规范化程度不同。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科学,更专业化。课堂观察需要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来确定观察行为,设计观察量表,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将课堂中的复杂教学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这样的听课不再盲目、随意。通过对教学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观察结果的反思分析推论,这样的评课研讨也不再是模糊、粗略的,而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实证分析,对课堂诊断更准确,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观察更利于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焦点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改进策略或方式,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集约型和粗放型的区别)。

关注的内涵有所不同。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执教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形成合作分享的学校文化。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与课后会议。课前会议时执教者谈班级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设计思路和重难点的解决策略等,使听课者对研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围绕研究问题合作设计观察量表,这样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听课,呈现听课→观课→思课的转变;课中观察时听课教师分工对多个观察点进行记录与分析;课后会议时执教者围绕目标反思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听课教师则围绕观察点进行分析、反思、推论,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受益,每位老师都能从自己的观察点进行分析,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分析,教研活动氛围浓了,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关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堂观察的观察核心在学生,最要紧的是观察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多元目标的达成等。

2、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并为专业研究人员运用,专业研究人员深入课堂采集相关信息,观察课堂现象,进行课堂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揭示教学规律。广州市在十一五期间作为省级课题进行研究,并且解题(今天有的部分内容就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目前,这种研究方法也正在为一线教师青睐,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开展了课堂观察的本土研究。(公主岭)

3、实施条件

一是对观察者的观察技能要求

课堂观察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这是对观察者在专业技能与自身特质方面的要求。

二是课堂观察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如:购置用于观察的必需的视听设备等。

4、基本步骤(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解决认识问题)

1、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对学生而言)

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观察者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而言)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使教师学会课堂研究:课堂研究能力的改变。二是学会上课:教学实践能力的改变。课堂观察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如:通过长期的“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就善于提问;通过长期的“师生对话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长于“师生对话”,强化互动。三是学会教学: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指向“有效”,追求“有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实现改变。

此外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3、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对学校而言)

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教学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变得开放、民主与善于合作,这些变化会感染同伴,影响组织,进而使学校变成合作共同体的联合体。

三、怎样进行课堂观察(方法)

观察者要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必须明确以下10个问题。1.明确课堂观察,观察什么。2.研发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 3.建立一个课堂观察合作体。4.明确课堂观察的程序 或步骤 5有灵活有效的观察方法。6.课前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

7.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的问题。8.课后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 9.课堂观察的类型。10.课堂观察局限性 1.明确课堂上观察什么(观察主题)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学生、教师、课程和课堂文化,各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交错互动,浑然一体的。因此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观察的 “支架”。研究人员通常把课堂观察设计为四个度。即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学生怎么学,学的怎么样),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教师怎么教,效果怎么样),课程性质维度(关注的是教和学的内容,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Ke课堂文化维度(是指教师、学生、课程三者之间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

这四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成为课堂教学的抓手。从数量上看,课堂观察的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从“重点”上看,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

每个维度又由分为5个视角,共计20个视角,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5个视角。如教师教学维度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计68个观察点。如学生维度的达成视角由3个观察点组成。分别是:1.学生清楚本节课的目标吗?2.预设目标有多少人达成?3.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观察点为观察者立足“点”来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而整个框架又为观察者从“面”上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观察者观察课堂。

2.选择或开发课堂观察记录工具

课堂约有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而且每个观察点都在变化,这给课堂观察和记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工具。我们常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像机和课堂观察记录表。这里重点说课堂观察记录表。(重点介绍观察量表)

点击下载重点介绍观察量表

3.建立一个课堂观察合作体

这个合作体由观察者被观察者组成,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它的意义在于:(1)建立合作体有助于改变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

(2)以合作体为组织依托,可以使课堂专业化。合作体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对课堂观察活动赋予了新的意义。每个成员都默认组织归属,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规范而有序的进行课堂观察活动,避免了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从而使课堂观察更加专业。(3)、有固定的合作群体,使课堂观察更有动力,更加持续。课堂观察对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是“持久战”,不要期望一两次观察就能实现各自的需求,它需要双方保持长期的合作,才能获得双赢。

4、明确课堂观察的步骤

课堂观察的主要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1)、课前会议。是指在课堂观察之前,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被观察者说课。主要围绕五方面展开:(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重难点。(3)说学情。(4)说教法、说学法。(5)说教学设计即教学流程。

第二、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解答。第三、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第四是准备观察工具等相关事宜。为后续的行为奠定基础。课前会议最好在开课前一天举行。(2)、课中观察。指进入课堂,依照课前计划,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记录。观察者进入观察现场后,依据所分任务,所选择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准确地记录信息及思考。所采集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关系到课后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课中观察是整个观察活动的主体部分。

(3)课后会议。指观察结束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教学反思)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制定后续跟进方案的过程。课后会议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

第一 被观察者进行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1)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2)主要的教学行为都有效吗?

(3)教学中生成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对待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报告观察结果,要遵循四个原则:一要简明;二要有依据;三要有回应;四要避免重复。

第三 形成几点结论和改进的具体建议。结论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个人特色,即教学风格;三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第四结果呈现形式:口述、文本(形成观察报告)。

5、课堂观察的类型(方法)有哪些?课堂观察的方法是多样的,最常见的观察方法是目视法。

此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又分为以下类型。

(1)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及资料本身属性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2)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比如: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再比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和对他人的观察。例如:观察老师风格;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文本的开发;教学环节的设计(亮点);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教”与“学”;(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学生回答)情感升华;课堂组织的能力。

(3)根据观察者的合作关系,可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与独立的课堂观察。(4)根据观察对象的选择,可分为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

(5)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

6、课堂观察的局限性是什么

(1)它只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2)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

(3)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作保障,还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

下载我这样进行课堂观察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这样进行课堂观察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观察”的反思

    对“课堂观察”发展的反思 通过文献述评可以发现,课堂观察在我国从研究者视野的理论探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再到作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工具,其实践角度的工具价值已逐......

    我期待这样的课堂

    我期待这样的课堂 用爱孕桃李,用心创明天,在爱的世界里,我带着爱的育人情怀走进了高新公开课的课堂。《减数分裂》将同学们带入了艺术的世界,他们用手中可爱的扭扭棒编制的染色......

    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有效课堂讨论

    如何进行有效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因此许多教师通常都会设置“讨论”这个环节。 我认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确因教学内容的需要必须要让学......

    反思我的课堂的教学

    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有效呢?陈时见教授的观点就是首先要明白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有科学而适宜的学习时间。要......

    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五篇范例)

    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周文叶 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 课堂观察作为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之途径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我是这样进行歌表演的-教学教案[合集]

    当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歌表演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就拿低年级而言吧。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识字不多,在学习唱歌时掌握歌词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常可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优美而又确......

    《我能这样做吗》教学反思(5篇)

    《我能这样做吗》教学反思 《我能这样做吗》教学反思教材P9内容主要是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通......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心得体会 为使我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增强业务能力,我校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松山区教研室的姚伟艳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报告,通过聆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