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这样进行《窃读记》的预习
我这样进行《窃读记》的预习
一、理解林海音的《窃读记》
暑期学习,预习必不可少。上周刚刚预习了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读书”,林海音、季羡林、尤安·艾肯、叶文玲等名人大家的阅读写作成长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在预习《窃读记》时,作者细腻的心理、动作描写,令我仿佛也进入了书店中一起“窃读”。
我太喜欢这篇文章了!我太喜欢“窃读”时候的林海音了!可是,她为什么要“窃读”呢?带着问题,我开始上网查找资料。
(1)林海音成长故事::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生于日本,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自幼在北京读书,在北京生活了30年,书香门第,但家庭几经辗转,父亲在年幼时去世。曾就读于女师,后进北京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即进北京《世界日报》当记者,还曾当过编辑、图书馆馆员。这些职业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使她能较深入地了解旧北京的社会风貌,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
(2)代表作:《城南旧事》(1960)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如,英子的奶妈宋妈)。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各地发起革命运动),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作者的其他作品,故事背景多为老北京,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从中流露出作者对昔日生活的眷恋和缅怀,以及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情感。
(3)窃读原因(在网络上没有找到窃读的准确原因,结合作者生平和《城南旧事》,我请教家长老师帮忙进行原因的分析和解读)林海音父母重视阅读和学习,父亲很严厉,曾因为林海音上学迟到狠抽过她。在生活中,父母不束缚孩子好奇求知的天性,如,林海音的母亲并不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教条,允许孩子们大胆体验、尝试游艺园。所以林海音从小热爱读书、思考探索、爱动手体验。但是家庭几经辗转,家境不是很稳定、富庶,不足以让林海音喜欢的每一本书都买回家。太喜欢读书的林海音就想尽办法去读更多更好的书,于是,就有了在书店“窃读”的经历。
带着对作者的理解,我在家里有感情的朗读了一遍课文,对其中的句子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能够读书、读自己想读的喜爱的书的满足感,这令作者快乐。但是,总害怕被店家发现“我”只看不买,认出是“蹭书的人”而被赶出书店,既掉面子也不能把书读下去。身体成长的需要,读书满足我们精神上对知识的需要。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和读书一样重要。吃饭能够满足身体成长的需要,读书满足我们精神上对知识的需要。文末的这句话点醒了我——无论你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吃饭和读书都是必须做的事情。例如林海音,因为她的父母爱书、老师爱书、身边的朋友伙伴爱读书,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林海音耳濡目染了对书籍、对知识的渴望、想尽办法读更多更好的书。在书籍的滋养下,她也成为了一代名作家,同时主动提携后辈,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朗读的过程中,随着作者的描述,我脑海中出现了小姑娘站在书店中“窃读”的画面,仿佛自己也伴着她感受快乐、惧怕,一边读书一边想办法悄悄隐藏自己,也为下雨能够在书店多待一会儿而高兴„„为什么《窃读记》能够带给我这么真实具体的感受和想象呢?带着问题,我从头开始精读课文,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
例如: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自言自语的心理描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一连串细致入微的动作,画面感很强)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自言自语的心理描写)
按照以上步骤,我对林海音和《窃读记》有了更深的了解。不仅掌握了写人记事的心理、动作描写方法,也被作者林海音爱读书、想尽办法读书、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名作家的形象吸引了。她是我读书学习的榜样!我迫不及待从同学那里借来了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想要了解林海音更多、学习她如何把写人记事文写得这样传神。
第二篇:我是这样记读书笔记的
我是这样记读书笔记的
曹文轩《草房子》 第一章 秃鹤
枫树无需修饰,立在那里就会给人以美感。在我们的印象中,杜牧《山行》里的句子耳熟能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色的枫叶在秋风里簌簌地飘落,小桥流水,伊人独立,那会是一个怎样美的景致?
用过电脑的人都知道,在windows xp的某个版本中,有一个被极力推荐的桌面背景:深秋的枫树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地排成一列,枫叶从树上到树下,厚实而稳重,整个画面构成了一幅温馨典雅的时光隧道图景,让人难忘。所以,故事的背景应该尽量选择一些让人们能很容易从文字中就能感受到美感的场景。那么哪些场景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呢?
春天的花间,寂寞的灯下,飘雪的芦苇荡,落日熔金的城郊,跑马的小道,清溪回流的深谷、酒旗飘扬的客栈......无不展示着自然带出来的美感,或古朴沧桑,或青春浪漫。如果我们选对了故事的背景,文字就不需要刻意修饰了。任何的简单陈列都遮不住自然构图中流淌出来的美。
曹文轩笔下童话般的世界就是这样构造出来的:“秃鹤所在的村子,是个种了很多枫树的小村子。每到秋后,那枫树一树一树地红起来,红得很耐看。”读到这里,我就想,这么美的世界即使贫穷点又能怎样呢?
最别致的,莫属在这样的风景里突然出现一个夏日阳光灼灼闪耀下的秃头,或是更多的秃头。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停住脚步,或把手插在裤兜里或双臂交叉着放在胸前,看着他们一个一个地从枫树下走过,就禁不住笑。笑什么呢? “那些秃顶在枫树下,微微泛着红光。在枫叶密集处偶尔有些空隙,那边有人走过时,就会一闪一闪地亮,像沙里的瓷片。”这是从生活经验里来的很恰当的比喻,这个比喻也依旧带有平淡却不平凡的特征。
拿别人的弱点嘲笑是不礼貌的,写作当然不能把这个当作最终要表达的东西。但是,生活中又不乏有这样的人和事存在。这就是社会的现实,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总会有一群特定行为的人,也许这种行为并不能被大众所接受,甚至会受到谴责,但它还是特立独行地存在着。
如果我们打心底里感觉这个场景好笑,我们没有人格上的任何问题,因为我们跟作者生在一个相同的社会里,但是,如果我们就这样很自然地认可这种好笑,且把它当成是一种乐趣,那就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了。赵本山的小品受大家喜爱,但是到了美国,演出却遭遇冷眼,因为美国人认为他的小品中包含了很多对弱势群体的一种嘲讽和戏谑,是不道德的。这就是社会认知上的差距。
写作总是要弘扬主旋律的,于是,我们就期待着作者在作品中会发生改变,一切都从秃鹤的头开始。
秃鹤是个小学生。别人的嘲笑,对秃头产生的抚摸欲望,在他眼睛里是再寻常不过了。他从不在意自己的秃头,或许是因为他太小,对美与丑还没有确切的概念;或许是他太小,识别不了别人的笑到底是好还是坏;或许是他看到身边有很多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别人都不反感,自己一个毛孩子,当然也没有必要了。所以,秃鹤一直很快乐。
孩子总是要成长的,当秃鹤发现自己头的价值后,开始有偿换摸。当秃鹤读到三年级的时候,突然对自己的秃头介意起来,谁也不能再碰了。若谁敢碰它,他就跟谁拼命。于是,秃鹤不快活了。
任何一个生命的成长都会产生思想上的变化,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思想的变化中,故事的情节也由此变得跌宕起伏。
秃鹤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秃头的看法了。一个雨天,当纸月和香椿在上学途中看到雨中秃鹤的光头,不由地躲在伞下偷偷地笑,那天,秃鹤没有去上学,他径直跑到河边,拿石块打水里的鸭子。
晚上,秃鹤告诉父亲,明天不去上学。父亲看着委屈的儿子,明白了一切,第二天,父亲从镇上买回来很多生姜,给儿子擦头。结果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秃鹤的头上一点动静也没有。“夏天到了,当人们尽量从身上、脑袋上去掉一些什么的时候,秃鹤却戴着一顶父亲特地从城里买回的薄帽,出现在油麻地人的眼睛里。”
桑桑突发奇想,穿着棉衣棉裤在大夏天的空场地上出尽风头。然而,当秃鹤戴着白帽子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时,“没有一个人再看桑桑。桑桑仿佛是一枚枣子,被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肉,现在成了一枚无用的枣核被人唾弃在地上。” 孩子总是有童心的,不愉快的情绪不会持续时间太长,当所有的孩子都被秃鹤纯洁的白色帽子所吸引的时候,秃鹤在同学堆里重新拾起了自信。
然而,愉快的情绪也不会持续时间太长。当大家对白帽子逐渐失去心思的时候,一种想要再看秃鹤光头的欲望,使秃鹤的同桌在一个课间忍不住把帽子摘了下来。于是,帽子成了白鸽,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桑桑在空场地的风头被秃鹤抢尽,怀恨在心,于是他借机狠狠地耍弄了秃鹤一番......玩笑最终以家长的惩戒结束。
在一年一度的会操上,秃鹤用自己的秃头使油麻地小学蒙羞。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报复了所有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
但是,所有基于不友好的快意很快就会得到报复。秃鹤受到来自全班同学的排挤和漠视。尽管失去友情的秃鹤极力地讨好大家,但是在当班里重新分组时依然没有一个小组喜欢要他。
生命的天平不会总偏向一边。春节文艺汇演时,油麻地小学的节目《屠桥》需要一个秃子连长,没有一个演员愿意为艺术献出一头黑发。眼看节目要黄,蒋一轮老师突然收到秃鹤的一张纸条,上面赫然写着:“蒋老师,我可以试一试吗?”
受到起用的秃鹤私底下为角色付出了很多,毫无意外,舞台上的秃鹤把那个秃子连长的角色演绝了!油麻地小学因此又一次获得荣誉。
成功后的秃鹤独自一个人跑到小镇水码头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从最初的无知,到调皮到最后变得有担当,我们在作者的笔下看到了一个真实,可爱又可敬的秃头形象。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的每个孩子都存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或许调皮捣蛋,或许桀骜不训,或许任意而为,但是在关键时刻,在某些事情上,他们总能挺身而出,表现出受人尊敬的姿态,他们闪耀出来的光辉其实就是最美的人性。
小说是讲究故事情节和悬念的,我们的作文却需要用更少的字,更短的情节,更凝练的表达阐述同样的生活道理、社会问题和人性善恶。所以,作文要比小说难写的多,但总体的思路是一致的。
第三篇:我读懂了这样一种爱
我读懂了这样一种爱
岁月飞逝,时光偷偷地溜走,但它却一直坚守在你的身边,不管你与它是否在两个永远无法交集的世界。它的名字叫做爱。
——题记
我曾经读懂了这样一种爱,它来自在刺骨寒风中驾车疾驰的父亲。浙江那夜的冬天,寒风凛冽,鹅毛般的雪花从空中缓缓飘落。晚上九点放学后,我有几个数学题需要向老师请教,遂在教室中逗留了四十分钟左右。走在校园中,地上的雪没过了我的脚。心想:“今天这么冷,父亲应该不会来接我了吧。”快到学校门口时,从人群中,我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待走近后,咋一看,是父亲,在寒风大雪中他头上、衣服上乃至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堆满了洁白的雪花。他倚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焦急的等待着。这时,我怔住了。脑海中浮现出往日的一幅幅画面:父亲驾驶着这辆摩托车,每晚载着我在寒风中疾驰,雪花无情的打在父亲的脸上,我则躲在父亲的身后,却仍感到有一股股寒意袭来。父亲更时不时的问我冷不冷。全然不顾他自己。
啊,我读懂了父亲的爱:为自己的孩子忍受不能忍受的,为自己的孩子无偿提供孩子想要的。却把自己置之度外。
我曾经读懂了这样一种爱,它来自日日孜孜教导我的老师。记得那是我刚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留家庭作业,我有很多做错的地方。老师发现后让我去办公室一趟。我心里很害怕挨批评。下课了,我走进老师的办公室,看见老师在批改作业,我没敢打扰,就站在那里。不一会儿,老师回头看了一下。看见了我,就放下手中的笔,拿起我的作业,问我:“你怎么回事?作业怎么写成这样?”我胆怯地回答:“我上节课没„„没有听明„„白„„”老师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温和地对我说:“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我点点头小声说:“知道了。”说完,老师拿起我的作业,把我叫到旁边,一遍一遍地给我分析错的原因,直到我听明白为止。然后,老师让我回去好好更正做错的题,我点了点头回到了教室。
啊,我读懂了老师的爱:用不灭的火种,点燃学子心中的理想,点燃学子心中的希望,滋润每一寸缺水的土地。
我曾经读懂了这样一种爱,它来自无私奉献爱心的社会人士。不久前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由长城网廊坊站和廊坊市志愿者联盟共同发起组织的“捐衣送暖,有我廊坊”爱心捐赠活动开展,得到了廊坊各界的大力支持,爱心人士纷纷奉献爱心,广泛参与。在一所学校:同学们对这次活动反映热烈,很早就开始整理捐赠的物品,许多同学把新衣物都捐了出来。活动共有80名师生参与,捐赠的物品有棉被、衣服、书本等共150多件。通过活动不仅帮助了贫困地区,更让同学们体会了‘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高尚。”
啊,我读懂了社会的爱:尽自己的所能去回报社会,去回报亲情,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求任何回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充满了爱,有亲情的爱,有师生之间的爱,有社会无私的爱。就是这样的爱,让我品味一生,回味一生„„
第四篇:读《我这样做班主任》有感
读《我这样做班主任》有感
川维中学 刘洪燕
当班主任以来,深刻意识到不断学习,多读书的重要性。前段时间,从当当网上买了《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认真拜读之后,感受到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用自己的真诚和才华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教给了我们教书育人的道理,成为我们青年教师前进中的榜样。
刚度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李老师很幸运也很幸福,为孩子付出了,但也收获了,相对于自己班上的学生,真心不知从何开始。。。可是想到“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我觉得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如果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孩子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还记得班主任培训时,学校有位班主任谈经验时说过教学生要有“五心”,和李老师的也有同样感受,不管做什么,要求我们用心去做:
(一)童心。李镇西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和对待童心,要学会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看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童心决定着重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所以孩子们喜欢的,应该是自己要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自己更应该多看、多研究。童心是最好的老师!童心就是最好的兴趣爱好!(二)爱心。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同时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态的条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质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
(三)责任心。我时常以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守着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历史使命。
(四)宽容心。李镇西老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在对待着自己的学生,面对犯错的学生能以一颗理解的心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犯了错误,不是批评也不是说教而是让他当众表演节目,可以唱一首歌,也可以讲故事、朗诵文章,让学生在表演中记住自己的错误。他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孩子认为有用的都是带着美好的愿望去做的。所以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面对学生。而我在管理八五班学生的时候流于简单化,不是讲道理就是讲道理,有时还以请家长来吓唬学生。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明白,这样的教育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有时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五)耐心。李镇西老师给我的深刻启示还有一点就是:他对学生是少有的耐心,尤其在转化后进生的时候,为了找到一个与学生谈心的好机会他可以等待一个学期,在无数次的等待之后他觉得时机成熟时候才去找这个学生谈话,这种难得的耐心正是抓住了学生易于反弹的心里而采取的措施。李老师的耐心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写信上,无论是开学初的第一封信还是平时与学生交流的书信,都可以看出他在对待学生时少有的耐心。正是因为这种耐心,李老师才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他的班主任才党的得心应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
第五篇:我读《这样教书不累人》
我读《这样教书不累人》
张文兆
“教书不累人”这是一种追求,在轻松愉快中教书是每个老师都渴望达到的美好境界,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真的教学相长,才能寓教于乐。刚好看到学校有《这样教书不累人》一书,迫不及待秉烛阅读。
教师没有不感到累的,我们的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特点决定的累,比如要备课,要批改作业,要做学生思想工作,要负责学生的在校安全,二是本不该做,做了没用却又被认为“很重要”而不得不做的,比如一个接一个的会议,比如这个本不想写了一点作用都没有还不准下载必须自己亲自写而不得不写的所谓心得体会。
据研究调查,教师的累有以下几种情况:教师的角色期待神圣化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束缚,僵化的教师管理体制给教师带来的身心枷锁,教师教育思想的贫乏,教学行为模式化,工作方式的“封闭”与孤立,师生关系的对立,等等。它们是造成教师累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学生累的间接原因。
怎样教书才能不累人呢?读了这本书我得到很大启发。
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坚定自己的目标不动摇。
1、俞洪敏做事时一般会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见了一堆砖头而不知干什么用一样;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2、不让自己陷入“逐兔猎雀”的功利场中,不被外界的纷繁扰乱了前进的脚步。
3、要坚持不懈。亚莉珊卓.史达德尔在其新作《不自在上限:5小时》中写道:“你知道大人物是什么吗?就是一直不断努力的小人物。”
二、马上行动。
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射门,就百分之百没有命中率。”美国畅销书《心灵鸡汤》的策划人卡菲尔德也说:“我们都熟悉 ‘预备,瞄准,射击’。但问题是太多的人一辈子都在瞄准,错过了射击的机会。”思想而不行动的人,只能永远徘徊在成功之门的外面。
三、要有信念。
索罗维契克说:“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样的人。”例如,李开复曾是奥巴马的同学,他透漏:“我是班上第二腼腆的学生,他是班上第一腼腆的学生。”可现在,奥巴马却不是这样子,这说明人可以通过努力变成自己想变成的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中,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为他人留下点什么,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而有意义。我们虽不能选择改变命运的长度,却可以增加命运的宽度。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厚重。
四、探究规律,简化教学。
余秋雨说:一个成功的企业,他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危机处理专家,他抓住问题的思路一定是简单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简单的。
教育中,教师不应该全盘揭示所有的知识,而应该只点拨给学生一个例子、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凭借教师给予的“一瓢水”,引发更多更好的知识方法。
我认为语文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这一瓢水,引出学生的生活之水。仅学教科书是枯燥的,但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学问,也要读好生活这这本书。
五、教师富人先富心。
不断学习,思想才能永不落伍。教师一旦出现“心茫”甚至“心亡”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要分一点时间读书,分一点时间反思,分一点时间练技,分一点时间修心。
六、保持平和的心态,常怀感恩之心。
我们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是幸福的,看到学生犯错后流下忏悔的泪水,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我们是幸福的,学生课堂上精彩的回答,我们是幸福的。领导安排工作,是锤炼我们,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应该在平常的工作中寻找幸福和快乐。
总之,只要我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再苦再累的工作我们也会觉得其乐无穷。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有一课热爱学生的心,就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就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会觉得教书也是不累人的,我们当老师的也才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