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规范建议

时间:2019-05-12 02:2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规范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规范建议》。

第一篇: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规范建议

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年来得到了各家行的普遍重视,在总行的统一规划和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导下,山东省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中间业务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业务品种及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管理机制落后、业务层次较低、市场秩序较乱等问题,限制了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行政色彩较强,表现为部门的设置不是以市场需求为标准对业务流程进行分工和协作,而是以职能或产品为中心进行分工,过分强调各专业的特点和作用。目前,山东省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具体经营管理分散在会计、信贷、银行卡、国际业务等多个部门,管理考核相对独立,部门之间缺乏畅通的交流、协作机制,导致中间业务之间以及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之间未能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空间。

(二)经济效益有待提高。2005年山东省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低于全国总体水平近3个百分点,这与各行在其总行系统内排名居前的情况不匹配,说明中间业务的经济效益贡献度还有待提高。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开办中间业务的品种数量相对较少,有的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数只有其总行系统推出的全部品种的一半;二

是省内各行的主要中间业务大多仍停留在代收代付、结算等较低的水平上,效益低且成本高,一些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如企业现金管理、项目评估等业务,由于技术含量高、专业人才缺乏未能得到有效发展;三是由于缺乏市场调研和营销,导致推出的中间业务市场需求小,收益不大,如2000年后各行陆续推出的保管箱业务,个别行的出租率仅在1%左右,2005年该项业务收入合计仅为224万元,有的行年收入尚不足10万元。

(三)统计数字存在误差。目前,银行监管部门尚未要求商业银行按照统一的格式报送中间业务报表,能够获得的比较全面的中间业务报表是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报送的《中间业务业务量统计表》和《中间业务收入统计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制度》银发[2003]25号),由于各行技术上的不足和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提供的报表数字存在较多误差。例如,由于部分行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无法对办理的中间业务数量、金额等进行自动统计分析,造成统计数据不够真实可靠;部分基层行由于不理解基金托管业务的涵义,错误地将代理销售基金业务的有关数据统计为基金托管业务数据。

(四)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山东省银行同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多数中间业务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各行为抢占业务份额,扩大业务领域,在开办代理、网上银行、账户

管理、银行卡、外汇等业务时对一些收费项目采取了降低或免收费用的不公平竞争行为,造成了市场秩序混乱,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例如,随着银行卡业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家发卡机构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减免年费和异地(跨行)结算手续费的方法来吸引客户办卡用卡,造成银行卡行业过早进入采用减免方式竞争阶段;又如各行为争揽国际业务客户,抢占市场份额,纷纷下调外汇业务收费标准,不计价格成本,甚至使之成为银行的无偿服务。

(五)业务风险开始凸现。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来说,办理中间业务不需要运用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风险滞后现象,因此较资产负债业务的风险更加难以控制。目前,山东省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信用化中间业务的风险。信用化中间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此类业务风险点较多,风险防范较难,其所涉及的不仅是对申请人资信等方面的审查,还要对市场风险、法律契约性风险进行严格的防范,不易进行全面及时监测,容易出现银行风险。例如山东省某大型物流商业企业在银行有大量的承兑业务,过去效益一直较好,为银行的重点扶持客户,2004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该企业资金链条出现问题,并形成大量承兑垫付。二是中介收费业务的连带风险。纯粹的收费业务,如代理业务、咨询评估业务、计算机服务及其他中介业

务本身风险很小,但在违规操作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连带风险。如某行的一个基层网点为一家企业出具了近2000万元虚假的验资证明,一旦该企业利用此证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银行不可避免的就要陷入法律纠纷。三是银行卡恶意透支风险。银行卡业务具有组合风险的特点,包括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的风险、伪造或变造信用卡的风险以及利用信用卡进行非法融资的风险等。据了解,山东省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银行卡业务风险主要是用户恶意透支,有的行银行卡透支额中70%为恶意透支。四是网上银行等新业务的风险。网上银行等新业务产品结构的复杂性限制了银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风险的能力,从而导致实际风险的发生。山东省已经发生不法分子窃取客户卡号和密码,并从网上盗取客户资金的案件。五是衍生产品等中间业务的风险。衍生产品交易、个人理财等业务的实际资金运作和管理均在总行,分支行签订有关资金协议后,全部资金均上划总行,由于不用承担主要的业务风险,基层银行机构为了吸引客户或完成理财产品的销售任务,片面夸大衍生产品、理财产品的收益,缺乏对客户的风险提示,一旦出现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甚至出现资金损失,将会导致银行的信誉受损。

二、规范中间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转变监管理念,重视对中间业务的监管。加入WTO后,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全面放开,对国内商业银行 的业务发展和外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部门要切实转变监管理念,加大对中间业务的监管力度,针对目前监管人员对中间业务监管不适应的现状,注意培养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税、英语、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能够有效监管中间业务风险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实现对中间业务的监管的系统化、规范化,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二)严控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关,稳妥谨慎开放中间业务市场。按照现行监管要求,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开办新的中间业务品种,均应取得上级行的授权,并于业务开办后10日内向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应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以及客户的需求,在国有商业银行开办新业务时,即严格审查其中间业务品种的风险特征和防范措施、成本和收益预测、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配备情况、业务支持系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等资料的完整性,从源头上控制、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三)建立以风险监管为目标的中间业务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商业银行报送的《中间业务业务量统计表》和《中间业务收入统计表》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监管需要,因此,监管当局当务之急是建立科学的中间业务报表体系,明确具体的指标释义和统计标准,在此基础上,要求商业银行定时

报送中间业务报表,及时报告中间业务的交易情况,增强中间业务的透明度,根据商业银行报来的有关报表,进行相关风险指标的考核分析,通过有效的非现场监管避免或减少中间业务风险。

(四)加大查处力度,规范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行为。监管部门应根据群众或同业的举报,对利用不公平价格竞争手段,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商业银行,通过现场检查落实商业银行违反《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有关规定的行为;对属于监管部门的处罚权限内即违反办法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其他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进行处罚。同时要发挥同业协会的作用,由协会制定中间业务相关规则,约束和规范银行同业间中间业务的经营行为。

(五)根据不同中间业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制订相应的监管措施。监管人员应在熟悉中间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将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和商业银行是否制定和执行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作为监管重点,确立具体的监管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强对涉及外汇管理的中间业务的监管,防止出现监管盲区。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银行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均应对商业银行有关执行外汇管理规定的业务进行监督检查,涉及的中间业务有结售汇、信用证、金融衍生产品等,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重

点是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是否遵照资产质量和风险监管的要求;人民银行(外管局)的监管重点是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是否遵照国家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并以此对客户的交易背景进行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核,二者缺一不可。

(六)督促商业银行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实现中间业务的健康有效发展。一是提高认识,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位置,确立中间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同时开拓、协调发展的思想,营造中间业务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部门,研究制定中间业务的发展战略、经营规划,负责全行中间业务的协调、管理和考核;三是完善会计核算科目,建立科学的中间业务核算系统,保证中间业务核算的真实和完整;四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制度落到实处,有效防范业务风险;五是提高市场调研和业务创新能力,加大营销力度,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六是加速中间业务人才培养,积极开发人力资源,采取内部选拔培训业务骨干和外部引进专门人才等手段,造就一批业务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第二篇: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模版]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整体落后,其原因既有银行内部观念、机制、人才的不适应,也有其他外部环境的制约。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成本低、风险小、收入稳定,受微观经济与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影响较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而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中间业务发展仍相当落后。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据有关部门统计,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1980年就达到了22%,1996年上升到了39%;目前,该比重平均达到50%左右,一些大银行如花旗银行竟高达7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各项收入的比重高的约6%一8%,低的不足1%,中间业务收入水平明显偏低。

(一)从内部来看,商业银行观念、机制、人才均不适应

1.受传统经营观念束缚,重存贷款业务,轻中间业务。多数商业银行以牺牲中间业务为代价换取存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为了占领信贷市场,采取不收费或少收费,甚至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一些银行为拉存贷款业务,不惜倒贴、不计价格、不计成本,严重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利益。

2.商业银行在实施中间业务收费方面步调不一致。如有的商业银行倡导对信用卡收费,有些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有些行尤其是刚成立不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意,致使收费难以实施。又如代发工资业务数额较大,但绝大部分地区由于商业银行间协商不一致而没有收费,只有个别地区的代发工资业务做到了每人每月一元钱由单位代交。结果表明,银行之间协商一致和对客户宣传到位,并没有发生客户炒银行的现象,反使客户认识到银行收费可以接受。结果当然是所有的银行都收益。

3.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是成立了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较为完善,能够对全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制定系统的规划;第二是成立了专门机构,但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系统,即所谓的扎好了架子;第三是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但明确了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只是进行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没有整体的发展规划;第四是既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也没有明确主管部门,中间业务自发、零乱地发展。

4.服务品种单一,功能不全,科技含量不高,服务对象层次划分不细。据悉,全国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多达260多种,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具有高附加值的融资顾问类业务即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比较少,很多业务尚处于初级状态,如银行卡业务,从数量上看增长很快,但绝大部分是借记卡,有的行全部是借记卡,并且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卡是死卡。有的商业银行看似开发了不少品种,但量很小,有的甚至仅搭了个架子而已,有的根本不收费,形成有架子无内容,有内容不收费的局面。

5.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缺乏开拓中间业务的专门人才,已成为技术含量高的品种发展的障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致使有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商业银行想开展而难以开

展。如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欲成立投资银行业务部,专门开展兼并重组、基金托管、企业上市、融资顾问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但因人才缺乏,人员不到位,致使该项业务进展缓慢。

(二)从外部来看,市场环境不佳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1.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政策不统一。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给予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空间和动力,然而,我国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费政策并不配套,原有收费法规政策缺乏一致性,直至 2003年6月《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价格管理的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收费行为的规范性,致使银行与客户之间、银行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误解与纠纷时有发生。如2003年5月份,某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该市物价局联合发文,为整治企业经营环境而全面清理整顿经营服务性收费,并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如工商、税务、财政、审计、司法、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电力、通信等部门和行业进行重点检查。但物价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却把银行这样的企业纳入了重点检查对象。而银行在中间业务收费中除了支付结算按政府指导价外,其余均按市场调节价执行,表现在银行与客户签订各类协议。而物价局认为银行收费没有依据,要对银行收费进行清理整顿。据反映,物价局要求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实行报批制,重新核定银行的收费标准。而工商部门认为商业银行各网点开办的收费业务在网点的营业执照上并未注明,属于超范围经营,如未注明代理保险等。目前,有的商业银行已被罚款,有的商业银行正就此事与工商部门交涉。有些工商部门还认为银行为鼓励持卡消费对超过一定消费额进行奖励属于不正当竞争。与此同时,手续费退费政策得不到很好地执行。按规定,代扣利息税中的2%作为商业银行的手续费,但有的税务部门不认真执行政策,退费不积极,银行与其多次协商无果,致使退费无限期搁置。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自1999年11月开征利息税以来至2003年6月份,税务部门应返还该行全省代扣利息税手续费1592万元,经过几年的不断协商,返还1153万元,还有439万元未收回来。而其总行要求代扣费用进大账,否则视为贪污、挪用,目前该行只能先用营业费用垫支。

2.受传统观念影响,客户付费意识不强。客户认为银行提供无偿服务是应当的,吃惯了免费的午餐,一旦收费,客户抵触情绪很强,出现客户炒银行的现象。如某行对借记卡试着先收取一半即5元的年费,就使该行流失了一批客户;又如,2003年7月份,某省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储蓄存款较上月下降3.83亿元,其中,活期下降5.58亿元,原因主要是该行的总行要求从2003年 7月份开始对异地存款实行收费,致使那些使用此项业务较多的客户清户转行,出现存款搬家现象。

二、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认识。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利差将越来越小,利息收入对利润的贡献度将大幅下降。到2005年,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如不未雨绸缪,竞争优势不多。爱立信南京公司转投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事件,无疑给中国银行业带来震惊与思考。因此,商业银行应尽快转变“中间业务只是存贷款业务的附属业务、派生业务”的观念,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真正将重心转移到中间业务收入上来,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对不同金融服务品种的需求。

(二)规范中间业务收费。2003年10月1日,《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将开始实施,《办法》把收费分为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这意味着收费价格混乱的局面即将结束,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竞争将走向规范,并将从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但《办法》中的 20条基本都是原则性的,商业银行应尽快出台实施细则,给中间业务更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依据。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是加大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力度。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既要严格监管,又要给予指导,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环境和政策导向;二是应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的作用。应由协会牵头,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中间业务收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磋商,达成共识,对拖延、拒绝缴纳手续费的单位或变相要价的委托方,商业银行要协商一致,联合行动,让客户“待价而沽”、炒银行的现象不再发生,以创建公平竞争环境;三是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尤其加入WTO以后,政府应尽快将条块性的专业市场管理转变到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上来,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各商业银行应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负责一切中间业务的有关事宜,制定发展目标、新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实现中间业务计划,开展中间业务统计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和通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检查监督本系统全省中间业务的开展情况。

(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中间业务风险。中间业务品种繁多,有的业务存在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如建立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稽核和监督等。

(六)加快培养综合性人才,加快中间业务发展。中间业务是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信誉等于一身的特殊业务,因此,中间业务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特别高,要求员工既要熟悉传统业务,又要具有创新意识;既要熟悉银行业务,又要懂保险、证券、信托、房地产等其他金融与非金融业务;既要懂人民币业务,又要懂外币业务;既要懂财务管理,又要懂市场营销;既要了解国内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又要了解国际中间业务发展状况与趋势。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意义重大,中间业务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各家商业银行要采取措施,引进人才,培训现有员工,对自学成才或在培训中、在业务中成绩突出的员工实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如此,决策层的领导也要尽快掌握关于中间业务的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经验,以提高决策层的领导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殷平生。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探讨[J].银行与经济,2003,(3)。

[2]陈旭。WTO与外汇中间业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2)。

相关热词: 银行

第三篇: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及建议

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及建议

[摘 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盈利渠道,提高以中间业务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方向。本文简单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不足之处,并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发展状况

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以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中央银行连续降息,存贷利差逐步缩小,使商业银行竞争意识、盈利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日益加强,服务功能也完善起来,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如下几个特点

(一)市场交易总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由于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中间业务市场交易总量迅速增长,与中间业务收入呈同比增长的趋势,而且增速已超过了同期其他各项业务的增速。

(二)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近几年,我国不断通过增加投入,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支付结算系统,能提供24小时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自助服务相继开展起来,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三)银行卡业务稳步发展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银行卡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竞争领域,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18.88亿张同比增长19%,人均持卡量为1.42张。

(四)理财业务成为中间业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为了应对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存款分流问题,各商业银行都把理财产品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初期,因银行能提供的理财产品有限,曾经引起过关于理财只是概念的争论。如今,人民币理财产品、外汇理财产品、开放式基金、信托产品、个人黄金投资、炒汇、房地产等投资项目日渐丰富,使得银行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一方面是各银行转变了观念,以新的角度来看待自身已有的产品,另一方面金融产品也的确丰富起来,金融创新空前盛行。

二、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经营范围狭窄,品种比较少,产品的创新局限于模仿,缺乏原创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而且银行实行的分业管理、分业经营政策,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商业银行目前所从事的中间业务,其经营范围较窄,品种相对还很少。从产品特性来看,多数产品是对他行产品或国外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模仿,有的甚至照搬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原创型中间业务产品比重不足10%,针对经济背景和市场需求进行再创新的能力明显不足。

(二)收入水平比较低

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衡量一个国家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效益较差。以中国银行为例,2009年上半年行非利息收入有所提高,仅占银行总收入比重的21.28%。

(三)技术服务手段比较落后

虽然我国各商业银行也先后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支付结算系统,但部分系统尚未联网,各家银行各自为政,而且系统覆盖面有限,运行效率也有待提高。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更是没有普及到普通百姓中,只是服务于少数人。

(四)收费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行中间业务收费主要依据有央行的《支付结算办法》、《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收费标准等,不同部门制定的法规制度造成了收费行为不规范,缺乏公平竞争等问题。在定价机制缺乏系统性的情况下,“收费难”和“难收费”现象表现尤为突出。这种无序竞争的结果挫伤了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损害了银行的自身利益,甚至降低了银行的社会形象,会使中间业务走入一条死胡同,无法长期发展下去。

三、怎样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不足之处呢?笔者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创新中间业务产品种类,完善创新中间业务的奖励机制

在现有中间业务种类的基础上,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能被普通百姓接受的中间业务产品,同时各银行可通过对创新的产品在是否符合客户的实际收入情况、是否满足客户要求、是否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评估,给予创新团队不同层次的奖励。还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分别推出的不同中间业务品种,给予创新人员物质及精神方面不同的待遇,以鼓励中间业务的发展。

(二)中间业务立法要与国际接轨

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在国情、文化、历史、习俗等方面与我国有所不同,但在经济体制方面都不同程度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加入WTO以后,加强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物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我国中间业务立法方面,一定要考虑国际环境,立法要与国际接轨。

(三)在收费机制上,处理好国家监管银和市场调节之间的矛盾 银行实施服务收费是大势所趋。各银行凭自身的实力、信誉和优质服务为客户提供中间业务是有成本的而且要承担风险和损失的,所以银行有权利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市场因素收取合理的费用作为银行劳动的报酬。同时,央行作为各大银行的管理者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机制也享有一定的限制权。

银行业协会应制定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对各银行的收费行为加以规范,不能乱收费也不可不收费。如发现违规操作、收费不合理等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对不公平竞争,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银行进行严厉查处。各商业银行也应建立自律组织,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以维护银行的信誉和自身利益,实现竞争的良性循环。合理的收费制度不仅能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进而扩大中间业务市场,更有利于银行相互间进行公平公开的竞争,给消费者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也将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重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奉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对发展中间业务认识不足,普遍追求资产规模、以存贷差为主要利润的经营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各银行应将中间业务的经营业绩作为各部门管理人员考核内容的一部分,目的是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树立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重的思想,把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到保证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和发展,尽快实现银行营业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五)健全人才机制,壮大中间业务队伍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人员较为匮乏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业务品种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因此,壮大中间业务队伍迫在眉睫。壮大中间业务队伍主要有三个途径:考核培养现有员工;引进高素质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对现有员工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及业务考核,促使中间业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 和新业务,以满足中间业务发展需要;还要引进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 开拓意识的人才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对于已经成型的业务骨干,必须实行重点保护,以防止人才外流。为了留住人才,我国应加大人事与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建立能满足市

场经济要求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福利需求,提高业务骨干的积极性,防止 人才外流。

(六)加强银行间合作,完善金融信息网络系统,促进中间业务发展 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中间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强大推动力,中间业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规范程度由电子化程度决定。各银行要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将信息管理系统、支付网络系统、通讯网络系统作为开发的重点。注意系统的独立性和兼容性,操作的简单性和使用的安全便捷性。银行间还要加强合作,尽快建立银行间联网系统,使各银行形成一个统一的金融信息网络系统,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实现各银行资源共享。随着人们思想的逐渐开放,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参考文献

[1]杨高林。现代商业银行创新。第二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郭永强。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几点建议。中国金融,2005.4

第四篇:发展商业银行代理中间业务浅谈

一、发展商业银行代理中间业务的意义

1.发挥潜力,对效益的贡献

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其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超过了利息收入所占比重。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日本银行由24%上升到39.9%,英国由28.5%上升到41.1%。相比较而言,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不过5%-8%,中间业务利润显得捉襟见肘。巨大的差距,让国内银行业认识到了中间业务是一块尚待深挖的“金矿”。

当然,由于利益的驱动,也给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方面提供了契机和条件。银行通过推出更多更好的服务挖掘中间业务市场潜力,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就拿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广泛开展的个人理财这项中间业务来说,在我国有调查表明,80%的客户表示愿意接受银行推荐的个人理财建议和方案,70%的客户表示在接受理财服务后愿意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中国工商银行杨百宁处长说,正是意识到个人理财服务潜存的商机,工行已经在全国160多个城市近700个网点开展了理财咨询服务,个人理财中心已达400余个,计划发展到1000个,为此将选配1万名高素质的个人理财客户经理,向社会推出个性化、专家型的个人理财服务。

回想当初,银行在开办一些免费中间业务的过程中,的确培养了不少客户资源。发展到现在,不断增加的成本支出,让银行的经营者们普遍感到不堪重负。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银行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以往对业务发展缺乏准确定位,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根本就没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业务和利润源去进行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商业银行通过少收费、免费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方式开展中间业务,以此作为争夺银行存款份额的手段,致使银行在中间业务经营中出现恶性竞争局面,相应地使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慢慢形成了享受中间业务免费服务的观念。

2.必要性:WTO的承诺、同业竞争、混业的趋势,提高自身生存和竞争能力

入世五年后,国内主要城市必须全方位地向外国银行开放;五年至七年内,人民币资本项目也必须有限度的开放,从而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可以自由兑换的硬通货。

如果国内银行的不健全状况得不到根本的改变,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就会得到推迟。而在外界压力下被迫开放,会加速资本外逃,导致人民币贬值;中国将重蹈东南亚和韩国的覆辙。若中国不按照世贸组织所规定的时间表履行其开放义务,外资的流入就会急速下降,直接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造成压力。近年来,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获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加大。因此,改革的挫折会使中国付出极大成本。在全球化如火如茶的情况下,中国的消费者也不甘心永远做储蓄者。总之,中国的银行改革必须和时间赛跑。

综上所述,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为银行松绑,使银行从单一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增强其竞争力。国内银行应乘两岸三地统一市场形成的东风,做三地经济整合的中间人。这个千载难逢的商机为国有银行全面迎接外国银行竞争提供了练兵的机会,中国的银行应走在世贸规定的时间表前,才能保持吸引外资的势头(“法国兴业银行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市场报》2002年04月22日第四版)。

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理念:效率、发展方向、前瞻性的眼光

专家分析,未来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客户竞争、业务竞争和人才竞争上,其中又以客户竞争最为激烈。外资银行在中国主要从事的是融资、贷款和外汇交易等业务,客户主要定位于进出口企业和需要资金量比较大的企业。今后几年,外资银行的业务增长将主要来自本地客户,中国银行业的优质客户正是它们的重点目标,尤其是像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这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将被它们首先“锁定”。

(二)队伍

“银行的日子越往后走越不好过了”,成都某银行一负责人在回味银行过去的无限风光之余感慨万千。因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安无事”地过得有滋有味,“饭”也吃得很均匀。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在2至5年内逐步放开金融市场,这种“衣食无忧”的好风光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了。前段时间发生的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可能狠狠地撞击了沉湎于安乐窝的国内银行的腰杆,让国内银

行有了那么一点点“痛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已有400多家,其中200家正开门纳客,30多家开始了人民币的业务试点。银行业人士认为,虽然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目前的市场份额仅占2%,但5年后外资银行的业务获得巨大发展,在未来10年到15年时间将占据3%以上的份额。面对外资银行的剑气逼人,中资银行能沉着应战吗?

1.外忧:“大好河山”面临“蚕食”

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银行业的“跑道”,意味着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面对面地“过招”了。那么,面对外资银行的步步紧逼,中资银行如何应战,从而保护“大好河山”不致“水土流失”呢?金融遭遇战才刚刚开始,“爱立信熊猫事件”也不过是中外资银行“短兵相接”的一个信号。西南财经大学博土生导师李教授认为,目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还有

一些限制,而且跨国银行本身也面临更多竞争对手,多家外资银行瓜分市场“蛋糕”是“多赢”还是“多亏”现在还难下定义。因为竞争本身是互动的,跨国银行在早期或某一个“时间段”发展中间业务可能是咄咄逼人,但国内银行凭借“土生土长”这一先天优势作出一些应对,更新在金融市场中的“打法”,守住既得的“胜利果实”也并非难事,国内银行的“水土”不会“流失”。需要直面的是,中资银行在银行服务及金融产品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中资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不断创新,做好服务。

四川省银行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说,中外资银行的竞争焦点在于“抢客”这方面,“爱立信熊猫事件”就充分揭示出外资银行的矛头直指高端客户,中国银行业60%的收入来自10%的客户,而国际银行业中80%的收入来自20%的客户,中资银行10%的优质客户资源将成为外资银行相互争夺的焦点。战火烧到门前,国内银行业奋起自卫,这从一些银行积极“备战”动作中窥见一斑。尤其是在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推广产品方面,已有不少银行“动”了起来。最明显的是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日前宣布降低信用卡申请门槛。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的资金清算灾难备份系统也正式投入运行。而央行已批准工商和中信两家银行受理因私购汇业务,加上中国银行,人们可以选择的购汇渠道已增加为3家,其他几家商业银行也准备扩充自己的外币业务。种种迹象表明,面对外资银行的兵临城下,中资银行已经开始行动了。

2.内患:如何让“水土”不遭“流失”

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将分为“两条战线”作战的方式,首先是在金融业务上的竞争,如目前华夏银行成都分行开业之初就“捞”了3个亿的存款。其次是人才的竞争,据记者了解,浦东发展银行成都分行和华夏银行成都分行在筹备期间,人事框架已基本搭建完好,在招聘广告打出后,吸引了数千名应聘者前往应聘。其提出的应聘人员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要求,一些重要岗位、部门骨干不可避免地流走了,而某国有银行一重要部门的人员几乎被“一锅端”。成都一银行人士提到这点时认为,对老银行而言,流失的不仅仅是人才,流失的还有一些能够为银行带来收益的大客户。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国内银行业在紧张“备战”外资银行的同时,也在采取“御敌于门外”和“安内政策”,即做到优质客户不“另投他处”和人才不外流。可以这样说,国内银行目前像是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银行号称钱老虎,总是抱着一种“莫奈我何”的姿态,“爱立信熊猫事件”无疑给国内银行的这个姿态作出回应的表示。前不久,国内一家媒体以“谁动了中资银行的奶酪”为题透析了在中外资银行的短兵相接中,中资银行丢失市场份额的时代已开始。据一次统计表明,2000年,国际结算业务、外汇贷款占中国银行界总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3%和22%,但在外资银行集中的上海,这两个比例分别高达60%和69%。目前外资银行代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占到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所以银行业人土认为,在“狼来了”之时,中资银行要冷静,沉着应战才是致胜之道。更为重要的是在竞争中,中资银行不但要看紧钱袋子(优质客户资源),还要看住人才这块阵地。

四川银行行业协会负责人说,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能够给人才提供一种归宿感、成就感,更主要的是给人才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空间,做到以事业吸引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同时,在外资银行兵临城下之时,防止简单的悲观和抱怨情绪在中资银行基层员工中的扩散。因为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中资银行职员的骄傲,如今可能荡然无存。尤其是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伴随银行裁员和效益下滑,取而代之的是职员内部另一个极端的悲观情绪和对经营体制的简单抱怨,银行在

稳定军心方面应该做出一些“技术性”处理,因为有必要看到,银行“人才”还是短期内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一个相对优势所在。

(三)合作联盟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得银行一直作为金融业的老大,而今老大的位置已经远不如从前了,这样的日子将逐渐成为历史。

“必须依靠制度创新,打破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经营的界限。”经济学家萧灼基如是说。

探索银证合作的过程,必将面临来自立法、监管以及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自身的很多的挑战,也面临着设置必要的防火墙,以隔绝证券市场可能的风险向银行业转化的挑战。但不管如何,改革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银行资金进股市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我国,实际问题也并非银行资金不能进入股市,而是银行资金缺乏控制地流入和无条件地流出。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没有有效对接,也没有较为周全的计划引导资金进入和退出。究其实,造成股市巨大波动的根本原因就是进入股市的银行资金名不正,言不顺。“当我们严格禁止银行违规资金进入股市时,必须开通银行资金合法、合理、合规进入股市的渠道。”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银行界人土、相关官员对此达成共识:必须拓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对接渠道。当前,制约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建立有效对接渠道的是管理层一直坚持的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在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大势所趋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已经提上日程。

而事实也表明,管理层正在做相应的探索。

(四)金融信息化

在传统的意义上,市场竞争的格局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大小已经不是决定因素,制胜的关键在于“

快鱼吃慢鱼”。在信息时代,金融企业要想成为“快鱼”,必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金融产品创新和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而这三项都与信息技术分不开。如此说来,从金融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加速金融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国外金融企业使用的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系统软件开发、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等,这些比我们国内的金融企业更先进;而在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为客户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务和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等方面,比我们更有优势;在加强金融行业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比我们更有经验。一般来说,国外金融企业使用更多、更全面、更成熟的现代化工具,包括在风险评估与管理中采用先进的数学模型,辅助金融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等,都比我们的先进、成熟、规范。而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的金融企业与国外的金融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装备落后的国内金融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年来,国内的金融企业在物理网点的建设上可谓不遗余力。金融企业曾经把服务网点的多少作为竞争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是一旦外资银行使用网络技术,而且和国内的网络结成战略伙伴,建立共享的客户型战略联盟,那么我国目前现有的遍布全国的几十万个物理网点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而且我们长期建立起来的这种物理网点服务渠道很有可能成为包袱。当初,美资金融企业进入日本的时候,就曾通过与日本的邮政系统联盟,利用日本邮政已经具有的网络,迅速地占领了日本的金融市场;而后来美资进入香港,就和香港的房地产商和保险经纪商合作,克服了物理网点的不足,迅速扩展了自己的业务。

挑战固然迫在眉睫,但机遇也在身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金融企业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发展、创新机会。招商银行过去只不过是一个地方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地位与国内的“四大银行”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招商银行通过发展网上银行业务,使得招行获得了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核心竞争力,在同业中的地位也随之上升。

同时,信息化为传统金融企业新的经营和服务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以网络为基础,金融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功能、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如通过信息化,传统的银行将由原来的储蓄、信贷等基本业务转向储蓄、信贷、投资、咨询、中间业务等多方面发展的业务。信息化使得金融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3A”服务,即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

第五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1]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

广义的中间业务等同于广义上的表外业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狭义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日常工作中我们所说的中间业务是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的广义的中间业务,而表外业务又是指从会计准则的角度反映的狭义的表外业务。因此按照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和发展情况,商业银行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或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四大类。

中间业务范围广泛,涵盖结算、代理、担保、信托、租赁、融资、信息咨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

按功能与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中,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为九类:

一、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

(一)结算工具。结算业务借助的主要结算工具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1.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3.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二)结算方式,主要包括同城结算方式和异地结算方式。

1.汇款业务,是由付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某收款人的一种结算业务。汇款结算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2.托收业务,是指债权人或售货人为向外地债务人或购货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出汇票,并委托银行代为收取的一种结算方式。

3.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收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在指定地点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三)其他支付结算业务,包括利用现代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划拨、清算,利用银行内外部网络实现的转账等业务。

二、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一)依据清偿方式,银行卡业务可分为贷记卡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借记卡业务。借记卡可进一步分为转账卡、专用卡和储值卡。

(二)依据结算的币种不同,银行卡可分为人民币卡业务和外币卡业务。

(三)按使用对象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

(四)按载体材料的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磁性卡和智能卡(IC卡)。

(五)按使用对象的信誉等级不同,银行卡可分为金卡和普通卡。

(六)按流通范围,银行卡还可分为国际卡和地区卡。

(七)其他分类方式,包括商业银行与盈利性机构/非盈利性机构合作发行联名卡/认同卡。

三、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一)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政策性银行委托,代为办理政策性银行因服务功能和网点设置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办理的业务,包括代理贷款项目管理等。

(二)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指根据政策、法规应由中央银行承担,但由于机构设置、专业优势等方面的原因,由中央银行指定或委托商业银行承担的业务,主要包括财政性存款代理业务、国库代理业务、发行库代理业务、金银代理业务。

(三)代理商业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之间相互代理的业务,例如为委托行办理支票托收等业务。

(四)代收代付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结算便利,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办理指定款项的收付事宜的业务,例如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代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财政性收费、代发工资、代扣住房按揭消费贷款还款等。

(五)代理证券业务是指银行接受委托办理的代理发行、兑付、买卖各类有价证券的业务,还包括接受委托代办债券还本付息、代发股票红利、代理证券资金清算等业务。此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股票等。

(六)代理保险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保险公司委托代其办理保险业务的业务。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可以受托代个人或法人投保各险种的保险事宜,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代表,与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协议,代保险公司承接有关的保险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一般包括代售保单业务和代付保险金业务。

(七)其他代理业务,包括代理财政委托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四、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一)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商业汇票。

(二)备用信用证,是开证行应借款人要求,以放款人作为信用证的收益人而开具的一种特殊信用证,以保证在借款人破产或不能及时履行义务的情况下,由开证行向收益人及时支付本利。

(三)各类保函业务,包括投标保函、承包保函、还款担保履、借款保函等。

(四)其他担保业务。

五、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一)可撤销承诺附有客户在取得贷款前必须履行的特定条款,在银行承诺期内,客户如没有履行条款,则银行可撤销该项承诺。可撤销承诺包括透支额度等。

(二)不可撤销承诺是银行不经客户允许不得随意取消的贷款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包括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

六、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

(一)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资产,包括利率远期合约和远期外汇合约。

(二)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指标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三)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基于自己的比较利益,对各自的现金流量进行交换,一般分为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四)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支付给卖方一笔权利金,获得一种权利,可于期权的存续期内或到期日当天,以执行价格与期权卖方进行约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的交易。按交易标的分,期权可分为股票指数期权、外汇期权、利率期权、期货期权、债券期权等。

七、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

八、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

(一)企业信息咨询业务,包括项目评估、企业信用等级评估、验证企业注册资金、资信证明、企业管理咨询等。

(二)资产管理顾问业务,指为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包括投资组合建议、投资分析、税务服务、信息提供、风险控制等。

(三)财务顾问业务,包括大型建设项目财务顾问业务和企业并购顾问业务。大型建设项目财务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大型建设项目的融资结构、融资安排提出专业性方案。企业并购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为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双方提供的财务顾问业务,银行不仅参与企业兼并与收购的过程,而且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顾问,参与公司结构调整、资本充实和重新核定、破产和困境公司的重组等策划和操作过程。

(四)现金管理业务,指商业银行协助企业,科学合理地管理现金账户头寸及活期存款余额,以达到提高资金流动性和使用效益的目的。

九、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下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规范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规范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论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 贸易经济系 08级 金融3班 徐彦哲 (31号) 摘要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行卡业务是商业银行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而改变,中间业务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逐渐培......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http://www.xiexiebang.com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摘要】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银行间相互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而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收益高、创新潜力大的特......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调研思考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种广泛的金融服务,指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给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其主要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

    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摘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它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及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发......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课程名称:报告题目:姓 名:学 号:专 业:年 级:班 级:任课教师: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分析 2015 年 11 月 内容摘要 当下全球的金融界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中间业务(Intermediary Business),是指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银行不占用自身资金并以中间人的身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