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蜷缩的疼痛,让我倍感窒息杂文随笔
那种突如其来的疼痛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滋味是怎么样的。我什么也不害怕,但是我最害怕就是那种突如其来的疼痛感。特别是那种小小的疼,它虽然不怎么样子,但是它会揪心的疼,让你瞬间毛骨悚然。
在初二的一个周末,大家都兴高采烈的回到学校,准备上教室。我们有说有笑的,我们走到宿舍一楼,瞬间我的疼痛感突然来。我慢慢蹲下来不说话,一边忍着。因为我经常开玩笑,这一次我同学也以为我开玩笑。我好朋友问我怎么?我只是默默不说话,马上起来抱着她,咬着她的衣服,尽量不要让自己哭,眼泪还是斗不过疼到心坎里的那种感觉,最终还是掉落下来。
高一,高二不是没有老毛病复发,只是忍一下就过去,没有什么大事。高三的时候,距离高考没有几个月,老毛病又犯。那一次最严重,大晚上头也疼的睡不着觉,全身都发热,最后半夜去医院,掉药水好一点,第二天早上我吐了三次,哪里都不舒服,肚子还特别疼。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撑过来的,那时候的我,非常要强,人家想帮忙我写请假条我都不愿意。我经历过那种拿一支笔起来学请假条的力气都没有。回到家里的时候,爸爸拿着马铃薯来帮忙贴在我头上,俩次贴在头上的马铃薯颜色都是黑的。我感到非常疼,我没力气说话,我睡了一天一夜才回复一点点。
真的上吐下泻,头又非常疼,肚子又有那种小小的疼痛感。是我经历过最惨的一次。那种疼通感,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我以为自从这次之后,所有的疼痛,都终将离得我远远的。谁又能料想,老毛病在来到异地又继续犯。
来到异地,也可能有点水土不服的原因。可是我家离我待的地方也不远。为什么还会犯老毛病。在异地不久,胸肋部连续一个月都在疼,隔几天又继续,隔几天又继续。又是晚上,我只能在我的床上偷偷的哭,不敢说一句话,因为我没有力气。这种情况又不是没有去医院看,但是它就是这样子,反复地发生。
现实告诉我,真的应该按时睡觉,好好锻炼,珍惜自己的健康。熟话常说:“身体乃革命的本钱”。也许现在没有什么大事,没有规律的生活,真的会让自己染上许多坏毛病,积累成多就有点可怕。
第二篇:读书让我倍感幸福
读书让我倍感幸福
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据传在犹太民族,孩子三四岁时,母亲就在书上抹上蜂蜜,让孩子去尝。自然,那个孩子心中会记住:书是甜的。书是甜的,阅读是甜的。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和智慧的信仰啊。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依稀记得儿时,一本本黑白色的小人书是我的最爱,课间、放学后,我总是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中学里、师范里,一本本情节精彩的故事书吸引了我,同学那、书店里到处借阅。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我觉得日子每天都过得那么充实„„书,就像一艘船,载着我从狭小的地方驶向了广阔的世界,书,就像一条路,沿着它,我慢慢地走向成功。
而今,我已身为人师。尽管快速发展的网络世界充满了诱惑,尽管有人说现在是读图时代,但我仍旧不减读书的热情。
读书,使我的素养不断提升。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在课改的今天,教师过去一时一地的学习已不可能成为终生享用的财富。不是吗?在课堂上,学生质疑:老师,李白什么时候逝世?他写过多少首诗?他有多少朋友?他的后代在做什么?他为什么不愿当官?„„„教师只能无言,心想现在的学生多刁呀!因此,唯有读书,才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才能改变知识的匮乏、苍白的状态。因为热爱读书,让我在课堂上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因为热爱读书,我传授给了学生更多的知识,而我的学生也更加敬重我。
读书,丰富了我的视野。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讲到,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我在空闲时,喜欢阅读经典、名著,善于积累。比如,学习《给教师的100条教育》,我就能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反思自己;学习《赏识你的学生》,我就能学习老师教育的案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艺术;学习古典,就能感受到中华文化是璀璨的明珠;„„„我还向一切媒体学习,了解国内、国外大事;或浏览
书报杂志,了解信息,捕捉有价值的知识,可获得灵感;我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理论。这样我能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学习到很多东西,能学习到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和一些专业知识。这样,既充实了我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理论素养,又为教学广开了鲜活的源泉。
读书,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爱上了阅读。身为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平时课上的讲授、谈话中,我常常会“不小心”地带出一些我读书积累到的文学中的逸闻趣事、典故和文学常识,使学生在新奇的感觉中产生兴趣。结合我们课上所学的内容,我经常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主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名家选本和名著);指导读书方法,特别是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组织读书交流、评比活动等等。在每周一次的读书交流活动中,我与学生一起谈感受、分享我们的阅读成果。共读《昆虫记》,我们了解了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感受到了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同看《伊索寓言》,一个个经典的小故事向我们灌输着善恶美丑的观念。共赏《草房子》,作者那深入心灵的文字令我们深深震撼,体会到了来自心灵的感动。课上,我与学生一起畅所欲言,尽情讨论。课下,我还会跟学生聊聊最近看书的进展。就这样,我与学生的共同语言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学生跟我几乎无话不说。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当然管理起来就轻松了。同时,在不断地指导与交流中,学生慢慢地喜欢上了阅读,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进而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学生大多数把读书视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好读书,读好书。我相信,当他们上中学乃至大学之后,无论在阅读能力上、语文素养上、学习潜能上,都会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读书,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让我们携一缕书香,共一份月光,心手相挽走在路上。相信岁月的琴弦,在有书香相伴的每个季节,每个日子,都会有美好的弹唱„„
第三篇:让的杂文随笔
“讓”从“言”,从“襄”,
表示用语言或行动帮助他人,予人方便,不争执,以别人为先。
——《说文解字》
下晚自习回家,樱花大道和鹿龄路十字路口遇红灯,拉闸停下,发现脚底下赫然印着“车”“让”“人”三个一米见方的庞然大字,用白油漆刷在斑马线内侧,灼灼醒目。
“真好。”我会心地笑了。
“樱桃节”在即,樱桃沟周边道路正在修整,应该是刚刚才刷上去的温馨提示。三个宋体字棱角方直,我却觉着它们像仲春的月色一样皎洁温柔,无论是骑车的,开车的,看到这几个字,想必也会松了油门,敛了急躁,为步履蹒跚的幼童和老人温柔地让行吧。穿过斑马线,就是老人和孩子们休闲娱乐的樱花广场,让他们走得从容缓慢一点,有什么不好呢?
翌日清晨,迎着习习微风去学校,才发现二中门口、莲花路,每一个右向行驶的斑马线内都刷上了这样的爱心提醒。
校门已开,孩子们鱼贯而入,时间尚早,路上车辆不多,靠校门一侧新刷的“车让人”几个字显得有些落寞,让我想起几年前在这里发生的一幕。
那是学校组织孩子们参加公益劳动,出校门时恰逢上班高峰期,车水马龙,孩子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穿越马路,两旁的车辆行人有的自觉停下避让,有的许是赶着上班,鸣笛催促,右边驶来的一辆红色轿车,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似乎想冲破队伍,护送孩子们的我又急又恼,直接伸出双臂呈“大”字挡在车前,他这才极不情愿地停下。车速不高,没有惊心动魄的场景,倒是某个孩子在日记里写着“老师用娇小的身躯凛然挡住小车,就像一只保护雏鸡的母鸡对抗庞大凶恶的老鹰”令我忍俊不禁。
如今,校门外有了斑马线,线内又有了昭然提示,想必不会再出现那样的情形了吧。
经济刚刚发展起来的家乡小城,私家车渐渐多了,这种价值不菲的代步工具似乎成了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坐在车里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滋生出一种优越感,倘遇行人慢慢腾腾不肯避让,或无视红绿灯不守交通规则,虽不敢横冲直撞,也会戾气冲天狂按喇叭,甚至伸出头去谩骂。
这情形,总令我想起文明落后的古代社会,驾着高头大马的纨绔子弟和坐在八抬大轿里的老爷们,趾高气扬,一路高喝:“闲人避让”,横行无忌,妇幼老弱倘避之不及便有性命之虞。
因此,我喜欢那些驾车平缓、不喜鸣笛的司机,遇到拥堵或乱闯的孩子、耳背的老人,他只是慢下来,停下来,心平气和地看着他们走上人行道,再轻踩油门。他们开车,就像做人一样修养尚好,沉稳内敛,令人敬重。
记得多年前读过一本书,作者去西方旅行,问驾车的司机,为什么不对无视规则的行人鸣笛,司机回答:“我们驾着车已经很方便了,为什么还要对没有驾车的弱势群体鸣笛呢?应该是我们给他们让路。”
龙应台先生曾在北大演讲时说,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尺子,是看这个城市如何对待它的弱势群体——贫、弱、老、幼、残、乞。
也许,车流如织,高楼林立,并不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文明和进步,那些满怀关切的倾情提醒,那些小小的暖心的日常行为,一种人文和谐的美好氛围,才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幸福感。
樱桃红了,美丽的茶乡又将迎来四方宾客,“车让人”这朴素的几个字也许不能为火热的节日增色添光,但,小城会因此多一分包容礼遇,让出一份纯善厚博;小车那冰冷坚硬的钢铁之躯,也会因驾车人的温和礼让而变作谦谦君子,让远方来客宾至如归。
我相信,“让”的种子已在路边悄悄发芽,春风化雨,这朵文明之花终将开遍小城,开在每一个茶乡人的心间,这里,将不再听到刺耳的鸣笛,只有花香、茶香,鸟语、人语,恬静、安详。
第四篇:那个让我觉得惊艳的人杂文随笔
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一些人,让自己感动,让自己觉得“惊艳”。
最近,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个人。
微恙痊愈,恰巧闲来无事,正可以写写这个人。
初中的时候,班里来了一个同学,本来比我们大两岁,因为身体不好,回家休息了两年时间,又来跟我们做同学。
对于他,其实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只记得他很瘦,头发细而发黄,给人一种病病怏怏的感觉。
除此之外,就只是记得他家里有两三棵合抱的红豆杉,以及他会写毛笔字。
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整个学习生涯里,除了成绩还是成绩,除了分数还是分数,已经很少有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了。
他竟然会写毛笔字,而且写的还不赖,这就成了难得的异数和另类了,如果不是这样,我大概已经彻底忘记他了。
听说,他当过道士,能够做念经、捉鬼、驱邪等等这些与神仙相通的事情。
回到老家所在的乡镇上班后,经常能够回家,在街上碰到过几次,更多的时候,是在“包子——馒头——小笼包——”的喇叭声里听到他——他在我老家所在的小集镇租了间房开了个“沈记破酥包”的小店,也骑着三轮摩托车往来在大街小巷和远村近寨。
因为他来单位找到我办事,我们互留了电话,互加了微信。
有这么一天,我写了几幅字,自我感觉良好,忍不住拍了照发到朋友圈里臭显摆,他看到了,点了赞,留了言。
也把自己用楷书抄写的《血盆经》发给我看,和我讨论毛笔字的练习心得。
不得不承认,他的毛笔字,比我的好得多。
一问之下,他告诉我:从初中毕业到现在,十五六年的时间里面,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写毛笔字。
感动到我了,他对于爱好的坚持和执着。比我要强,我呢,兴趣来了的时候,写上个把小时,没兴趣的时候,三四个月都不会碰一下笔墨纸砚。
而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年年一月月一日日为生计奔波忙碌,比我要忙要累要难得多,却能够持之以恒,两相对比,更多的是一种惭愧。
我知道,像他这样对于兴趣爱好有着难能可贵的坚持和执着的人,很多,但是别的人,离我远,只有他,离我近,不陌生。
有的时候,找榜样,找楷模,实在没有必要到历史人物、中外名人里面去找,从身边人里面找,这样更能获得感动,更能够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
第五篇:让心慢下来杂文随笔
忙完一周的工作,心情轻松很多。下班上堂瑜伽课。运气好,碰到我喜欢的老师,还是不太有机会上的“阴瑜伽”。
在所有瑜伽课中,最能让人慢下来,安静下来的课也许就是“阴瑜伽”。因为每一个体式都要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让身体的各个部分保持觉知,感受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通过呼吸来调整疏通。
老师说这个季节是最好的排毒季节,应该多做一些“阴瑜伽”的习练,可以帮助我们疏通经络,更好释放紧张的内在,让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不得不快”产生的压力得到疏解。的确如此,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难按自己的节拍生活。计划赶不上变化,常常慢一步,就步步要赶。可是欲速则不达,快未必是高效的。停下来休息,调整,思考也许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老师慢慢地引导着体式,扭转,牵拉的时候,身体是酸胀的,脖颈,手脚开始痛和麻。呼吸对抗着不适感,变得急促,身体摇晃,抖动,不稳定,长时间保持体式真的很考验人。
“不要担心,不用怕,痛和麻是身体的正常情况,我们只要专注呼吸,用内在的眼睛看到身体的不舒服。跟它相处,接纳它,把呼吸带到那里……”老师温柔的声音漾在耳边,呼吸之间,身体开始放松……
那些不舒服的感觉不知道是因为习惯了,还是呼吸真的起了作用,没有最初那么难受了。听到清脆的计时小铃响起,退出体式的时候,如释重负,血液明显地回流感,充满了温暖的能量。
整个过程如同一场漫长的约会,自己与身体之间的连接,由痛苦开始,到接受和解。想想如同人生的过程,总是有痛有苦,但也总会过去。在最难熬的一瞬间,让自己的心慢下来,面对它,接受它,不抗拒,不逃避可能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阴瑜伽中,让心慢下来的呼吸,是细而绵长的。那种轻柔和缓慢让我们更专注于此时此刻。唯有当下,分明感知血液在身体里的流动,生命变得如此真实。白天的纷繁复杂,此刻只剩下单纯的感觉。疼痛也好,舒服也罢,随着时光的流逝,都成为身体可以接受的方式。
其实,我们远比自己知道的敏感,只是平时太过匆忙,没有机会好好来看自己。在这一节让心慢下来的课程里。身体又回归到鲜活的体验中,每一次舒展之后,看到自己那些不必要的纠结。明白了唯有放下,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当所有的体式结束后,专注地享受最后的大休息。如同躺卧在平静的湖面上,阳光温暖,身体柔软。解除了一周的疲惫,身心是愉悦而满足的。跟平时的瑜伽课相比,“阴瑜伽”教给我慢下来的智慧。我们与痛苦的相处也是一种学习。学会了,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脑海中想到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困境,此时不骄不躁,让身心都慢下来。可能这种放松和接纳,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流水行云”的本质原来相同。
人生最难的功课,恐怕是跟自己相处。慢下的内心,可以让我们更容易触摸到真实的自己。常常问问现在我有没有忘记初心,在此时此刻体会不一样的呼吸,不一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