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曼·罗兰》教学设计
《罗曼·罗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作家茨威格;掌握重点字词。
2.技能目标:进一步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为学写传记文作准备;学习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写法。
3.情感目标: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汲取人生教益。
教学难点
1.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
2.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3.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以小说和传记见长。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心灵热情的描摹。世界闻名。著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
二
解释题目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文学大师,著有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等。荣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
词语检查
1.注音
勃艮(gèn或gěn)第 炯炯(jiǒng)发亮 供人消遣(qiǎn)混沌(hùndùn)
2.词解:
炯炯:光明,明亮。如目光炯炯。
名噪一时:一段时间内名声显赫。
四
整体感知
问题:全文分几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高师教育对罗曼·罗兰的影响。
第一层:他获得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和勤奋精神。
第二层:他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第三层:他对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倾注了仰慕之情。
第三部分: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
五
分析研讨
1.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有哪些特点?在书上标出。再用短语逐条归纳。
明确:封闭式;培养目标高;有传统精神和经验;严格要求;有一定限度的自由;培养了最渊博的学者。
2.文中说:“他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你是怎样看待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的?
提示:昨天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昨天的发展;明天是今天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3.压缩下面的句子成一句话:“在当代,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一样在一切领域具有如此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即使接近这个水平也不可能。也许,他那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他那超人的勤奋,也是在他闭门幽居的年代获得的。”
明确:“在当代,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一样在一切领域具有如此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即使接近这个水平也不可能。也许,他那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他那(和)超人的勤奋,也是在他闭门幽居的年代获得的。”
4.他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的内含主要是什么?在书上划出。并把它简括成一句话。
明确:“他们都感觉到了……也在所不惜。”为人民而创作。
5.罗曼·罗兰年轻时也“追星”,但他的“追星”和现在不少年青人的“追星”有什么不同?
提示:目的;内容;方式。
6.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有哪些?在书上划出。
7.从文章中找出对罗曼·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说说作者是如何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
明确:法国理想主义新艺术创作流派的三位伟大代表人物: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他们有相同的理想、追求和爱好,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提高。这对突出传主形象起到了衬托和强化的作用。
六
概括主题
提示:从段意入手。
本文介绍了罗曼·罗兰年青时就读巴黎高师的情况,突出了他崇高的理想追求、勤奋精神和巨大收获,给了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七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
3.阅读第59页《放言述说平生事》一文。
完
教学设计由黄奔奔老师提供
第二篇:对罗曼·罗兰悼辞
罗曼·罗兰悼辞郭沫若罗曼·罗兰先生,你是一位人生的成功者,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你不仅是法兰西民族的夸耀,欧罗巴的夸耀,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夸耀。你的一生,在精神生产上的多方面的努力,对于人类的贡献非常的宏大,人类是会永远纪念着你的。你将和历史上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伟大的灵魂们,象太空中的星群一样,永远在我们人类的头上照耀。罗曼·罗兰先生,在二十年前你的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初次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你曾经向我们中国作家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一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上升的民族是忍耐、热烈、恒久而勇敢地趋向光明的人们——趋向一切的光明:学问、美、人类爱、公众进步;而在另一方面的下降的民族是压迫的势力,是黑暗、愚昧、懒惰、迷信和野蛮。”你说,只有上升的民族是你的朋友,你的同志,你的弟兄。你说,你的祖国是自由的人类。这些话对于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是给予了多么正确的指示,多么有力的鼓励呀!在今天的世界,正是这两种民族斗争着生死存亡的时候。你所说的上升的民族就是我们代表正义、人道的民主阵线,你所说的下降的民族就是构成轴心势力的法西斯蒂。一边是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牺牲自己的一切以解救人类的困厄;另一边是奴役,饥饿,活埋,杀人工场,毒气车,庞大的集中营,一个鬼哭神号的活地狱。但今天,上升的不断地上升,下降的不断地下降,光明终竟快要把黑暗征服了。我们要使全人类都不断地上升,全世界成为自由人类的共同祖国。罗曼·罗兰先生,你伟大的法兰西民族的儿子,当你看到法兰西民族又恢复了她的光荣的自由,而你自己在这时候终结了你七十九年的人生旅程,在你那肃穆的容颜上,怕必然表露出了一抹更加肃穆的微笑的吧?但当你想到你的朋友,你的同志,你的兄弟的好些民族,依然还呻吟在法西斯蒂的控制下边没有得到自由,在和死亡、饥饿、奴役、恐怖作决死的斗争,在你那肃穆的容颜上,怕也必然表露出了一抹更加肃穆的悲愤的吧?但是,罗曼·罗兰先生,伟大的人类爱的使徒,你请安息吧。上升的要不断地自求上升,下降的要不断地使它下降,我们要以一切为了人类解放而英勇地战斗着的民族为模范,我们要不避任何的艰险、凶暴的压迫势力、法西斯蒂、现世界的魔鬼,搏斗!我们中国是绝对不会灭亡的,人类是必然要得到解放的,法西斯魔鬼们是必然要消灭的!罗曼·罗兰先生,你请安息吧。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更一定要以你为模范,要象你一样,把“背后的桥梁”完全斩断,不断地前进,决不回头;要象你一样,始终走着民主的大道,把自己的根须深深插进黑土里面去,从人民大众吸收充分的营养,再从黑土里面生长出来。我们一定要依照你的宝贵指示:“每天早上,我们都得把新的工作担当起来,把前一天开始的斗争继续下去。……对于错误,对于不公正,对于死,我们必须不断地力争,为着更大的更大的胜利。”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引自《沫若文集》第十三卷)
第三篇:罗曼 罗兰 阅读答案
罗曼罗兰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7.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8.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4分)
19.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第四篇:罗曼·罗兰徐志摩阅读答案
罗曼罗兰徐志摩阅读答案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7.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8.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4分)
19.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阅读答案】:
16.A E
17.①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兰的心灵。
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
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
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
第五篇:《名人传》序(罗曼.罗兰)——教学案例分析
《名人传》序(罗曼.罗兰)
——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科,但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得不投其高考所好,再结合我们本语文组的“中学语文淘宝式学习法”课题思路,将能动学习语文与高考有机地衔接,最终达到学生既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学语文,也能轻松应对高考各种试题。因此,在这次语文课堂上要教给学生如何读懂文本、了解其思想内涵、下定义的方法以及树立正确的英雄(名人)观。
二、教材分析
(一)本文属于自读课文,学生通过借助相关课外资料进行研读文本,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文中为我们解答了一些重要问题,那就是:在一个物质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当今时代,何为名人?何为英雄?我们应崇拜和敬仰什么等?
(三)通过学习本文,进而了解其思想内涵,达到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教育意义。
三、学情分析
以“淘宝式”学习活动的形式,在教学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帮助
(一)课前准备充分,学生收集有关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生平事迹及熟读课文,把握大意。老师做好教学的一切准备。
(二)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三)学生之间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四)师生表达交流。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及掌握文学常识。
(三)课件展示罗曼.罗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四位巨人的图片,由学生口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经历或事迹。(教师可作适当补充说明)
(四)筛选信息,理清思路。
1、老师指导方法:读懂全文→读懂每段→读懂每句→把握每句间关系。
2、具体操作:(1)课文前两段由老师引导学生筛选信息,读懂文本,课文后3—7段由学生相互合作探讨筛选信息,理清思路。(2)课件展示全文思路。
所设计的教学重点学生有所突破。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参与积极,热情很高,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看热闹”。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我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一、问案置疑
(一)一节课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才是最合理、最有价值的?当知识讲解与拓展话题发生时间上的冲突时,应该怎样处理呢?
(二)师生对话最忌讳的是一股脑地灌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提升、去解决自然生成的新问题,从而真正做到从学生内在需求出发,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来进行阅读教学,这是我今后应该抓紧探讨琢磨的问题。
十二、同行评议
(一)研读文本的地方还不够,没能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
(二)教学思路清晰,虽突破了重难点,但教学内容安排较多,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拓展深度不够。