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论文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教师如果能采用恰当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让学生舔尝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堂的学习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上学习氛围的营造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声、光、影的展示,让学生更加放松心情,快乐的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之中;教室内恰当而有趣的布置也为营造和谐的氛围点缀了更多的色彩;学生们在课堂上如果能及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赞美和支持,他们的学习就会有更充足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从外部环境以及内在的人文关怀两方面入手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切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配乐朗诵、学唱歌曲、与作者对话等,运用多媒体,使课堂充满艺术的气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洋溢着思索的氛围,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艺术修养均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学习既需要有主动性,更需要有创造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无疑来自于开放的学习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足够的空间,而不能给学生的发展套上无形的枷锁。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课堂独立自学与思考、动手实践与探究、自主讨论与交流、静心思考与回顾的空间,甚至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在适度的空间里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状态可以自由些,学习方法可以多样些,学习内容可以广泛些,学习效果可以任意些,允许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发展,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是活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生命才会得以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教师带领大家探究“奥楚蔑洛夫”这个人名的含义,在俄文中它的意思是“疯癫的”之意,大家也都赞同文中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表现确实有些像疯子一样变化无常。然而一个同学却大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奥楚蔑洛夫一点也不疯癫,反而他很清醒。”师生听到这个声音都有些吃惊,但教师并没有简单地否定这个同学的观点,而是让他继续说下去:“不疯癫?也许你有你的道理,请你说下去。”这个同学回答道:“奥楚蔑洛夫表面上变化无常,其实他心中很清醒地把握住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自己的官职和性命,无论如何也不能得罪了上司,所以他才厚颜无耻地变来变去。”他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以热烈地掌声表达对他的钦佩和赞许。
开辟幽远的学习通道。课堂空间的开放不等于无的放矢,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开辟幽远的通道,一方面保证学生有长足的发展,一方面保证学生的发展不偏离正确的方向。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指路领航。课堂之始要为学生设立学习目标,课堂之中要为学生指点迷津,课堂之外要让学生做更多的拓展。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与时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用他们真诚的情感投入一次次交流与互动,用他们敏锐的眼光发现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用他们聪慧的头脑化解一个个前进中的疑难。在这幽远的学习通道上,让学生的能力与情感都得以长足的发展,让学生的智慧与意志都得以充分的提升。
例如:一位特级教师在讲《草船借箭》一课中,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写诸葛亮的话有11次,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你能想象出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何而“笑”吗?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同学说,诸葛亮在笑周瑜,笑他妒忌自己的才干,笑他设计圈套来陷害自己,结果都落空,这是一种胜利的笑;有的说,诸葛亮还在笑鲁肃,笑鲁肃宽厚仁慈,忠心为人,这是一种宽厚的笑;更有同学说,诸葛亮在笑自己,知天时,识地利,懂人心,这是一种自信的笑等。由此我们感到教师为学生指引出正确的学习方向是多么重要!正是教师深钻教材,巧妙地抓住“笑”字组织学生讨论,才使学生多角度地感悟到并表达出“笑”的意蕴。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把握住了人物形象,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土壤,是学生攀登的阶梯,是学生驶向理想彼岸的航船。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周密计划,精心设计,灵活操作,细心呵护,相信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生命一定会得到最美好的发展。
第二篇: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和挑战,在创新课堂教学中,做了五个方面的探索:
1.教学目标创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现状出发,使学生确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观念,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教学内容创新: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发展,即把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又把它作为一个扩展创新课程资源的平台。
3.教学方式创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好奇和探究的天性,让学生自主、自由的讨论和辨析。
4.教学环境创新:把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舞台,师生平等,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对话和沟通,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5.教学评价创新:由以教师评价为主变为开放式的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宽容、理解、信任、同情和支持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激情。
第三篇: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摘 要】教育的目标旨在学生的发展,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标志。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是现代教育观的重要观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采取了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转变教师传统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注重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形式,力争灵活多样等方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关键词】优化 体育教学 主动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标中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都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重视和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在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进入现代教育阶段,它更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外种种课程实践和改革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是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那么,在当前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们的体育课,通常采用两种教学形式:“填鸭式”与“咀嚼式”。要么是教师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我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要么是教师将知识和技能吃透,再来将结果传授给学生,唯恐不细,怕学生消化不了。这两种常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需要接收教育的被动者,学生被动应付,失去主体意识。教师主要是依靠重复、强化和外在诱惑甚至肉体的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产生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它不仅使学习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真正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呢?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孩子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标下的课堂要改:“一言堂”为“群言堂”,“以师为导,以生为本”的思想,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打破直接给结论,学生进行单纯的听一看一记一练的方式,要形成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脑想,身体力行,亲身体验从而发现总结出教学重,难点内容。要提倡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已有的知识结构,质疑发问,探究性的学习,对难点开展讨论与争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尽管“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但重心在“学”。“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被动接受,二是主动获取,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所获取的知识只能表面的浅层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所以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练,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对学生异议要予以鼓励,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主观努力获得成功时,才会感到无限乐趣。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学生就会兴趣寡淡。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学生在这种有趣、活泼的情境式活动中,个个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在欢快的游戏中锻炼了身体,活跃了身心,真正实现了自主参与运动的愿望。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谈什么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参加他们的游戏活动,做学生的“大朋友”,例如我在教授初一年级的足球教学中时同他们一起做“老鹰捉小鸡”、“飞飞机”……游戏时我时而是老鹰,时而是鸡妈妈,时而又是一架大飞机……这时我不再是一名教师,而是孩子们的大朋友,我们一起欢笑,一起玩耍。
其次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树立团结、协作意识。例如:我校初二(2)班学生葛某属随班就读,他协调能力相当差,以前,做任何动作都掌握不了,经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大家越笑,他动作越笨拙,最后不管做什么他都孤零零地站在一边。我接该班的体育课后,在教学中我时常对他进行个别辅导,做游戏时鼓励其他同学帮助他先学会游戏动作,再逐一进行练习,等他把动作掌握熟练后,最后再进行游戏。使他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信心大增,不再自卑自弃,协调性也有很大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关爱和友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融洽、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转变教师传统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因此,现代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传统角色,改主讲为主导,变传统的组织者、指挥者为引路人。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例如:我在教学“后滚翻”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接下来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再让学生根据交流、探讨出的方法去实践,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辅导,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动作。又如,在跳远教学中,可先向学生设疑提问:“原地起跳跳得远,还是助跑跳跳得远”学生经过练习和体验,便知道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跳得远,教师接着问:“你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远度有关吗?”学生经过比较就能得出跑得越快,跳得越远的结论,最后,教师概括补充答疑让学生获得跳远的助跑方法和要领,通过设疑答疑法,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体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新的教学必须释放学生,还其以自由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去探究,去实践,去预见未知,去发挥想象,去创造新的答案,新的方法,新的动作,新的形式,新的组合。如:一堂武术课,教师可以只教会学生基本手型与步型,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创编一套简单的组合拳术,学生可根据个体差异自由结伴,通过讨论、探究、实践完成任务,再与各组进行交流、展示,最后进行评价。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应强调层次性,让强者更强,能吃得饱,让能力弱者,也能通过从低层次的练习逐渐向高层次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扶持学生的独立见解,促使学生对问题高度敏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勇于设想,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展现自我在实践中的创新和成果。例如:我在教前滚翻教学中设计了由易到难的四组练习:1组:有斜坡的前滚翻,(要求头后部着垫,团身起立),2组:正常的前滚翻,(要求同第1组),3组:有宽度限制的前滚翻,(在2组要求的基础上滚直线),4组:有远度限制的前滚翻(要求在3组基础上,不分腿,且有一定的远度支撑,完整滚翻)。当学生们学得很好的时候,我提问:“前滚翻大家都翻得不错了,下面我们能不能把它稍稍变化发展成新的动作呢?”“你发明了几种新动作?能为大家表演吗?”这两个问题适应了学生学习和创造新的动作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好胜心,并给学生设立了创新的空间,学生表演了前滚翻不用手,前滚翻头不着地,连续前滚翻等自发动作,教师随机点评,指出有的动作太危险,这种发明不太好;有的动作与体育专家发明的一样,这种发明值得提倡。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开展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形式,力争灵活多样
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去春游时,无意中发现学生在外面竟欢呼雀跃,兴奋无比。他们相互追逐、嬉戏,有的在草地上打滚,有的在草地上做侧手翻,有的做头手倒立,有的用小石片打水漂,学生童趣尽露无疑。对呀,何不利用校园现有开发课程资源环境,拓宽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呢?于是我每周总要带领学生上一节特别的体育课,有时利用草坪做前滚翻,有时利用特有地形进行冲坡比赛,有时利用可乐瓶进行投掷练习,有时组织学生在操场上拣垃圾,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将体育教学与美术、常识等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使体育教学打开封闭的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进行体育锻炼,陶冶情操,学会自我锻炼方法,使其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重学轻教,进行“放羊式”或“纯开放式”体育教学。而是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得以主动、全面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既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不利于使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又要继承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形式并大胆改革探索创新,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猜想、想象,让学生带着想法、疑问去尝试验证,而教师则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尝试、体验、讨论、验证、从中体验成功的感受,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享受了体育带来的乐趣。
七、结论。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好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共同参与性。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把课堂教学创造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攻玉可借他山之石”,“在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这样才能真正实施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参考文献】
《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2002.2 《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中小学教育管理》第62期 1998 《教育科学研究》 1998
第四篇: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 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观
论文摘 要:通过对目前的高职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存在的分析,引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的指导意义,提出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发展性、学生中心和全面性的原则,突出多元性、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特点,教师应成为高职课堂教学评价的引领者。
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促进师生发展方面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评价的强烈的实践指向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一、高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笔者十几年深入职业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观察了大量的课堂教学。
虽然高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在近十几年不断进行改革,逐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内容的实践性,逐步重视教学评价作用,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评价缺失。教师、学生乃至学校都不太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由于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和课堂纪律等原因,有些教师只要完成教学计划就好,不太从教学效果上全面考虑受众接受程度。
二是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不全。许多课堂教学评价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即使是公开课的教学活动,也缺少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不够,教师为了按期完成教学计划,漠视学生的反映,甚至有些公开课教学用作秀的方式提问一些事先有所准备的学生,忽视真实的学生群体。
三是课堂评价主客体的单一性。整个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授课教师也听不到来自一线学生的意见,这对于师生成长均是不利的。
通过对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所固有的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是导致以上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知识的权威和代表,教学就是教师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合内,按规定好的流程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把知识和经验传递给特定对象的过程。所以,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单边的活动,学生只是遵守学校和社会所制定和沿用下来的习惯去接受教师给予的一切,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了没有感情的人。
虽然我国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我们职业学校教师的观念中仍旧根深蒂固。一些教改举措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思想理论指导而使改革表面化、公式化、表演化,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用坚实的理论基础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形成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课堂评价体系。
二、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建立在对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是对人的本质,尤其是对人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本文将从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三个方面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理论基础做一个探讨。
(一)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它们是语言智力、节奏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加德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多元智力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多元智能理论说明,目前高职教育的课堂评价标准要多元化,不同个体的七种智力拥有的量不同,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评价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评价的方法要多元化,不仅仅依靠课堂提问的方式;评价的来源是学生的活动。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发现自身的优势智能领域,并协调发展。
(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20世纪后期,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开始盛行于西方。与传统的赫尔巴特“三中心”相反,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
建构主义给当代教育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这样,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提出了基于学生主体的新的课堂评价标准: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学生可以进行及时的学习反思,获得积极的真实的情感体验等。
(三)后现代主义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承认开放性,也就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了大舞台。后现代主义以其兼容并包的宽容态度和尊重个性主体性的宽广胸怀给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每个人开放了生命的空间。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的思想,目的与手段统一的观点均认为个体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给我们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实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在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
三、对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等基本理论的分析,我们体会到,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发挥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作用。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一)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不仅仅区分教学是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而且要注意学生是否完成发展性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而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2.学生中心原则。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评价不能脱离学生,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重视“以学论教”,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和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3.全面性原则。不能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各个方面为评价对象。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1.多元性。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高职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整体性。评价要关注高职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就要长其长、短其短。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过程性。评价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三)高职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发挥引领作用
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1.营造民主平等的评价范围
教师要赏识每个学生,感受每个心灵,不能忽略一个学生,对于评价的对错,要保持宽容的态度。这样,才能确保反馈信息的畅通。
2.注意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评价,要避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也不适合过于繁琐的评价程序。
3.在评价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包括七项智能的差异、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教师要了解差异,重视差异,尊重差异,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4.指导学生积极开展互评与自评
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主动构建知识的同时,也成为评价的主体,形成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多元性。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71.72.76.[2]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J].全世界人民球教育展望.2001(3):4.5.
第五篇: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研活动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标中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都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重视和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在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进入现代教育阶段,它更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外种种课程实践和改革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是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那么,在当前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们的体育课,通常采用两种教学形式:“填鸭式”与“咀嚼式”。要么是教师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我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要么是教师将知识和技能吃透,再来将结果传授给学生,唯恐不细,怕学生消化不了。这两种常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需要接收教育的被动者,学生被动应付,失去主体意识。教师主要是依靠重复、强化和外在诱惑甚至肉体的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产生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它不仅使学习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真正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呢?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孩子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标下的课堂要改:“一言堂”为“群言堂”,“以师为导,以生为本”的思想,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打破直接给结论,学生进行单纯的听一看一记一练的方式,要形成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脑想,身体力行,亲身体验从而发现总结出教学重,难点内容。要提倡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已有的知识结构,质疑发问,探究性的学习,对难点开展讨论与争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尽管“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但重心在“学”。“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被动接受,二是主动获取,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所获取的知识只能表面的浅层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所以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练,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对学生异议要予以鼓励,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主观努力获得成功时,才会感到无限乐趣。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学生就会兴趣寡淡。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学生在这种有趣、活泼的情境式活动中,个个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在欢快的游戏中锻炼了身体,活跃了身心,真正实现了自主参与运动的愿望。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谈什么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参加他们的游戏活动,做学生的“大朋友”,例如我在教授初一年级的足球教学中时同他们一起做“老鹰捉小鸡”、“飞飞机”……游戏时我时而是老鹰,时而是鸡妈妈,时而又是一架大飞机……这时我不再是一名教师,而是孩子们的大朋友,我们一起欢笑,一起玩耍。其次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树立团结、协作意识。例如:我校初二(2)班学生葛某属随班就读,他协调能力相当差,以前,做任何动作都掌握不了,经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大家越笑,他动作越笨拙,最后不管做什么他都孤零零地站在一边。我接该班的体育课后,在教学中我时常对他进行个别辅导,做游戏时鼓励其他同学帮助他先学会游戏动作,再逐一进行练习,等他把动作掌握熟练后,最后再进行游戏。使他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信心大增,不再自卑自弃,协调性也有很大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关爱和友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融洽、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转变教师传统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因此,现代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传统角色,改主讲为主导,变传统的组织者、指挥者为引路人。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例如:我在教学“后滚翻”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接下来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再让学生根据交流、探讨出的方法去实践,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辅导,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动作。又如,在跳远教学中,可先向学生设疑提问:“原地起跳跳得远,还是助跑跳跳得远”学生经过练习和体验,便知道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跳得远,教师接着问:“你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远度有关吗?”学生经过比较就能得出跑得越快,跳得越远的结论,最后,教师概括补充答疑让学生获得跳远的助跑方法和要领,通过设疑答疑法,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体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新的教学必须释放学生,还其以自由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去探究,去实践,去预见未知,去发挥想象,去创造新的答案,新的方法,新的动作,新的形式,新的组合。如:一堂武术课,教师可以只教会学生基本手型与步型,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创编一套简单的组合拳术,学生可根据个体差异自由结伴,通过讨论、探究、实践完成任务,再与各组进行交流、展示,最后进行评价。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应强调层次性,让强者更强,能吃得饱,让能力弱者,也能通过从低层次的练习逐渐向高层次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扶持学生的独立见解,促使学生对问题高度敏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勇于设想,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展现自我在实践中的创新和成果。例如:我在教前滚翻教学中设计了由易到难的四组练习:1组:有斜坡的前滚翻,(要求头后部着垫,团身起立),2组:正常的前滚翻,(要求同第1组),3组:有宽度限制的前滚翻,(在2组要求的基础上滚直线),4组:有远度限制的前滚翻(要求在3组基础上,不分腿,且有一定的远度支撑,完整滚翻)。当学生们学得很好的时候,我提问:“前滚翻大家都翻得不错了,下面我们能不能把它稍稍变化发展成新的动作呢?”“你发明了几种新动作?能为大家表演吗?”这两个问题适应了学生学习和创造新的动作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好胜心,并给学生设立了创新的空间,学生表演了前滚翻不用手,前滚翻头不着地,连续前滚翻等自发动作,教师随机点评,指出有的动作太危险,这种发明不太好;有的动作与体育专家发明的一样,这种发明值得提倡。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开展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形式,力争灵活多样 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去春游时,无意中发现学生在外面竟欢呼雀跃,兴奋无比。他们相互追逐、嬉戏,有的在草地上打滚,有的在草地上做侧手翻,有的做头手倒立,有的用小石片打水漂,学生童趣尽露无疑。对呀,何不利用校园现有开发课程资源环境,拓宽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呢?于是我每周总要带领学生上一节特别的体育课,有时利用草坪做前滚翻,有时利用特有地形进行冲坡比赛,有时利用可乐瓶进行投掷练习,有时组织学生在操场上拣垃圾,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将体育教学与美术、常识等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使体育教学打开封闭的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进行体育锻炼,陶冶情操,学会自我锻炼方法,使其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重学轻教,进行“放羊式”或“纯开放式”体育教学。而是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得以主动、全面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既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不利于使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又要继承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形式并大胆改革探索创新,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猜想、想象,让学生带着想法、疑问去尝试验证,而教师则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尝试、体验、讨论、验证、从中体验成功的感受,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享受了体育带来的乐趣。
七、结论。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好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共同参与性。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把课堂教学创造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攻玉可借他山之石”,“在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这样才能真正实施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开展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本学科又遵循着从生活走向教育,最终又回归生活的形态。
但我们不难发现,现今许多课堂上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严重影响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得到有效开展呢?本文就从内容的选材、目标的定位、活动的实施三方面介绍自己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些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精神,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就应该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意做好“引导”的作用。
一、内容选材——打开活动的“窗口”。
1、以生活为基点,走近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经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施不能依托现有的、预设的教材,而是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通过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产生的或引发思考的问题来形成探究活动的主题。儿童现实生活的环境中所包含的如“人文(自我、老师、同学、家长、邻里等)、家庭、社会、自然地理环境等”的资源因素。这些资源不仅是我们开展活动课程的核心载体,也是我们实践活动的“主阵地”。由此,在活动中我们还得“因人、因地、因时”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以充分体现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性、活动性及儿童的主体性的特点。
2、以经验为出发点,贴近能力的发展区。
如果说学生是一片等待开发的沃土,每一块泥土都是绿叶的根基,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选择符合学生能力最近的发展区,让这一块泥土先长出茁壮的树苗。这里的发展区的基点就是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学生对问题的热情和原有知识储备是实施主题的关键,因此,课题一定要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3、挖掘本地资源,体现本地特色。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农村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文化历史的独特性、地方特产的流传性、地理位臵的特殊性、人们生活的简朴化……因此,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应当充分体现农村特有的特色,以激发学生对富有本地特色的、从自己身边来的课题,研究起来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二、目标定位——落实活动的“向导”。
1、自主与兴趣并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活动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并在其过程中积极汲取多元化的想法与建议,既也能引导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致,也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有效开展。
2、实践与乐趣同享。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在综合实践的具体活动中,也要求学生大胆与他人,与社会进行良性互动,以获得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无疑是促进学生大胆实践的法宝。
3、生活与能力共进。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是生活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引领孩子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融入自己的生活实践。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的数据、现实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等等。而通过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能力就会逐渐积累下来,这些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极为有利。
三、活动实践——提升能力的“阶梯”。
实践活动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重新体验生活片段获得新的认识,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比活动的结果更重要。因此,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更加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让自身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1、大胆实践,培养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经常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逻辑过程的多次反复训练,学生会大大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引导学生自觉提高探索的能力,必然会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意识和提高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我们要大胆引领学生拓宽探索的领域、打开实践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真正的发展。
2、落实实践,关注发展。不难发现,综合实践调查活动的主题提出,往往是以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主。这就能最大限度地引领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真正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化,为实践活动的现实性、有效性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3、精心组织,提高有效性。
为了保障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小组长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往往都要经过一番认真的策划、组织,特别是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反馈的意见,大家都要经过精心的思考、商讨,以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运用知识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希望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能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能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乐学好学,以进一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