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妈,我想吃你做的白菜炒鸡蛋了杂文随笔
我出生于山东省的某个农村,父亲是退伍的部队军人,母亲是普通的工厂员工。在我的童年生活中,几乎是伴随着父母无休止的争吵长大的,父亲脾气燥,易燃,母亲性子软,易伤。当时的家境并没有如今这般好,父母为了家里的光景总是很容易发生争吵,而我,小时候是怕极了这场面,不敢说话,但又不想看到母亲落泪,所以每次当他们争吵的时候我就会立马跑到隔壁把奶奶拉过来劝架,每次都有成效。童年虽不像别人般五彩斑斓,但偶尔也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就算是这样的苦日子也会有甜蜜的时候,印象深刻的有两个片段。
一是有次母亲从工厂里揽了个手工活,具体是制作什么的已经记不清楚了,但应该不是很难,毕竟那时候我也是帮做了不少。这一幕的镜头是我和母亲坐在炕头,边看电视边进行着手活,而父亲则站在门边手里拿着完工的小玩意,记不清他说了什么,反正把母亲逗的好个开心,他自己也是笑了许久,小时候的我是很少见到父亲有笑的时候,当时的那种感觉很奇妙,想不到一向严厉的父亲也会有温柔的一面,他的脸不再是僵僵的了,他也会笑了,而且是那样的好看,所以那个画面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就是现在想起来也是那样的温暖和甜蜜。
第二个片段是关于我和母亲的,刚从外面疯玩回来的我很饿,坐在炕头肚子咕咕直叫,母亲见状后立即到厨房开灶,但是当时家里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吃食,母亲就用一点剁碎的白菜头,然后和着一个鸡蛋炒了一碗我至今为止认为是最好吃的佳肴,伴着她眼里的温柔,母亲一勺一勺的喂,嘴里的白菜炒鸡蛋说是山珍海味也不为过。后来长大了一些,母亲问我想吃什么的时候,我还是会点这道菜,虽然现在的味道和之前有所不一样了,但它的意义却伴随着那油盐酱醋渗入到了饭菜当中,那个味道是专属于童年,专属于母亲和我的味道,不会改变。
时间又过了多少年,现在的我早已成年,家庭氛围也已变得其乐融融了,但却是很少时间能再见到父亲和母亲了,所以每次回家的几天我总是喜欢宅在家里,母亲总说我懒,虽然算是有一点吧,但其实更多的是想感受一下这生活了十多年的家,看看陪了我几十年的你们。有多长时间没有仔细地看过他们的脸了,曾经母亲那光滑的脸蛋上如今也爬上了皱纹,曾经有一根白发就要拔掉的父亲现在也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了……
有限的时间,无限的亲情,不管曾经如何,珍惜现在,趁他们还在,我们未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谁都不想经历这样的事情。多些陪伴,不要以为金钱上的付出就是全部,亲身的陪伴才是无价的财富,我们和他们的这笔账,一辈子也算不清了。
第二篇:我做西红柿炒鸡蛋随笔
爸爸妈妈每天要做许多家务活,我也想帮忙做点事情。今天,我要帮助妈妈烧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
我先从冰箱里拿出两个西红柿和三个鸡蛋,又拿了一个又大又圆的碗。我先在碗边小心翼翼地将三个鸡蛋敲破,打入碗中,再反反复复搅拌成糊状,还在碗里放了一点盐。
我点着火,倒上油,等油热了后,我将鸡蛋糊倒入锅里,只听“啦”一声,好像过年点烟火似的。这时,我看到鸡蛋糊上面变得鼓鼓的,还冒着小泡泡,再用筷子把它弄成几块。然后,我把西红柿切成小块儿,放进锅中,和鸡蛋一起反复翻炒。我又往锅里倒了半碗水,烧了三五分钟,再放一勺盐、一点味精和少量的香油。不一会儿,菜就熟了,我把它盛出了锅。看着盘子里那红黄相间的西红柿炒鸡蛋,我可真想吃呀!
万事俱备,只等妈妈回来大吃一惊了!果然,妈妈看到饭桌上的西红柿炒鸡蛋,夸我说:“我的儿子长大了,不再是以前那个饭来张口的孩子了。”我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觉得格外香甜。
第三篇:我想的杂文随笔
记得她说的,一辈子总要有一次的认真。
今天学校组织了心理调适活动,发言环节很勇敢地冲到司令台上去了。也没有想很多,就是单纯地觉得,如果不去可能会后悔很久。
本来只想说对大家的祝愿的,没拟草稿,碰到话筒的一刹那什么都忘了。自我介绍完毕之后,我说,我想——
我顿住了一会儿,还是不自觉的想要说出自己的梦想啊。
我说,我想成为一名记者,为中国新闻传媒事业做出贡献。
也希望一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不忘初心,得偿所愿,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谢谢。
事后恍惚的不行,觉得自己被尴尬包裹了,后来的同学讲了什么都听不清楚了。好像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勇敢过。另一个同样状况的同学说,也许这样也好,给自己一点束缚,不会太随便吧。
心态还是要好啊,知道以后志向可能会变的,但是大方向还是很明确的。成为不了柴静那样的人,拍纪录片拍电影也可以呀,学了编导之后对这些很感兴趣啊。或者像以前说的,如果去做个乒乓球专项记者也会很开心很开心啊。
大家给班里的氢气球系上写了梦想的丝带之后,把它放飞了,但是却挂到了树上,很好笑。同学灵机一动地说,看,我们的梦想结果了。
我的丝带还是保存着,上面也还留着几个好朋友写的话。她们说,要笑,不许哭。
才十八岁啊,这些跳跃新鲜的想法啊,会很珍贵的吧。
去日本也很好啦,还是要心平气和。最多绕一些弯路嘛,至少我还是个充实的人,我有那么多想做的事情。
我还是坚信,心里有些发光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
第四篇:我受刺激了杂文随笔
自己好像受了刺激,变得和过去的我不一样了,而且画风改变很大,让人难以接受,曾经胆小不敢说话,如今话特别多;曾经不敢不会唱歌,如今不会唱也要唱,跑调和声嘶力竭还是想唱就唱,还要发到朋友圈让人笑话;曾经觉得自己很辛苦,总是吃亏,如今觉得辛苦是一种常态,自己也不曾吃亏,都是我愿意;曾经特别爱吃能吃,如今却对吃不那么感兴趣了;曾经清高而隔离,对陌生人更加敬而远之,如今却跟谁都能说两句,哪怕是路人甲;曾经觉得命运特别不公平,如今却觉得今天的一切都是昨日的必然结果,没什么大不了……
其实,我知道,我根本没有受任何刺激,我只是不惑之年而已!
当自己仿佛受刺激一般改变,完全接纳自己和过去,并愿意回忆时,我便在同学群里成了话唠,而且语言风格也与过去大不相同,又是唱歌,又是写鸡汤文,可能把同学们都吓了一大跳,莫不是我受了什么刺激?
我回家探亲,群里问一句:有约的吗?竟然如过去发文,发歌一般,应者寥寥,这是我没有太多预见的,但好在也有人回应,才不算太没面子……
应我者与不应我者,即使是昔日好友也并更多互动,看来生活太过忙碌和压力山大,或者心结尚未打开,亦或二十年不联系,怕是彼此的改变不能被接受和面对……
然而我却是坦然的,纯粹的,变与不变都是早年的样子,如今的生活只要自己接受,我,作为生活的旁观者又何尝不能接受呢?
第五篇:我想变成机器人杂文随笔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如果不出门到外面游历,古代人各种消息的来源除了来自书本就是官方媒体,在汉朝时就有了官方媒体,那时是写在竹简和绢帛上。有史可依的报纸起源于唐朝,到了宋代才有了正式的名称叫‘邸报’。现代人坐在家里就可以从各种社交APP上得到各种消息,我有个退休的同事曾经营过报刊亭,现已停业在家。偶尔会从路边看到的报刊亭最主要的功能是卖各种饮料,报刊亭外摆放的报纸和杂志少的可怜,纸媒几乎快要淡出人们的视线。说起来看报会有人撇嘴,貌似看报很老土。
今天下班坐车回家,路过一家电厂,车上的一个同事指着电厂高大的冷却塔告诉我们这家电厂水体和气体取样都不用人而用机器人去取。他说就连进出取样间都要指纹和面部识别,没输入指纹和面部识别的人根本没办法靠近取样间。我们以为他不是在某家媒体上就是从电厂内部人士那里得到的信息,可他却说是他参加了他们单位和电厂两个单位共同组织的联谊会,电厂方面派人带他们参观了电厂内部的基本设施。
‘不是我不知道,这世界变化快’,不知不觉中,智能机器人时代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2016年3月9日至2016年3月15日,谷歌与韩国围棋棋手李世石对决,以4:1比分战胜李世石,因此获得由韩国棋院颁发的九段棋手荣誉称号。AIphaGo一战成名,此战被称为世纪之战。
最早认识机器人是看了《铁臂阿童木》这部日本科幻电视连续剧,这部从1963年到1967年在日本连播四年创下并保持了未曾有过的高收视率的电视连续剧,从1980年后分别被再改版3次并引进到中国。相信和我同时代看过《铁臂阿童木》的人,看过高高的伸直双臂脚下火花闪烁一飞冲天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飞遍天下无敌手、没电了换块电池就可以继续飞的铁臂阿童木,是不会在岁月中磨灭对于机器人的深刻记忆的。对机器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是在看了2008年美国漫威出品的《钢铁侠》留下的,钢铁侠在空中飞来飞去,守卫世界和平的形象深入人心。充满了正能量的钢铁侠,同期其他相关的机器人题材影视作品与之相比简直是弱爆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智能机器人的问世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格局。曾是歼10的一个设计师去广州创业做Al,他用9年时间研发出智能厨房机器人,在厨房壁柜下嵌入一个ipad大小的控制面板,下达想要吃什么的语音指令,智能厨师就能做出相应的饭菜,这个智能厨师可与人深度交流,智能厨师的出现给厨房带来了一场革命。我在微信一个摄影公众号里看到了一个摄影师从空中航拍的图片,在当下航拍流行于摄影界的情势下,为了便于控制实现精准定位拍摄,摄影师多使用无人机进行拍摄,这样与过去在直升机上航拍相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拍摄的成本。从那一张张画面优美的图片上看,用无人机在万米高空俯拍的图片不是说它有大片的既视感,而是说它纯粹就是大片。
写着写着我想起了《我想去西藏》这首歌,‘清晨我挥动白云的翅膀’,歌词很令人神往。歌曲作者想要借白云的翅膀去西藏,去看那草色青青的坝上草原、去看盛开的雪莲花、去看雅鲁藏布江流淌、去看巍峨的布达拉宫。而我呢,却想变成一个机器人,飞到天上去看美丽的夜空、去看浩瀚的大西洋、去看法国卢浮宫、去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物古迹、去看瑞士的小木屋、去看喜马拉雅山上的雪。我想变成机器人,飞到天上去把世界各地看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