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峨眉道上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设想采用读悟法,从而变讲为导、化繁为简、自主质疑、以读带研、读中悟情,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揭题:峨眉指的是四川省的峨眉山,那可是我国的名山,同学们去过吗?想亲眼看看吗?(用课件播放峨眉山的录像)
2.带领学生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的方法将全文通读一遍。训练学生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预习部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说。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细读。深思,深入理解。)
二、自主质疑,读中悟情
(一)提出问题,明确方向
1.从闻字入手,让学生了解作者听到了什么,从干这个!引导学生围绕着铺路提出问题,老师适时点拨。
2.梳理所提的问题,提炼出两个主要的问题:铺怎样的路?路是怎样铺成的?明确学习方向。
(这一过程,在开放的气氛中自由质疑,大胆释疑。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决定了教学开放化的程度,为学生在课程中的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读悟第一自然段
1.演示课件,看图读说,扣词理解,解决第一个问题:说说你眼中的峨眉山的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从山路的特点:两尺见方、像一架天梯。竖。长长的和人的感受: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攀登两个方面体会旅程的艰难。
(此文的语言准确传神,富于变化,饱含深情,通过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对关键词、关键字、关键段加以品味辨析,使学生在获得语感的同时领会作品的内涵。只有注重语言因素教学的语文课才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学习语言素养的形成,也正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而日积月累的。)
2.小结。峨眉山道特点:长。窄、陡,概括成一个字险。这样的路给人的感受是登山难,最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将本段读一遍。
(本段采用课件,以直观地展现峨眉山道的长、窄、陡,并结合课文中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险,为学习怎样铺路、体会铺路人的艰辛作铺垫。)
(三)读悟第二至六自然段
1.围绕路是怎样铺成的快速读完全文,自主圈画文中能解决问题的句子,再让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将铺路的过程夏述出来。
2.课件出示插图中两位铺路人的特写,让学生结合铺路的过程谈谈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想说的,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拨启导。
(这一过程,不在于追求正确答案是什么,而在于学生思维过程的展开,在鼓励学生主动研究课文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落实训练点。)
3.披文入情,体会作者的感情。作秆对铺路人开始产生了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
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啊!
课件出示上述句子,指导学生边读边思,采用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示范读等形式,细细体味,理解作者写铺路人的艰辛虽然寥寥数语,没有展开叙述,但对铺路人的敬佩却溢于言表,让学生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难点,课文中作者三处情感的变化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激越。这两次变化是后面作者写的那一段感慨万分的话的基础。对引导学生体会这三次情感变化是很重要的。)
(四)读悟第七、八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三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为什么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默读第七自然段,在有话想说的句子旁标上!,在有问题想问的句子旁标上?。
2.学生自由读文、自主圈画,四人小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体会工作时间长。通过二百多里、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不能只有。一块一块来体会工作量大,使之体会真切,动心动情。再从干这个二个字领悟默默无闻的平凡中的伟大。
(这一环节同样一个导字,围绕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这一问题,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议论中去内心感悟,学会读书,陶冶情感。教师只在阅读方法上加以点拨,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以读带研,扩大思维容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三、整体回归,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三个赞叹句:
①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
②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啊!
③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看这三句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可采用学生自荐读、对比读、示范读等读书方法,读中体会三个句子_三次情感的变化,并结合学生自评,在读中悟语感,在语感中悟体会,实现以读促情。
2.问:题目《峨眉道上》看上去写景,实际写什么人?怎样的铺路人?
3.课件出示: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用赞叹之情师生一起背诵这一段。
(通过境空,让学生认识这一特殊句式,并理解真正的无名英雄是作者对铺路人的赞美,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应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深入理解。从学文的角度看是回归到整体,从受教育受感染的角度看是教师将无名英雄铭刻学生之心。)
第二篇:峨眉道上的教学反思
通过阅读具体叙述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从峨眉山的路的特点,铺路人怎样铺路中体会铺路人的辛劳,认识到他们无名英雄是本文的重难点所在。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为了让学生对感性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感悟。
1、我通过录象展示,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峨眉山的秀丽风光,激发了学生对峨眉山的向往和喜爱。
2、峨眉山的路高、陡、险。我运用看---读---讲---画的程序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又根据课文的描写进行动手配画。这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兴致高效果好。
3、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课文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的,我引导学生反复在边读对话,边想象中再现铺路人铺路的情景。
由于网络资料的充实,有了以上的铺垫,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铺路人的艰辛,理解“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就水到渠成了。
4、联系实际,我们的生活与哪些劳动者息息相关,这一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说不完的内容。他们是怎样艰辛工作的,学生也能从平时所见的建筑工人,园林工人,老师等谈他们的感受,这时我有运用网络,让他们阅读相关劳动者工作的文章,使他们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悟更深更透了。
第三篇:参观峨眉博物馆
参观峨眉博物馆
峨眉博物馆的大名早有耳闻‘今天、终于有机会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早上‘我和几个同学就乘车准备奔赴峨眉'
不大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峨眉博物馆”它座落在举世闻名的峨眉山脚下、气度不凡:走进大门,穿过旁边的走廊“就来到化石区'刚进去'我就被眼光庞然大物所深深吸引。它就是天府峨眉龙、这个大家伙俗称峨眉龙”高大的身躯足足有两/三层楼高“加上令人震撼的长颈”无不让我感叹--这几亿年前的生物“
绕过恐龙化石‘我又发现了一个’怪异”的东西。仔细一看'才发现它是个石头”不过,使我惊讶的是这本来黑黑的毫不起眼的石头上’竟有几个类似菊花的图案/全是天然形成/而且是那么惟妙惟肖:每朵“菊花、的/花瓣‘都清晰可见;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是人为涂抹的,真可谓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踏上台阶'我们来到了二楼的综合区'里面有名人书画,古代兵器:动物标本„„„„突然。我发现一个非常扯眼的动物标本?它长的很怪;面部似猫又似狸'长着两颗尖锐的门牙“棕白相间的皮毛。猫一样的耳朵„„乍一看显得”不伦不类。旁边的同学也不禁问、'这是什么?“正在我们迷惑不解时,我看见在它前面有一个介绍牌‘看了介绍、我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狸猫啊!:据说、它们体长六十厘米左右;性格很凶猛’善于攀爬?栖息在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下的灌木丛中’
可惜时间老人不等人?几个小时后”我们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峨眉博物馆“回来时;我还意犹未尽”想着那一个个令我瞠目结舌的文物,真是不虚此行,
第四篇:峨眉山金顶导游词
金顶高出云表,站在山头,顿感万象排空,视野无垠,胸襟开阔,惊叹天下竟有如此磅礴之景:若是晴日,头上悠悠蓝天,身下霭霭白云,俯视是千里田园,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似带萦绕;远望则众山拱伏,西岭雪山、瓦屋山矗立其间,更有贡嘎山横亘天际,似乎西方极乐世界就在那里。若遇阴雨天气,则雾气蒸腾,茫茫空阔,远山近树时隐时现,佛堂屋宇叵有若无,恍若身临太虚仙境,体会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意境。金顶的“四大奇观”就是日出、云海、佛光、对灯四景。许多游人都没能将四种奇观一次尽览。在此,我将四种奇观为大家简介一个。日出呢,大家都不陌生了,但峨眉山日出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峨眉山金顶,每当朝阳跳出黄澄澄的天河,千山万岭金色一片。那时,满天的彩霞,殷红的朝阳,西边白玉般的贡嘎雪山,珊瑚般金顶,构成一幅极为壮丽的画卷。云海。站在金顶,绵绵的白云从山下冉冉升腾,瞬息间茫茫一片,云朵汇聚成浩瀚的海洋,一直延展到无穷无尽的天边,时隐时现的峰峦飘浮在云的海洋之上。最奇妙和还是“佛光”了,佛教界称之为“随缘应化”。每不雨雪初霁,红日西照,云朵平铺成毯。太阳的余辉斜射在射身岩下的云毯之上,你会看到一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中心部分像一面发亮的乳色玻璃的彩色光环。你的人影映入光环之中,身影分明,人动影随。而最有趣的是两人交臂而立也互不相见。佛光的成因是透过较厚的云层时,会受到云层深部水滴或冰晶的反射,反射光再穿出云雾表面时,在微小的水滴边缘就会产生衍射现象。有一部分光将会偏离原方向,其偏离的角度与水滴直径成反比,而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于是不同波长的单色扩散开来,人们眼前就会出现一个彩色光环。为什么只能看见自己的身影呢?因为只有位于某个“光锥”面的单色光,才能为人们所见,此“光锥”的视夹角只有9度左右,所以人们各自看到的光环,只是以各自的眼睛为顶点的那“光锥”面上的水滴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各自有一面镜子,自然照见的只是自影了。第四奇观乃圣灯。在没有月光的金顶之夜,漆黑一片的摄身岩下,忽见一光如豆,冉冉而动,渐渐成了数点,渐至万各。明明灭灭,忽上忽下,时而腾空像繁星点点,时而附地又像万家灯火。佛教界人士称之为“万盏圣灯朝普贤”。圣灯实际上是一种附生在树枝上的“密环菌”形成的。在空气中的湿度含量达100%以上时,密环菌得到充分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氧元素磨擦而发光,干燥后即消失。“圣灯”光度不高,所以白天很难看见。好了。各位朋友,今天我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我们峨眉山四季可游,春可看杜鹃,夏可享清凉,秋可观红叶,冬可赏雪景。峨眉山眉山的冬季是很有特色的。灌丛如银色珊瑚,松杉尽碧树银花。中山以上更是一片银白,满目晶莹,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更有一种闩得让人炫目的感觉。它同北方的雪景大不相同。不信,各位到时可再来看看。
第五篇:峨眉乐山线导游词
峨眉乐山线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乐山,沿途我们将感受到彭山悠远的长寿文化,看到夹江广阔的茶田,感受到这一路浓厚的人文风情。从成都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80公里的车程,途经双流,新津,彭山,我们马上就要到眉山了。距离我们今天游览的目的地还有一个小时80公里的车程。
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处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着被誉为“成都后花园”的黑龙滩,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瓦屋山,还有着被称为中国长寿之乡的 彭山。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外,眉山还有着杰出的人文资源。
现在请大家看车窗外的那片竹林,竹自古以来就象征着刚正不阿的坚贞气节,有位文人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苏轼!说到苏轼,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与他同列于“唐宋八大家”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苏轼三父子可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就连三国时期的曹操三父子,法国的大小仲马父子也得甘拜下风。今天,小龙暂不讲三苏在文学领域上是如何一举成名,也不讲他们在政治上的坎坷遭遇,而是重点给大家介绍苏轼的个人文学成就。
第一,在诗歌创作方面,苏轼留给后人的诗有2700首之多,由于他早年就目睹了人民生活的困苦,心怀大爱,发出过“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的感慨,写了不少“悲歌为黎元”的诗篇,诗歌中透露出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诗歌风格方面,苏轼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文学领域可以说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第二,在词的创作方面,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一改晚唐以来的婉约风格,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传统的词以男女情思、歌舞欢宴为内容,风格柔媚、婉约,而他拓展写个人抱负,人生际遇,风格旷达超脱。开创了与婉约派相对的豪放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豪放词最的著名代表。在词的成就方面与辛弃疾被合称为“苏辛”。
第三,在散文创作方面,苏轼的散文笔力纵横,气势宏大。虽然他长期被贬,但仍能以达观的胸怀寻求上得解脱,并把这种精神反应在他的散文里,使得他的散文风格也自成一派,就连明朝的文学评论家也说:“有东坡之文,战国之文可废也!
第四,在书法绘画方面,他的笔墨以圆润、浑厚自成一派,书法居“苏黄米蔡”之首,在书法排名中,他写的寒食帖被认为是天下第三行书。苏轼不仅好诗、好文,也好画。在绘画上,他善画枯木怪石等,再北宋画院追求形似的风尚中,另辟蹊径,重在写神态,他创造了中国文人画派,这艺术造诣颇高。在文学史上,能像苏轼这般样样精通且拥有较高造诣的全才实在是凤毛麟角,令我们不得不心生佩服。
2000年,法国《世界报》举办的1001年至2000年世界级杰出人物评选活动中,评选出12名杰出人物中,苏轼则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不愧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好了,各位游客,不知不觉,我们的车已经驶出眉山,关于苏轼的话题就暂到这里了。再过半小时,我们就要到达夹江。那么夹江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小龙先在这里卖个关子,大家稍作休息,等车到了夹江我在为大家细细讲解。
谢谢各位评委,我的途中讲解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