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建议论文
[提要]分析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必要性及建议
收录日期:2013年2月26日
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约占整个银行业收入的50%-70%左右。而我国银行业不断采取措施积极地深化业务经营的改革,使得中间业务出现了快速增长。2011年,我国16家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了4,0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6%,显着高于传统存贷业务的增长。中间业务的大幅提升在今后必将逐步成为我国银行业改善传统业务结构、优化利润构成、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商业银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后危机时代以来,世界经济局势动荡不安,国内经济增速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银行业的经营环境逐步恶化,传统的业务经营模式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进一步拓展中间业务,提高其在银行收入中的比重,则成为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多年来,我国的银行业一直将息差作为其主要赢利点,对于资产规模扩展的依赖性极强。2011年,我国的银行业总资产规模达到了113.3万亿元,其中贷款占到51.34%。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行中,息差收入的平均占比幅度达到了80.56%。但是,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这种传统的确定性息差收益将不复存在。
自1996年我国开放同业拆借市场以来,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工作也开始逐步启动。2004年10月29日起,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同时允许存款利率下浮;2012年6月8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012年7月5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此次调整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一是银行开始以服务质量定价,这次调息后,银行没有全部采取一浮到顶的单一存款利率定价策略,而是根据自身的服务价值,计算存贷盈亏点,大中小银行形成了分层有序的定价格局,各行存款利率差异化初现;二是以客户价值定价,银行根据客户类型及金额进行差异化定价,用利率区分客户价值,使存款定价更加精细化。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大,差别利率的时代也已到来。过度依赖于息差收入而进行的粗放式的增长已不能够有效保证银行业务收入的稳定性。只有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市场的竞争。因此,面对当前市场环境的挑战,银行业必须要寻找新的利润来源点,而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则适应了这一趋势。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背景下,银行业要努力增强中间业务服务水平,积极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以增加客户粘性,并逐步提高中间业务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以真正回归作为服务业的本质。
(二)服务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1、协助中资企业参与海外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投资蓬勃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累积,已经颇具规模。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1.3万多家国内企业对全球178个国家(地区)进行了资本投资,对外投资存量的金额高达3.1万亿美元。(表1)在国家倡导资本“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资银行也要实现同步走的战略。我国金融业要提高综合服务的水平,在为中国企业提供国际资金的同时,也要努力提供信息情报咨询、国际结算、信用担保、企业资产增值等中间业务服务,以规避国际经济和金融风险,使得国内经济循环能够有效地切合国际经济循环周转,也为中国参与广泛的国际经济交往提供便利。
2、服务中小企业。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而中小微企业是国内数量最多、最具活力,同时也是最具创造力的企业。以河北省为例,截止到2011年,全省中小微企业约为20.6万家,占到省内企业总数的85%以上,同年完成的增加值为1,057亿元,约占全省GDP44%的份额。但是,据初步测算,河北省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达到了5,000亿元左右,中小微企业面临严重“缺血”的困境已经十分突出。
小微企业可抵押物少的缺点使其很难从传统的存贷模式中获得资金支持。这就要求银行业在充当企业咨询师的同时,能够更多地为企业提供其他渠道的融资信息咨询等中间业务服务,对于发展潜力巨大的创新型企业,要为其上市融资提供“全程陪护”式的咨询、担保、代理等中间业务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充当客户代理人,代客理财,为客户提供信托咨询、充当理财顾问。此外,要积极为社会资本提供企业评价信息,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分类,引导社会资本为成长性强的企业“输血”。
银行业要充分发挥中间业务对于经济社会的作用: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较为优惠的措施,以帮助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财服务,以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从提供“硬资金”到提供“软服务”的方向转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产品定价机制。近年来,佣金手续费的提升成为群众对银行业议论的焦点问题。各种名目的中间业务收费不断上涨,一方面造成群众对银行业满意度下降;另一方面也为其自身带来了更为严格的监管,银监会计划于2013年实施规范银行业收费行为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消费者对于所享受的商业银行服务,付出的相应成本应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而问题在于目前商业银行没有十分具备说服力的价格制定体系,这样造成了消费者对于银行业的不信任感不断增强。反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由于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这样就使得其在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时,都会进行成本投入测算、供求状况调研和客户意识分析,然后制定出产品合理的价格,使成本、收益和客户满意度达到最佳的平衡。我国银行业正缺少相应的定价机制,加大了消费者的不满。(二)企业产品品牌化建设不足。品牌化建设在提高企业信誉度、锁定目标客户,以及提升客户粘性、产品的推广、业务的发展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进行品牌化建设,打造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是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的根本动力所在。我国银行业由于没有形成从产品包装、品牌化设计直到后期宣传的完整体系,这样就直接制约了对所开发产品的有效宣传,从而造成消费者对银行品牌的认知度较低。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大型商业银行,其中间业务产品之间区别仅在于名称不同,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以工商银行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工行银行目前发行了181种不同的信用卡,而这些信用卡之间除了名称不同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有别于其他同类卡片的显着特征。这种低层次的广撒网式营销,在今后的竞争必将会被淘汰。对于中间业务的竞争,各大银行比拼的是品牌、是服务,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体验,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就无法在中间业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三)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是任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对于金融领域,尤其是对于急需拓展中间业务的中资银行来说,人才的短缺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中间业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是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其有效展开要求银行同时具有机构信誉、专业人才、信息网络等资源。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从业队伍对于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尤其是考虑到现实的情况,我国的大型银行由于历史的原因,员工队伍老龄化严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面对新组建且具有小而精等特点的新兴金融机构,大型银行可能难以保证以往的竞争优势。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建议
中间业务所具备的低成本、低风险和高收益等特性,对于银行业的整体业务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定价机制。在现阶段,传统的成本导向定价法已不能满足中间业务的定价,对于服务这种虚拟产品的定价有很大的难度。中间业务的价格形成,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定价,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综合定价方法和定价模型,不仅要考虑到中间业务服务本身带来的成本和收益,还要考虑到对其他业务成本和收益带来的影响。例如,对跨行ATM机取款的收费定价来说,不仅要考虑到同业结算费用以及场地租金、机器购置费、机器日常的维护成本,还要考虑如何提高对于客户的吸引力,以期能够带来其他业务量的增长。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要在综合考虑之后才能给出相关服务项目的价格。
(二)从产品同质化竞争向品牌化经营转变。中间业务由于自身服务特性的存在,使得市场对银行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阶段,我国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部分产品都局限在拉大客户、拉存款等方面。因此,我国银行业可借助国外成熟的品牌策略,分析自身所属的行业地位、目标市场、客户需求,以此确定自身的品牌策略。
1、产品导向。把自身产品同某一类型客户的形象联系起来,使所树立的品牌形象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其针对的客户群;
2、服务导向。银行通过对目标客户最关心的服务进行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建立同客户友好互动的关系;
3、地域导向。利用地域间隔进行价值区分,根据银行自身占有的区位优势,树立自己地域性服务的超级银行形象。总之,商业银行要认真分析自身的行业地位,以确定自己的服务特色,在努力树立特色品牌的同时,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
(三)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各家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和扩大人才的规模,迅速优化员工队伍。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训计划,把过去分散、传统培训模式改良成持续、长久、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培训;其次,进行差别化培训,在培训实践中既要区分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等不同的知识需求,也要区分入门型人员和提高型人员不同的知识层次;再者,要建立岗前任职考核,无论是上岗还是换岗,都要根据中间业务的岗位要求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以保证中间业务岗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后,要建立专门的考核体系,对于在业务运营过程中成绩比较突出的员工实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我国银行业还应探索银校合作的模式,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岗培训等订单式手段,建立产学一体化的模式,以增强金融人才的储备力量,为银行在创新型中间业务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EB/OL].2012.5.10.[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EB/OL].2012.4.24.
第二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开 题 报 告
课题内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尤其是1980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信贷风险.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国内因素冲击,承受更多的内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突出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西方的商业银行已有300多年历史,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制度安排。要完整文章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在目前,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商业银行获取盈利主要是通过经营信贷资产来实现的。由于银行信贷经营对象(货币)、经营方式(信用)的特殊性,其经营具有高风险性。在日常信贷业务中,如何防范和化解来自贷款对象(借款人)、社会和银行内部管理等各种各样的风险,是各级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实施信贷风险的防范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诸多方面。其内涵应该包含:经营理念险意识、识别防范风险能力、建立管理风险机制、规避化解风险措施、预警质量风险手段等。在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时,首先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典型判别分析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然后使用VaR方法(张淼)、投资组合理论、信贷配额等手段分析信贷风险价值的潜在大小;特别是进行信贷风险博弈研究时,利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探索负债企业信贷风险问题过程中得出了三个指导信贷业务有价值的命题;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研究了我国信贷市场的类型与效率;凭借古诺模型和斯坦克尔伯格模型探讨了WTO条件下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企业经营者素质指标、发展前景指标、财务指标同时考虑在研究企业信用范畴内,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模型化、定量化的多层次综合评判,得以全面地反映企业信用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体现了企业信用等级的总体水平,为银行信贷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信贷市场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在信贷风险形成机制中的作用与影响;并运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银行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影响;研究了信贷风险度的理论计算方法、银行贷款风险与企业信用之间的数理描述、这些均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信贷风险防范.三、论题的研究方法: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切实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一些建议。主要运用了货币银行学、信息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学科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本论文拟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文字阐述的方法展开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
本文着重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现状,进而得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一些建议。本文难点在于改革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的分析。
五、论文的进度安排:
论文初稿完成时间10月30日 论文二稿完成时间11月12日 论文正稿完成时间11月25日
六、论文的写作提纲: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含义
(一)中间业务概念 1.中间业务的含义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类别
(二)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意义 1.中间业务不直接影响存贷比
2.未来业绩增速面临压力,拓展中间业务是解决之道
3.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将会更加严峻,需要加快经营模式变革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品牌产品和特色业务匮乏、盈利能力差 3.技术服务相对滞后,通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匮乏 4.相关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5.后续服务存在垢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与分析 1.在经营理念方面存在误区
2.收费标准偏低,且非理性竞争现象突出 3.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 4.市场调查不到位,营销手段不足 5.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的发展策略
要完整文章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 1.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认识 2.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
3.加大技术投入,注重培养专业人才 4.进一步加强对客户的服务 5.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发展
七、参考文献
[1] 郑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前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5)[2] 刘秋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12)
[3] 侯萌.刍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现代商业,2010,(05)
[4] 董涛.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J].商情,2008,(05)
[5] 司彩丽,江文.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研究[J].网络财富,2010,(02)要完整文章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
[6] 孔艳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0).[7] 宾爱琪,商业银行信贷法律风险精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5).[8] 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统计与纳什均衡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9).[9] 李燕,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J].青海师专学报,2005(S3).目录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含义 ········································································ 1
(一)中间业务概念 ·················································································· 2 1.中间业务的含义 ··················································································· 2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类别 ······························································· 2
(二)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意义 ····························································· 2 1.中间业务不直接影响存贷比 ·································································· 2 2.未来业绩增速面临压力,拓展中间业务是解决之道 ······································ 2 3.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将会更加严峻,需要加快经营模式变革 ················· 3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 3 2.品牌产品和特色业务匮乏、盈利能力差 ··················································· 3 3.技术服务相对滞后,通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匮乏 ······································· 4 4.相关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4
5.后续服务存在垢问题…………………………………………………………4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与分析 ······································· 5 1.在经营理念方面存在误区 ····································································· 5 2.收费标准偏低,且非理性竞争现象突出 ··················································· 5 3.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5 4.市场调查不到位,营销手段不足…………………………………………… 5.风险防范意识不足……………………………………………………………5(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的发展策略················································· 6 1.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认识 ······································· 6 2.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 ········································································ 6 3.加大技术投入,注重培养专业人才 ························································· 7 4.进一步加强对客户的服务 ····································································· 8 5.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发展 ····································································· 8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中文摘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它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及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改善国内条件并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步伐,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化经营模式的转变。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收益高的优点受到各国银行的青睐,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在我国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中间业务发展迟缓,层次落后。如今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逐步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外资银行的强势竞争,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国内商业银行受政策调控越来越严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从传统业务中转型、逐渐打造各行独有特色已经成为提高各行市场占有率、上规模增效益的必经之路。而如何发展中小企业业务、零售业务以及中间业务,正是各行必须攻克的难关。本文将分为三大部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之路进行探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 转型 经营对策 中小企业业务 中间业务 零售业务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利差收入可拓展空间有限,银行为了生存,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即在非利差收入上下功夫,而中间业务是非利差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中间业务具有投资少、风险低、收益稳定和创新空间较大等特性,因此作为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成为各家银行新的竞争焦点。能否通过加快发展中间业务,进而加快转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成功实现转型,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战略选择。但由于中间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起步较晚,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发展的道路。正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郑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前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5)[2] 刘秋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12)[3] 侯萌.刍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现代商业,2010,(05)[4] 董涛.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J].商情,2008,(05)[5] 司彩丽,江文.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研究[J].网络财富,2010,(02)[6] 孔艳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0).[7] 宾爱琪,商业银行信贷法律风险精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5).[8] 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统计与纳什均衡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9).[9] 李燕,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J].青海师专学报,2005(S3).
第三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论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
贸易经济系 08级 金融3班
徐彦哲(31号)
摘要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行卡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之一,我国的银行卡业务经过二十年的培育,目前已初步具备了一定产业雏形。本文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入手,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作出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在全球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银行卡业务;现状;挑战;对策 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
1.1信用卡的消费日益活跃
信用卡作为个人消费信贷工具,在居民消费支付中的角色日益醒目,人们使用贷记卡的活跃程度大大高于借记卡。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我国银行卡发行量、交易额增长迅速,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约为20.7亿张,较2008年年末增加2.7亿张。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28.1亿户,较2008年末增长17.2%。2009年全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约214.3亿笔,金额7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3.1%。其中,银行卡业务197亿笔,金额1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和30.5%;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32%,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
银行卡在商户中的销售而产生的手续费支出,也由原来的微不足道上升为影响其利润的重要因素。对银行而言,银行卡成为其业务发展和效益增长的新亮点。
1.2银联卡境外受理环境逐步改善
中国银联的出现改变了我国银行卡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各自为政、封闭发展的格局,使跨行交易成为现实,并增强了银行卡交换系统网络的稳定性、开放性、通用性。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境内银行卡跨行交易依然保持增势,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达到69.4亿笔和7.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66.8%。中国银联对跨行交易资金实行两级清算和轧差清算,在两级清算下,设立银联分公司地区的商业银行分行通过银联分公司清算,其余由总行与银联总公司清算。
1.3银行卡市场品牌格局逐渐形成
中国银联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成立于2002年3月,总部设于上海。目前已拥有近300家境内外成员机构。
作为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处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各银行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在建设和运营银联跨行交易系统、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基础上,中国银联积极配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推广统一的银联卡标准规范,创建银行卡自主品牌;推动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维护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防范银行卡风险。
1.4银行卡风险管理日益加强
2009年,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不断加强银行卡风险防范与应对。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陆续出台《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和《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政策法规,为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打击、遏止信用卡违法套现等风险问题,营造良好政策、法规环境。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银行卡发展的主导权面临丧失危险
银行卡市场的主导权主要体现在标准制定权和品牌影响力上,在银行卡市场发展初期,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创建自主品牌、掌握银行卡产业主导权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选择了依靠跨国银行卡公司的全球网络来实现银行卡受理的道路,其后果是境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和市场主导权完全被跨国公司控制。目前,VISA、万事达等跨国银行卡公司采取了发行其标准品牌的双币种卡、投入重金争夺发卡资源和商户资源等手段,已经在中国银行卡市场上确立了优势地位。
2.2银行卡发卡的覆盖面不广
由于不少中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全国只有300多个城市实现联网,严重影响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后劲。欠发达地区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不足,对银行金融服务要求停留在低水平、低档次上是造成银行卡业务在当地发展缓慢的客观因素。从主观上看,由于结算类和代理类银行卡业务,银行一般不动用自己的资产,不为客户垫款,不参与收益分配也不承担损失,仅收取手续费,属于低风险的金融业务,且投入少、具体操作简单,因此,倍受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青睐。受该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银行卡业务档次提升动力不足,对银行卡业务发展后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些欠发达地区赢利能力差、高科技应用程度低、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等问题,极大的阻碍了银行卡业务在当地的发展。
2.3银行卡业务功能品种单一,营销措施不力,布局不合理
“尽管近两年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说。我国银行卡持卡消费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4.6,而瑞典、法国、美国、韩国相应的比例分别高达63、55、27和35。我国持卡人的用卡频率仅为美国的十五分之
一、韩国的五分之一。虽然我国的发卡总量与美国相近,但美国的商户几乎全部可以接受刷卡消费,而在我国消费者只能在大约2的商户刷卡消费。万建华说,“我国已发行的银行卡中95以上是借记卡,贷记卡只有1左右。每年银行卡的交易额确实不少,但80以上是存取款交易,真正的刷卡消费金额只有2左右。
2.4银行卡风险比较突出,用卡环境有待改善
有的客户把自助银行称作不睡觉的银行,想存就存,要取就取。在商业中心、较大规模的市场附近,自助柜员机总是悄无声息地出现并成为市民新宠。银行卡给消费者带来方便与实惠,但银行卡业务的受理环境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用卡环境不佳是从银行卡问世就存在的问题。首先,市民刷卡消费常常遇到线路故障,每逢年过节的刷卡高锋期有时会出现刷卡延时、处理速度慢的现象,ATM、POS机上跨行交易也时有吞卡、死机现象。
2.犯罪分子和不法商户勾结诈骗。盗取银行卡密码的现象层出不穷利用废弃凭条来破取密码;媒体近日对“克隆卡”盗取银行存款一事的报道,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不少储户在ATM机前取钱后,将ATM机打印出的凭条不加任何撕毁等保密措施,就丢弃在地上或是垃圾筒里。这些凭条被在一旁等候的不法份子捡走,再以高科技手段克隆同一卡号的银行卡进行密码破译。盗取银行卡密码的主要方式有:①用假卡、空卡“调包”; ②ATM机假吞卡;③利用假工作人员来骗取;④网银大盗。
2.5银行卡业务受理市场的规模不足
这已经成为现阶段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银行卡是电子货币,广泛接受性是其发展的基础。全国仅有特约商户15万,只占商户总数的2左右;ATM机不足5万台在总量上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受理终端太少,大量中小商户还基本不能受理银行卡业务。银行卡业务受理市场不足,还会降低持卡用户用卡的积极性,阻碍银行开发新商家,难以吸引各方投资。解决银行卡问题的对策
3.1大力开发区域银行卡市场
全国只有300多个城市实现银行卡联网,许多中小城镇和农村还没有被覆盖。商业银行应该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开发程度,分别扩大当地计算机网络的覆盖面,加快联网通用步伐显得格外重要,在发展过程中要科学配置机具,充分发挥现有机具的效用,改变银行卡业务多年发展中形成的各发卡机构间机具互不通用的现象,避免社会资源浪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银行卡业务计算机处理系统,加快软件开发,完善实时监测系统和网络清算功能,及时提供网上清算,缩短清算时间和止付周期等一系列措施,把欠发达地区的潜在客户开发出来。3.2完善用卡环境 提升服务水平
3.2.1改善银行卡系统
银联要提高银行卡的刷卡服务质量,尤其银行卡大部分网点休假,ATM取款、POS机刷卡消费将成为居民主要的支付方式。因此,为缓解消费高峰期刷卡难的问题,提高系统每秒交易笔数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点所在。不少银行已经开始着手银行卡系统的改善工作,如2004年12月28日,中国银联长沙分公司进行了数据处理系统的切换工作,将数据处理系统从长沙分公司处理平台移入到中国银联总公司处理平台,新系统每秒钟最高处理刷卡交易的笔数从50笔提高到1万笔,全力保障了居民节假日刷卡的畅通。近些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卡产业和银行卡市场实现了飞跃发展。
3.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严格业务流程
银行卡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应从主要业务岗位和工作环节入手,防止和化解风险,保障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在内部管理方面,应当做好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的落实,严禁授权和会计、征信和催收等不能交叉的岗位交叉顶岗严格控制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的分支行银行卡业务系统的上线,严格考核银行卡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知识和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精细化管理,使业务人员处理业务时有章可循。
3.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持卡人防范意识
3.3.1 银行卡业务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业务人员应为复合型人才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会分流国内部分优秀的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因此,要树立危机意识,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稳定银行卡从业人员。要建立竞争形势下新的用人机制和健全的激励机制,形成一个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的人文环境,不断脱颖而出优秀人才,以适应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
3.3.2持卡用户提高警惕
仔细检查柜员机表面各部位的颜色、痕迹和装置等有无异常后再进行操作。持卡用户不乱丢弃交易凭条,是对自己的存款安全负责所必须做到的。使用ATM机前,先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看看身后以及旁边是否有可疑的人,ATM机一旁或上方是否有摄像头等多余装置,ATM机的键盘是否真实,ATM机取款是否正常。若有可疑现象,则应立即停止操作。而一旦银行卡被吞,千万不要离开现场,目光要紧盯吞卡处,以防一时疏忽银行卡就被不法分子抽走,然后拨打银行储蓄网点的电话,告知吞卡情况(不必告知密码)。若有同伴,应一人坚守现场,一人去银行办理取卡手续;若无同伴,应在确认是真吞卡(一般是多次输入密码错误)后,才能离开现场。在ATM机前,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能将自己的银行卡交给他人操作。ATM机取不出钱时,宁愿多走几步路,更换别处取款,切不可在该ATM机前执着地试卡。
3.4积极引导国民转变消费观念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银行卡进行个人支出的比例在美国为30,在香港为18,在国内仅为3.3,因而,要大力引导持卡人转变消费观念。第一,要在整个金融行业内部树立信用卡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外资银行、不是国内同行,而是现金的观念,从业务经营指导方向上改变将现有银行卡业务作为银行传统业务附属品的思想,在产品设计定位上改变将现有银行卡作为存取款工具的做法;第二,加强舆论导向,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信用卡的知识,加强对年轻一代金融意识的培养,培育年轻人持卡人市场,调动年轻人刷卡消费的需求,带动整体消费意识的增强;第三,着力于进一步优化用卡环境,通过与特约商户联合开展优惠促销活动,以经常不断的消费积分奖励活动,刺激持卡人的刷卡消费行为;第四,通过细分市场需求,把握市场热点,借助产品创新,吸引不同类型的持卡人群,通过满足持卡人的习惯性偏好逐步培养其消费意识,并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3.5进行银行卡业务的创新,丰富和发展银行卡功能内涵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和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因此,银行卡也应不断推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银行卡新产品和新功能。要以银行卡为载体,推动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发展。要以“新一代”推广为契机,以借记卡为基础,把现有个人银行产品改造创新有机归集到以客户为标志的一个综合账户上,方便客户使用,尽快实现针对同一客户的产品与服务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在外部形成个人产品的联动优势,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3.6政府应对银行卡产业给予充分支持
政府积极搭台,银行大力推动从现实角度出发,在现阶段,国内银行卡的发展必须由政府大力倡导推动,才可能较快地发展。通过政策制定,明确银行卡产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各家银行根据国家发展银行卡产业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推动银行卡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政府拉动下,我国的银行卡业务才可能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如果政府财政政策如果能够遵循、看到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趋势,适当的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引导,那么,我们中国银行卡产业会发展的更快、更健康。”同时,“并不主张在银行卡产业当中政府有所作为,如果有所作为的话必须是市场化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智.《中国银联竞争能力显著提高》,《经济日报》2010-2-23 2.席华杰.《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消费导刊》2008-23 3.陈星.《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对策浅析》,《经济视角》2008-12(36)4.绍兴忠、金广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高颖.《欠发达地区银行中间业务为何发展缓慢》[N].中国经济时报,2008-08-23 6.张峰.《信用卡危机的反思》,《金融与经济》2009-12(27)7.王国敬,华伟,郭诚实.《利用银行卡诈骗的特点及防范农村》[J].农业.农民, 2006-05 8.邱晓卜.《春节高峰刷卡不再难》[N].潇湘晨报,2007-01-02 9.任超锋.《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家,2009-10-24 10李伟.《央行将进一步落实银行实行制》,《新闻晚报》2010-2-10
第四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1]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
广义的中间业务等同于广义上的表外业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狭义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日常工作中我们所说的中间业务是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的广义的中间业务,而表外业务又是指从会计准则的角度反映的狭义的表外业务。因此按照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和发展情况,商业银行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或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四大类。
中间业务范围广泛,涵盖结算、代理、担保、信托、租赁、融资、信息咨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
按功能与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中,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为九类:
一、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
(一)结算工具。结算业务借助的主要结算工具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1.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3.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二)结算方式,主要包括同城结算方式和异地结算方式。
1.汇款业务,是由付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某收款人的一种结算业务。汇款结算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2.托收业务,是指债权人或售货人为向外地债务人或购货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出汇票,并委托银行代为收取的一种结算方式。
3.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收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在指定地点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三)其他支付结算业务,包括利用现代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划拨、清算,利用银行内外部网络实现的转账等业务。
二、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一)依据清偿方式,银行卡业务可分为贷记卡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借记卡业务。借记卡可进一步分为转账卡、专用卡和储值卡。
(二)依据结算的币种不同,银行卡可分为人民币卡业务和外币卡业务。
(三)按使用对象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
(四)按载体材料的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磁性卡和智能卡(IC卡)。
(五)按使用对象的信誉等级不同,银行卡可分为金卡和普通卡。
(六)按流通范围,银行卡还可分为国际卡和地区卡。
(七)其他分类方式,包括商业银行与盈利性机构/非盈利性机构合作发行联名卡/认同卡。
三、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一)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政策性银行委托,代为办理政策性银行因服务功能和网点设置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办理的业务,包括代理贷款项目管理等。
(二)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指根据政策、法规应由中央银行承担,但由于机构设置、专业优势等方面的原因,由中央银行指定或委托商业银行承担的业务,主要包括财政性存款代理业务、国库代理业务、发行库代理业务、金银代理业务。
(三)代理商业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之间相互代理的业务,例如为委托行办理支票托收等业务。
(四)代收代付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结算便利,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办理指定款项的收付事宜的业务,例如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代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财政性收费、代发工资、代扣住房按揭消费贷款还款等。
(五)代理证券业务是指银行接受委托办理的代理发行、兑付、买卖各类有价证券的业务,还包括接受委托代办债券还本付息、代发股票红利、代理证券资金清算等业务。此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股票等。
(六)代理保险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保险公司委托代其办理保险业务的业务。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可以受托代个人或法人投保各险种的保险事宜,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代表,与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协议,代保险公司承接有关的保险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一般包括代售保单业务和代付保险金业务。
(七)其他代理业务,包括代理财政委托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四、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一)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商业汇票。
(二)备用信用证,是开证行应借款人要求,以放款人作为信用证的收益人而开具的一种特殊信用证,以保证在借款人破产或不能及时履行义务的情况下,由开证行向收益人及时支付本利。
(三)各类保函业务,包括投标保函、承包保函、还款担保履、借款保函等。
(四)其他担保业务。
五、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一)可撤销承诺附有客户在取得贷款前必须履行的特定条款,在银行承诺期内,客户如没有履行条款,则银行可撤销该项承诺。可撤销承诺包括透支额度等。
(二)不可撤销承诺是银行不经客户允许不得随意取消的贷款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包括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
六、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
(一)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资产,包括利率远期合约和远期外汇合约。
(二)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指标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三)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基于自己的比较利益,对各自的现金流量进行交换,一般分为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四)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支付给卖方一笔权利金,获得一种权利,可于期权的存续期内或到期日当天,以执行价格与期权卖方进行约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的交易。按交易标的分,期权可分为股票指数期权、外汇期权、利率期权、期货期权、债券期权等。
七、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
八、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
(一)企业信息咨询业务,包括项目评估、企业信用等级评估、验证企业注册资金、资信证明、企业管理咨询等。
(二)资产管理顾问业务,指为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包括投资组合建议、投资分析、税务服务、信息提供、风险控制等。
(三)财务顾问业务,包括大型建设项目财务顾问业务和企业并购顾问业务。大型建设项目财务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大型建设项目的融资结构、融资安排提出专业性方案。企业并购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为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双方提供的财务顾问业务,银行不仅参与企业兼并与收购的过程,而且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顾问,参与公司结构调整、资本充实和重新核定、破产和困境公司的重组等策划和操作过程。
(四)现金管理业务,指商业银行协助企业,科学合理地管理现金账户头寸及活期存款余额,以达到提高资金流动性和使用效益的目的。
九、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第五篇: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
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
内容摘要:WTO后过渡期是国内银行提高自身实力迎接外资银行竞争的关键时期未来银行的竞争,是新兴业务的竞争,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竞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时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强国际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透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制度创新
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现代化和金融现代化极为重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现代化改革进程、提高商业银行效益和提高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经营理念有较大突破我国商业银行正逐渐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发展作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新的利润增长点、建立现代化经营机制的“排头兵”我国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都成立了中间业务部,对中间业务进行创新和营销,加强风险控制和业务稽核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助性业务的间接效益向主营业务直接效益转变,收费意识明显增强
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在2001年底,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收入约占7%,到2002年底中国建设银行已开办中间业务品种达300个,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3.7亿元,约占总收入的10%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由2000年到2003年年均增长约34%,工商银行2004年的国内中间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中间业务品种明显增加随着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和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结算、汇兑、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诸如信用卡、信息咨询、租赁、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信用证等一系列新兴中间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且发展中还存在不规范、低效率、市场竞争混乱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中间业务规模小、收益低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近几年取得快速发展,但同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有的甚至不足1%,比例最高的
中国银行也只有17%
经营范围单
一、品种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中间业务发展环境差、市场竞争无序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比较晚,政策、市场、法律和制度都不完善中间业务产品很多都是证券、保险和银行业务的混合体,而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限制了业务的创新中间业务市场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其发展,使银行在中间产品市场竞争中出现了无序的恶性竞争由于信息不对称,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标准,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在许多中间业务服务中少收费甚至不收费,银行之间行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均衡,严重打击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体制,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业务政策和决策的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严重制约着中间业务的发
展在某些商业银行中,由于对中间业务的认识有偏差,虽然逐级设臵了中间业务部,但上级行往往没有制定对下级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的考核办法和考核制度,无法形成严格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代理问题,出现了银行经理和企业勾结利用虚假中间业务套汇、融资,增大了中间业务发展的风险,最终制约了其发展
硬件、技术与人才支持不够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要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精通法律、金融、计算机等方面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来开拓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技术装备以及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的支持力度都不够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政策建议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使其跟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而为推动中间业务的
拓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我国金融业应该早日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的趋势,只有混业经营才能更好的使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同时,应该发挥银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能够信息对称,能达成一个最优均衡此外,要完善法律环境,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培养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金融监控
加快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好的制度能够提高生产力,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革商业银行应该按股份制改革,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减少多层代理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对违法违规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商业银行应该借鉴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在发展中间业务中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基于收益的绩效考评体系和配套的激励机制
完善对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监管部门应出台中间业务监管原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制定业务规范,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加强金融监管、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使商业
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有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应借鉴国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标准、监管手段、风险测量指标体系等,提高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水平由于中间业务不同品种的风险差异很大,监管部门应据此对中间业务实行分类监管,对商业银行不动用自身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收付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全面放开,由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管理,对担保、承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类的中间业务,因其可能形成客户对银行的负债,风险较大,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将其纳入授信管理范围加强风险管理因此,制定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注重人才开发战略中间业务需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多类型、具有开拓敬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必须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尽快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
加大科技投入中间业务要依托于高科技发展,特别是通
过网络计算机和电子通信商业银行要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建立全国信息共享的通讯网络,形成较完备的信息系统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开办中间业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组织研发队伍不断开发新的软件系统以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还要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国强,郝广才,田晓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2.贝政新,谭寅生,万解秋.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作与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国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际化比较与发展战略.金融研究,2003
4.欧阳世伟.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若干思考.国际金融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