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原子的构成(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5:0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教案:原子的构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教案:原子的构成》。

第一篇:化学教案:原子的构成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认识与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能自制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这样既能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原子弹的资料

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

【回顾讨论】 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启发】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屏幕显示】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的图片

【学生交流】汇报有关原子弹的资料

【学生归纳】原子弹是通过原子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而制造出来的。

【讲解】1897年,在英国科学家汤姆发现电子以后,人们开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

【讲解并板书】

一、原子的构成【屏幕演示】原子的构成的动画(2份动画)

【讲解】根据刚才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看书69页第一段,想象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言】原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我的手上有无数个原子;原子核更小,在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空间很大;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

【教师引导】原子核很小,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在动画中已经显示出来了,大家再仔细观察原子核的构成。

【屏幕演示】重放动画1、2【学生归纳】

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教师讲解并板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68页表4-1,通过这个表格,能否猜想一下原子核的带电情况?

【学生看书讨论】

【学生回答】原子核带正电,并说明理由。(其他人补充)

【教师启发】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那么原子显不显电性呢?

【屏幕出示】课本68页表4-2

【教师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回答】

1、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2、碳原子和氧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都相等;

3、所有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相等;

4、原子不显电性;有的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有的不相等;

5、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不同;

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教师归纳】大家总结的很好!对于原子来讲,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设疑】 我们已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解】 不同的原子、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投影】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1993千克

即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2657千克

即2.657×10-26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9288千克

即9.288×10-26千克

【讲解】 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

二、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讲解】一种碳原子,指的是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这种碳原子。

【板书】1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千克,其1/12是1.993×10-27千克≈1.66×10-27千克,则氧的原子量=

即原子的原子量=

【比喻讲解】我们 引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讲解一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我有一堆水果,有人让我记住每个水果的质量,我选取了一个苹果作为参照物,称其质量为100克,现称得梨的质量为300克,猕猴桃的质量为500克,分别将这二者的质量与100克相除,所得倍数即为梨和猕猴桃相对于苹果的质量,我只要记住梨是3,猕猴桃是5就可以了。

【设疑】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 课本最后的附录就是相对原子质量表,让学生知道如何查表。

【课堂小结】请你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第二篇:初三化学教案--认识原子

初三化学教案--认识原子

课题:第三节认识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的组成

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一课时主要是原子的结构和电子的知识。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原子、分子的主要区别上,也就是看两种微粒在化学反应里能否再分,可以采取总结、对比、讨论的方法促进理解。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这是引导学生从分子认识原子的十分有效的基础知识。通过物质的分解反应可以从宏观上观察到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再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来分析,能推断出分子是可分的,从而引出原子能否可分的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

在“原子能不能再分”教学中,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还难以让人们直接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在此化学启蒙阶段,学生又缺乏分析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比较理想的方法是用描述原子结构的动画片,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在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分子的形象,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过分析反应导出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清楚的对原子和分子加以对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异和相关之处。

在教学中,对于电子的运动,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去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学生将无法建立起有关的形象,应该向学生指出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线性轨道。●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能否再分?

引出课题

原子的结构

提出问题,共同探究、为什么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2、原子核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

3、原子核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讨论交流

结合教师的讲解对原子的结构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

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教师总结,学生练习

检查对本节课内容是否全面掌握 ●

教学过程

[教师]

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

3、写出水通电分解的符号表达式。[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它分成了什么呢?分成了原子。原子是一种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的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却不能再分,是不是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

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板书】

一、原子的结构

【讲述】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学生]探究活动:对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点评:对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原子核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却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 [教师]点评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非常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仅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但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电子质量非常小,与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电子在原子内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设问】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导入】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证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结合动画指出】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学生]观察、领悟。

[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最后一段。

【设问】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为什么不带电?

【讨论】小组活动,回答: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

【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设问】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生]思考。

[教师]科学证明,不同类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同。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 都相同,同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解说氢、氧、碳等原子。

【动画展示】原子结构图(教材P46)。

【设问】在原子中,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它有什么用途?

【板书】

二、原子中的电子

[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学生]填写下表,对分子和原子、离子进行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微观粒子的共性

本质区别

联系

【设问】电子非常小,可是它所“占据”的空间却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中怎样运动?

[教师]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轨道。我们无法知道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只能想像,电子在核外运动时就像一团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形象地把它称为“电子云”。【小结】原子的结构 [学生]记忆

[教师]布置课堂学习[学生]练习,检查巩固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原子有哪些印象?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告诉你的同学。(2)

以“我相像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学作。附:课堂学习

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

2.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核电荷数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A)体积大小不同

(B)质量不同

(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发现电子的科学家为()。(A)拉瓦锡

(B)汤母森

(c)道尔顿

(D)舍勤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7.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核、个质子和

个电子 教学反思:

1、这一节教学内容几乎是全新的,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可,切勿任意拔高。

2、本节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

这节内容虽然是认识原子,但不能局限在原子上,应当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能整体全面的看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一点。

第三节认识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

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课时为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分子、原子的比较上。●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不会感到很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相对和绝对之间如何转化,掌握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法(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通常的质量单位来度量不方便,建立一个更小的单位——碳单位来度量,使得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巩固相对原子只哦量的意义和计算

对全节进行总结巩固———————————掌握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

教学过程

[教师]1.什么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有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述】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学生]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板书】

三、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原子的真实质量,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教师]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

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区别。[教师]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Ⅲ中查到。

[学生]阅读书后附录Ⅲ: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师]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锑、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1995年精确测定了和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小结]知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然后总结:掌握原子、分子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表格);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原子的构成及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分子 原子 备注 相似点

质量小,体积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物质分子物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质量小,体积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所有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 相异点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重新组成别种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相关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学生]练习,检查巩固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在线测试”和“挑战自我” 附:课堂练习

1.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g

1/12

1.993×10-26/12 ●

教学反思

1.习题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拓展,要注重层次性和开放性,还要加强题目的实践性、合作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发展过程进行反思,加深对科学本质、科学方法的认识,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本性学习,变“要我活动”为“我要活动”。

第三篇:原子的构成测试题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测试题

【青春励语】: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观上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有()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关于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 C.Na比Na+少一个电子 D.Na+的最外层是稳定结构

3、Ca2+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是()

A.一个钙原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B.钙原子有2个电子层 C.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D.2个钙离子

4.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原子种类(2)化学性质(3)相对原子质量(4)原子的电性(5)原子核

(6)电子层数(7)最外层电子数

A.(1)(3)(5)

B.(2)(4)(6)(8)

C.(2)(5)

D.(1)(5)5.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原子是金属原子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原子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所有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都为8个

C.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得失电子后趋向稳定结构 D.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物质

7、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在原子内部的分布情况为()A.三种粒子均匀地分布于原子内

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绕核高速旋转 C.质子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子绕核高速旋转

D.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9.对下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者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B、三者的结构都为稳定结构

C、三者分别表示阴离子、阳离子、原子 D、三者都显电性

10.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则该原子属于()A.金属原子 B.非金属原子 C.稀有气体原子 D.不能确定 11.下列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

12.某粒子A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3个质子,该粒子是(填原子或离子),此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_。

13.磷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5,核内中子数为16,则该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原子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

14.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X=(2)A、B、C、D属于同种原子的粒子是(填序号);(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4)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填序号)。(5)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 _(得到/失去)电子,形成_____(阴离子/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15.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m Kg,而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n 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

16.从分子、原子、质子、电子、中子等几种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2)带正电荷的是________________;(3)带负电荷的是_________;(4)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_;(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__________;(6)不显电性的是____ _____;(7)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_________。

17.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中子)质量是电子的1/1836倍。通过下表的内容,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总结出:

(1)_______ _____(2)______ _____ ___(3)_________ _ ____(4)_________ _____

第四篇:《原子的构成》 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 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原子的构成》,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原子的构成》是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由此“打开”原子,步步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藉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上述认识,但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微观真相,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因此适宜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及微观模拟动画或者示意图,变抽象为具象,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以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和卢瑟福α散射实验事实为基础,推论物质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结合质子、中子及电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数据,推证“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通过对分子、原子、离子关系的梳理,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原子更“基本”。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论证原子模型的合理性,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跌宕起伏的,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利用对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和卢瑟福α散射实验的分析,培养质疑、反思精神。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以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和卢瑟福α散射实验事实为基础,推论物质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通过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对原子的“基本性”加深认识。

【难点】

推论物质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教授法等。本节课主要是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讨论,概括总结等基本环节循序渐进学习本节课。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投影图片,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投影电解水的微观模拟图,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再由化学变化的实质提出以下猜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紧接着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子的结构。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师播放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的录像以及粒子流向正极偏折的微观模拟动画,让小组讨论后交流共享:①如果你是汤姆森,如何得出“被激发的粒子不是原子,而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存在于所有原子中”这一结论?②原子中能只有电子吗?通过分析讨论,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验证—推出结论—反思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证意识。然后展示出汤姆森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新的原子模型,经历科学假说的建立过程,增进科学体验。

(2)学生自主学习教科书中有关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假如你是卢瑟福,猜想原子内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自学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推论物质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的、质量大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发展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增进成功体验。然后展示出卢瑟福的“有核行星”模型,对比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如同小蚂蚁与足球场之比。以学生熟悉的宏观事物作比,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体会原子核的“小”。同时也衬托出α粒子散射实验的巧妙和伟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爱。然后给出信息:原子核又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中子、电子的带电情况和质量数据,并提问:①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有什么关系?②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意在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推证: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质量≈中子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

第三环节:深入学习,巩固提高

教师提出问题:核外电子到底是如何排布和运动的呢?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自己想像的样子。然后给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讲解: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点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课本回答刚才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遐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以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圆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然后以氯原子为例,让学生互相练习说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教师提问: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会带来什么规律吗?在化学变化中有什么影响吗?然后引导同学看课本并共同总结规律。然后投影演示钠与氯气发生氯化钠的动画。引导学生探究: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学生可能会设计: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是4;②氯原子的最外层7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③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这样层层递进,生动的情景、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设计多种方案,较好地暴露了学生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引导。

教师进一步提问: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显电中性?应当叫什么?如何表示?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并交流讨论。最终总结并投影到大屏幕上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的表格,使学生一目了然。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课后探究

最后,通过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师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1)原子的构成以及各个粒子之间的数量和质量关系。(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意义。(3)离子的形成。

自己画出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并完成课后练习。

第五篇:原子的构成 教案 A

原子的构成 教案 A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原子的构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点评

从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和国际形势入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感到兴奋,探究之欲油然而生。

以讨论探究问题入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 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启导 ⒈原子的构成

[猜 想] 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汇报]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点拨转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积极性,增大学生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的参与面,暴露了 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子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

[引导探究] 教师播放flash动画:(动画部分内容: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

[问题促思]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

学生的原始思维。

教师的点拨及时,使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误差,学生惊讶,求知的欲望高涨,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氛[交流讨论]学生同组之间相互交流对“原子结构”的新看法。围。[小组汇报]

学生1:原来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它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学生2:在原子内部一些小的微粒在围绕一个大微粒运动,但我们不知道这些微粒是什么?

„„

[呈现情景]那么这些微粒究竟是什么呢?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汤姆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引导探究]及时用投影出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史料图片及文字说明,并提出新问题: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交流讨论]

切入正题及时!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变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纠正了学生思维上的偏差,促使学生思维上的飞跃。

通过观看动画,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一步步地加深了对原子结学生1: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a粒子没有受到阻挡,构的认识,可喜的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学生2: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

是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下一步的的a粒子反弹了回去,我们可以想象到a粒子碰到了坚硬的东西,探究作了一个很好原子内部可能有一个实心的核,就象我们家乡的杏子中有一个“核”的铺垫。一样。

„„

[小 结]大家猜测得很对!(教师适时地点击动画中心的“球体”,出现了渐放的“原子核”字样,点击“微粒”出现了渐放的“电子”字样。)学生观看动画印证自己的猜想。

[引导探究]原子核是否和大家的猜想一样可能是一个实心的核呢?请大家看动画(点击“原子核”屏幕上出现了渐放的原子核结构示意图)。

[交流讨论]

学生1(迫不及待):原子核不是一个实

心球,它也是由许多微

粒构成的。

学生2(及时补充):从图示上看,应该说它是由一些带正电的微粒和不带电的微粒构成。

[小 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对原子的构成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下面让我们来系统观看“原子结构”的动画,并试着用文字简述原子的构成。

[活动探究]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表4-

1、表4-2,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及时出示史料佐证学生的猜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又一次掀起了高潮。

适时小结,有利于加强学生在“探究活动”对知识的落实。

[交流讨论]

学生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电子两个部分构成。学生2: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学生3:我认为应该加“一般”两个字。

学生4: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学生5:原子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学生6: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虽然由一些带电的微粒构成,但它并不显电性,我的理由是„„

⒉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出示三种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1个碳原子:1.977×10-26kg 1个氢原子:1.67×10-27kg 1个氧原子:2.657×10-26kg 用这样小的数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很不方便,能不能用一种化繁为简的方法来表示的原子质量好写、好记、好用呢?

[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诱 思] 会计记帐通常用“万元”作单元,例如5万元记作“5”,不用画那么多“0”了。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很多,如商店以“件”为单位记录当天销售汽水的量„„

[交流讨论]

学生1:我明白了,用一个比实际质量更小的质量作比较的标准,小的原子质量被它除,得数就变大了。

学生2:这样的数字最好在两位数以内,这样用起来方便一些„„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高中化学还会遇到,比如学习“摩尔”、“当量”等就是这样。今天你领悟了这种思想方法,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帮助。

[投影出示]“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恍然大悟!

注重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

既巩固了“原子的构成”的知识,又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了新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

补充得好,体现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阅读感知]下面让我们来熟悉一下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的质量并思考这些数值的来历。

[简 介]结合课本图示,向学生简要介绍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了卓越贡献。

[课堂小结]小组交流“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什么?” 学生1:我们知道了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学生2:我知道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学生3: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练习]以“原子的一家自白”为题,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一篇短文,向其他班的同学们介绍原子的构成。

发现得好,达到了教师预想中的效果。

发现同学们交流中存在着一些障碍点,教师及时地进行了点拨。

没有过份在“定义”上纠缠,而是引导学生在查找过程中体会,高度把握得较好。

适时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以科普小论文的形式布置作业,打破了传统的作业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评】

《原子的构成》这一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在解决“原子构成”的问题中,教师采用了设想、讨论交流、动画启示来逐步完善思维过程的群体探究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整个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一系列的“问题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也得到较好的体现。

该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气氛浓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注重现有教学资料的整合与利用,使课堂结构与信息输入更加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教师 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始终随学生的思维起伏,特别是在学生群体思维停滞之处,充分利用图表、史料、动画模型,变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与宏观,让学生反思悟法,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

下载化学教案:原子的构成(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教案:原子的构成(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 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推荐)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电子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构成物质,也能构成分子B、一定含有质子......

    原子的构成测试题2013-11-23

    ·原子的构成·试题2013-11-23 1.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集中了原......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互动,及作业的反馈等信息,我有如下的思考,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得以借鉴而提高: l 本课题教学内容几乎是全新的,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甚至是无......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标人教版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课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辽宁省营口市二十四中学 王丽芬 在上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构成宏观物质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将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在上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构成宏观物质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将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从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